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种游戏的有很多篮球圆柱体子还一个球来回不是什么游戏

&& 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日 来源:网友提供 作者:未知
  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和球,初步掌握它们的特征,会辨析这两种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圆柱和球的特征,会辨认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牙膏盒、魔方)学生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师: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柱.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罐头桶、笛子,学生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老师贴图板书:圆柱.
  (2)认识特征.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圆柱指给旁边的同学看,然后观察、操作,找出圆柱的特点,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最后在全班汇报.
  师: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把圆柱放倒,它可以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
  学生举例.
  为什么超市里的大家宝薯片要立着放?(避免滚动)
  2.认识球.
  (1)直观感知.
  分别出示实物:篮球、皮球、乒乓球,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圆形,老师要注意纠正,贴图板书:球).
  (2)认识特征:
  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一个球举给老师看,然后看一看、摸一摸,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球有什么特点?然后全班.
  师:球上有平平的面吗?你把它放在桌上或地上,它会怎么样?(滚动)
  (3)举例.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球状的?
  学生举例.
  3.区分圆柱和球.
  师:圆柱和球有什么不同?(圆柱上面有平平的面、球面上没有,圆柱只有放倒才会滚动,球能向四周任一方向滚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图片“做一做2”)
  2.出示图片“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给图形分类.
  &学生以组为单位给图形分类,然后全班进行.(学具颜色不同,学过的四种形状都有,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4.摸图形(辨认四种图形)
  (1)请一名同学到盒子里摸老师指定的图形,其他同学判断他摸得对不对.
  (2)小组进行摸图形游戏.
  5.捏图形.
  学生可以用橡皮泥任意捏出一种学过的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告诉大家捏的是什么形状,由同学们进行.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一起认识了什么图形?圆柱和球有什么特点?(带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游戏目的
  通过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征.
  游戏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盒橡皮泥.
  游戏过程 
  1.每人用橡皮泥捏3个图形,一个正方体,一个一般的长方体,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一个球,一个圆柱.
  2.每个小组评出一个优秀作品参加全班的评选.
  3.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 【答案带解析】嘉年华上有一种回力球游戏,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
嘉年华上有一种回力球游戏,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某人在水平地面C点处以某一初速度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水平进入半圆轨道内侧的最低点B,并恰好能过最高点A后水平抛出,又恰好回到C点抛球人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刚进入半圆形轨道最低点B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2)半圆形轨道的半径; 
(1)6mg,方向竖直向上 (2)2h.
试题分析:(1)设半圆形轨道半径为R,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A,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B,小球经过B点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在A点:
从B点到A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N=6mg,方向竖直向上
(2)C到B的逆过程为平抛运动,有:h=gtBC2
考点分析:
考点1:圆周运动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标有“6.0V,1.0A”的小型直流电动机,转子是由铜导线绕制的线圈组成,其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变化,且阻值约为。某小组同学想设计一个电路来测量电动机线圈的电阻,已知当电压低于0.5V时电动机不转动。现提供的器材除导线和开关S外还有:直流电源E(电动势为8V,内阻不计):直流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约为);直流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约为);直流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约为);直流电压表V2(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标准电阻R0(阻值为,作保护电阻)(1)需要选用的电流表是____________,电压表是____________(2)根据题目要求在虚线框中将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3)若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2.0V,电流表的示数为0.50A,则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4)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将该小电动机和一个电阻箱并联,并用电动势为12.0V,内阻为的电源对其供电,电路如图所示。当电阻箱示数为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恰好达到最大,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______W. 
