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的一款游戏,具体是不是DOS游戏不得而知的意思,是小学微机课上玩的,我今年26.应该是在太空。

  还没来得及做好闪亮登场的准备,青春就已如疾驰的列车呼啸而过,只留下隐约的唿哨声和模糊不及的背影,让人怅然。
  七十年代的我们,没有在幼儿园受罪,五、六年制的小学开始交替,六天制的学习快如流水,小学中学学费不贵,考入大学开始收费,毕业基本不包分配,参加工作福利分房已经消退;生产队、公社、工分我们知晓,布票、粮票、油票定额分配,分田到户农活全会;听的是老一辈邓丽君、费翔、小虎队……;看的是花仙子、蓝精灵、射雕、血疑、少林寺……;玩的是弹弓、玻璃珠、毽子、跳“房子”、推铁环……读的是琼瑶、三毛、汪国真、席慕容……
  生活的单纯如黑白照片般分明,上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一目了然,波澜不惊。
  记忆经过岁月年轮的碾磨,关于七十年代青春的印记正逐渐远去,变得越来越模糊。且以最喜欢的这首诗作为引子来祭奠我逝去的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楼主发言:67次 发图: | 更多
  @徐子歌 请把后续连载的内容一起发在这里 ,方便阅读。:)
  青春印记之叛逆  一  记忆中,叛逆似乎并不是青春才特有的标记。小时候就非常顽劣,打架、逃学、教唆、破坏、偷东西、出走……能见到的错误在我身上几乎是一个都不能少,为此没少挨父母的教训,至今身上还残留着犯错的见证。  父母信奉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搓板、竹条、皮鞭、桶钩……整一个国民党的酷刑,在他们“心狠手辣”的摧残下,倔犟顽劣的我被修理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洗衣、做饭、担水、出工、喂猪、放牛……几乎是无所不能,成了村子里有口皆碑的勤劳能干的典型模范,是同龄人的杰出榜样,也这算是人生最光辉的一页吧。  可惜,上了中学,远离父母,加上青春期来临,劣性又暴露了出来,大好光辉的形象也随之破灭。  小学毕业,倒是没辜负父母棍棒的教导,顺利考入镇重点初中,离家有十来里路,十二岁成了住读生。那个时候,每周上六天学,需要从家里带米带菜。学校食堂负责蒸饭,把米洗好装进写有自己名字的饭盒里,然后放班级的饭车,食堂工作人员收去集体蒸,放学自己找班级的饭车拿饭盒吃饭,一个班几十人,饭盒几乎全是颠三倒四的,经常拿错,起先是不经意,还想换回自己的,后来就故意,看哪个的饭盒大或者饭蒸的漂亮,就偷换,这算是偷吃了。还不止,那会还兴照看教室,我和另外一同学睡教室里,经常偷菜吃,有些条件好的,镇上干部和有钱人的子女,他们带的菜不像我们全是自家腌制的咸菜,经常会有新鲜菜吃,再就是偷点大家的米,然后偷偷跑街上去加工成米花吃。一次还把脚摔了,在家休养了一星期,算是报应吧。除了生活上对腐化的追求,在学习上也开始松劲,完全忘记了父母的辛苦,上课就看小说,晚上翻院墙出去听电视,那会射雕太火了,最终的结果是一中的优录差一分失之交臂,后面的中考也差几分名落孙山,而且还没有愧对父老乡亲的觉悟。学习上松劲是一个原因,用我母亲的话说,读书就该好好读书,不能分心。分心是指我喜欢上了一位女同学,应该是青春期荷尔蒙惹的祸,不知道她从哪儿看出来的蛛丝马迹。她老人家越说,我就越跟她对着干,偏要喜欢,上课尽瞅着别人看,喜欢一个人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为这事还和几个同班同学争风吃醋。  最让父母伤心的叛逆行为应该是偷偷修改了中考志愿。八十年代中专很吃香,因为中专一毕业就可以吃皇粮,拿国家工资了。当时,父母帮我填报的志愿是中专,还找了一个在黄陂县颇有能耐的远房亲戚,答应考上中专以后毕业分配的事他包了。那时农村都很贫穷,都希望孩子读书能早点上班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可惜那时并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与无奈。我却认为自己成绩还行,记得班主任说过应该读高中将来上大学,说实话,那会对大学根本就没有概念,村里就没读出过大学生,中专生倒是有两个,挺威风的,估摸着老师的话,大学比中专牛气,于是偷偷将报考的志愿改成了高中,谁知道最后竟然没能考上黄陂一中。这一改,算是把父母气得不轻,中考落榜更是让他们饱受打击,迎接我的是成天的唠叨和抱怨,本来考试失利对我来讲就够让人难受的了,还要每天面对他们的一番颜色,心里也不舒服,于是便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忍不住那段时间父母的絮絮叨叨,便说心情不好,想到同学家去玩几天散散心,他们当然不答应,大致说我不该到处跑,且正要农忙了,然后不给钱我什么的,但这哪难得住我一颗出墙的心,偷偷跑去一要好同学家,厚着脸皮赖了十来天,最后在同学父母的要求下才回家。
  @青葱小星星 2楼
15:56:00  @徐子歌
请把后续连载的内容一起发在这里 ,方便阅读。:)  ----------------------------谢谢提醒
  二  然后是高中。  没有钱父母不可能像有条件的人家花钱找门路让我上一中,虽然懊恼自己,书却不得不读,只能揣着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去报道。初中一起的同学,有的上了中专,有的上了一中,有的上了二中,有的当兵去了,也有的辍学了,就此散去。入学在报名表上却没有找到喜欢的人的名字,原来她去一中了。  高中,对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炼狱,与我而言却是玩乐的天堂。二中地理位置非常好,校园外不远就是李集镇,周围都是田野,还有一道大堤,龙须河绕校,北面矿山、赶鸡山、龙王尖等大山横亘,自然环境大好。当时,二中有个别名——婚姻介绍所,到二中的学生几乎都是被竞争淘汰的,再加上社会风气不好,读书无用论盛行,受其影响也没怎么好好读书。因为年龄不大,虽然早熟了点,但毕竟单纯,自己喜欢的人又不在一所学校,所以就只知道玩,至于“婚姻介绍所”也是只知其名而不解其实。  坏事还是一如既往地做,父母的话根本就成了耳边风,除了每个月回家带米和拿生活费,基本不愿意回家,有一次我跟母亲说,把一学期的钱给我等放假再回,被父母臭骂了一顿,从此不提。怕被别人吃黑,有段时间和李集街上的一些“混混”混在一起,没少打过架,有一次一起玩的朋友被打得头破血流就怕了,还是胆小,就从“帮派”中金盆洗手退了出来自个玩;上课不是和要好的几个偷偷在下面玩纸牌就是看小说,英语科换了N个老师,搞得兴趣全无,也没学好,物理也是,最终选择了读文科。学习倒不是很吃力,对胃口就听,不对胃口就逃,有段时间班主任老在校门口堵我,前面上课老师一转身板书我就从后门溜了,被堵得多了,就从后面院墙翻出去晒太阳、打台球,充分践行发挥了伟大领袖游击战的灵活。再就是租小说看,那会把古龙金庸温瑞安等的那些武侠小说都看了,生活费全送给了租书的,每天都就着腌萝卜下饭,还津津有味,睡觉看,上课看,逃学看,还把一英语老师看成了书友,就是没正儿八经的看学习的书。  第一次抽烟在那,刚入学那会,一起的几个天天窝在寝室里抽,我是因为好奇,试过几次后来就不抽了,直到现在;第一次喝酒也是,有一次喝得酩酊大醉,被室友送医院洗胃,到现在一直还在喝,总也戒不掉;第一次组织罢课也在那,为学校多收学费的事,把门一锁,让大家爬山的爬山,逛街的逛街,睡觉的睡觉,倒是取得了斗争胜利,不想过几天换名目把退的钱又多收去了;第一次和老师顶撞也是那儿,逃课后被老师堵在寝室,不接受批评,还和老师顶上了,说心情不好,请几天假出去玩几天,老师还真答应了,于是和黄同学从学校走去了横店他家,玩了几天才返校;还偷过老师种的菜养的鸡,拿街上让别人后加工吃掉;也给喜欢的人写过情书……细细数来,除了不好好读书,似乎有的全是青春期的叛逆行径。好像也有做正事的时候,组织参与“雪?浪花”文学社,与谢同学、黄同学一块写些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诗文;参加摄影爱好小组,和梁同学一起跟在胡同学屁股后面,用他的照相机拍照,洗相片,倒是学到了一点技术,可惜现在荒废也用不上了;也练练书法,搞搞篆刻,还弄出来几个粉丝,颇有成就感;再然后就是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闲逛、爬山、玩水、练功……整个一看做的都是对不起党、国家和人民的事,简直是劣迹斑斑,“罪大恶极”。  临到毕业,知道不会结出什么好果子,准备参加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去,不少同学没毕业就参军去了,人说当兵后悔几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大家对当兵可是都向往的,记得那会老做当兵的梦,更是让人神往。不得已,父亲帮我到人武部跑参军的手续,不料祸从天降,在这过程中遭遇车祸了,幸好人无大恙,也就错过了报名参军的机会,现在想来也许是天意如此。  那个时候,父亲在医院,我是兵当不成了,学也不想再上了,成天躺在床上,不知道命运会将我带向何方。父亲出院后,母亲成天就在我面前流泪,央我再复读一年,记忆中那个假期全是湿漉漉的,实在是良心上过不去,答应他们去读高四。为了给我换个学习环境,他们把我弄到一中借读,看到好多的熟面孔,读了不到一个月,受不了学校那种压抑,每天天不亮就在路灯下读书,下课都不出教室,边吃早餐边读书作业,中午也是马不停蹄地作业,晚自习下后还要秉烛夜战,对在二中散漫玩乐了三年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惨无人道的煎熬,要求父母要么让我回二中,要么就不读,于是又杀回了二中,找到一部分老战友。开始一学期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觉得不好好拼搏一番实在是对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和付出,那半学期是整个高中阶段最勤奋最充实的时候,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记得英语不及格的情况下,班上还能进前十,后半学期又不行了,犯了老毛病,又开始仗义打架、厌学逃学,记得黄同学毕业后在汉口找了份工作,边打工边创作,经常来信鼓励,一次逃学跑他那儿去玩,第一次一个人去武汉,拿着信封问到他宿舍时已经很晚了,悲惨的是他人竟然不在,好在他的同事见信收留了我一晚,第二天逛了半天才回来。在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的苦口婆心和帮助下,最后的高考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也算是给党和人民有了个交代。
  谢谢您阿,我非常高兴  
