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touch4 越狱饱食度越低消耗越多吗?为什么我的有的孩子消耗50有的20

这是寻常的一天,人们像平日一样,为创造幸福的生活辛勤忙碌着;这又是不寻常的一天,日历翻过这一页,我们就走过美好难忘的2012,走进令人期待的2013。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看安徽,振奋中充满着喜悦,喜悦中饱含着希望,希望中积聚着力量。
  2012年,砥砺奋进的一年,成就辉煌的一年。喜迎十八大召开、贯彻十八大精神,安徽加速崛起的步履坚实,科学发展的势头喜人。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领先中部,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民生领域探索创新亮点频现,民生“保障线”不断筑牢;“安徽好人”全国瞩目,时代先锋不断涌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崛起之路不断拓宽……奋进中的安徽,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拼搏的江淮儿女,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人们欣喜地看到——安徽上来了;群众真切地感到——生活更好了!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十八大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描绘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既求真务实、实实在在,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跃上新平台、跨上新征程,需要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咬定发展不放松,推进发展不懈怠;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业绩,需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干事业,爱岗敬业争先锋;应对新挑战、实现新突破,需要以更加坚定不移的信念,攻克前进中的关隘,跨越发展中的障碍。兴邦靠实干,爱拼才会赢,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汇聚成万众一心创大业的滚滚洪流,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听,皖江沸腾,安徽正在谱写着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崭新篇章;看,万象更新,江淮儿女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征程上正阔步前进!
  目标,宏伟远大;思路,明确清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挑战更能历练人。 2013,满载着希望与憧憬,我们再次出发!(江石岩)
绿色的家园
生态文明是发展大势所趋,是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
  回首一年历程,生态文明的烙印愈加凸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省委、省政府出台《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绘就江淮大地生态蓝图。从节约资源到环境保护,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到建设美好乡村,全省上下正演绎着打造生态强省的生动实践,八皖大地绽放着绚烂的生态文明之花。
  本版选取环保工作者、农民、低碳家庭代表等来自基层一线的生态强省建设者,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为建设美丽家园付出的辛劳、汗水、智慧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生态文明体现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乃至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是生态强省建设者,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美好安徽,八皖大地一路好风景!
  揭开PM2.5面纱当好环境“哨兵”
  讲述人:李菁(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去年10月以来,PM2.5这个专业性很强的词汇不断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年初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出台,长三角及邻近城市陆续发布监测数据,PM2.5更是成为合肥市民关注热点。
  11月30日,当合肥市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新闻通气会开完后,忙碌了一年的我才松了一口气。今年以来,我受到记者采访的次数超过了往年总和,而媒体所聚焦的、老百姓所关切的,正是我们具体承担的合肥市PM2.5等污染因子监测发布。
  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公众的热切期盼,是压力也是动力。从年初到年末,从技术储备、人员培训到数据采集、稳定性维护,我们全身心地筹备并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
  过去,对空气质量我们只监测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离公众的观感较远。比如市民看到天空灰蒙蒙,但三项指标仍然显示空气质量良好。新标准增加了PM2.5、臭氧、一氧化碳指标,就此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更加科学,与公众观感就更加吻合,为空气污染治理也提供了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监测发布新指标,对我们而言是全新工作。整个筹备过程边学习边摸索,心里没底,甚至有人怀疑能否在12月前按照国家要求实现监测发布。 10月底,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专题调研第一站就到了合肥,看到我们监测体系建成、发布平台试运行,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后,经过一个月的系统调试,我们在11月30日举行新闻通气会,意味着合肥市提前一个月顺利实施新标准。
  接下来,一座超级灰霾站将在明年六、七月份建成,那时,将能对合肥市空气污染源进行解析,找出污染病因,为治污“对症下药”提供科学依据。作为环境保护的“耳目”和“哨兵”,我会坚守,为了让老百姓呼吸更清洁的空气。
  【背景链接】
今年,合肥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城市,实现了PM2.5等数据监测发布。按照环保部实施新标准“三步走”方案,我省芜湖、马鞍山作为环保重点城市于明年开展监测,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
家门口干净了日子更舒坦
  讲述人:葛王检(潜山县水吼镇黄龛村)
  就我而言,今年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美好乡村建设。
  为实施好美好乡村工程,我们请了一家规划单位,高标准设计了本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要求,部分破旧的房屋、危房、牛栏、旱厕等亟待拆除。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态度是支持的,可是面临拆除自己家不符合整体规划、影响整体环境的建筑时,一部分村民有许多不舍,一部分在观望。 “拆吧,工作压力太大;不拆,建设无法推进。如何拆、怎么拆”,夜深人静之时,这些问题萦绕在我脑海中,无法破解。
  “先拆自家不合规划的房子吧。 ”妻子对我说。一句话破解我多天的难题。“对,自己带头,党员带头,理事会成员带头!”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根据这个思路立即行动。
  我召集美好乡村建设党小组会议,做通了党员的思想工作。在我的带领下,14户党员家庭完成自身拆危任务,随后其他家庭相继效仿。短短两天,美好乡村建设点拆迁任务就完成了,其间共拆迁破旧房屋18间、楼房1幢、院墙7处,厕所、猪舍350平方米。拆迁任务的完成,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了基础。此后,我和村民们一起努力,硬是把“虽有楼房不见村,进村就把臭气闻”的旧村落,建成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居民自信的新黄龛。
  【背景链接】