某实验小组进行测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两小滑轮固定在木板的左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平行木板左边缘,A、B距离较近)放到木板的右端,用细线把物块和小盘绕过小滑轮连接,通过调整小滑轮的高度使木板上方的细线水平,在物块A和B左端固定好长细线,如右图所示。先按住两个物块A、B,在两个小盘里放上不同个数的砝码,然后同时释放两个物块,当运动较快的物块接近木板左端时,同时按住两个物块,使它们停止运动。某同学某次实验测量结果如下:(1)用刻度尺测量出物块A和B在木板上的位移,分别为和,则可知物块A和B运动的加速度之比___________;(2)令物块和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该同学用天平进行测量得知:物块A、B的质量均为m,与物块A相连的小盘、砝码总质量为m,与物块B相连的小盘、砝码总质量为2m,由牛顿定律可以得出与的关系式为:,同理可得与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3)综合以上测量和计算结果可得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总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司机为合理进入限速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功率立即减到2P/3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设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的v-t图像如图,t1时刻后,汽车做匀速运动,汽车因耗油而改变的质量可忽略;则在0-t1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B.汽车的牵引力不断增大C.阻力所做的功为D.汽车行驶的位移为 
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的无限长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电阻不计,两导轨左端连接一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两导轨之间存在着有边界的,沿竖直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T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图中的虚线曲线)与函数的图像完全一致(式中y的单位是cm),且相邻两个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一阻值为10Ω的光滑导体棒垂直于两导轨,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10m/s的速度在导轨上水平匀速向右运动(与两导轨接触良好且接触电阻不计),图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A.回路中产生的正弦式交变电流B.电压表的示数是2VC.导体棒运动到图示虚线cd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零D.导体棒上消耗的热功率为0.4W 
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端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其边缘放置一特殊材料制成的圆柱面光屏。一粒子源处在光屏狭缝S处,能向磁场内各个方向发射相同速率的同种粒子,粒子的比荷为,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若荧光屏上各个部位均有光点,粒子的速率应满足 B.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C.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D.若仅光屏上有粒子打上,粒子的速率应满足 
题型:计算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有什么游戏是一个球在冒险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有什么游戏是一个球在冒险
我记得有个手机游戏是一个球在冒险,开始时是一个橙色球 后来能变成石头球和五彩球。
分很多关,可以吃三十多个小球 ,还有暗道什么的。以前见得是在非智能机上玩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塞班诺基亚上的 Bounce Tales,不过也可以下载到。关键字,碰碰球历险记。这是诺基亚塞班v3上部分手机预装的游戏,十分经典滴游戏
采纳率:83%