  @yunlong1010 8楼
10:15:00  谢谢您阿,我非常高兴  -----------------------------  写自己的记忆而已,如果能唤起大家的美好回忆,那就能让我有成就感,谢谢支持。
  继续支持没话说~ 楼主真强
  青春印记之生存  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错的,和父母一起的短短的童年里,在他们严厉的管教下,从小就练出了自理自立的能力。那会先是生产队,要挣工分,接着分田到户,要挣产量,干的都是多劳多得的活,父母完全没有时间管我们兄妹几个,任我们纯天然地成长。我老大,要照顾弟妹,还要包干家里的活,慢慢学会了烧菜做饭洗洗涮涮,反正父母没时间打理的全都落在了我头上,倒是不经意间把我培养成了全能型的选手。  初中住校,开始远离父母,吃饭、洗衣、照料自己全靠自己打点,一点都不含糊,高中、大学、工作也都是这样过来了,挺自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想想把我扔哪儿应该都能够应付下去,生存是不会有问题的。  大学之前不提,除了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全是啃老,衣食住行学用全是他们包干,生存是父母给的。真正算翅膀硬了,应该是在上大学开始。上的武汉教育学院是师范类大学,现在已经找不到,早和江汉大学合并了,原南校区成了江岸区政府,北校区成了武汉二中的校园,去转了几次,徒增伤感,那些曾经熟悉的记载学习生活点点滴滴的花草树木、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全部不在了,那些音容笑貌似乎也随着校园的消失慢慢逝去,能留下来的,是那些曾刺激青春血液和荷尔蒙的故事。  感受大学的忙碌,不是不停轮换的课程和教室,不是教室食堂之间排队打饭和拎水的匆忙,也不是校园各种文娱活动的喧嚣,而是马不停蹄的为家教奔忙。现在的大学也一样,熟悉学校后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家教挣钱生活中去。那时师范类院校国家补贴生活费,每月五十三块五毛,省着点花,可以管个十天半月的,剩下的钱就得家里出,忘不了高中那会每次找父母要生活费的尴尬和他们劳作的辛苦,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家教的大潮中。我们上一届学生是完全不用出钱的,不止生活费,连学费国家也出了,硬没赶上还年成。  对于新入学的我们来说,在那些学长眼里都是菜鸟,全靠他们提携。获得家教有几种方式,便捷点的是要么从学生会那儿买家教需求的信息,要么靠学长介绍,实在不行就得举个找家教的牌子临街等雇主。最开始哪儿知道这行有这么多的规矩,先是学那些做泥瓦匠水电修理工,做好牌子在三阳路、武胜路那儿举牌子,然后和别人讨价还价,这种主顾一般比较难得对付,后来就知道找学生会买,有保障。那时候武汉的家教市场不像现在这样火,也没有见什么培训学校,都是这样一对一的,工资不高一般是十块钱一小时,高点的十五块,一周两到三次课,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生活费就解决了,还够平时零花。虽然风里来雨里去,要辗转跑很远的路挺辛苦,但想到那花花绿绿的钞票也就不算什么了。寝室有更厉害的,家教赶场,每天都有。懒散惯了的我没那么拼命,钱够花不找大人要就成,第一个月领到工资,给父母一人买了一条毛裤和保暖衣,让他们大大的感动了一回,十多年后母亲逝世时我发现竟然还在!  和大多数同学比起来,我显得更不安分。学习之余,别人一心一意搞家教,家教之外我还干过别的一些营生,虽然没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但于我而言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记得天河的范同学家境好,对武汉很熟,一次他弄来一堆干香菇,说在保证底价的同时随我们拿去卖,四十一袋,我背了一包到三海关菜场那去推销,没经验面皮也薄,没卖出去几袋,第一次上街卖东西,算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胆子也大了起来,进了一批挂在墙上的装饰画,和阿球一块去推销。休息时两个人走街串巷,从江汉饭店开始,到三阳路、胜利街、解放大道沿街每个店面去推销,从开始敲门的犹豫到后来的一往无前,胆大了脸皮也厚了,只是审美意识超前了点,没人愿意要,倒是有个女老板说可以给我们代卖,很高兴的留了一些在她店里,约定过几天去看卖的情况,谁知再去时已经是人去楼空,门上一把大锁,也没找到人,饱受伤害,不止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上的打击,第一次见识了人心人性的黑暗。之后自己一个人又去推销书,忘了名字,厚厚大大的一本,两百多,跑了一段时间卖出去两本,还是原来做过家教的家长买的,让我认识了人情。这些做买卖经历的结果告诉我,自己并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只能算是一种人生的历练。  除了这些推销经历,还在餐馆里做过侍应生。记得在胜利街和张志忠路交汇路口有一家湘菜馆,餐馆不大,几张台,生意却好得不得了,老板是湖南人,长的白白胖胖的,人挺和善。在学长的介绍下,我、老王、潘同学三个一起在那打工做侍应生,每天上午一放学,我们三个就匆匆忙忙跑过去,急急忙忙换上工作服,正好是吃饭的时间,餐馆生意非常红火,进进出出人很多,每天我们的工作就是洗盘子,摆好餐桌,给客人端菜,收拾残桌,等客人走了我们才吃午餐。下午也是这样,晚上客人更多,要到餐馆打烊才能回学校。因为包两餐伙食,工资不高,伙食却比学校强多了去,学生吃餐馆的时候很少,我们一天两餐在餐馆吃感觉也挺好。  最让人有成就感的还是写点小说什么的,在辽宁青年上发过豆腐块,值得庆贺的事是小说《酒干倘卖无》在《校园文学》上发表,领了一百五十元稿费,请室友潇洒了一回,后来也陆续写了一些东西,可惜能换钱的少了,后来投稿不是发稿费而是要版面费了,写作的激情也就随之消退,有一些存稿基本就不投了,只当生活的记录。  家教、推销、打工、写文章这些都是在大学里为生存而努力奋斗过的印记,想法挺简单,就是尽量不向父母伸手,想不到的是这简单的想法却磨练了人的意志,为将来立足社会奠定了一份难能的基础。
  二  因校园而生的各种生活虽然精彩,但依然比不上象牙塔以外的世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流行起来生存磨练,在报纸、杂志上老看见某某大学某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结伴,或骑车或徒步或卖艺,独自在社会上闯荡,从一个熟悉的地方漂流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总之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又免费旅游,体验社会,锻炼能力,多美。看得多了,难免激起年青的傲气和激情,想想大好河山,好歹自己也是热血青年,头脑一热也生出流浪的念头来。正好阿球也有这想法,当即两人一拍即合,于是计划在暑假里一起徒手闯天下。  想法有了,接下来就是做各种准备功课。商定路线从武汉骑自行车到重庆,然后天天跑步踢球锻炼体能,备了地图,买了路上的必备药物像感冒拉肚子防虫之类,准备好雨具和防身小刀具,挨到放假,偷偷从教室里下了四幅窗帘作为铺盖,找表哥章借了一部照相机,万事俱备,就只差自行车了。  放假后大家陆陆续续离校,我们为出行的车而坐等机会,好不容易校园内人走得差不多,“搞车计划”准备实施,临到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一位支持我们的学友给我们饯行,帮我们在宿舍楼下被遗弃的一堆破旧自行车里挑了两辆成色稍好的车,撬开了锁。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阿球背起行囊,骑上前天晚上准备的车,从校园出发,天下着小雨,表哥章为我们送行。  怀揣百来块钱,两个人两辆车,兴致勃勃的从武汉出发,时间是日。计划出行的时间是半个月的样子,免得放假时间长了不回家父母里担心,而且正好赶得上农村的“双抢”。第一站要到仙桃市,班上有个要好的同学李,她是仙桃人,约好了到仙桃给她电话,我们可以在他家借宿。照着地图,一路向西,市区还比较熟悉,那时候可没有高速,走318国道,过了汉阳展现在眼前的全是陌生的景象,那些地名全不记得了。记得的只是罩着雨衣,天气热,闷得人难受,开始还说说笑笑,你追我赶,后来就累得如蜗牛般缓缓前进。依稀记得夹道的绿树成行,绿荫成棚,乡间田野的风光挺美。到仙桃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雨没下,天是阴的,到市区给同学家打电话,很顺利的在他家落脚,一天骑了130多公里,累得不行,倒头就睡,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大最早就辞别了同学,往沙市进发。那时候年青,睡一晚前天的劳累似乎就全没了,跨上自行车人又是精神百倍。对着地图沿318国道继续西行,天放晴了,进入了江汉平原,成片的稻田很是壮观,是家乡看不到的。路边不时有卖西瓜、桃子的人家,走走停停不时补充能量,记得中午在路边农家吃了一碗面条,那是记忆中最好吃的一次,那以后吃到的面条再也没有那个味了!下午和阿球展开竞赛,一时他超过我,一时我超过他,谁都不服气,在那儿暗中较劲,不知不觉就到了沙市,那时还没并入现在的荆州市。“活力28,沙市日化”,这广告语想来70后的应该都不陌生,太有名了,一进沙市就是巨幅的洗衣粉广告语,冲击眼球,至今让人难忘。天色不早,我们找到一处在建的楼房,那时还不知道楼盘这个词,还没建好,没门没窗,好在不用露宿。胡乱吃了点东西,把带着的窗帘铺好,一铺一盖,和衣而眠,140多公里的路下来够累的,晚上不时冻醒,但很快就能进入梦乡。  沙市距荆州很近,一早起来,整理好车和行囊就奔荆州而去。荆州古城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它的历史传说,它的闻名文物让我们兴奋不已。很快就到了荆州,远远看见它那透着古老气息的城墙和护城河,让人心生肃穆,感觉到沧桑。推车进城,边走边看,在城内转了一圈,看过一个展厅,游过洗马池得胜桥,现在依然记得它巍峨的城楼,古朴的街道。转完了古城,出城向宜昌而去。路上阿球的车胎破过一次,两辆老爷车经受不起一路的颠簸,毛病都出来了,除了铃铛不响其余全响,一路吱吱嘎嘎陪我们摇摇晃晃,傍晚时分终于到了宜昌,又是130多公里的样子。估摸着车不可能陪我们更远的路程,便找了个修车的,30元钱把两辆破车卖掉了,在车站附近寻了家旅馆住下来,十块钱一晚很经济,然后到小餐馆犒劳自己一番,在旅馆旁边的广场上转了转,挺热闹的,还有节目看,晚上洗个热水澡忐忑的睡去,小旅馆人杂,担心我们那点可怜的家当。  