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省政府同时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等,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2年,我省计划对20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实施240个农村清洁工程,目前实际竣工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全省2300个村庄整治试点基本实施完毕。
小小曝气机治污显身手
  讲述人:范奎(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公司)
  2012年,我们承接的国家“863”课题《污水处理高效曝气成套设备的研究与应用》到了结题的关键节点,课题任务之一是研发160千瓦大功率倒伞型曝气设备,这是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的核心设备,其能耗占污水处理全部能耗的70%,提高曝气机动力效率可大大节约电能。
  公众或许不知道,这种曝气机,过去一直依赖进口,其技术也为少数国家所垄断。为了打破这种被动局面,我们研发团队开始攻关,决心要造出国产的同类机型。研发团队做了大量的样机中试测试,寻找技术突破口。时间飞驰,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压力和责任。
  经过研发团队不懈努力,课题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研发出的曝气机,不仅是国内首创,而且其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可节能22.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们的研究成果在2012年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受到高度评价。
  现在,该类产品已在肥东县污水处理厂得到应用,每年为该厂节省电费20多万元,减少碳排放300多吨。该类曝气机推广,将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背景链接】
2012年,我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省政府与16个市政府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环保部门发挥环境评价“闸门”控制作用,突出加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相关部门多措并举,通过新建污水处理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登国际讲坛说生态故事
  讲述人:陈光辉(休宁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收获最大也最开心的一年。一个普通农民登上了国际讲坛,这事回想起来,像是梦境。
  今年6月,我应邀去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以“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创新型农业种植模式”为题,向来自五大洲的海内外友人介绍自己的“绿色实践”——种木瓜为茶树遮阴,种除虫菊为茶园杀虫,种三叶草为土壤增肥,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相生相克的特殊规律,打造2000余亩多维立体生态农庄。
  为了这个生态梦想,我一干就是八年,一路走得十分艰难,搭进了所有家产不说,最关键的是人们不理解。一些多年从事农业工作的朋友也劝我,从没听说过种树种草能使农作物相生相克,可以减少农药化肥,还能增产增效。但我仍然坚持。
  前两年生态农庄的林草经济开始有了收益,许多周边的村民也跃跃欲试,我干脆组建了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供应种苗,走“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路子。如今,仅救心草、明日叶、木瓜等立体种植基地就发展到1.2万亩,带动农户5000多户。今年合作社开始探索乔灌草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丰产期综合亩效益将会达到万元,比原来普通茶园提高5倍左右。我多年苦苦探索的复合式循环农业种植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60个典型循环经济模式案例,“一种茶树的种植方法”等3项种植技术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一阵子,我一有空就到休宁乡下转转,看看老百姓种植林草收益究竟如何。嘿,还别说,农民种林草真能过上好日子了。溪口镇矶溪村的乡亲说,今年种植救心草每亩收入至少1万元,最高达1.5万元。带领大家走上生态经济路,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甜。
  【背景链接】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有效途径,也是打造生态强省的必然要求,前景广阔,意义重大。我省循环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成效好,在工业、农业和开发园区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循环经济典型。
节约用水多种树女儿跟我学环保
  讲述人:鲍林(全省首批低碳家庭代表、蚌埠市民)
  上个月,当我领到全省首批“低碳家庭示范户”标牌时,一家人喜笑颜开,这是一种褒奖,更激励我们持续做好家庭的“节能减排”。
  我们住在蚌埠市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我和老母亲、妻子、女儿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看来,低碳生活就是尽己所能去节约能源、减少白色污染、植树。
  节能方面,我们少用空调多开窗。家里三个卧室,只在老母亲的卧室装了一台空调,总觉得能适应自然是最好的。夏天吹吹电扇、冬天装个暖水袋,空气清新,又能节电。
  老母亲生活十分节俭,在她的影响下,我们洗完脸及时关闭水龙头,每天洗菜的水也常常用来冲马桶,不浪费一点水资源。
  减少白色污染方面,我们坚持少用塑料袋。买菜时,会将菜放在车篓里,很少购买塑料袋,即使有,也会做到不少于两次的重复利用。对严重影响环境的废旧电池,我们通常会储存,集中送入电池回收箱,而不会随手乱丢。
  此外,每年植树节,我都带着女儿去小区的绿化带植树,教育女儿要积极植树,为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看到亲手种下的树茁壮成长,环保意识也在女儿的内心“生长”。
  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们慷慨地提供自然资源,孕育着万物。我们常常听到,爱护地球从点点滴滴做起。是啊,大家行动起来,创造自己的低碳家庭,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白色污染,为呵护地球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背景链接】
2012年起,我省实施“万户低碳家庭行动”,分5年逐步推选出万户低碳家庭示范户。 11月,首批千户“低碳家庭”统一挂牌。 “万户低碳家庭行动”以社区为平台,在广大家庭中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
  呵护美丽家园
  《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出台、PM2.5面纱揭开、循环经济“风生水起”……这一年,生态强省建设的激情在江淮大地涌动,也让记者在采访中收获震撼和感动。
  “烟囱冒着黑烟,灰尘弥漫怪味呛人,连屋檐和树叶也是灰蒙蒙的。 ”一提起水泥厂,不少人是这样的老印象。当记者走进安徽海螺水泥股份公司芜湖白马山水泥厂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空气清新,满眼绿树红花。环境改善得益于粉尘、噪声的有效治理。
  在宁国,记者随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实地走访了10余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用“变废为宝”、“吃干榨尽”来形容所见所闻最为贴切,每一家企业都秉持着循环经济理念。当地一家农林公司,用猪的干粪生产有机肥,用猪的尿液发酵沼液,然后用沼液、有机肥种植有机农作物,用有机农作物加工有机饲料,用有机饲料喂养皖南黑猪,用有机猪肉和有机粮菜开办有机餐馆,在上海等地还建立了专卖店。“猪肉每斤卖到70元! ”养殖户的喜悦感染了前去考察的每个人。
在固镇县任桥镇和谐新村,最显眼的一个院落是今年新建的自来水厂。提取120米深层地下水、净化消毒、二次加压,这座由中央、省、市投资近500万元的标准化水厂在农民“家门口”建成运行,让周边近万人告别手压井,喝上放心水。
  ◎百姓心声
  候鸟选择在哪个地方经过、停留,说明那个地方生态环境好,赢得了它们的青睐。
  升金湖是候鸟的天堂,是国际上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地之一。我来到这里护鸟已经18年了,在我看来,鸟是通人性的,是有感情的。升金湖畔,人爱鸟、鸟爱人,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希望升金湖的生态环境能得到持续有效保护,吸引更多的候鸟到来。
