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的竹子十字弩做法图解可以打钢子

  钢珠手弩的做法由于没交上数十万元的社会抚养费,北京市昌平区杨先生四岁半的儿子成为一个黑户。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不能坐飞机,不能上公立幼儿园,连防疫针也不能打。更让杨先生发愁的是上学问题,公立学校进不去,私立学校的学费远远超出他的经济承受能力。  总量在1300万左右、占总人口1%的中国人没有户口,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的重大问题。11月21日,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主持召开公安部党委会议暨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反恐工作,另一个就是解决全国无户籍人口的户口登记问题。  1%的人口没有户籍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约有1300万人口没有户口,成为俗称的“黑户”。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万海远等人在2014年七、八月 份的调研,这些黑户中60%以上是超生人员,其他还包括没有主动上户口、弃婴、未婚生育、相关证件丢失、户籍办理程序繁琐或基层部门不作为等多种原因导致 的无户籍人员。  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社会保障,失去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而随着“实名制”逐渐普及,他们的生活受影响更大,出行也变得困难。  一个国家1%的人口没有户籍,这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管理的一个怪现状。然而,按照相关法规,黑户问题本不应该存在。  195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第七条规定:婴儿 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根据这一条例,对出生的中国公民予以户口登记,没有任何附加条 件。  但是,对于各地基层计生部门来说,急需一个抓手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条例明令不允许给公民登记户口设置任何附加条件,但在具体工作中,又开了一 个自相矛盾的口子:公安部门作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在新生儿落户时又要履行相关职责,即要求出示其父母《计划生育服务证》,并将有关情况通 报给当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正是这个口子,使得“超生罚款”与“新生儿入户”捆绑一直成为一些地方通行的“土政策”,超生而未缴纳罚款,就不能办理户口。户口登记于是成为计生工作的一个筹码。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至少有20个省(市、自治区)有明确的规定或案例,上户口必须出示计划生育相关证明,其中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河南、湖北等6个省市在省级户籍制度上明文规定,将计生与户籍挂钩。  万海远等人在调研中发现,黑户的普遍存在已经导致不良影响,包括黑户人群自卑心重、缺乏安全感、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无法享受公民的基本权利等,从而也制约了人口流动、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依法登记户口符合宪法  为得到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每次人口普查时国务院普查办都要下发通知,要求“对其中未申报户口的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准予登记,不得将 登记情况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但地方政府往往并没有兑现这一要求,导致很多父母不敢给孩子登记。这意味着事实上的黑户总量会明显高于1300万。  在各省当中,福建省是一个特例。2008年,福建省明确规定了超生婴儿无条件登记。到2010年5月,该省为历年累计下来的近50万“黑户”人口登记了户口。  公安部此次高层会议上,基调和原则依然鲜明。会议强调,依法登记户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事关社会公平、和谐稳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公安改革的出发点,切实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着力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常住户口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此次会议明确了区别情况、分类解决,分类实施相关政策的工作思路,并形成了一个关于解决无户籍人口问题的意见。会议还要求将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与相关领域政策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同时抓紧修改完善意见后按程序报审。  万海远等人建议,在当前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背景下,要尽快推进户籍管理电子化,取消户籍登记与社会抚养费以及各种福利补贴挂钩的政策,规定 凡是在中国出生的公民都应自动地、无条件地给予登记并使其获得公民身份,同时还要鼓励过去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行身份和户籍登记的人重新进行登记,让所有黑户 都拥有户口。  福建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的新常态。如果缺少了这1300多万黑户,中国的少子化程度、老龄化程度会更加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明确,下一步应该取消社会抚养费这道紧箍咒。这项工作要作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重要的配套措施来推行,让中国的人口管理跟得上已经快速变化的人口结构。”姚美雄说。,药力,由于没交上数十万元的社会抚养费,北京市昌平区杨先生四岁半的儿子成为一个黑户。因为没有户口,孩子不能坐飞机,不能上公立幼儿园,连防疫针也不能打。更让杨先生发愁的是上学问题,公立学校进不去,私立学校的学费远远超出他的经济承受能力。  总量在1300万左右、占总人口1%的中国人没有户口,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的重大问题。