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立童记明珠现实中有没有

空间之农女皇后, (二十一) 明珠大婚,88读书网
当前位置: >
(二十一) 明珠大婚
/g,'\n'));}});" rel="nofollow">加入书架/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投推荐票:
(二十一) 明珠大婚
&&&&众人走后,采薇急忙放出鹦哥,让它探听一下晋明帝的消息,鹦哥飞到空中,往北方看了一会儿,说:“主人,道长已经升仙了。”
&&&&晋明帝死了!
&&&&采薇的心一沉,如实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南宫逸。
&&&&她并不担心南宫逸会多难过,因为南宫逸对晋明帝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曾经在南宫逸小的时候,晋明帝对锦贵妃和南宫适宠爱和纵容,对南宫逸母子的冷漠和无视,那段往事已经在他们父子之间横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便是后来晋明帝努力修补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但太深的伤口即便愈合了,疤痕却永远消除不去。
&&&&果然,得知消息的南宫逸并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只淡淡的说:“一会儿咱们去岭北料理一下,他不愿用皇家的身份,就只用道长的身份将他就地安葬了吧!”
&&&&采薇迟疑了一下,说:“若是一会儿去的话,三天后珠儿和超儿大婚怎么办?总不能珠儿大婚,咱们做父母的不在场吧!”
&&&&南宫逸说:“还大什么婚?她的亲祖父过世,难不成她还要欢欢喜喜的去嫁人?世间哪有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是传扬出去,咱们岂不是要被天下人唾骂,明珠也会遭千夫所指!”
&&&&大晋国以孝治天下,南宫逸说的话确实在理。
&&&&在大晋,很多孝子贤孙在家中长辈过世后,都会主动守孝三年,这三年里别说是成亲,就是鲜亮的衣裳都不能穿,更有些愚孝的子弟,不知是不是为了博一个孝名,竟三年都不吃一口肉,不行男女之事,以此来寄托自己对长辈的哀思。
&&&&论理,明珠也该如此的,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采薇却不想耽搁女儿三年,倒不是她不喜欢女儿留在家里,只是女儿早就到了成家的年纪,若只管留在家里,惹得女儿女婿心生怨怼就不好了。
&&&&都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成冤仇,虽然明珠不会真的怨他们,但女婿是外人,万一他因此跟他们产生隔阂,对他们心存怨怼,她多留女儿这三年就得不偿失了!
&&&&“逸,你说的也在理,不过,死者为大,父皇早就遁入空门,不是我们五行中人了,再用世俗的礼数去对待他,会不会违背了他的心意呢?也有违孝道呢?”
&&&&采薇倒了一碗茶,体贴的递了过来,温柔的坐在了他的身边。
&&&&南宫逸接过茶碗,道:“我知道你在帮完颜超那小子说话,想让他顺顺利利的把咱们珠儿娶回家,但你想过没有,撇开孝道不提,你不觉得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被珍惜?如果咱们珠儿轻而易举的就被他娶回去了,万一他拿咱们女儿不当一回事儿怎么办?我知道珠儿心悦与他,也做不出棒打鸳鸯的事儿,只是想磨磨那小子的耐心,让他知道我们的女儿不是那么容易就娶到的。”
&&&&采薇笑道:“容易得到的就不珍惜了吗?我怎么不觉得?以超儿的性子,倘若珠儿是个骄矜做作的女子,即便是他费尽心思娶到的,过不了多久也会被他弃之如敝履;不过,像咱们珠儿这么温柔善良,聪明活泼的女子,不管他是不是轻而易举娶到的,他必定都会好好的珍惜的,就好像咱俩,当初你还认为我配不上你,想让我做你的小妾来着,但后来不也对我礼敬有加,跟我恩爱了小半辈子了嘛?所以,你的说法根本不成立,夫妻间的关系主要靠的是两个人怎么维系,而不是那些小手段。”
&&&&南宫逸说:“你的意思,就是马上把珠儿这就嫁给他,对吗?”
