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 忧传 奇里全民奇迹如何快速升级升级bb!

[转载]著名老中医李可独家养命箴言60条(别把这些好东西失传了)
照片为油麻菜 2012年7月拍摄。
&来源:网络&&&&整理:&
著名老中医李可独家养命箴言60条(别把这些好东西失传了)
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啊,(它)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
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再一个就是南方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因为在南方的话几乎就只有夏天,没有什么春、秋、冬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他们常年的生活习惯就是喝冷饮,喝冰镇过的汽水、果汁,冲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了。
  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些是主要原因。
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的非常晚。像什么过夜生活啊,整个生活都要集中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一弄弄到天亮才睡觉。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阴阳颠倒,人的生活就不能和大自然同步了啊!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一个是错误的生活理念,错误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就是南方搞中医的人啊,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我也看了好多外国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说这个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有些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思维也掉进了一个错误的圈子里,那就是滋阴降火,结果越降越糟,雪上加霜。而我所见的这些病没有一例不需要扶阳的。
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其实中医本来就有一整套的急救的方法。你说《伤寒论》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在大型瘟疫当中总结的成功经验,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些都讲得非常清楚,但为啥后来中医能掌握这些方法的人很少了?就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看中了这个大市场,要让这个他们的医药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个大买卖,发大财的事儿啊。我说在这种境况下,中医的生命力就逐渐被消磨,最后……
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这个。
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2004年在南宁的时候,刘力红带着好多研究生,都是每天起来,单纯尝附子。看看到底人体对附子的耐受有多大,究竟有什么反应,看看会不会像现在科学成分讲的附子有没有那么大的毒性。其中有很多同志在每天早上尝附子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我们这代人用附子都有亲身经历,我们的弟子都是首先自己去尝药。
过去认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是"一针,二灸,三服药",因为针灸那个东西,几乎不需要花钱,就能解决好多问题,高明的针灸大夫啊,他可以通治百病,只要他判断准确,扎上几支针,把上下、表里调一调,这个病就好了。而且针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针灸比那些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快得多。一旦你稳住,先让这个人有命,然后再服药,就能把他救回来。
孙思邈自己中风以后啊,完全不能动,他就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帮他磨成粉,做成"煮散",什么叫煮散?就是一副中药,打成粉,分成若干个包,一天几包,放到水里边煮开了,然后连汤带药喝下去,那个叫"煮散"。这个比汤剂稍微慢一点,但是比那个丸剂又快。孙思邈一天吃四服,吃了十天十夜,第十一天的时候他自己起床了,这证明"大小续命汤"在治疗中风范围这个病,那绝对是久经考验的。
他们用镇肝息风的办法,没有治愈一例中风病人(笑),一个都没有。急性的他们也救不过来。你像我们主张治疗这个急性中风,昏迷不醒就是用生南星、生半夏、生附子……一大堆的剧毒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以毒死一百头牛的这种东西啊,喝进去就好了。(笑)
因为现在的药理学啊,主要就是西医的药理学,一味药要想使用,先得把这个药里面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个化学成分经过研究主要针对哪些病,要搞清楚了,才能把它拿来用。中医现在用药也要考虑这个啊,你不考虑不行啊,药典就是法典,一旦超过药典的规定剂量了,那不是犯法吗?所以中医问题需要改动的太多了,那几乎就是一场革命!
如果中国不很快成立一个能自主的中医部,大刀阔斧重新收拾中医这个烂摊子,那中医就没的救了,只能是一天不如一天。
我们古代的中医,为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为什么古代中医大病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长治疗急症?这是由于历史上原因发生断层,没有传承下来,我是很偶然机会误打误撞碰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而且2005年以后凡是大剂量长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让他们每个月做生化检查,看看又没有肝肾损害。检查结果全部没有,而且长期的血尿,尿蛋白,经过长期温阳,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整个对中医的认识是被割裂了,这是体制方面的最大弊病,就是全盘西化--外国人怎么做了我们也怎么做,可是外国人做那是西医的东西啊,你把它框在中医身上那完全不适用啊!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去向短短几百年的西方国家靠近。如果他是真理,那当然我们可以靠近,他完全是右的东西,我们还非要框到他们的框子里,去研究我们的中医,实际上这个路子的最后结果就是消灭中医,只能是这么一个结果。
民间可能还有坚持中医的人,就是从这个正规大学里面,系统培养出来的一代人,不敢期待喽。
  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办中医学校啊,理论和临床都分开--讲课的就是教授,哇啦哇啦,讲就行了,你给他个病人他也不会看;临床呢,又是另外一套。
  西医是这样教育的,但是中医用这个方法那绝对失败!