11月21日,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主持召开公安部党委会议暨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扩大)会议。会议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反恐工作,另一个就是解决全国无户籍人口的户口登记问题。  1%的人口没有户籍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约有1300万人口没有户口,成为俗称的“黑户”。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万海远等人在2014年七、八月 份的调研,这些黑户中60%以上是超生人员,其他还包括没有主动上户口、弃婴、未婚生育、相关证件丢失、户籍办理程序繁琐或基层部门不作为等多种原因导致 的无户籍人员。  因为没有户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社会保障,失去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受教育机会。而随着“实名制”逐渐普及,他们的生活受影响更大,出行也变得困难。  一个国家1%的人口没有户籍,这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管理的一个怪现状。然而,按照相关法规,黑户问题本不应该存在。  195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第七条规定:婴儿 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根据这一条例,对出生的中国公民予以户口登记,没有任何附加条 件。  但是,对于各地基层计生部门来说,急需一个抓手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条例明令不允许给公民登记户口设置任何附加条件,但在具体工作中,又开了一 个自相矛盾的口子:公安部门作为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兼职委员单位,在新生儿落户时又要履行相关职责,即要求出示其父母《计划生育服务证》,并将有关情况通 报给当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  正是这个口子,使得“超生罚款”与“新生儿入户”捆绑一直成为一些地方通行的“土政策”,超生而未缴纳罚款,就不能办理户口。户口登记于是成为计生工作的一个筹码。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至少有20个省(市、自治区)有明确的规定或案例,上户口必须出示计划生育相关证明,其中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河南、湖北等6个省市在省级户籍制度上明文规定,将计生与户籍挂钩。  万海远等人在调研中发现,黑户的普遍存在已经导致不良影响,包括黑户人群自卑心重、缺乏安全感、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无法享受公民的基本权利等,从而也制约了人口流动、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加剧了社会不公平。  依法登记户口符合宪法  为得到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每次人口普查时国务院普查办都要下发通知,要求“对其中未申报户口的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要准予登记,不得将 登记情况作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依据”。但地方政府往往并没有兑现这一要求,导致很多父母不敢给孩子登记。这意味着事实上的黑户总量会明显高于1300万。  在各省当中,福建省是一个特例。2008年,福建省明确规定了超生婴儿无条件登记。到2010年5月,该省为历年累计下来的近50万“黑户”人口登记了户口。  公安部此次高层会议上,基调和原则依然鲜明。会议强调,依法登记户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事关社会公平、和谐稳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公安改革的出发点,切实落实无户口人员落户政策,着力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切实维护每个公民依法登记常住户口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此次会议明确了区别情况、分类解决,分类实施相关政策的工作思路,并形成了一个关于解决无户籍人口问题的意见。会议还要求将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与相关领域政策统筹考虑、协同推进,同时抓紧修改完善意见后按程序报审。  万海远等人建议,在当前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背景下,要尽快推进户籍管理电子化,取消户籍登记与社会抚养费以及各种福利补贴挂钩的政策,规定 凡是在中国出生的公民都应自动地、无条件地给予登记并使其获得公民身份,同时还要鼓励过去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行身份和户籍登记的人重新进行登记,让所有黑户 都拥有户口。  福建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认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严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的新常态。如果缺少了这1300多万黑户,中国的少子化程度、老龄化程度会更加严重。  “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明确,下一步应该取消社会抚养费这道紧箍咒。这项工作要作为全面二孩政策落地重要的配套措施来推行,让中国的人口管理跟得上已经快速变化的人口结构。”姚美雄说。,钢珠手弩的做法。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关键词阅读:
03:14:24 21:52:11
03:08:24 17:55:31
03:02:24 20:14:14
02:56:24 21:26:07
02:50:24 17:50:52
02:44:24 21:15:02
02:38:24 17:39:47
cc 02:32:24 21:04:56&&0回复临?
AA 02:26:24 17:28:42&&0回复露出自己脸容。
123 02:20:24 21:52:51&&4回复“无价之宝。”
试问:时机!
哈哈 02:14:24 17:17:36&&0回复。。。。hxb871
请在此输入您要回复的内容
你可以填上昵称之后,在此输入您的评价;也可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享受更多服务。
安卓App已经上线,让阅读随时随地
精选最具价值要闻,每周二发送&&&&
