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宏为什么要责备对什么元澄没有尽到职责

当前位置: >>
>> 六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六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课标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 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 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 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有哪些?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距今有多少年了?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你可以试着列表比较,区别掌握。 远古人类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韩非子》上记载: “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这段材料生动的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请回答: (1)这一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一个什么重要变化? (2)这个变化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 材料一 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 1 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材料二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 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 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 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A.元谋人 ) C.山顶洞人 ) C.100 万年 )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 D.110 万年 D.半坡原始居民 B.北京人2.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 180 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 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A.10 万年 A.北京人 六、中考链接 1. (2012·广东省)生活在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 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A.云南元谋 3. B.北京人 )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B.20 万年 B.元谋人 3. 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2. (2012· 贵州六盘水) 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 你应该去 ( B.陕西蓝田(2011·邵阳)“我来自元谋, 你来自周口, 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 C.北京人 D.蓝田人4.(2012·湖北黄石)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 B.山顶洞人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标要求】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 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 【学习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2.根据上述表格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特点。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探究思考 材料一 1973 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 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 1954 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 6000 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 许 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各抒己见 (1)观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 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3 距今时间 生活区域 劳动工具 农作物 房屋样式 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2)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对自然界的 依赖程度较高,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开始了原始农耕生产活动。在当时没有历法的情 况下,他们靠什么来安排农时呢?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 今天的学习,我们各小组讨论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到底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 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元谋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 C. 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 A.玉米 B.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C. 小麦 D.粟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着 定居的生活。 右图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B.北京人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 D.石斧等农具 )4.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 A.种植水稻 六、中考链接 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1. (2012· 山东聊城) “稻花香里话丰年” 。 据考古发现, 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4)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 (2012·湖南娄底)与“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 动遗址应是( )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A.元谋人遗址3.(2012· 山东菏泽) 在下列图片中, 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4. (2012·山东青岛)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 ,是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 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 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2011·泉州)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6.(2011·岳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 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7.(2011·盐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磨制石器时代,射阳湖畔就已经生活着盐阜人民的远 祖——淮夷。同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 D.河姆渡人 )8.( 2011·郴州)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 元谋人 C. 半坡人 B. 河姆渡人 D. 北京人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3 课 华夏之祖5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目标】 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尧、舜、禹; “禅让制” 。 2.归纳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 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 【学习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学习难点】 对“禅让制”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任务一:阅读第 12~14 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2. 看教材 13 页下面的插图,说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 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 任务二:阅读第 14~16 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 1.教材 14 页下面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 3.用自己的话概述夏朝的建立(原因、时间、人物、意义)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原始社会终结、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远古传说是历史事实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各抒己见 (1)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和尧、舜、禹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 的爱戴。请你收集一下有关他们的故事,并给同学们讲一讲。6 黄帝尧舜禹 ——孙中山(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 有我先。 ① 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②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材料一 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 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 冻受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鱼 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 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传说, 继黄帝之后, 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 舜、 禹。 ……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 同样的办法把位臵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臵的办法,历史上叫 “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 (2)材料二中“ ”内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3)原始社会末期这种推举领导人的办法,到现在还有借鉴作用吗?请结合实际大 胆说一说你的想法。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 A.黄帝 B.尧 C.舜 7 ) D.禹 2.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 A.