&&&&采薇说:“瞧你这酸溜溜的样子,好像我是后娘要害你的女儿似的,珠儿不仅是我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出来的亲生女儿,也怎么舍得她嫁人呢?可是,万一咱们做主让明珠守孝,女儿心中不满意咱们饿怎么是好?我觉得此事还是听珠儿的吧,她若是想嫁,我们就先秘不发丧,等办完了他们的婚事在给上皇举行丧礼;如果她想给父皇守孝,我们就顺从她的意思,在把她留家里三年,以全你的爱女之心!你看,这样处理这样处理你是否满意?”
&&&&采薇说得合情合理,语气也温柔和气,由不得南宫逸拒绝,他沉吟了一下,说:“也好,只是这样的事我这做爹的问不合适,你去探探女儿的心思吧!”
&&&&随即,他又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说:“我看你一直偏袒着完颜超那小子,可不许故意撺掇女儿这就嫁他?”
&&&&采薇无奈的笑道:“看你说的,好像我是后妈似的,其实我也跟你一样,巴不得女儿一辈子不嫁人,一辈子留在咱们身边儿呢,可是,这也得女儿愿意才行啊,都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成冤仇,好好的慈父你不做,非要让女儿怨恨你才满意吗?”
&&&&南宫逸被说得默默无语,半天才开口:“你去吧,不管她怎么决定,咱们支持她就是,你告诉她,我并不讨厌她那个女婿,只是……只是……哎,不说这句了,反正,只要她喜欢,我定会高高兴兴,风风光光的把她嫁过去!”
&&&&采薇明白他的心思,笑着说:“好,我去问问看,保证不撺掇她,一切全凭她的心思!”
&&&&说完,起身往明珠的宫里去了。
&&&&建安侯府里,完颜超在花厅里团团的转着,急的咳声叹气,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恨不能冲进宫去把明珠带走。
&&&&老夫人武氏心疼的看着外孙,安慰说:“超儿,你不用着急,反正北边儿来信儿的时候老皇帝还没死呢,你们三天后就大婚了,太上皇没有理由不让你们成亲,不然,就是诅咒老皇帝已死。等他探明老皇帝死没死的时候,你跟明珠都已经成亲了,谅太上皇也不能拿你们怎样了,你又何必着急呢?”
&&&&完颜超“嗨”了一声,说:“外祖母,孙儿就怕太上皇会以老皇帝病重为由阻止孙儿跟明珠的婚事,您也知道,太上皇一向不喜欢我,要不是太后娘娘支持,明珠心意坚定,孙儿断娶不到明珠的。难得有机会可以阻止我跟明珠的婚事,我觉得太上皇很有可能会故意破坏我们!”
&&&&老夫人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太上皇都已经答应把明珠嫁给你了,不可能出尔反尔,况且,你年轻英俊,身份高贵,跟明珠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他若是搅黄了你跟明珠的婚事,明珠公主还到哪去找你这么优秀的儿郎呢,再者,她的名声也会受损,我觉得太上皇那般聪明,不会这等糊涂不理智的事。”
&&&&完颜超道:“太上皇答应我跟明珠的事,是迫于太后和明珠的压力,他本身并不看好我的,每次见到我时,必得给我点儿脸色瞧,我曾私下里打听过,太上皇曾希望明珠在京城嫁一个世家子弟,能日日承欢在他们膝下,若明珠跟我去了青罗,他无法日日见到女儿,定会思念不已。因此,太上皇对我很是不满,今儿的宫宴上还对我横眉冷对,冷言冷语呢。孙儿担心,倘若老皇帝真的驾崩了,太上皇会借故搅合了我们的婚事,好按照他的心意,在京城里重新给明珠择选夫婿。”
&&&&就算明珠订过婚,但凭她天之骄女的身份和倾国倾城的容貌,大晋国的世家子弟也一定会排着长队想娶明珠的,这一点超儿深信不疑,所以才会急着现在这幅样子。
&&&&建安侯看着外甥急的魂不守舍的样子,出主意说:“超儿,与其你一个人抓耳挠腮的干着急,还不如想法子去见见明珠公主,听听她的意思,要是她跟你一条心,这件事就好办了,咱们太上皇这辈子,除了太后意外,最喜欢的人就是明珠公主,只要她认定嫁你,太上皇兴不起什么风浪的,不过,若是她想要守孝的话,这事儿就难说了……”
&&&&完颜超听了,急忙道:“舅舅,您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见到明珠?我必须马上见到她,以免夜长梦多!”