于是要使用L钮和R钮来拯救乐克乐克,在行星上生存着一种天真活泼,为了保护乐克乐克们不遭受毛杂军团的侵略,蓝的叫塔布雷,黑的叫卜吉,紫的叫薇儿蕾(在二才出现)
游戏的玩法很特殊,绿的叫茶贝斯,红的叫贝克罗内,粉的叫璞丽妃,利用L,喜欢唱歌的小生物locoroco。它们经常群居在一起快活的游戏,通过吃星球上的果实会变大变多,其实是因为吃果实的同时就会分裂出新的,有种如同果冻般柔软有弹性、会合体分裂的奇妙生物“乐克乐克(LocoRoco)”快乐栖息着。有一天毛杂军团从宇宙侵袭而来,同时按下LR再松开就可以帮助locoroco跳跃(你是星球嘛,当然可以倾斜和震动)玩家还有一种能力是打雷,因为locoroco会随着吃星球上的果实而变大,打雷可以把他们分散变成很多小个的locoroco便于通过某些特殊的地形。
PSP《乐克乐克》故事是叙述在宇宙的某颗行星上。一群坏家伙趁你熟睡的时候来到这里拐走了很多locoroco,你要想办法帮助小locoroco找回自己的同伴、R键控制画面的倾斜。
locoroco是一种很奇特的小东西,很多locoroco堆在一起才显现出变大。
locoroco还有很多颜色。黄的叫克鲁杰玩家要扮演的是一颗行星(叫惑星先生,类似地球的行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等待您来回答六十年代,我们玩过的游戏(2) - 简书
六十年代,我们玩过的游戏(2)
跟现代孩子相比,六十年代的小朋友们要自由、开放、快乐的多,因为上课少、作业少、烦恼少,所以我们也都时间多、朋友多、快乐多。那时社会治安好,路上车辆少,小孩子走到哪里都放心,家长对子女的恩宠与管制十分有限。由此,孩子们相互照顾的团队意识、崇尚自由的独立意识以及自己动手的创新意识,无不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这里,用两期篇幅分别介绍一下儿童时代我们自己动手DIY出来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做过的游戏。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过的游戏1、躲迷藏:这是一项小孩子最爱玩的传统游戏,一代一代有传承。小哥自觉面对墙壁,蒙上双眼,数数"1、2、3、4、5、6、7、8、9、10。"音止开找,或者"不停地问"好了没得?"忙着躲的人边躲边慌慌张张地答:"没得。"一个不停地问,一个不停地答,问者根据答者的声音所在不停判断答者方位,等答者说"好了",问者转身就直奔答者躲藏的地方,一把揪出:"找到了。"
2、官兵捉强盗:这是从躲迷藏里衍生出来的游戏,参与人数更多。通常分为两派,一派为正方官兵,一派为反派强盗。官兵以追捕为主,强盗以逃躲为主,游戏场地要求更大,因为角色作用,小伙伴们玩起来也更投入、更热闹。院里的小伙伴们,可以从军训部这边的自行车棚开始,一直躲到军务部那边茂密的菜地里,即便找到了那边,官兵们要想捉到这些强盗,还是很不容易的。3、扔棱子:一长一短两木棍,泥巴地上挖个坑。一人持长棍将横置于坑口的短棍狠狠挑向前方,前方守棍的人尽量接住飞过来的木琨。接到了,就原地向那坑投置过去,若未接到,就站在短棍落地处向地投掷,由于距离拉远,难度也增大。若投掷的短棍成功入坑,双方调换游戏角色,若短棍被长棍拦截未能入坑,游戏重新开始。4、打弹子:玻璃弹子若干只,后来也出现过水泥弹子,泥巴地上挖五个洞,其中4个对称排成四方形,一个远离半米,形成一个阵地。参与者以包、剪、锤输赢排序,按先后出征,由1号洞到5号洞逐个进军,若出师顺利可以从1到5一口气赢得冠军,若某个洞口弹子未进,只好停止前进让别人进军。如果有人看你不爽,可以瞄准你的弹子发起袭击,在将你弹子撞飞后如果他的弹子如序进入应该进的洞,他依然可以继续前进,否则也将让位于另一位参与人。
5、拍元宝:每人放一只纸元宝在地下,以包、剪、捶输赢为序轮番上场。第一个人先捡起自己的元宝使劲往其他元宝附近拍,让元宝着地时产生的风力掀翻别人的元宝,被掀翻的,就归你了,你还有资格继续拍,可以连续把地上的元宝全拍完。一旦拍下去没有元宝翻身的,就换人。(也有一种玩法,是大家轮流在地下用手拍的)
6、跳牛皮筋:牛皮筋很短,串起来很长,单根很单薄,又排一起串就很结实。 长长的牛皮筋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回字形,两头分立一人用脚髁、小腿、大腿、臀部、腰部、肩部、头部固定,直至用手高高举起,让别人在中间上下翻飞、欢歌跳舞,这是那个年代大小姑娘们最最欢快的游戏。
7、推弹子盘车:大孩子用三个轴承和几块木板做成一个弹子盘车,前面的轴承固定在一块可以转动的长条木板下面,这就是小车的方向盘。弹子盘车的车体很小,但走起来声音很吵。一人端坐车上,双手握住前面的长条木板控制好方向,后面有1一2人推动后背,连车带人就开始兜风上路了。8、推板车:就是老王伯伯的板车,男孩子们喜欢没事就去拖着玩,人越多越兴奋,因为可以一齐爬到车上,躲在围栏下面去冲锋陷阵,向"敌人"发起突然袭击。9、打坦克:一人骑另一人脖子双手往前伸直当作坦克炮筒和机关炮,与另一组或若干辆"坦克"上对打。类似还有一种游戏叫做"拉下马",这种不是骑在肩膀上,而是驮在背上,游戏时双方相互靠近,驮在背上的人伸手尽量把对方拉下"马",拉下即为胜。
10、斗鸡:有时一对一,有时三五成群。双双抬起一只脚,两手抱紧腿,以金鸡独立状向别人发起攻击,用尖尖的膝盖奋力冲撞对手。双方僵持时,高个子用膝盖使劲往下压制对方,矮个子拚命用膝盖尖往上顶,谁的脚先落地,谁就算输。
