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白一格黑,只能点黑日本话一格是什么意思游戏

不拘一格软装设计,打造室内独特风格!
设计团队为该项目思出“山水互联,虚实相生”的设计概念,将原办公室前厅的背景墙和接待台后退,使得前厅空间显得十分大气。并采用全透明,全开放,全共享的概念形成展厅-电梯厅-前厅的中轴线,北望高尔夫群山叠翠,南眺烟波浩海山海一色。把办公楼的“高大上”景观视野发挥极致,让客户一出电梯厅就感到视觉震撼。
↑↑ 背景墙用白色文化石和木饰面形成一种沉稳大方的温润,两边的玻璃隔墙以徽派建筑图案提炼而来,与背景墙虚实结合,娓娓道来。接待台用黑色石材和白色亚克力透光片,犹如国画的泼墨与留白,色彩纯净,稳重端庄。
↑↑ 阳光透过百叶帘,柔和美妙。核心筒两侧的墙面作为景观墙,一侧白墙上用不锈钢勾勒的徽派建筑符号,和接待区的玻璃图案呼应。另一侧用灰色的肌理涂料墙面勾勒出山峦起伏的山脊线,与圆形的中国画、白色鹅卵石和绿色植物,刻画出意境深远悠长,清雅别致的禅意景象。
开放办公区
↑↑ 开放办公区为增加通透感,局部吊顶,其余保留原来结构喷灰色漆,提升了空间高度,地面两色相间的地毯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墙面采用大自然的编织墙纸,和黑色的不锈钢对比来塑造一个静谧而又高效的办公空间。
↑↑ 地面的木地板以及定制的地毯和天花互相呼应,天花悬挂八盏定制的梅花LOGO图案水晶吊灯,不仅突出公司VI的视觉形象,而且塑造出大气磅礴,低调奢华的展示氛围。
董事长办公室
↑↑ 董事长办公室用简洁硬朗的线条和大块面的冷暖色彩对比,银灰色的麻布、咖啡色木饰面、棕色的地毯、黑色不锈钢等材料的运用,让传统和现代完美契合,深厚沉稳。中式家具和古典字画的搭配更让空间充满文化内涵,相得益彰。
↑↑ 大会议室的背景由艾艾贴公司的LOGO梅花图案寓意而来,墙面的梅花图案墙纸遥相呼应,设计简洁大方又匠心独具。
↑↑ 既尊重物业要求没有破坏原来的墙面,又符合中式空间的美感需要,让整体的风格协调统一。
项目名称:深圳前海艾艾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面积:2100㎡
地点:广东深圳
潜心十二年,只做一件事!优鸿设计--创新办公空间设计倡导者。微信公众号【yohozx】,微博【优鸿办公空间设计】,网址: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上海办公空间设计领导品牌
优鸿设计,专业办公室装修公司
今日搜狐热点瑶鸡、黑山羊、耗儿鱼,这家店充满了粗犷豪放的重庆本土味道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如此便有了豪情万丈的江湖菜
“江湖菜”原是巴山蜀水之间靠码头寻生计、混江湖的人们常吃的菜。
取材田间地头的鲜味
烹调不拘常法
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
演变至今,成了一派别具一格的菜系
“重庆柴火鸡”成功入驻桥西后又在桥东出一品牌“重庆三样菜”,
同样具有浓郁的重庆本土味道和粗狂豪放的独特气质,
从味觉到视觉上给人轰轰烈烈,酣畅淋漓的感觉
别以为名字叫做三样菜,那便只有三道菜,哪有那么简单!总厨介绍说:“三样菜”在这代表的是重庆江湖菜的三道菜——瑶鸡、黑山羊、耗儿鱼!
最近的天气愈加寒冷,总让人想要吃些足够温暖的食物
于是便惦记起了铁锅炖,
简单的荤素搭配,
在铁锅里整天热闹地咕嘟着,
是冬天最大的安慰!
