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泥鳅鱼炖豆腐用喂吗

我买了很多,一时用不完,需要保持成活。应该怎么样喂养才能保持尽量长的成活时间?
家庭养泥鳅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相关信息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
家庭养泥鳅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相关信息在15—30℃范围内,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农家建池养泥鳅,投资少,收益快,简单易行。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围,选择有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进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种。
二、放种: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计算投放鳅苗。苗可到市场上去购买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样,都应选择体壮无伤,大小均匀的鳅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雌雄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三、投食: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牛粪、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四、施肥: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养鳝池投放泥鳅的目的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城市居民和没有条件建池的家庭,也可用缸、盆喂养。
4、“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投放种苗。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养殖泥鳅的五种方法
1、庭院养殖法。农家庭院可因地制宜地进行泥鳅养殖,是农家致富的一条良好途径。庭
院所用的养鳅池,可用水泥砂浆砖石砌成,面积视庭院大小,以50~100m?2为宜。水深
保持在50cm左右,池底铺以20cm厚的肥泥,以保泥鳅钻泥栖息。池子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
水,并施用粪肥。一般在生石灰毒性消失后(约7天),可投放鳅种。家庭养鳅最好投放规格
较大的鳅种3cm左右,无病无伤,健壮活泼。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放养时间一般
为春季的晴朗天气。除在池中施肥培养天然的饵料生物供泥鳅食用外,还应补充投喂一些人
工饵料,如米糠、麦夫皮、豆饼、菜叶等。投饵量一般掌握在泥鳅总体重的5-10%,可视季
、水温、天气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在秋末冬初,泥鳅进入冬眠期,可向池中施些基肥
,以保温越冬。庭院养鳅因池子较小,要保持良好水质,经常换水。特别是在夏季闷热天气
要及时加注新水。家庭养鳅一般5个月可长到10cm以上。100m?2水面可产200kg泥鳅。
?2、网箱养殖法。利用网箱,可高密度地养殖泥鳅种苗和成鳅。种苗网箱用聚乙烯网布做
成,面积一般为10m?2左右。成鳅养殖网箱用3m×3m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为1cm左右。面
积一般50m?2左右,网箱设在湖、河或池塘内。箱底着泥,箱内铺以15cm厚肥土。苗种网箱
每m?2放养鳅苗2万尾,成鳅网箱放养2cm的鳅种2 000尾,投喂方法与池塘养殖法相同,网
箱养鳅要加强日常管理,网衣要勤刷洗,保持水流畅通,溶氧丰富,有破洞时要及时修补好
,以防逃鱼。
?3、无土养殖法。无土养殖法用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20m?2左右,水深40cm。水中放置
长25cm、孔径15mm的维纶多孔管5 000根左右,数10根扎成一排,可垒成三层,每池可放养0
.2g的泥鳅种5 000尾左右。投喂饲料及方法同常规养殖法。为保持水质良好,需采用微流水
循环养殖法,经过3个月精心养殖,可获得每300g/m?2的产量。为节省成本,也可采用多孔
水泥砖头代替相关信息多孔管,使泥鳅钻入其中即可。
?4、稻田养殖法。稻田养泥鳅同一般稻田养鱼法。在稻田中首先要开挖“鱼沟”、“鱼溜
”,以便稻田放水时鱼的栖息。稻田养鳅的关键是做好防逃工作:一是要将田埂筑好夯实,
并用稀泥湖平缝隙;第二是用塑料薄膜将四周田埂围起来,以防逃鱼;第三是田埂要高出水
面20cm,并在进出口处加设栏网。在稻田中养泥鳅一般是当年放养,当年收获。因此应放养
规格在3cm左右大鳅种,每m?2水面放50-100尾左右,经半年养殖即可成为商品鳅。稻田养
鳅一般采用不投饵粗放养殖法,因此放养前要施足基肥,养殖期间视水质肥度补充追肥。在
稻田施农药时一定要放水,将泥鳅集中于鱼沟、鱼溜中,以防农药中毒。在起捕时,将稻田
的水放干,泥鳅全部集中于鱼沟、溜中,用网抄捕即可。一般每667m?2稻田可收泥鳅150-2
00kg,经济效益可观。
?5、池塘养殖法。池塘养殖放养鳅种有两种形式:一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cm的泥鳅养到第
二年的7-8月份收获;二是4月份把体长4-7cm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年的3-5月份收获。放养密
度为每667m?22-3万尾。饲养管理与其他特种水产池塘养殖法相同,池塘要求与池塘常规养
--------------------------------------------------------------------------------
类别:养殖技术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16:14:45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的生命力很强、繁殖快、饵料杂,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它已成为庭院养殖、坑塘等小水面养殖的主要品种。