要想获得成功,前提是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资本将助力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应对挑战
精选每周关注度最高、最值得一看的新闻资讯
在旅游业的“互联网+”探索上,如何将数据玩好?如何DIY弓弩扳机方法图解|自制弓弩扳机作品图片大全╭★手工制作
弓弩扳机【11273℃】
相关://///////
相关://///////如何DIY十字弩制作方法方法图解|自制十字弩制作方法作品图片大全╭★手工制作
十字弩制作方法【30789℃】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D:\www\web\qiangwenhua_HTlrvLvxStQ1WbiMLmbw\wwwroot\news.php:1) in D:\www\web\qiangwenhua_HTlrvLvxStQ1WbiMLmbw\wwwroot\news.php on line 6
  钢珠弩的制作方法图纸在省级机关停车场和办公楼前,一些车被贴上了封条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公车改革后,坐高铁成了机关工作人员出差的首选 CFP供图  原标题:公车封存入库江苏车改悄然落地  公 务员普遍持欢迎态度。  “等于多加五六百元工资,当然欢迎。”省级机关科级干部郭涛说,他工作十几年了,一直没有享受过交通补贴。  郭涛所在单位车辆有限,平时公务出行,也未必能要到车。没车就得打车,打车钱都是自掏腰包,有时还得私车公用。为了省钱,平时他上下班不开车。  “车补的钱不是很多,但对我们基层来说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公平。”对于车改,郭涛拍手叫好,“以厅级副职来说,车改前每年专车的油钱就要两万,司机的工资四五万,再加上养护、保险,一辆车一年就要十万。车改后,副厅级干部全年补贴两万多,节省了很多。  张国政在江苏省某厅担任处长,他们单位本月已经实行了车改。“仅保留少量必备的公务用车,其他的车辆都不给用了。如果发车补,我的补贴是1040元,但至今还没看到这笔钱呢。”他觉得,车改对他几乎没影响。  张国政多年前就开私家车上班,但随着北京西路越来越拥堵,他现在已不敢开车。他说,自己平时出门很少,一般都是骑电动车,长途出差从公务用车转为大巴车之后,他觉得还能适应。  南京某局机关单位副处长周磊说,以前出门开会,不是每回都能要到车,但是自己打车出去办事,市内的交通费都是不报销的。出差到外地,才有差旅费。他上班油钱每月是1000元,有时单位没有车位,还得在外面停,一月大概200元。“我们盼着发交通补贴,现在就是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发法。”  南京一机关单位公务员张丽认为,车改对于自己的影响不大,“公车改革要看所在部门,有些部门出门多,我不多”。她说,单位许多领导都没车,因为离家很近,领导们多数骑自行车上下班,有的走路上班。  对于此次车改,也有部分公务员反应“淡定”。这部分公务员此前参与了车改,原本就有车补,据他们估算,这次车改后应该和原来差不了多少。  南京一区政府的科级干部老陈表示,区里很早就车改过了,每月有500元的车改补贴直接打进卡里,这次车改后也是这么多,基本“事不关己”。就算南京适当提高标准,也就多100多元,差不了多少。倒是现在政策明确补贴不能超标,各级领导损失可能会比较大。  初尝车改滋味  “有地方没高铁,出差不方便”  随着车改的脚步越来越近,部分公务员表示“高度关心”,他们大都身处核心业务处室、科室,经常出差跑腿。公务车辆大幅缩减之后,他们开展工作很可能没以前那么顺手。而省级机关的公务员们则已经尝到了车改的滋味。  本次公车改革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某厅二级局科长韩磊看到方案后,心里开始打鼓,不知道他所在的部门算不算特殊行业。韩磊自己算了一笔账:自己享受副处级待遇,中央800元,地方就是1040元,“1000块钱怎么去工地啊?”  韩磊说,他们经常下现场,有的现场分布在好几个县市范围内,有的在偏僻农村,以前有公车,一天就能跑下来,车改后,很可能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他说,单位原来有二十多辆公车,车改后就保留3辆,今后出差估计很难申请得到。  某省级机关的副主任科员罗林,出差频率也很高,每周都有两三天在下面县市出差。按照他的级别,可以拿到650元的车补。  他说,车改的风吹了很久,这两年已经适应了通过高铁、大巴公务出行。  “高铁沿线还是挺方便的,可以地铁加高铁。去非高铁沿线城市出差还是不太方便。”罗林说,现在去这些地方出差,一般是这样的步骤:先在南京乘公交到长途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到达目的地,然后乘公交去开会或办事的地方。这样一来,路上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比原来公车点到点的时间长得多,“原来两三天的出差时间可能又会加一天”。  罗林说,车改后,他们厅只保留了五六辆公车。“整个机关200多号人,一般的出差肯定不会申请的,也申请不到。”他说。  也有人担心:  报销难,没准车补还不够  “同是一个级别,有人是坐办公室,有人是跑断腿。”南京某局业务处室的科级干部孙明担心,“没准这车补还不够用。”  孙明经常要去江宁、高淳、溧水这样的郊县出差,公共交通来回要好几个小时。以往,他们都是向单位申请公务车,来去比较方便。车改后,自己坐地铁、倒公交出去办事,半天能办完的事要一天。效率低不说,交通费说不定还得自己贴。  他认为,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可以杜绝腐败和浪费。但是一刀切,有些有实际需要的单位,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量是不同的。  李小林是南京某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领导,每天上下班有公车接送。他所在的单位目前还没有实行车改,但他已经听到风声,虽然具体内容不知道,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我现在家附近有地铁,即使不配公车,我坐地铁上下班也很方便。”他表示,自己担心的不是上下班,而是工作。  “我一般每周有三四天需要出门检查,每天检查两三个地方,比如我昨天一天跑了板桥、仙林、迈皋桥三个地方。公车取消后,可能会比较麻烦,要知道我有时还会往高淳、溧水跑。”如果一个月给几百元补贴,根本不够他这样到处跑的。“取消公务用车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措施?”  汪文是南京一家局级单位的科长,由于工作与地质相关,经常要往江宁、六合、栖霞等地的山里跑,有的甚至已经靠近相邻省市,“都是荒郊野外、没什么人的地方”。  “那种荒郊野外,我打车去可以,怎么打车回来呢?滴滴打车也不会有司机理我吧?”她笑着说,而且有的地方距离市区二三十公里,去一趟跟出差差不多,这样的费用给不给报销呢?汪文说,她听说南京的区级单位几年前就已经实行了车改,车改后市区内打车都是不给报销的,如果接下来自己的单位也这样改革,肯定会耽误工作。  “处级和科级干部的补助是不是应该再多一些,毕竟这些人跑腿多啊。”  