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3世界大战下载大战咋样获得莫德尔

二战德国27位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图传-17-莫德尔元帅
我的图书馆
二战德国27位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图传-17-莫德尔元帅
“防御大师”:瓦尔特·莫德尔元帅  粗暴强横但意志和胆识过人,战术才华无与伦比,为第三帝国的苟延残喘立过奇功,但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饮弹自尽,被后人称为“二战期间最优秀的防御型将领”的莫德尔元帅。  图17-1 第17位钻石骑士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莫德尔元帅(获勋时间日)  1941年7月创设的“钻石双剑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曾被纳粹德国视为表彰非比寻常的战场勇敢行为和成功指挥的“终极勋饰”。尽管此后的战火愈演愈烈,但这一最富盛名的德国军事荣誉直到二战结束前也只颁授给过27名军人。大兮文化(zvencn)公众号将以这27名军人为主题,试图以图传的方式勾勒出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战场经历。他们中既有竞相突破空战里程碑的超级飞行员,也有隐伏于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王牌潜艇艇长;既有以战役胜利苦撑帝国危局的统兵将帅,又有凭借战术成功跃上军旅之巅的装甲指挥官;尽管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战后命运大相径庭,但他们的战时经历无一例外地丰富多样,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传说,时至今日仍回荡于众多的军人、战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之间。他们效力的固然是一个邪恶的政府、参与的也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军人无疑构成了战争史上独具魅力的一个人物群体。  “莫德尔是二战中最优秀的防御型将军之一,同时又是卓越的战场指挥官,他对战场态势的判断极少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影响。”——美国当代军事历史学家肖沃尔特 (Dennis Showalter)  希特勒的“千年帝国”只存在了十二载便告覆灭,期间他一共晋升过19名陆军元帅,其中既有勃洛姆堡、勃劳希契和伦德施泰特等老资格的普鲁士军人,也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等才气逼人的新贵,还有保卢斯这种濒临覆亡之际被撮升元帅的将军,更有既死忠纳粹又颇具才华、终能手执元帅权杖的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 和舍尔纳。尤其是后两者,翻阅任何一部战史著作,总能在某个章节同时读到这两个名字。他们两人被并称为二战德军将帅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因强悍的作风和酷粝的战场纪律而不受欢迎,因粗暴地对待下属、特别是参谋军官而遭人厌弃,因受宠于希特勒扶摇直上而遭人指责,因有相当的战场处置权而饱受嫉妒和诋毁,因卓越的防御能力和顽强的抵抗意志而被称为“东线救星”或“元首的救火队长”。但是,相对于其他元帅或如古德里安这种著名上将,史家们给予莫德尔和舍尔纳的关注并不算多。一个基本的命题是,莫德尔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历史应该记住的他,究竟应是“国防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防御战术天才”,还是“纳粹狂徒”,抑或“纯粹的机会主义者”?  