在讲民族常识这本书时,可以玩自驾游哪些地方好玩游戏

民族常识复习资料 - 用于合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民族常识复习资料 - 用于合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民族政策常识_[民族政策常识]民族政策常识2015问答题-疾风资料库
民族政策常识_[民族政策常识]民族政策常识2015问答题
发布时间: 00:58&&&&发布人:
[民族政策常识]民族政策常识2015问答题
民族政策2015问答题第一课1、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华民族(P3)2、我国各民族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P5)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P7)地域广大,人口较少;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物产资源丰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4、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包括哪些方面?(P10-P23)(1)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3)祖国的辽阔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4)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5)祖国的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第二课1、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和长期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P29)2、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是: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30)3、什么是民族平等政策?( 民族平等的含义) (P30-31)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人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权利。4、国家保障民族平等,落实民族平等政策的举措有哪些?(P32-33)(1)首先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形式确认民族平等的原则;(2)其二,在政治上一方面体现在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另一方面则通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3)国家还从各个方面,采取许多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来落实民族平等原则。①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②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这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重要保障③努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④实行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民族政策。5、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P3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及互助、联合的关系。它要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基础上维护与促进各民族之间及民族内部的团结,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6、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怎样理解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P34-35)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必然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民族团结是全体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7、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是什么?(P3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8、民族关系上的“三个尊重”和“三个离不开”分别指的是什么?“三个尊重” 指的是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P33) “三个离不开”指的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P35)1 / 39、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P35-36)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和行为,要进行劝阻和批评;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论和行为,要坚决反对和抵制。在学校里,各民族同学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10、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指什么?意义何在?(P38)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 首先是经济上的发展繁荣, 其次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科技教育,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意义:能从根本上消除历史上形成的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完全平等;才能维护和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原因)?【为什么说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P38-39)(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3)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5)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12、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有哪些?)(P39-49)(1)首先是靠国家扶持。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一系列相应政策措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取得经济发展。(2)其次是靠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帮助和对口支援。(3)主要是靠西部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民族本地方的优特点和优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4) 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人才。(5)采取措施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13、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有哪些?(P47)答:加强文化设施、结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第三课1、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实行大于一般地区的自主权。(P55)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P57-66)一是建立自治地方,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首要内容。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二是设立自治机关,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基础和条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三是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包括: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③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④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⑤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3、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P70)①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②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③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同本民族群众有广泛的密切联系,能更好地体察本民族群众的感情和疾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④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他们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民族的干部不能代替的。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P71-74)第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2 / 3与国家生活的愿望。第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第三、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第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第四课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原因有哪些?