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我知道你很难过了未来汽车应该

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6年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答案一【可编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6年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答案一【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谈着教育,说着孩子,面对未来,多一点知识,多一些坚定.
您当前位置:
相关人士支招3个锦囊帮孩子适应幼升小转换
  锦囊一 认字是“浮云”,应强化看图讲述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中,很多家长往往会以自己的孩子认识多少字为骄傲。殊不知在孩子即将接受的小学语文教育中,难点可从来都不在认字上。
  王顺妹表示,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核心归根到底在于阅读—即看图讲述。对于年纪尚幼的幼儿园小班学生来说,他们基本都可以做到看一张图,描绘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画面上描绘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的表情和衣着、周遭的环境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拓宽,孩子慢慢可以看图讲故事、写句子等,而这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内容。所以,在衔接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随文识字”,可以平日里多拿一些幼儿绘本,或者小学课本来给孩子讲故事,让他们慢慢熟悉书本这样的载体,孩子听懂了,产生兴趣了,这时候自然而然地就认识文字了。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逐渐培养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印象和兴趣,引导孩子对重复出现率高的文字的自然记忆。因为站在幼童的角度,机械化灌输极易引起本能的抗拒,导致厌学心理。第二个好处就是这样的方式是符合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的,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接受,或者说能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或兴趣喜好去选择合适的刊物,并完成看图讲述。
  锦囊二 算手术不可怕,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进入小学后,数学作为三门主课中唯一的理科,承载着一项重要的使命—锻炼孩童的逻辑思维能力。王顺妹指出,家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戏或者口述应用题,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接触数学。打个比方,家长可以拿出10个小桔子和孩子分着吃,让孩子明白10个桔子可以分成2个和8个、3个和7个、4个和6个等,这就是十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和原型,就算上升至百位数、千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不变的。有些家长教孩子学算手术时喜欢灌输式教学,比如直接告诉孩子几加几等于几,或者甩给孩子一张九九乘法表让他们去背。这些做法的不科学之处就在于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兴趣和特点,更多地代入了自己的习惯和想法,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并且错误的印象一旦印刻下来,很难纠正。学前阶段,家长要多以数数字、分水果、拍皮球、购物等方式让孩子逐渐认识数学的概念,这远比光做题“接地气”得多。总之一定要记得多实践、多操作,孩子能理解,不用教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锦囊三 提前关注孩子的注意力是否易分散
  王顺妹指出,根据多年来对于小学新生学习情况的关注经验,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跟不上进度,不是因为学习态度不好、也不是基础打得不扎实、更不是智商低,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很好地集中,而这恰恰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一点,以至于难以掌握到成因所在,要改善和提高都始终不得其法。
  拿一堂小学35分钟的课举例,一般正常的孩子都可以保持精神集中30分钟左右,有些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则非常短,往往在15-20分钟的时候就自然转移,而后再难收回,这期间老师说了什么他们完全没听进去。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比如剖腹产下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注意力难集中的风险就较大。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跳绳、拍球等方式来观察,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连续拍球或跳绳几十个应该不成问题,要是自己的孩子只能拍几下球,或者只能一个一个跳绳无法连续的话,就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了。
  对此,家长必须摆正心态,首先这不是孩子的错,大脑控制系统薄弱会让孩子稍有动静就难以自控地转移,这不是他们主观造成的,家长若发现有这个问题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胡乱责怪孩子;其次,越早发现问题越有利于康复,毕竟这是可逆的,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协调性锻炼,来训练孩子的大脑控制系统。家长对此要有思想准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2-3年的努力。
  总而言之,在整个为孩子进入小学而做的准备中,家长不要吝啬鼓励和赞赏。但凡孩子取得进步,都要告诉他“你太棒了!!我真为你骄傲!!”等。孩子越有信心,越愿意去努力学。教书育人应贯穿在培养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自信的养成、社会性、团队性等。家长事先应做好足够思想准备,幼小衔接绝非2个月短期任务,而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
  教育男孩的十三个关键问题, 揭示了男孩从孩童向男人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的所有最关键的问题,为家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经验,是千万父母必读的育子指南,更是可以让无数平凡男孩走向优秀和杰出的“桥梁”。
  一、为什么培养男孩要戒除急功近利的心态
  因为男孩在将来要承担比女孩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往往对男孩寄予了更大的希望,投放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这样也很容易让男孩产生心理压力,重压之下自然更容易出现问题。其实,教育是一种缓慢的艺手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手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所以,男孩的父母们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铭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真理。
  二、为什么男孩一定要“穷”养才会最棒??
  俗话说: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穷”养男孩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内涵为:对男孩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真诚坦率、机智果断以及具有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穷”养就是让男孩多去经历风雨,多去实践。古语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说,只有让男孩在必要的“穷”和“苦”中获得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成大器。
  三、为什么现在的男孩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陶行知先生曾赋诗曰:“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算是好汉。”这首诗诙谐地道出一条人生的至理名言:独立对于男孩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放养”教育异曲同工。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干的事,关键是怎样教育孩子。”这句话更是切中现代家庭教育的“软肋”:爱孩子不是要成为他们的护身符、保护伞,而应该通过培养和引导,让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男子汉!!