&&&&建安侯说:“你表妹正是明珠公主的伴读,可巧她今日休沐在家,不如你这就给明珠公主写一封信,让她带你的信进宫去见公主,这婚能不能结成,就看公主怎么决定了!”
&&&&完颜超大喜,急吼吼的吩咐人送来笔墨,当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诚意十足的信,让表妹带去宫中。
&&&&建安侯之女武思彤,带了完颜超表哥的信,匆匆的赶到了宫中,未及进入公主的寝殿,就见外面站着不少太后身边儿的人儿,方知道原来太后也在。
&&&&武思彤不敢进去打扰,只好立在外面等着,等了许久,太后才扶着明珠公主的手走出来,母女两个脸上都带着笑意,只是一个明媚,一个娇羞。
&&&&小丫头不敢多看,急忙跟其他的太监宫女一样跪了下来,恭送太后娘娘。
&&&&送走母后,明珠对武思彤道:“快起来吧,地上凉,你今日不是休沐吗?怎么又来了?”
&&&&武思彤偷偷的对明珠使了个眼色,道:“公主不是约我过来下棋吗?难道您忘记了?”
&&&&明珠看到她的眼神,知道有事,便笑道:“瞧我,都给忘了,既然你都已经来了,走,咱们进去吧!”
&&&&说罢,带着武思彤往殿里走去,武思彤跟在她的身后,用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道:“公主,我表哥让我给您送来一封信,请您快点儿瞧瞧,说有很要紧的事儿等您决断。”
&&&&明珠的脸蛋儿红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的对跟在身边儿伺候的大宫女如烟和云烟道:“你们去给我烹一壶母赐的花茶,记得用埋在院子里那坛隔年的雨水烹!”
&&&&如烟和云烟屈了屈膝,悄然退下了。
&&&&进了寝殿,明珠故意道:“你们都道外面去伺候吧,我下棋时需要心静。”
&&&&寝殿里的宫女太监们一听,都悄然退下了,武思彤从袖子里拿出那封信,交给了明珠,低声道:“公主快看看吧,表哥急等着您的回信呢。”
&&&&明珠接过那封信,明眸流转,四下看了看,确定无人后,飞快的把信打开,低头看了起来,不知心善写了什么,她一边看,一边低声浅笑,再抬头时,那张精致无暇的小脸儿上,多出了一抹红晕。
&&&&她把信叠了起来,亲自起身,装进了妆奁下层的暗格子里,缓声道:“你回去吧,我要去看望嫂嫂了。”
&&&&武思彤一听,苦着脸道:“公主,您还是给表哥写一封回信吧,他看起来急的不得了,您若不给他派一颗定心丸,怕是他今晚都不能睡觉了。”
&&&&明珠笑道:“不用,你只管回去,我的心意他自然知晓。”
&&&&武思彤无奈,只好告辞出来,盛着建安侯府的马车回府去了。
&&&&府里,完颜超正心急火燎的徘徊在影壁前,等着表妹带信回来,武思彤一进远,他便三步并作两步的赶了过来,急吼吼的问:“怎样?信带到了吗?她说什么没有?有没有带什么东西给我?”
&&&&武思彤摇摇头,同情的看着表哥,道:“公主只是笑,什么都没有说就让我回来了。”
&&&&看到表哥的脸上怔了一下,还以为他是被失望打击到了呢,急忙安慰说:“想来公主是不好意思跟您私下里通信吧!”
