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请教您一个问题建立骑士团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颇经典吧。  对于中国的中央集权,说法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与分散性确定的。由于小农经济的这些性质,因而就需要一个强权统一的政府来进行管理,再加上中国农耕文明的重土精神,因而人口的流动性较低,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华夏..  而欧洲,以德国为例吧,这个国家分裂得比较经典呢。  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德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难以形成,而这种小农经济促进了地方割据与各自为政。(以上是弗兰茨 梅林的话的减缩..)德皇其实只成为一个最大的地主而已(与商周有些像,但是为什么不能出现一个秦始皇呢?)  再加上教皇的掺和,(为什么欧洲能形成这么强大的宗教封建势力呢?,也是一问啦)皇帝,只有城市阶层的支持,而城市阶层的不断发展,也只能变得反对封建皇权。因而,德意志的皇帝一直很郁闷。  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封建专制的取消,在诸侯国中,也是颇有中央集权色彩的。但是为什么欧洲只能如此的割据呢?  而且,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火药传入,统一王朝战争打响了。但是,此时的德意志却也没有迎来自己统一的春风,这又为什么?    而且,割据中国也并不是没有。想春秋战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割据也是非常非常的严重。但是嬴政一统天下设立郡县,杨坚一统天下开启开皇盛世,赵匡胤一统天下从此废尽割据的根基。但是,为什么这些剧变,在德意志却无法发生呢    呼,一下子弄了那么多。期待高人指点啦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感觉根鬼扯一样,酸腐
  所谓盛世都是史书上写的,哪个真看见过了?要放在古代,我们现在就是和平盛世五十年,可是你说呢?    欧洲中央集权的概念要到很晚的“君权神授”时才出现,以前在分封制下国王的权利其实很小的,贵族和教皇随便哪一个都惹不起。不过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国王刚爽了没多久就赶上文艺复兴了,然后就是工业革命,然后就是人权思想的出现,然后就是——世界大战。    如果玩过文明4,你可以好好研究下科技树里“君权神授”,它出现的位置很有意思,看上去不错却没什么用,这是个生产力即将飞跃的时代,印刷术或者银行更值得去研究。而你所谓的中央集权,其实就是里面的法典——儒教,非常重要的一个古代科技,呵呵,现在连老外都知道了外儒内法。
  还是多从地理气候上想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可选择的余地很小
  愚以为德意志的长期未能统一在于德意志的皇帝不是世袭的。前期是选举的还得看诸侯的颜色。当然皇权有时候会强大一下,但是这时候又来个教皇掺和。教权与皇权争夺放过不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德意志皇帝在前几个王朝王权还过得去,但是那几个王朝又纷纷绝嗣,来不及建立强大的王权和世袭制度。而新接替的皇帝需要对贵族妥协才能保住王冠。甚至可以说,一个家族绝嗣另一个家族的上台必须是贵族选举上台的。被选举的君王必须妥协。
  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一个家族的上台必须向贵族妥协。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更替,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妥协,致使王权一步一步缩小。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里提一个相反的角度,  算不得一个答案。    其实,欧洲人看中国历史,对我们的这个中央集  权是感到非常吃惊的。从当时的技术、交通条件  来看,从北京到边远的省份,那么长的距离,一  道圣旨下去,起码要个把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这  样的条件之下,理应是封建割据。也就是说,欧  洲的割据状态,才更符合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    可是中国人就这么奇怪,竟然可以建立一个一统  天下、以文官为主导、以才能选拔官员(也就是  科举,而不是欧洲的血统)的宠大官僚体系。    这在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马克思虽然有一套  人类社会发展的大理论,却没有把中国纳入他的  解释。好像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一个特别好的  解释。    
    欧洲封建割据是因为落后,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的全方位的落后。  
  不仅是中国,波斯,后来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一度也是这样啊。这似乎是东方文明的特点
  百家争鸣了...    看来也只好说,上帝喜欢抛骰子    
  中央集权还是有用的。而其中央集权也不代表封建专制,这里仅仅是讨论地方和国家的问题..  再者,欧洲地理大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国家,两个牙,葡萄牙,西班牙。所以shenlu54兄说的不敢苟同..