  四、为什么要让男孩勇于承担责任
  不懂得责任重要性的男孩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是小角色。正如丘吉尔说的那样: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所以,父母爱儿子,就要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子汉。
  五、为什么要重视男孩黄金品质的培养
  常言说,做事先做人。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做事的成败与否。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出男孩诚信、正直、勤奋、自尊、积极向上的黄金品质,这是他们今后迈向成功的基础。所以,开阔男孩的视野这一“教育课程”在家庭教育中必不可缺。
  六、为什么许多现代男孩都缺乏阳刚之气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伟人,是像神一样无所畏惧的凡人。”没有一个男孩生而刚毅,同样,也没有不能被培养出刚毅气魄的男孩。只要家长能够给男孩创造锻炼刚毅的成长环境,使之从多方面同软弱进行斗争,那么每个男孩都能成为坚强刚毅的男子汉。
  七、为什么要开阔男孩的视野
  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梧。身为未来的男子汉,如果男孩从小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广阔的视野,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就能战胜更多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八、为什么说社交能成就男孩的大未来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因此,对于男孩来说,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保障。
  九、为什么有修养的男孩才能成为翩翩绅士
  所谓绅士,就是同时具备了宽容的性格、感恩的心态、幽默潇洒的谈吐、教敬父母的言行的“综合体”,所以,要想让男孩成为翩翩绅士,个人修养以及礼仪方面的培养不可或缺。
  十、为什么要重视男孩能力的培养
  男孩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成长期,这时候也正是培养他们诸多能力的最佳时期。无论是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决断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还是想像能力,都是男孩成就未来人生必不可少的资本。
  十一、为什么要重视男孩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表明,一个人在学习上能否取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具备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男孩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是科学家教的根本。  十二、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财商培养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让男孩从小学习掌握理财的知识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都是男孩将来生存、发展必备的技能。因此,家长对于男孩财商的培养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十三、为什么要重视男孩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的男孩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正处于朝阳初生、蓬勃向上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男孩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一些变化,也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叛逆、早恋、沉迷网络,甚至离家出走等等。因此,这时候家长必须付出比原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平安度过这个“危险期”。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孩子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们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确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们这样着急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是不是犯了以下四个错误呢。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 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 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 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 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 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为了孩子的安全,请你这样考考孩子!!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长心中的牵挂,但让孩子真正学会自我保护,才是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
  考考孩子:当有陌生人请你领路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路上如果有人向你问路,你应该热情指点,但万一对方请你引路,就要引起警惕,即使是你非常熟悉的地方,或这个地方离你所在位置不远,你也不要去。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他:“爸爸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走,你可以去路口让警察叔叔帮你带路。”如果陌生人纠缠你,你可以大声呼喊引起路人的注意。
  考考孩子:你一个人在家时,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敲门的人你并不认识,这时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可以把电视机或音响设备打开,可以使坏人误以为家里有人,不敢做坏事。
  2、千万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应该及时把门锁好。就像父母在家一样,喊爸爸妈妈,说有不认识的人敲门,把坏人吓跑。
  3、如果陌生人说自己是煤、水、电气等修理工或来收各种费用时也不要给他开门。
  4、如果来人声称是你父母的同事,并能叫出你的名字,你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开门,但可以问他有什么事,记下来告诉爸爸妈妈。
  5、如陌生人还是不走,就打电话给邻居或报警。
  考考孩子:在学校时,高年级的孩子把你围在中间,向你要零用钱,并威胁不给的话就要打你。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你不能有惧怕的心理,尽量说一些好话,说明自己没有带钱,避免发生冲突。
  2、如果他们不吃这一套,就跟他们说去教室取钱,马上趁机跑掉报告给你的老师,并描述他们的特征、长相、衣服颜色、高矮、胖瘦,这样才能找到他们,让他们接受教育。
  3、如果不行,拖延时间,看到别的大人或老师路过的时候大喊“救命”。因为你如果给他们钱,下一次他们还会勒索你。
  4、如果当时你在的地理位置偏僻,对方人多无法脱身,可以先给他们钱。但是事后一定要告诉老师,以后避免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
  5、放学回家后,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向爸爸妈妈汇报,让父母协助解决。
  考考孩子:星期天,你独自一个人在花园里玩。有个陌生人对你说,你的爸爸被汽车撞了,正在医院里急救,他要你和他一起去看爸爸。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可能他是骗你的坏人。
  2、记下那人的面部特征。如果他有车,还要记住他的车牌号码。
  3、继续走你的路,如果他还是紧跟不放,就边喊救命边找警察叔叔,向警察叔叔报告情况。如果暂时找不到警察,就向人多的地方走。
  4、打电话回家或爸爸的办公室,确定爸爸是否出事。
  考考孩子:自己在家时,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如果来电话的人找妈妈或爸爸,告诉他妈妈或爸爸现在不方便接电话。
  2、准确地记下他来电话的时间,他的姓名、电话号码及留言。
  3、不要让那个人知道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4、如果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不是找你父母的,而是说些低级下流的脏话,什么也不要跟他说,马上把电话挂断。
  5、把骚扰电话打来的日期、时间记下来告诉父母。
  6、如果下次你一个人在家时,他又打来电话,就马上报警。
  考考孩子:你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时突然有一个相貌凶恶的陌生人要你上他的车,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千万别惊慌,大声喊“救命”,并奋力挣脱。
  2、跑到人多或热闹的地方,例如商场、超市等处向警卫或保安人员求救。
  3、告诉附近商家或是大人,请他们帮忙通知家人、学校或报警。
  4、万一被抓上车,虽然这时你会很害怕,但千万要保持镇静,不要吵闹,以免激怒坏人而使你受到伤害。
  5、努力记住坏人的相貌、特征、穿着、年龄及车牌号码,并记住车子所经过的道路、有特点的建筑物。
  6、如果坏人问你家里的电话及父母的姓名,要尽量配合满足他的要求,使自己受到伤害的机会降到最低点。
为了孩子的安全,请你这样考考孩子!!
  孩子的安全一直是家长心中的牵挂,但让孩子真正学会自我保护,才是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
  考考孩子:假如你独自走在路上,发现有个可疑的陌生人在背后跟踪你,这时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如果发现自己被人跟踪,最好往人多的地方走,如果附近有警察局,或看见在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就赶紧请警察协助你。
  2.如果找不到警察,可以走到百货公司或商店,向店员借电话,请家人来接你。
  3.千万注意不要被坏人追到小巷子里或者死胡同里,如果万一碰到这样的情况,不要不好意思,赶紧按别人家的门铃或大声叫“救命”。
  4.平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哨子,遇到坏人的时候,就用力吹哨子,引起路人的注意,吓退坏人。
  5.出门在外要小心,要注意四周的动静,而且尽可能不要一个人走在黑暗、偏僻的小马路上,以免给歹徒可乘之机。
  6.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而行,或者请父母在一段时间内接送。
  考考孩子:如果你坐出租车上学,却发现司机把车开到你不熟悉的路上,你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1.向司机询问是不是走错路了,并再次说明你所要到的地点,这时千万不要慌张。
  2.如果发现情况不对,借口要去厕所或办一些着急的事,请他靠路边停车。赶快下车
  到人多的地方去,找交通警察,说明情况并请他帮助你回家或回学校。
  3.如果司机还继续开车,自己悄悄地把车窗摇下,等到红灯停车时,向窗外的行人和车辆大喊“救命”。
  4.一个人坐出租车的时候最好坐在后排,发生意外的时候不容易被司机控制。
  考考孩子:遇到陌生人请吃东西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如果有人给你东西吃,一定要婉言谢绝。许多坏人看起来很和善,但他们常常利用小孩子不辨真假和嘴巴馋的特点,引诱你中他们的圈套。他们往往会在食物中放入药品,吃了这些食物,你可能会呼呼大睡,坏人就会趁机绑架你。如果你已经坚决表示不吃,对方还纠缠你,那就大声呼喊,引起旁边人的注意。
  考考孩子:放学回家发现有人正在盗窃,这时该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如果你外出后回家时,发现家里的门锁已经给人弄坏了,或是发现家里门开着,而你知道这时没人在家,这时候你应该想到家里有可能进了小偷。
  1.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进去,更不要大喊大叫。小偷可能还在房间里面,如果这时候进去是很危险的。
  2.赶快去邻居家请大人帮忙打110报警,或者去你熟悉的食杂店报警求助。
  3.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并请爸爸妈妈赶快回家。
  4.如果发现楼下或门口附近有可疑和陌生的车辆,把它的车牌号码、颜色和车型的特征记录下来,告诉警察或大人。
  5.这种意外情况下,迅速离开屋子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
  考考孩子:当有人要触摸你衣服下面的身体怎么办??
