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dnf青龙偃月刀刀头小的刀是什么刀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青龙偃月刀属于什么兵器?_百度知道
青龙偃月刀属于什么兵器?
我记得以前查枪的资料的时候看到过丈八蛇矛和青龙偃月刀都属于枪但我刚才查青龙偃月刀又说是刀?我想弄清楚.
转那百科的就别浪费时间了- -
我自己懂得去那看还有{上杉一闪}我记得枪是东汉末年的在宋的时候火器都有了 貌似耍枪没什么稀奇的水浒里不就一大堆耍枪的? 不如这样说吧- -帮我找证明青龙偃月刀是枪的证据。。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是因为他拿的武器是1000年之后的刀(宋朝)的! 你想想他厉害不? 就好比你拿了个枪去宋朝玩一样!
宋朝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最发达的时候。
其实宋朝在整体国力上一直都超越了唐,只不过所处时代不同了。。。
至于火药,那是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
我自己的观点:其实宋不弱,只不过是五代十国完了给宋留了个烂摊子其实楼主应该知道关羽怎么那么厉害
采纳率:16%
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汉代和三国时期未有考古证明出现这种武器,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杀掉了潘璋,主要用于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关羽所使用的兵器,成为镇关之宝。这应该为小说家所构造,关羽的儿子关兴为父报仇。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征。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夺回青龙偃月刀,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约相等于现代的16.5公斤)。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所以后世也叫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因重量关系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
严格的说,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用的是剑,三国的时候大部分将领用的是剑。因为那时候没有刀,刀是唐朝的时候才出来的。。
准确的说,那是宋朝皇家仪仗队使用的。。汉朝的时候骑兵都是用剑的,因为汉朝时的马是没有马镫的。马镫是西晋的时候才出现,而且还只有一边,是为了上马的时候更方便。。严格上说,青龙偃月刀不算武器。。。
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的图案,因而得名。
其他9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青龙偃月刀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长柄刀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长柄刀是将刀的握柄加长而有如枪矛的握把似的长柄兵器,可以刀枪(指枪头为刀形的枪,刀为形容词)一词还对他做简要的描述。偃月刀就是长柄刀的著名刀种。中国地区远在汉代就有使用长柄刀的纪录,《武经总要》中也介绍了几种属于长柄刀的刀具。长柄刀并非是指,长刀是指刀刃较长而刀柄约在三十厘米以下的刀械,例如的与明代的皆属长刀的一种。长柄刀也常和中的“”误认,但是薙刀的杆是的护手,长柄刀是近乎光滑面。[1]
长柄刀主要分类
刀尖锐利,斜阔,柄下有鐏。宋《》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刀身直,刀尖向上,尖锐有刃,柄后有鐏。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刀头呈圆弧状,锋利,刀背斜阔,柄下有鐏。被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小说《三国演义》中所用,又称&关刀&。其刀身狭长,形如偃月,刀背有青龙图案,又称&青龙刀&、 &偃月刀&,刀头有回钩,钩尖似枪,锐利无比,刀背有突出锯齿状利刀,故名&冷艳锯&,其柄因人而制,一般人直立,左手握住刀盘之下刀柄处,左臂向左侧伸直,刀鐏靠着左脚掌侧。刀盘的高度应与左肩齐。刀刃之长度,应是刀柄的五分之二长。其刀法相传是三国时期所创。用法有十二字诀: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挂、拘、割。此刀被宋《武经总要》把其列为&刀八色&之一。
刀身狭窄,单刀,刀尖锐利,其后斜阔,木柄,后有铁鐏。属宋&刀八色& 之一。
戟刀全长五尺,其中刀尖长四寸,边锋长一尺。刀柄粗可盈把,柄尾有一三棱形铁鐏。戟刀在对敌作战时可发挥前尖边锋的特点,声东击西,虚实多变,其主要用法有砍、剥、刺、挑、挂、劈、扫、截、撩、削、盖、擢、架等。