所以选择这里解馋那是一点没错
菜单里100多道涮菜,地道重庆风味,都试了一遍的我选出3道必点菜。
这3道菜,不点就白来
富有丰富蛋白质,多种氨基酸,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耗儿鱼起源于重庆
煎、炸、煮、烧、拌......各种操作
但最深得人心的
还是把它煮在火锅里头
有服务员给你下鱼,掐时间捞鱼。鱼个头很大,肉质鲜嫩,虽然耗儿鱼的肉没有那么细腻,但吃的就是这份口感。
② 带皮带骨黑山羊
黑山羊滋阴壮阳,补虚强体,提高人的免疫力,年延益寿和美容功效。
来自高蛋白的黑羊肉,经受了铁锅的高温,
在炖烫中,味道被激发出来,肉质更加香嫩可口。
夹了一块鸡肉,鸡肉一夹就骨肉分离,但吃起来却一点都不失韧性,里面软嫩可口,极具层次感,多嚼几次就产生令人愉快的味蕾刺激。
专供的瑶鸡肉口感结实,肉滑嫩不柴,又不失紧致弹性,超有嚼劲,酱香浓郁。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独特重庆风味
肉质紧实化渣,一点儿也不柴,蘸着秘制调,真是香的不可比拟。
这家的玉米饼一定一定要来一份啊!香甜可口,外酥内软,越嚼越香!一个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③水果萝卜
汁水四溢!口感饱满!又甜又脆!这真的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萝卜了!
④ 秘制黄瓜
尝一口你就会惊呼!什么!凉拌黄瓜还能这么还吃。酸甜可口!
⑤ 秘制蚕豆
⑥ 特色凉菜
超多经典涮菜
毛肚,牛蛙,酥肉,新鲜时蔬······还有很多涮菜一次吃不完,要来二三四五次,这里份量比外面会多一些,而且价格不算贵,希望要保持。
酱香料,青椒料麻辣酱,豆腐乳全都是自家制,随意搭配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最佳调味!
各种免费调料前菜饮品自助吃到饱
食材干净看得见
店里的鱼都是养在店里的蓄水池,
客人想翻哪条鱼的牌就翻哪条,非常的新鲜。
可以保证最嫩最新鲜的口感。
地地道道的巴蜀风格,引领了铁锅新风尚。不仅仅体现在菜品上,就连一角一落的设计,都体现出老板的用心,让长期在都市生活的大多数,穿越回了纯真朴实的田园时光当中。
褪去疲惫,卸下伪装,安安心心,自自在在地吃顿饭何其美哉!
小包厢大包厢应有尽有,不论你简单吃个便饭,和朋友聚餐,开Party,还是宴请,重庆三样菜都能是你最佳的选择!
吃一锅,送一锅
吃一斤,送一斤
(1月23--1月30日)
啤酒喝一瓶,送一瓶
【地址】:建华大街东岗路往东80米路南
【营业时间】
10:00~14:00 17:00~21:30
【全国加盟热线 】
温馨提示:如果家住在石家庄市区西边,
店家的另一家店也是值得推荐的。
新石中路与石铜路交叉口
【营业时间】
10:00~14:00 17:00~21:30
商务合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p&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一下。&/p&&br&&p&题主所说的问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戏剧腔”,泛指舞台剧或者剧本中的对白特点,在舞台剧和戏剧里,这并不是缺点,但是在电影和漫画这种要求平实的对白风格的表现形式里,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台词生硬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下边分别说明特点和规避方法。&/p&&br&&p&第一种,也是生硬台词里占最多数量的,简而言之,就是不说人话。比如“妈妈,我们中午什么时候能够吃饭?”这句话,平时我们表达类似的信息很可能会这样说,“妈,中午饭啥时候好!”&/p&&br&&p&这种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错误,主要是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造成这点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写台词(包括打字)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用书面语来写对白,因此,在整理对白的过程中,只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对应的口语基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操作方式是:&b&写出对白,然后模仿漫画里人物的动作或者心情把台语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口语说出来&/b&,如果不别扭,基本上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一下的是,虽然把台词说出来这个行为看上去有些搞笑,但事实上,在心里默念和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学外语的过程中想必都深有体会。&/p&&br&&p&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说出“他从交大毕业就一直在这家公司上班直到被提升成副总结果因为男女关系然后被扫地出门”这样的长句子,而代之以“他被开了,因为搞女秘书嘛,交大毕业就一直在这儿上班,都成副总了,可惜啊!”这样的短句。所以,在漫画里,也要这样处理才不会生硬,更可以避免漫画画面里时不时一大坨字的尴尬。&/p&&br&&p&当然也不要走极端,类似“你瞅啥”“滚你丫的”这种极度口语化的短句表达方式在漫画里也不适用,需要往书面语的方向再转回一点,写成“看什么看!”“滚蛋”就会更好一些。&/p&&br&&p&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漫画对白并不是日常对话。想象一下日常的场景,比如和一个朋友见面聊天,我们会说大量从语法上到逻辑上都不通顺的对话,而这些对话在漫画台词里基本上都属于不应该出现的内容。&b&漫画对白的硬性要求,基本上可以不严格的概括成九个字“简单句、短对白、少形容。”&/b&第一种情况主要针对简单句和短对白,少形容放在下文解释。