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迅雷下载B计划中的5000个受精卵里面除了美国人种会不会有其他人种啊

中国人种西来说:黄白人种是同一族群
共 6937 浏览 36 回帖&&
发帖: 72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中国人种西来说:黄白人种是同一族群
  在李辉、金力影响颇广的那篇论文《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提及:“走出非洲的群体中,棕色人种最先分化,远远地离开了白色和黄色人种。白色和黄色的分化则相当晚,几乎是与棕色人种分化年代的一半。问题已经相当清楚了,在远东替代棕色人种的黄色人种是从外部进入的,入口就是东南亚。”
  这里面包含了两个超级历史谜团:一是黄色人种的来源,二是黄色人种的迁徙。
  黄色人种原来与白色人种为同一部族人群,是同一起源,统称黄-白人种,或欧亚部落。
  详见斯宾塞&韦尔斯的著作《出非洲记》:
  “旧石器时代后期,大部分人开始向东方迁徙。早期人类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延绵的草原带一直伸展到欧亚大陆,像一条满是食物的道路。人们很可能是在狩猎活动中,随着动物群越走越远。这个时期,在M89的谱系里出现了另一个标记,它被命名为Mg。Mg的后代,一个大约于4万年前出生在伊朗平原或亚洲中南部的男人,带领他的部落在随后的3万年里,一直走到了世界的最远端。我们把携带Mg的人们称为欧亚部落。
  草原狩猎者们带着他们的欧亚谱系逐渐向东走,一点一点走向大陆的深处,这时他们遇到了行程中最大的“系船柱”,这就是形成中南亚高地的大山脉:从西向东是兴都库什山,从西北到东南是喜玛拉雅山,从西南到东北是天山。三座山脉相会于现在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结”,仿佛巨轮上的轮辐,它们在这里“系”在一起。
  首次见到它们时,当时的人们一定惊呆了。尽管在伊朗西部他们曾遇到了扎格罗斯山脉,但它并非不可战胜,利用那里众多的山谷和出口,他们成功地越过了那个障碍。实际上,扎格罗斯山脉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一个狩猎场,因为他们追踪的动物群,会来到那里地势较高的草原上过夏天,冬天又回到环绕在四周的平原上过冬。中亚的高山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动物,每座山脉都有5000米以上的山峰(天山和喜玛拉雅山的山峰超过了7000米),那些令人望而生畏、高海拔的“屋脊”仿佛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障碍。不要忘记,那时整个世界正被上一个冰川时期紧扼着“喉咙”,气温比现在要低得多。因为这些高山的阻挡,那群移民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向北面的兴都库什山走,另一部分向南,走进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次大陆。对这些我们从何而知?答案是Y一染色体。
  向北朝中亚走的这群人,他们的欧亚谱系中有额外的变异,下面我们会讲到这些变异。而向南走的人们,他们的Y一染色体中有一个独立的被称为M20的变异。在印度之外,这个变异的出现频率低得可以忽略不记,在中东的人群中可能有1%一2%。但是在印度南部有5叽的男人携带着这个变异,这意味着它是最早的印度人的标记,是独特的印度谱系的“地基”。我们把最早到达印度的这些移民称为印度部落。大约3万年前,印度部落的祖先来到了印度南部,他们将要和已经生活在那里的海上移民相遇。从基因图谱看,当时发生的情形是,这两个人群没有任何相互融合的愿望。在第4章中我们看到,线粒体DNA可以为海上移民的细节提供详细证据,而Y一染色体是随后开始于非洲北部的迁徙证据。想一想我们前面讲过的旧石器时代发生在非洲的部落冲突故事,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新来的侵略者留下了海上移民部落的女人,男人很可能遭到屠杀或驱逐,或者被剥夺了生育的机会,其结果是印度人中有mtDNA的M谱系,但海上移民的Y一染色体非常罕见。今天,海上移民的标记在印度南部出现的频率是5%,越向北它的频率越低,这意味着海上移民的人口数量被最小化,至少是男性。比照这两类数据,我们可以分辨出最早的印度人的特征,它也暗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发展。对此,我们会在第8章中进行讨论。
  大量的移民进入印度,当然,另一部分沿着兴都库什山向北走去,走向中亚的心脏。与兴都库什山相比,天山是更大的阻碍,它阻挡旧石器时代的猎手们进入中国的西北。大约就在那个时期,欧亚谱系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异,它被称为M45,它将帮助我们追踪以后非常重要的两次移民。使用绝对时间检测法,我们推算出M45变异大约在3万5千年前出现在中亚。今天,M45只能在中亚人中找到,当然,也包括那些祖先生活在中亚的人们,因此,它形成了中亚部落。中亚部落的后代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中东和东亚,在印度某些地区出现的频率也较高,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部落的一些人后来迁徙到了印度。中亚部落Y一染色体谱系最深的分叉,即这个部落的祖先在中亚被找到。沿着这一线索,我们可以准确地找到中亚的“亚当”。我们曾经用同样的方法,在闪族布希曼人的影子里分辨出了非洲“亚当”的身影。M45谱系最深的分叉在今天的中亚,因此M45只能最早出现在中亚。
  中亚部落最早的后代没有大范围地扩散开,这意味着这个部落的生活地区相对隔绝于其他人生活的地区。由于兴都库什山的阻碍,向印度迁徙是困难的,但我们不清楚,为什么这些人与生活在中东的人没有联系,既然欧亚部落能从中东进人中亚,那么中亚部落为什么不能沿着同样的路线去中东呢?原因很可能在于另一根“系船柱”。当中亚部落的祖先第一次进人这块大陆的心脏地带时,他们可能并没有遇到很大的障碍,但几千年后,障碍出现了。
  今天,伊朗中部的达什特坎维和达什特鲁沙漠,仿佛是一片烧焦了的荒原,极少量的人口生活在这块贫膺的土地上。他们以农业为生,他们有一种独特的有几千年历史的灌溉方法,叫甘那特,即把数里长的灌溉管道完全埋在地下。炎热的白天,在亚兹德等城市里,人们会待在地下室里,那里安装着用以降温的通风管道,它发出的鬼怪般的噪音在几里以外都能听到。如果没有与这种恶劣的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要在这样的地方生存下去是不可想像的。至少今天看来,在这里是无法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同样,中亚的卡拉库和肯兹库沙漠也是荒凉之地,除了极少数游牧的人,没有任何人生活在那里。
  但是,有两条绵延的草原带穿过伊朗中部的沙漠:一条在沙漠以北靠近里海,另一条向南靠近阿拉伯湾。大约4万年前,当时的气候就像患了中度的精神分裂症,很有可能当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与今天相似甚至高于今天时,伊朗的沙漠和草原在一段时间内融合在了一起,而且由于风向的改变,来自阿拉伯海的潮湿的风也促进了两者的融合。在那个相对湿润的短暂时期,人类会比较容易穿过伊朗高原而进人中亚。今天我们能够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这些迁徙者把旅程中基因的足迹留给了他们的后代。沿着这些足迹我们从黎凡特来到了中亚。
  大约距今4一2万年之间,冰月I时期的温度降到了极限,降低的幅度极大,地面难以蒸发湿气,冰川不断扩展。它引起的后果是,一个新的“系船柱”出现在我们的旅程中。欧亚大陆上的人群被分成了北方人、南方人和西方人,他们全部面临着冰月l时代最寒冷阶段的严峻考验。生活在印度和黎凡特的人群可以依靠海的资源,大海可以缓解下降的气温和干燥的空气。但是,对那些陷在兴都库什山北部的人群来说,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适应欧亚草原上越来越严酷的生活,要么死亡。这些早期的中亚人有些可能转移到了相对温暖的靠近南部的地区,有些向后退,在兴都库什山山脚住了下来。溶化的冰川自山顶流下,成为他们的水源,山上生活的动物也足以保证他们的生存。但大部分人跟随迁徙的动物群继续向北,这就像是风暴来了,他们不是选择躲避,而是迎着它前行。那是在大约4万年前,他们很可能是最早到达西伯利亚的人类。带着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工具,他们来到了阿尔泰山。这里的环境,和他们祖先生活的非洲有天壤之别,冬天的温度会在一40℃以下。为了活下去,他们的生活只有两个内容:狩猎和取暖。但是这里值得他们坚持下去,因为这里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最早的西伯利亚人的基因,来自两个部落谱系,一个是中亚部落,一个是欧亚部落。虽然我们用M45标记推测出了早期中亚大草原上的猎手们的迁徙,但当时当地生活的许多男人的Y一染色体可能没有M45标记,他们很可能有欧亚MgY一染色体。这是因为,一个新出现的标记,不会立即达到被取代的标记曾占有的比率,比如古老的Mg谱系。我们研究所有Y一染色体标记,都在过去的某个点起源于一个男人,所以,在他所在人群的男人总数量中,它最初的速率是1,随着时间推移,由于基因漂移的作用―基因速率的无序变化是所有人群的特征,它变得越来越普遍。所以,最早来到南西伯利亚的人群中,有些人携带着中亚人的M45标记,有些携带着更古老的欧亚Mg标记。
  随着一些欧亚人沿兴都库什山进人印度,欧亚部落的另一些人沿着天山的方向,向东、向北迁徙,其中有些人很可能通过“准噶尔裂谷”(成吉思汗正是由此入侵中亚的),进入了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移民很有可能沿着大草原公路一直向北,为了避开环境恶劣的中国西部大沙漠,他们绕道经过南西伯利亚。我们现在有幸能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这些移民给他们的后代留下了MI75,这个标记只能在东亚找到,在西亚和欧洲完全没有。