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不少机关规定,到南京主城6区外办事都算出差,按差旅费有关规定执行,可以有80元的出差包干,但有的地方地处偏远,80元打不住,而且还会面临报销的问题。“去外地出差,有高铁票、住宿费可以证明,去江宁、高淳办事,打车票、公交小票怎么证明呢?这个就比较难鉴别。本来当天来回的,难不成要在那里住一晚?”一位经常下基层的公务员说,现在报销手续这么严,给你报个一次两次可以,报多了难免怀疑你是不是拿私人发票来报销。他希望这方面的细则能尽快明确,别让干事的人费心伤神。  据了解,南京可能将向其他一些城市学习,成立统一的公务车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会提供有偿出行服务或采取租赁车辆的方式保障公务出行。“但也有问题。”一名公务员说,一些大型的接待活动,可以到服务中心去租赁安排。但日常很多事都是说走就走,如果还要向单位提出申请、履行租赁流程,怕是来不及,没准还耽误事情。  (文中机关公务人员均系化名)  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  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  一些单位仅保留数辆公车  江苏车改主要内容  公务人员车补初步确定:  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  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  科级每人每月650元  同级部门业务量有别  车补一刀切有待商榷  事实上,车改意见中的补贴标准,其科学性和公平性曾引起议论。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顾平安表示,车补完全按照级别发放值得商榷,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量不同,“都是处长、科长,外出的频率完全不一样。”  原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主任祖强也认为,交通补贴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以职务高低来算,“副处不见得比正处干得少,正处也不见得比局长跑得少,所以不能以官位高低来定夺。”他提出,交通补贴的发放最好把职务和工作内容相结合来考虑。  不过,也有人认为,“矫枉必须过正”。有时候一些改革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却是必须的,“比如机关福利全部取消,重病需用猛药。刹住了势头,才能谈人情谈道理谈规范。”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些会议完全可以通过电视电话解决,各机关单位也应该多推进网络监督、办事等,提高效率,降低出行成本。  有人担心,车改后会不会出现车照坐、钱照拿的情况。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有,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首先,此次车改堪称“史上最严”,公车封存后,下一步就是拍卖,公车数量将大幅减少,不少厅机关的公车仅剩几辆,这可以阻断过度用车以及公车私用问题。“公车都没了,何来公车私用呢?”  其次,通过完善后期监督机制,也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他认为,江西车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将车改后剩下的公务车全部重新编号、登记,重新上牌。设置专门号段,让公车统统姓“公”,并向社会公开。这样市民在路上看到公车,一眼就认出来了。如果发现有人公车私用,或是拿着补贴还坐车上下班,就可以举报。  此外,车辆也可以用GPS监督,了解每天公车的路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双管齐下。  观点  一场涉及江苏各级党政机关的公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中。  尽管江苏车改的总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但据可靠消息,省级机关已于本月先行实施车改。多名省直机关公务人员证实,单位车辆已封存,车补将于近期发放。  车改怎么改?简单地说,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取消专车和以往未享受公务用车的机关工作人员可领取货币补贴。此次车改将覆盖行政机关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这也意味着,副厅级官员们即将加入普通上班族的行列,不再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已有不少副厅级官员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  由于本次车改补贴实行普惠制,基层公务员普遍持欢迎态度。但也有不少业务部门的人员担心,单位公车仅剩几辆,出差、跑腿没以前那么方便,不过,他们正尽快适应“新常态”。  “车改的方向是对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实际需要。”一名公务人员说。  公车改革大限将至  江苏正有序、低调推进  11月20日,江苏省委大院里,多辆已被封存的公车整齐地停放着,静静等待着即将被拍卖的安排。  每辆车均贴有三个封条,分别贴在驾驶车门、副驾驶车门,以及后备箱处。淡黄色封条上,两个红色大字“封条”特别显眼,还有“2015车改”的水印字样,落款是“省车改办”,落款时间为10月30日。  在省级机关集聚的北京西路,多家单位停车场、机关楼前,都停放着新旧不一、已被封存的公车,包括奥迪、大众、丰田、别克等品牌。  公车本为保障公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行,但公车私用、车辆超配等顽疾,不仅滋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启动公车改革,旨在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一痼疾。  日,公众期待已久的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全面推开。  这一天,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副部级以下官员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更重要的是,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在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则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公车改革。  中央作出公车改革部署后,江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人社厅等部门共同参与。  