2005年,美国历史学家纽顿 (Steven H. Newton) 试图以一部400页的洋洋大著《希特勒的指挥官:元首最宠爱的将领莫德尔元帅》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发现,揭示莫德尔真实面目的任务出乎意料的困难。2010年,柏林出生、但在二战中效力于法军的史家施泰因 (Marcel Stein),出版了名为《有缺陷的天才:莫德尔元帅》的传记,除了以过大篇幅讨论莫德尔在国防军战时罪行中的“身影”外,他将传主描绘成“国防军杰出的将军之一,除曼施坦因外,鲜有能与其比肩者。”再往前追溯半个世纪,三部经典的战史著作——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曼施坦因的《失去的胜利》和梅林津的《坦克战》,出于今人多少能够理解的原因都没有太多地言及莫德尔的地位,尽管后者与基辅、莫斯科、勒热夫、库尔斯克、纳尔瓦、北乌克兰、白俄罗斯、阿纳姆、许特根(Hürtgen) 森林、阿登山区和鲁尔等许多载入战史的地名都密切相关。即便在不得不提及莫德尔时,几乎所有的战史著作都要么人云亦云地贬抑,要么浮光掠影地称他“总带着单片眼镜,精力旺盛,出言不逊,愚忠于希特勒”等。李德·哈特战后曾向被俘德军将领们了解他们对莫德尔的印象——“所有人都赞许他的统率能力,但同时也强调,不管是作为上级还是下级,他都是个极难相处之人。”曼陀菲尔曾这样对李德·哈特说:“莫德尔是个很优秀的战术家,其防御能力比进攻更出色。他在衡量部队能做和不能做什么方面很有一套。他的方式很粗粝,而且他那套做法在高层也并不总是受欢迎,但希特勒很欣赏他。莫德尔在希特勒面前敢于大胆抗辩,其他人不要说做,连想都不敢想。”  德军元帅的声望往往与特定的战场紧密相连,如新贵隆美尔的名声在北非达到顶峰,资格极深的伦德施泰特主要是在西线与英美对垒,曼施坦因的声誉与东线的南俄和乌克兰战场密不可分,魏克斯 (Maximilian von Weichs) 与巴尔干、博克与莫斯科、保卢斯与斯大林格勒等莫不如此。莫德尔截然不同,他总是被派往最危急的关键战场,领受的从来都是艰巨的任务或收拾他人留下的烂摊子,以至有后人称他是“最高效的德军将领。”1944年夏,当苏军夏季攻势造成了普鲁士——德国军事史上最大的惨败之后,希特勒曾在8月称赞莫德尔一手挽救了东线,古德里安对此也曾激赏不已:“……莫德尔是个精力过人的无畏战士,他不仅非常了解前线,也以不顾个人安危的习惯性做法赢得了官兵的信任。他既对懒惰或不称职的下属毫不容情,又以最坚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意图。在东线的中央战区重筑防线堪称一件非常困难、乃至不可能的任务,而莫德尔是这一任务的不二人选。”在西线,当盟军统帅们希望1944年秋即能杀过莱茵天堑和荡平对手之际,莫德尔凭借其搜罗一切兵力的才能和种种超凡的努力,以劣势疲兵取得过多次反击战的成功,挫败和惊醒了英美首脑毕其功于一役的美梦。  毋庸质疑,出于对下属和同僚的那些招人讨厌、乃至攻击性十足的粗暴态度,莫德尔并非一个战时“招人喜欢”或战后“为人仰慕”的将军。他既没有在聚光灯下“婀娜多姿”的隆美尔的领袖魅力,也缺乏曼施坦因的贵族气质和智力深度 (难道不是纳粹元首那些不着边际的奇思怪想‘扼杀’了曼施坦因的天赋才华吗?),更没有“闪电战黄金时代”里的古德里安那种长驱直入的攻击才华。莫德尔的形象在战后一直较为晦暗,原因之一当然是他的个性、作风以及与纳粹高层的关系,另一重要原因似乎与他表现最佳的时间和地点——斯大林格勒崩溃前后的东线——也有密切关系,前德军将领和老兵战后似乎更愿把1943年后的东线装进记忆深处的黑洞里,而苏联红军在年间取得的巨大胜利,也使得他们的手下败将并没有多少值得书写的地方。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大批二战档案的解密公开,莫德尔的战时形象也在史家们的笔端下(尤其是格兰茨的几十部煌煌大著)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用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肖沃尔特 (Dennis Showalter) 的话来说,“莫德尔是二战中最优秀的防御型将军之一,同时又是卓越的战场指挥官,他对战场态势的判断极少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影响。”  