  (一)特征特性
  泥鳅体较长,前段稍园,后段侧扁。眼小,口下位,唇发达,口须5对。鳞小埋于皮下,胸鳍、尾鳍园形,基部有一园形黑点。体灰黑,并杂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体色一般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腹部颜色较浅,体表沾液丰富。
  泥鳅属底层鱼类,多栖息于静水及水体有软泥的底层,除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生长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当水温在5℃以下,或夏天35℃以上,以及天旱少水时,它都会潜入泥层中进行“休眠”,只要土壤中稍有湿气能湿润皮肤时,就能够维持生命。
  泥鳅除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这是它特有的生理现象。其肠壁薄而血管丰富,能进行气体交换,当水中缺氧时,它浮游水面,吸进空气,在肠管内吸收氧气,然后再从肛门排出废气。泥鳅的另一特点是极会逃走,当池水涨水时,只要池埂有洞,它就会大量逃走。尤其是在春、夏季晚间或雨天,水位上涨后,泥鳅很容易从进水口和出水口逃逸。因此,防逃是人工养殖泥鳅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环节。
  泥鳅为杂食性,在幼苗阶段,体长在5厘米以下时,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体长5―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除甲壳类、昆虫幼体、丝蚯蚓等底栖动物外,还摄食藻类、高等植物和有机残渣、碎屑等。体长长到8厘米以上时,则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如硅藻和高等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泥鳅特别贪食,在天然水体中多在夜晚摄食,产卵期和生长旺季,也在白天摄食。当水温在25―27℃时,食欲最旺,生长迅速,水温超过30℃或低于15℃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泥鳅一般两冬龄可达性成熟。产卵期在4―9月,以5―7月最盛,适宜水温为25―26℃。产卵时雄鱼紧紧卷住雌鱼,压着雌鱼腹部,使卵向体外排出,与此同时雄鱼排出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卵常产在水沟、浅水带、水田、水草禾苗根处。卵黄色,园形,粘着性较差。
  (二)泥鳅繁殖
  1、自然产卵繁殖:在产卵池里放入亲鳅,当水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池内放置已消毒的棕片、杨柳树根、水草等作为鱼巢。发现泥鳅产卵后,将已附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同时再放入新的鱼巢,待其再产卵。受精卵孵化对水质水温要求不高,一般养殖水体均可孵化,最适水温为20―28℃,大约2天左右时间仔鱼可以出膜。
  2、人工催产繁殖:在4―5月气温适宜时,将亲鳅捕起,选择其腹部柔软,色泽略带粉红色,临近产卵征兆的亲鱼,体长在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最好40克左右的个体,进行药物催产。其剂量,每尾雌鳅可用鲤PG 1个或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然后将催产后的亲鳅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受精或进行人工受精。最后将受精卵上巢进入孵化池孵化。这种方法可以准时大量有计划地获得鳅苗。
  3、放种补充繁殖:这是最简便的繁殖方法。即在养鳅水体中投放适量成熟的泥鳅,但先不能放养其它鱼类,到生殖季节放置一些人工鱼巢,泥鳅在养殖池塘中产卵,在原池孵化,苗种可用小箱培育,然后仍然在原池中饲养。
  (三)人工饲养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 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它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 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凼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四)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入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五)暂养及运输
  1、暂养:捕捉到的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以去掉鱼肉的泥味,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提高成活率。
  泥鳅暂养,可在竹篓或木桶内进行。而竹篓是常用的暂养器具。即将装鱼的竹篓放在水中,篓的1/3露出水面,以保证泥鳅进行呼吸。一个上口直径24厘米,底径65厘米,高24厘米的竹篓在静水中可暂养泥鳅7―8千克,在流水中则可暂养15―20千克。也可用小型浮动式网箱进行暂养。
  用木桶或铁箱暂养时,每升水放泥鳅140克左右,暂养之初,每天至少换水 4―5次,两天后每天可换水2―3次。每次换桶内水量的1/3左右。
  2、运输
  运输方法多采用干法和尼龙袋充氧运输。运输时间在2―3小时以内,可采用干法运输,即把泥鳅装入有适量湿软草的容器内,保持泥鳅皮肤湿润的条件下进行运输。在远程运输时,可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每个60×120厘米的尼龙袋中,加入少量的水或冰块后,装泥鳅10千克,再充入氧气,扎紧袋口,将袋放入纸箱或木箱中即可运输。
  (六)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