&&&&话音未落,却又看到表哥的脸上露出一副狂喜之色,他朗声笑道:“没有就好,没有就好……。”
&&&&说着,如释重负的往花厅里去了!
&&&&武思彤哪里知道,她那表哥给明珠公主的信中写道:若明珠愿意按时完婚,就请她对他的表妹微笑,若不愿按时完婚,就给他一把尖刀或一包毒药,反正没有她的日子他已经受不了了,再等三年,还不如杀了他呢!
&&&&明珠没有给他毒药或者尖刀,也对武思彤微笑了,他便赖皮的认作他同意三日后大婚了!
&&&&事实上,采薇和明珠商议的结果,也是三日后大婚的。
&&&&虽然明珠也表示想为那没见过几面的祖父守孝,但被采薇劝住了,完颜超深爱明珠,就算明珠守孝,他也一定会等她的,但他的内心一定不愿意等。
&&&&她不想在女婿的心底埋下不满的种子,反正早晚都是嫁,还不如趁现在高高兴兴的把女儿嫁过去,皆大欢喜岂不是更好!
&&&&南宫逸在听到她们母女的决定后,半天没说话,最后,才悻悻的说了一句:“果然是女大不中留啊!既然这样,三天就的婚礼就照常吧!”
&&&&虽说南宫逸令婚礼照常,但大家都知道,鸿钧道长现在生死未卜,明珠公主的婚礼是不可能按原来计划的那样煊煊赫赫的操办的,所以,三天后,大晋朝唯一的公主殿下,在宫里低调的举行了婚礼,嫁给了青罗国的太子完颜超。
&&&&完颜超生平最得意的一件事,便是能娶明珠为妻,如今得偿所愿,高兴得心花怒放,至于婚礼的低不低调,他浑不在意,反正回青罗国还会重新举办隆重的婚礼,这会子就算不给她们办婚礼,他也无所谓的!
&&&&婚礼结束后,完颜超和明珠没有立刻启程去青罗国,因为大晋有新嫁娘大婚四天回门儿的习俗,他们打算等回了门儿再走。南宫逸和采薇也正好趁此机会赶去天伦山,安排晋明帝的后事。
&&&&在得知晋明帝归西的当天,南宫逸就已经下令内务府,赶工打造了一副金丝楠木的棺椁,等明珠和完颜超的婚礼结束后,那副棺椁已经做完,采薇和南宫逸把棺椁收进了空间,骑着神鹰,往天伦山的方向去了!
&&&&------题外话------
&&&&亲们,求收藏幺儿新文《空间之王妃升职记》,么么哒!
&&&&谢谢152**6345 投了2票
&&&&chmdyu 投了1票
&&&& 投了1票
&&&&nanalin2010 投了1票
&&&&wujiangzheng 投了1票
&&&&weixin3f5a09f703 投了1票,2朵花花,1五星评价票
&&&&152**6345 投了1票(5热度)( )
/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第一次月考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一次月考答案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明珠闪亮塑金娜——评邢美珠在《完颜金娜》中的表演艺术--《上海戏剧》2002年02期
明珠闪亮塑金娜——评邢美珠在《完颜金娜》中的表演艺术
【摘要】:正 由黑龙江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小肃霜”邢美珠担纲主演的京剧《完颜金娜》,在前不久于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上一炮走红,好评如潮,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邢美珠本人荣获优秀表演奖。紧接着,该剧组由宁赴沪,公演于逸夫舞台,再次唱响于申城。
【关键词】:
【分类号】:J821【正文快照】:
由霎釜鬻鬻慧毳纲主演的京剧《完颜金娜》,在前不久于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节上一炮走红,好评如潮,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邢美珠本人荣获优秀表演奖。紧接着,该剧组由宁赴沪,公演于逸夫舞台,再次唱响于申城。 作为“角儿的艺术”的京剧,《完颜金娜》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人民音乐;1980年11期
龚可;[J];上海戏剧;1980年01期
陈恭敏;[J];上海戏剧;1980年02期
张继青;[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子;[J];上海戏剧;1980年03期
;[J];上海戏剧;1980年06期
刘厚生;[J];中国戏剧;1980年02期
蔡正仁;[J];中国戏剧;1980年04期
辛安;[J];中国戏剧;1980年04期