图17-2 摄于1910年的尼斯军校,后排中间即为身材并不壮硕的二级中士候补军官莫德尔。  图17-3 摄于1910年8月,从尼斯军校毕业后的莫德尔。这时他已戴上日后将成为其标志之一的单边眼镜,模仿传统普鲁士军官的仪表、举止和作风的痕迹非常明显。  图17-4 可能摄于1917年秋或1918年,德帝国陆军最高统帅部 (OHL) 的成员们在巴特克罗伊茨纳赫 (Bad Kreuznach) 合影。前排左一为莫德尔,右二和右一分别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  图17-5 摄于1920年,在斯图加特驻军担任连长时的莫德尔上尉。  图17-6 摄于1927年夏,莫德尔与他的第3步兵师第8团9连的部分官兵在夏季演习中合影。  图17-7 摄于1940年,莫德尔少将时任第16集团军参谋长,右为指挥官布施将军。1944年6月末,布施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在苏军的夏季攻势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莫德尔元帅在危机时刻顶替布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总算将东线局面暂时地稳定下来。  图17-8 摄于1940年,第3装甲师第6装甲团1个营装备的潜水坦克,该部原计划参加“海狮”作战”,并被配属给第4装甲师。  图17-9 摄于1941年7月初的白俄罗斯斯卢茨克,莫德尔正与装甲矛头指挥官、第6装甲团2连连长布赫特基希 (Ernst-Georg Buchterkirch,左一) 中尉交谈。  图17-10 摄于1941年7月初,古德里安上将与第3装甲师师长莫德尔交谈。  图17-11 摄于日,莫德尔为两名装甲兵颁发骑士勋章后与他们合影。中为第6装甲团2连连长布赫特基希中尉,右为该团2连的排长赖尼克 (Gerhard Reinicke) 中士。  图17-12 摄于1941年7月,莫德尔在作战间歇时向下属们讲解自己的计划,图中穿黑制服的是第6装甲团1营营长施密特-奥托 (Gustav-Albrecht Schmidt-Otto) 少校。  图17-13 摄于日,第3装甲师合围基辅苏军的先头部队指挥官弗兰克 (Heinz Werner Frank) 少校正向古德里安上将汇报战况。  图17-14 摄于1941年10月离开第3装甲师前,莫德尔与几名军官合影。右一为获骑士勋章的施特克少尉 (Georg St?rck)。  图17-15 常见的一张莫德尔照片,或摄于担任第3装甲师师长期间。  图17-16 摄于1941年秋冬,第41摩托化军军长莫德尔与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团长科尔 (Richard Koll) 上校在一起。  图17-17 摄于1941年11月末或12月初,第3装甲师位于图拉附近的“运输车队”正在转运物资。莫德尔此时已调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他在克林方向的情形应该与此相仿。  图17-18 摄于1941年12月初,反映东线德军状况的一幅图片。  图17-19 摄于1942年初,勒热夫的伏尔加河大桥。  图17-20 摄于1942年2月,莫德尔在元首大本营领受橡叶骑士勋章。中间是凯特尔,希特勒身后是其首席副官施蒙特,他手中拿的是莫德尔的橡叶骑士勋章。  图17-21 可能摄于1942年冬的勒热夫,左为莫德尔的参谋长克雷布斯。  图17-22 摄于1942年,莫德尔最倚重的将领之一、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中)将军。  图17-23 本图摄于日,第46摩托化军军长维廷霍夫 (右一) 正为时任党卫军“帝国”师师长的豪塞尔 (中) 颁发骑士勋章。维廷霍夫及其麾下的“帝国”师,在1942年头几个月的勒热夫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图17-24 摄于1942年初夏的勒热夫,德军第1装甲师的一处机枪阵地。  图17-25 摄于1942年夏,佩戴橡叶骑士勋章的第9集团军指挥官莫德尔上将。  图17-26 时间不详,莫德尔上将视察第383步兵师时所摄,他的右边是师长霍夫迈斯特 (Edmund Hoffmeister) 中将。  