第二天在宜昌呆了一天,计划接下来的行程,车没了,打算坐船去重庆,就是路费的问题,买完船票身上就只剩下40来块钱,也不管了,决定走一步是一步,办法总是会有的。那时葛洲坝是名震天下,非去看不可,长江并不雄伟,但葛洲坝确实震撼人心,特别是看到开闸排水的壮观,后来才知道并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挺幸运,到坝上溜达了一圈,见识了江船过闸的连通原理,叹为观止。还去了三游洞、白马寺、江边公园,没有什么具体印象了,只记得江边公园里那两只母子鹿的造型和曾绕身飞舞的蝴蝶。  下午登船,三等舱,不记得是长江几号,那些照片现在也遗失掉了,很可惜。船上可活动的空间很小,人满满的,倒是饱览了整个三峡最原始的风光。客轮逆江而上,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船过西陵峡,导游说这是三峡中最险峻的一段,滩多水急,一路介绍两岸的风景,具体内容不记得了,记忆里只是沿江的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这几个名词,估计当时的想象力没能与山上姿态各异的石合拍,所以没有印记。巫峡是三峡中最崎岖的一段,也是最秀丽的一段,幽深曲折,总让人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两岸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至于巫山十二峰,也只对神女峰有印象,因为“巫山云雨寒岩冷,梦境依稀令人愁”、“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古诗句的原因,多看了几眼多想了几下记起了某个人,所以印象深刻。对瞿塘峡记忆最深刻的的不是它的雄,而是它的历史遗迹,白帝城相关的历史故事自不必说,太熟悉了,倒是那些神奇神秘的悬棺、古栈道、古摩崖石刻让人大大的惊奇惊叹。晚上的长江也非常美,月朗星稀的夜里,静听绵绵江水的呜咽,看江面闪闪的银波,江边万家的灯火,江上点点幽幽的渔火,充满诗情画意。  经过两天两晚的航行,终于到了重庆,一下船就是朝天门码头,比武汉的江汉关码头大多了,气势非凡,从江边望上去是数不清的台阶,上上下下的行人,热闹繁华。初见这壮观的景象愣是让人发呆,回过神慢慢爬上码头,回望,江天开阔。出得码头两人一合计,兜里的钱既不够让人前进也不够让人后退,索性准备找份短工做,挣点钱再作打算。  阿球块头比我大,看起来比我壮实,拿着学生证和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沿路问了几家,有的不招人,有的嫌我瘦弱,我们当时的情况只能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反正也不是很着急,主意定了就坚决执行。慢慢问到沙坪坝车站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被好心的老板收留,一天十块钱工钱,管三餐饭,有工棚睡觉,工作是在工地上挖基出土。生活有了着落,后顾无忧,两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虽然以前在家里也做农活,锄地、担水、挑草头这些出力的活没少干,可是没法和工地上的活相比,再加上校园生活缺乏对体力的锻炼,我们哥两和工人比起来差太远,挖地基一会手上就见血泡,然后是出土,两人抬一筐土摇摇晃晃,一天没别人半天干的活多,但我们仍然咬着牙干,一天下来手上肩上都磨破了皮,火辣辣的痛,走路两腿直打颤。出的力多,吃的饭也多,每餐几乎都是煮豇豆,煮茄子,水煮盐闷可吃起来还觉得香,一餐要吃两大碗,记得出来前称重是51KG,完了回去竟然重了6斤。中午别人在工棚午休,我们没有睡觉的行李,就到车站候车室休息,看人来人往,晚上才发现没有蚊帐,蚊子咬得根本不能睡觉,到车站蹭了一晚。  第二天依然挖土出土,情况比第一天还糟糕,手和肩太痛了,影响了工作进度,别人吃饭我们还在干,任务完不成,但还是咬牙熬过了一天。老板看我们这种惨样实在是于心不忍,隔天就给我们换了工作,给我们一辆翻斗车,在工地上清理砖头,把砖头清理干净然后用车拖到固定的地方码放好,这个轻松多了,就是拖砖难点要力气,工地上的路坑坑洼洼不好走,我们一个拉一个推配合倒也默契,工作效率比较高。  然后就是睡觉的问题,重庆的房子都盖在山上,而且楼房也挺高,所谓高处不胜寒,想来晚上蚊子肯定没有,侦查了两栋楼,正好一栋的天台没锁,而且楼顶还有一废弃的破沙发、破竹床和几块破石棉瓦,晚上吃过晚饭,就带上我们的窗帘到天台上睡觉,凉快,看满天的星斗,诗意,瞎吹牛,快意。谁知道重庆的雨也多,晚上下雨,只能急中生智,把破沙发摆好和天台栏杆形成犄角,用那几块破石棉瓦搭在上面遮雨,两个人蜷缩在有限的空间里,迷迷糊糊地入睡。  这样工作生活了一个星期,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家了,和老板工友们照了相留念,要了地址准备相片洗好后给他们寄过来,老板给了我们一百四十块钱工钱,叮嘱我们路上小心,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打工生涯。  离开工地,我们决定先犒劳自己,可又舍不得,只一人吃了一碗地道的重庆牛肉面,辣的泪流满面。接着去买了回程的船票,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当地的土特产,也就是一堆酱菜,准备带回家孝敬父母。最后在重庆我们打工的附近转了一圈,想留住点什么,谁知道还能不能再来呢。  虽然没有按预定的计划完成全程的骑行,但这一段经历是我人生中不可能重现的,依然珍贵,不为证明什么,只是一种青春存在的方式,每每回想我依然为之骄傲!
  不服不行,楼主就是有水平  
  @zuiker 14楼
16:10:00  不服不行,楼主就是有水平  -----------------------------  感谢抬桩!
  我是费柴,我很废柴。活着废柴,死了费柴。青春每每想来有惊喜,有遗憾。但现在想来更多的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缅怀。
  @老子是费柴 16楼
22:05:00  我是费柴,我很废柴。活着废柴,死了费柴。青春每每想来有惊喜,有遗憾。但现在想来更多的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缅怀。  -----------------------------  生命就是一场消费,有值得缅怀的曾经也挺不错!
  青春印记之爱情  为什么   我可以锁住我的笔 为什么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多彩的青春里,爱情无疑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此篇献给我曾经无暇的感情和那些曾在我生命中爱过走过的人。  一  前 缘   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么,我爱,我们前生曾经是什么?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你若曾是那个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  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穆的时光。  因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却又很恍惚,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在很多人看来,我的感情无疑要被贴上早恋的标签。  也难怪,刚上初中不久就喜欢上一个同班的女同学,很纯粹的喜欢,喜欢听她的声音,喜欢看她的身影,喜欢她收作业的样子,目光总是偷偷摸摸的追随,可是却不敢被她发现,更不敢跟她讲话,只是远远的注视。现在想来,还真算不上爱情,也就是单纯的喜欢,最多只能算是暗恋。  J,一个聪慧清秀的女同学。那时候,她是班干部,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会有这样的殊荣,不仅是成绩好,做事情也极为认真负责。人总是喜欢美好的东西,她身上闪现的在我们这些落后分子的眼里,绝对是打动人心的美好美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男生喜欢她,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喜欢一个人必定会关注她的一切,断断续续从同学那里了解了一些有关她信息。原来她是我们镇上某位干部的千金,家里条件很好,从她总能吃新鲜菜就可见一斑,我们那会都是吃咸菜,每周每天,还骑自行车上学,学校迁到镇上后,她就不再和我们一样自己蒸饭吃了,还有她的衣着,虽然也朴素但也不是我们这些农家子弟可以相比的,再加上身上那种气韵,截然不同于乡下农家出来的小家子气,在人堆里就有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怎能不打动人心。  那时,她坐前面,我在后面,老走神,看她听讲做作业和同桌说笑,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牵动人敏感的神经。这样默默的喜欢曾经是我奋进的动力,虽然没有什么门当户对的概念,那时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想法挺简单,一定要让自己优秀起来,只有优秀起来才能有平视她的机会,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吧,所以学习也还勤奋刻苦,成绩还不错,初中毕业前还被选为一中优录的种子选手,可惜一分之差而与一中擦肩而过。然后积极地参与到黑板报中去,她的字写得隽秀,常办黑板报,谁知道一次老师拿我办的板报和她的对比,自己做了反面典型,只是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是否真曾吸引过她如水清澈的目光。  我想,我小心翼翼的喜欢她应该是知道的,连我的母亲都发现了蛛丝马迹,还给我敲过警钟,整天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她怎么会没有察觉呢。毕业前夕,流行写毕业赠言,以我的个性本不想凑这个热闹的,可是想到可以借此得到她的心声和相片,迫不及待的也买来笔记本,端端正正写上“毕业留言本”,然后在班上传过,请每个同学都留下一笔,自然也少不了她,如愿以偿地得到她的祝福和相片,至今都还保存着。  有几件事不得不提,那时候也时兴组织团队集体活动,当然不是现在的旅游唱歌什么的,每到农忙,就会请些要好的同学去家里帮忙插秧,插秧倒在其次,主要是好玩,同时通过这种形式理所当然地增加接触的机会,J也到我家插过秧,没想到她也曾经在农村呆过,也会这些农村孩子才干的活,兴奋激动是肯定的,至于细节倒是完全不记得了。再有一次是初中毕业后,她和D同学一起到我家去看我,正在中考落榜的打击之中,倒是给了我不小的安慰。记忆最深的是和J有关的那些喜欢她的同学间之间的碰撞,L同学是其中之一,也曾是我要好的同学。毕业那会,料不到他放出话来要约J告白,知道消息后,气愤、嫉妒、着急,在他们见面的时候毫不犹豫也跑去了,记得是在镇上园林建筑公司的楼上,还有D同学在场,四个人尴尬的坐在那儿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最后都郁郁地散去。后来听说是他们两家的父母早认识,一个是镇里的干部,一个是建筑老板,长辈有结亲家的意思。最终都没能走到一块,这种结局在很长的时间里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每个人心里都存了一份遗憾。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每每在心底问自己,如果一直有当时的那份勇气,结局会不会就改写了呢,也不得而知,徒留无奈和伤感。