  我觉得欧洲文明受希腊罗马影响很大,而这两个文明都是有民主因素的,就象神罗皇帝选举,其实就是延袭罗马的法律,在这种选举的情况下,如果说能建立起集权统治,可能是不容易的。  而日耳曼人氏族部落的选举制度,也正好能与罗马的这种精神相融合。正如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建立时都要打着选举的幌子,这也使各有权选举的诸侯树立不起来君权至上的观念。
  呵呵,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有点想法,但是不成熟。  1、中国的治水文明造成的吧。中国境内有两条贯穿东西的大河,黄河和长江,以及它们的无数支流。每当他们泛滥的时候,人们就需要集中全流域的人力物力来对付它们,因此格外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种需要从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就马上将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并诛杀敢不服权威的诸侯防风氏这里看出来。你说大禹完全是自私作祟也不一定,他可能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对中央集权的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比较一下欧洲的水系,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2、中国确实富饶,在小农经济下不但能实现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余的财富供养一个庞大得无孔不入的中央政权。  以上2条古埃及也具备,因此,古埃及也拥有闻名于世的强大中央集权制度和庞大的官僚集团。  
  身黑心白 》  
    呵呵,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有点想法,但是不成熟。    1、中国的治水文明造成的吧。中国境内有两条贯穿东西的大河,黄河和长江,以及它们的无数支流。每当他们泛滥的时候,人们就需要集中全流域的人力物力来对付它们,因此格外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这种需要从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就马上将禅让制改为世袭制并诛杀敢不服权威的诸侯防风氏这里看出来。你说大禹完全是自私作祟也不一定,他可能是在治水的过程中对中央集权的优势有了深刻的认识。比较一下欧洲的水系,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里。    2、中国确实富饶,在小农经济下不但能实现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余的财富供养一个庞大得无孔不入的中央政权。    以上2条古埃及也具备,因此,古埃及也拥有闻名于世的强大中央集权制度和庞大的官僚集团。    =======================    治水的确是西方历史学界的一种说法。黄仁宇在大历史中  也有说到。一直好奇,这种说法在国内的史学界是怎么看  的。    但是治水在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流域说得过去,肯定是老祖  宗需要大规模政治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到了长江流  域就说不大过去了。长江流域的水患,多半是各地支流上  的问题,并不像黄河那样经常的改道,堵塞,要大规模的  整治。    到了岭南(福建、两广),或是云川贵,则跟长江也关系  不大了。    所以,拿黄河流域与埃及对比,是可以的。但是整个中国,  则要远大于埃及。          
  tete 》 
    不仅是中国,波斯,后来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一度也是这样啊。这似乎是东方文明的特点    ==================    但是正如你所说的,阿巴斯王朝只是“一度”有一统天  下的官僚税收组织。但是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过一段  时间,各地官员就变成世袭的小王朝,而且多半是军人  统治。(波斯的情况不熟悉。)蒙古人攻下巴格达,虽  然是信了伊斯兰教,却无法回复那个制度。而土耳其人  再建Ottoman帝国时,又是另外一个制度。    中国也有王朝衰败的问题,但是一阵动乱过后,还是可  以恢复文官、科举的体制。连蒙古人采用的也是这个体  制。    以前读国人写的书,说到“杯酒释兵权”,那其中的意  思多半是皇上对不住打天下的功臣,用完就扔了。现在  的电视剧也多半是这个意思。    但是读西方的历史,才意识到,这样一种大体平和,让  军人从政治上退出去,恢复学而优则仕、文官政治统治  的传统,与其他地方的那种血统世袭、武官军事统治相  比,真是要优越许多,少去了许多动乱与血腥。如果欧  洲那种割据状态是当时经济技术下的常态的话,那中国  的政治体制还真是有一些“上层建筑超越经济基础”的  意思,怪不得马克思解释不了。    老祖宗在这一点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世  界领先”的。只可惜现代的中国人都不大体会这一点,  说起过去两千年,都是极为负面的“封建专制”。    
  是不是还有一种原因:欧洲诸国从建国起就没有强制征兵制度,只有雇佣兵,难以动员上万的兵力。
  楼上已经有人说出答案了,地理和气候。。。 楼主该好好咀嚼一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可选择的余地确实很小。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05602.shtml    你可以看看这个,里面的一些观点很值得借鉴.