  今天,出现在欧亚M9谱系的M175标记,在韩国的比率高达30%。使用绝对时间检测法,它出现在大约3万5千年前,与朝鲜、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开始的时间相一致。另外还有几个标记也可以追溯到M175(特别是M122,它将在第8章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今天的东亚,这些有“亲戚关系”的Y一染色体谱系的比率为60%-'90%。在前面,我们把含有共同成分的汤放在一起比较,同样的道理,今天生活在兴都库什山和喜玛拉雅山以东的大部分亚洲男人,他们的“配方”里都有M175标记,是它形成了东亚部落。
  我们知道,大约100万年里,生活在东亚的直立人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化,这也是自然环境稳定的结果。与其他的原始人类相隔较远的距离以及保持相对稳定的气候,使直立人以相对固定的方式生活着,而不是被迫采取变化。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直立人产生了“大跃进”。一些中国的科学家提出了“地区连续性”的进化模式,否认东亚的智人起源于非洲,认为他们是由当地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但从基因中找不到任何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而且基因研究的结果表明,移民到东亚的现代人和直立人之间,没有出现过交融的现象—如果有,他们生活在4万年前的后代不可能逃过考古学家的眼睛。近年,中国遗传学家金力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在东亚各个地区对1万2千名男性进行了取样,结果表明他们每个人都能回溯到5万年前的非洲祖先,因为每个人的Y一染色体中都有M168标记。对寻找东亚地区连续性进化模式证据的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因为这一结果,至少对男性谱系,完全否定了地区进化的理论。而且东亚的线粒体DNA做出了同样的回答:几千份取样,结果全部显示他们的祖先在非洲。总之,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直立人在现代东亚人的基因中留下了痕迹,而且大量的证据表明,杜波斯的“人猿”走人了进化的死胡同,他们完全被现代人替代了。如果我们的故事就此结束,那么它会是一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但事实上,生活从来就没有简单过。在一些东亚的人群中,海上移民的谱系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必须再一次面对复杂的状况。在蒙古,海上移民谱系出现的频率是50%,在亚洲东北部,这一谱系的存在也很普遍。究竟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谜底很有可能是早期迁徙到东南亚的海上移民,在几千年内逐渐向内陆迁徙,南部的M130染色体比北部的古老,也证明了这一推测的可能性。很可能在3万5千年前,海上移民遇到了欧亚部落的后代,东亚人口中同时存在的欧亚谱系和海上移民谱系,证明他们之间发生过较大范围的部落融合。从基因图谱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像一双“钳子”或“筷子”,现代人从南、北两个方向来到东亚定居。欧亚部落走的是北方路线,他们很可能在3万5千年前由南西伯利亚的大草原进人东亚,而走南方路线的海上移民部落,他们迁徙的时间比欧亚部落要早,约在5万年前。今天东亚存在的谱系证明了古老的南一北区别。路卡?卡瓦利一斯福扎曾和中国同行合作,对东亚人数十个非Y一染色体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之中,比如北方的汉族人和南方的汉族人,事实上他们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多地是地理上的,而不是民族上的。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部落的后代,几万年前两个部落从不同方向进人中国。今天,中国人南北谱系的差异依然清晰可见。
  就这样,我们的中东部落来到了这块大陆的最东边,在旅途中出现的新的标记,形成了广泛分布的欧亚部落、印度部落和中亚部落。”
  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与金力李辉不同的地方在于:
  1.黄白人种(欧亚部落)从非洲直接进入中亚,再从伊朗高原、中东绕道天山,进入东亚。
  2.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闪人(布须曼人),有内眦赘皮(蒙古褶)特征。他们是现存最古老的民族。按照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黄种人的蒙古褶源等特征很可能出于他们。
  --------------------------------------------------------------------------------
  相关阅读:
  我们从何而来?——读斯宾塞?韦尔斯《出非洲记》
  在牛津大学人种遗传学中心领导一个研究小组的教授斯宾塞&韦尔斯(SpencerWells,1969~)1997年还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的时候,每天都要开车往来于旧金山和斯坦福之间。有一天他从学校开车回家差点出了车祸,原来他听着新闻一时分神,没有注意到迎面而来的汽车。其实在开车的人中间一边开车一边听新闻是十分平常的,但是这条新闻对他来说却意义重大,新闻讲的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史旺特&帕博(SvanteP?覿?覿bo)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表了对尼安德特人(Neandertal)的DNA排列测序,证明尼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他于是干脆把车子停下,听完了这条新闻。这是斯宾塞&韦尔斯在他的新书《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中讲的故事。该书原名是《人类之旅:遗传的〈奥德塞〉》(TheJourneyofMan:AGeneticOdyssey)2003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遗传学家,韦尔斯对人类起源于非洲和用基因方法检测人类远古化石的问题并不陌生,为什么这条新闻还是让他震惊?原来在分子生物学诞生之后,基因携带遗传密码和自我复制的功能为追寻人类的最初的起源提供了新的方法。此项工作最先是由美国艾莫利大学(EmoryUniversity)的道格拉斯&华莱士(DouglasWallace)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伦&威尔逊(AllanWilson)分别领导的实验室进行的。在1987年1月的《自然》杂志上,威尔逊小组发表的报告指出,他们通过人类线粒体基因(mitochondrialDNA,简写是mtDNA)的研究发现,现代人的基因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智人的古老类型向现代类型的转变大约在15~14万年前首先发生在非洲,今天所有的人都是那个群体的后代。”华莱士的证据支持这个结论。这个报告一发表就在公众中引起了兴趣,而在人类学家中却引起了恐慌。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主流的人类学家都逐渐主张人类起源多元论,影响较大的有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CarletonCoon),他在《种族起源》(TheOriginsofRace)和《人类现存的种族》(LivingRacesofMan)中认为人类的5个人种:澳大利亚土著、开普人、高加索人、刚果人和蒙古人由不同的原始人在不同时期进化而来。欧洲人的优良是他们优良基因进化的结果。我想国内的大多数学者不会因为这个结论后一部分有种族论的色彩而不同意它,至少冲着“多元”话语在今天的正面价值使我们也不愿意去怀疑它。美国主流派学者差不多也是如此。这个结论公布之后,主张人类多区进化最有力的人类学家、密西根大学的沃尔波夫(MilfodWolpff)1990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会议上就告诉听众,古人类化石在解剖学上的连续性是清楚的,例如亚洲75万年的化石上就可以看见颧骨构造、铲形门齿,它在25万年前的北京人化石和现代中国人身上也可以见到。但是也有科学家不那么保守,像著名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RichardLeakey)知道新的研究手段的出现使传统研究古人类的学者无法固守原有的阵地,他就认为线粒体的证据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对尼人和现代人在三万五千年以前共同存在了一千多年,现代人凭什么有一点点优势就消灭了尼人他还是有点疑问。他说:“我的感觉是多地区进化假说很可能是不正确的。我猜想现代智人作为一个独立的进化事件兴起于非洲的某地,但是我也猜想当这第一批现代人的人的后裔扩展到欧亚大陆时,会与那里的人群混合。可是为什么按目前所解释的遗传证据没有反映这种情况?”(《人类的起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第72~76页)帕博的发现就把利基等人最后的一点怀疑去掉了,尼人的确与现代人没有一点关系!
  一、我们从何而来?