禹想当国王)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贫富分化的出现B.禅让制被破坏3. 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六、中考链接 1. (2012·湖南长沙 B 卷)他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 国君。他是 A.黄帝 B.禹 C.秦始皇 D.皇太极 B.涿鹿之战 C.实行禅让制 D.文字的出现2. (2012·广西崇左)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 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 A.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C.黄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B.黄帝有许多发明流传于世 D.黄帝堪称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3. (2012·湖南常德)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 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 炎帝 C.舜 D.禹 )4.(2011·衡阳]1937 年 4 月 5 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 指( ) B.尧 C.舜 D.禹A.黄帝5.(2011·青岛]2011 年 4 月 5 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 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 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 此举, 是因为黄帝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发明了文字 D.编制了乐谱 ) )6.(2011·莆田]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是因为(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7.(2011·广东]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A. 黄帝 B. 尧 ) C. 舜 D. 禹8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课标要求】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的分封制。 2.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自己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 的能力。 3.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 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学习重点】 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学课本熟悉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国家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灭亡时国君夏商西周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小诸侯国, 历史上称为“授民授疆土” 。 材料二 嫡长子继承制是为了防止诸子争夺王位,以确保王位的平稳更替。 (1)两则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怎样的政治制度?(2)如果你是当时一国的诸侯,那么你应该向当时的天子尽怎样的责任?9 (3)西周统治者采取上述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怎样的重要作用?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你所了解的夏朝这一国家有哪些政府 机构?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我国也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 国家,这一过程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对此有何认识?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东周 )2.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3、西周分封制大致遵循如下规律 ( ) A.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B.周天子--卿大夫--诸侯--士 C.周天子--士--诸侯--卿大夫 D.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 5. 暴君亡国, 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 下列四人中, 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六、中考链接 1. (2012· 山东东营)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 2. (2012·江苏连云港) “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其 中“周制”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2012· 广东汕头)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 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 4.(2011·茂名)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禹建立夏朝为标志的。那是因为夏朝( 10 ) A.进行了变法 C.实行了分封制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法律 D.产生了封建制度5.(2011·岳阳)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 一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是( ) B.大禹 ) C.公元前 1046 年 D.公元前 221 年 C.商汤 D.嬴政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6.(2011·怀化)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 A.周武王 A.公元前 2070 年7.(2011·衡阳)夏朝建立于(B.公元前 1600 年8.(2011·烟台]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 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 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制度是( )B.西周C.商朝D.东周9.(2011·汕头)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0.(2011·泰安]西周时期出现的许多诸侯国,它是通过哪一方式产生的(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争霸战争11.(2011·杭州)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下列关于 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 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 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1)材料一中分封的对象是什么人?其目的何在? (2)这一目的有没有达到?请结合材料二说明。 (3)这一局势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我国历史上哪一分裂历史时期的形成?11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课标要求】 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 的悲惨境遇。 2.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 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 趋势?2.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有什么主要用途? 3.你所了解的成都平原上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4.青铜文明的具体表现(依据课本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 部门 农业 畜牧业 商业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2 表 现 材料一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 材料二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⑴材料一说明西周铸造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⑵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制造呈现何新的特点? ⑶结合两段材料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2.讨论交流 (1)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为什么被称为“灿烂 的青铜文明”?(2)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对话: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三、知识整合四、巩固练习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A.夏朝时期 A.夏朝 A.青铜器 A.编钟 时期是( ) 13 B.商朝时期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B.商朝 B.玉器 ) 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 ) C.西周 C.陶瓷器 D.春秋 ) D.铁器 ) D.司母戊鼎3.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5. 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 A.夏朝B.商朝 )C.周朝D.商周6.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 代称,该文明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五、中考链接 1. (2012·山东烟台)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B.商周时期 D.夏、商、西周时期①兵马俑②司母戊鼎③彩陶④四羊方尊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 (2012·湖南常德)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 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 A.①②③④② B.①②④③③ C.①④②③④ D.④①②③3. (2012·辽宁沈阳)公元前 1600 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 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 —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揭。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 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 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 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 4. (2012·黑龙江龙东)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2011 年度全国十大考 古新发现”的评选结果 4 月 13 日下午在北京揭晓。