  爸爸妈妈告诉你:
  孩子到了四五岁,父母就应向孩子说明哪些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包括认识的人都无权接触。即使是医生做检查,也应要求监护人在场监督。这是儿童的正当权利。
  如果有人要触摸爸爸妈妈告诉你的个人隐私区,你一定要坚决地说“不”,并迅速离开。事后一定要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父母三种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智力》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1、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参加竞赛及做家务等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比如,当孩子跃跃欲试想帮妈妈洗碗时,不要嫌麻烦,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绝他,不妨为他搬个高度适中的凳子,为他戴上围裙、套袖,告诉他怎样轻拿轻放,怎样冲洗干净。当孩子洗好一只碗时,大声夸赞他干得真棒,孩子会很快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
  对小孩子来说,各种探索都是学习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兴趣永远第一
  凌志军在畅销书《微软小子》里讲了个故事,朱丽叶的儿子沃伦秉性聪慧,才14岁,就已完成高中学业,可以上大学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中国父母都会很自豪地叙述孩子的成功,朱丽叶却并不想让儿子现在就上大学,原因是想让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时光,让他做他喜欢的事情。她与作者有如下的问答:
  “作为老师,你觉得“成绩、兴趣、快乐童年、道德”中什么对学生最重要??”
  “兴趣永远是第一。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
  “那么,作为母亲,你觉得什么对孩子最重要??”
  “兴趣,还是兴趣。我希望他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不过,兴趣还是第一位。有兴趣才有快乐。”
  这位母亲的信念与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异曲同工。一次,这位教育家给学前班的孩子们上课。他准备了一个“发言球”,一边从讲台扔出去,一边说“2+3=”,哪个孩子接到球,哪个孩子就说出答案,孩子们学得很高兴。听课老师有的就不理解,说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提问不就可以了吗??要什么“发言球”??他回答说,没有“发言球”,当然也可以提问,但是孩子们却没有了发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成老生常谈,却仍被很多父母熟视无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聪明、越学越爱学,那就把激发、呵护、提高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手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最后,让我们思考对孩子“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断标准: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九种特性——让孩子的进步永不停止
  我们注意到,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本该由自己处理的事毫无主张,事事都依靠家长;也有些孩子年龄虽然不大,却很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自己上学;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做作业……向这些家长求教,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做法,那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我们把这些家长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自主性:指人在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它表现为个体自由地、独立地支配自己言行的一种状态。孩子的自主性最主要体现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由的选择。
  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当然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有这样一位母亲,孩子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送孩子上学还要背着走,直到离学校几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怕老师看见,才不情愿地把孩子放下来……如此被母亲呵护长大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何谈起呢??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去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
  二、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有一位父亲,他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不出危险,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愿意做的事:玩,看电视,画画,拼图,或者什么也不干……无聊了,他最终还是会主动来找父母,这时,父母就给孩子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长此以往,孩子便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时间。
  三、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失败的;对孩子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一位母亲看到5岁的孩子对洗碗感兴趣,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四、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孩子提出问题,成人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不会分析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妨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 
  五、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穷困家庭生活的孩子,他的生存环境自然就具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
  六、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家长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七、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更不宜动辄由家长代替孩子解决问题。
  七、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在他身边摆上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
  八、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九、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创造是自主性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泥,而且能捏出一些花样来。于是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泥塑和橡皮泥,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学、好好捏、好好练,要有新点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初中毕业时,已经能轻松捏出栩栩如生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以此特长考上了工艺美手术学校。
  上述这些条件的创造,只是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止。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你要相信,别的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你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到,也许还可以做得更好。给他一个放手去搏的环境,他会变得更有胆识。随时随地,要自信而干脆地告诉他,孩子,你办事我放心!!
千万不要错过这24个与孩子交流的时机
  爸妈们上班都很忙,而下班又很累,每天能教育孩子的机会实际非常有限,也就是早上早饭和晚上睡觉前的那点时间。如何利用好些碎片时间,让孩子得到轻松而又有效的教育呢??
  下面这些建议和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家长都没与坚持做到喔!!要加把劲呀!!
  1、早晨孩子还在被窝里,用轻吻或轻拍唤醒孩子,告诉孩子,我爱你。让孩子学到早晨用爱问候他人。
  2、在孩子面前迅速穿衣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醒即起,显得动作利索,并可以和孩子比赛谁穿衣服快。
  3、表扬孩子在头一天晚上就准备好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4、在早晨的时候,轻声哼自己喜欢的歌,给孩子传递早晨轻松愉快的心情。
  5、掀开窗帘,为今天的来临表示感恩。同时告诉孩子今天能有工作真好,并展望见到一些有趣的人。
  6、在起床后,带孩子一起做俯卧撑或伸展运动。开始孩子会不愿意,但是当坚持形成一个习惯后,他会在每天起床后做点简单的暖身活动。
  7、为孩子准备早餐过程中,请孩子参与做点工作,比如烤面包,热牛奶等。
  8、在孩子上学的书包里放一张“我欣赏你”的卡片,上面写上你对他的一个品格欣赏,并写上我爱你。
  9、在孩子整装出门前,鼓励孩子照看镜子,自己检查衣装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
  10、下班后回家,当看到配偶和孩子都过来迎接问候时,,先问候配偶,然后再亲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彼此相爱。
  11、训练让孩子为回家的父母拿拖鞋或接过文件包。
  12、将手机调成震动,并告诉孩子你很重视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所以你需要将手机调成震动。
  13、告诉孩子今天工作中有意义的事情或开心的事情,和孩子分享你的工作。
  14、专注倾听孩子的分享,不轻易打断并积极回应。最后可以告诉孩子你的一些建议。
  15、和孩子一起运动。球类,跑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鼓励孩子坚持。
  16、当孩子想看电视,约定好时间。内容由父母事先选定。陪在一旁,当孩子有问题时,可以讨论。
  17、在餐桌上,为桌上的饭食感恩,并欣赏烹调人的手艺。
  18、家庭设定亲子共读时间,全家一起读有益心灵的童书,并一起讨论。
  19、家庭游戏节目。全家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捉迷藏。
  20、鼓励孩子找到一些智慧的话语,也可以发现孩子说的智慧的话,让孩子抄出来,贴在房间的各个地方。
  21、训练孩子过规律的生活,到时间就需要准备睡觉。
  22、检查孩子是否为明天做好了准备,如书包,衣服,文具用品等。
  23、为孩子今天的一天的表现做个简短的评价,鼓励好的表现,不好的表现提醒孩子改变,并告诉孩子过犯已经被完全原谅。
  24、在孩子睡觉前讲一些轻松美好的心灵床边故事。掖好被子,亲吻孩子,道晚安。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做什么样的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的能力,更可培养其责任心。然而,父母在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时,需要时间与耐心及周详的计划,让孩子能“自主自发”地去做,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那么,针对“做家务”家长需要了解什么呢??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呢??
