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的漫画脚本格式是什么样的啊?格式是什么?

连环画收藏:脚本编写简说
来源: &&&&
  初学编写脚本的作者,常常提出脚本如何编写,或怎样才能编一个好脚本等问题。总的说,脚本的编写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是相同的,但又和任何文学品种一样,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下面以过去在《连环画论丛》上登载的三篇脚本作为实例,把脚本编写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简要的解说。三篇脚本是:  (1)《激流余波》(纪元琪编,刊《论丛》二辑)  (2)《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蔡若虹编,刊《论丛》五辑)  (3)《明天》(姜维朴编,刊《论丛》八辑)选题  长期以来,连环画脚本主要靠改编,创作的脚本很少。所以,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脚本的改编。在脚本改编过程中,首先要确定选题,就是选定准备改编的作品。选题是改编的依据,对于改编具有决定的意义。  确定一个选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呢?我觉得除了一般地应考虑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还要特别考虑它是否具有适合作连环画的基本要求。连环画是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的一种文艺形式,它首先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使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其次,这个故事的情节要适合用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使画家能画出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故事性和图画性。  如《激流余波》这个选题,就很符合上述原则。首先,故事性很强。这篇作品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高钧伟和苏卉本是一对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在&四?五&事件中,高钧伟不幸被捕,后来据说死于狱中。苏卉在悲惨的境遇中,偶然和于迈相识,由于思想上有共同的信念,生活上能互相关怀,他们结成友谊,并发展为爱情,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可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据说死于狱中&的高钧伟突然归来了!他没有死,怎么办?苏卉因经受不住这样深重的刺激而发疯了。高钧伟和于迈都怀着崇高的感情和真挚的爱,争着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他们的深情和痛苦,强烈地感染着我们;他们之间难分难解的矛盾,又紧紧抓住我们的心。这一本连环画,打开之后是非看到底不可的。同时,由于它的故事情节曲折,场景变化较多,所以也较适合以连续的图画来表现。  的确,有一些作品主题深刻,人物塑造也不错,但由于不符合上述作连环画的基本要求,就不适于列为选题。譬如,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虽是一篇佳作,但由于它议论多、情节少、故事性不强,改编连环画就相当困难。又如有人把陈放的小说《最后一幅肖像》编为脚本,共编了一百多幅,其中有七八十幅都是三个人在一间屋子里绘画的场景。这样的脚本,由于众多的画面单调雷同,就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  连环画选题要求故事性与图画性相结合。首要考虑的是作品的故事,因为故事即内容,起关键作用。而且,一般故事性强的作品,也大多具有可画性。对于故事的要求,除了注意它的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和可画性外,还要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在选题时特别考虑下述几个方面:  (1)通俗性。连环画是文图并茂的通俗读物,所以能够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一般根据古典小说名著、历史演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寓言、童话等改编的连环画,都很受读者欢迎。除了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的原因之外,就是由于这些作品具有通俗性,适合一般读者的欣赏水平。而一般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某些作品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除了其它原因,不够通俗也是个主要因素。这些选题多半来自所谓&现代派&、&意识流&、&纯文学&,本来就不够大众化,近年来更有越来越远离群众的倾向,使这类题材改编连环画更加困难。  (2)知识性。连环画选题面很宽广,可以说包罗万象。  因此,读者从中除了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外,还能大开眼界,吸取各种知识。