  ——池州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义务护鸟员庞子钦
  我是一个造林人。一棵棵树木在身旁向远方延伸,满眼尽是绿色,最能激起我内心的愉悦感。
  今年我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带领大伙儿,在济广高速霍邱龙潭段、河口段、白莲段两侧,将1300余亩的荒地建成了绿色长廊。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善事。造林这条路我要一直走下去。
  ——霍邱县造林大户周明俊
  就要告别2012年了,回想四年前,我们从北京、杭州、武汉聚集到安徽六安,在大别山腹地霍山县,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探索和创业。虽然,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但通过努力和实践,我们最终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开创了全新的生物质炼制产业模式——将竹丝、秸秆、稻草等农林废弃物“变”为生物质能源和工业原料。
——安徽格义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邹海平(夏胜为、吴江海)
纯洁的底色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们虽然岗位不同、职业各异,但始终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在“零距离”的服务和奉献中,彰显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复杂而严峻。党员干部中,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出现“信仰危机”;有的作风不正,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有的为政不廉,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凡此种种,损害党的纯洁性,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对挑战,经受考验,最根本的就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纯洁性建设”,并将之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一起作为党的建设主线。
  理想信念是行动的“总开关”,昭示前进方向,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面对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的种种挑战、重重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本色,广大党员须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 ”作风纯洁,才能得人心、聚民力。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是“指南针”,群众利益是“试金石”。保持作风纯洁,需治虚求实、治懒求勤,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干实事、抓落实、求成效;治奢求简、治贪求廉,大力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切实转变机关作风,零距离服务群众,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纯洁性归根到底要靠党员干部的纯洁性来保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靠日常教育管理来维护,靠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建,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强壮党的肌体,使党员干部思想更成熟、党性更坚强、品德更高尚,使党组织更团结巩固,更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晒晒“家底子”
  -讲述人:陈为群(庐江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房产、地产、机动车辆、配偶子女的投资情况、子女的留学情况……手上的这张“拟任科级干部财产公示表”,我很熟悉。庐江县试行拟任科级干部财产公示以来,作为时任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我已经给200多名副科级干部发过这张表。不过这次,是我自己和另外一批拟任正科级干部填表。在成功试行一年的基础上,今年9月,县里决定将公示范围扩大至拟任正科级干部。
  记得刚试行时,县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反复酝酿,非常慎重。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就拟任副科级干部财产公示试行办法开展广泛的论证和调研。我多次随调研组下乡进村向广大基层党员征求意见,几天下来就要记满一个笔记本。县里还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专栏,在线听取意见和建议。1000多条意见和建议被整理、吸纳、充实,制订出《庐江县拟任副科级干部财产公示实施办法(试行)》。
  由于前期工作到位,财产公示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被公示对象的一致支持。看到第一批公示平稳结束,我大大舒了口气。现在,轮到自己填表,我反而很轻松。我毫不犹豫就将家里的主要财产——两套房子填进表里。其实,后一套房子位于合肥滨湖新区,是7月份才买的,还未交付呢。一年来的实践,我感觉只要财产是正常收入,拿出来公示并没什么可担心的,“晒一晒”心里更坦荡。
  【背景链接】
财产公示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积极探索。目前,庐江县已经对245名副科级干部和11名正科级干部进行了财产公示。下一步,该县所有正、副科级干部,只要职务变动,都要进行财产公示。合肥市目前正在总结庐江经验,拟在全市推广。
管好“互助金”
  -讲述人:李家权(霍山县诸佛庵镇竹农产业扶贫互助协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我们诸佛庵镇享有“毛竹第一镇”美誉,竹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毛竹种植和竹产品加工,成了农民的首选;但资金短缺,是他们经常遭遇的难题。在县组织、财政部门等支持下,我们镇成立了竹农产业扶贫互助协会。我在镇里当过30多年干部,大家对我都比较熟悉和认可,推选我为协会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现在,协会共有互助资金350多万元,今年共扶助600多户。常年在家、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愿望、有资金需求的村民,缴纳几百元的会费成为会员后,就可无偿或极低息获得1万元至3万元的资金扶助。对于资金审批、发放和回收,我十分仔细。协会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需要贷款的会员要先向所在的互助联保小组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然后到理事会办理贷款手续。每次放款后,理事会会在公布栏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虽然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事情繁琐,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协会的支持下,很多贫困村民找到了脱贫路子,从毛竹种植到深加工的毛竹产业链也正在形成。桃源河村党员程仕龙原本生活困难,早就想发展毛竹加工,可是一直没有本钱。通过协会给的3万元扶助,再找亲戚朋友借点,他办起了竹炭加工厂,不仅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吸纳30多人就业。
  【背景链接】
在创先争优和保持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创先进、争优秀,将党组织活动重点与党员群众最关心的农村产业联系起来,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
服务送上门
  -讲述人:郑顺伦(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曙光社区党委书记)
  今年我花了很大精力做的事情,就是提高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水平。我1982年从部队转业后,在曙光社区一干就是30年没挪窝。我们社区1万多居民中,老年人占13%,养老难困扰着很多家庭。我带领社区“两委”,探索建立以居家服务为主题的社区养老模式,组建了6个人的居家养老办公室,自聘护理员,日常性上门为空巢、高龄、残疾老人开展医疗保健、生活料理等免费服务。