&/p&&br&&p&第二种情况稍复杂些,先拿一个例子来说明:&/p&&br&&p&想象一个漫画场景,A和B对坐,A把一个杯子推给B,说,“给你这杯可乐”。&/p&&br&&p&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真的这么画了,这句台词“给你这杯可乐”的生硬感会非常强烈,原因是,在A给B一杯可乐这个动作已经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前提下,台词是多余或者不必要的。&/p&&br&&p&此即&b&戏剧腔的第二个主要来源,重复说明。&/b&&/p&&br&&p&这是新手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往往在画漫画的过程中,相对不那么好画——画起来很费事的场面,用文字来规避当然很轻松的,但这就失去了漫画视觉传达的上的精髓。之前在其他答案里我写过一句话,“能画就不要说”,主要就是这个意思。&/p&&br&&p&回到上边的例子,如果要强调“给你”那么日常生活里往往我们只会说一个“喏”字的同时做出推过可乐的动作;如果要强调“这杯”,那么在其它的格子里必然要画上很多一样装着可乐的杯子;如果要强调“可乐”,那么就要在之前的情节里安排上红酒或者是别的饮料……所以,无论是从像日常人们那样说话的角度,还是重复说明的角度,这句台词都是非常失败的。&/p&&br&&p&接下来说说“少形容”这个特点,其实这也是重复说明的一部分,比如,在漫画里写一句这样的台词“你看那青翠的草地”,其中“青翠的”既是不应该出现的形容词,也是重复说明的组成部分——青翠的草地是应该画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所以,漫画在这种情况下只应该写两个字:“你看——”然后下边一个大格子,画上一大片草地,至于能不能青翠,就看画技了。&/p&&br&&p&此外,这个例子还隐含着一个漫画台词里非常非常重要的技巧,即“悬念句”的用法。“你看——”看到了什么,用于引出下一格的草地。同类的例子,如“把那个给我……”引出“那个”是什么的悬念,然后在下一格里画出来;又如“要不要去尝尝?”然后在下一格里把镜头转向一个饭店或小吃……诸如此类。&/p&&br&&p&&b&学术的说,悬念句就是把省略掉的主语或者宾语在下一格或者下一页用镜头语言展示出来,简单的说,就是把台词里主要的所指画出来而不是说出来&/b&——即可。&/p&&br&&p&关于重复说明的特点就这么多,也相对好规避——尽可能减少台词,直到不得不说为止,如果不得不说,尽量说得简洁。&/p&&br&&p&当然,许多情况下,为了漫画的流畅度,作者需要做一些取舍,甚至有时为了照顾分镜还要做特别的处理,这里就不多做说明,简而言之是经验问题,多画即可。&/p&&br&&p&第三种情况,数量少,但违和感和隐蔽性也是最强的。这涉及到一个对漫画台词的根本认知:&b&通常我们觉得,台词太生硬是因为表达太夸张——但表达夸张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动机不足。&/b&&/p&&br&&p&这句话可能略难理解,我举一个例子。&/p&&br&&p&你玩游戏没回微信惹女友生气了,去找她道歉,她说“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这不是书面语,也没有上文说的问题,但就是生硬得仿佛公主垫子下的豌豆。&/p&&br&&p&一般情况下我们对这个句子做修改,会觉得,哎呀太夸张了嘛,改成“你滚”就很合适了——看上去是这样,但这不是太夸张,而是说出情感这么强烈的台词的动机不足。&/p&&br&&p&换一个差不多的场景:&/p&&br&&p&女友怀孕了,同时发现你和另一个女孩好上了,这时你跑回来道歉,女友坐在屋子里,关着灯,轻轻说“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p&&br&&p&如此,动机足够,夸张也便合理了。&/p&&br&&p&第三种台词生硬经常有如下特点:读起来不流畅,换成了一般的口语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漫画作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画面动机(也可以说成情绪)与台词情绪的匹配是不是出了问题——也许需要修改一下漫画脚本,或者在格子里画上更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总之,只换台词解决不了问题,至少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请从更深层的动机上来考虑台词的问题。&/p&&br&&p&这也是第三种情况的难点,需要画技和台词处理都达到一个高度,很难,但值得追求一下。&/p&&br&&p&当读者翻过一页,在宏大的场景下读到了一句非常中二的台词却觉得不这么说不足以表达主角内心的激动时,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了。&/p&&br&&p&&b&总结一下,首先,要尽量少写台词,不得不写的话要用平实的语言。其次,台词要简单直白,不加修饰,不要把能画出的东西再说一遍。最后,台词的情绪要与画面和情节的情绪相匹配。&/b&都做到了,相信台词生硬的问题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剩下的,就是练习了。&/p&&br&&p&那么,我所知的,台词生硬的处理方法,也就这么多,希望有所帮助。&/p&
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一下。 题主所说的问题,有一个专有的名词“戏剧腔”,泛指舞台剧或者剧本中的对白特点,在舞台剧和戏剧里,这并不是缺点,但是在电影和漫画这种要求平实的对白风格的表现形式里,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台词生硬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b&版权所有:黑白漫文化·编辑壬午&/b&&br&&br&想要了解漫画分镜,漫画最基础的几点属性一定要明白:&br&&br&1.漫画是画在纸上的;&br&&br&2.漫画(日漫)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看的;&br&&br&3;漫画一般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br&&br&这三点听起来貌似都是废话,然而这都是漫画必备的物理属性——不论你技巧如何高超,漫画的物理属性你都是无法改变的。