  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
  3—4岁: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并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的技能;
  7—12岁:需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等繁杂的家务也可以列入清单。
  让孩子做家务应该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培养??
  1、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
  父母不妨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让孩子慢慢习惯其实做家务也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2、工作计划表
  父母可以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
  3、引导
  择菜:让孩子一起参与,从择菜到洗菜,让孩子知道所吃的菜肴需要经过这些步骤才能食用,从学习中教导孩子做家务。
  洗米、煮饭:从打开米缸舀米,家长与孩子就一起参与,并告诉孩子舀量多少。洗米时,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水除洗米外,还可以留着做其他用途,如洗菜,让孩子除了参与家务外,还能教育孩子节约概念。
  扫地、擦桌子:先找出一块孩子专用的抹布及扫把,让孩子试着去做家务,或由父母教孩子如何做,才能将桌子、地板弄干净。
  晒、收、叠衣服:晒衣服时可以请孩子帮忙拿衣架,由妈妈晾衣服;收衣服时,可由他负责拿自己能拿到的衣服;叠衣服时,孩子也可以学习折叠及分类放好。
  父母引导孩子学习做家务要留意什么??
  为了让孩子以做家务为乐,父母可以制作一份家务成绩单,逐项打分数,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也让孩子了解父母平时做家务的辛苦。
  父母在引导孩子学习做家务时,也应留意一些事项,包括:
  1.各年龄段孩子的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2.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做家务,面对孩子越帮越忙,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时,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确示范方法。
  3.“多容忍、少责备”,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口气要温和,不宜破口大骂,有耐心、有步骤地、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
  4.父母本身对做家务的态度要端正,勿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察觉出做家务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此外,夫妻俩对家务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产生“做家务是女孩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应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5.在满足孩子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让孩子自行拿取危险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较大孩子可教其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
  6.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他赞美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因为年纪小,能力、耐力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纯熟。但是没有关系,熟能生巧,妈妈知道你很努力了。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做家务
  最后,提醒家长,学习做家务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游戏。此外,别忽略了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是需时间和耐心的,唯有愉快、自主自发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在孩子做家务的同时,灌输他“孩子你的种种作为对全家人都有很大的帮助,且是不可少的一份子呢!!”
  父母智慧地引导孩子学习,可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做家务。
实现梦想的二十七条法则
  1、避开消极的根源、人、事物、习惯
  2、相信自己
  3、从各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4、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5、今天就享受生活,昨天已逝,而明天永远也不会来临
  6、家人与朋友是珍宝
  7、超过你原计划的多多付出
  8、坚持你的梦想
  9、不要理睬那些想让你泄气的人
  10、放手去干
  11、不断努力。不管看上去有多难,总会变得容易的
  12、首先要珍爱自己
  13、主动出击
  14、永不撒谎、欺骗或偷窃
  15、做任何事都要心平
  16、睁开双眼,如实地看待事物
  17、熟能生巧
  18、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不会得胜,而胜者永远不会半途而废
  19、永远守时
  20、阅读、研究和学习你生命中一切重要的东西
  21、掌握自己的命运
  22、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人
  23、要使事物具体化
  24、最重要的是想要去获取
  25、加倍努力
  26、你是上帝造物独一无二的,什么也取代不了你
  27、看准目标,努力争取
让阳光照穿一张纸
  春天,一位父亲问孩子,他能否让阳光照穿一张纸。孩子想,莫说春天,就是夏天灼热的阳光,也无法照穿一张纸。   
  而父亲信心十足地把一张纸放在阳光底下,然后从衣袋里拿出一块凸透镜,对着阳光,把阳光聚焦的一个点一动不动地照在纸上。不一会儿,纸就冒出了轻烟,紧接着,纸就烧出了一个洞。   
  “阳光不是照穿了一张纸吗??”父亲说,“当然,在通常的情况下,阳光是无法照穿一张纸的,但当阳光聚焦后,它的热度和威力就会高无数倍,照穿一张纸也就不成为什么难事了。” 
  孩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是在用这个实验告诉自己:一些人之所以创造了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把人生精力和智慧的“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集中到一件事业上。从此,孩子做事不再三心二意,因为他懂得了专注的力量。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美国演讲家博恩·崔西说,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把意识集中在我们渴望的事情上,而非我们的担忧上。成功的人,只是比平凡人多了一份专注。当你感叹别人的成功时,试问一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专注??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受到分心的干扰,试着“让阳光照穿一张纸”,你就会离成功不远了。& &
家庭教育八大要领
  一、抱着尊重和体谅的心情去对待孩子
  尊重就是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在成人之下,受成人支配的。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就要满足孩子对独立的需求。当孩子做事情出错或者不够完满的时候,成人能接纳他,体谅他。比如孩子倒水倒不好,会打翻,或者动作很慢,这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充分地体谅孩子。如果我们不体谅孩子,一看孩子做得不好,不如意,就上手替代,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行,渐渐失去信心。
  蒙特梭利说,成人一定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对待儿童。这个“谦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成人要试图去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需要、能力就是对儿童的态度不谦卑。
  而如何去了解孩子呢??通过活动,给孩子游戏、活动的机会,抱着我不了解孩子的诚恳态度去观察孩子。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需求和能力,从而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社会交往发展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相反,成人不谦卑的态度则是固守成见,自以为对孩子的情况都懂,“我早知道孩子是这样”,“果不出我所料”……这样就把孩子活动的兴趣、独立发展的意愿打击没了。孩子每一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明天的能力和今天的能力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抱着谦卑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
  二、常和孩子一起工作或游戏
  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在和孩子一起工作或玩耍时,要用正确的语言,文明礼貌的语言和孩子多交谈,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通过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
  三、和孩子建立弹性的亲子关系
  成人要追随孩子的发展成长。孩子逐渐走向独立,成人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觉得家长老一套,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
  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成人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工作、生活。
  四、注重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心,孩子的自发性和独立性才能得到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子生长自信心呢??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贬义的用语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不利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做不好,也要肯定孩子做事的良好愿望。我在美国参观一家幼儿园时,见到2岁多的孩子喝果汁,孩子自己拿着果汁盒往杯子里到。盒没拿稳,果汁倒洒了,老师没有马上取而代之,仍然让孩子自己倒,可见他们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耐心和容忍度。实际上,孩子把果汁倒洒时,自己也看见了,成人能体谅他,给孩子机会去重复操作,孩子自然进步,自信心也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五、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孩子愿意模仿成人,成人要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孩子做事慢,时间观念差,我们要耐心地给他足够的时间。孩子是愿意做事的,有时成人总说“磨磨蹭蹭”,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工作和成人工作的目的不一样。成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结果,因此会尽快地完成工作。孩子工作的目的则是为了享受过程,积累这些新的经验,所以孩子做事会比较慢。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材料和耐心,让孩子有独立做事的机会。只有通过独立做事,孩子才能成长。
  六、让孩子从小过有规律的生活
  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应该是有秩序的,而不是凌乱的环境。要给孩子订立一些家庭中生活的规则。比如吃饭应该到哪里去,喝水到哪里去,大小便如何进行,玩儿到哪个区域。哪个房间是游戏的房间,哪些东西是可以动,哪些东西是不能动的等等。这样孩子的生活就有了可遵循的规律,同时也养成了孩子的秩序感和纪律性。
  七、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儿童接触的机会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接触的都是成人,他需要和同龄孩子接触、游戏。在庭院中,在休闲时、在游乐场中,我们都要让孩子去接触与他年龄相近的孩子,发展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与他人相交往,避免在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中,失去交往的机会与乐趣。
  八、在生活中尽量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当成人引导孩子学做一件新的事情时,要以清晰的步骤和放慢的动作向孩子展示每件事情的正确做法,并相应为孩子提供他易于使用的物品,这样孩子便会模仿操作。每次让孩子练习操作的步骤不宜超过3条,这样,孩子能够记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自信,激发自发性。
如何让孩子成为听课高手??