图17-27 摄于日,莫德尔向第78步兵师师长弗尔克斯 (Paul V?lckers) 中将颁发骑士勋章。第78步兵师在挫败苏军的“火星作战”中表现出众。  图17-28 摄于1942年圣诞,莫德尔与集团军的几位军师长在一起,从左至右依次为:第6军军长约尔丹 (Hans Jordan) 将军,莫德尔,空军第7野战师师长海德里希 (Richard Heidrich) 将军,第197步兵师师长伯格 (Ehrenfried-Oskar Boege) 将军。  图17-29 摄于1943年初的勒热夫,莫德尔正与党卫军第8骑兵师的旗队长策恩德(August Zehender) 研究地图。党卫军第8骑兵师的前身是费格莱因的骑兵旅,组建完成后在1943年1月被送往勒热夫和奥廖尔地区作战。  图17-30 1942年末至1943年初的勒热夫,经过一年的反复厮杀,这里已成为一片废墟。  图17-31 摄于1943年7月初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克鲁格元帅 (左) 正与莫德尔研判进展。从两人的位置和姿态来看,克鲁格倒像是莫德尔的参谋长。  图17-32 摄于1943年7月初的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军一个完整的装甲团正向战场开进。  图17-33 摄于1943年7月初,德军的补给车队正在转运物资。  图17-34 摄于1943年7月初的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军步兵从堑壕中爬出来准备作战。  图17-35 摄于1943年7月初,莫德尔(中) 与第2装甲师师长吕贝 (Vollrath Lübbe,左一) 中将交谈。右后方是一辆III号坦克 (Ausf.M.)。  图17-36 摄于1943年7月初,左为第2装甲师师长吕贝中将。  图17-37 摄于1943年7月初,前面是莫德尔,右为第2装甲师第2装甲掷弹兵团团长布克(Wilhelm Buck) 中校。  图17-38 摄于1943年7月中旬的奥廖尔战役期间,莫德尔正在观察前方态势。  图17-39 摄于1943年7月中旬的奥廖尔战役期间,莫德尔在探视奥廖尔附近的前沿时,与第9集团军的部分士兵交谈。  图17-40 可能摄于1944年初,莫德尔与希姆莱(右一) 等在一起,左一为党卫队副总指挥波尔 (Oswald Pohl),右二为党卫队旅队长卡姆勒 (Hans Kammler)。据说莫德尔和希姆莱当时正在视察党卫军第13山地师。  图17-41 摄于1944年1月底,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莫德尔正与用马车运送物资的士兵谈话,左一为党卫队一级突击中队长马克。  图17-42 摄于1944年2月,莫德尔正与突击炮的车组成员交谈,似乎在鼓励他们尽量挡住苏军。  图17-43 摄于1944年3月,莫德尔与机枪班的士兵交谈。他经常通过与前线士兵的坦率对话来了解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图17-44 时间地点不详,莫德尔正与一些党卫军官兵交谈。  图17-45 摄于1944年4月中旬的捷尔诺波尔救援战期间,莫德尔元帅在一辆Sdkfz.251装甲指挥车上听取一名党卫军军官的汇报。  图17-46 摄于1944年4月末,巡视部队途中的莫德尔元帅。  图17-47 摄于1944年5月初,莫德尔似乎正在路边监督部队进军。  图17-48 摄于1944年5月,莫德尔正与MG-42机枪班的成员交谈,似乎是在告诉士兵们如何有效地使用这种武器?  图17-49 摄于1944年初夏,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指挥官莫德尔元帅。  图17-50 摄于1944年初夏的斯坦尼斯拉夫,莫德尔元帅视察第16装甲师时所摄。图中左一为该师第64装甲掷弹兵团团长黑塞 (Joachim Hesse) 上校。  图17-51 摄于1944年夏,身兼北乌克兰和中央集团军群指挥官的莫德尔,在某处临时机场向赶来的两位将军分析形势。背景是他的侦察/联络飞机。  图17-52 摄于日,莫德尔从希特勒手中接过第17枚钻石骑士勋章的场景。  图17-53 可能摄于1944年夏,莫德尔当时曾短暂地回到德累斯顿探亲。