(P79-80)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族人民群众在衣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传的喜好、风气崇尚和禁忌等等。(P80)风俗习惯的形成原因:①社会历史条件决定②居住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同③一个民族的历史经历和宗教信仰影响。(P79-80)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影响?)(P87-89)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各民族往往把其他民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成是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就看作对所属民族的尊重,民族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日益亲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则被视为对彼此所属民族的歧视,就会影响民族关系。因此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尊重兄弟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感情,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权利,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政策。(P90)4、怎样做到尊重少民族的风俗习惯?(P92-94)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它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民族风俗习惯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的小事情,而是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性的大问题。如果对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理解不尊重就会伤害这个民族人民的感情,就会影响民族的团结。如何对待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大事。(2)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凡是涉及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都要持之以礼,平等相待,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好恶感情用事,评头论足,加以贬责。(3)还必须使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对于一种风俗习惯是保持还是改革,是奉行这种风俗习惯的民族内部的事情,应当完全由那个民族的人民自己决定,其他民族不能干涉,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迫命令。5、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102)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政府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6、怎么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103)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7、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P105)(1)宗教问题具有民族性和群众性。(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其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个人的私事。(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上来。8、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宗教问题?(P105)要做到三点:一是我们要在言行中认真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尊重各民族合法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使我国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里和睦相处;二是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宗教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从小注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三是青少年要清醒地认识到,境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蓄意利用宗教煽动群众,破坏民族团结的严重性,应该坚决抵制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8、试列举我区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节日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 饮食方面:食用清真食品。不食猪肉、血液、自死之物。 丧葬方面:实行土葬、速葬、薄葬。 服饰方面: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盖头。3 / 3
18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第二课 民族团结政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民族团结的意义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过程与方法:让同学们了解7.5事件的性质,熟悉民族团结的内涵,要求学生明辩是非,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参与类似的活动,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情感。2、收集我们周围有关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特别是本班民族学生的事迹)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大中国》。2、师导入:大家都喜欢这首歌吗?歌中的“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生答:56个民族)那么56个兄弟姐妹生活在祖国大地上,怎样才能使祖国繁荣富强呢?3、生答后,板书课题:民族团结。二、学文明理,激情导行。(一)学习民族团结的意义,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1、师:今天老师邀请了6位同学在我们课堂作客。(出示课件)请根据他们的服饰打扮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2、生答:汉族、蒙古、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3、师:你们回答得不错。那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高山族、土家族。生:朝鲜族、苗族。生:白族??4、师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简要介绍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汉族、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及少数民族存在的优势。(二)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思考: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民族政策?看谁说的最多。 ?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归纳指导团结政策: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二、维护和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三)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民语亲密大接触,畅谈民族团结的故事:(1)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小组收集的最多。(2)让我们一起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子叫——双语词汇大竞猜。女:下面我来说一下游戏规划:1、请各小组派一名民族同学站到台前来,面向大屏。2、小组其他成员背对大屏。3、民族同学用民语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同时可用手比划,由汉族同学用汉语说出名称。4、每组5个名称,时间为50秒,说出最多的为优胜。5、如果民族同学用汉语不小心说出的物品名称或用汉语说出物品名称所含的字则不得分。男: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学会了几个物品的名称,谁来说一下。四、语言对对碰。男:语言是交流之门,我们班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的同学比较多,那就让我们通过下面游戏体会一下,学习非母语语言有多难,那么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同学学习汉语就有多难。到底有多难还是让我们亲自试一试。女:下面我说一下游戏规则:1、每组派出一名民族同学,说一句民语。2、另一小组同学说出这句话的含义。3、猜对的给该小组加分。4、猜错,则由民族同学教大家这句民语,学的最快的同学,为该同学所在组加分。男:通过刚才这个游戏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请大家谈一谈。五、“7?5”事件性质: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已经造成150多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六、背后实质:据了解,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近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煽动闹事“要勇敢一点”、“要出点大事”。7月5日20时左右,一些人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广场、解放路、大巴扎、新华南路、外环路等多处猖狂地打砸抢烧。截止到23时30分,已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一名武警被杀害,部分群众和武警受伤,多部车辆被烧毁,多家商店被砸被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事实表明,这是一起由境外遥控指挥、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集警力处置。目前,事态已经得到控制。5.请同学们谈感想;七、探究与体验P14八、讨论与分享:假如班上来了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你怎样与他们相处?指名答。九、【教师小结】今天我和你们一样感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课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民族政策常识]阅读图表,请运用民族政策常识和国情知识回答:(1)宁夏