  现代科学产生之后,一直就有所谓的三大前沿问题:宇宙起源、基本粒子和人类起源,这基本上就是人类普遍关心而又却永远没有办法弄清楚的问题。在古代,除了基本粒子,另外二个问题都交给了宗教和神话去解决。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之后,人类起源问题的解决似乎出现了转机,只是当时的社会精英很少认同他的观点。1860年6月30日,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SamuelWilberforce,1805~1873)气冲冲地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发表演讲,他说,根据《圣经》的宗谱,人类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创造出来的。他这样讲是有根据的,出典是十七世纪的爱尔兰主教詹姆士&尤舍尔(JamesUssher1581~1656)的研究《圣经》中的谱系成果。他还提出一个足以引起当时听众共鸣的问题,你能想象你自己是从猴子变来的吗?这场演讲大获成功。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如今记得的科学真理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上帝创造人的说法也只是宗教史中的一项记载而已。
  在今天大众的知识体系中,人类的起源的谱系树是由进化论者、考古学家从十九世纪开始绘制的。它由距今400~100万年的南方古猿发端,在距今300~200万年出现了与南猿有别,且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早期猿人———能人(如理查德&利基发现的著名的非洲1470号人,他本人倒是认为能人另有渊源)。之后就是距今100~20万年的直立人,如著名的北京猿人、爪哇猿人等。在地质年代的更新世中晚期或者说考古年代的旧石器中期,也就是在距今25~4万年的时期出现了早期智人,他们的特点就是能够制造精细的工具,尼人和我们熟悉的马坝人、丁村人都属于这一类智人。在十九世纪,人们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进化与猿人有关就是由于早期智人的发现,它们不但在解剖学上与人类近似,而且似乎也有早期宗教行为,例如尼人用花卉为死者随葬。晚期智人(现代智人)承袭早期智人而来,所有的解剖学证据都显示了这一点,我们熟悉的距今4万年左右、在法国发现的克鲁马农人(Cro-Magnon)和在我国周口店发现稍晚的山顶洞人以及2003年在周口店发现的“田园洞人”、柳江人、资阳人等都是属于晚期智人。自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这条按照解剖学规律大致完成的人类进化的证据链就牢牢地占据了各种教科书,构成了二十世纪人类由来的科学知识。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1916~2004)和詹姆斯&沃森(JamesWatson,1928~)1953年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基因双螺旋结构的900字短文,引起人类学家和遗传学家转向用基因技术来解决人类本身的遗传学问题之后,这个链条就出现了裂痕。这其中就有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卡瓦利-斯福扎(L.Cavalli-Sforza)的贡献。斯氏是意大利学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从事血液多态的研究,DNA结构破译后,他就利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基因的多态性问题,在1964年提出了人类遗传上的“吝啬原理”。它包括了二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日本学者木村资生发现小量人群基因的“漂移”决定了人类基因的多态性,因此基因的进化是“中立”的研究成果,得出了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无关的结论;二是根据十四世纪出生于英格兰奥卡姆(Ockham)的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WilliamofOccam,1285~1349)提出的宇宙哲学观,即所谓“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Occam'sRazor)原理,自然选择一定会走最简单的进化路线。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基因速率(基因随着时间有规律变化的频率)是由基因“漂移”决定的,人群关系越近,基因速率联系就越紧密。斯福扎据此画出了人类家族的谱系树,结果显示非洲人最靠近“树根”部,东亚人与他们分离的时间是在四万一千年,欧洲人与之分离则在三万三千年。韦尔斯把斯福扎的理论称之为人类学历史的二个里程碑!(第20页)
  那么遗传学家凭什么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而否认考古学上直立人多区起源论?其证据是什么呢?这就是基因武器,一个是线粒体DNA,一个就是Y染色体。
  基因有复制重组的功能,在复制过程中又会产生无规则的“错误”造成多态性,使前代的基因图谱完全消失在无数次的基因重组过程中无法追寻。幸运的是细胞核之外还存在一种不能重组的线粒体基因。它原是细胞内的寄生虫,后成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在遗传中,子代的线粒体来自母亲,父系的线粒体在精卵结合时却不能进入卵细胞。所以父母双方线粒体的重组不能在子代中发生。在线粒体DNA的遗传中,突变往往带有发生先后顺序的信息。在线粒体基因的谱系树上,古老的突变只会出现在树的根基部位,晚近的突变就在树干的分枝上。因此,线粒体基因的这种母系遗传特性就成为追踪人群谱系变化的有效标记。另外,韦尔斯告诉我们,线粒体基因还有每100个会增加一个多态性的特点,这也方便了不同人种的区分。前面提到阿伦&威尔逊的研究,正是根据斯福扎开创的“吝啬原理”,利用线粒体基因的特性,确认最早的人类线粒体多样性是来自20万年前的非洲,而目前比较公认的准确证据是这位“线粒体夏娃”生活在15万年前(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今年在《科学》杂志上称,新发现线粒体的有重组现象,恐怕这个15万年的数据还有疑问),她是我们所有现代人的N代的曾祖母!
  基因研究显示非洲人群有最大的多态性,它反映的事实就是非洲人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群都早。但是基因经过性别的反复重组,已不能用来追溯人类的迁徙历史。而在基因之外的线粒体也不能用来确定人类的迁徙。幸运的是,遗传学家在男性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基因———Y染色体。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显示女性谱系的线粒体DNA。我们知道人体细胞22对染色体中另有二条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s)X、Y,如是男性,性染色体就为XY;女性则是XX。遗传发生时,性染色体的配对并不遵守50?押50混合规则,所以在遗传学家眼中,雄性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错误”配对的结果。由于Y染色体只能以“XY”两条染色体配对的形式出现,在绝大部分区域不能和X重组,它就可以按照父系传递下去。换言之,在遗传中,母亲的X染色体可以传子,也可以传女,而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这也就是斯福扎所称的“姓氏基因”。只要追寻Y染色体的多态性,人们就有可能找到Y染色体最早的图谱,如今这项工作又有了最新的结果。2000年11月,包括作者韦尔斯本人在内的二十多位学者在《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结果让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大吃一惊,应用新的寻找Y染色体的技术,我们现代人的确起源于非洲,这位最早的男性祖先生活的时代距今只有五万九千年!在现代人的发展历史上,他显然是一位迟到的“亚当”。(第44页)
  二、亚当和夏娃的子孙
  “奥萨马&本&拉登和W&布什有亲戚关系吗?如果你相信斯宾塞&韦尔斯在过去十年发现的遍布世界的基因证据,所有的人都出自一个6万年前的非洲祖先的话,就当然有!”这是一篇有关韦尔斯《出非洲记》的书评中的开头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在我看到对该书的大量评论中,它最能代表现代基因遗传学的研究对人类进化多元起源论的彻底颠覆性。
  自达尔文以来,世界各地大量发现的人类进化的化石一直是人类进化多元起源论的可靠依据。从我们国内古人类研究的专业书籍和教科书中来看,可以说几乎很少有人认同现代智人单线起源是合理的。吴汝康指出,从蓝田人、北京人、安徽和县人一直到马坝、资阳、柳江、山顶洞人等都保持有同样的现代蒙古人的若干特征。(吴汝康:《古人类学》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05~206页)稍晚出的古人类学的教科书中,虽然提到了威尔逊小组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上也是不予以采信。有人还说,先进种群的扩散导致落后种群(尼人)的绝灭不能成为单一起源说(“直立人非洲起源说”或“夏娃说”)的证据。(郭立新主编:《考古人类学》,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55页)这叫什么逻辑?先进种群如果是出自非洲的晚期智人,他们扩散到世界各地难道不就是证明了现代人起源的单一性吗?我真不知道这话的意思何在?在对待现代人进化来源的问题上,如果说这是当时国内古人类学界就对基因技术的可靠性有疑惑的话,我看还不如说这是意识形态的因素在作怪。就是在今天,除了已故的考古学家俞伟超等个别学者具有支持中国的晚期智人是来自于非洲的勇气之外(这里应该向俞先生表示敬意),多数考古学家不是明确的反对,就是含糊其辞。(中国考古学会编:《2002年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2~3页)这是科学上的谨慎,还是政治正确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比较之下,国外学者就要比我们国内的学者客观得多。如理查德&利基在引述卡瓦利-斯福扎和伦敦大学的沙欣&鲁恰尼(ShahinRouhani)对现代人多区进化理论的批评时,不仅承认他们提出直立人在多区进化为现代人,需要在大范围、长时间内维持基因交流,但在20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出现在非洲以外地区,这种基因交流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论据是合理的,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考古发现中的现代人行为上的证据。他说,从现代人打制的窄叶石的技术上看,它在十万年前已经出现在非洲,尽管非洲的化石记录稀少,但也支持它们起源于非洲。(《人类的起源》第69~第72页)在一些权威的考古学教材中,也很快采纳了这一理论,如伦福儒的《考古学》。(ColinRenfrew,Archaeology.p.142~143,ThamesandHudson1991)说到这里,我还要提一下,韦尔斯本人在书中也质疑中国的一些学者为了证明东亚智人是从当地直立人进化而来,否认它们起源于非洲所提出的“地区连续性”进化模式。他说:“基因研究的结果表明,移民到东亚的现代人和直立人之间,没有出现过交融的现象———如果有,他们生活在4万年前的后代不可能逃过考古学家的眼睛。”他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中国的分子生物学家金力等人对东亚各地一万二千多名男性取样研究后的结果,“结果表明他们每个人(的基因)都可以回到5万年前的非洲祖先。”(第98页)金力现在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这项工作是1999年他在德州大学休斯敦人类遗传学中心工作时发表的,选取的样本来自东亚、西伯利亚、中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域的163个人群,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金力等人的结论就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并不是中国人的祖先,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因此从基因的证据上讲,拉登和布什,以及今天全世界不同种族和肤色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非洲祖先!