当然现在随着网络条漫的诞生,这些物理属性部分被打破,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天才画家突破以往的局限创造出完全不同形式的漫画,基本上漫画的表现方式换汤不换药,所以研究漫画时还是以以上三个前提来入手比较好。&br&&br&那么,重点来了,漫画受这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是限制都有什么呢?最重要的,漫画既然画在纸上,那么理所当然,画中的人物不能动,是无法直接表现出“时间”“声音”的,理解这一点基本上就能掌握漫画分镜的本质了。所谓漫画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能看懂故事,掌握时间流逝的节奏,使故事流畅的进行下去。&br&&br&以下我主要以石塚千寻的漫画《飞翔的魔女》举例,具体分析漫画分镜的几个技巧。拿这部漫画举例的原因,首先《飞翔的魔女》是一部优秀的漫画,明明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表现出来却是一种悠闲恬静的日常感觉,再者漫画中使用的全都是入门级漫画技巧,简单易懂。顺便说一下,我一直不建议漫画初学者通过更受大众欢迎的少年漫画来学习。首先很多这类漫画家本身的绘画基本功并不好,为了追求冲击力的画面很多分镜布局上看都非常有违和感。再者如果是鸟山明或是井上雄彦这样的大师,也不建议跟他们学习,这种漫画家的画都个性十足,很多我们觉得十分精彩的分镜,如果不是特定的漫画家以特定的画风在特定的情景中展示出来的话,效果会十分惨。正如老师叫写作文不会让你去看知乎大v写的帖子一样。&br&&br&1.怎么让画面看着舒服。&br&&br&前文提到过,漫画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到下看的,所以大致上人会以三个视角来看一张纸,看上半部分用仰视,中间部分用平视,下半部分用俯视。那么利用这一点,很多漫画就会将一页漫画分成三部分来画,比如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52c0fb72a26ae7dcb42cc_b.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1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52c0fb72a26ae7dcb42cc_r.jpg&&&/figure&香炉明明是在漫画角色们的脚下,但最上一格偏偏画了一个带点仰角的特写,顺下视角不断调低,最后停留在一个特别小的糖果特写上,让人很舒服的完成抬头→低头的姿势。六个格子,正好把制药这件事交代完成。&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7bb5c88beb0cf886e0b29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1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7bb5c88beb0cf886e0b29_r.jpg&&&/figure&这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分镜,上部为三位角色的全身特写,中间虽然是俯视角度,但格子特意把两位角色的头顶切掉,下部则是桌子里面,并不是用来展示女主角的黑丝,而是有种将镜头平行缓速的往下拉的效果,也是方便读者抬头→低头的姿势。&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09b3f545d1306c2baa0e6_b.jp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1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09b3f545d1306c2baa0e6_r.jpg&&&/figure&这一页最上方的屋顶也是毫无任何要传达出来的信息,目的也是将读者的视线提到画面上方。&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9c9d431e099a9eaf86a79bcc9fa30af_b.jpg& data-rawwidth=&996& data-rawheight=&1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9c9d431e099a9eaf86a79bcc9fa30af_r.jpg&&&/figure&如何表达一个锄地的动作呢?在一页开始就要展示的话,最好是画先上扬的动作,再画将锄头挥向地面的动作。分成两个格子,第二个格子才有人出现,可以展示出他是在用很慢的动作来锄地,可以感受到主角们是很悠闲的在干农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cad80b51a3c216dec0fa378c5b5e25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cad80b51a3c216dec0fa378c5b5e25b_r.jpg&&&/figure&在《我们大家的河合庄》中也有类似情景,右上男主明明是在向下看屏幕,但特意画成抬头的动作,左上和左下明明是同样的场景,但左上男主仰视的头部占据绝大多数空间,给人仰视的感觉,左下则反之。中间特意挤进去一个格子,展示了一个平视视角,让人平稳过渡。&br&&br&2.前后页转折。&br&&br&所谓的漫画,其实跟写文章很像。写文章每交代完一件事的时候,会结束一个自然段,下一行空两格开启一个新的自然段。漫画中最普遍的做法就是一页当成一个自然段来画。比如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在一页中就交代清楚了一件事。还是那句话,漫画是画在纸上的,从这张纸看到下一张自然需要“翻页”这个动作,所以翻页本身就有将自然段掐断产生转折的作用。但如果一页交代不完,需要另起一页的时候呢?方法和上面一样,也是控制视角。