河南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暨嵩山东南旧 石器地点群等入选“十大新发现”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 哪一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4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 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 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下列故事,自己熟悉后在小组内交流: 齐桓公称霸 桂陵之战 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卧薪尝胆 长平之战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读一读,议一议 春秋初年, 周王宴请晋大夫籍谈, 席上使用的是鲁国送来的酒壶。 周王对籍谈说: “晋 国为什么不送礼物给我 ”籍谈狡辩说: “晋国处于戎狄之间,对付戎狄都来不及,哪有 器物贡献给王室呢 况且,当年受封时周王也没有什么礼物封赐给我们。 ”周王十分气愤 但也只好如此。 (1)材料反映出周王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 (3)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读一读,填一填(请填出战国七雄的名字: )15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 ” ――引自《史记〃周本记》 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2.有人说 “春秋时代诸侯国连年争霸战争, 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因而应予否定” , 你同意此观点吗?为什么?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 D.马陵之战 )2.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D.秦、齐、魏3.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 16 之首”的是春秋五霸中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 C.马陵之战 ) D.长平之战 D.秦王嬴政4.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5.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 B.齐 C.秦 D.燕6. 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 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 六、中考链接 1. (2012·黑龙江鸡西)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主。他是 A.齐桓公 ( ) B.秦穆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 C.河北省 D.河南省B.山西省2. (2012·湖北随州) “春秋五霸” 、 “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 出现,源于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3. (2012·山东青岛)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 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 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 D.桂陵之战4.(2011·青岛)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 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 7 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 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5. (2012·山东东营)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①以“尊王攘 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 (2012·山东泰安)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你会发现有一个曾 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 B.齐 C.楚 ) D.秦17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7 课 大变革时代【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 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 表现为哪些具体事例?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材料二 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省的 20 多处地 方,都发现有战国时的铁农具或铁器。 材料三 《国语》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把作为祭祀宗庙的牛改 用农耕 材料四 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 个大力士名牛子耕。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3.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先后掀起变法运动? 18 4.怎样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产生的作用?5.想一想:怎样理解封建制度的确立?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读一读 议一议 材料一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 商鞅虽死,秦法未灭。 1.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你从商鞅变法中学到了什么?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周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 A.铁农具 B.牛耕 C.都江堰 3.战国时期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是( ) A.奴隶主 B. 地主阶级 C.旧贵族 4.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芍陂 B.西门豹渠 C.都江堰 ) C. 春秋时期 5.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是在( A.商朝 B.西周 六、中考链接D.夏商时期 D.私田出现 D.新兴农民) D.邗沟 D. 战国时期1. (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 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2. (2012·山东泰安)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 ,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 治水,这是因为李冰( )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19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3. (2012·江苏泰州)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A.编制户口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4. (2012·湖南娄底) 《史记》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 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变 D.建立县制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5. (2012·湖南长沙)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 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奖励耕战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 6.(2011·济宁)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7.材料分析题 (2011· 苏州)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 1 铁制家具图 2 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 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 “莫 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请回答: ——《史记〃商君列传》(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0 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标要求】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学习目标】 1.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 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 族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进行道德情 操教育。 【学习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文字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商朝甲骨文的书写材料及字型结构﹚ 2.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3.文学艺术成就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看图片,谈感受1.你知道以上四种书写材料分别是什么吗?2.以上四种字体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1 3.书写材料和字体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二)学以致用 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深邃的思想已经跃出国门, 对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就拿诸子百家思想来说,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 家基本上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构成模式,形成了所谓“东南亚文化圈”,有力地 推动了东南亚的社会文明与进步。美国前总统里根把老子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作为 国策。近年来,国外更是掀起了“孙子热”,孙子的军事思想被欧美各国广泛应用于政 治、外交、企业管理、体育竞赛等领域。与此形成巨大反差是,中华文明在我们国内却 被渐渐淡忘,就拿传统节日来说,几乎只剩下了春节。2005 年 11 月 25 日,韩国抢注了 “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 年 5 月 25 日,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明确了中国加 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今年 6 月 10 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主题为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每年的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日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你对中韩两国对待传统 节日的做法,有什么感想?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22 D.①②④ 2.我国最早测定一年的 24 节气,是在 ( A.商朝时 B.西周时) D.战国时 ) D.西周 ) D.四羊方尊C.春秋时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A.司母戊鼎 六、中考链接 B.整套编钟4. 春秋战国盛行 “钟鼓之乐” , 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 最为珍贵的是( C.