11、隔瓦房:这个游戏,通常叫"跳房子",在院里我们从小就称之为"隔瓦房"。尽管叫法不一,规则和玩法应该大相径廷:在平地上划个大房子,里面再画一些线段隔成若干小间,标上1234567……。每人拥有一块小瓦片,轮流以金鸡独立方式跳跃着把小瓦片按小间顺序一一踢过,遇到別人的瓦片,可以踢着自己的瓦片去撞击,将其撞回上一个小房间。踢瓦片过程中,另外一条腿须始终弯曲将脚悬空,一旦落地即刻停止前进,换人上场。每脚只能将自己的小瓦片踢进一格,踢少再踢,踢多无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游戏以最先把小瓦片踢到终点房间者为胜。
12、划地皮:两人找一块干净平整半湿柔软的泥巴地,划上一个大方框,每次都以包、剪、锤确定由谁走。胜者把小刀猛然抛插到方框内,拔下小刀后,顺着泥巴地上刀印的朝向划一条长线,首尾与方框相连,问输者要哪一边。由此两人在方框内各有一块自己的领地。两人再行包、剪、锤,胜者把小刀在对方领土上扎下去,沿刀印在其领地内划条线,问真要哪边,于是胜者又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新领地,胜者用手指把自己新属领土内的划线抹平,分框内出现新的格局。接着再继续包、剪、锤,继续划地皮,划到一方的地皮容不下一把小刀的插足之地,这才真正确定输嬴,否则每一次的包、剪、锤,都是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13、钻地下室打仗游戏中央新村的地下室又矮又黑,是猫和黄鼠狼藏匿的好去处,人钻进去须弯着腰才得以在里面活动,很不方便。但就是这份刺激,才能够吸引我们向纵深进军,守任通风洞口,看见有人走过,就"哒哒哒"地一通扫射,路人毫发无损,自己已过了个嘴瘾。14、拔老将院里操场边上有几棵杨树,长的又高又壮,枝繁叶茂,树下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秋风吹来,叶落满地,我们便可以玩起"拔老将"游戏。捡起树叶若干,撕去叶面,只留下一把叶茎。然后把两人彼此的叶茎相向弯曲成环形并各自握紧,喊个口令同时向后发力,哪个的叶茎断了,就换一根继续,如此循环,往复操作,直到手里剩下最后一根没被拨断的叶茎,这就是你的"老将"。
15、砸篮板
中央新村的草地上修筑了一个柏油篮球场,人们根据人数的多少打全场或者半场。玩的最多的,还是定点投篮,由两人先靠投篮选自己的队员,然后约定多少轮按进球数量定胜负。输赢有奖惩,就是这里所称的"砸篮板"。
砸篮板的奖惩方式有讲究,赢方代表先对着篮板狠砸一球,以球反弹落地处为原点,输方队员背向篮球架站立一排,允许双臂抱头保护头部。赢方队员一个接一个地使劲往篮板上猛砸,以使篮球反弹后砸向输方队员,直到最后一人砸完为止。有的人为了捉弄对方某人,就会精心计算砸球的方向、角度和轻重,引发不少笑话。在球场上谁都想砸别人,谁也都被别人砸过。在砸的过程中,大家乐而忘返,乐此不疲。16、打乒乓球:6楼号东头的杨树下面,有一张水泥乒乓球桌,放学后大家喜欢各自带一块球拍和乒乓球,围在一起打。一局6个球、12个球、24个球都玩过,最热衷的还是6个球的,这样轮的快,人多时玩的效率最高。单打、双打也花样不断,大家热热闹闹兴致不减。后来,我们的乒乓球战场又延伸到学校的教室内,课间休息时,把桌面上的书往抽屉里一塞,铅笔盒或毛主席语录往中间一立当作拦网,拉个同学握起球拍就开始对垒。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在家里又多次重蹈这样的游戏,喜笑中对阵,乐此不疲。
似曾相识的阵式
17、看露天电影:院里东侧有片开阔地,从前是草坪和泥巴路压成的操场,每天清晨,楼下哨子哨,不一会儿就传来"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的口令声,那是父辈们每天必行的早操训练。到了晚上,时常会在两棵大树之间挂起一个大大的白色幕布,操场中间架起一个前端有大圆盘子的电影放映机。只要看到这两样东西,大家都会奔走相告:"今天晚上大操场放电影。"兴奋之中。赶快回家把家庭作业做掉,以免晚上看不成电影。
我们的露天电影也是这样的
18、楼下乘凉:中央新村每幢楼房每个单元出入口两端,各有一个水泥台子。这水泥台子便是各家孩子们夏天晚上竞相争抢的风水宝地,说是争抢也并不准确,就是放学后谁先到家,谁就抱了盛满水的脸盆下来,左一盆右一盆往水泥台上浇个透,让水带着台子里的热气一齐蒸发。待台面晾干,铺上席子,晚饭后各家孩子都能一起坐过来,乘凉、讲故事、数星星、看月亮。那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我们就在院中仰望星空,看见了那颗人造地球卫星伴随着广播喇叭里传来的《东方红》的音乐,在浩瀚星海中缓缓移动,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19、挑绳:一根绳子两个人,一人先将首尾相接的绳子在双手中摆出一个造型,另一人用自己的双手从这个造型中翻出另外一个造型,第一个再从那个人摆出的造型中翻出又一个新的造型,就这样你来我往、千变万化地用这根绳子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谁先翻不下去,算谁输。