  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已逐步成为社区老人养老、休闲、娱乐、保健的温馨家园。这项免费的公益性服务算是办到了居民心坎上,受到了社区1000多名老年人及其家人的肯定。我经常到养老服务中心仔细了解情况,并参加为老人服务活动。社区里有位76岁的老人陆宝宝,自前年老伴去世后,便一个人独居。服务中心人员上门陪她聊天,帮她料理家务,还免费为她安装了电话,只要有个头疼脑热的,打个电话,几分钟就上门。前不久,老人为社区送上一面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更让我高兴的是,社区爱心带动邻里之间相互守望。今年4月,社区70多位老人自发组建起老年志愿者协会,不仅参与到关爱居家老人的服务中来,还开展网吧义务巡查、健康知识讲座等公益活动,共同打造温馨家园。
  【背景链接】
目前,各地不断创新党建载体,社区党建职能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省建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5000多支,各地通过建立党员“连心服务卡”、“民心零距离”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群众。
解决“吃水难”
  -讲述人:乐家来(繁昌县民政局局长)
  这个寒冷的冬季,横山社区居民何元荣终于不必冒着雨雪出门提水,这让我心里十分宽慰。何元荣家是困难户,自从10多年前她的丈夫艾永虎瘫痪后,一家人生活便陷入困境。今年10月,市里统一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活动,我到何元荣家中走访,帮助解决了一家人的吃水难题。
  到何元荣家走访,我看得仔细,也问得仔细,希望能够从他们的生活中,了解到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初登门时,正碰上艾永虎坐在门口。他说话极度不便,每发出一个音节都显得吃力。我和他坐在一条板凳上,耐心沟通,尽量弄清楚他内心的想法和对生活的期盼。艾永虎对我说,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有困难自己能应付,不想为政府添麻烦。这么朴实的想法真令人肃然起敬。
  我又到房前屋后仔细查看,一家人居住条件很差,厨房和堂屋在一起。看到这样的景况,我很不是滋味,心想一定要为这个困难家庭做些事情。就眼前来看,“吃水难”是最迫切的问题。我当场就和有关方面联系,从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中支出,为她家安装自来水。那之后,我又多次回访,帮一家人解了一些难题。我想,只有真正转变作风,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加深对他们的感情,真正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背景链接】
在“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省委办公厅出台多项规定,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在“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围绕“作风纯洁”,结合实际建章立制,搭建“政民连线”平台、建立“双联系”长效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干部作风转变。
圣地受洗礼
  -讲述人:唐长斌(铜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干部)
  2012年对于我来说,是充实而快乐的一年。这一年,我读了50多本书,并于10月去魂牵梦萦的革命圣地延安。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言不虚。惟有勤学笃行,才能增加智慧,明辨是非,让理想信念扎根于理性基石之上,更加坚不可摧。
  “饭可以一日不食,书不可一日不读。 ”毛主席说过的这两句话,我总是铭记在心。平日里,我最大的乐趣便是读书。在我70多平方米的家中,随处摆满书刊。今年9月,我到党校参加脱产学习,在教授的指导下,我集中阅读了一批党建经典读物,理论水平提高不少。因为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野出发,将会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更深刻地领会我们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壮丽。
  延安之行是一年里我最难忘的经历,让我精神上受到深刻洗礼。越往西北,山势越高,黄土越厚,革命圣地的崇高形象至今仍在眼前。在延安一个星期,直面那些狭小的窑洞,简陋的土炕、书桌,我很难想象,这就是影响几亿中国人命运的重大决策产生的地方。虽然物质极度匮乏,但革命者的斗志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在当年留下来的珍贵照片资料中,每个人身上都透出昂扬乐观的精神状态。延安精神永远不过时。
  【背景链接】
在“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升党性修养是贯穿全过程的“必修课”。我省编印各种学习资料免费配发党员干部,各地各单位通过开展机关精神大讨论、举办廉政曲艺巡演等多种形式,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黄永礼、汪国梁、朱胜利)
平凡的力量
这些名字,你也许陌生;但他们的故事,不能不令人感动。这一年,这些普普通通的安徽人,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铺就了时代的精神底色。
  巨款面前,他们不为所动;挑战当头,他们迎难而上;平凡岗位,他们默默奉献。伟大出于平凡,人皆可为圣贤。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他们是可敬的行动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人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代表。在这世界上,不缺少唾沫横飞的“评论家”,不缺少笼着袖子的“旁观者”。真正令人钦佩的,正是这些可爱的行动者,一心向善,一直向上,奋力前行。他们是鲁迅先生称赞的“中国的脊梁”。
  在激流奔涌的转型时代,一路奔腾的大潮中,难免裹挟污泥浊水。 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新情况新问题不容忽视:一些人信仰迷失,价值扭曲,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潜滋暗长。面对社会乱象,有人同流合污,有人心灰意冷,有人焦虑彷徨……但更多的人不为“人心不古”痛心疾首,不对“世态炎凉”大放厥词,他们始终恪守内心的天平,执著以行动“说话”。一个个凡人善举,传承着社会主流价值,高擎起时代精神旗帜。
  他们不是寂寞的少数人,而是沉默的大多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跃动:也许在公交车上,也许在喧嚣闹市,也许在办公室里。他们的信念朴实无华,他们的行动发自内心。正如雷锋说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价值基准,而是行动勇气和一颗恒心。让抱怨者不再抱怨,让迷茫者摆脱彷徨,让批判者开始建设。
他们就是我们,行动就在当下!
  做快乐公益人
  -讲述人:彭良浩(专业社工)
  这一年,我组织了10多场公益活动:“5公斤大米5升油送给困难老人”爱心活动,让103位老人倍感温暖;“少儿图书馆社区服务行”,让孩子们收获不少快乐……这一年,我告别供职3年多的合肥民生社工服务社,来到芜湖一家网站,虽然工作单位改变,但仍然负责公益项目。不管走到哪里,公益都是我永远的追求。
  这一年,留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3月份的汤口之行。那一次,我带着50多位空巢老人去黄山汤口踏青。这几年,我接触过的老人有数千位,组织过的活动不下50场,从来没有看到老人热情这么高。也许,是他们平常出远门的机会太少了。原本约定早上7点半集合出发,6点半就有不少老人来到集合地点。
  都说老人像小孩,这话一点不错。那天,有的老人不顾我们再三叮嘱,偷偷带了白酒,准备畅饮。出于安全考虑,没让他们尽兴。虽然酒没喝成,不过大好春光足以醉人。大家个个兴致勃发,有些平常话不多的老人也打开了话匣子,一路上谈笑风生。那天回到合肥,已是晚上7点多,虽然我浑身疲惫,但很有成就感。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农历春节了。这几天,我一直在构思一个公益行动计划,组织外国留学生和孤寡老人一起过春节。新的一年里,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带给社会更多的温暖和快乐。
  【记者手记】
倾情公益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对大多数人来说,偶尔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不难;但长年累月投身公益事业,需要更多的爱心和持久的耐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心和耐心,我省160多万名志愿者服务全国,从帮助他人中持续收获温暖和快乐,安徽志愿服务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帮打工者讨薪