  很多家长会困惑地问:“我的孩子学习挺努力的,可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我不禁反问:“你的孩子会听课吗??”他们开始笑,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的脑子笨才是关键。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上课时孩子不会听课。有一项对武汉300多名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听课效果越好,所学功课的成绩越好;听课效果差,则成绩也比较差。
  每节课虽然都是45分钟,但是学生是否会利用,效果大不一样。利用得好,45分钟里可以加进5分钟、10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分钟里就得减去5分钟、10分钟。再说,学生上课听课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
  听课可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哦!!除了听课前让孩子的身体、情绪状态准备好外,还需要知识上的准备。另外,要想提高听课效率,还得做好预习和复习。
  ★听课前:做好预习
  中学的知识量越来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那么,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10-30分钟的时间预习。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果时间确实很紧,怎么办呢??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8-15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2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听课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
  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那么,我们该怎样记笔记呢??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三原则”:
  1.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2.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孩子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听课后:及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即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高考状元的听课法宝
  那些考入名牌大学的高考状元们有什么学习法宝呢??教育相关人士经过研究后发现,“听懂每一堂课”是高考状元们考高分的第一法宝。老师们讲课,常常是“课堂45分钟,课后10年功”,高考状元们的听课箴言是“课堂走神1分钟,课后摸索半天功”。
  那如何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呢??如何让思维在课堂45分钟里与老师时刻同步呢??下面介绍几个诀窍供您和孩子借鉴:
  一、每天坚持累计不少于1小时的中等强度的体能锻炼,每天保持课间10分钟彻底放松休息的好习惯。课间多做一些轻体力、健脑动作,为课堂45分钟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储备足够的脑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懒腰等都是不错的活动。
  二、调节听课心态,优化听课意识,在潜意识里喜爱听课。对于不太喜欢的课可找来一张白纸,认真列出喜爱这堂课的十几条优点、理由,隔一天重复一次,慢慢就能说服潜意识喜欢这些课,进入积极的听课心态。
  三、在听课过程中,要放松心情来理解课本上的内容。不要抱着一种紧张的记忆心态来死记硬背,这样很容易造成脑神经疲劳,反而使听课的注意力涣散。
  四、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才听课的重要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印在脑海中。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某些问题,经过努力仍无法改变,应该怎样做??
  在谈话中,我们发现家长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持着他们认为是“对”的方法,虽然没有效果,他们仍会不断重复这个方法,每次运用,期望的效果都没有出现,但是在下一次的同样情况里,仍然本能地使出这个方法。例子数不胜数:
  1.“每次要他做事,都要叫他10多次,直到我生气他才动手。”
  2.“每次他错了我都会好好地与他坐下来教他一番道理,他也答应改过,可是,不到两天,他又会犯错。”
  3.“我总是无法叫孩子爽快地把饭吃完,每餐都等他1个小时以上才能收拾洗碗,都快累死了。”
  4.“每次都和他说好了先做功课再看电视,可是放学回到家里他二话不说便打开电视机,坐在那里3个小时动也不动。”
  也许你也有类似版本,那么,我们不禁想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答案是,在家长身上!!别抵触我这么说,这起码能给家长一个安慰:控制权仍未失去,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是在反复用一个无效的方法处理孩子的行为。既然已知方法无效,而仍然使用,请家长问问自己:这会有怎样的结果??当然是没有效果啦!!
  一位家长对我说,他平均叫孩子7次孩子才会去按指令做事。我问他:“你用了什么方法告诉孩子,使得你叫他的最初6次是无须听从的??”孩子们都足够聪明,任何指令被重复7次后才必须去做,会让他感到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的过程只要重复两三遍,孩子便会知道最初6次是无须理会的了。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就是避开一些痛苦。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而继续他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不听家长的话没有什么负面的价值,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家长,孩子根本不会展开那些行为!!