20、捞水虹虫:有些人家里一度养过金鱼,鱼很爱吃水塘里面的一种漂浮软件生物,形状很像蚊子幼虫,通体鲜红,我们称之为"水虹虫"。往往会几个男孩三五成群,持一长杆网兜和小圆桶,在附近水塘和西流湾那边的河边聚集,仔细小心地摸索,看到有虹虫处就将网兜伸过去,左右摇摆长杆努力兜住这些水虹虫,捞到一定数量,就将回长竹杆,把网兜内捕捞到的虹虫倒入盛有少许河水的小桶中。有时河中虹虫数量极多,除小圆筒放入许多后,天脆网兜里也捞满一半左右不再倒出,带回家或晒或烤做鱼虫干,以备断粮时再应急用。21、钓龙虾、田鸡:取一截小竹杆,在顶部系一根约1米的棉线,找一只大头针拧成弯钩形状捆在棉线末端。再挖几条蚯蚓,扯一小段穿在弯钩上,约一、两个小朋友攀越院子的围墙,到外面菜地的水沟里约龙虾和田鸡。时间不必多长,每次都有收获,而且数量颇丰。约到后,随便找一家有老奶奶的同伴,一起到他家里请老奶奶帮助加工烹饪,坐下来打一顿牙祭。水沟里的龙虾个个体红个大,田鸡也是眼黑皮绿,肌肉发达,烧好后味美色香。我当年最潇洒的钓龙虾姿势,是与小伙伴并肩站在墙头上握紧竹杆,把细线放的很长很长,让钩子一直拖垂到围墙外的水塘里……22、粘知了:事情从做面筋,取一把面粉,浇上少许自来水后用手搅拌、搓揉,搅拌均匀后,把面团包进一块迭了几层的厚纱布中。然后隔着纱布把面团放在拧开小水流的龙头下面,一边使劲搓揉面团一边让水冲走被挤出来的面粉,直到没有白色粉粒出现,展开纱布,一团粘劲十足的面筋做好了。带面筋,扛起N节粗细不同的竹杆,拉上几个小伙伴,我们就徘徊在院里的每棵树下,顺着知了的叫声,仔细搜寻黑色目标。一旦发现知了的踪影,伙伴们相互招呼聚到一起,抓一小团面筋涂到最细竹杆的尖端,再根据知了所在高度,连接固定好几根竹杆。然后一点一点往上举,让涂了面筋的竹杆顶端逐渐向知了靠近,快要接近时,迸住呼呼,悄悄帖近,最后一下子把竹杆头点到知了身上,可怜的知了被面筋粘住,发出一阵惊恐的嘶鸣。
23、捡知了龟:夏天雨后,院子里找不了低头弯腰搜检知了龟的人。经过雨水冲泡的泥巴土一下子变的松软,睡醒了的知了龟们也受不了在水中浸泡,纷纷挪动笨拙的躯体,顶破地下的洞穴,一步一步向大树转移,去做化蛹成虫的改变。许多在迁移的路上或化成虫过程中,不辛被顽逆的小孩子垃路打劫,再也变不了心中想要变成的模样。我们还会在地面搜寻,找寻有没有出现小洞眼,如果有发现,立即找用小指头或其它工具去试控
图片发自简书App
24、摸瞎子:用红领巾、棉帽等物件蒙住眼睛,众人推他原地转三圈,然后手一松,让他在晕头转向中稳定情绪,重新调整方向,然后展开双臂在周围四处摸索。周围的人蹑手蹑脚,在其身边装模怪样、张牙舞爪,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摸到。被摸到的不能耍赖皮,要老老实实乖乖让人家摸索五官头发、衣服鞋帽,直到猜出你是谁。
图片发自简书App
25、跳绳:跳绳方式多种多样,组合可以有单人、双人、多人,方式可以慢跳、快跳、单绳跳、双绳跳、顺向跳、逆向跳、定点跳、跑动跳……
26、双人拔河:一根2-3米长的绳段,分别被2个相向而立的人围绕腰间紧握两端,两人的距离以绳子被拉的不紧不松为宜。比赛开始后,两人以抽拉绳子、扭动腰部、旋转上半身等方式拉动或蒙蔽对方,比赛中上半身可以任意动作,但双脚不可移动,若有挪动则判为输。27、砸沙袋:众人以划手心手背分为两队,一组负责砸,一组负责躲,砸的人隔一段距离相向而立,躲的人站在他们中间两头跑,总是面朝手握沙袋的一方。面对砸来的沙袋你可以接、也可以躲,接到或躲过后,迅速换个朝向,应对另一个方向砸来的沙袋。
图片发自简书App
28、做风筝、放风筝:院里的风筝都是动手做的,先拿锯子、小刀把竹杆变成篾条,再用棉线把篾条捆扎成正方形中间加个大麻叉,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也可以捆扎一只老鹰的造型。然后平铺一张或若干张重量轻一点的纸,再拿一口奶锅,抓一把面粉,冲入半锅自来水,用筷子不停搅拌,面粉全部化入水中后,把奶锅放到炉子上,边烧边搅拌,一直烧到水开冒泡泡,就做成了浆糊。用刷子、毛笔或干脆手指头涂抹白纸和风筝骨架,将骨架粘帖在白纸上,再顺着骨架的边缘整合风筝的造型,最后粘上风筝尾巴,扎上引线,晾干后就可以挂上长线在空旷地上迎风奔跑着把风筝送上蓝天。
29、包子、剪子、锤
图片发自简书App
30、挤油渣:这是季节性游戏,冬天气温低,大家在墙角边窝在一起,相互拥挤,边挤边叫:"挤油挤油渣渣,挤油挤油渣渣!"这样挤起来热闹又暖和,男孩子们都喜欢玩这个游戏。
31、东西南北中:一张正方形纸,折迭几个来回变成一个有点特殊的东西,外头有四个面,分別写上"东、南、西、北",用两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插进后面4个孔里,边动边念叨"东南西北、东南西北……",有一人叫声停,问其"要左边还是要右边",原来在里面对应东南西北四个面内,还有8个内面,每个面上希有事先写好的内容,可能是动物,可能是玩偶名字,也可能是別的什么。总之,你要到哪一边,你就承认了自己是这个东西,比如小狗、小猫、狮子、老虎什么的。
32、手心手背:玩游戏人数较多且要分组或淘汰人员时,大家常用这种方式进行选拔,亮出手心的为一组,亮出手背的为另一组,或者人数多的留下,人数少的淘汰。这样的选择很随机,也比较公平,游戏规则自然也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手心---手----背!"