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就是因为阳气不够啊,阳气应该周流全身啊,通过阳气的升降,来调节人体,使人的整体不受侵犯。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的正气啊,就是浑元之气啊,就是脾气和肾气加起来那个元阳,你把阳气保护好就啥病也没有了。
现在把脉一般都是个样儿,看上去是看脉呢,其实脑袋不知道想啥呢。然后他问你,你怎么回事,你说了半天,他把那个脉早忘记了是啥脉了。所以判断脉的时候啊,要读那个彭子益脉法,很有特殊启发作用。他那个方法特殊,病人坐在对面,两个手平放,这六部脉,心、肝、肾、肺、脾、命门,哪一路脉独特,就是那个地方有病。
有一个将军去找梁秀清看病,其实也不是看病,本来是计划砸他那个牌子。这个将军进去以后,这个梁秀清一般不许病人讲话,他就看脉,看了半天以后啊,他说你这个背部太阳经第几个穴位那个部位啊,有一个异常的东西,不是你本来应该有的,这个将军就惊呆了,说我那是个弹片,正好在那个肺和心的中间。
人体的脉象啊,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一个循行的路线,循行到哪一个部位不通的时候,他那个脉象就会出现很突然的变化,他就能抓住那个东西,就给你断定了,告诉你,你哪个地方有病。
  这个方法失传了,没有人能知道。
阴寒内盛会出现假阳证,但喝了凉水进一步加重。
这个东西,最难分辨,也最容易骗人。
病人有假象,我们也作假,让病人熬好四逆汤放冰箱,让他觉得凉,实际上四逆汤过了中焦,就发挥热的作用,就是瞒天过海。
有好多病人啊,大概有一百例以上,就是每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们的脚必须放在冰上才能睡着。这种情况好像是热的很厉害,其实是虚阳外热。这个就用四逆汤,把阳气回到下焦,用两三副药就好了,好的非常快。
不管你的表里内外,四肢关节,五官九窍,五脏六腑,不管哪一个地方,只要阳气不到位那就是病。
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
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
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越是重症,中医抢救的速度、抢救的效果越好,在这个领域肯定强过现代医学。就像打仗一样啊,因为他的矛盾集中啊。反而那种半死不活,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情况费的时间很长。
肿瘤这个东西最早产生的是阳虚,阳气虚了以后,慢慢就结成小块儿,然后逐渐长大,成为一个影响人生命的东西,所以我治疗肿瘤的时候,找原点,还是在阳气上下工夫。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东西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然后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
县级医院里的这些急性心衰的、呼吸衰竭的,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休克、垂死的这种病人一般都是中医插手,西医主动就邀请中医来协作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们就发现,中医用的这些方法不但是见效快,而且救过来以后很稳定,花的钱连他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有时候就百分之五六。
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进来以后,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4天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如果他有钱长期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我学中医是自学,特殊机缘走上这条路,根底浅。我23岁自学中医,6年以后记了些方,那个时候没有鉴别能力啊,囫囵吞枣先咽下去再说。治病的时候也只会对号入座,有时效果不好也闹不清什么回事。请教老中医,他们告诉我,中医的出路在《伤寒论》,于是我就开始自学《伤寒论》。
不过呢,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天津的左季云老人。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他那个著作里头啊,关于“四逆汤”的论述非常好。所以我当时就接受了他的一些重要观点。他这个书啊,就是用方类证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一部著作。这在古代研究《伤寒论》的学派里边也是很大的一派。
彭子益的著作就有这么个好处,你可以用他的那个观点,来考察历史上这些流派,和这些流派的主要论点,他们使用的一些方法,可以进行很明确的鉴别。
他的功劳就在这。他把中医的精髓继承下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以供我们以后每一代人都沿着他这个路子发掘,发展。这样中医才有希望。
彭子益的基本观点就是所有病都是本气致病。
什么叫本气啊?本气就是元气,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混元之气。就是人在生下来以后,脾和胃中间升降所产生的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本,是生命的支柱,12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12经气的旋转,于是生命运动不停,当升则升,当降则降,是为无病,一旦中气受伤,升降乖乱,就是病;中气又是五脏的后勤部,假如没有这个中气维持、不断的供养,五脏就无以所养,最后阳气就无法生存。
不管任何病,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
据我一生见到的危症没有一个是小剂量药物能够治疗成功的。
中药的毒性是相对来说的。根据我的经验,假如他是个寒证,用多大的量也不会过,假如他是个热证,是个假寒证,你辨证有错,用再小量的附子他也受不了。我在治病的过程中,也曾想向前辈学习他们那种轻灵,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也许是我的功力不够!