青铜神树1. (2012·安徽省)春秋墓葬蚌埠双墩 1 号墓是“2008 年度全国十 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 1 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 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 19 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 (2012·湖北岳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 济情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2010·湖北黄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 )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 (2012·广西桂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 270 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 汉字 (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 (2012·四川内江)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 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 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BCD6.(2011· 怀化)2008 年元旦,国务院新修汀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 施。其中新增的且与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23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课标要求】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熟悉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2.自学课文,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学派姓名历史地 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孔子 儒家 孟子老子 道家 庄子24 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兵家孙武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材料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 感想。(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请你分别用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观点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 C. 《论语》 25 D. 《诗经》 ) D.墨子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A. 《春秋》 B. 《尚书》 3.孔子生活在(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 D. 《论语》 ) D.井田制瓦解 D.战国晚期4.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A. 《道德经》 B. 《孙子兵法》C. 《韩非子》5.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A.新兴地主的产生 六、中考链接 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1. (2012·江苏徐州)中国古代有位教育家,他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 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特长。这位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2011·菏泽]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 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下列各项属于儒家学派治国主张的是( A.兼爱,非攻 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 “法治” ,中央集权 D. “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 )3. (2012·贵州黔东南)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 ,其中“仁”的思 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4. (2012·湖北黄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 转化。提出该观点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 C.法家 D.兵家5. (2012·山东淄博)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 爱”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 D.韩非6.(2011·佛山]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 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 )B.诸侯争霸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7. (2012·山东泰安)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孔子的讨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甲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丙说:他是教育家,对教育贡献很大B.乙说: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D.丁说:他主张“兼爱” “非攻”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6 第 10 课【课标要求】秦王扫六合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 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初步综合、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焚书坑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熟悉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秦统一六国) 2.治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军事: 民族关系: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读一读,议一议 材料一 战国时,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 材料二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三 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1.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呢?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3.秦始皇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你认为这种制度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4.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27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反抗秦军进攻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 D.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2.秦统一六国后,诏书传到原先的吴国、楚国等所在的地区,却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 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统一货币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 3.穿越历史时空,如果你在统一后的秦国买东西,你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A.统一全国 B.加强思想控制 C.压制儒家思想 D.发展秦国文化 5.列举秦朝疆域的四至。六、中考链接 1. (2012·福建福州)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 (2012·山东济宁)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渠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3. (2012·四川成都)图 1 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在 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图中方框空白处应为 A.“半两”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五铢钱” 4. (2012·山东德州)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 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 百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28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 5.(2011·呼和浩特)秦始皇于公元前 221 年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 表示是( ) B.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D.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A.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C.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6. (2012·山东滨州)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ABCD7. (2012·广东省)中国银行行徽(图 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 (图 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图 1 中行行徽 图 2 古钱币8. (2012·湖北荆门)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 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C.统一度量衡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D.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9.(2011·衡阳)《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 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 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0.(2011·青岛)“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它被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 程之一” ,它的兴修,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水利工程是 (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29 第 11 课【课标要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 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 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学习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自学课文,找出下列故事,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读一读 , 想一想 材料一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 货。