  根据线粒体DNA,最早的现代人基因出现在15万年前的非洲夏娃身上,而亚当Y染色体的年代距今有五万九千年,这里面的时间差距该如何解释呢?韦尔斯告诉我们,迟到亚当出现的时间只是一个4万到14万年的平均数。因为在基因序列表中,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是独立的,它们都包含在现代人的基因当中,此前再也看不见基因的多样性了。因此,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时间相遇对于否定人类的多区进化没有什么意义(第45页)。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我们更关心遗传学中的亚当是谁?夏娃和亚当的子孙是如何散布到五大洲的。
  很幸运,在基因研究中人们发现了非洲以外的,生活在三万一千到七万九千年的男性远祖基因,遗传学家给它起了一个难听的数字化的名字———M168,这大概就是今天数字化生存的结果吧。在女性远祖的基因谱系上也找到了距今约5万到6万年的线粒体L3,就是他们的后代走出了非洲。简单地讲,除了非洲人,今天所有人种都带有M168和L3基因。我们继续追踪M168和L3基因的走向,就可以看到从M168上分出了M130,这是澳大利亚人的标记。接着又分出了M89,时间约在5万到3万年,这是中东人的标记。也就是说,非洲人身上没有M130,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人也没有M89。大约在4万年,M89上分出了M9,这是所有欧亚人的祖先。M9的后代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向东移动时出现变异,分化出了M20和M45,时间约在三万五千年前,M20主要在印度,M45向东迁徙时遇到了天山的障碍,无法进入中国的西北地区,他们就是今天中亚人和部分印度人的祖先。另外一部分M9的后代继续沿着天山向东、向北迁徙,绕过戈壁等沙漠进入中国,他们给后代留下的标记是M175,今天所有的东亚人都有M175,它之后又分化出“稻米基因”M122。这样说或许太烦琐,我根据韦尔斯在书中提供的几幅基因图,综合成为下图:(此图详见《博览群书》2004年12月第51页)
  通过基因谱系的研究发现,在欧洲几乎没有中东部落的基因。这就是说欧洲人是源自向东迁徙的M9中亚集团,他们的基因里面有标记M173,是从M45分化出来的,时间是约在3万年,这个时期正好是欧洲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的生活年代。就在同一时期,M45的一支,被遗传学家称为西伯利亚标记的M242在2万年前出现在西伯利亚,并移民进入了美洲,他们带有的基因标记是Y染色体M3。另外,在美洲人身上还发现了来自大洋洲的海上移民标记M130,这说明美洲的移民浪潮有2次,第一次是经西伯利亚到达美洲,第二次就是5万年前经过印度、东南亚到达澳大利亚的M130集团回溯到西伯利亚再进入美洲,时间是在1万年以内,从这一批由东亚进入美洲的M130人群身上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或者日本人身上都有的M175基因标记。在今天的美洲考古记录上,也为基因传播提供了证据,当地没有找到2万年以上的文化遗址,这完全可以和基因谱系的时间吻合(第113~118页)。参看图二:(此图详见《博览群书》2004年12月第51页)
  读到这里我感到有点疑惑。按照韦尔斯给出的基因谱系记录,5万年左右就到达大洋洲地区和东南亚的M130集团,其时间远远早于在2万年前到达西伯利亚的M242集团(55页),它们为什么没有在5万年以后、1万年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进入美洲?另外,根据化石记录,澳大利亚的现代人是由爪哇直立人发展而来。有学者(A.G.Thorne)强调其中可能与我国的柳江人有关,中国的考古学家则认为是澳大利亚人和东南亚人是由中国传入。(吴汝康:《古人类学》,208~209页)我们知道,柳江人的测年不超过3万年(最新的测年在距今7~13万年之间,这是广西学者做的,还没有得到独立机构的核实。如果它成立的话,这对晚期智人非洲起源说是一个挑战)。如果存在东南亚的M130集团返回到亚洲大陆的情况,这就可以解释柳江人和M130集团在化石记录上的融合现象。但是基因记录却显示,第二次从东亚进入美洲的M130集团没有M175的基因标记,难道他们就没有与东亚大陆的M175集团相遇?那么怎样解释M130和柳江人的融合现象呢?我看过金力领导的人类基因课题组的有关报道,他们对中国1万多名北方人、南方人的血样进行的DNA分析发现,没有1个人的DNA结果表明他的遗传体系与世界其他现代人不同。他们认为,现代人从非洲先到地中海沿岸再到东南亚,然后从东南亚进入中国。韦尔斯与金力的研究结论稍稍不同,他引用了卡瓦利-斯福扎的研究结论说;斯福扎在中国同行的帮助下,发现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虽然同为汉族,其实在基因谱系上,他们是在几万年前分别来自南北二条的传播路线(第99页)。所以双方都主张大洋洲和东南亚的M130集团的确进入了中国南方。可是为什么在1万年左右他们的一支与该大陆的任何人群都不发生交往,掠过东亚大陆沿海径直到了美洲?从其漫长的迁徙路程上看,这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它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呢?
  三、混乱的基因
  当卡瓦利-斯福扎注意到Y染色体是按照父系遗传之时,就萌生了做姓氏基因研究的念头。从姓氏基因资源的多样性和可靠性来看,中国历史悠久,汉族世系按父系传递,家族谱牒一类的资料丰富,无疑是最理想的地方。早在1985年,斯氏就来到中国寻求合作研究。如今这些研究成果已有阶段性的报告发表。这项有趣的工作完全是建立在传统社会中Y染色体稳定遗传的基础上面。在今天全球化日益迅速的情况下,姓氏基因的测试有时就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我怀疑后人如果再做同样的工作恐怕就有许多麻烦。韦尔斯本人在书中就讲了他亲身遇见的问题。
  韦尔斯作为遗传学家,同时还身兼作家和电视制作人,有一次他做电视节目向观众介绍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这时有来自爱尔兰、日本、巴基斯坦和加勒比海的黑人等4位男子自愿提供了Y染色体。测试的结果是:爱尔兰人有欧洲基因M173,日本人有M122,巴基斯坦人有M89,那位加勒比黑人则令韦尔斯大吃一惊,他的基因标记中有欧洲的基因标记M173!在非洲人基因中从来就没有发现过M173,这是怎么一回事?韦尔斯告诉我们,这很可能说明他那个家族的一段辛酸历史,他的男性祖先中有一位欧洲人,这是奴隶时代的后果(第152页)。这样的例子在美洲、在有白人殖民地的地方还可以见到很多,是人类流动性的反映。
  故事到此还不算完,在今天的科学家信心百倍的利用基因技术检察古代人类发展线索的同时,全球化和商业化却正在以比殖民时代快百倍的速度,混淆传统人群的基因库。不同人群之间的通婚、商贸往来、投资移民和城市化运动等,不但正在消灭语言、传统、风俗的差异,使世界看起来更像一个村落,也使本来清晰可辨的基因谱系变得混杂不堪。在基因多元化消失的趋势下,韦尔斯指出:“过去永远不能相遇的人,现在就住在你隔壁。……人类正如基因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人群与人群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正在消解古老的、地区性的基因多样性,取代它们的是世界主义大熔炉的标记。”(第159页)此事的好与坏,全在个人观察问题的角度,韦尔斯本人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在我看来,人类在掌握基因技术解读我们远祖故事的同时,也必然会为这种好奇心付出相应的代价,只是该我们的后代付账而已。
  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在追问在寻找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向何方。韦尔斯在《出非洲记》中告诉我们是来自非洲,同时也警告我们,有一天这些人类基因的旅程记录会全部丢失。作为遗传学者他回答了宗教的创世问题,作为科普作家,他讲述了基因科学进展的前沿问题,作为人文学者,他也考虑到了代际公平的问题,对人口的爆炸不无忧虑,同时提醒人们拥有科学的工具也就负有社会的责任。这些都是书中有意思的地方。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韦尔斯讲的基因故事动摇了进化论的基础,尽管在今天大众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接受“我们都是非洲夏娃和亚当的子孙”这个观念。对于这一点我们倒不必在意,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1922~1996)说过,科学的发展只不过是范式的转换。只要当新观念有足够人气的时候,就会出现科学的霸权,那时不免出现人人都谈论我们来自非洲。所以在现代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不论是主张人类的多区进化还是主张单线进化,征服大众的既不是理论和权威也不是传统和意识形态,最后还是要靠科学证据本身。
  (《出非洲记——人类祖先的迁徙史诗》,斯宾塞&韦尔斯著,杜红译,东方出版社2004年5月版,20.00元)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5133
发帖: 1760 篇
在线时长: 108 小时
黄白斗黑棕,只为色不同!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怒海茫茫 天生我狂
发帖: 138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现代智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毫升,其中,黄种人1364毫升、白人1347毫升、黑人1267毫升。
  白人1347毫升,是混血白种人。不包括高加索山脉、比利斯山脉中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几百万纯种白人。估计纯种白人的,介于,混血白种人、黑人之间。
  动物的智商,主要由脑容量决定。还有就是,大脑重量,与体重之比。白人大脑比黄种人小,体重比黄种人大。
  混血白种人第二次西迁,是被文王的父亲周公季厉,在河曲、新疆打败,逃走的。周文王时,发生了五星聚于房(28宿之1),时间前后几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001年。西欧人的祖先,始呼语支(日尔曼语支,印欧语族西支),离开罗布泊的时间,C14测年,是前1000年以前。西迁里海、黑海北部之间一带,后来又西迁北欧。前500年前后,又南迁西欧。