  作者:修木读史 回复日期: 11:14:22 
          但是正如你所说的,阿巴斯王朝只是“一度”有一统天    下的官僚税收组织。但是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过一段    时间,各地官员就变成世袭的小王朝,而且多半是军人    统治。(波斯的情况不熟悉。)蒙古人攻下巴格达,虽    然是信了伊斯兰教,却无法回复那个制度。而土耳其人    再建Ottoman帝国时,又是另外一个制度。      我对土耳其政治组成不太清楚,但印象中也应该是那种中央集权吧。  另外日本朝鲜虽然比较小,有时也有割据,但主体来讲,我觉得也算得上的中央集权。所以我总觉得这是东方文明的一种特点,不一定完全和治水有关。    
  历史上的日本的主体也算的上中央集权?笑死我了。
  那么请问它应该算什么呢?
  日本几乎是一个很符合欧洲标准的封建国家  皇帝、领主、僧侣、商人各阶层都很像
  其实德意志历史上长期不能统一与欧洲的民族分化有直接关系,广义的德意志在历史上是要包括今天的奥地、捷克甚至是匈牙利的,就像楼主说的,德意志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难以形成,更不要说是统一了。19世界后半页展开的德国统一过程中,俾斯麦坚决把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统一的范围之外,除了怕其妨碍普鲁士在同一德国中的主导地位外,更是考虑到捷克奥地利等国历史上就不具备于德国连接成稳固统一体的条件。  
  治水在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流域说得过去,肯定是老祖    宗需要大规模政治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到了长江流    域就说不大过去了。长江流域的水患,多半是各地支流上    的问题,并不像黄河那样经常的改道,堵塞,要大规模的    整治。  ----------------------------------------------------------  确实,长江和黄河的水情完全不同,黄河流域的水况要求在其上下游必须存在统一政权,参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而长江流域的情况是不同的。  长江流域更多的是上游和下游在军事形势上的对抗态势。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孙吴与刘备联合的一个前提是荆州已降,长江天险已经失去,从前南北对抗划江而峙的形式,已经被上游强大的军事压力所取代。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已经通过庾、王江州之争和桓温转移晋鼎的情况把这种上下游之间的矛盾讲的很透彻了。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长期的南北对峙,但几乎从没有过持续的东西对抗。
  tete 》      我对土耳其政治组成不太清楚,但印象中也应该是那种中央集权吧。    另外日本朝鲜虽然比较小,有时也有割据,但主体来讲,我觉得也算得上的中央集权。所以我总觉得这是东方文明的一种特点,不一定完全和治水有关。    ===================    土耳其人的Ottoman帝国也有集权的时候,但是那个体制  可真是有意思。它陪养官员的时候,是从婴儿陪养起。通  常是在巴尔干地区,找基督教出身的孤儿。然后收入宫里,  从小专门接受各式军事、文化上的训练。长大成人后,派  往各地,相当于钦差大臣。其出发点是,这样的人与帝国  的其他权贵家族没有利益、血缘联系。说得好听一些,这  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童养媳。说得不好听一些,这些人其实  像是宫内的奴才。    Ottoman的另一项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当一个王子即位之  后,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兄弟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因为王  子间的争夺而造成内战。这是做为一种制度来实施的。    这里应该澄清一下,所谓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独特,其实  包含了三个方面,    (1)在大范围内,权力由一个文官系统来调度与执行,  而不是军人掌权。  (2)官位不是世袭的,不讲血统。  (3)官员的选拔是公开竞争的,根据才能来定。(在  当时的条件下就是科举制度。)    做到这三样的文官制度上的集权,在十九世纪之前没  有听说过别的例子。像土耳其那样的集权,其实是让  人有点毛骨悚然。    日本的例子,前边的同学已经纠正了。日本近代的中  央集权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才有的,那时已经有了另一  种社会技术条件。    朝鲜的确是中国的微缩版,学我们学得最认真。但它  毕竟太小,我们一个省的规模,它的管治问题与中国  无法相比,也要容易得多。    前边也有人提到葡萄牙的集权。葡萄牙只有中国半个  省不到,那里的中央集权只是一个大家族当了山大王  而已。    
  tete 》   
    我觉得欧洲文明受希腊罗马影响很大,而这两个文明都是有民主因素的,就象神罗皇帝选举,其实就是延袭罗马的法律,在这种选举的情况下,如果说能建立起集权统治,可能是不容易的。    而日耳曼人氏族部落的选举制度,也正好能与罗马的这种精神相融合。正如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建立时都要打着选举的幌子,这也使各有权选举的诸侯树立不起来君权至上的观念。    ============    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选举,当着有“民主因素”,  那是太有点望文生意了。    日耳曼蛮族部落推出头领,其实是相当于《说唐》之  中几个寨主聚在一起,推出一个盟主而已,跟罗马希  腊没什么关系。    具体讲到神圣罗马帝国,一共就只有七个选举人,开  会之前,内部交易早都谈好了。当选人在后边交钱的  交钱,封地的封地。再者说,到后来的两三百年,这  个选举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反正皇位都是奥地利的  Hapsburg家拿去的。        