我用了几十年的附子,我开的方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附子中毒的,反倒是参加过抢救乌头碱中毒的。(笑)而且他用的量很小很小,可是中毒了,这就说明用附子要把握当用不当用的问题,切忌片面地追求大量或是轻剂量,这是最关键的。
我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是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没有力气把邪气撵出去,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附在三阴经的本脏。
病因虽有多端,总根源只有一个,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但有一处阳气不到,就是病,这个可以概括所有病的主要病因。
我读各家伤寒论注时发现的,他们都有一种观点:病怎么来了,你就让它怎么散去。病从太阳经来,那就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从原路透发出去,病就好了。
疾病最初只进入到人体的轻浅表层,《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经的讨论最多。病在太阳经很容易误诊。
当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少阴同病,就应该固本气,开表闭,就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
破格救心汤就是我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东西,我所以加山萸肉,龙骨、牡蛎,主要是为了敛,我发现四逆汤,虽然以炙甘草为君,2两炙甘草仍然不能扶土,扶土的意思就是用土来覆火,阳气回来以后不久又散了,就是因为三阴里头厥阴病开得太厉害,疏泄过剩,阳气一回,相火又散开了,所以山萸敛厥阴之气,治疗心衰,在四逆汤类方里头这是比较可靠的一张方子,很稳定,凡是治好的病人,很少反复!
温阳的方法,托透伏邪的方法,可以解决急症。
我出来那时就是五七年了,五七年就是大跃进了,大炼钢铁;紧接着就是自然灾害,苏联对我们掐脖子,撤销援助。当时的老百姓啊,普遍都吃不饱。所以我那个时候啊有个什么考虑啊?整个大环境所有人都中气不足,他吃不饱啊,所以凡是病,你用补中益气汤。
感冒是从外边来的,它的出路还在外边,还让它走了就对了。开表气,给它放出去。
来路就是去路。
我早年写书的时候,特别在一些医案里说起过“伏邪”和“透表”的关系,也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民间有句话:伤风不醒变成痨。这说的就是外邪怎么变成了伏邪!
最初干犯身体的病邪啊,没有及时驱出去,它就会内藏,成为一种伏邪。伏邪就在里边损伤人体的阳气,阳气一弱,病越好不了,越缠绵难愈。
现在都是用消炎的方法,消炎用的这类药是很寒凉的东西,一消炎,外邪冰伏于内,只能是一次比一次藏得深,一层一层的,五藏都受到影响了。
如果老是好不了,时间久了,太阳、少阴这两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已经深入到根本了。
以上内容,今宁摘录:原文链接:
-------------------------------------------
以下内容,摘自:
全国著名老中医李可仙逝
梁全龙大夫
&&&&全国著名李可老中医于.中午1:00仙逝,享年83岁,山西灵石县人。老中医一生救人无数
李可,主治中医师。男,1933年出生,山西灵石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主要业绩: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7年,崇高仲景学说,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历代百家及当代大师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疗用药风格。自创方剂28首,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与各种疑难杂症。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对多种大出血症,儿科,五官病急症,皮科顽症,肺结核,结核性胸、腹膜炎有独到的救治经验。
  23岁蒙冤监狱中学医李可先生1930年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一个小农商的家庭,16岁初中毕业参加军队,在西北解放前,曾经在彭德怀西北野战军作战地记者,1949年还入西北艺专文学部学习。1953年,性格耿直的李可因对一封重要信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莫名其妙地成为“胡风***集团”西北地区的头目。入狱后不久,被发现可能是一个冤案,于是准备“免于起诉”释放,李可说释放可以,但必须是“无罪释放”,否则就要把罪名性质定清楚再放。这样,李可又被关押了2年7个月。1961年,李可被勒令退职,遣返回老家山西灵石县。后来,在文革期间,李可因为被诬告再次蒙冤入狱,谁要和他接触多一点就被叫去审查,所以很多年里,李可既不拜师,也不交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963年,李可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