阅读图表,请运用民族政策常识和国情知识回答: (1)宁夏50年发展的实践证明,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必须坚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图表,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明宁夏人民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简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制度。(2)例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间互助;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等。 考点:考点名称:民族关系、民族政策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各民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我国56个民族分布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①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区,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②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哪些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我国各民族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原因(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和民族分布情况,以及各种原因的迁徙与移民,使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走向相互融合。 我国制定一系列民族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基本依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依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及内容: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民族平等,需要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里感情,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等。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中国56个民族节日全集: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6.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7.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8.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 ,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9.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10.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1.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12.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13.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14.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15.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16.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17.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18.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19.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20.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21.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2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2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24.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25.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26.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27.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28.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29.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30.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1.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32.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还有泼水节。 33.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34.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35.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36.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37.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38.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39.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40.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41.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2.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3.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44.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45.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46.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47.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48.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49.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50.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51.高山族的节日台湾高山族的排湾人,每年十月金秋季节,各个部落都要举行丰收节的盛会。热情的排湾人总是请来许多客人,一起庆祝丰收。人人把家中的好酒好菜带到盛会地点,首先敬族长或村长一杯“敬长酒”,祝愿大家幸福快乐。然后以酒代茶,任客人狂饮。高山族的春节别具特点:其一,以往每当除夕夜晚,一些寺庙里要演出“避债戏”,欠债欠租的人躲进寺庙里看戏;其二,全家人在大年夜里,要一齐围坐在放火锅的大圆桌子前聚餐;其三,“走春”,是民间“拜年”的俗语,特别盛行,走春人所到之处互致祝福,主人以装有糖果、甜菜的食盒款待;其四,春节期间,高山族同胞有吃“长年菜”的习俗。长年菜也叫“芥菜”,吃这种菜预示寿命长。住在台湾兰屿岛上的高山族雅美人的妇女,大都留着长长的头发,每逢年节,她们便在村寨草坪上翩翩起舞,随鼓乐有节奏地把头发抛前抛后,一扬一落。据说跳这种长发舞,是祝父母长辈延年益寿之意。 52.汉族节日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 53.赫哲族节日乌日贡节 “乌日贡节”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 54.门巴族节日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曲科节: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萨嘎达瓦节: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到时每家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糌粑、酥油和青稞酒,交给寺庙,寺庙的喇嘛再把糌粑做成“措”分给大家吃,众人互相敬酒吃喝,到晚上,每家房前屋后还要点酥油灯,以示庆祝,并把这一天作为进入农时的标志,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开始做农活了。 