  前1000年以前,西欧语支人在新疆罗布泊一带。考古出土古人遗体,DNA-Y检测,属于炎黄子孙(M89),是混血白种人。是中国军人与当地纯种白女人的后代。
  前1000年以后,西欧语支人在里海、黑海北部之间一带。
  前500年前,西欧语支人在北欧。
  前500年后,西欧语支人,才达到西欧。
  西欧人,90几%以上的DNA-Y检测,属于炎黄子孙(M89),是混血白种人。南欧的低一些,90%左右。不包括高加索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中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的,几百万纯种白人。
  新疆南部的昆夷,逃到伊朗东北部,后来又建立了安息国。安息,就是黄帝孙子安的后代。
  新疆西北部的,伊利(意息、雅利)、博乐(婆罗)一带的印度人,逃到阿富汗,后来又攻占,朝云之国的印度。伊利(意息、雅利)安,就是黄帝长子昌意3子安的后代。
  印欧混血白种人、东非混血黑种人、印度洋、太平洋、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复活节岛、夏威夷、柬埔寨、台湾的混血马来人,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汉语方言。但是,高加索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中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的,几百万纯种白人。不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也不属于汉语方言。
  根据史册、家谱记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的结果:
  中国人,98%是炎黄子孙(M89)。始祖,连山祝融的父亲,公元前2187年前后几年之内,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南的连山一带。
  其中,90%是黄帝的后代(M9),中原一带,高达95%以上。
  DNA-Y检测结果:
  中原一带的汉族,M9为96%。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14.3万年前,1个女人的后代。都是5.9万年前,1个男人的后代。距今5000年左右,现代人类的祖先(M168),起源于东南亚,可能在中国。全世界80%以上的人,其中中国人98%左右,是前2186年前后几年内,出生的1个男人的后代(M89)。
  2方面的数据,1000人,才误差几个人。有的姓氏,炎黄子孙与非炎黄子孙共用。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是几十万人。DNA-Y检测,开始只有几千人,后来才2万多人。
发帖: 139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古有熊国总语系(诺斯特拉特总语系)
             I
朝云之国语系-中国语系―西国语系―北国语系-北狄国语系
藏缅语系       印欧非语系 叶尼塞语系 通古斯语系
             I    I
  亚非语族-印欧语族-欧洲语族  高加索-乌拉尔-突厥-蒙古语族
        I     I
日尔曼—伊朗-印度语支  凯尔特-波罗的-斯拉夫-拉丁-
             希腊-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语支
印欧人的第2次西迁    欧洲人的第1次西迁后形成
  亚非(闪含)语族的混血白人、混血黑人主要是,第2次西迁,其次是第1次西迁,拉丁语支人的后代,希腊语支人的后代,还有伊朗语支、突厥语族的后代。
新疆中东部方言-新疆南部方言-新疆西北部方言
始呼语支    昆夷语支   翳徒(意息)语支
日尔曼语支   伊朗语支   印度语支
         I
        帕米尔语
         I
        塔吉克语
发帖: 140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史册、家谱中都有详细清楚,5大语系民族起源的记载:
12  赫胡 妣摩利氏
13  封胥 妣女娥氏      涿鹿都城遗址 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
14  依卢 妣九方氏      古轩辕之丘 有熊之南隅 河南省新密县东南
15  啟昆 妣有蟜氏附宝(Jiǎo)   北迁于有熊 今郑州市南部熊耳山以南
  黄帝姓公孙 有熊氏名荼T&字玄律  己丑年前1832年65岁建都于涿鹿
16  伯荼 号轩辕   元妃西陵氏嫘祖         二妃方雷氏女节
17长子昌意---------------6子玄嚣-龙苗;3休-7清
18长子乾荒-次颛顼-3安-4始均-少子悃  蟜极 融吾  魁 清子
 朝云之国  中国  西国  北国   北狄  喾
朝云语系 中国语系 西国语系 北国语系 北狄国语系
藏缅民族     印欧非民族 叶尼塞民族 通古斯民族
藏缅语系     印欧非语系 叶尼塞语系 通古斯语系
发帖: 141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以上是3个语族是,第二次西迁后形成的。西国语系(印欧语系),其它语族,是第一次西迁后,以及第二次,中亚方言西迁后形成的。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语属伊朗语族。于田、和田一带,就是昆夷的老家。
  第一次西迁,黄帝有孙名安,居西方。颛顼封安于西国。安的军队西征新疆时,应该主要来自甘肃、陕西、内蒙古省,后来也西迁了。颛顼在位4年4月初1前后,发生了五星聚于营室(28宿之1),时间前后几百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794年。颛顼的弟弟安,灭古印度的时间是,C14测年,是前1800年-前1750年之间。
  安率领中国军队出发的时间,不会早于安的爷爷黄帝,第十纪元年,丁亥年,前后几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834年的第2年春天,也是黄帝即天子位的前1年春天。黄帝平定中国北方,到达黑山(今阿尔泰山)。出发的地点,应该是蒙古国西南部。丁亥年,黄帝与蚩尤作战时,军队是20几万,打败蚩尤之后,不超过60万。安能够得到的军队,应该在10万左右。
  在前1833年春-前约1822年前后,安率领中国军队,征服了新疆的鬼方(纯种白种人)。前约2500年,来到新疆,应该与伊比利亚-高加索语民族同源。
  在约前1800年以前,中国军人和,他们的儿子,混血白种人,和新疆鬼方女人(纯种白种女人)的后代。约25万军队,征服中亚的,今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到达西海(今里海)。
  在约前1778年以前,中国军人已经全部退役,他们的子孙。约35万军队,征服伊朗、东欧、西欧、流洲(英国)、凤麟洲(爱尔兰)。安的弟弟始均,征服了北欧。安越过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口,征服了流沙河(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的古印度。当时,古印度的主力部队,应该正在与安的大哥,乾荒(韩流)的军队,在洋水(今印度恒河、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今新德里一带,对峙或作战。
  喾在位期间,前1777年-前1757年,由于中国内乱,与中国失去联系。所以,在中国的古籍中只有,西海(里海)之南(伊朗)的历史记载。以后就没有关于西国的记载了。
  安的子孙率领的西国军队。
  在约前1760年前后,征服了土耳其、南欧。
  在约前1740年前后,到达北并且非征服古埃及,并最后征服了南欧的古希腊。
  但,直到前1595年,才征服了古巴比伦。因为此前古巴比伦,也正好是最强盛的时期,所以比古埃及多存在了130年左右。这就是世界上公认的,西国,婆罗(博乐山)人(欧印人)的第一次西迁。
  第二次西迁,是被文王的父亲周公季厉,在河曲、新疆打败,逃走的。周文王时,发生了五星聚于房(28宿之1),时间前后几万年只有唯一的前1001年。西欧人的祖先,始呼语族(日尔曼语族),离开罗布泊的时间,C14测年,是前1000年以前。西迁里海、黑海北部之间一带,后来又西迁北欧。前500年前后,又南迁西欧。
  印度人的祖先,翳徙(意息、伊利、阿利、雅利)、博乐(婆罗),被迫从新疆西北部逃到印度北部,后来又霸占了朝云之国的印度。
  伊朗人的祖先,昆夷被迫从新疆南部逃到伊朗东北部,后来又建立了安息国。安息就是黄帝有孙名安居西方,安的子孙后代。
  意大利语族的使用者,并不是意大利半岛原住民,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才到达这里,可能是从欧洲中部、中东部沿多瑙河迁徙而来。他们到来之前,意大利半岛上的居民主要使用的是非印欧语系语言。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不断有印欧民族迁入。公元前27年至467年为罗马帝国时期。
  以前,C14测年,精度不高。
  DNA-Y检测已经证实,世界上80%以上的人,都是炎黄子孙,F-M89。其中,西国语系(印欧非语系)民族,90%左右是混血白种人,是炎黄子孙的男人,与白种女人的后代,其他的人大多数也是,中国非炎黄子孙男人的后代。东非个别黑人,是炎黄子孙男人,与黑种女人的后代。接近2%的汉族人,不是炎黄子孙,其中1%左右,是海南岛黎人(YAP、小矮黑人)男人,与西南夷黄种女人的后代。
  目前,天文推算的时间精度最高,已经达到年、月、日、时辰。DNA测年,最大误差小于0.2%,8年。史册、家谱记载,DNA-Y研究,世界上80%左右的人都是,黄帝的始祖,连山祝融的父亲的后代。祝融的父亲,F-M89,在前2186年,前后几年内诞生。黄帝的始祖,是连山祝融。M-168都是古代中国男人的后代。
  早就有语言学家提出来,5大语系同源,是1个大语系。早在150年前,欧洲的语言学家,就发现5大语系同源,是1个民族、1个人的后代,并且起源于东亚(中国)。欧洲语族就是汉语方言,90%以上的DNA-Y检测,属于炎黄子孙(M89),是混血白种人。但欧洲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不属于汉语方言,人也不是炎黄子孙,人口约几百万,是纯种白人。
  西国语系(印欧语系)人,在古代就自称,是黄帝孙子安的后代。如,雅利安人直接翻译为:艺息安人,意思是:意息安人,昌意(黄帝长子)的子女(3子)安的后代。婆罗人,意思是:以婆罗(博乐)山为国山(地位类似中国华山)国家的人,在新疆伊犁(意息)河的东北部,婆罗(博乐)市的东南部。伊犁(意息)山在伊犁河的东南部。婆罗门(印度),意思是西国创始人、缔造者安(博乐、梵天)的后代。安息(伊朗),意思是黄帝孙子安的后代。