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女儿克丽斯塔 (Christa)、黑拉 (Hella)、莫德尔、妻子赫塔,后排左为莫德尔的作战处长赖希黑尔姆 (Guenther Reichhelm) 上校,右为家庭医生。  图17-54 短暂地兼任过西线总司令和B集团军群指挥官的莫德尔元帅。  图17-55 摄于1944年夏,莫德尔正在听取第2伞兵军指挥官迈因德尔(Eugen Meindl)的汇报。  图17-56 摄于1944年夏的法国某地,被美国陆军第9航空队的P-47战斗-轰炸机机群攻击后的德军运输车队。  图17-57 摄于1944年夏的西线,从法莱斯口袋中逃出的德军一部,尽管损失了无数车辆和大炮,莫德尔还是设法拯救了不少部队。  图17-58 摄于1944年8月末的第5装甲集团军总部。图中左一为集团军指挥官迪特里希,右一为第7集团军指挥官埃博巴赫 (Heinrich Eberbach),右二为第5装甲集团军参谋长高斯 (Alfred Gause) 。左二为格斯多夫 (Rudolf Christoph von Gersdorff) 上校,作为第7集团军的参谋长,他成功设计了德军逃出法莱斯口袋的方案,因为这一战功他刚刚获颁骑士勋章。另外,这位上校还是最早发现“卡廷惨案”的人,也是反希特勒地下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  图17-59 摄于1944年9月中下旬的“市场花园”作战期间,盟军伞兵正在伞降,等待他们的将是血腥的屠杀。  图17-60 摄于1944年9月末的“市场花园”作战期间,莫德尔 (左一) 正在听取第1伞兵集团军指挥官施图登特 (左二) 上将的汇报。左二露出局部者为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比特里希,左四为率领战斗群剿灭盟军伞兵的克瑙斯特 (Hans-Peter Knaust) 少校,右一为党卫军第10装甲师师哈梅尔 (Heinz Harmel)。  图17-61 摄于日,莫德尔视察防御亚琛的第246国民掷弹兵师。后座上靠外的是该师师长维尔克,旁边的是莫德尔的副官、党卫队一级突击中队长施普林格。  图17-62 摄于日的亚琛附近,莫德尔在第246国民掷弹兵师听取汇报。  图17-63 摄于1944年10月,莫德尔正与希特勒青年团的大孩子交谈,或许是在夸赞他们在亚琛防御战中的“勇敢表现”。  图17-64 摄于1944年秋的亚琛防御战期间,莫德尔正借助地图向一名下级军官下达命令。  图17-65 摄于1944年秋,前为莫德尔,后面敬礼的将军似为第1集团军指挥官克诺贝尔斯多夫。  图17-66 摄于1944年11月,莫德尔与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在商讨阿登反击战的方案,左二为莫德尔的参谋长克雷布斯将军,右二是伦德施泰特的参谋长韦斯特法尔将军。  图17-67 摄于1944年12月中下旬的阿登反击战期间,莫德尔 (左二) 与第5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曼陀菲尔 (左三)、西线装甲兵总监托马勒 (Wolfgang Thomale) 正在研判战场进展。  图17-68 摄于1944年12月中下旬,莫德尔与德军士兵正在交谈。  图17-69摄于1944年12月中下旬,莫德尔与第12国民掷弹兵师师长恩格尔 (Gerhard Engel)少将。  图17-70 摄于1944年末或1945年初,莫德尔与参加阿登反击战的普通官兵在交谈。  图17-71 摄于1944年12月,莫德尔与自己最信任的助手之一、情报参谋军官贝尔 (Winrich Behr) 少校在研判战场态势。  图17-72 摄于1945年1月初阿登反击战收尾之时,莫德尔仍在地图上寻觅着什么,或者是觉得撤退的时候到了。右为B集团军群作战处长赖希黑尔姆上校。  图17-73 摄于1945年1月初阿登反击战收尾之时,莫德尔与参谋们正在研究撤退方案。左三为作战处长赖希黑尔姆上校,右二是莫德尔,右一为情报参谋贝尔少校。  图17-74 摄于1945年3月初,位于雷马根、横跨在莱茵河上的鲁登道夫大桥。  图17-75 摄于1945年3月上旬,美军第9装甲师一部夺取的鲁登道夫大桥。  图17-76 一张罕见地同时出现莫德尔和凯塞林的照片。日,凯塞林接替伦德施泰特出任西线总司令,图为他与莫德尔见面的情形。  图17-77 摄于日至24日期间,军备部长施佩尔(左三) 在B集团军群总部与莫德尔商谈如何执行 (或不执行) “焦土”政策。