&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7b64f616b70e5fcf1bbf2a7cda9c76f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7b64f616b70e5fcf1bbf2a7cda9c76f_r.jpg&&&/figure&在此页中,到最后一格之前,视角都是从上到下的转进,值得一提的是下半部分格子分割没有对齐,让人自然知道下面四个格子是从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这么看,不是普通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而最后一格镜头突然转成仰角,就能让读者一下子本能上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下一个有新角色要出场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4a9ae37597a5eba3fcb28f_b.jp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1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4a9ae37597a5eba3fcb28f_r.jpg&&&/figure&还是惯常的从仰视到平视的转移,最后一格镜头到了最下方突然拉上去,说明下一个这个猫要交代些事,读者要注意了。&br&&br&3.时间&br&&br&之前说过,漫画画在纸上,每张纸都是一样的大小,所以无法直接来表示时间的长短,剧情进展的快慢。很多人都知道漫画中有“速度线”这种东西可以表示人物动作的快慢程度,但速度线就相当于开车时用到的油门,开车只会踩油门不会刹车明显不是好的驾驶。&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e78fc4f5d2e16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br&那么什么是“刹车”呢?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叫“间白”,既格子与格子之间的空隙。&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fd5ed17883a0_b.jp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1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fd5ed17883a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41aac6b1afc9a2c9ddcbf6a6579cfe2_b.jpg& data-rawwidth=&885&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41aac6b1afc9a2c9ddcbf6a6579cfe2_r.jpg&&&/figure&第一页与第二页上半部分用到的是我们讲过的运用视角进行转折,但第二页的特写明显只是抛一个小包袱,并不是需要占一整页的大特写,所以在这页下半部分就需要另起一段重新说另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的格子,与下面三个格子之间有一片完全没用到的空白部分,这就是“间白”了,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对话与出门之间,其实经历了一段时间,这是另一段事情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f3b3c1caaba25b7f1bc0bfc413ef422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f3b3c1caaba25b7f1bc0bfc413ef422_r.jpg&&&/figure&如果表示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故事,那么就要控制漫画里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尽量不要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此页中间这段抓青蛙的动作,连续三个格子人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动作微调,让人感觉到这是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故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721bfdc17fab26ee17f_b.jp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721bfdc17fab26ee17f_r.jpg&&&/figure&如果表示“同时”的感觉,最好中间插一格双方都能看到的第三人称视角,此图就是春之精灵拿礼物的时候,屋内的两人正在说话。&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3dbb4a87e6ad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3dbb4a87e6ad_r.jpg&&&/figure&还有比较高端的手段。比如在《相聚一刻》中,五代向响子求婚的场景,最后一格中有一块看起来不知道干什么的空白格子,这展示了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同时展露出什么样的表情。如果分成两个格子来画呢?那么读者就会以为是五代听到响子的告白后才做出反应,不是这种五代听着响子的话,随着每个字的吐露而表情不断变化的感觉。虽然画成两个人的侧脸也可以凑在一个格子里面,但作为整部漫画最为浪漫的一刻,高桥留美子还是希望在这个场面中同时展露出两个人最美的正脸吧。由此可以知晓为什么高桥留美子是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之一,《相聚一刻》为什么是流传数十年不衰的经典。&br&&br&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控制时间的手段,比如说富坚义博最喜欢用的通过控制人物台词的长度来影响读者的主观感受时间,由此增强剧情紧张感等等,这就是需要漫画家自己探索的事情了。