去年底,江苏公布公车改革时间表:省级机关将在2015年上半年车改到位,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地党政机关车改在2015年下半年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怎么理解?简单地讲,就是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取消专车和以往未享受公务用车的机关工作人员可领取货币补贴。此次车改将覆盖行政机关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调查摸底,掌握了参改单位、参改人员、公务用车数量、运行费用等。今年8月,江苏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中央批准。  目前距年底仅1个多月,虽然全省公车改革详细方案还未对外公布,但相关工作已在低调推进中。  本轮车改动真格  各级补贴标准有上限  在公车货币化改革模式中,车补额度无疑最受关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级机关的车补标准基本确定,厅局级每人(包括副厅级)每月1690元,处级(包括副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科级(包括副科级)每人每月6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目前,南京市一级的车改尚未实施,但补贴标准已在各级公务员中热传。按这个初步方案,厅局级拟每人每月169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6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中央给各地划定了“三条红线”,一是改革后公务用车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务用车运行整体费用;二是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第三条红线是改革以后不能既拿钱又坐车。  江苏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车补按上限发放在情理之中。据媒体报道,已经车改的湖北、陕西等省份也是按照中央标准的130%发放。  事实上,在本轮车改启动之前,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省份在多年前就已试点公车改革。比如江苏已有47个县(市、区)“试水”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南京市下辖的所有区县和街道,至少于十年前就进行了车改。那次车改,除了公检法部门没有参与,区县中的所有部门一把手、副职都取消了公务用车。汽车补贴的标准是正处级每月发1800元,副处级1400元。苏南一些县市更高,科级领导干部每月2800元,副科级2400元。  本轮车改有个原则,就是已经车改的地区和部门,必须按照这次的公务用车改革的方案进行规范。  这一原则影响最大的是以往车补较多的地区和单位。中央对补贴上限有规定,江苏会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规定,这也意味着,科级干部车补每月500-650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孙肖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省少数县市此前标准定得比较高,这次‘大跳水’,意见肯定会有,但一视同仁执行下去,也不会有多少怨言。”他说,省级机关某部门曾做过一个综合民意测试,其中包括车改。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务员都赞成车改。  孙肖远认为,过去公车改革一些试点单位“步子大了点”,造成了阵痛,这是缺乏顶层设计造成的。“公车改革涉及个人利益,自己改自己,加上单位或者地区又有这个财力,当然会把标准定得高,中央这次定下‘红线’,给改革做出了好的顶层设计,这次改革应该会获得成功。”  长期关注车改的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苏南地区的车改模式把原来政府要养车的钱算了进去。当时车改的政策是由政府来制定,“过去发那么多补贴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这次中央公车改革的出发点不同,中央的政策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用车交通补贴。“现在适度发放补贴,只是补偿一部分费用,不是福利,也不是养车费用”。  车改落地  副厅们抓紧适应“新常态”  “这次动了真格。”省级机关公务员钱晓宇说,“司机们的钥匙已上交了,车子也都封存了,现在就我们一把手还保留专车,副职全都取消了。”  受本轮车改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原先享有专车待遇的在职副厅级官员们。本轮车改,因工作需要,像厅局正职、一把手可以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均取消配车,改发补贴。  对于车改带来的出行变化,副厅级官员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尽快“适应新常态”。江苏某省级机关副职苏青车改后的第一次出差,就面临着交通工具的选择。  “下面一个市邀请前往指导工作。是重大活动,发函来的,不可能不去。怎么去?厅里不派车了;下面说来车接,不合规矩;乘坐公共交通,那里还没通高铁;坐大巴吧,耗时较长,要多住一晚,更浪费。唯一的选择,只有私车公用,开自己的车前往。但是这样几次一跑,车补也就用完了。”  据了解,像苏青这样身处要害部门的副厅级干部,大都境况相似。  南京市一位副厅级干部何轩表示,南京车改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公布,据说他这个级别是不配车了。“开始肯定会不太习惯。”他坦言,毕竟之前上下班都是有车的,开会、下基层、出差也都是有车接送。不过他心态上没什么落差。他称车改是大势所趋,提了好多年了,心理上可以接受。  何轩说,自己已经在考虑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堵车,还能锻炼身体。至于到市区其他地方开会,可以打车。  不过他也坦言,去高淳、溧水这样的远郊,或者不在高铁沿线的城市出差,如果只能坐大巴的话,工作效率上会降低。他认为,公务车少量配备,制定明确的用车规定,开具派车单,只要是合理的申请应该被允许。  某省级机关处长李强说,以前他每天走路上下班,车改后,改骑电动车了,去省里开会,骑个电动车也很方便,还不堵车。但如果和分管工作的副厅长一起去,就会叫个“滴滴、快的”。  车改补贴普惠制  基层公务员普遍欢迎  由于此次车改补贴实行普惠制,本来就不享受公车待遇的基层公  南京市一位副厅级干部表示,车改是大势所趋,提了好多年了,心理上可以接受。他已经在考虑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堵车,还能锻炼身体。,这个结局,在省级机关停车场和办公楼前,一些车被贴上了封条 现代快报记者 顾炜 摄公车改革后,坐高铁成了机关工作人员出差的首选 CFP供图  原标题:公车封存入库江苏车改悄然落地  公 务员普遍持欢迎态度。  “等于多加五六百元工资,当然欢迎。”省级机关科级干部郭涛说,他工作十几年了,一直没有享受过交通补贴。  郭涛所在单位车辆有限,平时公务出行,也未必能要到车。没车就得打车,打车钱都是自掏腰包,有时还得私车公用。为了省钱,平时他上下班不开车。  “车补的钱不是很多,但对我们基层来说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公平。”对于车改,郭涛拍手叫好,“以厅级副职来说,车改前每年专车的油钱就要两万,司机的工资四五万,再加上养护、保险,一辆车一年就要十万。车改后,副厅级干部全年补贴两万多,节省了很多。  张国政在江苏省某厅担任处长,他们单位本月已经实行了车改。“仅保留少量必备的公务用车,其他的车辆都不给用了。如果发车补,我的补贴是1040元,但至今还没看到这笔钱呢。”他觉得,车改对他几乎没影响。  张国政多年前就开私家车上班,但随着北京西路越来越拥堵,他现在已不敢开车。他说,自己平时出门很少,一般都是骑电动车,长途出差从公务用车转为大巴车之后,他觉得还能适应。  南京某局机关单位副处长周磊说,以前出门开会,不是每回都能要到车,但是自己打车出去办事,市内的交通费都是不报销的。出差到外地,才有差旅费。他上班油钱每月是1000元,有时单位没有车位,还得在外面停,一月大概200元。“我们盼着发交通补贴,现在就是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发法。”  南京一机关单位公务员张丽认为,车改对于自己的影响不大,“公车改革要看所在部门,有些部门出门多,我不多”。她说,单位许多领导都没车,因为离家很近,领导们多数骑自行车上下班,有的走路上班。  对于此次车改,也有部分公务员反应“淡定”。这部分公务员此前参与了车改,原本就有车补,据他们估算,这次车改后应该和原来差不了多少。  南京一区政府的科级干部老陈表示,区里很早就车改过了,每月有500元的车改补贴直接打进卡里,这次车改后也是这么多,基本“事不关己”。就算南京适当提高标准,也就多100多元,差不了多少。倒是现在政策明确补贴不能超标,各级领导损失可能会比较大。  初尝车改滋味  “有地方没高铁,出差不方便”  随着车改的脚步越来越近,部分公务员表示“高度关心”,他们大都身处核心业务处室、科室,经常出差跑腿。公务车辆大幅缩减之后,他们开展工作很可能没以前那么顺手。而省级机关的公务员们则已经尝到了车改的滋味。  本次公车改革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同时,将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某厅二级局科长韩磊看到方案后,心里开始打鼓,不知道他所在的部门算不算特殊行业。韩磊自己算了一笔账:自己享受副处级待遇,中央800元,地方就是1040元,“1000块钱怎么去工地啊?”  韩磊说,他们经常下现场,有的现场分布在好几个县市范围内,有的在偏僻农村,以前有公车,一天就能跑下来,车改后,很可能出现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他说,单位原来有二十多辆公车,车改后就保留3辆,今后出差估计很难申请得到。  某省级机关的副主任科员罗林,出差频率也很高,每周都有两三天在下面县市出差。按照他的级别,可以拿到650元的车补。  他说,车改的风吹了很久,这两年已经适应了通过高铁、大巴公务出行。  “高铁沿线还是挺方便的,可以地铁加高铁。去非高铁沿线城市出差还是不太方便。”罗林说,现在去这些地方出差,一般是这样的步骤:先在南京乘公交到长途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到达目的地,然后乘公交去开会或办事的地方。这样一来,路上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比原来公车点到点的时间长得多,“原来两三天的出差时间可能又会加一天”。  罗林说,车改后,他们厅只保留了五六辆公车。“整个机关200多号人,一般的出差肯定不会申请的,也申请不到。”他说。  也有人担心:  报销难,没准车补还不够  “同是一个级别,有人是坐办公室,有人是跑断腿。”南京某局业务处室的科级干部孙明担心,“没准这车补还不够用。”  孙明经常要去江宁、高淳、溧水这样的郊县出差,公共交通来回要好几个小时。以往,他们都是向单位申请公务车,来去比较方便。车改后,自己坐地铁、倒公交出去办事,半天能办完的事要一天。效率低不说,交通费说不定还得自己贴。  他认为,公车改革是大势所趋,可以杜绝腐败和浪费。但是一刀切,有些有实际需要的单位,就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量是不同的。  李小林是南京某局下属事业单位的领导,每天上下班有公车接送。他所在的单位目前还没有实行车改,但他已经听到风声,虽然具体内容不知道,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我现在家附近有地铁,即使不配公车,我坐地铁上下班也很方便。”他表示,自己担心的不是上下班,而是工作。  “我一般每周有三四天需要出门检查,每天检查两三个地方,比如我昨天一天跑了板桥、仙林、迈皋桥三个地方。公车取消后,可能会比较麻烦,要知道我有时还会往高淳、溧水跑。”如果一个月给几百元补贴,根本不够他这样到处跑的。“取消公务用车的方向是对的,但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措施?”  汪文是南京一家局级单位的科长,由于工作与地质相关,经常要往江宁、六合、栖霞等地的山里跑,有的甚至已经靠近相邻省市,“都是荒郊野外、没什么人的地方”。  “那种荒郊野外,我打车去可以,怎么打车回来呢?滴滴打车也不会有司机理我吧?”她笑着说,而且有的地方距离市区二三十公里,去一趟跟出差差不多,这样的费用给不给报销呢?汪文说,她听说南京的区级单位几年前就已经实行了车改,车改后市区内打车都是不给报销的,如果接下来自己的单位也这样改革,肯定会耽误工作。  “处级和科级干部的补助是不是应该再多一些,毕竟这些人跑腿多啊。”  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不少机关规定,到南京主城6区外办事都算出差,按差旅费有关规定执行,可以有80元的出差包干,但有的地方地处偏远,80元打不住,而且还会面临报销的问题。“去外地出差,有高铁票、住宿费可以证明,去江宁、高淳办事,打车票、公交小票怎么证明呢?这个就比较难鉴别。本来当天来回的,难不成要在那里住一晚?”一位经常下基层的公务员说,现在报销手续这么严,给你报个一次两次可以,报多了难免怀疑你是不是拿私人发票来报销。他希望这方面的细则能尽快明确,别让干事的人费心伤神。  据了解,南京可能将向其他一些城市学习,成立统一的公务车辆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会提供有偿出行服务或采取租赁车辆的方式保障公务出行。“但也有问题。”一名公务员说,一些大型的接待活动,可以到服务中心去租赁安排。但日常很多事都是说走就走,如果还要向单位提出申请、履行租赁流程,怕是来不及,没准还耽误事情。  (文中机关公务人员均系化名)  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  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  一些单位仅保留数辆公车  江苏车改主要内容  公务人员车补初步确定:  厅局级每人每月1690元  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  科级每人每月650元  同级部门业务量有别  车补一刀切有待商榷  事实上,车改意见中的补贴标准,其科学性和公平性曾引起议论。