    一、中国自古就形成了重人轻物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因此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大一统的国家形态顺理成章的成为“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在政治上的当然追求。  二、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轻西方极度发展,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中国的国家社会形态是中国发展的结果,西方社会形态是西方科学文化经济政治落后所致,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两者不具可比性。    
  我觉得想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啊、制度啊、思想啊等等东西,他们如果确定了中央集权的话,同时他们也是有个根源的。这其实还是要回到地理环境中的。  治水之说确实挺新鲜,起码我没听过。也挺有道理的。至于修木兄说道长江的问题...  长江和珠江流域一带,一直都是比较的多割据的,像两广经常叛乱,而江南历来就是会有割据势力,像陈、南唐等等。治水之说确实有点道理的。  但是,是不是仅仅只有这个原因呢?
  欧洲的山脉和河流走向,在冷兵器时代很容易形成易守难攻的割据之势。
  以中国本部即秦王朝的疆域所达来说,关中、岭南、江南和四川在历史上也常常形成割据。如果再把疆域放大点,关外既东三省也很容易形成割据。原因除了地理环境上易守难攻之外,经济上在古代也能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相比之下,河南这个四战之地就很少有割据势力产生并长期存在。
  欧洲也出现过中央集权,法兰克王朝就想往集权上走,结果人亡政息。中国的封建王朝在战国以后就消失了,没有诸侯,封地和封君,哪还有封建。所以中国是封建极端,集权极长。    而欧洲的封建王朝则漫长许多,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进入中央集权,封建贵族还在,但是大大被削弱,而中央集权王朝出现很短时间,就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下课了。所以是封建较长而集权较短。    在火药出现之前,我认为还有一项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技术就是冶铁。欧洲的钢铁冶炼水平,在手工业阶段就优于中国,这就出现了可以凭精良装备和战斗技术以智取胜的骑士阶级,比如,条顿骑士团一直只有几百人。在这样的精英职业军人为主的条件下,金钱和生产力水平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也更容易出战斗力,欧洲人口密度又一直很低,单纯的数量上的人力优势就不明显。这就使得各个领主都可以拥有一支小而精的军队,互相之间形成了制衡,争霸的模式也向商业利益竞争发展。而整个欧洲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又相对较为均一,法国人种麦子吃面包,北欧种麦子困难,种土豆也能养的兵强马壮,力量较为均一。    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历来缺铁矿,尤其缺富矿,军队的装备和揭竿而起的农民之间没有决定性的差距,生产力重量不重质,控制粮食和人口成为关键,至于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就不容易提高。土地富饶广大就更容易供养一支大规模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军队,并藉此控制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尤其在北方长城防线上,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则农耕社会根本没办法对抗游牧民族,所谓大一统,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的共生方式。
  大河流域的地方总比较容易形成统一的中央帝国;一来比较富饶,供养得起,而来流域的一片平原容易遭受侵略
  以上的发言我都不认同。    
分封建制,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而在封建社会,最大的矛盾就是国王与诸侯、贵族的矛盾,中国则是几大诸侯国的争雄,一旦消灭了诸侯与贵族,国王会不会成立新的诸侯、贵族来反对自己,因此实行中央集权就成为必然。  
中国,秦始皇灭六国,为什么会实行郡县制?因为不实行郡县制就实行分封制,人这些分封的诸侯坐大将来反对自己或自己的后代?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汉的八王之乱,明的朱棣造反等等,不过这些都是同姓同族,对于第一代的皇帝没有冲突。  
欧洲,英国的中央集权(也就是中央、国王可以干涉地方事务)是在玫瑰战争之后,也就是英国的贵族死的7788之后,本来英国也如法国一样几乎不能在封建社会来消灭贵族的,英国的贵族被消灭是偶然的事件来的,玫瑰战争中,英国分成两派,互相仇杀,第一阶段、一派取胜(约克派)贵族死亡2/3,一派全死,胜方损失1/2。第2阶段约克派内乱,国王把最主要的约克派贵族杀死,只剩下小贵族,第3阶段,王叔夺位,内乱,贵族再死一批,第4阶段都铎联合英国各方势力夺位,杀死理查王和其支持贵族,之后再处死了最大支持自己的贵族。结束。结果是英国绝大部分的贵族死亡,就连其分支,几代血缘关系的都死了。到了都铎王朝没有了能和国王起冲突的贵族,这样一来,国王会不会傻到分封另一批贵族和自己作对?  
