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英雄国服激活码联盟21号美服从新定位国服呢?

& 景泰其他计算机职位招聘
区  域:
标  签:
月  薪:
经  验:
学  历:
来  源:
更多快速筛选:
第三方权威认证
企业直招认证
抱歉,在广州其他计算机职位里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立即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职位↓
<div class="s-butt s-bb1" post=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白云-景泰
工作经验:不限
最低学历:不限
招聘人数:5人
1、18-50岁,女性优先
2、吃苦耐劳,有相关经验优先
3、负责餐厅餐具清洗
<div class="s-butt s-bb1" post=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白云-景泰
工作经验:不限
最低学历:不限
招聘人数:1人
岗位职责:负责买菜,煮10人餐,一日两餐,兼打包货物(非重活)
工作时间:八小时工作制, 一个月休息六天
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马上,让工作来找你!
赞助商链接
赶集网景泰其他计算机职位频道简介:赶集网广州白云景泰其他计算机职位招聘栏目,每天提供数百条广州白云景泰其他计算机职位最新招聘信息,并且真实有效,完全免费。查找最新最全的广州白云景泰招聘其他计算机职位信息,请到赶集网广州白云景泰其他计算机职位招聘栏目查找。
其他计算机职位相关城市:
相关城市推荐:英雄联盟s5,什么时候开始,我要重新定位排位。是那天开始_百度知道
英雄联盟s5,什么时候开始,我要重新定位排位。是那天开始
1月21日正式开启2015赛季的排位赛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国服的还没有给确切时间,去年是二月二十多号,今年美服的是本月21号,你可以参照这两个时间,可能在美服后面一个星期左右
本月的21号更新之后。
赛季已经开始很久了,但是段位重置是1月21号
听说过玩年
英雄联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个能抗又有输出的英雄起前期无法赖线,较吃……
一个能抗又有输出的英雄起前期无法赖线,较吃……
一个能抗又的英雄,只要铠甲起来后,伤害可观,心装备狂徒铠甲后,伤害非常可观,后期半血秒杀脆皮,比较逆天的存在。 一有输出的,只要核心装备狂徒比较逆天……
& 分析LOL战术:详解如何击败OGN全胜队伍SKT1
分析LOL战术:详解如何击败OGN全胜队伍SKT1
文 章摘 要
OGN的冬季赛刚刚结束,SKT T1 K队以三场干净利落的比赛,轻取赛前豪言壮语的三星ozone,这次比赛里,K队再度展现了完美的统治力,令观众们看得赏心悦目。
  OGN的冬季赛刚刚结束,SKT T1 K队以三场干净利落的比赛,轻取赛前豪言壮语的三星ozone,这次比赛里,K队再度展现了完美的统治力,令观众们看得赏心悦目。 而这次比赛后,各大论坛的水友们议论纷纷,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的SKT T1 K队是地球上前无古人、可能后无来者的强队,想击败他们?天方夜谭! 其实不然,若要击败SKT T1,并非不可能,S3总决赛之前,K队就险些被KT B队3比0淘汰在外,若非faker和ryu这对宿敌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上忍对决,恐怕S3上就难见faker与鸡翅了。  S3总决赛上,K队与OMG的精彩对决,让观众惊呼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SKT T1 K队是一支极其坚韧的战队,更可怕的是,他们第二场再度面对OMG时,已经找到了克制OMG的战术――这支韩国战队的学习成长性与团队协同能力才是他们最可怕的地方。要击败他们,必须先弄清楚K队的战术思路。  WE的全球流、FNC的传送流、TPA的四一分推,都是战队自己的招牌体系,K队也有他们的战术体系。英雄联盟的战术体系是随着赛季而逐渐被选手深度开发的,从最初的争夺版本强势英雄到团战体系,战术思路从单一、幼稚,走向多样、成熟,各大战区对于战术的理解存在差异。而在这一点上,韩国人无疑走在所有人前面。  全球流与传送流都可以通过BAN掉特定英雄进行针对,四一分推本质上依赖分推选手的个人实力,倘若对线英雄强势且建立了线上优势,那么四一分推的作用便大打折扣。  韩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多准备几套战术。  有人会不服气的说:英雄联盟一百多个英雄,多准备几套战术,准备的过来吗?其实这是个思维误区――英雄虽多,可是每个英雄适应的体系是特定的,只有那些能做到多面手和百搭的英雄,才会成为比赛的上佳之选。没削弱前的打野皇子、万年打野一哥、中路恩怨对头的发条与,这些英雄其实并不多。  围绕每个位置,选择特定英雄,通过战术思路来制定一套作战计划。很笨,但是很有效,正如道家所云:表相与真相永远存在差异,捷径更多时候是众人眼里最费时费力的路。  SKT战术思路&& & &K队的战术思路,像围棋――布局、取得先手、在局部取得大优势后滚雪球将这种优势扩大到全局,然后拿下比赛。  BAN选阶段是K队的布局阶段,他们通过BAN掉绝对不放出的英雄,来压缩对方可能执行的战术套路,然后针对对方的一选做文章――他们 并非选择线上克制对方的英雄,而是选择克制对方战术体系的英雄 。好像灭火先扑灭火源,掐掉苗头。  K队大部分时候不会先拿中单,而是把辅助和打野拿走,若是蓝色方,多半会拿打野或者一个万金油的上单,比如慎、鳄鱼、龙女。他们的二选便会针对敌人的战术体系――你拿轮子妈我就拿走安妮和奥巴马,诸如此类的事情在K队BAN选时是家常便饭。  BAN选阶段,若SKT T1 K队已经取得了优势,那么他们接下来会通过更加细腻的战术和强大的执行力来放大这种优势。K队的战术很有趣,我称之为&见招拆招&。 还是以围棋为例,我们在看SKT T1 K队的比赛时,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K队拿到一血的比赛,几乎没有输过。 因为他们的战术灵活多变、不容易被对手把握针对,他们围绕取得优势的那个点来展开接下来的变化。  前面说过,对阵K队,BAN选时处于下风,局面便很难打开。而许多强队在对阵K队时,BAN选阶段并不落下风,比如S3半决赛,南京剑与K队打满五场,他们没有一次是在BAN选阶段就被K队智商压制的。 这时,就需要一位强势打野,来帮助一路建立优势,打开局面。  K队就像一个罗马战士,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短剑,他们的打野和辅助便是那面盾牌。 用盾牌将对手击倒,然后短剑给予致命一击。  K队输掉的比赛,无一例外是他们的打野失利,造成他们局面被动――很值得玩味的是,当K队陷入被动时,faker的优秀发挥可以极大的阻碍己方劣势的扩大;K队优势时,faker基本不是最抢眼的那个,除非那场比赛是以他为核心打开缺口的。  OMG对K队第一场、南京剑对K队第一场,这两场比赛里K队的失利,都是因为打野在前期无作为,并且在接下来的小规模团战里送头,从而输掉比赛。我们很多时候放大了faker的明星效益,却忽略了K队真正的CARRY――他们的打野选手bengi。  Bengi的打野风格务实又狡猾,他是K队的盾牌,总是在对手得意洋洋杀向队友时突然出现,用意想不到的反蹲与高效的支援,帮助队友打开局面。但这不代表bengi的进攻意识差,如果他的对手在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好,他会及时的把握到对手的麻痹和侥幸,配合队友拿下人头。  击败SKT要素& & & 在分析了K队的取胜优势之后,那么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击败SKT T1的有效要素。  击败K队要素一:  BAN选时必须用一个名额针对打野,把bengi彻底封死,并且一手拿强势打野英雄。 至于faker,他英雄池深,三个也不够BAN。    K队的上单impact是一个很有趣的选手,他是K队里临场失误最多的,不过考虑到上单自古出逗比,放眼全世界,从wickd到maknoon,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了。  Impact在K队里的定位是一个替补carry,他更多需要为战术和打开局面做一定牺牲――K队首选从中路打开局面,但是随着大家无脑针对faker,中路越来越难打开局面时,impact便会站出来,这就是我称之为替补CARRY的原因。&  南京剑与SKT T1 K队第二局里,K队针对贾克斯进行了换路,bengi没有像国内打野选手,帮助双人路推塔,而是和impact一起守住下路,他们成功的在下路打开局面,随后把雪球滚到中路。  总决赛里的贾克斯,不用我在这里赘述,有心之人完全可以看出来,即便faker对线white已经取得了大优势,可是皇族最后无法处理的点却是贾克斯。Impact操纵下一个良好发育的贾克斯彻底让皇族的保狗战术破产。  要点总结:ban选针对打野,干扰上单发育。  击败K队要素二:  对线impact需要稳健、冷静,只要不让impact取得优势,他的发挥其实平平,甚至还没有韩国两大上单shy和flame抢眼。  K队的明星,是faker,这位中单选手被大家戏称为&大魔王&,他英雄池深不可测,而且细节方面无可挑剔――细细观看faker的瑞雯视频,他赶路时都不断的利用技能进行了最优化操作,甚至他刷野怪时,也会留下三段Q跳墙回到线上。一秒都不肯放松的faker,是一位抓住对线点滴为自己积累优势的中单选手。 每一分钟,他比你多争取了1-2秒时间,多补了1-2个兵,20分钟之后,你就可以挂机了。  对线faker,是意志的比拼――高度紧张下,选手难免有动作走形或者失误,就看谁平时训练做得最好、意志更坚强。  在这里,我不得不感慨一下, 当国内一些天赋极高的职业选手每天各种游山玩水睡粉丝时,faker还在刻苦练习。你平时不给自己压力,不让自己适应高强度的竞赛环境,指望比赛时超常发挥?呵呵。  K队大部分时候依靠中路来打开局面,这也与S3、S4的节奏吻合,所以我们看到比赛中,bengi对于中路的保护是最到位的。  要点总结:操作需细腻,对线经济不能差。  击败K队要素三:  让打野蹲死中路,即便不能击杀faker,也要让他不能游走和安稳的发育。  K队的下路远没有他们的中单和打野亮眼,piglet至多能算一流ADC,WE?weixiao与IG?kid都比他出色。可是K队的下路辅助poohmando是他们的队长与指挥,他的游走支援是K队打开优势局面的另一利器,他是K队的替补&打野&――在这里我用打野来代指pmd的游走支援。  Pmd是一位战术大师,他会从场上的形势变化,来揣测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从而提前赶往支援,见招拆招。这让他的行动很多时候出乎对手的预料,变得诡异莫测。 针对pmd的游走,做一个额外的眼位。不管K队是正常对线还是换路抗压,pmd的游走一定是往中路,在他的必经之路做好眼位,可以提前发现K队的意图。  要点总结:蹲中保发育,注意辅助carry动向。  击败K队要素四:  韩国战队具有高度组织性,选手在比赛中像士兵,完全服从场上队长的指挥,纪律是K队战术体系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基础。反观国内战术和电竞选手自由散漫的作风,我们离世界冠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战术,OGN,SKT1相关的文章有:希望全服从新打定位赛吗? - 综合讨论区 - 《英雄联盟》官方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LOL_146HmKmi2O
希望全服从新打定位赛吗?