  青春印记之爱情  二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 再缓缓地老去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长长的三年时光如过隙之驹,离别不期而至。抱怨也好,懊恼也好,悔恨也好,不甘也好,不舍也好,所有的都不重要,日子如流水横扫一切,毫不留情,不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驻足。寂寂地背上新的行囊,踏上又一段征程,明明知道心中的她不会如我一般无奈地去那个偏僻的高中学校,仍然期望在新生报名表上能见到那个熟悉的让人心跳的名字,一遍一遍的搜寻,却不得不面对别离的现实。  从此天各一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天天看见她清爽的身影,听到那动人的声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曾经与她有关的记忆陪伴我,一遍一遍,如英语课堂上的听力磁带一次次重复播放,渴望去弄懂一些东西,偏偏又抓不住,弄不明白。  一说到高中的学习,都认为应该是无比的紧张,紧张在我的高中生活中并不是因为学习,整个学校学习的氛围基本没有,逃学、打架、谈朋友、看小说成了校园的主旋律,除了不谈朋友,其余的坏事全干过,不光干而且在老师眼里还是典型的捣蛋份子,没少让老师操心。不谈朋友,是因为心中有个她,虽然不再在一起学习生活了,但依然互相关注着彼此,偶尔能从她的朋友那得到一些信息,也依然有联系,主要是写信,信件的内容一如既往的谈彼此的学习状况,谈生活中的各种趣事,也谈学习生活的烦恼,更多的是对对方的鼓励,那份感情被掩藏得很深,不敢流露分毫。可惜那些信件在几次的搬迁腾挪中全遗失掉了,那个时候的点点滴滴不能从信件中给我一个更全面完整的曾经。  想见不能见,不见偏又思,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相思了。一次生日,期待祝福的来信没见到,晚上胡同学和梁同学陪我喝酒,郁闷中就那样不可阻止的醉掉,在医院躺了几天,害父母狠狠的担心了一回。那个时候和班上的敖同学很要好,什么心事都跟她说,知道我苦闷的原因,老是开导我,还撺掇我发起连绵的情书战术,很感激她的善解人意和帮助。青春热情的冲动下,情书没少写,着魔似的,但老没等到回应,后来想想不该打搅正常的学习生活,免得影响人家的未来,疯狂的激情就消退了,慢慢冷静下来。  不见面是思量,见面是紧张。也曾见过面的,J来过我们学校,我也去过她们学校,次数不多屈指可数,毕竟相隔的远,也多有不便。每次见面,心中酝酿无数遍的千言万语,临到出口都变成了无意义的废话,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就是傻笑着互相问候,谈谈学业情况,那些澎湃的情感仓皇地消退得无影无踪,然后就是一起漫无目的的闲转,慌乱地找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打发时间。想想那时我们的情感,就是那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道身影都能够让人紧张心跳,激动不已。连直白的表达都没有,牵手也没有,更谈不上其他,真的是一尘不染,纯纯净净简简单单,不像现在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也挺羡慕他们的。  毕业后,轻松了一个假期,期间我们应该聚过几次,一次是约着到胡同学家里去玩,一次是到二中后面的山水风光里转了转,还有一次是在她家里坐了一上午,第一次见了她母亲,她老人家不高兴的样子倒是记得,可惜的是那些细节都被岁月的手给抚平了,不着痕迹。  现在回想,除了单纯的喜欢,害怕惊扰了安静娴雅的她之外,恐怕还有那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出的自卑在作祟。不得承不承认,不管是有意忽视还是无意无视,从新生入学报道名单上找不到她名字的那一刻,唤醒了被我有意忽略掉的现实,自卑的种子就开始在心中潜伏,一直到多年以后,彻底将我打败。
  青春印记之爱情  三  诀 别   不愿成为一种阻挡   不愿 让泪水   沾濡上最亲爱的那张脸庞   于是 在这黑暗的时刻   我悄然隐退   请原谅我不说一声再会   而在最深最深的角落里   试着将你藏起   藏到任何人 任何岁月   也无法触及的 距离  中学时期的感情涌动的只是青春单纯的蒙昧,如果算是我们初恋的话,只能说初恋时太年轻的我们并不懂爱情,大学里的感情经历才算得上真正的爱情。  被炼狱般的高中压抑了的少男少女,一进入天堂般的大学,曾经苍白的青春如遇春雨浇灌的花草,顿时爆发出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和多姿多彩的生动。爱情成为大学校园最美丽的风景,同班的不同班的同系的不同系的同校的不同校的,曾经蛰伏的生命全都四处出击,结对友好寝室,同乡会,同学会,联谊会……哗啦啦热闹非凡,胆大的奋身直追,胆小的挖空心思,美丽的摇曳多姿,平凡的含蓄含情,一时间满眼都是双飞彩蝶,校园弥漫的都是青春荷尔蒙的味道。  大学,我在汉口这边,离长江很近,她在武昌,离汉口较远。入学后依然书信联系,直到一天她突然到学校宿舍来看我,这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在我还没有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的时候幸福突然来临。激动的给室友介绍,这是我同学,和另外两个黄陂的室友是校友。后来,他们说这漂亮的同学介绍给我们做女朋友吧,看他们不怀好意的样子,明知道是开玩笑,还是吓了一大跳,很严肃骄傲的告诉室友,她早就是我女朋友了!大大打击了他们一下,着实让还在四处寻觅的他们眼红了一把。  六七年的平静被打破了,隔在我们中间那弥漫着模糊的迷雾被艳阳驱散,我们可以和别人一样大方的谈情说爱了,似乎是因为掩饰的时间太长而形成的默契,我们的交往依然如小桥流水般清幽,缺少别人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每次我们约着一起上学,然后到江汉关坐507路公交,送她到武泰闸前面的学校再回来,四年里,这是我对武汉最熟悉的一段公交路线了,送她回校的路上第一次牵了她的手,喜欢那种十指相扣的感觉。听说507现在改线路了,那些记忆也慢慢被它碾碎在岁月的时光里。  长江边的滨江公园一带,是我们经常约会的地方,那时候,江堤还没有修整,不是现在漂亮的江滩,萋萋的芳草、曼舞的柳条,软软的泥滩、哗哗的江水,凉爽的清风,倒是非常不错的景致,携手漫步的我们也是江边的一道风景,长坐在江边看渔船江鸥,沐江风浴秋阳。第一次拥着心爱的她也是在那儿,激动而美妙的感觉让人眩晕,至今难忘。很喜欢江风撩动她长发的样子,那一次把她的发卡给扔江里去了,以后发卡倒成了我们感情的见证。这些美好的记忆也渐渐被江风吹散。  在一起的日子,没送过什么像样的礼物给她,发卡倒是之一,除了发卡,记忆里还送过她一条项链,当然是假的,那会太穷。记得那是第一次送她礼物,先跑江汉路步行街去逛夜市,转了一条街,终于找到一条银色的项链,然后计划着约她逛长江二桥,二桥刚开通,很新奇的事物都跑去长见识。感觉在长江二桥上走了很久,项链在手里快攥出水来了,可是却不敢拿出来送她,说话也心不在焉,她看出不对,在一再的追问下才将链子拿出来给她。也算是给了她一个惊喜,那时在心底说,将来一定送一条漂亮的真项链给你。可是谁也料不到,我们竟然没有了将来,遗恨地看着别人将项链给她戴上,这份心愿只能成为遗憾一直留在心底,至今。  和我比起来,她送我的礼物贵重得多了。我生日的那个冬天,她拿出一条编织好的粉色长围巾送给我,温暖的感动,我知道她原是不会做编织的,想想她跟别人一点一点的学习,每个寒冷的夜晚一针一针的编织,该是倾注了多少爱意啊。那条围巾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冬日,这份温暖一直保存在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围巾现在也还珍藏着。  也去给她庆祝过生日,是她20岁的生日,在她们学校,她的宿舍里,几个她的同学和好友,围坐在书桌摆成的餐台边,一起唱生日祝福歌,吃蛋糕,我唱了首刚学会的“谢谢你的爱”献给她,只是觉得歌名可以表达我的心声,没想到是歌词竟然唱出了日后的伤痛。写了一幅字 “可否容我静静爱你用我一生的时间”,本是表达爱意决心的话,最后竟然成为分开后的心境的写照,也算是一语成谶。那个开开心心的生日,那如花灿烂的笑颜,那伤感的歌子和十五个凝重的大字一直留在心间。  整个相恋的季节,能够留下痕迹的只有在游览动物园里拍下的一些照片和热恋里写下的一些书信。那个初夏,一起去动物园玩,开心得像孩子,在一起拍了很多照片,亲密无间的。要感谢章表哥,他的相机他帮拍的照片也是他当的灯泡,那些照片终究没能保全下来,不知道她那保留了没有。信件是思念里最直接的表达,有时候是晚上静下来的诉说,有时候是上课时心跳的灵感,录了很多古诗词在信封上,信笺写满相思。还有病休那会她给我的鼓励与帮助,爱与慰藉,可惜也都没能保全下来。  记得第一次请她吃饭,是在山海关那小饭馆里,第一次知道她喜欢吃的菜是油淋茄子,第一次牵她的手是在送她回校的路上,第一次拥着她是在冻人的江风中,第一次在长江二桥上送她礼物,第一次知道她为我而生的家庭抗争,第一次知道有黄陂驻汉办……很多的第一次,但终究没能串成我们一起熠熠生辉圆圆满满的人生。  她要早我毕业,然后在汉口上班,二七路那儿的驻汉办。以后很长时间里我们相见的地方就在那儿,晚上有时间就过去,一起逛街,一起吃饭,看她工作,和无数相恋着的情侣一样的幸福着。不知道是不是一切都太美好而让上苍嫉妒,美好得那么不真实,莫名的生出一些情绪,忧郁着我们的将来。  