  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园形,园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份。治疗可用1克/立方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
  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应在鳅种放养前用8 克/立方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则用0.7克/立方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农药中毒症
  农田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农药,其残毒会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质,使泥鳅中毒致死。此症易给稻田养殖泥鳅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为了确保泥鳅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洒药方法。
  4、其他敌害防治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注、排水口应设密网拦滤,严防有害的鱼类、水生昆虫、蛇、蛙等进池塘危害鳅苗种或成鳅。若发现池中有水蜈蚣,应用90%的晶体敌百虫按5克/立方浓度全池泼洒杀灭。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喂与施肥,且放养密度要恰当,并经常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饲养环境: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二、苗种质量: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三、苗种消毒: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四、放养密度: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50-80尾/平方米,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五、饲料管理: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六、水质管理: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泥鳅的耐缺氧能力较强,但如果鱼多桶小水少它们不能耐受,还是应该适当换水,或改用盆养较好,盆的口大,水也浅,水面同空气接触面大,有利于空气向水中溶解,当你看到它们...
如果你养泥鳅是为了长期观赏,换一半太多了,只能换1/4-1/3,而且水最好要预先存放1-2天,使水中的氯气尽量挥发,也使水温较为接近鱼缸原来水的水温,否...
面团、饭粒一般它都会吃的
各地泥鳅价格是不一样的,你到当地市场上去问问就知道了。
一直在盆里养着,什么都不吃,只要换水,现在都两年多快三年了,还是很健康
#重庆途家斯维登服务公寓(南坪翡翠明珠)#同样是双床房为什么有的一百多有的二百多?内宾标准价什么的有什么区别?房间有区别吗?
答: 2008年4月在苏州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
一、培训班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主办,苏州市盆景协会和苏州市虎丘山风...
答: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许多诸如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产品。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它是维持人们健康的重要组...
答: 剑桥国际教育(中国)机构宋长浩老师是剑桥英语通用五级高级别考试的培训专家,被家长誉为“中国最好的FCE培训老师”,在家长和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宋老师在介绍FCE...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个人对喂食泥鳅的看法【虎鱼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315贴子:
个人对喂食泥鳅的看法收藏
大部分人认为喂食泥鳅最好是杀掉、冷冻之后再喂。大家喂食活泥鳅的通常做法是,杀死泥鳅,冷冻,之后再喂,因为大家觉得这样可以排除两个所谓的风险:钻肠和细菌。喂食活泥鳅有钻肠的危险,网上这样的言论也随处可见,可谁看到过实例?寥寥可数的几篇文章,极少有确定是泥鳅钻肠的原因。我的四条虎最近一个月一直吃活泥鳅,之前有两条24+的印尼一直吃活泥鳅,均未表现出任何不适。至于冰箱冷冻杀菌,感觉这个太牵强,冰箱的温度,只能杀死少量的细菌,大部分的细菌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减缓生命活动,而还有一部分是嗜冷菌,温度低了,它们的新陈代谢反而加快了。鱼类的粘液有一定的抑菌免疫功能,而杀死了泥鳅,导致其体表粘液消失,细菌更容易侵入其体内,相比而言,健康的活泥鳅体表的细菌更少。虽然没见过真实的泥鳅钻肠,但我不排除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喂活泥鳅的原则是,大虎绝不喂食小泥鳅,给他小拇指粗细的泥鳅就好,这个尺寸的泥鳅,不至于让大虎直接一口吞下,而是让它有个先咬住防止泥鳅挣扎的过程。太小的泥鳅,大虎通常直接吞下,泥鳅没受伤,在体内挣扎乱窜造成虎受伤的几率就大了很多。我的做法:饲养泥鳅的饲料箱里,加过滤保证水质,水中加少量黄粉,发现泥鳅开始大量死亡立即丢弃有伤病的泥鳅,适当下药(土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都是我备的药),保证泥鳅健康,喂食选用适当大小的尺寸,保证虎不会出问题。
好帖!氟哌酸是神药。关键是养活食活食的死亡几率比较大,比较操心。冻鱼就不用操这个心了。
说得挺好的,我就是喂食活泥鳅。
直接蒙了,哎前一阵子都说喂冻食,现在又来这个,哎!方向何在?