  明白这个道理后,家长想要改变状况,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
  1.家长改变对这件事的处理模式。这就是说,改变所用的语气、文字、态度及行为。因为过去的做法已经证明无效,所以不论你怎样改变,都能比重复过去的方法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小心:不要以为一改变方法孩子便马上“听命”,他不会相信家长这次是来真的,会看看你是否坚持。
  2.假如孩子没有听令,而继续的行为带给他的正面价值是家长可以认同的,例如看课外书、下棋、运动等,那么帮助孩子安排更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3.上上策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认识和感觉什么行为是他自己应该做的,而且从中有很多的乐趣可得。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重点做好以下4个角色
  为人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所谓的“良好生活环境”不单是指物质方面: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老师,只要在父母的能力范围之内,父母都会毫无保留地满足孩子。其实,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4个角色。
  守护者——照顾好孩子但是不能插手过多
  作为孩子的守护者,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这里所说的“照顾”并不是事事代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忍不住插手,其实这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们并不是要父母撒手不管,而是在管之前先对这件事情的难度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如果确实是孩子自己无法完成的,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导。
  伯乐——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的特质,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特质,并且把这个变成孩子的优势。家长可以每天都表扬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这样孩子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但是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表扬只是一种敷衍。
  导师——给孩子生活的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导师。在做孩子的导师之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做孩子的导师不能过于武断,不要觉得自己有百分百的权威,就给孩子立规矩、定条件,我们就是给孩子提供建议的,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大人的建议。
  伙伴——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烦恼
  大人也有小时候,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呢??孩子也需要一个成长的伙伴和他一起分担成长中的烦恼。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的伙伴,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世界上最伟大的四条教育原则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2.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做个明亮之星,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3.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家长,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自己的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加好地教育孩子。
  4.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玛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他的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遂有了塞浦路斯人。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度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而那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不过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的。
  这个故事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60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导读:一个孩子自己爬到桌子上下不来,开始哭泣。如果他哭到声嘶力竭妈妈还不来,这是“坏妈妈”;如果哭到焦虑,但未到顶点,妈妈来了把他抱下来,这是“60分妈妈”;如果孩子一哭,妈妈就把他抱下来,那就是“完美妈妈”。
  生活中有很多完美妈妈,她们会时刻监视着孩子,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高度控制。完美妈妈无法忍受孩子把衣服弄脏或不小心摔跤,不允许孩子出错,不能忍受孩子的不完美。
  从深度心理学看,在完美妈妈的潜意识里,孩子的不完美会导致母亲的全能感受挫而感到焦虑。这样的妈妈的控制行为会导致孩子的无能甚至心理、人格障碍。
  父母应将孩子“温柔推开”
  在心理学意义上,心灵的成长意味着孩子跟父母的空间距离在扯远,孩子的人格成长得越好,他们越是有能力远走高飞成就事业。但是,很多父母会混淆这两种分离,做出妨碍孩子心理成长的事。
  深层心理学有一个说法,叫做“温柔一推”,意思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温和地把孩子从身边赶走”,以便孩子更好地成长。每个孩子的心理都有独立和依赖两种愿望的冲突,父母应该更多支持孩子成长的那一方,因为独立的方向就是成长的方向。
  分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和幸福。健康成长的孩子,是成功与家庭分离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的特点和外在表现是:内心和谐,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发展自己潜能的倾向,富有创造性,独立自主,能够享受生活,有更高的现实成就。
  溺爱不是爱,是控制
  父母用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比如一个孩子往前爬,要去拿一个玩具,很多母亲会立刻帮他拿过来递给他。这其实就是在潜意识里告诉孩子,你是没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远离不开我。从小就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孩子的潜意识就会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永远需要依靠他人。
  叛逆期
  根据深度心理学,孩子的叛逆期的说法是不对的。其实,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还想用以前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潜意识中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如果孩子不反抗,不表现出叛逆,那才是糟糕的事。
  “完美妈妈”给孩子太多压力,剥夺了孩子的独立空间,“坏妈妈”忽视孩子,粗暴地对待孩子,不把孩子当成一回事。如果妈妈能够介于二者之间,既能给自己空间,不把生活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进步,也能给孩子空间,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是妈妈的全部,慢慢学会独立处理问题,那么这样的妈妈就是好妈妈。
孩子磨蹭,家长怎么办??
  只要当家长的聚在一起,谈论中对孩子的抱怨往往多于赞赏,而孩子写作业磨蹭便成了家长抱怨的焦点之一。“就那点作业,每天都要磨蹭到晚上10点多。”“每次一让他写作业,喝水和上厕所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加。好像只有在写作业时才需要喝水和上厕所。”
  尽管总的来说,我的孩子还算比较自觉,她的家庭作业我们不需要太操心,但是许多家长头痛的事,我也深有同感,因为她写作业时磨磨蹭蹭也是常有的事。
  今天接她到家后,她开始写作业,我准备做饭。她的作业是先抄写白天在学校做过的语文、数学卷子,然后再重新做一遍。
  开始写作业没一会儿,削铅笔的声音就开始传出,还常常发出些响动。不一会儿,她要求我坐在她身边看着她写作业。看架势,今天又要磨磨蹭蹭了。
  这时我说:“今天咱们换一换,你来做饭,我来帮你抄题好不好??”
  “好吧,不过你得认真抄写。要一笔一划写得和我一样好。”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于是,我告诉她:“我也有条件——三件事:第一,要把苦瓜里的籽挖掉;第二,拿三根黄瓜洗干净切好,准备凉拌;第三,把已经择好的空心菜洗干净,把这三件事做完了就告诉我。你准备菜,我抄题目,看咱们谁先完成。”接着我们就各自开始干活。
  平日里常听人说,孩子写作业磨蹭多半是因为不喜欢或没有兴趣。孩子的桌子上有两大张试卷,老师的要求是先把试题抄一遍,然后再做一遍试题。我心想,光抄卷子就够她受的,抄完了哪儿还有心思去做题,不如我把卷子给准备好,由她来完成已经轻车熟路的题,可以减少一点心烦。
  不过,要学着孩子的样子抄卷子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十多年来两只手已经习惯于敲键盘了,现在要拿着铅笔,而且还要一笔一划地临摹女儿的字体,谈何容易。可是,不硬着头皮又有什么办法呢。语文、数学两张卷子,满满4页A4纸。我一边抄题,一边就想起小时候帮着老师刻蜡纸的经历。心想,就是老师要刻这4张纸的蜡纸也不是一小会儿的事,更何况是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当然,我只抄题目,解题的事还得她来做。
  等我完成好交换的“工作”后,我来到了厨房。
  “爸爸你看,我已经把菜洗好了。”女儿见我进了厨房就很自豪地告诉我。
  我一看她洗好的菜,心想,这何止是“洗好”了,简直是洗“熟”了,叶子差不多都揉烂了。还没等我说话,她又炫耀起她做的黄瓜来了:“这是我切的黄瓜,你看,这是我刻的花纹,这里我掏了个洞……”当然,一边做着,一边还把自己认为不太理想的吃掉。这哪里是在准备做饭,简直是在做工艺食品!!如果说写作业是因为不太喜欢而磨蹭,那么,花那么多时间只洗了一盆菜和两根黄瓜又如何解释呢??这可是她高高兴兴愿意做的。
  “磨蹭”常常被家长认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方式,是浪费时间!!细细想来,孩子“磨蹭”有时是因为不喜欢、不乐意或没兴趣,例如写已经写过很多遍的作业,但更多的是因为孩子需要“磨蹭”。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但实际上磨蹭有时是有用的。首先,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都比较“新鲜”而且不熟练。其次,孩子在做事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更多。就拿我们成人来说,对于一些已经计划好的或已经熟练的事,我们通常很快就做了,但对于不熟练的,或有些想做却还没有完全想好的事,我们会怎样呢??我们可能会慢慢地,一边想一边兴致勃勃地做,但进展往往很慢。不过,好在我们成人的行为通常不由孩子来评判,否则,孩子们也完全有理由说我们“磨蹭”了。
  在这外表的“磨蹭”中,孩子的脑子却在飞快地运转着,自由地发散着他的思维,他在想许多事,在尝试许多事,也在为发现自己的能力而兴奋。也正是在“磨蹭”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地长大了。
  当然,我完全没有要鼓励孩子“磨蹭”的意思,只是希望我们成人在要求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时,面对孩子的“磨蹭”,能多几分理解。
教育“90后”孩子的九大策略
  策略一:关心孩子的心灵快乐
  都说“90后”是幸福的一代,然而父母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可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因为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优裕生活条件,只是生理需求。这是最底层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在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孩子的心灵。
  策略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温暖的家是“90后”一代最重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策略三: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策略四:玩耍时间孩子说了算
  承载着父母的高期望,“90后”一代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玩耍时间里,父母要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做主。
  策略五: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90后”是告别贫穷的一代,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策略六: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人懂的他们懂,成人不懂的他们也懂。这些不仅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的老师。因此,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策略七:平等是代替沟通的桥梁
  对于自我意识增强的“90后”一代,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把平等放在首位。
  策略八: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策略九: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与家校的沟通。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不知所措,冲突自然就会减少。
教育“90后”孩子的九大策略
  策略一:关心孩子的心灵快乐
  都说“90后”是幸福的一代,然而父母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可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因为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优裕生活条件,只是生理需求。这是最底层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在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孩子的心灵。
  策略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温暖的家是“90后”一代最重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策略三: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策略四:玩耍时间孩子说了算
  承载着父母的高期望,“90后”一代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玩耍时间里,父母要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做主。
  策略五: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90后”是告别贫穷的一代,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策略六: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人懂的他们懂,成人不懂的他们也懂。这些不仅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的老师。因此,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策略七:平等是代替沟通的桥梁
  对于自我意识增强的“90后”一代,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把平等放在首位。
  策略八: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策略九: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与家校的沟通。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几点,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有所改善,对孩子也不会再不知所措,冲突自然就会减少。
究竟给不给孩子零花钱??这问题其实不难!!