法国则有点想中国,在大革命前,法王见到贵族是地方反对自己的根源,又没有能力全部铲除,于是劝(或者是逼)贵族到首都居住,地方贵族就没有了在地方生事的能力,几十万的贵族与随从在巴黎过着糜烂的生活,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引发了大革命,王朝灭亡。宋朝也是这样,杯酒释兵权,导致财政负担过大。  
法国贵族一旦灭亡就导致分封制的灭亡,也就必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所谓的什么地理、气候都是不真正的原因,只有消灭了诸侯、贵族才能实行中央集权。这是最根本的前提。中国早出现中央集权,很大的原因是偶然性,因为出现了秦始皇这样的人物。为什么英国比法国早,也是因为出现了玫瑰战争。  
中央集权与分封制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外国的程度大不一样。
  对于冷光兄的,  消灭贵族应该是关键的步骤,而不应该是原因吧,起码只能算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呢?
  关于风传兄的理论,既然中国有那么多可供割据的地方,中国为什么还能中央集权呢?
  冰冷之光 》       所谓的什么地理、气候都是不真正的原因,只有消灭了诸侯、贵族才能实行中央集权。这是最根本的前提。中国早出现中央集权,很大的原因是偶然性,因为出现了秦始皇这样的人物。为什么英国比法国早,也是因为出现了玫瑰战争。     中央集权与分封制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的中央集权与外国的程度大不一样。、    ===============    英国与法国的历史比较,是比较史学上做得较多的  一个题目。    英国有玫瑰战争,那是在宗教改革之前的十五世纪。  法国在宗教改革之后(十六世纪)的冲突流血不比  玫瑰战争来得轻松。    二者之间的不同,最大的还是地理环境。英国是岛  国,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外来入侵者的压力没有那  么大。到十七世纪Stuart王朝那一场残酷内战下来,  也没有太多的外来直接干涉。所以它不需要常规军,  不需要太大的集权。读英国史最常见的一句话,就  是“英格兰甚至都没有一支常规军。”    处在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就不一样了,西班牙、法国、  奥地利、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普鲁士,可  以说是征战不断。所以这其中的大国都发展出绝对  君主制(Absolutist Rule, 是这样翻的吧?)也  就是说,国王都要从贵族手里将权力抢走。这当然  指的是宗教改革之后的情况。    在欧洲大陆上,也有像英国那样国王无法抢走贵族  权力的情况,比如说波兰、匈牙利。但是最后的结  果却是这两个国家都被周围其他国家给瓜分了。这  也是因为地缘环境的不允许。    英国与法国的对比,是一个典型的地缘的对比。与  玫瑰战争没什么关系。    当然,法国的集权,从范围与制度上来说,都不能  与中国比。      
  自来得 》       在火药出现之前,我认为还有一项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技术就是冶铁。欧洲的钢铁冶炼水平,在手工业阶段就优于中国,这就出现了可以凭精良装备和战斗技术以智取胜的骑士阶级,比如,条顿骑士团一直只有几百人。在这样的精英职业军人为主的条件下,金钱和生产力水平所起的作用就更大,也更容易出战斗力,欧洲人口密度又一直很低,单纯的数量上的人力优势就不明显。这就使得各个领主都可以拥有一支小而精的军队,互相之间形成了制衡,争霸的模式也向商业利益竞争发展。而整个欧洲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又相对较为均一,法国人种麦子吃面包,北欧种麦子困难,种土豆也能养的兵强马壮,力量较为均一。        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历来缺铁矿,尤其缺富矿,军队的装备和揭竿而起的农民之间没有决定性的差距,生产力重量不重质,控制粮食和人口成为关键,至于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就不容易提高。