  -讲述人:常弘(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你们一定要帮帮我啊! ”今年5月3日,在蚌埠打工的老程来到了我们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经过了解,我们得知,3年前,他受聘于蚌埠某公司,被安排做保安工作,直到2010年才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同。去年合同期满,公司继续留用老程,但没和他续签合同。今年3月,老程休假结束,公司借故解除了和他的劳动关系。这下可把老程急坏了,多次讨要工资都没有结果。
  我们立即接下了他的法律援助请求,并指派法援律师帮他维权。今年8月8日,市劳动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老程的申请事项得到了支持。老程对我们非常感谢:“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啊,真心谢谢你们帮我讨回了公道! ”那一刻,我感到十分欣慰。
  法援大门为民开,有理没钱请进来。为了不让一名困难群众站在法援大门外,今年以来,我们和多个部门积极沟通,努力推动我们蚌埠市新增了救助管理站、异地农民工等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这样一来,同原有的91个单位(群团)、74个乡镇(街道)、1083个村(居)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一起,构成了“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我们还倡导推行了“五心”服务法,为群众法律咨询营造温馨、高效的服务环境。
  【记者手记】
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位公民,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常弘和她的同行以实际行动,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体会到法律援助的温暖。目前,我省建立法律援助机构125家、法律援助工作站2880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16904个,8个市将法律援助纳入民生工程或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高压线上亮绝活
  -讲述人:周艳(蚌埠供电公司高压试验班班长)
  安全帽、白手套、牛仔工作服,每当穿上这身行头,我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无论是累活、难活,还是危险的活,我这个班长都要冲到前面,给大家做个榜样。
  今年4月,蚌埠市供电公司禹会变电站500千伏变压器要进行电气高压试验。这是皖电东送主通道,为了保证正常输送电,停电试验只有两天。 500千伏高压,试验要求格外严格,一些地方高架车上不去,只能人工抱着绝缘测试杆去挂线,一不小心就有危险。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凭借多年练就的技术和同事的紧密配合,我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那两天就像打仗。我们一大早就从市里出发,颠簸一个多小时来到变电站。作为班长,我既要指挥高架车作业,又要帮助同事抱着10米多长的测试杆挂线,爬上爬下测试、查看重要数据……一天下来,才发现自己因为没顾得上喝水,嘴唇都干裂了。晚上回到家,全身酸疼,一下子瘫在床上,真想好好睡一觉。但还得抓紧时间查找资料,上网和同行们交流,设法解决白天遇到的技术难题。
  今年特别忙,除了一线技术工作,省供电公司还让我当电气试验专业培训师,把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很多人问我,作为一名女性,有没有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岗位?老实说,确实想过,但很快就打消了念头。这是一份危险和吃苦的工作,但我相信无论工作和生活,都应该像歌里唱的:只要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记者手记】
敬业奉献是立身之本。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事业的心。周艳常年在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工作,忠实守护着供电安全,为大家带来光和热,也点亮了自己的人生。正是有着无数和周艳一样埋头苦干的人,美好安徽的梦想定能实现。
18万巨款还失主
  -讲述人:栾家国(马钢重机输送设备制造公司工人)
  前阵子,我听说在浙江,有安徽打工妹捡到70万元现金,第一时间内还给失主。她说:我们确实需要钱,但不是自己的钱,无论多少都不能动心。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觉得她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那是一个寒冷的凌晨,我开车经过马鞍山市湖西路,发现路上有一个像皮包的东西。我停下车拾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沓一沓现金!我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当时,我的脑子出现短暂的空白。定了定神,就在原地等失主。可是,凌晨时分很难见到人,我只好回家,和妻子一起来到花山派出所。
  随后,民警通过110了解信息,发现失主已报案,核对相关情况后,将钱物完璧归赵。失主黄某为江苏一建筑公司员工,18万元现金是他帮工地老板保管的。当晚,他酒喝多了,把钱包弄丢了。“我真的遇到好人了。 ”失主黄某十分感动。这时离我捡到钱物就一个多小时。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妻子张海梅是当涂县姑孰镇农民。2000年我们结婚后,她帮人烧过饭、当过清洁工、做过服务员、开过出租车。前两年,我们买了一套近30万元的房子,花光了积蓄,还贷了20万元款,现在每月还贷15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是昧着良心的理由。
  【记者手记】
诚实守信是公民的可贵品德。诚在心间,信在人间。没人看到,没有监控,面对捡到的18万元现金,栾家国没有动心。也许这一辈子他和妻子都要紧巴巴地生活,但这一辈子他们都活得硬气,活得坦然,活得潇洒。今年1月至11月,我省共有18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其中44人像他一样,以诚实守信感动社会。
残疾孩子“男妈妈”
  -讲述人:张福兵(来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我在来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15年,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不同程度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的儿童。我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要进行针对性、实用性教育,努力帮助每个孩子走上新生活。
  孩子们太需要我了,他们一天也离不开我。15年里,我每天都要往返穿梭于课堂、宿舍、食堂、厕所之间,手把手地照顾孩子们吃饭、洗脸、上厕所、穿鞋子等。班里有一位叫袁新的小朋友患有听力障碍,6岁不到就被送到了学校,我整整照顾他3年,让这个行动迟缓、沉默不语的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他的爸妈握着我的手说:“你比我们做父母的强多了! ”
  我深知,只有持之以恒的爱心,才能开启心灵的窗户。为了驱散残疾孩子的心理阴影,我与他们朝夕相处,尽量摸清每个人的脾气和秉性,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进行鼓励和引导。学校曾经接收过一名长期流浪的聋哑智障孤儿,刚来时他特别爱捡别人扔掉的东西吃,还特别爱打架,让很多老师非常头疼。我主动与他接触,一点一滴教育引导,给他创造帮助别人的机会。时间一久,他犯错误越来越少,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在我的帮助和照顾下,我班的曹莹、李明、袁胜香3位同学今年6月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合肥高中。 15年来,我先后照顾了460多名残疾儿童,其中有40多人考上了高中,还有不少人找到工作。这些残疾孩子对我都很亲热,称我为“男妈妈”。
  【记者手记】
人人相互关爱,世界才温暖和谐。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张福兵把满腔的爱倾注在特殊教育事业上,给残疾儿童插上一双双“隐形的翅膀”,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美丽的太阳。(吴林红、张岳、李晓群、聂扬飞、汪国梁、朱胜利)
文化的鼓点
如果只准用一个词来概括2012年文化强省建设,那就是“加速度”。
  建设文化强省的“加速度”,源于宏观决策的给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及6个配套政策文件、《安徽“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文化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举措更加有力、保障更加到位。