左一为参谋长克雷布斯,左二为赖希黑尔姆上校,右一为贝尔少校。  图17-78 摄于日,美军几位统帅站在莱茵河东岸的德国土地上展望着胜利的到来。从左至右依次为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和霍奇斯 (Courtney Hodges,第1集团军指挥官)。  图17-79 摄于1945年4月末,鲁尔口袋中被俘的德军官兵向战俘营走去。  图17-80 时间不详,正在研判战场态势的莫德尔元帅。  图17-81 图为莫德尔的安息之所,墓地位于许特根森林地区的福瑟纳克 (Vossenack) 附近。1955年时,莫德尔的儿子将父亲的遗骨从其自杀处移葬于这里的军人公墓。  托兰等西方史家称莫德尔是“希特勒的狂热信徒”,而莫德尔的一些同僚也将他的快速蹿升归因于对希特勒的忠诚和与纳粹大员的密切关系。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莫德尔一战后进入帝国国防军和参谋本部,完全是因为塞克特认为他是高级参谋的好材料和有潜力的青年军官;他担任师长和军长也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而这时的希特勒恐怕对莫德尔这个名字还没有多少印象;即便后来升至集团军指挥官,也没有过硬的证据表明莫德尔获得过特别关照,倒是他在第9集团军任上的突出战功,最终引起了大独裁者的欣赏。莫德尔的强烈自信和率直,以及在权威面前表现出的冷静精确,既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可能某种程度上也吓着了后者。莫德尔的强硬,甚至超过了希特勒对所有将领的要求和期望。史家德斯特 (Carlo D’este) 对莫德尔的评价中有一句很中肯:“尽管莫德尔的中产阶级背景很合希特勒的口味,但最具决定性的还是他的职业精神。”哈尔德和古德里安等参谋本部的精英们,战后一直试图向世人表明 (或者说粉饰),有着光荣传统、最具军人风范的参谋本部,战时一直都在反对邪恶的纳粹政权。而同样出身参谋本部、甚至资历更加丰富完整的莫德尔,则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如何解释这个异类呢?史家纽顿认为,这些人“为洗刷或掩饰自己在罪恶政权中扮演的帮凶角色”,他们得散布一些半真半假的传说,而没有比那饮弹自尽、且最受宠信的莫德尔更好的靶子了。纽顿的观点很有意思,尤其是考虑到古德里安曾相当赏识莫德尔,并在后者的军旅生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不由人不相信纽顿的解释比较切合古德里安战后的态度。  莫德尔是不是投机分子?后人很难确定他是真地信仰纳粹和忠于希特勒,还是利用与纳粹高层的关系为自己的爬升创造条件。一方面,刺杀希特勒事件发生后,莫德尔是第一个献表忠心的元帅;另一方面,他虽在不少防御战中表现出色,但同时也是“阳奉阴违”的高手。他的“盾与剑”防御策略,虽打着“先放弃阵地、再伺机收回”的旗号,但几乎从未收复过失地。如果莫德尔真正忠诚于他的元首,那么他应该严格执行“不放弃一寸土地”、“战斗到最后一人一弹”的僵硬政策。从这个角度看,说莫德尔利用与纳粹领袖的特殊关系,来寻求战场成功和实现野心的机会,似乎也不无道理。至于莫德尔为人诟病地任命党卫军军官为副官,也有人说这是他高明的一招,因为副官不仅左右不了他的决策,反而为他畅通了通向党卫队高层和纳粹政要的渠道。  所有这些分析都指向一个方向,即莫德尔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军人。本文多数内容已清楚地表明,指挥官莫德尔称得上是纳粹政权最后两年里的中流砥柱,但这并不否认他在战略和进攻战方面也存在缺陷。多数人都认为莫德尔是个杰出的战术家、防御大师,但并非好的战略家,甚至在进攻战中的表现都差强人意 (最典型的一例当为库尔斯克会战)。至于战略方面的欠缺,施派德尔战后的评价颇有代表性:“尽管莫德尔具有敏锐的战术眼光,对各种可能性也有本能的直觉,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好地平衡。他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反复无常,稳健不足……尽管受过战略训练,他总也摆脱不了对战术细节的钟爱。”  