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部教授顾平安表示,车补完全按照级别发放值得商榷,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量不同,“都是处长、科长,外出的频率完全不一样。”  原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主任祖强也认为,交通补贴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以职务高低来算,“副处不见得比正处干得少,正处也不见得比局长跑得少,所以不能以官位高低来定夺。”他提出,交通补贴的发放最好把职务和工作内容相结合来考虑。  不过,也有人认为,“矫枉必须过正”。有时候一些改革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却是必须的,“比如机关福利全部取消,重病需用猛药。刹住了势头,才能谈人情谈道理谈规范。”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些会议完全可以通过电视电话解决,各机关单位也应该多推进网络监督、办事等,提高效率,降低出行成本。  有人担心,车改后会不会出现车照坐、钱照拿的情况。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会有,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首先,此次车改堪称“史上最严”,公车封存后,下一步就是拍卖,公车数量将大幅减少,不少厅机关的公车仅剩几辆,这可以阻断过度用车以及公车私用问题。“公车都没了,何来公车私用呢?”  其次,通过完善后期监督机制,也可以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他认为,江西车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将车改后剩下的公务车全部重新编号、登记,重新上牌。设置专门号段,让公车统统姓“公”,并向社会公开。这样市民在路上看到公车,一眼就认出来了。如果发现有人公车私用,或是拿着补贴还坐车上下班,就可以举报。  此外,车辆也可以用GPS监督,了解每天公车的路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双管齐下。  观点  一场涉及江苏各级党政机关的公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中。  尽管江苏车改的总体方案还未对外公布,但据可靠消息,省级机关已于本月先行实施车改。多名省直机关公务人员证实,单位车辆已封存,车补将于近期发放。  车改怎么改?简单地说,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取消专车和以往未享受公务用车的机关工作人员可领取货币补贴。此次车改将覆盖行政机关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这也意味着,副厅级官员们即将加入普通上班族的行列,不再享受专车接送的待遇。据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已有不少副厅级官员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  由于本次车改补贴实行普惠制,基层公务员普遍持欢迎态度。但也有不少业务部门的人员担心,单位公车仅剩几辆,出差、跑腿没以前那么方便,不过,他们正尽快适应“新常态”。  “车改的方向是对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实际需要。”一名公务人员说。  公车改革大限将至  江苏正有序、低调推进  11月20日,江苏省委大院里,多辆已被封存的公车整齐地停放着,静静等待着即将被拍卖的安排。  每辆车均贴有三个封条,分别贴在驾驶车门、副驾驶车门,以及后备箱处。淡黄色封条上,两个红色大字“封条”特别显眼,还有“2015车改”的水印字样,落款是“省车改办”,落款时间为10月30日。  在省级机关集聚的北京西路,多家单位停车场、机关楼前,都停放着新旧不一、已被封存的公车,包括奥迪、大众、丰田、别克等品牌。  公车本为保障公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行,但公车私用、车辆超配等顽疾,不仅滋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启动公车改革,旨在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一痼疾。  日,公众期待已久的公车改革自上而下全面推开。  这一天,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机关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副部级以下官员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更重要的是,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央和国家机关应力争在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则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公车改革。  中央作出公车改革部署后,江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人社厅等部门共同参与。  去年底,江苏公布公车改革时间表:省级机关将在2015年上半年车改到位,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地党政机关车改在2015年下半年基本完成。  “基本完成”怎么理解?简单地讲,就是正厅级及以上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不再保留专车,取消专车和以往未享受公务用车的机关工作人员可领取货币补贴。此次车改将覆盖行政机关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据了解,今年以来,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调查摸底,掌握了参改单位、参改人员、公务用车数量、运行费用等。今年8月,江苏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中央批准。  目前距年底仅1个多月,虽然全省公车改革详细方案还未对外公布,但相关工作已在低调推进中。  本轮车改动真格  各级补贴标准有上限  在公车货币化改革模式中,车补额度无疑最受关注。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级机关的车补标准基本确定,厅局级每人(包括副厅级)每月1690元,处级(包括副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科级(包括副科级)每人每月6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目前,南京市一级的车改尚未实施,但补贴标准已在各级公务员中热传。