  建设文化强省的“加速度”,源于改革创新的推动。今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巩固拓展年,宣传文化战线以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文化发展活力。在9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我省第3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文化产业跑出“加速度”。插上科技翅膀,徽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3D黄梅戏《牛郎织女》、安徽云教育服务平台等“诉说”着新型文化业态的独特魅力。外贸出口形势日趋严峻,而文化出口异军突起,今年前3季度我省文化产品出口额达8.6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倍,位列全国第7位。
  文化事业演绎“加速度”。文化民生工程又添“新面孔”,农家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渡江战役纪念馆、省地质博物馆建成运营、免费开放。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在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广播剧和文艺类图书6个门类全部有作品获奖。继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后,中国农民歌会再次荣获文化部创新奖。
与“老字号”一起转型
  讲述人:蒋军生(安徽新华发行集团重大项目办公室)
  2012年,从事文字、党务工作近20年的我被推到集团改革发展最前沿,参与重大项目筹备实施工作。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从此没有规律,“白加黑”、“5+2”成为常态。但是,与辛劳相伴的是充实,与四处奔忙相对应的是自我的提高。在人生进入“四十不惑”时,我有幸站在文化产业发展第一线,见证新华书店这个“老字号”的转型升级。
  项目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今年6月,集团成立了重大项目办公室,我成为其中一员。主业如何提升?企业如何转型?如何更好地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一个个崭新的领域、崭新的课题摆在我面前,逼着我、推着我,学习、摸索、前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卖场开启多业态发展之路,中国数字发行运营平台加速推进,以文化为主题的现代物流综合体系正式建设,安徽云教育平台开工搭建,创投基金开始运作……集团改革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转型创新的力度越来越大。
  我和同事们深知,传统发行业的危机已经来临,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机不可失。集团唯有从传统发展模式的窠臼中跳出,不断改革、持续创新,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有所作为。就我个人而言,唯有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在集团转型发展中实现人生的精彩“转型”。
  【背景链接】
2012年,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出版、发行集团再次双双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合肥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通过国家认定的动漫皖企达16家,位居全国第4位。 29家皖企、12个项目入选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目录,入选企业和项目数均位列中部第一。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讲述人:喻小祥(太湖县徐桥镇桥东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管理员)
  2012年,我们这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迎接了1万多人的光临。乡亲们踏平了这个小院的门槛,分享了这个小院带来的文化信息,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掐指一算,我与文化“结缘”已有近30年。刚开始,我是乡村电影放映员,那种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至今仍是我的幸福回忆。现如今,乡亲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就拿我们村来说,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里有一个放映室、十几台电脑、上万册图书。为了让更多乡亲们享受到“文化大餐”,我还常常带着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设备上门服务,免费送上大伙爱看的节目。
  今年,桥东村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入驻服务点,我更忙了。农业科技示范园里的专业户,遇到难事了,就会到这个阅览室上网查资料;村里的老戏迷们,有事没事也爱上这儿来,听一段黄梅戏专场音乐会“过把瘾”;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更是喜欢来这里,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们视频通话……你别说,有了文化的熏陶,大伙的言谈举止变得更文明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和谐。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去年,我被评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优秀信息员;今年,我又被评为全国“文化共享之星”。
  这些荣誉是啥?是压力也是动力啊。我得把这项让乡亲们快乐的事情更好地做下去。大伙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
  【背景链接】
  今年以来,文化民生持续改善,文化惠民取得新成果。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推进,18952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纳入省民生工程的124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达标。覆盖到全省28000个基层服务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泛整合图书馆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优秀数字资源。新增一项文化民生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列入年度计划的667个乡镇、40个街道、27个社区服务点全部建成。
老手艺,新收获
  讲述人:蒯正华(徽州木雕国家级传承人)
  2012年,我被评为徽州木雕国家级传承人。更令我自豪的是,40名弟子走出师门,把徽州木雕艺术传播到四面八方。
  花窗、架子床……你瞧,美妙绝伦的徽雕附在这些普通人家常见的生活器具上,多么赏心悦目。17年前,我回到黄山建立徽派木雕正华工作室,为当地及省内外古民居收藏人士修缮古老木雕构件。近两年,我创作的《采莲图》《渔樵耕读》《辕门射戟》《诗书传家》《文王访贤》《四爱图》《巧破珍珠案》《兰亭雅集图》等木雕作品,被推荐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工艺美术作品大赛,获得好评。在我看来,非遗传承人要学习同行业技术人员的长处,在实践中博采众长;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让作品既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又符合时代的特色。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也这样教授弟子。学理论,学技术,还得学历史知识,领悟徽州木雕的文化精髓。这些年,我和弟子们走遍了古徽州一府六县的名胜古迹,一边搜罗徽派建筑木雕部件,作为实物标本以备参考学习研究之用,一边临摹大量的木雕图案,以备创作之需。弟子们很用心,进步很快,如今大多活跃在本省和广东、浙江等地,个个都是好手。
  今年,我参加了首届中国黄山非遗技艺大展,这个平台给了我们传承人展示和学习的机会。明年,黄山市重点打造的“百师宫”非遗文化街就要启用了,到时候我会去那儿建一个更大的工作室,继续钻研手艺,带好徒弟,让更多的人认识徽州木雕艺术,了解徽州文化。
  【背景链接】