张涛;[J];中国戏剧;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洋;;[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谢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张瑞芳;;[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孙道临;;[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史芒;;[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秦志钰;;[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钱学格;;[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李默然;;[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夏衍;;[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文科;[N];北京科技报;2000年
贾薇;[N];北京日报;2000年
冀文;[N];中国档案报;2000年
本报记者 周向阳;[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张渝扬;[N];中国文化报;2000年
刘民华;[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杜宁;[N];中国文化报;2000年
金涛;[N];中国文化报;2000年
;[N];中国文化报;2000年
沈娟;[N];中国艺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安;[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李卫国;[D];复旦大学;2005年
吕双燕;[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东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陈国华;[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冷桂军;[D];苏州大学;2002年
周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师有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蒋慧明;[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张胜环;[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朱蕾;[D];山东大学;2005年
邢立元;[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高鸽;[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冯玉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吴媛媛;[D];浙江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被邀了才想起来题主提到的那个问题不光可以答岳飞不为人知的一面还可以顺便写写秦桧甚至赵构吴玠韩世忠张浚赵鼎。。审题思路还是窄了。。
不过都写的话可能也就超了答案字数限制了。还是先说秦桧吧:
历史上真实的秦桧是一个凭借无任何道德底线、足够心狠手辣和辅佐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够奇葩够无耻而胜出同辈,最终成功掌握了南宋朝政大权还差点干掉宋高宗黄袍加身的、非常成功的间谍。古今中外带路党之楷模。
而且至今生气犹存后学不绝恩恩。。
具体说的话,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大概有这么几条:
1、历史上的秦桧不是主和派,而是金人安插在南宋内部的内奸。
主和派是说战略主张保守,但秦桧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二次为相后的所作所为,主观动机和实际效果都是彻底破坏了南宋的国防力量,后期甚至还起了篡位之心(这点附下史料依据:《三朝北盟会编》卷220、《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4:王循友乞加秦桧九锡,虽不行,俄自知镇江迁循友知建康府,识者不敢言,惟以目相视;《会编》卷168:元圣之称、九锡副车之请、秦城王气之献,彼固欲以媚桧也,桧乃忻而受之,其何为也?邪桧而不死,则中兴事业未可知也;《要录》卷170:(赵构对大臣语)此乃大臣(指秦桧)所为,不欲朕知天下事耳;《朱子语类》卷131:(秦桧死后赵构对心腹大臣语)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这已经不是战略主张激进和保守的分歧了,而是干脆要把国家玩完的节奏。所以真要论路线分歧的话,公认的南宋初年的主和派代表是赵鼎,没有秦桧什么事儿。而且主和主战两派之间也远不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赵鼎和岳飞的关系就很好~
可能有人接着会奇怪:秦桧脑子抽了么为什么非要替金人办事儿呢?从金国都跑回南宋了,不能趁机反水从此真心开始作大宋忠臣么?