第一次定位太鲁莽了,希望从新打定位赛。下一次可以从新打定位赛是什么时候?
超鬼思密达
等下一个赛季吧。 应该会重新打
下个赛季吧,不过还早,况且那也没有用,你下个赛季定位还会受到这个赛季影响,就是隐藏分,如果这赛季太坑,下赛季定位赛打的好也不会给到太高
LOL_146HmKmi2O
ares_1009 发表于
下个赛季吧,不过还早,况且那也没有用,你下个赛季定位还会受到这个赛季影响,就是隐藏分,如果这赛季太坑 ...
还好我提前问了,不然我都想去坑别人了~~
LOL_146HmKmi2O 发表于
22: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好我提前问了,不然我都想去坑别人了~~
坑别人也是输啊,我见到别人说过有人上赛季打的太烂,结果新赛季定位赛10胜结果定位青铜5,哈哈,这影藏分是得有多低:L
丿唯美丶夜色
有实力总能打上去的,不要指望定级赛,我定级赛白银3,照样钻石,我朋友定到白金4,照样钻1
神啊救救我呀
不存在。。。
直接跟你说吧 定级赛只针对刚30级从未打过排位的号
这样他们是以排位分1200为初始分&&赢加输减 10盘结束总分划定指定段位
定级赛只有这一个途径
打过排位的号&&即使下赛季重置&&你的初始分还是以你上赛季最后排位分为主&&
这就导致 你上赛季青铜5& &那你新赛季就是以你青铜5的隐藏分为起点 即使不补分 连胜10盘&&也是青铜
如果是青铜的守门员 定级赛10连胜 最后也是青铜5& &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新赛找代练十连胜 最后还是定级青铜5
查看完整版本: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十二次会议 - 专题 - 价值中国网
  日下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十三次研讨会召开第一次会议,40位学者、媒体工作者与会。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杨东平主讲,提供的论文是《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作为嘉宾发表评论。会议由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徐景安主持。详细
教育的功能、目的与价值定位
创建中国新文化离不开创建中国的新教育。教育改革问题十分复杂,非常重要,所以准备开三个半天。今天下午,讨论教育的功能、目的与价值定位。东平教授为教育改革做了多年的研究,是著名的教育专家,他的论文已经发给大家了。
我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有三个基本的判断,供大家讨论。
第一,是落后的、失败的、残忍的教育。其落后表现在财政的教育投入比重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在于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是落后的。既不如重德的传统教育,也不如重才的西方教育。其失败表现在培养出来的人不适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不能怪罪经济危机,此前已有60%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是中国的经济、社会不需要大学生,而是大学生不适用,还侈谈什么培养大师级人才!我们的教育以在校生的数量和规模为成就,不追求教育的品质和质量,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这能是成绩吗?其失败更在于整个教育氛围的毒化和堕落,邪气压倒正气。作为殿堂、学府、正义、良知的大学丑闻不断,更不用侈谈什么国际一流的大学。今天中国教育界以追求权势与牟利成为主流,究竟还有多少人把心思花在办教育、做学问上?其残忍是中国的学校成为一架架冷酷的考试机器,起淘汰、筛选学生的作用,学生的天性泯灭、人格扭曲、身心摧残、追求误导。天不亮起床,天黑做作业,背着沉重的书包,没有童年、没有乐趣、没有自由,他们的人权以教育的理由被剥夺,连同他们的父母、老师一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教育部长却津津乐道,没有一点歉疚与不安。我挑战一下教育部,敢不敢发问卷调查一下,有多少学生满意、多少家长满意、多少教师满意?
第二,在拨乱反正中倒退,在改革开放中逆行。文革结束以后,来了一场拨乱反正。经济领域要不要搞经济?要搞经济。搞什么样的经济?搞市场经济,而不是退回到计划经济。而中国的教育呢?拨乱反正停留在要不要教育?要教育。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没有讨论,就向五十年代教育回归。经济领域在改革开放中前行,教育领域却在考试第一、分数第一的应试道路上越走越远,且没有改革的迹象。
第三,集中浓缩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领域的弊端。改革教育涉及到理念、制度一系列根本问题,任何实质性推进都不可避免触动体制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教育领域成为当今中国最顽固的堡垒,可以说积弊丛生、积重难返。
下面,请东平教授发言。
&&感谢徐景安先生,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创建中国新文化的论坛,已经是第十三次了,我还是第一次参加。
原来讨论的很多是比较基础的问题,讨论源头的问题。我觉得教育文化是比较专门、比较具体的领域,但是确实对整个民族的新文化的构建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一个领域。所以,我愿意来谈一些看法。
教育问题和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非常多,今天下午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做二十分钟的主题发言,介绍一下关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或者说在教育文化的层面上梳理一下主要的观点。
关于对现行教育的批评或者批判,我想大家可能有比较多的共识。教育不适合社会发展的现实,摧毁青少年,培养不出优秀人才,这是大家都看到的。
但是,对造成这个现实背后的文化和理论层面的原因,也许大家并不是很清楚。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教育大国,有非常深厚的教育文化的传统,有着足以自豪的文明智慧。我们今天看到的教育现实,主要是最近六十年形成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短的经历。这六十年的经历,可以把它分为两段,前三十年是在阶级斗争为纲,计划经济体制,毛泽东思想下形成的;后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但我国教育的基本面貌、价值、方针、指导方针、教育文化都是在五十年代初形成的,它的核心部分、教育“软件”可以说至今还没有升级换代,基本上还是1.0版,与我们社会其他领域的差距非常大。
新中国在五十年代奠定的这套教育,它的基本价值是什么?我个人归纳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国家主义或者叫国家功利主义。它把教育视为是实现国家目标的一个工具。这种国家工具体系的价值,在后发展中国家一再的出现。清末民初讲“教育救国”跟我们今天讲的“科教兴国”,语境和动机是差不多的,都是把教育作为富国强兵和救国之急用,赋予它非常强的功利主义价值。
新中国成立之后,又赋予教育高度政治化的价值。到文革时期,就无以复加了。1975年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到今天为止,还可以看到这种高度政治化的遗留。
第二个特点,它是高度精英主义的教育。在五十年代时,为了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明确规定基础教育的功能就是为上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集中精力办少数重点学校,形成“小宝塔”的结构。这是当时教育的文件明确规定的。
所以,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教育价值,教育是高度精英化的、面向少数人、培养尖子的教育。到今天为止,这样的思路仍然存在,就是重点学校、尖子生、拔尖人才。而我们今天的背景和五十年代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民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但是我们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价值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所以,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依然盛行,沿用五十年代遗留下来的一整套的教学制度和方法。
此外,与这个价值理念所配套的苏联模式,是高度集权,大一统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大一统的体制,在灌输和实现国家的意志上非常成功,但它的代价是窒息了教育作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需要、自下而上生长的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事业,变成高度国家化的大规模标准化建设,就是我们说的“教育工厂”。人的情感、兴趣等等这些全部消失了,那么大的国家按照统一的指令来办教育。当时苏联有一句名言,教育部长很自豪地说我知道每天每一个时间全苏联的每个教室里在上什么课。都是规定好的,整齐划一,大一统的。对于中国这样差异非常大的人口大国,这种大一统是非常危险的,教育的活力、丰富性、多样性就消失了。在当前的现实当中,高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演变为“官场化”弊端,这一价值在最近这些年来得到了强化。
刚才讲的都是教育外部的,社会环境、管理体制。从教育自身的角度,在教育内部,我们经常说现代教育、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区别究竟何在?我们现在实行的究竟是现代教育还是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是如何确立的?教育现代化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五四时期,对此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努力,但后来这一过程被中断了。我觉得中国教育缺失的这一课至今并没有补上。
从五四开始,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批判就成为教育革新的主要对象。在二十世纪大多数时期,以科举教育为代表的旧的传统教育一直处于被批判的守势,在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的教育革命仍在强烈地批判这个教育。灌输式、死记硬背、分数至上、读死书、死读书等这套东西,是毛泽东深恶痛绝的。但是,这一批判到1976年结束了,毛泽东去世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对科举教育的批判、抵制、制衡的力量从此消失了。中国陈旧的科举教育开始畅行无阻,传统教育借现代教育之体复活强化。这一经历实在是十分惨痛的。我觉得我们今天少年儿童的状况比科举时代要可怕得多。
传统教育文化在当代的复活和强化是一个线索,另外一方面是西方教育学的传播和影响。我们知道西方在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教育学,是十九世纪赫尔巴特奠定的教育学,教育的中心是学科知识,把学科知识分门别类,由浅入深地进行传递。到二十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彻底颠覆了学科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西方的传统教育,确立了新的中心,就是儿童中心,使得西方的教育由近代进入现代。新的教育价值,是根据儿童生长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包括健康、公民人格、积极的家庭成员,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智育、职业技能等等。也就是说,把学校的功能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化为“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学校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职业人、未来的妻子和丈夫等等。所以,儿童中心,生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深刻的。