也许是生病时的胡思乱想错乱了神经,也许是在家休养的时候受到的刺激,也许是看到自己早注定的未来,也许是冷静下来时生出的冷酷……总之,多年前那潜藏在心底的自卑种子疯狂的滋生,时间将生活的现实残酷的摆在我面前,现实的她,未知的我,还有一些冷漠的面孔和眼神。那段时间总在沉默中问自己,你能承受那些冷眼么?你能放下自己的尊严么?你能给得了她一个幸福的未来么?最郁闷的时候,是酒精伴我度过那些自伤的日子。  我的人生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回乡找个学校教书,以当时的情况不可能留在武汉,后来展示的现实果不其然。再受到杂志上关于伟大爱情的蛊惑,爱一个人应该是看着她有更美好的生活,更幸福的人生。似乎我能做到的就是让她离开,让我以卑劣的形象成全,于是上演了很多伤害她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过长江的轮渡上,我和她还有另外一个外地的女孩,我和那个外地女孩一起说笑,残忍地伤害着心爱的她,看着她的悲伤,心底全是不能表露的心痛。就这样恣意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消费着自己的情感,逃学、抽烟、喝酒、打架、撩女生……在很多人看来,我就是一个颓废的玩世不恭的坏小子。终于将她伤透了,生活中没有了她的影子,苦闷依旧,恣意依旧。  现在回想,不堪回首的曾经是多么的幼稚,所谓的伟大牺牲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自私自利。等到醒悟时,一切都太迟了,虽然我也给她唱“思念谁”,也还去看望她,但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我亲手将自己心爱的她推进了别人的怀抱,只能惨然的离开,自作自受!  命运从来就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曾无数次在心底问自己,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以我现实的情况,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去爱她,拥有她,不再放手。迷茫的我依然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一个沉重声音依然在心底——除了爱你还能给她什么?  人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也许真是我们的缘分修炼得还不够,天意弄人,一切皆是冥冥中注定。确实,像离奇的小说般,几年后无意中见到了曾深爱着的她披上婚纱,和别人走进了婚礼的殿堂。那是九八年四月的一个休息日,突然生起约老吴去汉口溜达的念头,路过循礼门饭店时,见到有对新人在进行结婚典礼,还开玩笑说进去混饭吃,莫名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突然跳出她的身影,止不住的心痛。后来谈起,谁知道竟然真的是她的婚礼,想想也许是老天对我的惩罚。  这是一段最艰难的回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感情就这样被自己亲手残忍的葬送,曾一次次的忆及,长长的泪水挥出人生的雨季。“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有一段经典的台词,倒是表达了我的心声: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四  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  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几米说:在爱情没开始以前,你怎么也想象不出,会那样地爱一个人。在爱情没有结束以前,你永远也想不到,那样的爱竟然也会消失。在爱情被忘却以前,你压根就想不到,那样刻骨铭心的爱只会留下淡淡的痕迹。在爱情重新开始以前,你难以想象,还能再一次找到那样的爱情。  没有读过几米的文字,这段话是一个朋友贴在我的空间评论里的,反反复复的读,读得心潮澎湃,思绪起伏,想来也是对感情极看重之人,说的肯定是曾痛彻心扉的经历。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在神奇时间面前,没有什么可以不朽。是的,那一段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痛彻心扉的伤痕、写满忧伤的经历慢慢沉淀在时间的长河里,不再提起。日子一茬一茬的收割着每一个过往,新的生活开始来临。  上班了。毕业后没能留在武汉,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除了生命,祖辈们没有给我创造留下太多的东西。教书实在是最不想从事的职业,可是命运的车轮又只把我送到了这一程,汪大哥劝我和他一起去南方打天下,无奈父母死活不同意,好不容易供读书出来有个正经的班上,哪里容得我的叛逃,百般威胁,只能屈从命运的安排,老老实实到二中报道,从此郁郁地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一起分下去的很有几个,全是清一色的单身男女,上课之余倒也热闹,住一排单身宿舍,每天一起叮叮当当做菜吃饭,串门吹牛,说说笑笑,开一些青春相关的玩笑,也很自在。毕竟是偏僻的小乡镇,生活多有不便,很快,年轻不安分的因子就开始崭露头角,陆陆续续有人做了逃兵,找各种关系从二中逃走了。我也不例外,通过父母的努力,我从黄陂二中到了城关二中,虽然降级由高中到了初中,但好歹算是进城了,脱离了那个穷乡僻壤。  小城的生活虽然不能与武汉的繁华和热闹相比,但却也不是偏远的乡镇能比的,到处显现他的活力。那时候,台球、滚轴溜冰、游戏机、歌舞娱乐厅正是潮流,上班之余,就是和朋友一起三五成群地出入各种场所,好不疯狂。看着我天天年年在外面晃悠,不务正业似的,很让长辈们着急,再加上年岁的增长,个人问题就被亲朋好友急不可耐地提上了日程,不时张罗着给我介绍女朋友。  有些人虽然消失在了生活里,但却不得不承认她依然留在心底,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你的世界。年龄虽然大起来了,但依然觉得感情并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没有那份心境,也没有那份情致,但迫于他们的一番好意,还是应允着去和那些可爱的姑娘们见面,反复地见,见过几次后都认为我没有诚意,只好无疾而终。而我,却无所谓,依然疯狂地投入到各种生活的体验中,吃喝玩乐不亦乐乎。  那会一起玩的几个都是名草有主,剩我一个孤家寡人,于是胡总将他女朋友的朋友介绍给我,省得每次我一个人挂单,也省得她女朋友老拖个灯泡。姐姐型的,在一起玩儿很开心,她是失恋需要一个安慰,我是无情需要一个女伴,正好就了胡总的意思,不咸不淡凑在一起,感觉轻松,没有承诺没有责任没有压力。时间不长,她前男友回头找她,我们就分开了。后来,种种原因,胡总也和他那漂亮的女友分手了,想想也是挺无聊的一段时光,也就彼此填补了一段生命中的空白。  真正觉得该开始一段全新的真心的感情,是因为阿俊。迷惘过了,伤痛过了,挥霍过了,无聊过了,宁静下来,细细思量,内心温柔的地方被阿俊打动。“淡如秋菊何妨廋,清到梅花不畏寒”,大方、风趣、清雅,生活态度受到她的影响,开始积极起来,记得那个黄昏,走在去医院的那座石桥上,傍晚的夕阳映照下来,温馨而美丽,望着漫天圣洁的朝霞告诉自己,该振奋起来,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可是,命运再一次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没有地位的教师和乡下贫穷的出生,让还没来得及开始的恋情夭折了。  再后来就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在工作中相识相知相恋,真正的革命战友,相恋了两年,走到一起,算是兔子吃了窝边草。和妻一起平平淡淡地走来,过着琐琐碎碎平平凡凡的生活,细水长流的日子,挺好。  曾经爱过的,伤过的,错过的,有意的,无心的,所有的一切虽已随风,但在我青春的天空上依然挥洒出了一片绚烂的色彩,于我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经验。“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以月老祠这幅对联作结,送给正在爱着的青春年少的男男女女们,珍惜拥有的幸福,握紧,不要松开。
  怀念——我逝去的青春  青春印记之求学  总有那么一段岁月  刻下追求
刻下追逐  总有那么一段时光  写满憧憬
写满希望  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盛行了千年的普世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我的父辈们,再加上那个年代读书出来是包分配的,可以跳出农门,所以,哪怕再贫穷的家庭也会倾尽全力供孩子们去读书,为不可预知而又充满无限美好诱惑的未来拼力一搏。  我的家庭也是这样,用父亲的话说是,几代没出过读书人,所以几代贫穷。家庭底子薄,父亲和母亲都没什么文化,日子过得紧巴巴,越发巴望着家里能出个读书的秀才,出人头地,脱贫致富。兄妹三人里,似乎我读书的天分要高点,父母在我身上更是倾注了无比的希望。小学五年虽玩玩闹闹,但也没辜负他们的期望,顺利考入镇重点初中——古潭寺中学。  学校位于五岭和祁家湾之间,被四周的农田包围,一道不规则的圆形院墙将整个校园围起来,与外界隔绝。大门向东,临近一条砂石公路。进校门是南北朝向的三排教室,平房,透着青砖黑瓦的古朴,教室后面挨着北院墙的是一排同样破旧的办公室,办公室并排向西是女生宿舍、食堂和烧水的锅炉房,食堂接着西院墙,有一个小小的后门,可以进出。教室南面是一片小小的梨树林,印象深刻的是春天满树洁白的梨花,散步也好,读书也好,挺有意境。靠近西院墙的是一排男生宿舍和厕所,院墙和宿舍之间有几间破栏圈,学校食堂养猪的。男生宿舍前面是几个洗米洗衣用的小水池,从这儿到教室之间就是一片大操场,体育课、运动、篮球都在那儿。20多年了,想不到印象竟然如此深刻,前不久循着记忆去追寻岁月往事,可惜那些花草树木,那些青砖乌瓦全都不在了,在萋草和绿树掩映中,有几座佛堂和陵塔,真正成了古潭寺。  开学是父亲送去的,给我送了行李,交了学费后,一切就得我自己面对。住校,一个班几十个同学住在一间教室改成的宿舍里,密密麻麻挤满了木制的高低床,卫生条件极差,很多同学都生过褥疮。  那时,学校一周上六天课,星期天休息。一周有两次机会回家补充后勤,星期六和星期三下午回家准备生活必备的米和菜,周一和周四赶回学校上早自习。学校离家有十来里的路程,星期天下午去学校还好,拎一袋米和一罐咸菜,可以自己慢慢走去。周一和周四早上就不行了,赶早读必须早起,天还没亮,胆子小不敢走夜路,那两年父亲在外打工,逢到这两天母亲就送我。