这也是它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过去常见的有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类的连环画,最近又出现介绍各种生活经验的实用性连环画,剖析当前社会问题的报道性连环画,也都很受读者欢迎。寻找这类选题,要新、要广、要博,还要特别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3)娱乐性。连环画既是思想教育读物,又是一种娱乐性的读物。对于前者,这里毋须多说。对于后者,由于常被人们忽视,须要加以强调。我们应该承认,娱乐性是连环画的主要功能之一。能够寓教于乐的作品,当然很好;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却有很强娱乐性的作品也未尝不可选一些,这类选题要求具有趣味性、传奇性。举凡言情、游侠、探险、怪异、逸事等等,只要格调不庸俗低级,无害而又销得出,皆可入选。  总之,连环画的选题,既要具有连环画的特点,又要能充分发挥连环画的艺术功能,还要注意适应一般读者的欣赏水平,三者兼顾,必能选出合用的好选题来。  选题的研究,还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正可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譬如:(一)选题工作在连环画界向无统一的规划,为了争得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各出版社和一些作者便纷纷争抢热门选题。自然,把竞争机制引到找选题方面,有其积极作用,但因此也常常出现选题重复、创作撞车的现象,甚至不顾作品质量,出书粗制滥造,这就是消极的不良倾向了。(二)根据前面提到的选题原则来说,似乎并不苛刻,能编连环画的选题应是很多的。为什么不少作者常常慨叹选题难、而编辑部又常常闹选题荒呢?这是因为可编的选题虽多,而编辑部因受出书计划和编辑方针等制约,实际的需要量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多与少的矛盾。在编辑部的退稿意见中最常见的评语是&一般化&,即指这个选题从主题思想或故事情节来看较为常见,缺少新鲜感。这是从众多来稿中比较得来的意见。而一般作者由于阅读的局限性,则往往认为这个选题很不错。所以,这个矛盾也是由于编辑和作者所处的地位不同而造成的。(三)编辑们也常常为下述情况感到困惑:你辛辛苦苦找来一个自认为满意的选题,却得不到一个满意的征订印数,甚至因印数太少而无法开机;你认为比较一般的选题,却征得较高的印数,反而成了畅销书,其中的奥秘究竟何在呢?这当中固然有发行方面的问题,但也包含编辑的鉴赏能力和对读者的需要是否了解的问题。(四)在连环画的编创过程中,常常有一些因故终止的废稿,其原因主要是选题的问题。而选题发生问题,固然常常是由于客观政治形势的变化,但也不能说没有由于主观选稿不当的原因。上面谈的虽是工作实际问题,却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认识和探讨,才能得以解决。  总之,选题研究是我们改编连环画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要想找到一个满意的选题,常常需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劳动。我们要想改进选题的工作,还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认识水平。  构思  在选题确定之后,动手编写之前,要考虑一下脚本的构思。原作虽然具有改编的基础,但若把它移植为连环画脚本,常常需要在结构上作不同程度的变化,才能符合脚本的要求。  作品的情况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作品的结构,基本上符合连环画的要求,那就不必重新构思了。如前面提到的《鸡毛信》就是如此,它基本上是照原作的结构分段摘录的。而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脚本《一个被富人遗弃的儿子》,由于原作回忆和倒叙场面较多,故事发展跳跃性大,脚本在结构上就作了较大的调整。为了增强连续性,改为按照主人公年龄增长的时序,重新将故事情节连成一串。这一改变是可取的,它使故事更加顺畅和通俗易懂。总之,既然是根据某某作品改编,当然在主要方面应当忠于原作。但是,也正因为是改编,编者根据连环画的要求,也不必完全拘泥于原作,应该允许做必要地创造性的加工。  脚本的构思,基本上要解决下述两个问题:一个是将原作的整体如何分割为若干段落(每段即一幅画);一个是如何将分割的段落再连成一个新的脚本整体。分,要考虑连;连,也要考虑分。分和连要同步考虑。这分和连的辩证法,便是脚本构思的基本原则。  具体地说,分割是在原作整体上进行的,同时也必须根据新的脚本的整体需要来进行。首先,我们要考虑故事的主要脉络是否理清楚了?脚本的整个篇幅大致是多少?然后再考虑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以及矛盾冲突如何展开、高潮怎样形成、如何开头结尾、在什么地方要详细交待、在什么地方可简略叙述,在多头绪的故事中,还要考虑细节之间如何衔接得紧密而自然等等。在这些整体考虑之后,再来具体考虑如何分割,确定每一段落的内容。每一段落,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段落只有一个描述中心,它是一个点,也就是一个画面;段落之间有一条连续的线,各段连接起来,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脚本的构思,主要是考虑分和连的关系,点和线的关系,也就是文和图的结合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什么叫连环画
kcCG52SX8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脚本的格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