这一西方教育的现代革新在中国得到了同步的传播。今天我们说什么儿童中心、生活教育等等,大家都非常陌生;而这在三四十年代是教育ABC。杜威的学生陶行知、陈鹤琴等五四教育家,把这一变革带到中国,并创造了中国自己的“生活教育”、“活教育”理论,在当时具有广泛影响。毛泽东的教育革命观点,其内在价值和追求,与进步主义教育是非常合拍的。毛泽东从小就反叛旧教育,对科举教育深恶痛绝,后来又深受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当然,他用政治批判、群众运动等方法开展教育,是十分粗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五十年代学习苏联,学习的是凯洛夫教育学,他继承的就是赫尔巴特的传统,强调“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跟生活教育、儿童中心的概念是完全对立的。我们学习苏联的后果之一,是重新强化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传统教育学,使得赫尔巴特的教育跟中国的科举教育这两个传统非常精密地结合到一块,构成了新中国教育学的基本面貌。
五十年代初,伴随对杜威、胡适、陶行知的错误批判,将生活教育批为资产阶级反动的什么学说,退出了中国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文化的更新和改造这个任务,五四时期新的教育文化的启蒙,由此被中断了。缺失的这一课,至今还没有补上。虽然八十年代以后,给陶行知平反,五四一代的教育家和教育文化重新得到传播,但是非常有限,主要在体制外慢慢生长。
我现在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我们主要任务就是要传播和普及生活教育的理念。1949年的《共同纲领》就提出过的新文化建设的任务,当时提出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方针,叫做“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个目标在后来的现实中被党的、阶级的、政治的文化所取代。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对于我们教育的新文化的塑造,这三个主题词我个人认为还是有价值的。今天我们需要回答:我们究竟有没有中国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文化?我个人的答案是非常明确的,它早已存在,就是陶行知和五四一代教育家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新文化的重建设需要应对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一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无论是陶行知还是陈鹤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有非常好的理论准备。例如,陈鹤琴提出的现代教育的目标,第一是做人,第二是做中国人,第三是做现代中国人。可以说是非常恰当圆满的。
今天我们谈教育改革,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是应该说也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因为我们整体的环境已经极大地变化了,市场经济、全球化、再加上以人为本的新的社会发展观也已经提出,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消化。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的教育毕竟已经度过了最最短缺、最最匮乏的时期,跟七八十年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学龄人口开始大幅下降,国家的教育投入开始显著增加。所以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来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我想这也是我们坐在一起愿意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的原因。
谢谢大家。
&&&&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这个问题需要深入讨论。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发言。
&&&&我从1983年开始做教育的实地调查。目前中国的教育确实问题很多。我归结为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办的是谁的教育?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1949年提出一个明确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1953年就开始办重点中学,1954年对办重点中学质疑,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向工农开门。58、59年大跃进,就不办重点中学了。62年又开始办重点中学。文革中重点中学办不下去了。1978年后又大办重点学校。在高考指挥捧作用下整个教育成为少数人办的教育。六十年来在公平和效率、教育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还是培养少数人这个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事实上,直到现在,可能有更强大的力量来办少数人的教育,而不是办真正的人民大众的教育。
第二是办什么样的教育。把教育当成一个工具,还是通过教育来真正培养人。把教育当成本身有主体性的独立自主的存在,还是把教育当成一个工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我们的教育没有自主性。现在讨论教育的问题,它的本质不是教育,而且教育之外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经济的问题、政治的问题。刚才有人说学校曾经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实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还有更激烈的说法,就是学校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校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过度的行政化,这个背后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我认为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词能表达的,实际上它是封建专制的思想、封建专制的理念在起作用,而不是讲的无产阶级的、劳动人民的什么在起作用。
由于经过改装的过度的封建意识、过度的封建管理体制、过度的封建教育方法起作用,所以使得教育不是我们说的什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些词所表达的内涵,依然是内含封建的教育。
第三怎么样去办教育。我们采取办教育的方式,简单来说是通过政治方式来办教育,不是通过办教育的方式来办教育;采取的完全是官本位的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完全是采用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不是符合学校特性的管理方式。有的人就说中国所有学校只有一个校长,其实下面所谓的校长都不是校长,只是一个执行者。那么办学过程中,它的第一依据就是第一校长发的红头文件,而不是每个具体的校长、每个具体的教师他们自己的思想,更不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真实需求。如果这种办教育的方式不改变,教育就没有好结果。不管是杜威的儿童中心理念,还是陶行知所提出的一些理论,我认为都是代表了绝大多数大众的利益。教育要想真正办成人民的教育,就必须使它是以人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办教育,人民需要的方式办教育,每个人成长发展需要才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第一依据,这是一个基本目标。这个目标不能满足的话,就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目前,我感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个问题,杨老师说我们78年完全是倒退到一九五几年的教育方式;但是我觉得能够倒退得更多一点会好一些,如果能够倒退到1949年,甚至倒退到更前一些,我觉得当时办教育的方式是更符合教育的内在规律,更符合教育的专业特性,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1949年全国政协《共同纲领》所提出的办教育的方针: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是真正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利益的教育方针。现在我们做出的纲要,如果能够回到六十年前,就是1949年这样的办教育的方针,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很大的进步,而不是倒退。但是,我们七七年恢复高考以后,当时恢复的是一九五几年的那种办教育的方式。五七年办教育的方针远远比1949年的方针要落后。这个方针到1952、53年,甚至从1951年开始批判《武训传》起,52年开始就整个倒退到更加落后的苏联方式上去了。所以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真正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样一种教育。事实上,这个教育方针并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了,而是当时中国各种社会力量一个共识。为什么讲呢?1986年曾经在延安工作的黄乃一到安徽去,当时我接待他的。他说三十年代末、四零年前后,他们当时为了写一份确定中国共产党文教方针的文件。当时找到陶行知的一篇文章,叫《生活教育之特质》,是陶行知1936年写的。他认为生活教育有六大特质。第一个特质就是生活的,要满足生活的需要;第二个特质是行动的,认为这个教育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要去做的;第三个特质是是大众的,不是少数人的,不是少爷、小姐的;第四个特质是前进的,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第五个特质是世界的,就是我们现代通俗讲的有国际视野的,是把教育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加以界定的;第六个特质叫有历史联系的,我们的教育不是悬在半空中的,是古今中外的延续。黄乃一说看到这篇文章茅塞顿开,后来就把这一精神吸纳到文件中。
所以,当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的六大特质事实上跟后来讲的民主、科学、大众的方针是一致的。这个我做过一些史料的考证,包括延安当时成立的陶行知研究组织,也成立了其他的研究组织。我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早期是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室,当时做了这样的一些研究,提出了教育的方针,提出来民主、科学、大众的这个新民主主义方针,代表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精英对教育的前卫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要把现在普遍实行的国家主义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事实上,有很多人不认同我这样一种说法。我记得在05年,有一次在武汉开研究余家菊的会议,他是典型的国家主义教育的代表。我就说中国1950年后办的就是国家主义教育,我一提出来就有很多人反对。我们的教育是要为每个具体的人服务的,只有在这个基础、前提下,它才能更好的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复兴服务。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的前提,仅仅强调教育一定要为国家怎么样的,教育一定要为某个组织怎么样的,最终必然是办不好教育,教育必然走向一个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当中去,因为这样做目中无人。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年初2月4日《光明日报》访谈的时候,我也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了。