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 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 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 2000 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 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 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2.读图并回答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30 3.各抒己见 假如没有这场大雨,你认为秦末农民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为什么?4.畅所欲言 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功不可没,是个伟人;也有人说,秦始 皇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是个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呢?5.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先后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强盛一时的秦王朝迅速灭亡,留给你怎样的启示?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2.下列有关秦朝“焚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加强专制统治 C.与宰相李斯直接相关B.焚毁了秦国以外的所有书籍 D.保留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年3.强盛而又残暴的秦朝存在了仅仅( A.15 B.16 C.14 D.20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是在( A.渔阳 六、中考链接 B.大泽乡 C.巨鹿)D.函谷关1.(2006 年邵阳市)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最能说明 ( A.刑法不能太严酷 C.为人处事不能骄傲 B.强者定能胜弱者)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2005 年江苏模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31 C.黄巾军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 )3.(2005 年陕西模拟)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赋税繁重 B.刑法残酷 C.徭役沉重D.土地兼并严重4.(2011·宿迁)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 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A.涿鹿之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 B.牧野之战 ) D.官渡之战C.巨鹿之战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焚书坑儒” 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 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焚书 “更 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 、 《书》而明 法令” 。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 —— 《 “焚书坑儒” 新说》(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当时统治者是谁?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32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标要求】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学习目标】 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 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主检测 (一)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具体表现有哪些?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削弱地方诸侯国的势力 (1)原因:那时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________________。 (2)过程:汉武帝接受___的建议,下令_____________。 汉武帝还找借口________________。 (3)作用: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制作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以便梳理知识,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思想家 韩非子 董仲舒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汉武帝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汉武帝还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意义: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33 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在政治上的影响 1.史书记载,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上朝时找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大臣上朝时只 能乘牛车。而在汉武帝时期,百姓都很富裕,国家粮仓装满粮食,国库钱币充足。你能 向同学们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吗?2.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比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 处?(提示:从目的、方式、结果方面分析)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西汉的大一统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A.汉高祖 A.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 A.儒家经典 B.汉文帝 B.秦朝 )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 D.墨家著作 C.汉景帝 C.西汉 2.确定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在(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D.汉武帝 ) D.东汉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B.道家经典4.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C.法家著作 5.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六、中考链接)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1.(2012·江苏泰州)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 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创立行省制度2.(2012·江苏常州)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 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 。下列史实,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在因果关 34 系的是()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的是( )3. (2011·济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②实行“推恩令 ” C.②④⑤ D.①③④③建立“十三州部”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设立军机处 B.②③④ 4.(2012·江苏淮安)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 贯彻了。??公元前 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 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2012·江苏盐城)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 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拆分侯、王的封地 7.非选择题 (2011·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 “使御使悉案问 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派张骞出使西域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5.(2012·四川南充) “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提及的汉武帝,他统治的核心(3)以上二则材料的主张和做法有何相同之处。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35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情况。 2.通过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 使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 手工业取得许多成就, 商业发展,城市兴盛,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学习难点】 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表格) 类别 兴修水利 生产工具 农业 耕作技术 农作物 丝织 手工业 冶铁 商业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一)学以致用 材料一 “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 麻。 ” 材料二 “夫农,天下之根本也。 ” 1.结合材料说说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城市繁荣 成就2.你能不能举两例来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具体做法?36 材料三 西汉初期币制混乱,铸币权不统一,中央政府、诸侯国都有权铸币。汉武 帝元狩四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3.汉武帝下令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4.有人认为,汉武帝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有在政治上加强 中央集权的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二)各抒己见 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 不得捣鸟窝,不得“弹击飞鸟” ;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 1.你认为这些规定对吗?2.面对商业的繁荣,汉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三)探究学习 综合所学,谈一谈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 黄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 。古代曾出现过多次治理黄河的活动。