长刀的一种。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新唐书·张兴传》记载:张兴膂力过人,所用陌刀“重十五斤”(唐代一斤比今稍重)。唐代军中大量配备。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
刃前锐利,刀后斜阔,长柄,柄末端有鐏。宋《武经总要》列此刀为&刀八色&之一。
武术长器械。刃连袴一尺,上锐下狭,柄长三尺。此刀常用于挖穴城墙。宋《武经总要》列此刀列为“刀八色”之一。
刀尖分为三支,似&山&字形,中支形似剑状略高,两翼支稍低,两面开刃,锋利无比。刀柄后端有一三棱形铁鐏其用法以扎、绞为主。
其刀术主要有劈、砍、斩、架、截、云、挂、挎、挑、拦、扫、抹、托、拨、压、绞、错、捣、随、扇等。弹腿门之春秋大刀主要流行在河北、河南、黑龙江等地。其特点是刀法灵活,变化多端,气势雄伟,劲力贯注,快速迅猛,一招一势,动作紧凑,舒展大方。练习时要求,含虚抱气,气易相融,身法传神,刚柔互用。
刀背中部有一突出侧钩,有刃,可供钩割之用。刀法用劈、砍、钩、割等,临阵时十分方便。
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奇异兵器。全长六尺(2米),两端各有相同长度的月牙形刀。刀背上部各有三个小,舞动起来沙沙作响。刀柄为坚硬木料所制,握手处在刀柄中段,上扎彩带,并有两个突出的月牙形利刀。利刃后为握手处。使练时,两手均在月牙形利刃下握住刀柄。握法有左阴右阳、右阴左阳和双阴法三种。此兵器前后可用,变化多端。主要用法有:前后扎刀、正反扎刀、斩劈刀、上挑刀、横扫刀、舞花刀、上下截刀、里外绞刀、撩挂刀、云拨刀、格拦刀、推架刀等。
刀身大而短,刀柄长。
武术长器械。 刀身小,刀刃锋利,刀尖突出,刀柄长,有刀盘。
武术长器械。刀身长,刀刃锋利,到斌刀柄短于刀身,无刀盘。
相传为呼延赞所创。《宋史·呼延赞传》:“赞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武术长器械。 因刀头弯曲形似象鼻,故名。又称“象鼻大刀”。
武术长器械。戟刀全长五尺,其中刀尖长四寸,边锋长一尺。刀柄粗可盈地,柄尾有一三棱形铁鐏。戟刀再对敌作战时可发挥前尖边锋的特点,声东击西,虚实多变,其主要用法有砍、剥、刺、挂、劈、扫、截、撩、削、盖、架等。宋《武经总要》列此刀列为“刀八色”之一。
长柄刀容易误认的混淆
长柄刀并非是指,长刀是指刀刃较长而刀柄约在三十厘米以下的刀械,例如汉代的、唐代的、明清的、日本的是皆属长刀的一种。长柄刀也常和日本的“”误认,但是薙刀的杆是的护手,长柄刀是近乎光滑面。[1]
.维基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上古十大名刀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上古十大名刀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历史上有名的刀有很多,在中国历史中,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名刀诞生的记载。上古十大名刀是指,,,,,毒匕寒月刃,,,,这十种。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上古十大名刀庖丁菜刀
名厨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 木柄制成,然而由于庖丁技术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 游刃有余”,所以经久不坏,数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评定:几乎所有的刀都是杀人的利器,而唯独这把刀宣扬的却是道家经典的养生之道,随波沉浮,消极无为,一切顺其自然,则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余”,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实无华的刀,却是最完美的刀。
上古十大名刀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上古十大名刀大夏龙雀
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古代名刀,为十六国时代,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所铸。相传大夏龙雀制作极巧,下为大环,以缠龙为之,其首鸟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载:“并造五兵,器锐精利,乃咸百炼为龙雀大环,号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苏轼《以双刀遗子由子由有诗次其韵》:“宝刀匣不见,但见龙雀环。”清·吴伟业《恭纪圣驾幸南海子遇雪大猎》诗:“君王羽猎近长安,龙雀刀环七宝鞍。”《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世世珍之。”