答案是秦桧如果不替金人做事,就做不了宰相,也就没有做宰相期间的荣华和权势了。
南宋开国之初人才济济,几任宰相中,李纲战略眼光宏大手段果决是栋梁之才;吕颐浩老辣干练通晓军事;张浚年少有为主战坚决而且名望很高;赵鼎持重圆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而且为人颇为厚道。其他级别的文臣也有一大帮能人。而秦桧这人并没什么特出的才干,还有靖康之变后被金人俘虏了好几年的交代不清楚的黑历史,本来怎么也轮不到他出头。之所以后来还能挤进中枢,只是因为宋高宗一心要求和,需要有人和金国搭关系;而秦桧恰好在被俘期间成了完颜昌的亲信(完颜昌攻打楚州时秦桧就在其军中),自己的一些亲戚故旧如郑亿年也作了金国、伪齐官员,所以就他能和金国决策者说上话。
所以如果主战,那当时南宋全国上下不分文武贵贱南人北人都主战,秦桧又没什么特殊才干和资源,自然也就出不了头;但是如果主和,那除了他别人都干不了这事儿,地位和相应而来的权力也自然就有了。 因此秦桧要保住自己的权位就只能顺应金人的要求走,否则就要面临舍弃荣华富贵的选择。
同样的,因为秦桧的这个带路党身份和这个个人利益完全绑在金国战车上的屁股,在杀岳飞一案中,秦桧也不是所谓的皇帝的替罪羊,而是责任基本等重甚至可能更重的共犯。因为如果不杀岳飞,金国和南宋之间的力量对比就还是不平衡,即便缔结和约也很难长久(关于这点更详细的分析可参考: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以及赵构为什么要议和),他的个人利益就还是保不住。所以动机上他是和宋高宗同样强烈甚至可能更强烈的。而实践操作中,从操纵台谏攻击岳飞迫使岳飞罢官,到逮捕、刑讯岳飞,也都是他和他的党羽万俟卨罗汝辑等一手操办的。有的宋史大家如邓广铭先生,甚至认为岳飞最后的被害也是秦桧先斩后奏,因为岳飞一案最后的审判程序如果按常规走,是和岳飞被害时间对不上的。
总而言之,杀害岳飞这件事情上,秦桧最轻也是和赵构狼狈为奸,而不是替人背黑锅。或者说如果没有他,赵构再昏庸无耻不以国家百姓为念,岳飞最后的结局也未必会是冤死,甚至南宋也未必会议和、中兴大业也未必会功亏一篑。因为赵构这个人虽然残忍昏庸,但如果中枢的宰相得力,他想干坏事儿也干不了,还是能被震慑住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秦桧也算是互相成就。少一个历史都不是现在的样子。
2、脾气暴虐,涵养很差,得罪人很多,是性格非常急躁外露没什么城府的一个人。
具体的例子如建炎初年他刚回南宋的时候,就和自己的故交好友翟汝文、当时官职也很高的一位官员吵翻了,而且是在政事堂也就是总理办公室隔着办公桌互相对骂。这在当时是很没品很出格的事情,一度传的沸沸扬扬并被视为士风日下国之将亡的表现;
绍兴年间二次为相的时候他又和张浚、赵鼎陆续交恶。向来以涵养好人缘好著称的赵鼎在离开临安时和他公开冲突,而且又是非常失读书人礼仪的当面对骂互吵;
他自己独擅相权以后,连自己的党羽都时常清洗更换,张俊万俟卨等人或废或贬,很多到他死了才重新被召回来。始终没有交恶的只有一个王次翁。
3、被他害的最惨的其实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武将里面秦桧其实就害了一个岳飞一个韩世忠,其中韩世忠还因为岳飞保护没害成。再就是害死了两个中层将领牛皋和邵隆。
真正被他害的惨是文官们。直接下狱杀害的有胡舜陟,流放岭南最后逼着自杀的有赵鼎,其他流放出去很多到死都没翻身的包括李光张浚胡铨王庶等等等等,可以拉很长一个名单。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宰相副宰相的级别,受到这样的对待,在当时是非常不可想象的事情。——宋代搞政治斗争比较温和,就算真。谋反也就是流放了事不搞人体消灭,没有像秦桧这么玩的。
而流放编管的这帮中最倒霉的大概还是洪皓。号称宋代苏武,在金国关了十几年都没死,绍兴第二次和议后归国,就因为跟秦桧说了一句“你在金国的故人向你问好”就被贬黜致死。原因无非因为戳了秦桧的痛脚~
4、宋体字不是秦桧发明的。