  大禹治水,只到弱水(疏勒河、党河流域),弱水既西,余波入于流沙(新疆东部)。没有去西国的罗布泊、车尔臣河。
积分: 4793
发帖: 2418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与金力李辉不同的地方在于:
  1.黄白人种(欧亚部落)从非洲直接进入中亚,再从伊朗高原、中东绕道天山,进入东亚。
  2.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闪人(布须曼人),有内眦赘皮(蒙古褶)特征。他们是现存最古老的民族。按照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黄种人的蒙古褶源等特征很可能出于他们。
=================================================================
斯宾塞&韦尔斯没有说过————“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这种话,因为斯宾塞&韦尔斯知道“布须曼人”老老实实在非洲呆着,没到过亚洲。
楼主,你少造谣,你是不是“沈默克”?
发帖: 142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印欧混血白种人、东非混血黑种人、印度洋、太平洋、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复活节岛、夏威夷、柬埔寨、台湾的混血马来人,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汉语方言。但是,高加索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中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的,几百万纯种白人。不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也不属于汉语方言。
  欧洲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不属于汉语方言,人也不是炎黄子孙,人口约几百万,是纯种白人。
  前2500年前后,还是纯种白人、纯种马来人。
  可是到了前1500年,就成了印欧混血白种人、印度洋、太平洋的混血马来人。
积分: 4794
发帖: 2419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斯宾塞&韦尔斯的著作《出非洲记》: “今天东亚存在的谱系证明了古老的南一北区别。路卡?卡瓦利一斯福扎曾和中国同行合作,对东亚人数十个
非Y一染色体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
“非Y染色体”不能用来鉴定人类的遗传关系,斯宾塞&韦尔斯应该清楚这一点,这句话不知道是斯宾塞&韦尔斯口误,还是翻译上的错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对中国人群尤其是汉族的Y染色体做过大规模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南、北方汉族父系高度一致,基本都属于同一群体,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
积分: 4795
发帖: 2420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闪人(布须曼人),有内眦赘皮(蒙古褶)特征。他们是现存最古老的民族。按照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黄种人的蒙古褶源等特征很可能出于他们。
========================================================
斯宾塞&韦尔斯没说过这种话,斯宾塞&韦尔斯认为黄种人的眼睛上的“蒙古褶”,是为了抵御北方凛冽的寒风、保护眼睛而进化出来的(大意如此)
积分: 4796
发帖: 2421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楼主,你要真是“沈默克”,你身为个版主公然造谣生事,那你真是网易这个门户大站的耻辱
,你档次太低了
积分: 4797
发帖: 2422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斯宾塞&韦尔斯在《出非洲记》对“布须曼人”的描述是————“
从Y染色体、mtDNA和语言这三个方面得出的研究结果都非常明确地显示,闪人(--注:实际应该是“桑人(San)”,即“布须曼人”,“闪人”一词翻译的不准确)与我们最早的祖先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因为“布须曼人”携带着目前人类最古老的遗传标记A,所以斯宾塞&韦尔斯说“与我们最早的祖先保持着最直接的联系”,斯宾塞&韦尔斯从来没说过“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这种荒谬的话!)
发帖: 144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转发:
  近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65亿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几千年前,确切地说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东亚一带,甚至是中国。
  在离我们不远的2千年到5 千年前,
  在奥尔森的论文中,他们用到了考古学的证据,认为在几千年里,东南亚人或是中国人(尤其是很多台湾人)从这里移民到美洲,再到欧洲,蔓延到了尼罗河岸。
  作者:马佳 孙燕燕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报()
  网络上有,大家可以搜索。
发帖: 73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随着一些欧亚人沿兴都库什山进人印度,欧亚部落的另一些人沿着天山的方向,向东、向北迁徙,其中有些人很可能通过“准噶尔裂谷”(成吉思汗正是由此入侵中亚的),进入了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移民很有可能沿着大草原公路一直向北,为了避开环境恶劣的中国西部大沙漠,他们绕道经过南西伯利亚。我们现在有幸能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这些移民给他们的后代留下了MI75,这个标记只能在东亚找到,在西亚和欧洲完全没有。
  今天,出现在欧亚M9谱系的M175标记,在韩国的比率高达30%。使用绝对时间检测法,它出现在大约3万5千年前,与朝鲜、日本旧石器时代后期开始的时间相一致。另外还有几个标记也可以追溯到M175(特别是M122,它将在第8章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今天的东亚,这些有“亲戚关系”的Y一染色体谱系的比率为60%-'90%。在前面,我们把含有共同成分的汤放在一起比较,同样的道理,今天生活在兴都库什山和喜玛拉雅山以东的大部分亚洲男人,他们的“配方”里都有M175标记,是它形成了东亚部落。
  如果我们的故事就此结束,那么它会是一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但事实上,生活从来就没有简单过。在一些东亚的人群中,海上移民的谱系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必须再一次面对复杂的状况。在蒙古,海上移民谱系出现的频率是50%,在亚洲东北部,这一谱系的存在也很普遍。究竟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谜底很有可能是早期迁徙到东南亚的海上移民,在几千年内逐渐向内陆迁徙,南部的M130染色体比北部的古老,也证明了这一推测的可能性。很可能在3万5千年前,海上移民遇到了欧亚部落的后代,东亚人口中同时存在的欧亚谱系和海上移民谱系,证明他们之间发生过较大范围的部落融合。从基因图谱中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像一双“钳子”或“筷子”,现代人从南、北两个方向来到东亚定居。欧亚部落走的是北方路线,他们很可能在3万5千年前由南西伯利亚的大草原进人东亚,而走南方路线的海上移民部落,他们迁徙的时间比欧亚部落要早,约在5万年前。今天东亚存在的谱系证明了古老的南一北区别。路卡?卡瓦利一斯福扎曾和中国同行合作,对东亚人数十个非Y一染色体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中国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甚至在同一个民族之中,比如北方的汉族人和南方的汉族人,事实上他们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多地是地理上的,而不是民族上的。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部落的后代,几万年前两个部落从不同方向进人中国。今天,中国人南北谱系的差异依然清晰可见。
  =========================================
  hvv-70文盲,要学会认真读书,否则请闭上你的鸟嘴。
发帖: 74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闪族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长得不像是非洲人。当然,非洲不同的人群都具有不同的外表,以“非洲的”和“非非洲的”来区分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典型的非洲人的形象是生活在中部非洲的班图人、或欧洲奴隶贸易的结果产的美洲非洲人、加勒比海非洲人,和这些非洲人相比,闪族人个子矮小、肤色较浅、浓密的卷发、眼皮较厚——这一特征被称为内毗赘皮。东亚人也具有这一特征,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人类祖先的特征之一,但西部欧亚人和班图人在进化中已经失去了这一特征。对内毗赘皮现象,在遗传学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既然闪族人具有这一特征,我们是否可以设想我们的祖先同样有这个特征呢?通过闪族人的形象,我们能够遥遥望见“亚当”的背影?