上古十大名刀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青龙偃月刀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用战刀,为重骑兵大刀类型。身经百战,所向披靡。纯属小说演义所说。根据史料研究,小说和传说中提到的三国名将关羽所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在当时并无此物,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而关羽的偃月刀之名,原称“掩月刀”,最早见于《武经总要前集·器图》。《武经总要》成书于北宋初期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军事和兵器大百科全书。书中“刀八色”章节共绘制了当时军队中使用的八种刀形,除手刀为短柄武器外,其余七色均为长杆刀,包括“掩月刀”。根据图式,“掩月刀”之刀头阔长,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连接处有龙形吐口,长杆末有鐏。“刀八色”中的“屈刀”、“凤嘴刀”与“掩月刀”形式相仿,当时虽有细分,在后世则基本以“偃月刀”通称这一类带背刃的长柄大刀。作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过笨重且制造成本昂贵,在格斗战场并不普及,更多用在演武、阵列和操练时显示军威,或成为宫殿侍卫和卤簿的仪仗兵器,在清代早期甚至变成了武举考核膂力的道具。
上古十大名刀新亭侯
汉末桃园三结义时,三人分铸三把神兵,剩下边角碎料,张飞命人打造佩刀一口,未定其名,此刀久随张飞,征战疆场,屡立奇功,后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重铸刀身,刀铭“新亭侯”,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后吴蜀交战,两人被东吴送回,张苞亲执此刀将其千刀万剐,新亭侯为主人报仇后不知所踪。
上古十大名刀毒匕寒月刀
乃战国时期徐夫人所铸名刀。徐夫人本为一文人,常对月颂歌。一夜,忽起狂风,乌云密布,天成红晕色,且无数流星协月而行。突然一记惊雷,一道金光急冲浓云,继而金光轰地,引起巨响将徐夫人震晕。徐夫人醒后,天色明朗,皓月千里,繁星阴爻,丝毫不像发生过大轰撞的样子。徐夫人细听风中似乎有界外之人呼他前行。便逆风而行,本是大暑之夜风却异常刺骨。夫人走入一片树林,进入林之深处,是令他大惊的景象。方圆十丈之内树木皆被砍碎,如同受之以凌迟。而最中间的散发奇寒的已不是块陨石,而是近乎成型的宝刀,浑然天成。徐夫人顶着奇寒拔出宝刀,见其通体光滑晶莹,在皓月之下更显魅力四射。且型似新月,寒气逼人,故名此刀曰:寒月。夫人将其置于屋内,鬼使神差的去讨教铸刀之术。且夫人在炼刀方面天资过人,学的很快。在舍内,为了铸成寒月十天十夜只喝水不进米饭。已达到忘我境界。十天后,夫人出门,友人只见他面容憔悴,头发银白。但双目炯炯有神。而他手中的寒月更是光芒四射,摄人心魂。教他刀艺的师傅本想用自己的宝刀与寒月一比,但不知为何在寒月面前都拔不出鞘。原因是在刀中之皇寒月的威慑下任何宝刀也不敢与之争锋。寒月劈风斩疾,销铁断金,名声立刻传到赵王耳中。赵王命使者携万金买刀,但徐夫人说此刀并非凡间之物,不应受凡人染指。赵王听此言,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便命刺客夺寒月宝刀以及徐夫人性命。当夜,一百二十名高手围杀徐夫人,但夫人依仗寒月神锋与刺客们僵持。凡被寒锋所伤,血液冻结,筋骨尽断。可是强龙难敌百虎。最后徐夫人精疲力竭,以刀自刎。赵王得刀后常做恶梦,每当寒风袭来就会听到徐夫人的哀嚎,妃子,皇子病死,便将寒月压在宝鼎之下,以镇刀的恨意。不出一年,赵国灭亡。后荆轲用此刀刺秦王失败,转入秦王手中,当时也只有秦王的皇威可以镇住此刀。后来刘邦入秦,寒月也下落不明。但寒月已成为历史上名刀。评定:可惜了,就此下落不明。
上古十大名刀昆吾刀
成铁制作的刀。《山海经·中山经》:“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传言割玉须用昆吾刀。《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剑之所出,从流州来。”《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 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上古十大名刀龙牙刀
犬神、虎翼、龙牙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上古十大名刀鸣鸿刀
鸣鸿刀在小说《哑舍》中为胡亥的佩刀或宠物。常以一只红色云雀的样子出现;于《哑舍Ι》中最后一篇赤龙服中首次登场。常与哑舍男主甘罗(即老板)饲养的宠物三青打架。三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色泽亮丽、体态轻盈。传说为女神西王母的使者,又称青鸟。三青鸟是凤凰的前身,本为多力健飞的猛禽,后渐传为色泽亮丽,体态轻盈的小鸟,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汉代画像砖上常见于西王母座侧。鸣鸿刀,古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这种看似陌生的兵器,却在《武经总要》中被列为长柄刀第一,一刀足以斩下马头!