33、城门城门几丈高:这大概是流行于南京的一款儿童游戏,两人直立双手合十高举呈拱门形状,其他小朋友排着长队一个接一个地弯着腰穿"门"而过,边走边唱:"城门城门口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马刀,从我的城门绕一绕。咚咚----嚓!"念到最后,扮作城门的四支手膊突然落下,把正巧路过门下的小朋友卡住,然后向他提一个问题,回答对了,继续开始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34、滚铁球:我们滚过的铁环有铁丝环、钢丝环、铜丝环、木桶箍、饭锅盖、自行车钢圈……
35、刷陀螺:我们的陀螺多种多样,三牌楼街上有家店铺,里面有台车床,机器一转,刀具在向前推进过程中,把一块木头切割成陀螺的形状,给尖尖的顶端捣估出一个小圆洞,弄一个锃亮的钢珠嵌入进去,一个陀螺就这样大功告成。除此而外,我们也会用铅笔头削制成一个微型陀螺。刷陀螺的鞭子也颇有讲究,一根棉布绳可以刷,软软的胶皮带子也可以刷,还有一种刷起来更有力、还会发出"啪啪"响的声音的,就是从报废汽车轮胎里抽出来的线丝,由于线丝太细,所以通常用好几根并排的,线丝之间还有黑胶连着,韧劲更足,把陀螺抽得也更重。
36、老鹰捉小鸡: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很小的时候,院里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也玩过这样的热闹游戏。
老鹰捉小鸡
37、拉人游戏:两人相对而立,右手同时握住对方,一声"开始"后,一起用力拉扯对方,扯的方向不一定,只要站立姿势合理,往前、后、左、右拉扯都可以。在拉扯过程中,最好立马步,这样重心低,站的稳。拉过来拉过去,谁的脚先移动,谁就输。
38、推人游戏:俩人面对面站立,双手掌面竖起朝向对方,以虚虚实实的方式推动对方,以脚先移动者为输。39、逮人玩:一人或数人在前头跑,逮者在后面追,抓住跑者要在其身上拍一下或三下,就算逮到了。40、吹泡泡:吹泡泡的工具一应全是我们自己动手搞定。复杂一点的,用细铁丝缠绕铅笔或其他圆柱体,制成一小段螺旋状,另一头细铁丝伸出一个小尾巴供人抓握,这就完成一个能吹出一连串泡泡的小工具。泡泡水是用小刀从肥皂上面削几个小片片,把肥皂片放进一只小瓶子里,再灌满水,使劲摇晃几下小瓶子,就可以玩吹泡泡游戏了。当然,还有更多的吹泡泡工具不需要手工制作,比如圆珠笔管、钢笔管等等圆柱形两头皆空的用具,我们信手拈来,随时随地都能蘸点泡泡水就鼓起嘴巴使劲吹气,看着泡泡一点一点越吹越大,还有彩虹在泡面上时隐时现,一股股成就感油然而出,抬起手来慢慢上举,然后轻轻一甩,泡泡离开吹具缓缓升空,大家在下面向上用力吹气,都想让泡泡一直在天上不掉落下来。
41、到军人俱乐部看电影、游泳:军人俱乐部可以说是院里孩子们的天堂,院里经常会发电影票、戏票,大家相约着,仨仨俩俩说着笑着、打着闹着,走过将军庙、马台街,穿过虹桥或西流湾,经过山西路广场,这就来到了军人俱乐部。军人俱乐部里有一座礼堂、一个露天电影放映场,还有一个露天游泳池。我和大多数小伙伴们都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的。我们还喜欢在这里玩闷水、跳水、潜水和水中捡物、打水仗等各种比赛。印象中,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潜入池底从池子这端一口气游到那端,而且务必要让划水过程中大拇指外侧刮触池底的地面,因为那样才叫过瘾。