第三个问题,要完全彻底的消除阶级斗争的理论对我们教育的影响。我认为阶级斗争的理论对我们教育不仅有影响,而且影响还很深。包括幼儿园小孩子、小学生唱的歌,包括很多的教材内容,包括一些口号,墙上贴的很多标语,生活当中很多老师教导的方式,背后都潜存着阶级斗争的理论。包括很多的规章制度的设计、要求,背后都有阶级斗争的理论作为根基。如果我们不能够完全消除阶级斗争这个理论的影响,那么想办好教育,我认为很难。因为这个基础就弄错了,这个大前提就弄错了,直接影响到健康人格的成长。
所以我认为这三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在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基础上,再谈教育怎么改进。
&&&&朝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怎么体现“以人为本”呢?全社会都提以人为本,企业、学校、政府都要以人为本,那么教育领域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个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教育问题,我有几个调皮的考察,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东平刚才讲的这个问题,您说的要退得再远一点更好,我现在退到先秦来说。因为我读了整个先秦的诸子百家的原著。我是学化学的,不得已我啃原著。读来读去,我读出古代思想两条线索:一条是人才思想史,一条是奴才思想史。
国家教育就是,你听话,你执行我的。而且,很有意思,用“教育”这个词来称呼这个行业,古代没有。古代不叫教育官员,他叫学官。
我们很想得到帮助,希望知道“教育”成为一个行业的统称,是从何时开始的?是谁主张谁批准推向全国的。“教育”这个词,现在我们开始质疑。就是用“教育”这个词称呼学校求学孩子成长这个行业是否是最好的称呼。
我们希望外文很好的朋友帮助查一查用英语注释英语的education,把那些注释的英文再查一查是什么意思。我们预感,education可能更多是办学,求学,管理学校,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尝试创业等等意思,而翻译成为“教育”,也许并不算准确。
有人说,可能“教育”这个词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而日本翻译时,也许正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为了大批量培养工业需要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的人员的时候。
《孟子》说过人有三种快乐,其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也许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教育”一词,但是很显然孟子并不是指一个行业,而是指一个行为。好像过了很多朝代,也没有人响应。现在是电子古书,很容易查。我们查了很多著名学者的全部原著,没有查到“教育”这个词汇。例如姜管老庄孔,墨晏荀韩吕,直到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日知录》里都没有“教育”这个词。目前我考察到是从王阳明才开始提到四次。此后严复介绍外国的education,翻译过来就用了“教育”这个词。
我常常困惑,为什么荀子写《劝学》而不同时写一篇《劝教》?为什么《四书》里有一本《大学》而没有一本《大教》?为什么不把“北京大学”改成“北京大教”?如果把北京理工大学改成北京理工大教会怎么样?为什么不把“物理学”改成“物理教”?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用“佛学”来称“佛教”?为什么不把“学问”改成“教问”?为什么整部《论语》,没有一个“教育”这词?为什么整篇《师说》没有一个“教”字?为什么把有大的研究成就的人叫“学者”而不叫“教者”?
学与教,到底谁为了谁?
《易经?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礼记?曲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九个字、八个字、七个字,是不是阐明了同一个思想:学是主体,教是辅导。一个好教师一定是保护鼓励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
闻来学,就是听说那些穿着草鞋、走千百里路去求学的故事。求学是内在的,学生为主体,儿童为中心的。我就说古代这个思想和杜威、陶行知他们是呼应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是呼应的。
我们再查段玉裁注《说文解字》,看那个“教”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原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字的核心含义是要被教者仿效、服从、顺从、依从、接受。古时候的“政教合一”、“以法为教”,都是以服从作为“教”的核心含义。我终于明白了。所谓“教育”,就是按我的意志办,你们所有的人按我的意志成长,变成我想要的这种人。
我感觉到我们的“教育”,调皮一点地说,这个行业应不应该叫“教育”?我都觉得要研究、要考证。
面对中国学校、学生、考试等现状,社会上有三种态度。第一,我们十分理解那些对教育现状歌功颂德的歌德派,我们理解他,因为他要吃饭,他要升官。第二种,我们非常尊敬,对教育弊病的抨击、揭露的缺德派。还有第三个态度,就是我们渴求呼唤探索解决问题的立德派。这个立德是我自己杜撰的,不知道以前有没有。
要解决问题不容易,因为这个事太大了,你要解决教育部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三年到四年中央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文件,国家,包括国务院、中共中央,鼓励下面探索解决教育问题。我就觉得有这个精神在里面。
所以,我跟东平商量,我们有一伙儿人都想主办一个杂志叫《办新学》。办学,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有没有办新学的人?全国很多。尤其我到广东去,办新学如雨后春笋。我在广东不管走到哪,人家都给我介绍,说这是什么什么教育的“创始人”。
我建议你这个讨论会,北京开一回,广东开一回。探索那些办得好的,能够给我们启发的,能够生长出来新的办学方法,如果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会不会更好?我觉得要关注办新学解决问题、探讨问题的人们,更加需要去鼓励和支持那些正在办新学、探索解决问题的这些人。
雷教授讲的最有启发的三句话,歌功颂德那些歌德者是缺德,明明我们的教育办得那么失败,他还在歌德那是缺德。对教育时弊批评的所谓缺德者是有德的,还有良知。我们的目的是要创、要建,就是立德。非常赞成雷教授的意见。
我讲几个问题。
第一、三种关系一直在中国教育领域处于模糊的状态。
1、党和教育的关系。中央管到大学教材这样一个微观的具体的教学业务的话,那么中国教育的改革就非常难以推进。学术自由这个大学的宗旨就不能实现。不知道哪个国家会这么做。党怎样处理和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2、政府和教育的关系。总理温家宝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府,我们的教育部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是否也应该建立一个服务性的教育部呢?现在教育部是管教育,而不是服务教育,这是一个主和客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教育部当作教育的管理者,我们关于教育的思考就永远不能前进,教育问题就永远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目前的现状是违背国务院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精神。这样下去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就永远没有教育家,只有官员。
3、教育回归教育。
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遵从教育自身的规律,然后才谈得上搞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把教育变成被支配的工具或为什么服务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就是一个工具事业。教育只有回归教育本身,回归于为人服务的教育,才能真正的走出教育的困局。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真正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这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
这三个关系要理清楚,下面的路才好走。
第二、我只讲一句话,教育比军队重要。
第三、回归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不以国家为本的教育,不是以民族为本的教育,更不是以政治为本的教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回到学生自身,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中承担文明的传承、人格的塑造和人的自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功能。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教育培养目的是工具,工具是要有人使用才能有作用的,现在金融危机,企业倒闭多了,使用学生的少了,每年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如果学生可以创业,也可以做事,从我被使用,到自我展现,从而大大减轻社会就业的压力。教育从工具教育变成主体教育,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有新思路。否则,我们被管理,我们被教育,我们被作为工具,我们的思路,我们的思想都没有了。中国的教育被窒息,民族的希望就渺茫了。
教育由党管、政府管,把教育作为与资产阶级争夺的场所,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现在虽然不提这个口号了,但还是这种思维模式。我不管,谁管呀,学校不就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场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堡垒?这个扣必须解,又怎么解?这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我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个星期前,郑州的地方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了郑州一家小学------创新小学四年级举行拔河比赛。比赛时,一个班的班主任(学生反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做的)在比赛绳子的另一端上抹油,并且里往里面塞了很多钉子。拿这段绳子的另一班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很多被扎伤,也很快就输掉了。事后,记者去采访,校方的一位负责人拿着另一条绳子耍赖,拒不承认,那个作假的班主任也溜了。记者和学生们一起来到比赛现场,和同学们一起在地上捡了很多钉子。但校方态度强硬,暗喻是学生们在撒谎。这些学生面对校方的撒谎(无耻)一脸的疑惑和迷茫。我们国家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这些“教育者”怎么了?学生们提出了这个疑问,没有人去解释、没有人去回答。反而说学生们撒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啊!他们正是处在对世界、对社会的一个认知的重要时期。
我们从小都知道老师教书育人,教书就是传授知识,育人呢?就是以“己”示人。现在教育者自己的行为、方式、做法能不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下一代天天都在这样的谎言欺骗以及这样品质恶劣的教育者的行为下能出现什么样的下一代呢?这就是我带给教育专家、老师们的问题,我觉得很疑惑。