当前,黄 河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联系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史实, 请你为有效地治理黄河出谋划策,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使其造福于人类?四、知识整合 农业商业 手工业 37 五、巩固练习 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光武帝 2.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 D.西汉的王景 B.汉文帝、汉质帝 ) C.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大规模治理黄河 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4.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 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5.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 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 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A.①②③ 六、中考链接 1. (09 黄冈中考)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 )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B.招收“弟子员” 、铲除“异姓王”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 ) A.水上运输工具 B.灌溉工具 C.鼓风冶铁工具 D.纺织工具3.汉武帝时期,人们使用的最多的钱币是( ) A.圆形方孔钱 B.刀型币 C.五铢钱 D.银圆38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4 课【课标要求】 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史上所作的贡献。 了解汉匈的和战。 【学习目标】 1. 匈奴的兴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 评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 3. 通过学习,认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学习重点】 匈奴的兴起;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当时的民族关系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知识点) 时间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匈奴的兴起: 人物经济发展的表现汉匈战争 2. 民族关系 汉匈和亲 二、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学以致用 材料一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 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 ” 材料二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 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39 (1)你认为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的历史现象的?2.看图谈感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墓(1)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 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关于匈奴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它的强大,造成中国 北部边患严重,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给北部边民带来了灾难。因此,它对中国历史 发展没有贡献。另一种观点认为: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 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 祖国的文化宝库。 1.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说说你的理由?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共生关系。请联系现实,谈谈我们今天的民族关系如何? 40 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 B.伊雅斜单于 ) C.冒顿单于 ) D.窦宪 D.卫青2.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 A.蒙恬 B.卫青、霍去病 ) C.窦固3.昭君出塞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 A.赢得边境较长时间的安定B.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D.为西汉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民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4.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 “和亲” 政策, 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大规模攻势, 主要原因是 ( A.匈奴分裂,势力衰弱 C.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 西汉国力日渐强盛 D. “和亲”政策不起作用5.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 ,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 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 六、中考链接 1. (2010?南京)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 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2.(2010?潍坊)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A.①②③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C.①③④ D.①②④B.②③④3.(2011·岳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你可以发现他们都 曾( ) A.对匈奴用兵 C. 实行分封制 B. 大规模修筑长城 D. 推崇儒家思想41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标要求】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 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 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西域的范围 丝绸之路【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2.认真阅读课文,尝试填写下列表格: 重要人物 张骞 班超 3.你能写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 时间 主要事迹 结果和意义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 学以致用 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 材料二(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 42 (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有 哪些? (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5)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样的精神?2.读图学史 材料一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 由交通部、 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第 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 10 月 26 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 ‘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 (1)材料一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东起( 分南北两路西行。这条路是( )代的使者( ),经今天甘肃的河西走廊,出关后 )开辟的。(2)材料一的图中的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5)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 丝绸之路的开辟, 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 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想一想,通过学习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的事迹,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43 四、知识整合 五、巩固练习 1.汉武帝曾派谁两次出使西域??( A. 窦固 A.公元前 60 年 A.水稻 B.窦宪 B.公元 60 年 B.桑麻 2.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在?( 3.下列物品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是??( C.粟) C.张骞 ) C.公元 8 年 ) D.石榴 ) D.大秦王派使臣来汉 C.班超经营西域 D.公元前 119 年 D.班超4.欧洲国家开始派使者与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史实是( A.甘英出使大秦 B.张骞通西域六、中考链接 1.(2012·广西贵港)西汉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 A.和亲之路 B.丝绸之路 C.反击匈奴路线 ) D.出使西域路线2.(2012·广东深圳)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 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2012·福建泉州)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欧亚陆上“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 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4.(2012·山东泰安)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 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都护府 5.(2012·江苏扬州)2012 年 5 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 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____时 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6.(2012·江苏宿迁)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 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A.班超B.张骞C.玄奘D.郑和44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6 课【课标要求】 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学习目标】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了解造纸的工序;分析地动仪的原理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从而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学习难点】 张衡的地动仪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科技 人物 朝代 成就 影响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造纸术数学天文医学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阅读 87 页导入框和正文 3 段),思考: 1.