那时泳池里的人没这么密集
42、骑自行车:小孩子们喜欢聚在一起骑自行车玩,大多个子都小,坐着骑双脚够不着脚踏板,因此大家纷纷钻进前大杠下面玩起了"掏螃蟹",经常在院中窄窄的水门汀路上,小伙伴们掏着螃蟹一辆接一辆辆地鱼贯骑过,好不热闹。个子矮小的孩子们大多都以"掏螃蟹"的姿势,将身体钻到大杠下面,双脚踩着脚踏板把车子骑走。
最最让人艳羡的,就是王小毛的金蝉脱壳,他喜欢在大家面前表演这一绝活:先正常骑着自行车,突然一个发力从车后跳下,同时双手重重地把自行车猛推一把,车子正加速往前冲,他落地后又加速奔跑几步,追上前去猛然一跃,又坐在了自行车上继续向前冲。所以,在大多数孩子的印象中,这个"金蝉脫壳",同"王小毛"三个字是捆绑记忆的。43、踢毽子:毽子多种多样,统统都是自制产品,一块旧布一根针线,两块垫片或衣服纽扣,外加一截从鸡翅膀上拔下来的粗鸡毛管,剪剪缝缝就定制成型,再在管中插入几根松软大气、漂亮飘逸的鸡毛,便完成手中的毽子。小一点的孩子踢不起来,就缝上一根长线,一手抓住线头,再用脚一下接一下地踢,任我用多大力气、怎样踢,毽子都不会飞走,永远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44、弹牛皮筋:每,人手中一根牛皮筋,大家口头各向往前弹射,之后以牛皮筋落地远近为序,最远者可以前脚踏在自己的牛皮筋落地处,拾起牛皮筋,找一距离最近的牛皮筋向其弹射,射到了,这个牛皮筋就属于你,若没有碰到,那么对不起,就由下一位来找目标去瞄准弹射,由此循环,直到地上的牛皮筋全部都有新的归属。45、捕蜻蜓:这是夏天里的常见游戏,尤其大雨将至、只压降低时,满院子的蜻蜓恣意低飞,为怨不得小孩子们纷纷动起了捕捉的杀机。我们的常用捕捉土具,就是老王伯伯在各处留下的大竹扫把。捕者高高举起扫把,悄悄靠近空中静止不飞的蜻蜓,一旦进入捕捉范围,就迅速向前扑倒扫把,将蜻蜓压在下面,然后俯下身体凑过来,慢慢掀开扫把头寻找战利品,运气好时,扑住的还不止一只大蜻蜓。
46、挑冰棒棍:那日子的冰棒棍都是不长长扁扁,横切面都是方方正正。吃完冰棒后把冰棒棍洗干净收藏好,积多后可以约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两至多人按包剪锤排序,首战者握住一把冰棒棍悬空在桌面之上十多公分,手指一松,冰一棒棍散落于桌面,横七竖八,纵横交错,玩的时候须小心翼翼地把冰棒琨在不触动其他冰棒棍的前提下一根一根取走,取得过程中允许用一根冰棒棍作辅助工具,协助把压在最上面的冰棒棍稳妥拿下。一旦有別的冰棒棍被触动,就停工换人。大家轮番上场,终了以挑到冰棒棍最多者为胜。
47、捉蛐蛐,斗蛐蛐:三五成群的男孩子,常常在围墙底下逮蛐蛐,努巾屏住呼呼,蹑手蹑脚,不敢惊扰呜叫着的蛐蛐。循着声音轻轻拨开青草、树叶或石头、砖块,一旦发现法蛐蛐,双手悄悄呈包围壮慢慢靠近,然后猛然一扑,合掌将蛐蛐围入由双手握成的空心手掌中。蛐蛐一般比较小巧,尾部有两个长须,敏捷善斗,十分难捉。另有一种体型略大的,尾部三须,中间的须子又粗又长,行动笨拙,相对好逮一些,大家称其为野葫芦子。幼时不知区别,常把野葫芦子捉来让人笑话。还有一种另类蛐蛐,身材、体型与正常蛐蛐无异,只是长了一个平板一样的脸,俗称"棺材头"。要说这棺材头来路有点儿不正,拚杀起来其实更凶狠,牙口不是一般的好啊,可惜正式比赛没它的份儿。捉蛐蛐要特别小心,你在洞口看到一根黑色小须须,未必一定就是蛐蛐的尾巴,院中有位小朋友,就因为伸去手指去抓这须须后面的蛐蛐,却是自动送上门去被蛇活生生地咬了一口,原来那黑色须须不是蛐蛐的尾巴,而是毒蛇口中的信子。