  从此,李可一生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山村。在当时的农村,非到危及生命不敢言医,一发病就是九死一生。李可告诉记者,很多患者情极可悯,推出去于心不忍,接下来又力难胜任,逼得他只好急用现学,白天看病,晚上翻书查资料,经常让一个个疑难问题弄得焦头烂额。李可也请教了当地的一些老中医,他们说《伤寒论》是中医源头和根本。李可有机会看到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和彭子益的著作,感到非常受益。  打破常规 重用附子200g患者对附子的一次偶然误服且3小时后起死回生让李可大受震撼。那是一个西医院放弃治疗的心衰濒死的老年女患者,出院回家后她的儿媳妇一面悲伤地为老人准备寿衣等事项,一面找到李可再试试。那时患者昏迷厥冷,脉是摸不到了,血压也没有了。李可处方用四逆汤变方3剂,附子用到45g,告诉家属若能活过来再找他。本身就不识字的儿媳妇在悲恸和慌乱中将3剂药一起煎煮,半天内给婆婆灌了下去,3个小时后老人居然活过来了,还能坐起来。李可见患者家人是当天来谢而不是3天后颇感意外,问明缘由后发现附子已用到135g,这对其震动极大。以往《伤寒论》方救心衰不显效可能是剂量的问题,古代临床家著作中剂量就是不传之秘。晋代王叔和、明代李时珍离汉代好几百年,他们很权威,所以建议的剂量(古之1两,今用1钱)大家都接受了。但是现在看来,剂量怎么用,没有定见。患者全身衰竭、生死存亡之际,不以雷霆万钧之力斩关夺门、破阴回阳,不足以挽垂绝之生命。以后李可有意识地加大附子用量渐至200g,并注意用甘草来相佐制毒性,大多回生有望。李可还问过老药工,附子大者1枚有多重,他们说大约50g。所以李可猜测当年张仲景用附子量决不是现在这么小。
  1981年,上海中医柯雪帆负责整理马王堆医学出土文物,在换算古代和现代剂量时提出了“权”(汉代度量衡器)的概念,即汉代的1两=15.625g,这样算来,现在只用了原来的1/10,这也说明加大剂量是有依据的。
  至此,李可先生每次救治都亲自熬,亲自喂药,亲自守护半天,看脱离危险了再走。李可主张:“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本,生死关头,救阳为急。李可能超常规运用自创破格救心汤也和时代和环境很有关系。李可当年所在城关医院院长杨万勇不是学医出身,是武装部长转职,敢签字。他也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动静,看患者渐缓渐生,就对药房说,以后李可的方子就按他开的量抓吧。有时候签字的是**局长,这回要抢救的是**局长的亲属,**局长有些犹豫,但还是签了。更重要的是大家亲眼所见李可抢救回来了患者。
  当时一个曾留学日本的心血管专家下放到李可所在县的中学当校医,他非常惊讶地说:“你救治水平超过了西医的现在水平,但是你这样用药太危险了。”中医有“药不眩瞑,厥疾弗瘳”的说法,所以,当时李可在开药方的同时,还亲自尝附子,从小剂量开始增加,还曾昏过去了。李可先生开玩笑说,我不是神农,我只尝过附子等几味药。李可的大弟子原山西科技出版社总编辑郭博信说,医生习惯根据脉象断出死亡的时辰,所以很多医生听了病情后掉头就走,但这时只要叫上李可,必赶往救治无疑。李可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离休后,从事医学研究与撰述,已完成30万字医著一部(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破格救心汤治心衰实录”一文,获新世纪中国中医药优秀论文奖、发展中国中医药特色医疗技术奖、医药学术贡献奖、国际医坛千禧名医金奖。医学成就先后入选《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3)、《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上)、《世界卓越华人医学宝典》等12种典籍。自办“中医急重症疑难病研治所”(筹),接待海内外患者,并开展通讯咨询治病服务。&
&养生原则:调心为主&
外治为辅&&
今宁QQ空间:
今宁新浪博客:
安然会馆 小而美 慢生活
安然会馆公众微信号:anranhuiguan
地址:210008 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140号随园大厦15层G座 安然会馆
微信/电话:
中医国学交流QQ群:&
今宁的QQ : ,欢迎加好友。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今宁感恩您的转载和传播!今宁祝愿天下人都健康快乐!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平民养生 平民教育
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
给人利益& 给人方便& 给人欢喜
给人信心& 给人力量& 给人希望 这是活着的喜悦和价值。
安然会馆五一工程:人人家中一本《化性谈》,一本《道德经》,人人学会道家升阳飞鹰功,家家有一套家规(家训),有一首家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迹mu如何快速升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