好 我一直喂草金
我只想说一句,不要误导新人,细菌暂且不说,不要说小虎,40公分的大虎依然有喂活泥鳅串肠的事件发生,不要觉得自己没有遇到过,没有见过就没事,我身边的朋友大龙还有其他大型鱼串肠的事例有好几个。一旦发生后果无药可救。长期喂活泥鳅不是什么好事。另外你说细菌,首先说你杀菌的方法非常繁琐,很多药物有可能残留在泥鳅体内,并且长期使用药物杀菌再给鱼吃必定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即使你用多少药也不能保证细菌全部杀完,另外我告诉你,鱼体内的细菌冷冻后不是死一小部分,而是基本全部死掉,只有极少极少一部分进入休眠状态,而通常鱼鳃的细菌是最多的,讲究的人都会解冻后去头在喂,所以冷冻绝对绝对是比喂活的安全【不管你拿什么消毒】。所以最后我想说一句,绝对不针对人的,自己想喂活泥鳅可以,无所谓,但不要误导新人,俺也是养鱼的,希望所有鱼友的鱼都能健康!不希望看到其他的新人鱼友们被误导!回复只是针对帖子内容
鱼霸和小鸟都有理,不过都是为自己爱鱼着想,不过我觉得还是安全第一
各种做法都是为了爱鱼。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的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例如我,处理活食对我来说非常麻烦,还很容易招致家人的反对。所以我就选择冻食。就饲料的处理程序和安全性来讲,冻食确实比较省事,也能完全预防串胃这个风险。
前几天朋友的巴西亚都吃泥鳅钻肠子挂了,何况虎呢
我亲身经历过泥鳅钻肠的惨痛。我那时养得是大铅笔,不要小看了泥鳅。我的那条铅笔不但被钻肠,而且那泥鳅还从铅笔的屁眼钻出来还活蹦乱跳的。所以喂活泥鳅还是要谨慎!!!!
支持你 小鸟
如果理智些就是喂冻食,饿到吃为止,当然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所以我还是会继续选择喂活泥鳅!
我一直喂活的
把活泥鳅包起来
摔死后在喂
大家分析的都不错啊
这个还是根据个人喂食习惯啊
抛开细菌说。如果泥鳅还是尽量喂死的保险!泥鳅生命力顽强,钻肠概率大!特别对嘴巴大或咬合力小的鱼伤害最大!
养水虎从不担心这个问题
学习啦。。。。。。
说实话,我是从鱼商那里听到泥鳅最好冷冻后喂,活鱼可以养一养直接喂或者为了省事也可以选择冷冻,所以我比较谨慎就一直冷冻泥鳅,每次买鱼回来喂一次活鱼,调动和刺激一下虎的欲望,剩下的冷冻,总之,我的总结是谨慎小心的人索性冷冻别冒险,喜欢看虎捕食这个过程的就做好卫生工作以及可能发生问题的心理准备,当然我也相信发生问题的几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可我胆子比较小
嘿嘿!各自都有各自的见解啦!反正我喂活的喂之前给划上两刀泥鳅就翻不起多大个浪花咯!
我的泰北只认活的,喂了大半年了泥鳅加麦穗
活泥鳅直接喂不好,吧泥鳅直接弄死再喂有细菌,把泥鳅盐杀后冷冻也有细菌,我真的纠结了,到底是否煮了再喂?楼主你权衡下吧。活泥鳅是可以吧我罗汉喂死的,不知能否吧虎喂死?我至今没敢活喂过,不是说一支虎多少钱,真要吧一支宠物喂死了,心里会难过好多天。别再发这个了,真的会误导很多人。
我支持鱼霸的观点,饲料鱼还是消毒处理一下后冷冻保存比较好。具体说细菌的问题,我认为肯定会杀死大部分病菌,而且不管内寄还是外寄肯定没有。当然喂冻食肯定不如活食有快感,但是安全,就看各位的取舍了
各有各的养法,大家相互参考,互相学习
我喂的冻省事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泥鳅鱼的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