从村子到镇上有四、五里的路远,中间要穿过两片坟地,挺吓人的,周六和周三回晚了一个人走的是战战兢兢,每次一接近坟地放便边唱歌边撒退跑,头也不敢回,更别说黑黢黢的夜了。每次母亲送我,都是一起急急的走在路上,不停的说话,以驱赶心里莫名的恐惧。送到镇上天就亮了,人也多起来,就和母亲分手,她回家我去学校。两年后,学校迁到镇上,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再出现。  初中三年有两年是在古潭寺中学度过的。初中的学习和小学不一样,难度加大是明显的,课程也慢慢多起来。开始学习比较认真,课堂上听懂讲,课后作业就没问题,学习不吃力。白天上课,晚上自习,倒也用功,其余时间打打闹闹,但还不至于影响主流。学物理的时候出过问题,对生活了解太少了,视野太狭窄,完全没有一点相关的概念,连长度单位都不大清楚,学起来费了一点周折,第一次测验就不及格,印象太深刻,被李老师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自己开始发狠,很快就赶上没掉队,最后还弄了个物理课代表。最难的是几何,学相似全等那会就开始不听话了,几何掉下来,到毕业也没把它弄优秀。英语就不用说了,张老师一表人才,记得的也就是这,没有英语学习和运用的氛围,也没有条件拥有一部收音机随身听什么的,学的全是哑巴英语,成绩也不突出。别的功课还好,在班上也还在前列。  初二那年暑假,学校从古潭寺迁到镇上,校名也改成了五岭中学。初三的学习应该是紧张的,可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雷老师每次上课,先来一番天上地下,五湖四海,最后才切入正题,往往是刚开始进入课文就下课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这样被老师侃下去了,于是迷上了小说,无心插柳,虽然荒废了很多时间没怎么学习,但语文成绩却一直保持得不错。也没住宿舍了,开始守教室,和另外一名同学睡教室里,倒是给了我们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多学会也可以多玩会,没人管。也没少干坏事,偷菜窃米,偷偷翻院墙出去看电影逛街,有一次在教室里疯闹,从上铺掉下来把脚给摔了,倒是给紧张的初三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学习上我算不上聪明一列,也算不上刻苦勤奋一列,但好在性格生成的认真和自觉帮了我,让我在学习中不那么吃力,在老师的眼里也是成绩出色的学生。中考那会是先填志愿后参加考试,因为家庭贫穷,父母一心想我上中专早点工作自立,为家庭减负。可是听进了老师的话,一番雄心壮志准备考大学,就自作主张偷偷将志愿改成了高中。被学校作为种子选手送去参加一中的优录,竟然差了一分,再后来的中考也落榜了。  有一个成功的开始,却没有一个成功的结果,让人很是沮丧,在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光中结束了我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二  没有如愿考入身边所有人都期待的县重点高中,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大范围的打击,带给他们尤其是父母很大的遗憾和伤感,怀着不甘黯然地走进我的二中。  二中比较偏僻,环境清幽,校园外有山有河,有水有堤,田园环抱,校园内绿化很好,到处是苍劲的大树,夹道绿树成荫,绿柳依池塘,还有一小片梨树林,感觉是很适合读书的地方。一栋四层的教学楼耸立在进门的右侧,后面是几排学生集体宿舍,然后是老师单身宿舍,校园西面和北面挨着院墙的是老师家属住宅区。校园大门外是一个大大的操场,操场的东面是一个升旗台,整个校园比初中大了很多。  学费是七十来块钱,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每个月依然带米,和初中一样,不过小袋换成了大袋,每带一次管一个月,在学校兑换成饭票,然后在食堂打饭,不用像初中那样自己洗米蒸饭,方便多了,也很少吃到没煮熟的饭了。菜也不用带,家里每个月给三、四十元的生活费,不用餐餐吃咸菜,食堂每餐几乎都是包菜、土豆之类,和记忆里的腌菜、臭豆腐比起来,简直就是人间的美味。后来生虫子的米饭和蔬菜吃得多了,就跑校园外做生意的农家吃,相同的价格,比学校食堂的伙食丰富多了,可以自由选择,也卫生,不用担心吃到虫子,混熟了,还能得到额外的照顾。有段时间迷上了武侠小说,生活费全交给租书店了,吃了很多的辣萝卜,想想,如果不是这段吃咸菜的经历说不准不会是现在的三等残废。  背着打击走进学校的,所以开始学习非常认真。只是二中“婚姻介绍所”的声誉和学习的现实太一致了,完全没有学习的氛围,再加上“读书无用论”和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校园里充斥的基本都是喝酒抽烟打架闹事吃黑,学长们都是成双成对的出入谈情说爱,我们新生很快就被这种环境所影响,上课就是躲着打牌看小说传纸条之类,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游山玩水自不必说,总之是没有认真地好好搞学习。学校对混乱的校园环境治理不力,教学也抓得不紧,一年里光英语科就换了四名老师,专职的老师调走了,物理、化学其他科的老师就客串,学生不好好学,老师自然教得也没劲。效果可想而知,期末考试,物理考了59分还是全班最高,原来出色的化学也学得完全摸不着头脑,勉强能及格,一年的辛劳在惨淡中收场。  高二开始要分文理科了,对文科理科的将来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只是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模糊地揣测理科的重要性,但糟糕的物理和化学,让我不得不选择读文科。文科对我来说比较轻松,历史地理政治这些读读背背基本就没问题,历史的陈老师和地理夏老师是刚分下来的年轻教师,教学热情和亲和力很高,和我们打成一片,那时候夏老师的课堂上老带着我们练气功,以增加学习效果,课堂一片热闹。班主任是语文刘老师,很敬业的老学究,管理我们倒是很严厉,可惜没有威慑力,语文是无味的,课堂成了小说的阵地。最难的还是英语,一直没有固定的老师,陆陆续续的换人,也完全没有了学习的兴致。尽管班主任一直都对我们说,你们将来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就决定在你们的手中,决定在现在你们奋斗的日子里,决定在你们的毅力中。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其实就是将来是做农村人还是做城里人,虽然都理解老师话的意思,但对只有乡下生活经历的我们来说,缺乏对现实的城乡差别的感受,完全不能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所以也并没有被老师反复的草鞋皮鞋教育打动,依然的迟到,依然的逃学,依然的玩耍。  高三开始,就有同学参军去了,最后一年,大家心里都清楚,耕耘了都不见得有收获,更何况压根都没有好好耕耘过,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都先走了一步。不管你在意不在意,高三那种紧张还是不期而至,进入高三,课程紧了,试卷练习多了起来,进入了题海战的阶段,尽管依然故我,但也不得不融入到这种紧张之中,除了数学,其余的科目基本不指望老师,读读背背全靠自己,好在进入高三英语老师固定下来,是我以前租小说看的时候结成的书友张老师,英语慢慢开始长进。晚自习前也知道抱上历史或者政治或者地理什么的,到校外的大堤上苦苦读背,晚上明显熬夜也多了。教室里每天与日递减的离高考还剩××天的大字,警醒着人脆弱的神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五月调考完,基本就进入自由状态,三年的学习基本定型,各自依据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时间,查缺补漏也好,临时抱佛脚也好,都想在即将开始的人生大考面前尽量把应考的枪擦拭得更亮一些,我也不例外。照完毕业照,黑色的7月踏着它沉重的脚步如期而至,7月7、8、9三天,怀着一种豪迈和悲壮,走进“刑场”,不管曾经如何,每个人都得面对了这份沉重的人生答卷。考完,欢呼咀咒中将那些课本试卷全付之一炬。那时的大学不像现在,太难考了,班上全军覆没。三年高中结束,有当兵出去的,有接父母班的,有社会打工的,有回家种地的,也有选择复读,为人生再博一把的。  不想复读的我,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再次背起书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费尽心思去了曾经梦想中的一中,可惜一中并不是真正属于我的,辗转又回到了起点二中。复读必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在三年的摸爬滚打中早练就了一身强悍的皮肉,倒也不在乎,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班级新的学习,老战友也不少。重新开始的生活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不为自己也要为勤巴苦做的父母想想,那是最努力的高中阶段,很认真的听课笔记作业自习,练习背书,早起晚睡。料不到,半路出了新政策,说要大文大理,也就是不管文科理科全部要学习所有的课程并参加考试,老师慌了,我们更慌了,每天晚上补习物理、化学、生物,那种辛苦和煎熬不是没经过的人能体会的,不少同学失眠,神经衰弱,头发变白,还有梦游的,  太阳神、安神补脑液之类的补品就流行了起来,给了迷惘无措的我们不少心理安慰,好在不久之后这种政策就取消了,轰轰烈烈的补军也散了。数学刘老师和英语余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我的学科弱项开始慢慢长进,不断提高,最后稳固在班上前十名内。高考前几个月虽然也松散过,打架逃学什么的,但终究没让成绩拉下,记得临近高考考场还在为徐同学商量打架以及考后安全撤离的事。好在这个黑色的7月并没有给我的世界填上黑色,班上有10人考上了大学,我是其中之一。这一年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应该的回报,我长长的吁了口气,感觉是完成了一件拖了很久早该完成的事情,现在终于完成了。  现在回头看看,那一年毕竟还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在当时,对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来说,剩下的选择就几乎只有回家面对那几亩薄田。而我,和其他极少数的农村孩子,在那一年的三天之内赢得了一场关键性的,改变我命运的胜利。