从文化背景(包括观念和制度背景)来看,确实存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一种是“人本位”的教育,一种是“君本位”的教育。前者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后者以君王为本,以权力为中心,以教育者为中心。比如,我们叫科普。在西方国家或者民主国家,叫公众了解科学或者叫大众科学。就是说,公众拥有知道、了解科学的权利,以公众为中心。科普,则是自上而下,我向你普及,以普及者为中心,居高临下。大众科学,公众了解科学,以人为本。从文化根源而言,一个是“人本位”,一个是“君本位”(“官本位”、“权本位”。本位,就是中心的意思)。我曾经想,科普研究所,应改成科学传播研究所,不是科普,而是传播。是平等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由此,看出我们的教育。我们处在一个充满等级文化的国家,教育也是自上而下的,不平等的。
最近这几年,我常在一些大学办的培训班,给中学校长讲课,算是业余爱好。早在10多年前,中央教科所约我——据说一共约了二十几位专家——为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工作会写一组关于教改的文章并汇编成专辑。最后,我的那一篇文章,据说是讨论了多次,最后还是不敢放进那个专辑。为此还向我表示歉意。我说,你们不用道歉,因为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能放进去,只是想给他们看一看。那篇文章,就有那么一段话: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发现和开发为目的,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宗旨;而我们的教育,仍然以教育者为中心,以灌输和控制为目的,以培养服从型人才为宗旨。他们当然接受不了。
我本身是师范大学毕业,毕业以后又在师范大学做了十多年的教育工作。后来又调共青团中央做青年工作,紧接着又做了十多年的科技教育和科普研究工作。我认为,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好教育目标的问题。无论是过去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还是现在的培养什么什么样的劳动者,什么什么样的接班人,什么什么样的人才,都不对。教育的根本目标,我赞成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的提法。教育的目标,在于充分发展人格,加强对人权、对人的基本自由之尊重。我不知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时候,是不是弄清楚了人本位是怎么提出来的?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是谁提出的?人本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题思想,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这是从感性,从艺术的角度发出来的呼声。但是,从理性的角度,第一个提出人本位的人,是牛顿的好朋友约翰?洛克。我们中国人,差不多人人都学过牛顿的三大定律,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却几乎没有让我们的学生学过约翰?洛克的三大定律,关于人类社会的三大定律。牛顿是剑桥的,约翰?洛克是牛津的,但是他们两个同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是很好的朋友,莫逆之交。我从事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叫STS,即“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牛顿的三大定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诞生的伟大的意义,是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什么观念呢?就是事物是有规律的观念,这叫科学观念。
约翰?洛克说,自然界如此有规律,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如此有序,人类社会为什么如此混乱?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自己的规律?他发现,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不是因为没有规律,而是因为规律没有被遵循。于是,他着手研究社会的规律。当初,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混乱不堪,之所以如此,之所以规律没有被遵循,因为仍然建立在一个陈旧的传统观念基础之上。这个传统观念就是“君本位”。其实,三四百年以前,东方和西方的主流文化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君本位,他们叫国王,我们叫皇帝。我们是董仲舒,儒家提出来的,君王至高无上,因为君权神授。他们是产生在基督教文化基础上的,上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被打下人间来赎罪,谁来管理他们呢?君王。所以当时的基本观念,君权是神授的,他们的神是上帝,我们的神是天。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发现了问题,改了。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我们这个社会最喜欢的就是“坚持”。动辄就坚持这,坚持那,你怎么能进步?怎么能发展?约翰?洛克的《政府论》上半部分,翻译成中文大约十万字、一百页。我反复看了,其实就是一句话:我翻遍了《圣经》,上帝从来没有授予任何人君王的称号,君权神授是骗人的话。他提出,人才是社会的中心。我经常爱说一句话:如同哥白尼把颠倒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的新观念,约翰?洛克则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新观念。这两个颠倒,也就是两个观念的转变,把人类带进了新的时代。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人本位是针对君本位而言的。不知道我们领导同志知道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直接摧毁、颠覆君本位的。你不能既要君本位,又要人本位!不破不立嘛!他这篇文章,政府论的上半部,实际上是1680年发表的,八年以后,1688年英国就从原来的君主制转向君主立宪,开启了人类社会走向民主的新纪元。这就是人类民主的开始。所以人本位是针对君本位而言的,如果你不改变君本位,现在已经演变成官本位、权本位,那么人本位就只能是说说而已。像现在总理说的,我们的政府是服务的,他也只是说说而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现在权力至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我的意思是,这个文化大背景,这个观念和制度大背景的问题不解决,教育的问题,难以解决。当然,研究研究,讨论讨论,触动触动,还是很必要的。
我们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也可以。但是,问题就是什么叫合格的公民?现在我很担心,搞公民教育,一“联系实际”,一“中国化”,把公民的概念念歪了。市场经济的经,已经念歪了;股份制的经,也已经念歪了;素质教育的经,也念歪了;公民教育的经,再念歪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又成了政治教育的翻版。将来中国再也找不到什么好词了,那就麻烦了。最好用教育本身的内涵、概念来解决教育问题。那么,我就觉得联合国这个提法是对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人格。
为此,我提出人格素质,现代人的四大人格素质:
第一,科学素质。认知和处理客观世界的素质,理性的素质,讲事实、讲规律、讲原理,它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真。
第二,艺术素质。即情感素质,认知和处理情感世界的素质,感性的素质,讲感觉、将情感、讲形象,它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美。
第三,信仰素质。认知和处理心灵世界(超现实的)素质,悟性的素质,讲约定、将虔诚,它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善。
第四,人文素质。认知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素质,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身,而又不混用,讲真诚、讲诚信,它的价值判断标准是爱。
真、善、美、爱,这四个字,我们基础教育是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这四颗种子。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假、丑、恶、恨,肆意横行,非常值得忧虑。我常说,我最担心的是,我们这个民族,两个素质大破坏,是最大的危机。两个素质,一个是国土素质,一个是国民素质。
最近,针对金融危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位教授写了一篇文章,非常有意思。他首先提出,叫什么是进步?八个字:“苦难减少、幸福增加。”然后他又提出,什么是幸福?他认为,人际关系质量是幸福的泉源。人际关系质量包括家庭、单位和社区。第三层意思是,在英国和美国,六十年代,60%以上的成年人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相信的”。现在这个数据降到了只有30%,他说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人际关系质量为条件的。
你要在我们中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人是可以相信的”,有多少人赞成?恐怕不是60%,也不是30%,百分之零点几!你看我们北京,家家都安防盗门,户户都装钢铁窗,处处都是保安,假药、假酒,注水肉、有毒食品,真是无处不在。我去年到美国,到孩子那去,我说要买个高压锅、买个电饭锅,在网上订购,送货上门。有一天,孩子说,明天送货,你们在家里等着,结果等了一天,没有人敲门。一直到晚上下班的时候,孩子从门口把高压锅搬进来了。我说不是送货上门吗?怎么没有敲门?孩子说,在美国送货上门,送到门口就走了。这叫路不拾遗!当然不是说美国每个地方都是这样,但是可以说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这是一种文化,不是“典型”,不是个例。是一种普遍的共识。我们每天出门散步,从来不锁门,路上遇到行人,陌生人,见面总是微微一笑,打声招呼。这种文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给人一种愉悦感、幸福感。
现代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儿童或者学生为中心。以发现为目的,就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充分把他发挥出来,以培养有意义生活和创新为宗旨。那么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什么呢?是以教育者为中心,以灌输和控制为目的,以培养求生存和服从人为宗旨。生存,就要索取;生活,才懂得奉献。而且,现在有一种意识,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这是一个非常可怕,对社会极具破坏性的意识。
前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列了一个表:
认知和处理对象
沟通与认同方式
事实与逻辑
——晓之以理
抽象,清清楚楚,并需求证
情感与形象
——动之以情
具象,朦朦胧胧,但凭感觉
?——抚之以心
感悟,玄机重重,无需证明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比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什么不叫“中央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不仅仅是科学,还有艺术,还有信仰,还有人文等等。教育研究包括科学,但不仅仅是科学!所以我们的教育研究,始终研究不出好的成果来。又如清华建筑系,你不能叫建筑科学系。建筑,除了科学,还有艺术,当然还有信仰、人文等等。一个好好的中医研究院,要赶时髦,改成中医科学研究院,这一下玩了,中医的丰富内涵被改丢了!