按这个初步方案,厅局级拟每人每月169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4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96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5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中央给各地划定了“三条红线”,一是改革后公务用车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务用车运行整体费用;二是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第三条红线是改革以后不能既拿钱又坐车。  江苏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车补按上限发放在情理之中。据媒体报道,已经车改的湖北、陕西等省份也是按照中央标准的130%发放。  事实上,在本轮车改启动之前,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省份在多年前就已试点公车改革。比如江苏已有47个县(市、区)“试水”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南京市下辖的所有区县和街道,至少于十年前就进行了车改。那次车改,除了公检法部门没有参与,区县中的所有部门一把手、副职都取消了公务用车。汽车补贴的标准是正处级每月发1800元,副处级1400元。苏南一些县市更高,科级领导干部每月2800元,副科级2400元。  本轮车改有个原则,就是已经车改的地区和部门,必须按照这次的公务用车改革的方案进行规范。  这一原则影响最大的是以往车补较多的地区和单位。中央对补贴上限有规定,江苏会不折不扣执行中央规定,这也意味着,科级干部车补每月500-650元。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孙肖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省少数县市此前标准定得比较高,这次‘大跳水’,意见肯定会有,但一视同仁执行下去,也不会有多少怨言。”他说,省级机关某部门曾做过一个综合民意测试,其中包括车改。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务员都赞成车改。  孙肖远认为,过去公车改革一些试点单位“步子大了点”,造成了阵痛,这是缺乏顶层设计造成的。“公车改革涉及个人利益,自己改自己,加上单位或者地区又有这个财力,当然会把标准定得高,中央这次定下‘红线’,给改革做出了好的顶层设计,这次改革应该会获得成功。”  长期关注车改的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苏南地区的车改模式把原来政府要养车的钱算了进去。当时车改的政策是由政府来制定,“过去发那么多补贴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这次中央公车改革的出发点不同,中央的政策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用车交通补贴。“现在适度发放补贴,只是补偿一部分费用,不是福利,也不是养车费用”。  车改落地  副厅们抓紧适应“新常态”  “这次动了真格。”省级机关公务员钱晓宇说,“司机们的钥匙已上交了,车子也都封存了,现在就我们一把手还保留专车,副职全都取消了。”  受本轮车改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原先享有专车待遇的在职副厅级官员们。本轮车改,因工作需要,像厅局正职、一把手可以保留专车,副厅级及以下均取消配车,改发补贴。  对于车改带来的出行变化,副厅级官员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尽快“适应新常态”。江苏某省级机关副职苏青车改后的第一次出差,就面临着交通工具的选择。  “下面一个市邀请前往指导工作。是重大活动,发函来的,不可能不去。怎么去?厅里不派车了;下面说来车接,不合规矩;乘坐公共交通,那里还没通高铁;坐大巴吧,耗时较长,要多住一晚,更浪费。唯一的选择,只有私车公用,开自己的车前往。但是这样几次一跑,车补也就用完了。”  据了解,像苏青这样身处要害部门的副厅级干部,大都境况相似。  南京市一位副厅级干部何轩表示,南京车改的具体措施还没有公布,据说他这个级别是不配车了。“开始肯定会不太习惯。”他坦言,毕竟之前上下班都是有车的,开会、下基层、出差也都是有车接送。不过他心态上没什么落差。他称车改是大势所趋,提了好多年了,心理上可以接受。  何轩说,自己已经在考虑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堵车,还能锻炼身体。至于到市区其他地方开会,可以打车。  不过他也坦言,去高淳、溧水这样的远郊,或者不在高铁沿线的城市出差,如果只能坐大巴的话,工作效率上会降低。他认为,公务车少量配备,制定明确的用车规定,开具派车单,只要是合理的申请应该被允许。  某省级机关处长李强说,以前他每天走路上下班,车改后,改骑电动车了,去省里开会,骑个电动车也很方便,还不堵车。但如果和分管工作的副厅长一起去,就会叫个“滴滴、快的”。  车改补贴普惠制  基层公务员普遍欢迎  由于此次车改补贴实行普惠制,本来就不享受公车待遇的基层公  南京市一位副厅级干部表示,车改是大势所趋,提了好多年了,心理上可以接受。他已经在考虑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二十分钟左右,不会堵车,还能锻炼身体。,钢珠弩的制作方法图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关键词阅读:
06:37:08 21:52:11
06:31:08 17:55:31
06:25:08 20:14:14
06:19:08 21:26:07
06:13:08 17:50:52
06:07:08 21:15:02
06:01:08 17:39:47
cc 05:55:08 21:04:56&&0回复我?
AA 05:49:08 17:28:42&&0回复也不愿意奋起反抗。
123 05:43:08 21:52:51&&4回复“响了起来。”
试问:讥诮之意!
哈哈 05:37:08 17:17:36&&0回复。。。。道
请在此输入您要回复的内容
你可以填上昵称之后,在此输入您的评价;也可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享受更多服务。
安卓App已经上线,让阅读随时随地
精选最具价值要闻,每周二发送&&&&
要想获得成功,前提是要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痛点
资本将助力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应对挑战
精选每周关注度最高、最值得一看的新闻资讯
在旅游业的“互联网+”探索上,如何将数据玩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字弩的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