土地富饶广大就更容易供养一支大规模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军队,并藉此控制更多的人口和土地。尤其在北方长城防线上,如果不能集中力量,则农耕社会根本没办法对抗游牧民族,所谓大一统,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的共生方式。    ====================    看不大懂你这之中的推理,也是第一次听说中国的手  工业、冶金比不上欧洲。    但是就算炼铁是欧洲发达,在火药发明之前,这对战  争与社会组织的影响不会有多大。而且这之间的差距  应该不会很大,不足以解释中国与欧洲的差别。    铁多一些,不过是盔甲完备一些而已,军队不一定就  更为重质量。玫瑰战争之中,除了那些大公们的私家  军之外,还有许多参战者,其实也就是手里拿着农具  的农民。不少战役打起来,就像一场械斗一样。所谓  精良,不过只是骑士们的盔甲比较重,要多花一些时  间训练,不然力气不够使。    再者说,十五世纪,火药传到欧洲,拿着刀剑的骑士  很快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抵御外来入侵,肯定也是大规模组织的一个大诱因。  可是,不论是埃及、中东、波斯还是罗马,都遇到过  这个问题。这其中只有中国发展出来制度性的集权,  而且是文官统治下的集权。一个王朝垮了,另一个王  朝又可以将它再搭起来,甚至外来入侵者也依葫芦画  勺,采用同样的制度。    而同样是面对外来侵略,罗马却是越来越军事化,在  战争上的花费越来越高,而政治也完全沦为军人的游  戏,常常是军阀混战。    这样的对比,还是很强烈的。    
  冰冷之光 》   
      欧洲,英国的中央集权(也就是中央、国王可以干涉地方事务)是在玫瑰战争之后,也就是英国的贵族死的7788之后,本来英国也如法国一样几乎不能在封建社会来消灭贵族的,英国的贵族被消灭是偶然的事件来的,玫瑰战争中,英国分成两派,互相仇杀,第一阶段、一派取胜(约克派)贵族死亡2/3,一派全死,胜方损失1/2。第2阶段约克派内乱,国王把最主要的约克派贵族杀死,只剩下小贵族,第3阶段,王叔夺位,内乱,贵族再死一批,第4阶段都铎联合英国各方势力夺位,杀死理查王和其支持贵族,之后再处死了最大支持自己的贵族。结束。结果是英国绝大部分的贵族死亡,就连其分支,几代血缘关系的都死了。到了都铎王朝没有了能和国王起冲突的贵族,这样一来,国王会不会傻到分封另一批贵族和自己作对?    ===============    再读读,又觉得不对了。英国的贵族是欧洲最成功的,  英国的集权,是最弱的。它的国会其实就是贵族掌权。  你要说它是集权,其实是贵族的集权。    这个帖子是怎么了?在煮酒里边看不见了。    
  修木兄在雄辩呢
  这个帖子,原来是在《西事纪闻》里的,怎么  转到《版务处理》里来了?        
  管理员要将这个打入冷宫?
  @修木读史 6楼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里提一个相反的角度,  算不得一个答案。  其实,欧洲人看中国历史,对我们的这个中央集  权是感到非常吃惊的。从当时的技术、交通条件  来看,从北京到边远的省份,那么长的距离,一  道圣旨下去,起码要个把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这  样的条件之下,理应是封建割据。也就是说,欧  洲的割据状态,才更符合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  可是中国人就这么奇怪,竟然可以建立一个一......  -----------------------------  主要係君主以儒教治天下,華人都習慣(行為和思想)了要有一個皇帝去管他們.別忘記,華人世界不如歐洲有獨立宗教機構可以分去皇帝對意識形態的權力.
  中国贵族和欧洲贵族的本质性不同,才是关键  这里面“产权”是关键性区分点  而之所以会出现“产权”的巨大差异  在于“公权”和“产权”的关系  中国是绑定的关系,产权即公权  欧洲是分离的关系,公权出自产权,受其约束  而之所以出现“公权”和“产权”的关系的不同  和各自的社会组织模式差异有关  即“公权”的权重大小有关  中国是一个重“公权”的社会,欧洲则不是  所以反推下来  “治水理论”实际上是正确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to请教您一个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