所以,我提出了人格素质的概念,你在认知客观世界的时候,你要讲事实、讲规律、讲原理。这是科学的三个关键词。首先是事实,然后紧接着就是规律。而规律是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原理。但是,科学解决不了情感问题,更解决不了信仰问题。所以仅有科学素质还不够。现在,尤其是很多大学生,科学知识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最缺乏的就是情感素质。情感是一种具有条件反射的心理联系,知识,可以传授,情感教育,无法传授,靠养成,养成教育。爱母亲,爱同学,爱周围的人,博爱。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心态。所以这种情感素质和科学素质是同等重要的。人是从感情到情感,以感生情,这叫感情;以情生感,这叫情感。情,一旦有了情,感觉就不一样。艺术家罗丹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情,就是发现美的动力源泉。有了情,发现美的能力,审美的能力,都会增强,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审美观。我们说,科学的真,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而情感的美则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有句话,“科学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雨果说:“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我们国家教育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非常缺失。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旦有了情,你的母亲再穷,她都是非常伟大的。所谓审美疲劳,没有情才会疲劳。美是一种感觉,是审美主体对美因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夫妻之间互为审美主体,互为美因。当你对审美对象,也就是美因,没有情的时候,多看几眼,也许就烦了,疲劳了,这就是审美疲劳。但是一旦有了情,哪怕是对方一点点缺点,你也觉得很美,很可爱。夫妻之间,日深月久,情深意重,就会越老越有味道。有一次在香港,有一位记者,问我夫妻保鲜的秘密是什么?我说一个字:“情”。情,情感教育,靠的是养成,靠的是活动。在北美,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婴儿出生后,社区总是定期组织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或游玩,或游泳,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他人,只有和他人在一起,才能快乐。这就是开始社会化的过程。
还有科学和宗教,宗教和迷信,我们也总是混为一谈。有人对我说,牛顿、爱因斯坦,缺乏科学精神,到了晚年还相信上帝。我说,不对。牛顿和爱因斯坦从小就相信上帝。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没有什么矛盾。科学是认知和处理客观世界,信仰是认知和处理心灵世界,完全是不同的对象。科学讲事实、讲规律,科学必须证明。信仰是一种心灵的约定,信仰无需证明。这一点,康德也觉得是一个问题,一个理性的批判,一个是实践的批判,一个头顶天空的上帝,一个心灵中的上帝,两个东西,究竟是什么关系,他始终弄不清楚。难怪,人家在19世纪,科学刚刚诞生不久,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现在我们应该清楚了,信仰,是解决心灵世界的问题,科学是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上帝只存在于心灵之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也十分重要。信仰的核心价值观是善。信仰有三大功能:给人寄托,助人宁静,引人向善。当然,如果把信仰用于认知和处理客观世界,那就是迷信,愚昧。科学素质、艺术素质、信仰素质体现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人文素质。所以,人文素质,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艺术的感性,还有信仰的悟性。什么是悟性,日本的一位佛教大师说:什么叫悟性?我钱包丢了,我就想,因为前世我偷了人家的钱包,现在人家来取了,我还没有来得及给别人送回去,人家自己来取了,还便宜了我。如果,我要偷别人的钱包,我就想,这世我偷人家的,下世人家就会偷我的,还是别干了。这就叫悟性。悟性,说白了,就是找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只要能够让人向善,就可以了。悟性,是不讲道理的。却又很神圣,很高尚。因为它能引人向善。为什么叫悟?就是用逻辑是推不出来的,大量事实也很难归纳出来。也就是说用科学的逻辑演绎和归纳演绎,都无法得出的结论。六能慧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这个意思。我们说,人文,有理性的人文,有感性的人文,有悟性的人文。
我再转述一下约翰?洛克的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也就是人本位,或以人为本。
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
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是保护人,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实际上这三大定律,也是加强对人权及其基本自由的尊重。这个人权观念,我们中国更多的把它政治化了。因为集权制度剥夺了人权。但是人权观念有更广泛的意义,这就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观念。人权——生命的权利,获得财产的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人权,是每个人的权利,也就是说,自己和他人平等地享有同样的权利。正因为是“每个人”的,是人人平等的权利。所以,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利,至少不损害他人的权利,才能有自己的权利。人权包括尊重他人的权利,所以潘恩说,人权,既是自己的权利,又是自己的义务。
人权观念的核心,是尊重人,当然就要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可惜,我们长期有一个误会,认为强调个人利益,就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是社会万恶之源。这是天大的误会。其实,无论是17世纪的约翰?洛克,还是18世纪的亚当?斯密,无论是率先迈入现代化的西欧,还是紧跟其后的北美,一再强调个人利益是指“每个人”的个人利益。
关于个人利益的“三大原理”:
第一,“平等原理”。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不是某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人都享有同他人平等的个人利益。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时,都不得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
第二,“制约原理”。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所以任何人的个人利益随时受到他人个人利益的制约,以社会为条件。个人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且贡献越大,个人利益也越大。这就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市场机制运行原理的精髓。
第三,“多层次原理”。个人利益或者说个人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又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如获得安全、友爱、尊重,归属感,高成就感,以至自我实现,等等。
人是有意识的,尽管社会上也不乏越富越贪婪者,但多数人都受社会机制的指导,从低层次的需要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
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一个很深的误解,好像承认个人利益就是承认人都是自私的。把个人利益和自私自利混为一谈。我们应该严格区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的非正当性。
严格区别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自私自利的非正当性的四大原则:
第一,以损害他们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自私”,应该受到谴责,严重的还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以不损害他人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正当”,无可指责;
第三,以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来获得自己个人的利益,这叫“高尚”。应该得到鼓励。
第四,个人利益从低层次上升到高层次的需求,并且把获得的利益反馈给社会,这叫“伟大”。
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应该事实求是地承认个人利益,个人需求。否则是毫无说服力的。但同时又要事实求是地强调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他人同我具有同样的、平等的个人利益。只有尊重他人的个人利益,才有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且他人——千百万的他人——的个人利益,形成了一种社会制约机制,使得任何个人都要受社会机制的制约,必须给社会做贡献,才能获得个人利益。
我的第一个小孙子五岁多了,已经上了一年的预备班,今年9月份要正式上小学了。无论在美国,还是加拿大,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贯穿着四个单词:第一,“嗨!”(Hi),见人一定要打招呼;第二,“谢谢!”(Thank
you),人家帮助了我,一定要表示感谢。第三,“对不起”(Sorry)。做错了事,一定要道歉;第四,“分享”(Share),有东西一定要给他人分享。这些都是人文的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
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一个记者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你认为那一个阶段的教育对你最重要?他说:幼儿园。再问:幼儿园的教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教授回答说: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道歉,用完了东西要放还原,有东西吃,一定要分给小伙伴一半。为什么放还原呢?因为你不放还原别人要用,就找不着了,影响了他人。这些,就是素质,心中有他人,为他人着想。这就是人权观念,对人权之尊重。有一位科学家,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周培源的老师,我有一次提起这事,周老很高兴。这位科学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所学的东西都忘光了,还能剩下来的东西。能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素质。我们的教育能剩下什么?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人格。
教育要以人为本,那么对一个学生来说,本是什么?这也就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我认为:一是教育怎么做人,二是教育怎么做学问。
1932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开学典礼说:“教授责任不尽在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研究学问。凡能领学生做学问的教授,必能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因为求学与做人是两相关联的。”
日,冯友兰在清华大学发表“论大学教育”的演讲。他说:“所谓‘人’,就是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识、看法,对已往及现在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文学、美术、音乐等都能欣赏,具备这些条件者就是一个‘人’。”他还指出,大学教育除了给人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个清楚的头脑,一颗热烈的心。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对社会有所了解,对是非有所判断,对有价值的东西有所欣赏,他才不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不至于人云亦云。
归纳起来,就是教人向善、爱美、求真,即向善的心,爱美的能力,求真的方法。
应该说,三四十年代我国教育家的这些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但是,建国以后教育成为政治的工具,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直到今天“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一直受政治的管制。市场经济的开启,教育又为经济利益所驱动,陷入产业化的误区。一是政治化,一是产业化,使得教育功能严重蜕变和异化,成为权力与金钱的工具。
当今教育怎么教育做人?作为正宗、主流依然称为政治思想教育,充斥着政治术语,为学生普遍厌恶。但不管爱听不爱听,教材还是这么编,教师还是这么讲。事实上,当今中国学校的主流已放弃了做人的教育。
正在探索中的是传统教育与公民教育,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传统教育采取读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典,扎下中国文化的根基,十分重要。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怎么诠释、解读、引导有待于实践中摸索。我认为,传统文化至少有两点是现代人必须继承和吸取的。
第一、将做什么样的人放在第一位,注重道德、人品。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释、道,尽管主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人不能放纵自己,人不能做禽兽。儒强调仁义,释强调善行,道强调无为,都是劝导人们提升境界,不要囿于一介私利,而放弃做人的准则。尽管中国古人中“说是仁义道德,做是男盗女娼”的现象大量存在,但始终存在对道德的敬畏、对廉耻的顾忌,“不要让别人戳脊梁骨”一直是民间遗训。但今天的中国人,包括年轻人,无所谓做人、道德、廉耻,不分善恶、是非、对错,实用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盛行。
第二、将他人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情感、情分。传统文化强调做人,就是摆正自己,正确待人,从孝敬父母做起,爱兄弟、邻里、老师、朋友以至草木、天地……中国古人从人与人的情感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对一味地从物欲的满足中找快乐的现代人,包括年轻人是很值得借鉴的。
但传统文化作为对现代人的教育,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强调责任忽视权力,强调整体忽视个体,强调克己忽视自由,强调内省忽视外求,这可以补充现代教育的不足,但其本身存有缺陷,不能完全取代现代教育。二是传统文化对道德的敬畏是建立在对祖宗的崇拜,对父母的敬畏上面。要为家族争光,不给父母丢脸,是中国古人最重要的价值目标。孔子说,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要求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敬畏祖宗、敬畏父母,已不可能了。但传统文化对父母孝的情感,是可以继承的,只要一个人心存良知,对父母的爱,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
在政治教育失效的情况下,以公民教育来替代,是很好的做法。
东平教授编了《新公民读本》,讲公民的道德,仁爱、诚信、责任;讲公民的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讲公民的知识与技能,等等,
这本读本,教育部门能接受作为教材吗?