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 2.以上这些书写材料各有什么缺点?这些缺点纸都能克服吗?3.蔡伦怎样改进了造纸术? 45 4.说说纸的广泛使用有什么意义?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得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2.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提倡用“再生纸”又有何重要意义?3.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借助网络传播成为必然,请对纸张用途的前景 作一番预测。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下列历史人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 D.司马迁 )2.下列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的是(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伤寒杂病论》 D.《缀术》 3.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哪里发生地震,人们很快就会知道,而东汉人也能很快知道 地震发生的方向,他们靠的是( ) D.地动仪显示A.烽火传报 B.飞马传报 C.地球仪显示4. 在汉代如果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 你认为选择下列哪位医生更让人放心 (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5.东汉名医华佗对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 466.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 ②生产发展 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④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①②③ 六、中考链接 1. (2012·山东东营)2011 年 5 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 统中医的优秀成果, 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①编著 《伤 寒杂病论》 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编制强身健 体的五禽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 (2012·广西玉林)一位同学去玉林市中医院看病,医生看了他的气色、听了他的声 音、问了他的病情、把了他的脉搏。这种看病方法最早被总结出来是在( A.东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朝时期 )D.北朝时期3. (2012·广东佛山)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 病原则。该著作是 A. 《伤寒杂病论》 B.《丹经》 C.《本草纲目》 D.《金刚经》4. (2012·江苏连云港) “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这一历史现象 发生在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5. (2012· 山东泰安) 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其功能是( ) B.测定地震方位 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A.测定航海方向 C.测定时间和节气6.(2012·黑龙江鸡西)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的数学家是( A.祖冲之 ) B.蔡伦 C.张仲景 D.贾思勰7.(2012·山东青岛)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 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 论》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 。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 D.李时珍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47 第 17 课【课标要求】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学习目标】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司马迁的《史记》内容;秦兵马俑 2.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鉴赏秦兵马俑 3.培养对秦汉文化成就的自豪感和爱国心;学习司马迁追求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 (1)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2)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学习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基础上,完成下列表格)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朝代 宗教 思想 史学 艺术秦 西汉 东汉 (一)各抒己见 1.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什么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这的欢迎和扶持?请举出实例谈谈佛教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吗?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你知道“太上老君”吗 ?“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你能说说佛教和道教的异同吗? (二)合作互助 鲁迅先生称司马迁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你知道为什么吗?这部书到底写了些什么?对中国史学和文学有什么影响?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司马氏世司典籍,工于制作,故能上稽仲尼之意,会《诗》《书》《左传》《国语》 《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之言,通黄帝尧舜至于秦汉之世,勒成一书,分为 48 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著人。惟百代而下,史官不能 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1)材料中的“司马氏”是谁?“一书”是指哪部书? (2)这部书在我国史学和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讲讲他的故事,谈谈我们应该从他 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日常用语来源于佛教,如“世界”“无常”“无事不登三宝 殿”等,你知道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吗?( A.西汉初年 B.东汉初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的来源之一是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佛教和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 A.其宣传的内容都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B.都认为忍受苦难就能进入不升不灭的最高境界 C.都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 4.下列历史事件在《史记》中不可能记载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鸿门宴 )C.张骞通西域 D.张衡发明地动仪 )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 《汉书》 C.《后汉书》D. 《资治通鉴》 )6.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A.都江堰 B.云冈石窟 C.万里长城 49 D.秦始皇陵兵马俑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六、中考链接 1. (2012·湖南株洲)中国政府一贯以来都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合法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都受到保护。以下宗教中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2. (2012·湖南湘潭)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 史书,目录如右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 《论语》 C、 《齐民要术》 B、 《史记》 D、 《资治通鉴》3.(2011·临沂)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4.(2011·沈阳)右图是载有汉代史官形象的画像石。司马迁是汉代的一位史官,他在 历史撰述上表现出了不畏强御, 追求历史真实的可贵精神。 由他编著的史学著作是 ( A.《三国志》 B.《史记》 C.《后汉书》 D.《春秋》 )5. (2012·湖南怀化)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誉为“20 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A.秦始皇陵兵马俑 C.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D.敦煌莫高窟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8 课 三国鼎立【课标要求】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50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找出下列两个故事,自己熟悉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的故事讲得最精彩。 1.官渡之战 温馨提示: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影响 2.赤壁之战 3.熟悉三国鼎立形成过程自己独立完成下列表格,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做得最好。 国家 魏 蜀 吴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读一读,想一想 材料一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挟天子以令 诸侯” 材料二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 拔。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 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3.请你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在班级内交流。 51 四、知识整合 1.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2.两大战役:官渡之战 3.三分天下:魏 蜀 吴 4.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5.五个时间:200 年、208 年、220 年、221 年、222 年 五、巩固练习 1.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战役 A.赤壁之战 A.刘备 B.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B.诸葛亮 ) D.赤壁之战 ) D.巨鹿战役 C.官渡之战 C.官渡之战 ) D.曹操 ) D.统一北方 ) ④淝水之战 D.③④ C.孙权 赤壁之战2.成语典故“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都出自哪一战役( 3.下列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是(4.公元 207 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六、中考链接 1. (2012·黑龙江龙东)曹操曾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 ①官渡之战 A.