在全世界范围内,像中国这样曾经大规模使用长柄战刀的国家不多,而且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汉字文化圈国家,深受中国影响。
上图:手持长柄战刀的明军士兵
在小说中,长柄战刀是猛将最爱用的武器之一,比如使用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使用三尖两刃刀的纪灵,《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更是关羽、华雄两名大刀猛将之间的巅峰对决。
上图:明代《关羽擒将图》,左边便是霸气的青龙偃月刀
在历史上,长柄刀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绑在长柄上使用的多孔石刀。但是长柄战刀真正的大规模使用,还是在唐朝,著名的唐刀六制之中,就有长度达一丈的陌刀。但是陌刀具体形制已经不可考证,今天常见的长柄战刀,都是沿袭了宋代的形制。
上图:上古时期的九龙石刀,最早的长柄战刀
宋代是中国长柄战刀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至少七种长柄大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加上单手使用的短刀“手刀”,一共八种制式军刀,合称为北宋“刀八色”。
上图:北宋“刀八色”
这些长柄大刀的造型,绝大多数大家都很熟悉,例如偃月刀经常在小说中提到,戟刀就是单枝画戟的前身,其他长柄刀也多少有些面熟。唯独这个排名第一的掉刀,却似乎让大家感觉到非常陌生。
上图:中间即为掉刀
的确,掉刀的造型和其他长柄刀迥然不同,《武经总要》记载掉刀是“刃首上阔,长柄施鐏”。结合图画来看,掉刀开有两刃,刃前有一个宽阔的尖,前部刀刃非常宽阔,与其说是一把长刀,倒不如说是一把长柄巨剑。
上图:传世明代掉刀
很多人认为,掉刀这种两刃有尖的形制,是直接继承了唐代的利器——陌刀。虽然没有出土文物、传世古董作为佐证,但是记载中的陌刀,也是刃部宽阔,长柄两刃的形制。
掉刀在宋代也有一些变种。比如说《武经总要》就记载掉刀有一种“两刃山字之制”,这种形制的掉刀在今天依然常见,只不过咱们今天一般称之为“三尖两刃刀”,又因为传说中的二郎神用的是这种武器,所以也称之为“二郎刀”。也就是说,其实“掉刀”一直存在,只是在后世换了个名字,叫“三尖两刃刀”罢了。
上图:北宋李公麟所绘《免胄图》中手持“两刃山字掉刀”的形象
似乎看起来,这是一种在小说和神话中才经常出现的武器。然而,掉刀却是北宋七种长柄战刀中唯一被《宋史》提到,在《宋会要辑稿》中更是被提到了两次。在《武经总要》中,掉刀也被列为长柄刀中的第一,在“刀八色”中地位仅次于装备量极大的手刀。
掉刀之所以被如此重视,首先当然是因为掉刀的威力巨大,在战斗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掉刀刃部宽阔,看似重心过分靠前,实际上这也正是所有中国长柄战刀的特点,只是掉刀将这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上图:传世明代掉刀
重心靠前,虽然牺牲了一定的灵活度,但是劈砍力大。而且马上使用长柄战刀的,多为职业武学人士,在军中不是精锐就是军官,灵活度可以靠长期的训练进行弥补。明末第一猛将刘綎,便可以在马上挥舞120斤(约合今天140多斤)的长柄大刀,成为当时一绝。古代武举考试,挥舞大刀更是必修科目,其重量有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等。
上图:明朝大刀
上图:六旬道长舞动八十八斤科举大刀
这些动辄数十斤乃至上白斤的大刀劈砍力度当然是惊人的,但是其过分的重量也注定了它们并非实用器。
但是掉刀在重量不过分的情况下,达到足够的劈砍力,其威力足以将人拦腰斩断。步兵列阵使用的话,将掉刀高高举起,敌军冲击时瞬间落下,则足以将敌人的马头砍下,甚至在密集的阵型下,敌人的骑兵会连人带马被斩成数段。