今年,我省新增2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到75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9名。首届中国黄山非遗技艺大展在黄山举办,我省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多种方式,积极推介非遗项目,充分展示安徽非遗独特魅力。
“自导自演”真得味
  讲述人:张晓莉(合肥市包河区沁心湖社区黄梅戏班老师)
  别看现在是寒冬腊月,我们沁心湖社区居委会三楼可是暖意融融。这里虽然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但是大伙唱得舒心、唱得带劲。
  今年年初,沁心湖社区居委会扩展了文艺活动室面积,几个热爱戏曲的老朋友聚在一起,琢磨着成立一个社区黄梅戏班,大家自导自演、自娱自乐,既能为晚年生活增添色彩,也能为社区老百姓服务,何乐而不为?于是,大伙买来了黄梅戏经典小戏的唱片,搭起了简易舞台,装上了扩音设备,说唱就唱了起来。我们的戏曲班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乐心社”。我在省老年大学学了十多年黄梅戏,被大家推举为黄梅戏班的老师。每周,我们聚在一起唱上两个半天,大家选曲目、练嗓子、练台风。每逢节假日,我们还和社区其他文艺团体合作表演。
  戏曲班运转了一年,大伙开心了一年,现在自愿加入的戏友越来越多。70多人的班级中,年龄最大的已过八旬,最小也有60岁。原来是听别人唱戏、看别人跳舞;如今,我们走上舞台,唱戏给别人听、跳舞给别人看。一听说有演出,大家比什么都来劲。
  今年,在我们包河区,像我们这样的社区业余文化团体大大增加。全区的业余文艺骨干已经有3800多人啦。前不久,合肥市举行基层文艺调演,我们区选送的情景舞蹈剧《空竹乐》还获了奖。观众都说这个作品编排独特、表演精彩。我想,我们这个黄梅戏班只是群众文化队伍中的一朵小浪花,但许许多多小浪花汇聚在一起,就是一股“文化潮流”呢。
  【背景链接】
今年以来,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上万个基层文艺团体活跃在城市乡村,开展了近5000场广场演出,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与“徽女”身心一体
  讲述人:麻莹莹(省演艺集团青年舞蹈演员)
  12年前,我离开校园,走上了五彩斑斓的舞台。成长路上,前辈、老师们常常嘱咐:要早日跳上舞剧,那是体现一个舞蹈演员真正价值的舞台。一晃12年过去了,当我觉得这个舞台是那么遥不可及时,团里决定上马舞剧《徽班》,一向平静的我一下子激动起来。
  这是一个普通徽班的故事,没有进京的辉煌,只有伶人的绝唱。正如编剧许锐老师所说:“我们容易只看见辉煌,却看不见辉煌背后的坚持,看不见‘角儿’后面无数的普通伶人。 ‘徽班’就是‘徽人之戏班’,就是‘唱徽戏的戏班’,它应当属于每一个徽人,每一时间段的徽戏! ”这让人跳出了对徽班的固有认知,真正去关注徽班里的“人”和徽班里的“情”。
  《徽班》开排了,全新的运作模式,全新的管理方法,一切是那么新鲜。总编导选我做“徽女”B角,那一刻,责任、荣誉、兴奋、激动之情交织在一起。舞剧对体力和基本功的要求更高,以前,我一天平均练两个多小时,上《徽班》后,每天要练到四个多小时,一有空就泡在排练场里。两个多月,我跳坏了6双练功鞋,就这样,慢慢找到了感觉,状态也越来越好。
  由我主演的《徽班》多是到学校、到部队、到基层演出,有些地方场地简陋,有些时候天公不作美,但是“徽女”的韧性、坚强时刻激励着我,让我打起精神,认真演好每一场。从各界观众的眼神中,从基层群众的掌声中,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2012年就要过去了,回眸60多场演出,回想60多次与“徽女”身心一体,我收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这是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最重要的积累。
  【背景链接】
2012年,全省文艺精品创作持续发力。舞剧《徽班》、电影《第一书记》、电视剧《永远的忠诚》、歌曲《追寻》、广播剧《举起你的右手》和文艺类图书《新安家族》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红》丛书等28个出版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李跃波)
百姓的家事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和落脚点,也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即将过去的2012年里,我省在民生工程方面亮点多多,前11个月,全省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达八成,其中33项民生工程投入563亿元。此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教育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5%的国家要求。
展望明年,我省计划投入60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还将建立民生工程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长效化、科学化。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同步增长,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关键是加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力度,让百姓能真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住上三室两厅安居房,甭提多高兴”
  讲述人:王宝国(淮南矿业集团退休职工)
  我是一名退休矿工,今年77岁。我居住的小区“居仁村”,原来是省内最大的煤矿棚户区,现在已是旧貌换新颜了。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没想到退休了,全家人还住上了90平方米的安居房,晚年生活乐陶陶。
  在棚户区居住的时候,一家7口人挤在低矮潮湿的两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内。由于房间小,大部分空间被床占用了,想添置点家具都是奢望。这些还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上厕所难,上百户才拥有一个公厕;生活垃圾到处乱倒,夏天蚊蝇乱飞。印象最深的是,我每天天不亮就去排队接水,去迟了就没水吃。冬天一冷水管上冻,就得步行去数公里之外挑水。做饭用的是山上拾来的干树枝。住在这样的棚户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这样的生活到了2005年开始改变了。那一年,我所在的棚户区被淮南矿业集团列入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集团为职工治瓦斯、盖房子、涨工资,仅改造棚户区就累计有900万平方米哩!职工实实在在得到了利益。如今,眼看着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居仁村就像孩子们玩魔方一样建成了,小区周边商场、菜市、社区医院等一应俱全,生活非常方便。
分房子那天很热闹,就像赶大集一样。我心里不着急,因为矿上有规定,70岁以上的拆迁户优先安排一楼。我只花了4万多元就住进了装修好的三室两厅新居,甭提多高兴了。现在,再也不用担心缺水、缺气、上厕所不便了。小区绿化面积大,环境很美,配套有健身器材,一有空,我就出去锻炼。我要好好地活着,享受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了自己的车”
  讲述人:李凤霞(合肥爱尔眼科医院职工)
  12月25日,已是隆冬,合肥刚刚经历了一场小雪,显得格外冷。临近午饭时分,我跟部门领导请了一下午假,把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准备去国际汽车城看看车。从包河的4S店到北二环的国际汽车城,为了买一款心仪的“座驾”,我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了,说实在的,还真累。
  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就来到合肥这家医院从事财务工作,如今有5个年头了,手里也有点积蓄,加上家离公交站有点远,出行不方便。思来想去,还是得有辆属于自己的车。
  前段时间考驾照让我辛苦不已,而这段时间让我纠结的是买什么样的车。不过这个“烦心事”,很快就解决了。经过比较我看上了一款“标致”车,现在购车优惠幅度也不小,算起来能便宜近一万块钱。我已下了订单,就等着取车了。
  我今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将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爱车,彻底改变出行不方便的窘境。
  另外,这一年对我个人消费来说,还有一件畅快事,网购!虽说经济不太景气,但我的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没有缩水,买起东西来不那么捉襟见肘。从年初到现在,家里使用的东西,除了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大件外,从身上穿的衣服,到豆浆机等小家电,我都是在网上搞定的。
这不,我这一身行头,比起商场来,要省好几百块呢。网上购物不仅便宜,而且便捷,一些冷门商品,上网一搜就能找到,这比上街到处找要省事多了。在家动动鼠标,也就可以货比三家了。现在我已算是个十足的网购达人了。