  如今,不少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巴巴地过日子,家长们也乐于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让孩子随时都可以用钱来满足自己的小小心愿,但自从给零花钱的做法开始流行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小小的零花钱,竟有如此威力??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
  牛牛的爸爸:都是零花钱惹的祸
  牛牛上二年级时,我就开始给他零花钱。刚开始,每周10元,只过了三天,他就喊钱用完了;后来,每周涨到20元,他还是说不够。他开始频繁地找我要钱,我也尽量满足。
  老师向我反映:牛牛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成绩大幅度下滑。我急了,审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吭声。我在他书包里一搜,发现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玩具卡片。他这才承认,他的零花钱都买了卡片。我非常恼火,将他的卡片全部没收,警告他:如果以后再买卡片,就停发零花钱。
  我每天晚上都偷偷检查他的书包。还好,再没看到卡片的踪影。不久,老师又反映:牛牛的家庭作业老是偷工减料,而且错误百出。我很纳闷,牛牛每天回来得很晚,说是在教室里做了作业才回家,怎会偷工减料呢??结果一调查,原来这小鬼头将作业敷衍一番后就跑到游戏厅去了。零花钱又有了新去向!!
  在牛牛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我取缔了牛牛的零花钱。没想到,牛牛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仍然恶习不改,频繁出入游戏厅。原来,他的同学看他平时花钱挺大方的,知道有“偿债”能力,都慷慨借钱给他。
  现在,为了防止牛牛打游戏,我只好每天接送他。为此,我推掉了很多外出学习出差的机会,以保证每天放学时,按时守在学校门口,将牛牛“押”回家。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省心,我真是羡慕。我想,这些麻烦都是我自找的,如果不是给牛牛零花钱,牛牛也不会染上这些坏毛病。
  晓蓓的妈妈: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女儿晓蓓11岁,有储蓄罐,有记账本,有存折。平时,她买学习用品、买自己钟爱的小物件、给同学送礼物、向长辈表孝心,都是用自己的钱。她的钱主要来自于春节的压岁钱、我们定期给的零花钱、她做好事或考高分获得的奖励。她手头一般都有三五百块钱,大钱存银行,小钱放储蓄罐。平时,她每花一分钱都要在账本上记上一笔。每个星期,她都要计算一下,这个星期花了多少钱??花在哪儿了??下个星期准备花多少钱??手头的钱够花吗??能不能再节省一点儿??
  其实,小孩子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刚开始,晓蓓对钱没什么概念,看见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后来,我经常带她购物,教她货比三家,教她有节制、有计划地买东西,告诉她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一定要心里有数,记不住的话就写在本子上,过段时间再总结一下,看看钱都花在哪儿了。晓蓓慢慢觉察到,合理花钱的确比乱花钱要好,既省了钱,又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她也开始自觉地记账、算账。
  通过合理支配零花钱,我发现,晓蓓的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都比以前强多了。
  咨询手记:教孩子怎么用钱才是关键!!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是家长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钱,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主张绝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就一定要塞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对零花钱的欲望其实是对支配权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言行老是受大人支配,他在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对支配权的欲望就比较强。如果父母平时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买衣物、学习用品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充分享用了支配权,那他对金钱的欲望也不会很强。所以,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孩子暂时对零花钱没有什么兴趣,那表明他更愿意通过其它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支配权,那家长就应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提出要零花钱,父母也不能阻止,更不能指责,应该将此当作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考虑。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个话题真正的核心并不是在“给不给”上,而是在“怎么用”。上述个案中,牛牛和晓蓓的父母都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因为各自“用法”不同,零花钱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个是负向作用,影响孩子学习;一个是正向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处事能力,促进孩子成长。
  发挥零花钱的正向作用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地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对金钱的自主权。有的家长虽然给了孩子零花钱,但却牢牢掌握控制权,不允许孩子自主花钱。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买什么不买什么,他们也是经过权衡后才做的决定。也许在父母眼里,那是浪费,但在孩子眼里,却绝对是物有所值。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宜过多地干涉孩子零用钱的用途。孩子即使偶尔买了不实用的东西,他也会得到教训和经验。若父母干涉孩子的错误,就会破坏孩子成长的进程,剥夺他们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
  当然,让孩子决定零花钱的使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要在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加强家长的指导监督作用。牛牛的爸爸只是给了牛牛零花钱,对于怎么花钱没有指导,也不过问,结果牛牛将钱用在随意买卡片和玩电子游戏上。晓蓓的妈妈用言行来教孩子怎么花钱才更合理、更有效,晓蓓也尝到了理财的乐趣。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对零花钱的使用加以关注,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计划,给孩子提供参考,孩子就会对花钱有正确的概念。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尽可能多地考虑孩子对这些钱的支配意见。待孩子年龄稍大,可以独立拟定计划时,不妨让孩子自己拟定消费计划,父母只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消费计划一旦制定,就要要求孩子按计划执行,父母定期小结,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家长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零花钱要定期准时给,不能是孩子要,你就给,不要,你就不给,这会给孩子形成钱可以无节制地找父母要的印象。要按事先约定好的数额给钱,这也是让孩子学会用钱规则的关键。知道自己每周、每月会有多少钱,孩子才能做到计划消费、计划储蓄。随意扣留孩子的零花钱,这是家长在滥用权力,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不要用零花钱取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零花钱只是教育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内容,父母的职责是爱孩子和教孩子,这是任何载体都替代不了的。
  要点回顾
  主张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的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究竟给不给孩子零花钱??这问题其实不难!!