主巴大法会:是墨脱宗全宗性的大法会,在丰收年的十一月至十二月间举行,历时3—18天不等,歉收之年不举行。主要活动有念经、跳神、演出宗教戏剧等。人们自备酒肉、食物,欢聚一起,白天饮酒观看跳神表演,夜晚在野外点燃篝火,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达旺大法会:在每年的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历时三天。节日里,人们除了观看跳神表演、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跳牦牛舞等,还要举行一些自娱活动,如赛马、拔河、射箭等。 55.裕固族节日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 从初一到十五为宗教节日的正月大会,寺院多举办酥油灯花展,僧人头戴牛头马面等假面具跳“昌木”(护法)舞,边跳边念念有词,场面十分隆重。 剪马鬃节在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择日举行,一般为期两天。届时马主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扒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还放置一座用炒面疙瘩垒成的7至8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里。塔表示四面八方平安富足。剪马鬃的剪刀把上也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 56.景颇族节日 景颇族的节日有全民性的传统目瑙纵歌节、生产方面的新米节、南瓜节、包谷节、青年人的能仙节等。 目瑙纵歌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景颇族支系叫“目瑙”, 载瓦、龙峨、勒期等支系称“纵歌”,现在统称为“目瑙纵歌”,其本意均为“跳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办,一般为期2—6天,时间取双不取单。举行庆典活动时,首先要选择一块风水良好的吉祥之地作为场地,在场地中央竖立4棵目瑙柱,每棵柱上都画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正中间交叉着两把长刀和宝剑。紧靠目瑙柱是两座奏乐高台,围绕高台的木桩上挂有各种乐器,如鋩锣、大皮鼓等。以目瑙柱为中心,用竹片等围成一个圆圈,来自四面八方的族胞和来宾在“瑙双”(领舞)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鼓点,伴着豪壮的乐声翩翩起舞。相传在久远的年代惟有太阳的子女才会跳目瑙舞。一次太阳王举行盛大的“目瑙”庆典,邀请地球上的鸟类前去参加。雀鸟们学会“目瑙”舞后回到地上跳时被景颇族的先人看到,大家一同去观看并学会了跳“目瑙”舞,流传至今,成为一个民族盛大的庆典。旧时“目瑙纵歌”主要有山官和有财力的人主持,用于祭祀、庆祝农业丰收和战争而举办,还请董萨前来主持和组织,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杀牛宰鸡祭鬼魂。1980年以后,中断了20余年的节日重新恢复,其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屏弃了原来念鬼祭鬼的内容和程序,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新米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每年在谷子成熟未正式收割前举行。新米节前,主人将自己地里长的最好的谷子收回来,晒干,舂好,并备好酒菜。在节日的那天,邀请邻里来做客,用新米煮饭,让大家来品尝。在宴庆开始之前,主人要举行祈祷仪式,感谢谷魂和众鬼给了一个好收成,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蓄平安,获得更大的丰收。新米节实际上也是个交流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农耕交流会,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边谈论农事,谈论来年的计划。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教 学 设 计时间: 2009 年 3月2日星期: 一课题:第四课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风俗习惯及其形成、重要性,风俗习惯的多样性。风俗习惯的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践行能力。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树立正确风俗习惯观,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二、教学重点:风俗习惯及其形成、特点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意义三、教学难点: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风俗习惯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拥有5六个民族,在衣食、饮食、婚丧、节庆、生活方式等方面各具特点。(1)、风俗习惯及其形成:①什么是风俗习惯?②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③风俗习惯往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具特点:饮食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养猪、不食猪肉。服饰特色:丧葬习俗:节庆:禁忌:(1)稳定性(2)群众性(3)民族性(4)敏感性引出主体了解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及形成的因素:理解风俗习惯3、我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4、阅读与思考:结论:民族风俗习惯对民族关系有很大影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1)“保持和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2)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①从思想上认识她的重要意义(不是个人的小事,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性和民族性,处理不好就会伤害伤害[)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②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③必须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和改革风俗习惯的自由。(3)落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政策的意义:有利民族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请列举不同民族习惯的实例。2、民族风俗习惯有何特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何意义?3、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特点及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意义知道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问题驱动,促使学生阅读理解七、教学反思:审批者签字:年 月 日教 学 设 计时间: 2009 年 2月24日星期:二 课题:第一课:二、尊重和白虎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第 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宗教的特征,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我国并行流传的5大宗教,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过程与方法: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上认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言行上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二、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三、教学难点:怎样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宗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二、我国的宗教信仰状况1、宗教的特征:社会历史现象;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实体。2、宗教活动与迷信的区别:宗教活动是在宗教活动场所按照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基加利进行的诸如拜佛、诵经、烧香、礼拜等活动。迷信则是指神汉巫婆、算命先生等利用封建迷信愚弄群众,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而迷信活动依法取缔。3、宗教与民族的关系:有的民族只信仰1种宗教,有的民族信仰多种宗教,有的民族的全民族信教。民族问题具有民族性和群众性。1、5大宗教并行流传:佛教(2000年历史)、道教(1700年历史)、伊斯兰教(1300年历史)、天主教、基督教(150多年)。2、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基本内容:①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②不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不歧视信教和不信教的公民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④政教分离政策⑤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3)特色服饰:男子多戴白帽,女子多戴盖头。4)清真饮食:受教规影响,不饮酒不是猪肉、血液、自私的和未按穆斯林方式屠宰的畜禽,不吃狗、驴、马、骡等动物的肉,不吃一切小噢那个凶禽猛兽、奇形怪状、丑陋的东西。清真食品以“性善”“佳美”“洁净”“安全”为原则。5)信仰:伊斯兰教1、简述回族的形成和风俗习惯。2、简述回族科学文化成就和杰出代表人物。知道绚丽多姿的回族文化掌握回族的风俗习惯掌握重点知识七、教学反思:审批者签字:年 月 日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