被禁止出版了。
这就是改革的困难,你要以公民教育来替代政治教育,他要把公民教育纳入政治教育。现阶段公民教育也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一是公民教育讲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宪法规定的中国公民权力没有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要求公民承担责任和义务,究竟有多少说服力,能否经得起学生提问?可能会说,你们还是先给领导们进行公民教育吧,这怎么回答?二是民的责任和义务靠什么维系?靠法律,靠舆论,靠道德。西方公民靠宗教,对上帝的敬畏。靠法律,对宪法的敬畏。总统宣誓,不是手扶圣经,就是手扶宪法。今天,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向党旗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有多少心存真诚?将爱国作为公民教育的内容,没有疑义,但是作为公民教育的支点,是否合适?说到底,是信仰问题,这是德育教育的头号问题,可是整个中国、整个社会都没有解决,又怎么来教育学生?这就回到创建中国新文化的起点,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
信仰是一个人的终极追求,也是一个人的心灵敬畏。能为今天中国人终极追求的、心灵敬畏的是什么?我研究的结论是人生的幸福和对生命的敬畏。“追求幸福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共同追求。”“人有性别、阶层、民族、国籍的差别,对幸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追求幸福的动机、愿望、目的是一致的。”“为了自己的幸福,要自觉约束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要善、要讲道德。进一步追问,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这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人的生命来之不易,人不要白活一辈子。以此为逻辑起点,人要敬畏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人类的生命;人要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要继承东西方道德文明的结晶:“追求自由与约束自己,拥有权利与承担责任,勇于获取与慷慨付出,外求开拓与内省修行”。这就是我起草的《21世纪幸福宣言》的基本观点。追求幸福与敬畏生命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的。若有可能,我也想编一个读本,逻辑起点是从“我”出发,怎么认识自己,怎么对待生命,怎么追求幸福,怎么活得有价值,怎么活得有意义?然后怎么对待他人、社会、国家、自然、地球?其中包括怎么对待困难、挫折,怎么对待恋爱、婚姻等,这就是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家庭为本位,以国家为本位。这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首先要认识自己,什么是幸福,怎么追求幸福,然后才是怎么对待他人、社会、国家……我听一个朋友介绍,以色列人编成一本一本书,由浅入深,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让小孩子看。我想,能不能把这些道理编成一个一个故事,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将传统教育与公民教育结合起来,这可是巨大的工程。
怎么做学问?教育的功能主要的不是传授知识,知识是海洋,教不了那么多;教的知识未必受用,可能不干这一行;知识可用现代技术搜索,没有必要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会研究方法,而当今中国教育传授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标准答案、方程公式、解题技巧,都是一辈子无用的死知识。
比如什么是大象,我们的学生要背是食草动物,长鼻、腿粗……西方教育就是让你查资料,大象是什么的知识没有意义,而查大象是什么的方法很有用。
又比如成吉思汗曾经打到欧洲,我们的考试题是成吉思汗帝国的版图。而西方的考试题是,如果成吉思汗没打到欧洲?我们有标准答案,为了考试。人家没有标准答案,为了培养想象力。
又比如物理课讲抛物线,我们是化时间背公式。西方让学生编组做一个抛物的机器,然后比赛,看谁抛得远,训练了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我外甥女在澳大利亚上小学二年级,每天背着小书包,里面放着糖果、饼干,非常快乐。五六个小孩围一个圈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倾听别人的讲话、对他人的尊重。可是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童年,获得的大都是一辈子无用的知识。
作出了如此巨大牺牲的我国教育,是不是把智育搞上去了呢?1999年、2001年统计,在《自然》与《科学》两个杂志发表的论文,六所中国一流大学,共发表20篇文章,哈佛大学是399篇,同属亚洲的东京大学131篇。我们一直以基础教育扎实为荣,但最需要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却很弱。谁都知道,我国的出路在于创新,然而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创新吗?
归结起来,教育就是教学生做人的ABC、做学问的ABC,可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这两个功能,就教你如何应付考试,考完就无用。然而,这种教育制度不能改,说是中国仅剩下的最公平的制度。
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不是一种完全的对立。如果有对立,那是同传统教育中的弊病的对立。现代教育包容了传统教育里优秀的东西,又扬弃了传统教育中落后的东西。现代教育是一种转变,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发展。我们常常误读现代,误解现代。现代社会包含两个东西,一个是科学,一个是人文,人文就已经包含了我们传统社会里面的仁、爱、情。所以说,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然后又包容了传统教育中的优秀部分,这才叫现代。
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国教育的问题,我看,主要是三化:政治化、工具化、功利化。
第一,政治化。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就是两条,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同当时的政治密不可分。你看,政治课,马、列、毛,邓、三、科。基本的,人类普遍的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法学原理,反而被忽视了,或者根据政治的需要,被扭曲了。于是,社会无共识,改革无方向。
第二,工具化。我们的教育是用来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教育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接班人的阵地,也就是说教育是用来培养维系这个制度的接班人。那个时期的清华提得更明确,永远做党的驯服工具。教育变成了工具,变成了维系这个制度的一种工具。
第三个,功利化。“望子成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找上好的工作”把教育当成出人头地的工具,家长更把教育当成让子女为自己争光的工具。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呢?现在我们的家长不知道自己有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美国电影《盛大的希腊婚礼》中,母亲对女儿说了一句话:“爸妈给你生命,就是为了让你们幸福!”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我们给孩子生命,就是为了让他们幸福。从小就让孩子出人头地,给父母争光。这对孩子来说,从小就背负起一个重大的压力、这是很残忍的。小小的孩童,为什么要承担这么重的东西?背了一个十字架。“方为人上人”也是一个压力,为什么要成为人上人呢?我们这个等级社会,处处充满着等级观念!一个错误的成功观,一个错误的幸福观。南德公司有一项研究指出,在潜意识里面,中国人把抬高自己以获得别人的认可视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这样一来,保有面子就成为中国人心理不可克服障碍,阻碍了中国人认知真理和享受有意义的生活。失去判断真理的标准也就罢了,更主要的是无法享受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人格?这里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基础教育。有人认为,没有压力,怎么会有动力呢?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动力!可惜,我们的教育,早早就把孩子的兴趣给扼杀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享受幸福。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幸福,婴儿有婴儿的幸福,婴儿希望父母多抱抱,这时候他是在享受爸妈怀抱的幸福;小学有小学的幸福,初中有初中的幸福,高中有高中的幸福。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标,我们的教育成了求生的工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望子成龙。从小就把孩子压得踹不过气来,何谈幸福!
我在深圳的时候曾跟徐主任争论了一个上午。这次参会前徐主任给我的任务,让我介绍一下公民教育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教育逐步加强。1982年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导向,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实施公民教育。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写上了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04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公民教育就是我们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思想,胡锦涛在会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全社会倡导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这些提法是培养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现代化的合格公民。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建设方面强调公民意识教育。 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公民教育的内涵。从中可以看到,中央一直在加强公民教育,具体如何实施,理论和实践有一定距离。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现在的公民教育,根据我的理解,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所以我的中心叫公民教育研究中心。
有没有被教育部认可推行的呢?