  如今,不少家庭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巴巴地过日子,家长们也乐于给孩子一点零花钱,让孩子随时都可以用钱来满足自己的小小心愿,但自从给零花钱的做法开始流行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小小的零花钱,竟有如此威力??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
  牛牛的爸爸:都是零花钱惹的祸
  牛牛上二年级时,我就开始给他零花钱。刚开始,每周10元,只过了三天,他就喊钱用完了;后来,每周涨到20元,他还是说不够。他开始频繁地找我要钱,我也尽量满足。
  老师向我反映:牛牛上课思想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成绩大幅度下滑。我急了,审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吭声。我在他书包里一搜,发现了一大摞各式各样的玩具卡片。他这才承认,他的零花钱都买了卡片。我非常恼火,将他的卡片全部没收,警告他:如果以后再买卡片,就停发零花钱。
  我每天晚上都偷偷检查他的书包。还好,再没看到卡片的踪影。不久,老师又反映:牛牛的家庭作业老是偷工减料,而且错误百出。我很纳闷,牛牛每天回来得很晚,说是在教室里做了作业才回家,怎会偷工减料呢??结果一调查,原来这小鬼头将作业敷衍一番后就跑到游戏厅去了。零花钱又有了新去向!!
  在牛牛妈妈的强烈要求下,我取缔了牛牛的零花钱。没想到,牛牛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仍然恶习不改,频繁出入游戏厅。原来,他的同学看他平时花钱挺大方的,知道有“偿债”能力,都慷慨借钱给他。
  现在,为了防止牛牛打游戏,我只好每天接送他。为此,我推掉了很多外出学习出差的机会,以保证每天放学时,按时守在学校门口,将牛牛“押”回家。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省心,我真是羡慕。我想,这些麻烦都是我自找的,如果不是给牛牛零花钱,牛牛也不会染上这些坏毛病。
  晓蓓的妈妈:让孩子从小学会理财
  女儿晓蓓11岁,有储蓄罐,有记账本,有存折。平时,她买学习用品、买自己钟爱的小物件、给同学送礼物、向长辈表孝心,都是用自己的钱。她的钱主要来自于春节的压岁钱、我们定期给的零花钱、她做好事或考高分获得的奖励。她手头一般都有三五百块钱,大钱存银行,小钱放储蓄罐。平时,她每花一分钱都要在账本上记上一笔。每个星期,她都要计算一下,这个星期花了多少钱??花在哪儿了??下个星期准备花多少钱??手头的钱够花吗??能不能再节省一点儿??
  其实,小孩子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刚开始,晓蓓对钱没什么概念,看见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后来,我经常带她购物,教她货比三家,教她有节制、有计划地买东西,告诉她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一定要心里有数,记不住的话就写在本子上,过段时间再总结一下,看看钱都花在哪儿了。晓蓓慢慢觉察到,合理花钱的确比乱花钱要好,既省了钱,又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于是,她也开始自觉地记账、算账。
  通过合理支配零花钱,我发现,晓蓓的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都比以前强多了。
  咨询手记:教孩子怎么用钱才是关键!!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是家长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钱,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主张绝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就一定要塞给孩子零花钱。是否给孩子零花钱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孩子对零花钱的欲望其实是对支配权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言行老是受大人支配,他在这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他对支配权的欲望就比较强。如果父母平时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买衣物、学习用品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充分享用了支配权,那他对金钱的欲望也不会很强。所以,不同的孩子对零花钱的要求不一样。如果孩子暂时对零花钱没有什么兴趣,那表明他更愿意通过其它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支配权,那家长就应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提出要零花钱,父母也不能阻止,更不能指责,应该将此当作孩子的合理要求,予以考虑。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这个话题真正的核心并不是在“给不给”上,而是在“怎么用”。上述个案中,牛牛和晓蓓的父母都给了孩子零花钱,但是因为各自“用法”不同,零花钱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一个是负向作用,影响孩子学习;一个是正向作用,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处事能力,促进孩子成长。
  发挥零花钱的正向作用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中,学会精打细算,学会有计划地行事,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感恩,其意义不仅仅是培养财商、智商,更重要是的提高“协调与外界的关系”的情商。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对金钱的自主权。有的家长虽然给了孩子零花钱,但却牢牢掌握控制权,不允许孩子自主花钱。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买什么不买什么,他们也是经过权衡后才做的决定。也许在父母眼里,那是浪费,但在孩子眼里,却绝对是物有所值。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宜过多地干涉孩子零用钱的用途。孩子即使偶尔买了不实用的东西,他也会得到教训和经验。若父母干涉孩子的错误,就会破坏孩子成长的进程,剥夺他们获得生活经验的机会。
  当然,让孩子决定零花钱的使用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要在尊重孩子意志的前提下,加强家长的指导监督作用。牛牛的爸爸只是给了牛牛零花钱,对于怎么花钱没有指导,也不过问,结果牛牛将钱用在随意买卡片和玩电子游戏上。晓蓓的妈妈用言行来教孩子怎么花钱才更合理、更有效,晓蓓也尝到了理财的乐趣。所以,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要对零花钱的使用加以关注,对孩子进行引导,帮助孩子计划,给孩子提供参考,孩子就会对花钱有正确的概念。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尽可能多地考虑孩子对这些钱的支配意见。待孩子年龄稍大,可以独立拟定计划时,不妨让孩子自己拟定消费计划,父母只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消费计划一旦制定,就要要求孩子按计划执行,父母定期小结,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在给孩子零花钱时,家长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零花钱要定期准时给,不能是孩子要,你就给,不要,你就不给,这会给孩子形成钱可以无节制地找父母要的印象。要按事先约定好的数额给钱,这也是让孩子学会用钱规则的关键。知道自己每周、每月会有多少钱,孩子才能做到计划消费、计划储蓄。随意扣留孩子的零花钱,这是家长在滥用权力,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第二,不要用零花钱取代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零花钱只是教育的一种载体,而不是内容,父母的职责是爱孩子和教孩子,这是任何载体都替代不了的。
  要点回顾
  主张不给孩子零花钱的家长其实是对孩子理财教育的一种逃避,这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缺憾,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给孩子零花钱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零花钱在孩子成长中的正向作用,让孩子在使用零花钱的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知道你很难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