宋体字是宋代出现明代流行(据知友的指正,道谢)的印刷字体,毛笔写不出来。而秦桧的字有存世的真迹,网络上就有图片,搜着一看就知道和宋体字没任何相像之处。
顺便以此答案求“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这个谣言到底是打哪儿出来的。。
5、有个很坑爹的老婆而且怕老婆怕的要死,怕到搞出了私生子都不敢认。
秦桧的老婆王氏是北宋神宗朝宰相王旦的后代,但嫁给秦桧时家道已经转衰(王旦本人在当时的风评就不好,晚年的政治际遇也很差;身后名声在徽宗朝更是几起几落,所以到他的孙女也就是王氏这一辈时已经混的不咋地了——他的另一个孙女也就是王氏的姐妹,嫁给了宋哲宗废后、在徽宗朝也还是人人避讳的冷宫废后孟氏的侄子,家门之不振可见一斑),没什么政治能量了。但即便如此秦桧也非常怕他这个老婆,可能是因为秦桧自己幼年丧父,家境也不好,最后中了进士被王家招赘还是有自卑心理的缘故,怕王氏怕到即使她不能生育也不敢纳妾的地步。不过后来他还是憋不住和一个丫鬟搞出了一个私生子。但是王氏不但不允许他认这个儿子,还连孩子带妈一块儿撵出了家门;秦桧最后名分上的儿子秦熹是过继的王氏兄长的私生子(王氏她哥也是怕老婆怕到不敢认私生子,所以顺手给秦桧了),秦桧很膈应这个便宜儿子,晚年时看到秦熹看戏时笑的声音太大都会拉着脸郁闷半天。但是也没办法,只能忍到死。
6、和宋高宗的关系很不好。
这个其实第一条就说到了。赵构本人是在第二次绍兴和议缔结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看走眼了的——秦桧不是能安心给他当鹰犬的人,否则金国不会在和议条款里说“不许以无罪去首相”。但是生米煮成熟饭后悔已经晚了,所以只能提心吊胆的忍着,末期甚至到了要“靴中置刀”的地步。
秦桧最后挂掉宋高宗是长出了一口气的。只是为了维护议和的路线正确,不能明着说,只能憋在肚子里。
以上,暂时想到这些,实在不想再敲字儿了。。。其实真对这个人物有时间和兴趣的话,推荐直接看韩酉山的《秦桧传》。是专业学者写的研究著作,史料论据很充分文笔也不错,很好读。网上应该有电子版可以下。
==============================二次更新==========================
没想到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还不少。。那就就着昨天的再更几条:
7、个人一直觉得秦桧干的最让人拍案叫绝的一件事儿是篡改历史毁档案。杀多少人贬多少人和这个比起来都是毛毛雨。
被这事儿坑的最惨的还是岳飞。本来秦桧二次为相之后,就开始试着隐瞒岳飞等抗金将领的战功,“辄湮没其实”;第二次绍兴和议杀岳飞之后,更是直接任命自己的便宜儿子秦熹任史官,大肆篡改起居注,销毁岳飞、岳家军的相关记录(比如档案和战报),同时严禁私人修史。这种行为导致若干年后南宋朝廷为岳飞平反时,明明都知道岳飞功居中兴诸大臣第一但正式记录全找不着了,只能重新搜集;而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编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时,也屡屡抱怨秦桧当政期间编纂的实录错误太多根本没法用。
当然谎言总是有破绽的,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也不可能人为删除。很多档案和私人著述秦桧还是没删干净,比如皇帝的诏书秦桧就不敢毁只能放在仓库里收着;他的党羽比如张嵲亲自撰写的一些岳家军部将因战功转官的制词也没毁掉,而是存在了这些人自己出的文集里;还有一些零碎的程序手续记录忘记删了,最后一对改过的材料就能对出来,比如绍兴六年岳飞幕僚李若虚的转官记录就是这样对出来的,等等等等。。
但也有没法复原的部分。比如现存的岳家军绍兴十年颖昌大捷的战报就明显是不完整的;岳家军很多将领比如牛皋的战功具体是怎么回事儿现在也不知道了,只有宋史中一句笼统的“(牛皋)战汴许间,功最”和牛皋在此战后一跃升为四厢都指挥使的升官记录。
与此相应的是秦桧也很注意销毁自己早年间的黑历史。例如他二次为相后,就立即想办法收缴自己第一次被罢相时的制词,伪造自己曾经上书存赵的光辉事迹。同时还是说,他非常痛恨知道自己早年底细的人,以至好几个从金国九死一生回到故国的南宋使节结局都很悲惨。