  我们的非洲先祖并不像博物馆展厅里那个多毛、野蛮的尼安德特人,当我们想像我们的祖先时,最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往往是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实际上,至少与尼安德特人相比,我们的先祖要纤细、优雅得多。原因很简单,尼安德特人大块头、多毛发的特征,是适应寒冷的欧亚气候的结果,而我们最早的祖先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南部和东部非洲,他们不需要厚密的毛发来抵御寒冷。
  他们可能有内毗赘皮,这个特征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两次,因此很有可能这个已经在中部、东部欧亚谱系中消失的特征,是我们共同祖先的特征之一。所有的唐氏症患者都有内毗赘皮,因此它很有可能相对容易产生,所以我们有较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特征。
  因为他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使他们的肤色可能很黑。他们生活在阳光充足的非洲大草原,黑色皮肤极有利于避免紫外线的伤害,还有一个原因,黑色素生成受体基因(即黑皮质素受体),今天只能在非洲找到,而这一基因发生突变以后,才产生了欧洲人和东北部亚洲人的浅色皮肤。正因为这个原因,非洲人至今保持着黑色的皮肤。
  ==========================================================
  斯宾塞&韦尔斯认为黄种人的眼睛上的“蒙古褶”,是为了抵御北方凛冽的寒风、保护眼睛而进化出来的???
  ===============================================
  你才是造谣专家。你个闪族布须曼淫才。
  哪句话说布须曼淫因为北方寒冷演化出蒙古褶?
  “我们最早的祖先生活在气候相对温暖的南部和东部非洲”,一直生活在非洲的布须曼人天生有蒙古褶特征!
  你个唐氏婴儿,怎么跟你交流啊?
发帖: 147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早在150年前,欧洲的语言科学家,就已经知道,5大语系同源,是同一个民族,同一个人的后代,并且起源于东亚。
  现在,科学家,又证明,现代人类的祖先(M168),距今5000年前后,非常可能是在东南亚,甚至是在中国。
  史册、家谱中都有详细清楚,5大语系民族起源的记载:
12  赫胡 妣摩利氏
13  封胥 妣女娥氏      涿鹿都城遗址 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
14  依卢 妣九方氏      古轩辕之丘 有熊之南隅 河南省新密县东南
15  啟昆 妣有蟜氏附宝(Jiǎo)   北迁于有熊 今郑州市南部熊耳山以南
  黄帝姓公孙 有熊氏名荼T&字玄律  己丑年前1832年65岁建都于涿鹿
16  伯荼 号轩辕   元妃西陵氏嫘祖         二妃方雷氏女节
17长子昌意---------------6子玄嚣-龙苗;3休-7清
18长子乾荒-次颛顼-3安-4始均-少子悃  蟜极 融吾  魁 清子
 朝云之国  中国  西国  北国   北狄  喾
朝云语系 中国语系 西国语系 北国语系 北狄国语系
藏缅民族     印欧非民族 叶尼塞民族 通古斯民族
藏缅语系     印欧非语系 叶尼塞语系 通古斯语系
发帖: 148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印欧混血白种人、东非混血黑种人、印度洋、太平洋、马达加斯加、新西兰、复活节岛、夏威夷、柬埔寨、台湾的混血马来人,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都属于汉语方言。
  但是,高加索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中的,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的,几百万纯种白人。不是中国人的后代,他们的语言也不属于汉语方言。
  前2500年前后,还是原始纯种白人、原始纯种马来人。
  可是到了前1500年,就成了印欧混血白种人、印度洋、太平洋的混血马来人。
  DNA-Y检测,90%以上的印欧人,是炎黄子孙(M89)
发帖: 149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没有找到,印度洋、太平洋的混血马来人的,DNA-Y检测数据。
  日本有DNA-Y检测数据,50几%是炎黄子孙(M89)。
  南亚群岛比日本远。有1个人口调查数据,40几%是炎黄子孙。误差应该不大,毕竟比日本远一些。
积分: 4798
发帖: 2423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15楼 vincentvango 】:
  闪族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长得不像是非洲人。当然,非洲不同的人群都具有不同的外表,以“非洲的”和“非非洲的”来区分他们没有任何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典型的非洲人的形象是生活在中部非洲的班图人、或欧洲奴隶贸易的结果产的美洲非洲人、加勒比海非洲人,和这些非洲人相比,闪族人个子矮小、肤色较浅、浓密的卷发、眼皮较厚——这一特征被称为内毗赘皮。东亚人也具有这一特征,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人类祖先的特
------------------------------------------------------------------
我说了,“斯宾塞&韦尔斯说黄种人眼上的“蒙古褶”是抵御寒风进化出来的”这话是“大意如此”,因为时间久了难免记错,所以我在后边用()标明了这一点的不确定性
你说——“按照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黄种人的蒙古褶源等特征很可能出于他们”,
而斯宾塞&韦尔斯的原话是——“内毗赘皮...我们有较充分的理由相信
它是我们祖先的一个特征”,斯宾塞&韦尔斯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看不懂??
这话到你嘴里怎么就变成了“按斯宾塞&韦尔斯的说法,黄种人的“蒙古褶”是和布须曼人混血得来的”,斯宾塞&韦尔斯的话哪有这层意思??你反复引用这段话,你是真看不懂还是装看不懂
积分: 4799
发帖: 2424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14楼 vincentvango 】:
  随着一些欧亚人沿兴都库什山进人印度,欧亚部落的另一些人沿着天山的方向,向东、向北迁徙,其中有些人很可能通过“准噶尔裂谷”(成吉思汗正是由此入侵中亚的),进入了现在的中国。大部分移民很有可能沿着大草原公路一直向北,为了避开环境恶劣的中国西部大沙漠,他们绕道经过南西伯利亚。我们现在有幸能知道这一切,是因为这些移民给他们的后代留下了MI75,这个标记只能在东亚找到,在西亚和欧洲完全没有。   今天,出
------------------------------------------------------------------
斯宾塞&韦尔斯这段话丝毫没有这层意思————“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你在引述斯宾塞&韦尔斯的话的时候夹带私货,
斯宾塞&韦尔斯始终说“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布须曼人是A,不是“海上移民”C/D,你这个BC
而且,“非Y染色体”一般不能用来鉴定人类遗传关系,这是分子人类学的基本常识,再跟你说一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对中国人群尤其是汉族的 Y染色体做过大规模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南、北方汉族父系高度一致,基本都属于同一群体,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
发帖: 76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回复20楼hvv-70】:
【回复14楼vincentvango】:
  [i]斯宾塞&韦尔斯这段话丝毫没有这层意思————“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你在引述斯宾塞&韦尔斯的话的时候夹带私货,
  斯宾塞&韦尔斯始终说“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布须曼人是A,不是“海上移民”C/D,你这个BC
  而且,“非Y染色体”一般不能用来鉴定人类遗传关系,这是分子人类学的基本常识,再跟你说一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对中国人群尤其是汉族的Y染色体做过大规模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南、北方汉族父系高度一致,基本都属于同一群体,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
  ......