莫德尔对自己极其严苛,对下属也要求甚高,但他在普通士兵间口碑甚好,从没有人见过他对底层官兵大发淫威。虽然莫德尔在必要时会牺牲后卫部队,但他从未把普通官兵视作炮灰,想尽办法去了解他们的疾苦,竭力改善他们的处境。普通官兵也了解莫德尔是个称职能干的指挥官,知道他有能力在失败的边缘逆转局势,他带过的部队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有莫德尔的地方,情形便不会变糟。”虽是军官团中不受欢迎的人物,但人人都赞叹他用之不竭的能量和超乎常人的勇敢。看不上莫德尔防御战术的所谓名门正派,也不得不对其成效和坚韧发出由衷的赞叹。虽有不少参谋军官受过莫德尔的羞辱,但其中的一些人留下过颇有说服力的评语,如曾被莫德尔指着鼻子骂过的赖希黑尔姆,就在坦陈这位元帅缺点的同时,称他是“既热心、又聪颖的领导者……是二次大战中最杰出的军人之一。” 的确,如果后人能跳出意识形态的束缚、以成败论英雄的窠臼,单从纯粹军事的角度来看,莫德尔扭转无望局势的超凡能力,以及他在1944年夏秋在东西两线阻止德军全面崩盘的经历,足以使他厕身于二战时期最卓越的指挥官行列。  教师之子莫德尔自加入行伍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普鲁士-德国陆军紧紧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军队,在崩溃来临之际,他无法接受国家即将毁灭的现实,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他感到受挫、失望、沮丧和愤怒,虽然元帅的荣誉感不允许他投降,虽说被移交给苏军、并作为战犯受审的可能性也令他惊恐不安,但他了结生命的主因,还是他的理想、前途和人生价值都随着第三帝国一起幻灭了。莫德尔竭力想让自己成为秉承普鲁士军人传统的非政治化职业军官,但却在依附纳粹政权实现个人军事野心的征程中,演变成后人眼中“最具政治色彩”的将军。莫德尔这个拥有高智商、坚强彪悍的实用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会因失败而沮丧、会因恐惧而绝望的普通人,他注定是二战史上一个既有趣、又重要的人物。
馆藏&37732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红警大战国家战斗过程全面解析_红警大战攻略 - 07073红警大战网页游戏官网
> 红警大战国家战斗过程全面解析
红警大战国家战斗过程全面解析
用手机扫描
  国家战斗是红警大战全新的系统。红警大战国家战斗过程下面饭团就来为红警大战玩家们详解。
  红警大战的玩家们,玩家可对相邻城市内其他任何国家,你觉得需要被你悉心呵护的玩家发起攻击,每次攻击后会有15秒CD时间。当击败对方城市中的最后一名玩家或NPC后将会占领该城市(意思就是对方士气降为0),就是清场,把能动的,不能动的,喘气的,都整翻了,一个不留,通俗易懂了吧。
  有四个位置是不容侵犯的,每个国家的首都及与其连接的三个城市不会被占领,这个你们要记得啊,别说占领人首都的话,很坑。再来说如何调兵遣将,玩家需要在集团军营中配置将领和部队参与世界地图中的战斗。这个东西就是现在的一个套路,预先派兵布阵,安排好,下达命令,自动开战。有些操作帝会表示很费解,为什么不可手动,我说,一人5个将领,先不提将领有没有星星,就每个将领带10个小弟,5个将领带50个,N个玩家,N个兵,你的电脑幸福么?
  打仗会死人么,回答是,不会。在该战斗结束后攻防双方的所有部队将不会损失生命,个人觉得这个设计还需要微调,打仗不死人,那还叫打仗吗!在战斗时双方均按部队的最大生命值进行战斗,莫德尔,朱可夫将会是玩家的梦中情人。。。有感觉了么,各位!
  请看大屏幕!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了。
责任编辑:饭团
拯救小编,无私分享:
留档首次封测
游戏类型:回合 奇幻
游戏类型:回合 神话
游戏类型:回合 历史
游戏类型:即时 奇幻
游戏类型:回合 武侠
游戏类型:即时 奇幻
留档三次封测
游戏类型:即时 科幻
游戏类型:回合 奇幻
火热公测中
游戏类型:回合 历史
游戏类型:即时 体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红警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