另外,虽然掉刀重心靠前,灵活度有欠缺,但是他的两刃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普通的长刀在进行“撩”、“挂”等动作的时候,为了保证正确的刀筋(即运刀轨迹),需要将刀头调转方向。而两刃的掉刀则不需如此,在劈砍之后,顺势一提便是“撩”击,可以迅速补刀。
上图:明代(有争议)《二郎搜山图》中的三尖两刃刀
掉刀的刺击威力更是不容小觑。在宋代的画作《免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的重骑兵也装备了掉刀。
上图:北宋李公麟所绘《免胄图》中手持“两刃山字掉刀”的重骑兵形象
一般而言,长枪是重骑兵最好的武器,重骑兵用枪大多一次性,捅到目标后便会折断,一枪换一人,倒也划算。但是,如果对付刀盾兵,一次性的长枪就有些难以招架,枪已经断了,但是敌人最多倒地或者支撑盾牌的手脱臼,并未丧失战斗力。
这时候,像掉刀这种重武器便可派上用场。长长的刃部可以直插盾牌,而前宽后窄、前薄后厚的设计也方便掉刀的拔刀,不至于让武器卡在盾牌中。宽阔的刀尖一旦刺入人体,以古代的医疗条件,必死无疑。
上图:使用三尖两刃刀的史进
当重骑兵冲入密集的步兵阵中,掉刀的长刃左右挥舞,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在今天的三尖两刃刀武术套路里,依然有左右向下如同划桨的“舞花”动作,便是当初马战招式的演变。
而掉刀战斗力的发挥,和中国古代先进的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像掉刀这类武器,刀头过重,如果以普通竹木做成长杆,那么无力承担如此长的刀头,很容易折断和弯曲。如果加粗竹木的直径,又会影响手感。
很多传世长柄大刀多为铁柄,这些都是武人矜夸自己力气的工具,而非战场实用器。今天的长柄武术刀多以钢管为柄,但是古代制作钢管所耗费的成本过于庞大,而且难以大量生产。
而中国古代有独特的“积竹木柲”工艺。这种工艺原本是以木为心材,包裹竹条、藤条的。发展到宋、明时代,已经开始尝试以钢为心,姑且可以称之为“积竹铁柲”。即刀头之后是一根细长的钢钎,再用竹篾、藤条包裹这根钢钎成杆,在保证重量不会过重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长柄的耐用度。
上图:积竹木柲
上图:传世明代掉刀的铁芯长杆
这种工艺,是钢铁工艺、竹木加工工艺实力的体现,拥有这项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可以大规模装备和使用重型长柄战刀的原因。像掉刀这种神器,是其他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比如没有充分掌握这门技术的日本,只有积竹木柲,没有铁芯长柄,所以只能装备细长的薙刀,而无法装备重型长柄战刀。
上图:薙刀武士
而古代欧洲压根没有积竹木柲的工艺,所以在长杆武器上更为落后。
在中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明朝),德国有长达一米七的重型双手剑,其手柄倒有些铁芯长杆的意思,但其造型是将长剑的柄加长,属于极端的短兵,而非长杆武器。
上图:德国双手长剑
与德国双手剑同时而稍早,瑞士装备有长柄的戟和砍刀,但是其柄材只是一根粗木头,其中的技术含量,远远不及同时代甚至更早的中国长柄武器。
上图:瑞士大砍刀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作者毛锥,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更多精彩内容怎么看?
(点击下面对应名字即可查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龙偃月刀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