公民教育研究中心许多成果是公开发行的。我们的计划是弥补这个学科的空白。公民教育在中国来说没有这个学科。台湾师范大学有公民教育系,香港也有学科建设。解放前设有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课程,我那有一整套。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公民教育,提出了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将自由平等这个口号提出来是非常有勇气的。
第二个问题,当前国内对公民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见解:
第一个观点,公民教育是指培育与民主生活方式有关的态度、行为模式,发展个人担负公民责任的技能说。这个观点代表人物就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张秀雄先生,也是台湾公民教育的领先人物。
第二个观点,公民教育身份说。这个代表人物是著名教育学家,香港教育学院副院长、公民教育中心主任李荣安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密切关联着的概念。公民教育就是公民身份的教育,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承载不同的身份,你认识自己的身份,才能有其他方面的发展,没有认识自己的身份,什么社会、国家都没有。所以教育要从家庭最亲近的关系出发,有一个好的身份的立足点,才能进一步认识你在社会中、国家中的定位。
第三个观点,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明澍先生提出价值、知识、技能。他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取决于是否有政治参与意识、技能和知识的现代公民,培养现代公民和民主政治有直接关系。
第四个观点,公民教育的四个方面的说法。这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公民教育大致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公民知识和公民技能四个方面。用公民教育的概念,可以比较方便、有机地整合思想、政治、道德和社会教育。
第五个观点,三个基本条件说。这是中山大学李萍、钟明华提出公民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本质上,公民教育必然是主体性教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为其基本的教育取向,而且区别于“圣人教育”与“平民教育”。
第六个观点,以平等为特征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如何做主人的教育说。这个代表人物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的蓝维,公民教育就是对国家主人进行如何做主人的教育。
第七个观点,公民教育“四以”说。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王东虓认为:公民教育应以培养民族精神为首要任务,以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始终,以培养公民意识为核心,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精神,具有团体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的好公民为宗旨。我认为公民是国家的基石,公民教育不管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是个先决条件。
当然这些见解,很多内容是相互贯通的,我在这里就不再具体说了。
第三个问题,有关公民教育基本内涵的各种见解。
第一种见解,把权力和义务相统一的说法。这种说法比较普遍,国内外一些学者都认可。
第二种见解,就是三个内涵,公民的道德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这三个意识中,法律是最重要的意识,它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
第三种见解,五个内涵。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教育的五内涵说,五个意识中最核心的是公民的责任感。
第四种见解,就是另外五个方面,这是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的见解:一是公民的主体意识,二是公民的权利意识,三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意识,四是公民的法律意识,五是公民的道德意识。
最后再谈谈我关于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五个对子说:一是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二是国家与民族意识教育;三是平等与公正意识教育;四是自由与法治意识教育;五是道德与文明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的功能,从宏观上讲,我们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目标,公民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文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复兴有巨大的作用。从微观讲,提高公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们公民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一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去郑州大学揭牌的是教育部常务副部长袁贵仁同志,他讲了一句话非常重要的话:“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什么都可以引进,唯独公民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培养。”他代表教育部去挂牌、揭牌、讲话,表明政府是支持的。
按照你的理解,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是什么关系?是由公民教育代替政治教育呢?还是两者并举呢?
两个不同的内容,谁代替不了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文化是培养先进分子、先锋队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党的领导干部、青少年。一个社会没有先锋队、领头人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少不了,它侧重于先进性。公民教育侧重于教育的大众性,是对全体公民,当然也包括领导干部在内。有人误解:公民教育,好象是教育公民、教育百姓的。公民教育的核心是地位平等。领导干部也是公民,不能高高在上。公民意识教育使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地位下移,把自己和老百姓一样看待。老百姓把“臣民”意识上升,我不是臣民,是国家主人。这样才能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真正实现和谐。教育的先进性和教育的大众性,谁代替不了谁,但教育内容许多是相通的。
我觉得是党化教育的重新包装。
公民教育的出路在哪?
第一个就是公民教育中国化。公民教育是舶来品,必须中国化,必须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里面,不能照搬西方。
第二个就是公民教育大众化。为大众接受的教育才叫公民教育。
第三个就是公民教育学科化。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努力的,把它变成一个学科,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第四个就是公民教育社会化。我们现在搞的还不是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研究,没有社会化、没有实践化。
把一个充满思想、充满活力的过程变成学科化、学究化,变成向上面报告化。公民教育没有公民两个字,就是按我的来。
我们整个研究没有任何官方给我旨意,完全是自己摸索的。我们自己也在搞实验点,积累经验。
公民教育是公民社会的教育,当中国还没有转向公民社会的时候,是不可能搞公民教育的。中国现在是一个典型的臣民社会,还没有到公民社会。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拿不出公民教育,但是可以研究公民教育。不要像市场经济一样搞歪了,现在我们搞的市场经济不是一回事,搞成了夹生饭。把世界上最好的名词拿到中国来,以后中国找不到好东西了。
我觉得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很混乱,我研究了,公民社会就是市民社会。
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公民教育研究的现状,说了很多不同的主张与见解,其实最根本的分歧,还是正光讲的是搞公民教育,还是臣民教育,是政治教育的继续,还是另辟新路?这就回到现在正在激烈争论的承不承认普世价值问题。公民教育是坚持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教育,还是进行公民的普世价值观的教育?从王教授的介绍中,就有两种提法,一是强调“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可现实中对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的解读,搞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还弄不明白,社会主义合格不合格还未解决,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呢?进行这样的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有什么区别呢?二是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里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实际是普世价值理念的教育。我看这个问题不解决,公民教育也只能研究研究吧!
王教授认为政治教育是先进性教育,公民教育是大众性教育,这个区分很意思。如果现行的政治教育能达到先进性教育的目的,还用搞什么公民教育?现在,从小学到大学不是都在搞政治教育吗?学生都先进了,你还不让先进?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就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所谓理想就是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所谓信念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的重点教材。我要请问这些编者们,你们自己有“远大理想”、“ 崇高信念”吗?你们是在写党章,还是编教材?是搞思想道德教育,还是在讲党课?你们有没有念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听听,他们愿意受教吗?我更要问一句,你们对自己写的字信吗?这种“假大空”的政治教育引起学生的普遍反感,逃避公共课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选择。刘国光曾非常
愤慨地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嘲笑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很不正常”,始终就没有反思,被学生嘲笑的是真马克思主义,还是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僵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课就是逼学生反感马克思主义、反感社会主义、反感共产党领导。正是这些左倾、教条、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进行逆反教育,可是到今天还不觉悟、还不反省!
我们讨论这些问题要分清一个概念。儒家老祖宗不是讲正名嘛,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想强调教育和培训是两个概念。比如说一个外科大夫,你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有什么意义?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和状态从事这个职业?这是教育。在哪开这个口,开多大、肝在哪、心在哪,怎么切下来,这是培训。笼而统之不行。比如教育产业化,培训完全可以产业化,怎么不可以呀?教育是另一回事。
教育是个长期有争论,长期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解决好的大问题,影响深远。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生娃娃人人都会,叫无师自通,这是本能嘛。但是怎么启发娃娃,培养娃娃,教育娃娃,怎么使娃娃成长得好,这个就不是人人都会,有师还不一定能通,何况“无师”?三中全会后恢复我的工作,在贵阳市委当秘书长,协助刚恢复工作的市委书记,那怕因陋就简也好,赶快把幼师恢复起来,从培养娃娃的师资抓起。不然怎么办?
做学问的人都有这个体念:越是“元问题”,越难定义。越是基本概念,越是通约性大的那些基础概念,越是难于界定。越是人人讲,天天讲着的那些词语,越难于说明白、讲清楚。
今天讨论的教育这个词,站得住站不住?人性的发扬,人伦的形成,人格的提升,人权的尊重,……如此等等,这些东西,是不是靠平常人们讲的那个教育去实现的?我们天天口头上讲的那个教育,甚至专指的那个学校教育,它能发挥这样的功能吗?不是刚才已经有同志提出,要不要寻求更恰当的概念?要不要找其他的概念来替代?……
回顾清末以来的这一百年,五四启蒙,抗日救亡,建国以后的一边倒,思想改造,反右派,大跃进,直到文化大革命。还有最近的三十年……。怎么看?有些什么正面、副面的东西?总之,教育这个问题太大了。我看比现在碰到的金融危机那个事情大得多,影响深远得多。它是会影响到好多代人的事情,是会影响全民族走向,关系存亡、持续的大问题。正由于其影响之深远,涉及之广泛,因而就成为一个具有很高难度的问题,形成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成为人们很有兴趣的问题。
我赞成“大开门”,全社会关注、反思和讨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网监备案号Copyright
价值中国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雄联盟国服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