“政策给力,公司产值翻一番”
  讲述人:徐道际(安徽宏实光机电高科公司总经理)
  你知道超市中大量出售的颗粒均匀的大米或五谷杂粮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吗?看了我们公司生产的“色选机”就明白了。
  在数百吨大米、黄豆等农产品中,经过“色选机”快速分拣,剔除黄变、霉变颗粒及杂质,留下了精品,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没有污染。
  我们公司从做汽车贸易起家,并做到了省内同行业的前列,但我和投资人并不满足于现状,毅然选择了二次创业——立志做光电产业的科技型企业,实现憧憬已久的“企业之梦”。
  今年,尽管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但企业的业务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反而节节攀高。今年已销售200多台“色选机”,产值是去年的2倍,利润也较可观。其中,更让我高兴的是,有40多台销往国际市场,在印度、泰国、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打开了销路。
  没有政府的政策和信息的支持,我们的梦想不会走得这么快。公司在合肥包河工业园区,今年以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经常主动送政策、送信息上门,给企业带来了“福音”和“及时雨”。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申请进入了工业园科技“孵化器”,成立了光电研究所,并以此“筑巢引凤”,吸引了140多位科研人才加盟。在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引导下,不仅享受了产业贷款贴息、补贴等政策,还与几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目前,成果不断,新产品前景看好。
在温暖的政策环境下,“企业之梦”已绽蕾开花。未来三年到五年内,我们有信心将公司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国内“色选机”领域一流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除去平时开销,能带回家4万元”
  讲述人吴新胜(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村民)
  我是来自岳西的农民,今年41岁,现在在合肥做油漆手艺活。日子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年就过去了。这边还有两家装修没干完,估计过半个月就可以回家过年了。粗算下来,我今年的毛收入能有5万多块钱,除去房租、吃喝、车费等平时开销,能带回家4万多元。
  家里有一亩半的田,父母平时照看着,农忙我就回去帮帮忙。田地收成不多,但全家一年的口粮不用再掏腰包了。家里还有一亩山林,也有点收入。前几年政府规划我们那一片山种茶,还给每家林户发茶籽和肥料,现在已形成了几百亩的大茶园,到了春天,家家户户自采茶叶卖。现在老家的茶叶“翠兰”价格年年看涨,今年春茶我就挣了2000多块钱。
  在外面打工就是想多挣点钱。说起收入,我感觉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以前是猪肉、白菜涨得比工钱快,而这两三年倒过来了——工资涨得快!去年一天工一般挣150块钱,今年就190块钱了。
  现在活也多,只要愿意干,不愁挣不着。 2008年以前,我在北京、广东那边呆过七八年,那里的房租比合肥高出好几倍,找活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自从回到安徽后,感觉反而好多了。以前是人找活,现在是活找人,我现在一年有不少于三百天都在外面打工。
  平时想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了,交通也很方便。高速公路从村子里过,从合肥坐三个小时的车就可以到。打工、照顾家里都能兼顾着,咱农民工的生活也滋润!
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儿子明年高考,成绩还不错。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能考上个好大学!
“新农合好,省了大半看病钱”
  讲述人:张大福(霍山县诸佛庵镇小干涧村村民)
  说起新农合,我真是感触太深了!要不是参加了新农合,我和老伴儿可能也熬不到现在了。
  过去我们农民最怕生病,得了小病,还能对付过去;得了大病,不治吧,过不去;治吧,还真花不起这个钱。前几年村里让我们参加新农合,那时候我才40多岁,身体也非常好,并没觉得新农合有多少好处。今年,我被查出患有心脏病,需要换心脏瓣膜,住进了医院里,我着急呀,心想这病即使瞧好了,也不知要花多少钱,这以后日子恐怕也没法过了。
  孩子们安慰我说,你交了新农合,住院能报销呢。
  新农合才交了50元,能报销多少呀?我从亲戚那里东拼西凑了几万块钱住进了安医附院。没想到,等到出院结算,花去的59000多元,竟然能报销26000多元。我的病刚好,老伴又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住院花了将近10万块钱,出院时又直接报了6万多块。这两场大病,新农合为我们报销了将近9万块钱,让我省了一大半的看病钱。对了,像我这样的慢性病平时在门诊看病的药费也能报销呢。这不,半年来的门诊花费了4500多元,报了2300多元呢。
  我们现在赶上了好政策,记得我母亲也是高血压,当时没钱住院,只在医院里挂了几天水就抬回了家,结果匆匆地走了……现在我老伴不仅能住院治疗,还能去做康复治疗,真是打心眼儿里感谢党的好政策呀!
现在我们村里人都知道新农合好,到年底交钱的时候都非常积极,我家孩子在外面打工,虽然厂里帮他们交医疗保险,但我每次都还是再帮他们交一份新农合,这可真是能救命的钱呀。
◎记者感悟
  走入基层新鲜的故事说不完
  基层永远有说不完的新鲜故事和新闻。每次到基层采访,就像是充了一次电,重新获得能量和活力。
  本月初,我跟着媒体采访团进入皖北四市进行系列采访,整个行程近两千公里,边走边看,带着眼睛看、耳朵听,与群众聊,在宿州看到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小麦进厂被“吃干榨尽”;在淮北煤矿看到神奇的井下救生舱,能防火防水抗压抗高温;在明光的浩淼科技公司,高技术含量的消防车畅销国际。
  身子越低,越能听到真心话、感受真性情;投身到火热的基层,越有写作的激情与冲动,越有真情要抒发。见微知著。用我们手中的笔,写出小事情里的大乾坤,抒写我们所处的大时代吧!
  美好乡村应有更多“传世之作”
  今年以来,在走访各地的村庄整治试点村中,黟县宏村镇卢村让记者印象深刻。其将村庄整治与古村落保护结合起来,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还实现了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传承发扬了“原汁原味”的徽州文化,可谓古村落推行村庄整治的一个样板。
  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试点村,都能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经济、文化特点,确定适宜的整治目标和方式,但仍有少数试点村存在盲目建设、一拆了之、路面单调硬化等情况。如果各地的村庄整治试点,都能像卢村这样,做到不规划的不建设、不大拆大建、不劳民伤财,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遗产,又实现了整治、保护与发展的统一。这与正在大力推进的美好乡村建设主旨是吻合的。如果我们的村庄建设都能坚持因地制宜,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有生命力的“传世之作”。
  人水和谐家园会更美丽
  2012年采访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前不久在雨中走进桐城市新渡镇土桥村时的惊艳之感了。
  栋栋农家小楼白墙黛瓦、绿树环绕,条条河渠交错、水清草肥。三个池塘把整个村庄连接起来,主干渠和排水沟连通全村78户,污水入地沟,清水常年流。原来,这个村结合治水、生态保护、农田整治等,编制了2007—2015年规划蓝图,因地制宜,分期建设,杜绝短期行为,才营造出了美好的乡村风光。
  生态宜居是每个人的理想。我想,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由单项突破向整村整乡整县推进转变,要跳出就农田水利抓农田水利,把农田水利建设与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发展高效农业等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水利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如此,才能创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家园。(蒋明冯珉 吴量亮 王恺 鲍亮亮)
&&&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建议IE5.5,
以上分辩率浏览网站
技术支持:安徽商网
您是第 [] 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d touch4 越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