  谢谢你哦,你是最棒的  
  三  大学,对闭塞的乡村来说,实在是太虚幻,在全村羡慕的目光中,父母伴我踏上了大学的征程,第一次远离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小乡村。  应该是第二次到武汉,高中时曾偷跑来过一次寻朋友,那次匆匆忙忙,晕城市,记得那次早晨离开,在公交车上迷惑了好半天,太阳怎么真打西边出来了呢,很好笑的经历。学校在六合路,现在的江岸区政府,靠近长江边。当时还有个北校区,现在成了武汉二中的一部分。学校早和江大合并了,校园虽然不在了,那些记忆却依然清晰。  校园不大,和高中校园的大小差不多,但少了那些大树和池塘,后来才知道学校的前身是原来的雷锋中学和市六十七中,难怪这么小。校门朝北临六合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高悬在门楼上,呈L形的四层教学楼位于校园的东面和北面,同样L形6层的男女生宿舍位于校园的北面和西面,和南面的围墙围出一个长方形的操场。男生宿舍楼前面一排是教师的单身宿舍和办公楼,在这栋楼的南面就是食堂、开水房和澡堂。从这些学习生活的设施看,感觉和高中差不多,料想学习生活也会差不多的,真正开始学习生活,才知道大学和中学截然不同。  学生会工作人员接待指导我们新生报到,报名的人不少,说着不同的方言很热闹,交完钱,办完手续,就被领到男生宿舍607室,寝室8人住一间,四张高低铁床,四张书桌,挤得满满当当。安顿好我的住宿,叮嘱我好好学习之后父母就离开回家去了。  新生入学首先是一个月的军训,不上课,天天穿着军装顶着烈日在操场上暴晒,喊着口号练正步齐步队列方阵整体动作分解动作,挺累,全是机械的重复。有火炉之称的武汉,9月的天气依然热得没办法,有些锻炼太少的撑不住了,中暑倒地,一时成为笑谈。在教官严厉的督促下,军姿练得有模有样,被子叠得像豆腐块,把一身野气几乎都练没了,一个个晒得黑不溜秋,精神抖擞。晚上组织娱乐活动,互相认识熟悉,晚会拉歌什么的倒也无限快乐。  军训在一身疲惫、一脸相同的黑色后,顺利结束。在自我介绍中真正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学确实比高中舒服多了,课程不多,作业也少,几乎没有压力,考试及格过关就行,流行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真是轻松。多半都是上午的课,其余时间均可自由安排。开始都还老老实实上课、跑北院的图书馆、上自习。一段时间后,上课的慢慢少了,尤其是古汉语之类,实在是生涩,记得把任课的老教授气坏了,也不点名,考试时不给范围,题目超难,集体挂掉,重修重考。也有有趣的课,逻辑学是挺有意思的,记得那个女讲师总是化妆化得夸张,穿着新潮时尚,手指上戴满了戒指,课上得激情澎湃,内容也喜欢,几乎是没缺过一节课;还有钱英俊教授美学概论的课,也是人气超高,一个激情四溢的老头,没什么头发,第一次课就笑话他的头是“无变黑暗中的一盏孤灯”,激情上来,什么拉网小调、草帽之歌全都出来了,听不懂的外语,吓倒一片,从此就让我们全体拜服;黄浦教授的影视文学也是热门,每次课都纷纷强前排的座位,免费看了很多经典的电影,写了不少影评,艺术欣赏水平提高了不少;苏老师的儿童文学也挺喜欢,漂漂亮亮的年轻老师,满脸的笑意,一口纯正动听的普通话,配上生动的娃娃脸,课就生动起来,都开玩笑说将来找老婆就找苏老师这样的,可见对我们的影响之大,毕业后还给老师去过信汇报自己的情况;周建民老师的现代汉语也吸引人,把我们以前乡下学到的地方普通话较为彻底的改变了,好好给我们补了一课,他人也挺有意思,记得一次晚上他巡寝室,我们正打双升在,他在我旁边坐下来,看了会,然后说了句花花公子,我一愣,随口接道好好先生,他马上笑了起来,不说我们了……也有上课出丑的时候,最怕的还是英语,毕竟以前底子薄,英语课却不敢不上怕考试。先前是一名秃顶的中年男老师,很孤傲的样子,满嘴英文,把我们全吓住了,一次教单词,把鹌鹑念成Yandun,底下嘘声一片,从此送他yandun老师的称号也不再怕他。后来换了一位刚从别的大学分来的年纪挺小的女老师,姓姜,个子不高,秀气乖巧型的那种,上课很认真。上课老靠后坐,担心老师点回答问题,每次都是老王帮我过关,后来胆子大起来,上课就给老师写纸条,把姜老师弄得哭笑不得,挺有趣的经历;还有门古诗词欣赏的课,那老头名字不记得了,一次上课我在黑板上写了副对联,被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斗了一顿,大汗,后来让我们写诗,写上去又被他当典型了臭批了一回,弄得颜面大失,不过不影响我对这门课的喜欢。  还有一门公共课不得不提,那就是计算机课程。90年代初,微机不说用,见都是第一次,当我走进学院机房,见到里面排着好多排微机,模糊记得好像是386还是486。第一次上课就喜欢上了,觉得这机器挺神奇的,从学习开关机开始,用DOS操作命令调程序运行,学BASIC语言、DEBASE数据库,练习编程序什么的,很有意思。不满足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找了不少书看,可惜能懂得的只是皮毛,自己自学但没什么长进,倒是给我现在的计算机水平奠定了最初的启蒙和基础。
  (限制字数了,接上)  上课之余就是互相熟悉,先是结对联谊宿舍,在班级内交流,慢慢发展成同学会,老乡会,从班级走向院系再冲向全校,目的很简单,高中被压抑的青春冲动全爆发了,无论年级高低,都在上演大学校园的爱情剧目,我们中文系和英语系的女生是最多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有事没事串门套近乎的多。几年下来,能真正走到一起的凤毛麟角,寝室F同学和同班x同学倒是圆圆满满,成就了难得的校园爱情经典,还有H同学和M同学。多年后的同学聚会,苏老师笑说,瞧我们班的男生,挺没出息的,女生全被别人抢走了,亏得H同学争气,给咱们班留了一段佳话。  消费爱情是要金钱做后盾的,每月发给我们的五十三块五毛,吃饭都不够。为生计也好,为爱情也好,挣钱成了大家的主业,纷纷投入到家教的大潮中去,比上课忙多了,休息日、晚上全排满了,赶趟,这是大学校园最忙碌的风景。我也做过家教,还做过推销,当过侍应,写过小说,钱没挣到多少,但足够自己的花销。  那个时候完全没有政治头脑,只知道玩。记得父亲曾无数次告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进步,力争入党,全没当回事。中文系周主任一片好心,让我写入党申请书,硬没听进,辜负了她老人家一番好意。后来才明白,自己不谙世事,等到毕业别人揣着政治荣誉轻松找到工作时才懂得入党的重要性,明白了父亲的一番苦心,后知后觉!同学中有有这种政治头脑的,先加入到学生会、团支部什么的,混点政治表现,接着顺理成章入党,为毕业后留校、找个好工作单位增加了举足轻重的筹码。  上课、跑图书馆、作业、恋爱、打工、学跳舞、溜冰、逛街……虽然生活的步履匆匆忙忙,但日子永远踩着它亘古不变的步伐,冷静的轮回着四季。在校时间一个学期一个学期的缩短,课程也是越来越少,学完了教材教法,就进入了实习阶段。我的实习学校是十八中,现在的育才高中,实习是实战前的演习,要真正走上讲台了,都很紧张。天天一大早跑去,和学生一起早读,然后听课,帮指导老师改作业,在指导下备课写教案,回来查阅资料,在紧张中期盼着上讲台的神圣时刻。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每天都在听老师讲课,听起来觉得很简单,可从没深究过这课到底该怎么上,理论课上也没弄明白,临到自己真真正正的手忙脚乱,在李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设计,并把它熟记在心底,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最初的紧张似乎全吓跑了,很自然的按设计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试讲,尽管生硬生涩,但仍让我小有成就感,也仍记得那一课是“夜走灵官峡”,再上讲台就从容多了。很快我们的实习生活就结束了,离校告别时,那些学生拥上来,送祝福、送礼物,不舍,伤感,给他们签名留言留念,很有明星的感觉,让人梦幻了一回。实习回校后,就是填写各种考评的表格,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做准备。  像又回到了高中,离高考还剩×天的感觉回来了,离别也是倒数着日子一天天逼近,整个校园风声鹤唳,弥满着浓浓的感伤,比以前压抑了不少。“男生女生毕业生生生不息,友情恋情师生情情情不舍”,校园就是这样,每年上演着相同的故事,不同的只是细节,变换的也只是故事的主角。忙着找工作的,表白的分手的,告别的倾诉的……都想抓住这最后的时光,为没来得及完成的故事续写一段属于自己的尾声。“穿草鞋还是皮鞋”的激昂声音犹在耳边,几年的学习生活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与乡村的天壤之别,明明知道不大可能留在武汉,还是怀着不甘到几所学校试教,也有意向,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回了家乡,奋斗十几年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那关于草鞋和皮鞋的教育对我们来讲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好在我们还踩着了国家包分配政策的尾巴,不论乡下城市毕竟还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看看后来毕业就失业的学弟学妹们,也算幸运。  梅雨的六月,上演了校园最后的疯狂。离校前几天,校园周围的小餐馆进进出出的都是三五成群的好友、同学、同乡,在的浓烈的酒精刺激中含糊不休地诉说着不舍离愁,醉酒的,抽泣的,痛哭的,嚎叫的……不分白天黑夜。最后的晚餐,和阿球一起组织的,在中山大道上一家不大的餐厅,老师和我们一起,不停的喝酒,所有的人借着酒劲把平时不敢讲的话全都吐了出来,疯到很晚,才三三两两勾肩搭背踉踉跄跄地回学校,记得的只是场景,那些话语都随酒气早消散了。  疯狂过后是静静的沉默,似乎一下子全没了生气,默默地收拾行装,准备告别学习生活了三年的校园。离校的时候下着雨,全是婆娑的泪眼,紧握的双手摇了又摇不愿松开、紧紧的拥抱把肩膀拍了又拍不想放手,那些摇曳着的生动往事一幕幕袭来,泪水禁不住的长流,泪和着雨打湿了每个人的归路,在汽车的呜咽中,模糊了一个个远去的亲切的背影,别了,亲爱的老师,别了,爱过的人,别了,同桌的你,别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别了,我的大学!
  @成汉钦 25楼
12:14:00  谢谢你哦,你是最棒的  -----------------------------  谢谢!是否也有相似的青春呢?