装蛐蛐的器物多种多样,有小罐的,有小瓶的,也有铁盒子,还有为了方便行动,用纸头折叠了一个小小的筒状容器的,这些容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统统用剪刀尖子捅了许多小眼,供呼呼喘气之用,别把辛言苦苦捉来的失望蛐蛐给闷死。斗蛐蛐是个技术活,把俩小朋友各自把一只蛐蛐放一稍微宽敞的小罐里,用一根由一种顶上长了四分岔的草制作、前端有一点毛绒绒头的草杆,将自己的蛐蛐朝对方驱赶,让两只小蛐蛐相互对峙、打斗、嘶咬。说实在的,别看蛐蛐那么小巧,打斗起来倒真是一点儿都不含糊,勇猛,果敢,威武,向对方示威时英勇激愤,气势汹汹,拚力撕杀时大义凛然,不怕牺牲,昂首挺胸,张大又黑又大的牙齿,振动薄如轻纱的翅膀,发出一声声雷鸣战鼓,与对方短兵相接、刀剑相见,直杀得腿断翅散、对方狼狈逃窜,胜利者又再次仰天长啸,发出豪壮的鸣叫……
48、抓石子,抓沙袋:也是一个老游戏,只不丢和接的,既可以沙袋,也可以是石头,还可以是杏核、桃子核……
49、下棋:有多种棋可以对奕,印象深的有斗兽棋、五子棋、军棋、跳棋、飞行棋。最简单常见的一种是就地取材、随处可玩的棋类,具体名称和玩法巳忘记,两人各捡几小石子或者杏核、桃核都能玩起来,在地上划几块方格就搞定了。
50、跳山羊:三五个或更多的男孩子,以划手心手背确定角色排,按约定多者为跳山羊者,基余为"山羊"。"山羊"们每隔一步站立一人,最先一轮蹲下身体护住头部让山羊们一一跳过,全部跳过后第二轮为半蹲状,上臂肘部支撑于膝盖,山羊再跳,全部跳过后为第三轮,站立弯腰,双手支撑于膝盖,山羊们又全过后,进入第四关,站立低垂脑袋,双手抱护头部,跳过者为胜。在跳的过程中,未过者失败止跳,跳过者继续,直到跳完第四关才为最终全胜。
51、水枪打仗:这些水枪多种多样,无一不是自己动手做的,曾经介绍过一种竹筒水枪,其实还有用具它类似筒状物品制作而成。另外还有两样东西也常常被用来制作撒水工具:自行车气门芯管或一截乳胶手套外加圆珠笔芯、医用小药瓶的橡皮盖。先把圆珠笔芯的金属头部咬下来,用针把里面的小钢珠顶掉后暂放一边,再把橡皮盖中间用剪刀戳个洞,把圆球笔芯插入洞中两头外露。再把气门芯管或类似于一截乳胶手套的东西用粗线紧紧缠绕捆在圆珠笔芯位于瓶盖后面的那端,再把圆珠笔芯朝上挺进水龙头口,稍稍用力向上提,瓶盖正好与水龙头口压紧密封,这时拧开龙头放水,气门芯管注入水后变成一粗粗壮壮如芦瓜一样的大圆柱体,类似乳胶手套的那家伙也会变成一个又大又通明透亮的大水球。水灌到一定量时,关闭水龙头,拿起圆珠笔头插回笔芯原来的位置,又一个撒水武器应运而生。不打仗时用一个食指压住笔头,水就不出来,一旦松开手指头,在胶皮管的收缩压力下,一股细细的水流从圆珠笔芯喷湧射出,射程还挺远,玩打仗游戏中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杀伤力。还有一个更猛的武器,那就是我手掌大掼指与食指间的虎口,当然,必须借助食堂门前洗碗池的水龙头,只要我将虎口放在水龙头口上,突然拧开水龙头并且迅速拧到出水量最大,一股巨大的水注就随着我虎口的调度射向附近所有的目标,速度之快,水量之大,谁还能够躲闪的及?(又及:表说当年我是一个坏孩纸,我的创造力可能现在的娃娃们始料不及。)(注:本篇中照片大多来自网络)
书写自己知道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山风小雨
个人微信:yl34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圆柱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