换句话说,历史上真实的岳飞,可以确定比我们根据目前已知史料建立的起的认知还要光辉N倍;同样的,历史上真实的秦桧,也基本可以确定要比我们目前建立的认知还要黑N倍。
所以历史研究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建立在已知史料和常识逻辑之上的、合理的想象力。但很可惜的是,我目前见的绝大多数有想象力的历史发明家们,一般都把劲儿使反了~有时候这真是让人看得很捉急的一件事情。
8、出身很低各方面品味都很差。
秦桧家就是个南京的普通读书人家庭,也不富也不贵;父亲早死;老师是北宋南宋之交第一个坑爹卖国宰相汪伯彦。早年作的是教授、太学学正一类的清水穷官,作教授时曾经自己写过两句诗言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此番不作猢狲王”。进京作了太学学正以后也没有什么佳话轶事,倒是同事认为他因为出身寒微而“善于鄙事”,也就是乱七八糟的杂事比如排办酒宴之类的都略懂;但是随后又写他好“嚼齿动腮”也就是磨牙,“号长脚”,听着也不像好话。
总之秦桧在诗书文章上没有什么才气和水准,除了特别会整人特别能罗织罪名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出的吏才。他的得势是因为变节投靠+逢君之恶+张浚和赵鼎绍兴七年抽了,互相乱斗不说还援引秦桧二次入朝。总之是个历史的巧合,偶然性很大,跟他本人的素质没什么关系。
不过话说到这里,有件事情我也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我老感觉很多人都喜欢把秦桧想象成一个学问很大、才干很高甚至早年也有过光辉经历的人呢?给一个巨奸大恶危害群体安全的人脸上擦一些粉,会显得错误和屈辱不那么难堪么?还是说中国人大部分还是太善良,老觉得一个人坏透气儿了总得有些原因有些委屈?
9、不过不管之前混的怎么惨,秦桧第二次当宰相以后混的很开心。
绍兴和议以后秦桧一开始为了显示“天下太平”,减了一些税,只是可惜,减的都是收不上来的税。
而且越往后越穷奢极欲巧立名目,外加宋高宗也很能作天天不是游西湖就是跑张俊家喝酒,导致第二次绍兴和议之后到完颜亮南侵之前,南宋的赋税负担远比天天打仗的年月重(《宋史》卷173《食货志。赋税》:“(秦桧在行“经界”也就是重新丈量田地厘定赋税时暗增税额)十分之七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自经界之后,税重田轻,终岁所入,且不足以供两税,更具体的论证可以看这个答案:南宋高宗如此昏庸,为何没能促成有效的农民起义推翻现有政权?)
而越到后来秦桧的生活水平越和皇帝不差什么了。例子之一是有一次宋高宗的妃子向王氏抱怨御厨用的青鱼太小,王氏说这不难办我们家大的青鱼有的是,明天就给您送一批。回家以后秦桧得知此事大惊失色,说你这不是明着说咱们家过的比皇家阔绰么?于是第二天送了一批个头也很大的杂鱼进去,赵构一看以为王氏压根不识青鱼大笑一场,事遂平。
10、以上黑材料的出处:
除了昨天安利过的《秦桧传》,不介意读文言文又对这个人物感兴趣的知友还可以看一下王明清的《投辖录》和《玉照新志》以及《挥麈录》。王明清基本可以算是秦桧的同时代人但是活的比他长,也是少年时起就立志进行史学研究的学者,写史时多方求证考订严格,不是寻常私家野史可比。他的记载后来大量被李心传主编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采信,所以暂时没工夫翻要录的话,可以先看看这三本~
再有空就可以翻《三朝北盟会编》和《要录》了。黑段子满满,其实比小说好看。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2842
关注: 1 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颜洪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