  ------------------------------------------------------------------
  “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
=============================================
  哈哈,你这个脑残。跟你无话可说。快滚离我的主帖。
  去图书馆把这书读完再出来献世吧。
发帖: 77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不行。按你的理解力,该反复抄20次,才可能明白人家这么简单的白话在说啥……
积分: 3741
发帖: 1156 篇
在线时长: 207 小时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积分: 4814
发帖: 2439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21楼 vincentvango 】:
  【回复20楼hvv-70】:   [i]【回复14楼vincentvango】:   [i]斯宾塞&韦尔斯这段话丝毫没有这层意思————“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你在引述斯宾塞&韦尔斯的话的时候夹带私货,   斯宾塞&韦尔斯始终说“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布须曼人是A,不是“海上移民”C/D,你这个BC   而且,“非Y染色体”一般不
------------------------------------------------------------------
中文版《出非洲记》“嘀嗒之声”一节开头就是——“闪族人(以前被称为布希曼人)生活在非洲南部,也有一些生活在非洲的西南部”,你这都看不懂,说你是BC你还嘴硬
积分: 4816
发帖: 2441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21楼 vincentvango 】:
  【回复20楼hvv-70】:   [i]【回复14楼vincentvango】:   [i]斯宾塞&韦尔斯这段话丝毫没有这层意思————“黄白人种的一支与“海上移民”(非洲来的黑人,布须曼人,又称“闪人”)基因交流,遂演变成为黄色人种”   你在引述斯宾塞&韦尔斯的话的时候夹带私货,   斯宾塞&韦尔斯始终说“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布须曼人是A,不是“海上移民”C/D,你这个BC   而且,“非Y染色体”一般不
------------------------------------------------------------------
中文版《出非洲记》“嘀嗒之声”一节最后几行写道————“..这一广泛流传的语言,在2000年前被从中非兴起的班图语逐渐取代。但是,在班图人到来之前,闪族人是南部和东部非洲的主人。”
2000年前“闪族人”也就是“布须曼人”还在非洲大陆,他们什么时候来到亚洲?说你是BC你还嘴硬
发帖: 78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你个ZGZ250,2000年前当然还有闪人在非洲大陆,现在还在呢。那你的意思就是说黑人现在生活在非洲,历史上所有黑人就没出过非洲?
  什么狗屁逻辑。服鸟你了。以后不跟你这种智力说话。
  麻烦去别处发标,本楼主懒得用唾沫星喷你了。
积分: 4817
发帖: 2442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26楼 vincentvango 】:
  你个ZGZ250,2000年前当然还有闪人在非洲大陆,现在还在呢。那你的意思就是说黑人现在生活在非洲,历史上所有黑人就没出过非洲?   什么狗屁逻辑。服鸟你了。以后不跟你这种智力说话。   麻烦去别处发标,本楼主懒得用唾沫星喷你了。
------------------------------------------------------------------
你是越说越NC,“闪族人”=黑人??黑人=“闪族人”??这是一个概念吗
积分: 4818
发帖: 2443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26楼 vincentvango 】:
  你个ZGZ250,2000年前当然还有闪人在非洲大陆,现在还在呢。那你的意思就是说黑人现在生活在非洲,历史上所有黑人就没出过非洲?   什么狗屁逻辑。服鸟你了。以后不跟你这种智力说话。   麻烦去别处发标,本楼主懒得用唾沫星喷你了。
------------------------------------------------------------------
有黑人来到亚洲,但不是“闪族人”,
来到亚洲的小棕黑90%以上被欧-亚族群消灭了,剩余的逃窜到西伯利亚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你们通古斯C 就是逃窜到西伯利亚地区那一批小棕黑的后代
发帖: 82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别瘰疬把缩废话。
  先回答我:
  既然黑人现在还生活在非洲,是否历史上所有黑人就没出过非洲?
  既然中国还有中国人居住,是否历史上没有中国人移民国外?
  什么狗屁逻辑。
发帖: 83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从你的智力来看,我觉得你没有人类基因,你完全是个ZGZ250。
积分: 4819
发帖: 2444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29楼 vincentvango 】:
  别瘰疬把缩废话。   先回答我:   既然黑人现在还生活在非洲,是否历史上所有黑人就没出过非洲?   既然中国还有中国人居住,是否历史上没有中国人移民国外?   什么狗屁逻辑。
------------------------------------------------------------------
我前边的回复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呢,跟你说了都是白说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
  ==============================================
  中国人是中国土著,没离开过中国。
  ===============================================
  我前边的回复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呢,跟你说了都是白说。ZGZ250
积分: 4820
发帖: 2445 篇
在线时长: 634 小时
【回复 32楼 vincentvango 】:
  “布须曼人”是非洲土著,没离开过非洲。   ==============================================   中国人是中国土著,没离开过中国。   ===============================================   我前边的回复你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呢,跟你说了都是白说。ZGZ250
------------------------------------------------------------------
你的回复很精彩啊,有才
发帖: 451 篇
在线时长: 17 小时
满清是世界的笑柄, 唯独有些狗奴才把它当个宝.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快乐每一天
发帖: 452 篇
在线时长: 18 小时
满清是世界的笑柄, 唯独有些狗奴才把它当个宝.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快乐每一天
积分: 33732
发帖: 5257 篇
在线时长: 283 小时
你也可以写一篇走《向欧洲的一个现代人种》
这种人种说除了赚钱,对汉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没意义。
发帖: 160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DNA-Y检测、人口普查的炎黄子孙分布
  目前,科学家已经证实,DNA-Y检测研究,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是5.9万年前,1个男人的后代。每1代人,就有接近1/4的男人,没有儿子。其中,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是前2200年前后诞生,连山氏祝融的爷爷的后代,F―M89。
        A-B――M168前3000年之后起源于东亚
        非洲人   中国人(中原及附近),现代人类的祖先
               I   前2200年前后诞生于湖南会同县
 C-M130-―――DE-YAP-―――F―M89(连山祝融的爷爷)
    I          I       I   或前几代人之内
C-C-C-C-C  D―――E   G―――H――I―――J―――K
1 2 3 4 5  M   M   M   M  M   M   M
M M  M     174 96  201 52 170 304 9
8-38-217   海南岛九黎人  炎黄子孙(连山氏F―M89)
中国西南夷人     琼山市苍屹山  起源于湖南会同县南连山一带
越南、广西、广东   越南河内、兴  兴起于陕西、河南
福建、老挝、泰国   安、南定、宁平 湖北随州烈山 烈山氏(K-M9)
C、DE主要是上古帝王、大臣、诸侯的后代,3%左右的中国人。
97%左右的中国人,都是连山氏祝融的爷爷的后代,F―M89,前2190年以前诞生。史册、家谱记载:前2200年前后,诞生于湖南会同县。
96%以上,是烈山氏太典的后代,K-M9。
6%以上,是一世炎帝神农石年的后代,姜姓K。
90%以上,都是黄帝的后代。
1%左右,是黄帝其它21子,主要25子任禺阳的后代。
53%左右,是O3,主要是黄帝6子玄嚣、7子清、5子挥的后代。
36%以上,是黄帝长子昌意的后代,
9%左右,是昌意次子颛顼,子崇骆明的后代,O1-M119。骆明子崇白马,生于约前1801年前后。颛顼生于前1855年,白马孙大禹生于前1754年。
1-2%,是昌意3子西国(意息、阿利、亚利)安的后代,R-M207。
6-7%,是昌意4子北国(鲜卑)始均的后代,N-M231。
3-4%,是昌意少子北狄(翟)国悃的后代,Q-P36。
16%以上,是昌意次子颛顼,主要是子卷章、孙舜的后代。
人口普查抽样调查,98%左右的中国人,都是连山氏祝融的爷爷的后代,F―M89。DNA-Y检测数量太少,可能没有加权平均。
炎黄子孙所占人口比例与到中国的距离成反比
  离中国近,炎黄子孙所占人口比例多,远就少。平原地区多,山区、沙漠、海岛少。欧洲、亚洲、美州都在90%以上。
DNA-Y检测数据:
国家   炎黄子孙所占人口比例
中国   97%
印度   94%  古(原)印欧人,不是炎黄子孙,不说中国方言。考古已经证实历史记载,前1810年前后,颛顼的弟弟安,消灭了古印度。意息安人:就是翳徙、伊利、阿利、亚利、雅利(艺息)安人,昌意的3子安的后代。
伊朗   85%  安息:黄帝长子昌意3子安的后代。
伊拉克  90%  平原多,周围的山区、沙漠少。
中东   81%
埃及     没有数据,估计65%以上的人都是炎黄子孙。古(原)埃及人,不是炎黄子孙,不说中国方言。前1740年前后,安的孙子,第一次征服了古埃及。
利比亚    没有数据,估计50%以上
阿尔及利亚41%
摩洛哥  20%  语言属于中国方言。
东非   10-5%
菲律宾  90%
马来西亚 89%
印尼   89%
澳大利亚 35%
新西兰  18%  考古已发现中国城、文化等遗址,语言属于中国福建方言。新(混血)马来人,起源于福建的南蛮人。古(原)马来人,不是混血人种,不是炎黄子孙,不说中国方言。
韩国   85%  语言接近客家方言。
日本   53%  语言、服装、传统文化,主要接近江苏丹阳、常州一带的吴音、吴服、吴文化(F-M89)。少部分传统文化,来自海南岛的九黎(DE),接近云南南部的西南夷(C)。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夏季轻装上阵 赢家用吸尘器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穿越 720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