①② ②巨鹿之战 B.①③ ③赤壁之战 C.②③ B.消灭袁绍 C.废汉献帝2. (2012·云南省)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北)3. 2012·广西玉林)右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 A.马陵之战 C.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 (2012·广西桂林)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 52 一组是 ①官渡之战——刘备 ③官渡之战——袁绍 A.①②③ B.①③④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④赤壁之战——孙权 C.①②④ )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D.②③④5. (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 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它找出来 ( ) B.巨鹿之战6.(2011·六盘水)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 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7.(2011·龙东)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篇历史小 说中读到( )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A. 《西游记》8.(2012·山东青岛)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 5000 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了璨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其中,诸葛亮 (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 奠定了基础( )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A.官渡之战 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 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并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 发的状况。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南 朝的更替。掌握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 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 53 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简述西晋的建立、统一、灭亡的历史史实。2.写出内迁少数民族的名称及时间。 3.淝水之战 (1)背景:东晋建立_____。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_____。 (2)战争概况:时间_____。 地点_____。 双方_____。 结果_____。 影响_____。 4.江南地区的开发: (1)开发的原因和条件: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2)开发的成就:_________。 (3)开发的时间和地区:_________。 (4)开发的深远影响: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 ——《宋书》 1.这里的江南主要是指哪些地区?2.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3.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吗?54 4.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阅读课本&活动与探究第一题请回答: 1.在地图上用箭头画出民族流动的趋 向。2.请说出这一时期民族流动的时间、 方向、影响。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被哪一个政权最后结束的?( A.魏 B.吴 C.蜀 ) D.西晋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最有关系?(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劳动者素质高 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 D.西晋后期3.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末年 C.汉武帝时期 )4.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5.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四世纪末 C.前秦失败B.在人民的支持下符坚率军攻晋 D.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普遍推广于( A 三国时期 六、中考链接B 西晋后期 C 东晋时期 D 南北朝时期1.(2010?泉州)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55) A.统治者施行仁政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A.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A.秦朝 B.羌族 B.西汉 B.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C.鲜卑族 D.氐族B.社会比较稳定 D.自然条件优越 )2.(2010?莱芜)4 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3.(2010?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4.(2011·连云港)“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C.东晋南朝 D.宋朝)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 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2)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待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有什么表现?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 20 课【课标要求】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 大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 【学习目标】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 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56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____族建立了北魏,在____年统一了黄河流 域。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原因:A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 B主观原因_______________ (2)措施:①迁都洛阳:A原因_____________ B影响_______________ ②改革措施: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_______________ 3.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北方的民族融合史实有哪些?说明了当时的什么现象?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 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 变。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 或罢官。” (1)上文中的“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元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拓拔 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孝文帝?57 2.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了北方的四个政权。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请你对这两件事情进行比 较?(提示:可以从背景、目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氐族 B.鲜卑族 ) C.契丹族 )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D.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 D.农民起义 ) D.匈奴族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4.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 A.《北魏统一全国》 C.《从平城到洛阳》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5.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 A 使用汉语 六、中考链接 B 迁都洛阳 C 改用汉姓D 与汉联姻1. (2012·广东梅州)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 族大融合的产物。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2. (2012·山东聊城)某诏令曰: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58 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3. (2012·湖南怀化)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体现这一作用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C.颁布均田令 B.严惩贪污受贿 D.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4. (2012·广东汕头)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 对 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融合 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D、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5.(2011·湘潭)生活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某位鲜卑贵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A. 在都城长安严惩贪官污吏 C. 负责推行均田令 B. 与汉族贵族通婚 D. 努力学习汉话6.(2012·广东汕头)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 “孝武帝”和“孝明帝” 。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A、迁都洛阳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 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7.(2011·重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人物中,顺应历史潮流进行 改革,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北魏孝文帝 B.汉光武帝 ) D.秦孝公C.汉武帝8.(2011·海南)“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 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9.(2011·淮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 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D. 北方少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责备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