  @徐子歌 青春,,,,已散场了
  @温柔的孩子吃糖 30楼
10:49:00  @徐子歌
青春,,,,已散场了  -----------------------------  散场的青春,只能缅怀。
  四  阴差阳错中,破灭了改行的机会,只得郁郁地去二中做了一名高中教师。不管愿不愿意,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生命的另一段历程在脚下铺开,纵使青春热血,也敌不过现实的无奈。  在二中呆的时间不长,不久就到了县城关二中从教,一所县重点初中。去的时候,是学期的中段,没安排课,倒也轻松,乐得清闲,成天在街上晃荡,结识了各色朋友,还找到几个原来高中的同学,一起逍遥快活。时间玩久了,就觉得无聊,课是开始上了,但对我来说几乎没有压力,即使兼任着班主任要管理80多名学生,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生出自修的心来。专科本科在我的脑海中无非是多一年少一年的事,那时真没想到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力,纯粹是因为闲得蛋疼。  对很多事情我都缺乏敏感性,更多的是随性,别人是怀着目的去做一件事,而我往往是因为想做就去做了,自修本科也一样,想法生出来,再看看身边,年轻的老师函授自修的不在少数。我在外面潇洒挥霍的时候,别人先我一步早开始了人生更高层次的追求,汗颜。打听一番,便报了湖北大学中文系本科自修。  自修全凭自己学习,到时间参加考试,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参加论文答辩通过就可以拿到湖大自修文凭了。一年有两次报名考试的机会,上半年是四月下半年是十月,一次最多修四门功课,我们师范专科修本科一共要修完十二门课,记得是四门公共课八门专业课。每次我都报四门,买回课本,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兴致勃勃地看书笔记,也不出去玩,比大学那会念书用心多了,每次我都顺利全部通过考试,即使是最让我头疼的英语,在几个月的较量中也终于胜出,从1998年的10月到2000年6月拿到毕业文凭,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让同样函授、自修的同事们吃惊不已。  文凭对我而言也就是一张纸,随手就扔角落里去了,值得人骄傲的是做的毕业论文,拯救了不少同事。论文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选题定下来后,从图书馆借来厚厚一摞相关的书籍,每天晚上查阅资料做摘要,完成初稿给湖大的袁彩云老师寄过去,然后按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很顺利的通过了答辩,记得论文写的是对鲁迅笔下“多余人”的研究,得了80多分。后来同事有函授、自修要做论文的,全拿我的,湖大、江大、武大一路顺利,手稿被他们辗转都弄丢了,要不回来,可惜。  接下来几年,在教学中摸爬滚打,赛课、教科研、论文、创新,在学校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也遭遇过一些不平,渐渐少了当初的激情,慢慢归于平淡,倦怠袭来,怕自己误人子弟,也想停下来静一静,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便又生出读书的念头来。  之前一段时间,感觉厌倦了这种遥遥无期又一眼望尽的生活,想出国去老张那儿,准备起来才发现我们大学那会拿的专科文凭实在是太差了,后来努力自修的本科文凭又不被国外承认,这才意识到一个高的起点和平台多么重要。突然觉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应该对家庭教育说,对孩子的培养,一定要让他有更高的眼界,更好的学习环境,更高的目标追求,起点越高,成就更大未来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的时代被物质、家庭、出生、视野所局限,尤其是农村孩子,这是一种时代命运的无奈与悲剧,只能叹息。  一个希望破灭,一个希望升起,新加坡去不成了,在配班同事的劝掇下,又生出考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想法,谁知那时偏又迷上了网络游戏,有时间就泡在学校机房里,家也不想回,完全没有投入时间好好准备,硬着头皮考完,结果差了三十来分,英语差太远,因为沉迷游戏便不作他想。后来,玩的游戏关服,一起游戏的也都不玩了,便又生出不安分的念头,这次倒是认真的看书,准备了三个月,2006年10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全国统考,顺利考取。  当时学校不让我去,不想我丢下带了两年的班级,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吧,但终于拗不过我的执着与坦白,给我放行。脱产,在华师学习生活了2年,从大学毕业十多年后再次回到大学,那种感觉很复杂,有有逃离现实的快慰,再来一次的欣喜,有重新开始的激动,有面对新环境的忐忑……总之五味杂陈。  开学是周总开车送我去的,不巧那天下着雨,办完入学手续,全身都淋湿了,很是狼狈。看着那些和我一样入学报道的大学生,羡慕他们的年轻和朝气,以及稚气中透出的阳光,暗暗感慨了一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一不小心弄了个班长,本来怕麻烦不想干,想着也是住校学习的学生了,豪气顿生,就勉为其难勇挑重担了,两年生活学习下来,给班主任当帮手,为老师同学服务,组织活动,也算尽职尽责。临到毕业前夕,学校研究生处要成立一个研究生会,让我出任主席,想想马上要走了,起草了机构和职责后就没去了,也不知后来成立了没有。  宿舍在桂苑,和留学生楼在一起,离教学区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宿舍四个人,数学的L和F两位,美术的老H再加我。每天早上一起出门去赶课,只公共课才能凑在一起,平时大家上课、家教各忙各的事,能见的时间不多,但不影响我们之间相处的感情。有时间还跑留学生楼去打乒乓球,留学生宿舍的条件实在是好,与我们简直是天壤之别,都感慨说做非洲的黑人都比中国人强,其间认识了两个外籍朋友,一个是美国的马可,一个是越南的阮教授。毕业后,大家散去,也疏了联系,再去的时候,特意去了桂苑,可惜那儿参天的大树被伐掉了,立起了两栋高楼,昔日的清幽没有了,留下的只是喧嚣的热闹。  课程安排比较紧,几乎每天上午下午都有课,一周还有2——3个晚上的课,学习内容比较丰富,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专家讲座、听课交流,倒也充实。对我们这些从事了多年工作的社会人来说,再学习应该是人生难得的机会,不过因着各种原因,抱着各种目的,顶着各种压力,学习心态各异,总之六十多位成人,形形色色都有,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复杂的不在事而在人,也挺辛苦的。想想自己其实可以过得更单纯一些的,单纯地获取知识,不问身边的这些事,不过这也是一种历练,辛苦中也有所乐,认识了不少人,而且相处得还不错,也熟悉了许多老师,套得近的可以像朋友一样喝酒,侃大山,也算是学习之余的收获了。  毋庸讳言,我们曾经从大学里获得的知识,早被淘汰了,再加上工作视野的局限,知识更新慢。我们是不能和那些全日制的学生相比的,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不少老师眼里能读到不屑,从他们的话语中能明显的感受得到那一份轻视,可是这并不能影响我们求知的热情,只是刺激很多同学加泡图书馆的频率和时间。  两年的时间很短,转瞬即逝,但这短短的两年却给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九号楼,七号楼,图书馆大楼,文学院办公楼,桂香园这些曾留下我无数足迹的地方,让人怀念。还有那些充满智慧,洋溢着渊博学识的课堂,那些敏锐而新鲜的思想,那些指点江山的豪情风范,那些幽默而睿智的教导……让人倾倒,让人难忘。只是匆匆的时光步履给人沉重的无力感,无论我怎么努力,总也追不上时间的步伐,无力挽留住这段时光,无力拥有更多的知识,无力让自己更充盈。只能在心底记住那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记住自己人生心灵休憩过的驿站,记住那涤荡尘俗的满院的桂子清香。  虽然也有遗憾,也有失落,但可以骄傲的说:在还年轻的生命里,我曾经无悔地走过。
  外一篇  学习是每个人,每个生命必需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伴随一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是。  以我的教训来看,每一段求学过程都非常重要。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必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安排好自己人生的追求,规划好求学阶段的每一步,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人,缺的是不多难得的人才,如果让自己和多数人一样,最终的结果肯定也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混迹于江湖,沉寂于江湖。只有超越别人,与众不同,才有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前列顶端。  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各方面的条件更优越,但通过求学来改变命运的通道却变得越来越窄,路越来越难走,除非你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因此,每一个阶段你都必得全力以赴,力求最优秀,只有奠定这种高标准的起点,才能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才能让你的人生走得更高更远更精彩。  说说对大学生活粗浅的感受吧,我的大学很简单,不像现在这样精彩,但并不妨碍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大学里,有些事你一定不要试图去尝试,也有些事你必须亲自去实践体验。  一定不要相信,没有故事的大学不精彩。做学问本来就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所有的风花雪月不过是虚幻的美景,所谓的故事只是浪费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会耗空你未来成就的基石。只有坚定的意志和辛勤的付出才可能收获真正精彩的异于同辈的成就,只有这种成就才会让你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一定不要沉迷虚幻的游戏。游戏虚拟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平台,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那里获得尊重尊严,取得非凡的成就,积累无尽的财富,穿上顶级的装备,泡到漂亮的MM,能够站在最高处,可以一呼百应……是的,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一切你都可以得到。可是,这不过是水中花,雾中月,它毕竟不是残酷的现实。虚幻的成功很容易让人沉迷,不自不觉中最能给你的未来创造价值时光就被它偷走了,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可能是你的美好前程。  一定要多参加社团。学习给你的是知识的积淀,是对思想和认知世界的改造,这是根本。除此,更要锻炼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在班级中谋个班长之类的职务是锻炼人的好办法。除此,社团是最好的锻炼地方,组织、策划、参与、展示,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一点点磨练人的心性,磨合你的团队精神,锻炼你的机智,展现你的才干,在实践中升华你的知识,慢慢将你改造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一定要追求进步。大学集中的应该都是精英,只有不停歇你追逐的脚步,才能成为精英中的精英。尽可能的去把能考到手的那些Pass全部拿到手,这将是你日后面临社会最有力的敲门砖。如果你内心愿意,不要忽略了组织,一定早作打算,积极表现,早日加入到党的队伍中去,组织绝对不会亏待自己队伍的优秀人才。  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身体是你现在革命的本钱,更是你将来赚钱、养家糊口的本钱。所以,一定要每天坚持安排一两次锻炼,以保证自己学习生活的精力和意志,同时在有限的金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注意身体的营养与安全,尽量不熬夜,不酗酒,不抽烟,给自己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健壮的体魄。  一定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大学,获取知识尤为重要,可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获取,人际关系的处理同样重要。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在群体性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要学会和自己的老师搞好关系,他们不仅会在知识的传授上帮助你,在你以后的工作中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要学会和每个同学处理好关系,每个人的未来都不可预知,在将来的生活中,说不定就成了你的贵人。记住卡耐基的这句话,“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知识,另外的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一路走过,有成功的收获,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写下来的,也算是不成熟的人生经验,不止是警醒自己,也期望能给关注的你一点帮助。
  重新发一次,把初稿发了,请斑竹删掉刚发的,谢谢。
  外一篇  学习是每个人,每个生命必需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伴随一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是。  以我的教训来看,每一段求学过程都非常重要。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必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安排好自己人生的追求,规划好求学阶段的每一步,并为之努力奋斗。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人,缺的是不多难得的人才,如果让自己和多数人一样,最终的结果肯定也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混迹于江湖,沉寂于江湖。只有超越别人,与众不同,才有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前列顶端。  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各方面的条件更优越,但通过求学来改变命运的通道却变得越来越窄,路越来越难走,除非你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因此,每一个阶段你都必得全力以赴,力求最优秀,只有奠定这种高标准的起点,才能搭建更高层次的平台,才能让你的人生走得更高更远更精彩。  说说对大学生活粗浅的感受吧,我的大学很简单,不像现在这样精彩,但并不妨碍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大学里,有些事你一定不要试图去尝试,也有些事你必须亲自去实践体验。  一定不要相信,没有故事的大学不精彩。做学问本来就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所有的风花雪月不过是虚幻的美景,所谓的故事只是浪费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会耗空你未来成就的基石。只有坚定的意志和辛勤的付出才可能收获真正精彩的异于同辈的成就,只有这种成就才会让你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一定不要沉迷虚幻的游戏。游戏虚拟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平台,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那里获得尊重尊严,取得非凡的成就,积累无尽的财富,穿上顶级的装备,泡到漂亮的MM,能够站在最高处,可以一呼百应……是的,只要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精力、金钱,这一切你都可以得到。可是,这不过是水中花,雾中月,它毕竟不是残酷的现实。虚幻的成功很容易让人沉迷,不自不觉中最能给你的未来创造价值时光就被它偷走了,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可能是你的美好前程。  一定不要寄希望于再来一次的机会。哲人说“人不可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且不说生命本身就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单从多年养成的习惯、脾性而言,即使你有机会重新来过,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如曾经悔悟的那样焕然一新。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经历,一旦错过就不再!那些物事早已经踪迹全无了,常常感叹的物是人非!其实物也不是,人也不是了!  一定要多参加社团。学习给你的是知识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得而知的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