&br&&br&4.所谓的“身临其境”&br&&br&经常有看到一些漫评中说到,那部那部漫画分镜画的神乎其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却说不出来原理。其实这就是利用到漫画的第三种物理属性——“漫画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学以华丽的文笔来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而漫画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所谓的身临其境,必须要让读者在画面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行。这么说有点玄乎,还是用实例来解释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e2f7d63e74b01d68bf0_b.jpg&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e2f7d63e74b01d68bf0_r.jpg&&&/figure&&br&这一页中,两个女孩子从远处走来,在桥上有两张特写,随后向远方走去。而在电脑屏幕前的你,其实在这一页中也有自己的位置。虽然没画出来,但留意一下漫画中两个女孩子的脸,正面→侧面→背面,明显这是在桥上的人才会看到的情景,你就在这个桥上,看着两个女孩子从远处走来,在你身边聊了两句话,然后又走开了,如何?有没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让读者在画面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br&&br&5.其他&br&&br&诸如“声音”“空间”等等元素,其实都是基本功的问题,初学者并不需要特别的思考,声音用合适的拟声词,摆在合适的位置,“空间”照基本画图的方式去画就可以,比如《旋风管家》里的这个场景:&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d7c60aa28d9eb25caff_b.jpg& data-rawwidth=&817& data-rawheight=&12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d7c60aa28d9eb25caff_r.jpg&&&/figure&下面两个格子大小完全一致,却能表现出“宽敞”与“狭窄”的感觉,这个应该在美术课上就有教过,基本功够好就可以活用,此处不多谈。&br&&br&本篇回答到此为止,基本上都是很浅显初级的漫画知识,以及个人的思考,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欢迎交流。更多漫画相关信息请关注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hbmanga。&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bo.com/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版权所有:黑白漫文化·编辑壬午 想要了解漫画分镜,漫画最基础的几点属性一定要明白: 1.漫画是画在纸上的; 2.漫画(日漫)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看的; 3;漫画一般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 这三点听起来貌似都是废话,然而这都是漫画必备的物理…
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一下。下文有大量分析用图和数据,无聊冗长,时间紧的朋友可以直接翻看黑体字的总结。&br&&br&相对一些拥有大热作品的作者,小畑健,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读者的口中,总处于一种很低调的状态。国内的漫画爱好者谈起他,往往是说到一些作者之后,以“哦,画得好,但是不太会编故事”这样的口吻一句带过,甚至会成为“剧情至上画面无用”论者的首选例子。&br&&br&不过上边这些讨论的出发点,多数都是从画面上,而题主的问题是从分镜的角度,那么在这里,就不去讨论小畑健在画面上的问题,专注分镜,试试分析一下这个作者的特点。&br&&br&分镜是个主观性很强的东西,但相对于“画”这个东西而言,还并没有主观到“不管怎么说这样就是好看”的程度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事实上就算是一般的爱好者,对于分镜也多多少少有一点认识,或者说能形成一种感觉,但感觉这两字,并不符合我个人的审美。绘画从出发点而言,是表达欲望的产物,很难量化。而商业漫画上,虽然创作过程肯定需要“感觉”,但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则是可以分析并系统化的。所以,在下文中,将会列出一些数据来佐证我的观点——碍于数据量,肯定会有些误差,不过好在也并非工程级的完全定量分析,只为说明问题,应该够了。&br&&br&那么以上段所言为出发点,为尽量排除特例和剧情干扰,以及对小畑健分镜特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整体上,我的主要例子将从他成熟期的三部长篇作品《棋魂》、《死亡笔记》、《Bakuman》中选取。具体抽样方式为,每部作品单行本第11、13、17卷(由于《死》只有12卷,所以取中间3、5、7三卷抽样),每卷中选取正稿部分(以每卷中第一话标题页起计)第11对开至第90对开之间,以每10对开为单位,取单位中第二组素数次序对开,若是广告页或卷头,顺延。如第13卷第21到30对开中,素数对开为23、29,则取第29对开页。&br&&br&这样,每卷单行本中抽8个对开、16页排在一起,去掉画面的干扰,从最基础的层面看一下他分镜的特点。&br&&br&&b&第一部分:分格&/b&&br&&br&分析开始之前,为统一和准确,先定义一些对比的标准。以单页、横向分格组数量为依据,定义二段分格、三段分格、四段分格和非标准分格(横向5段及以上、小破格等计入非标准分格),前三种都是漫画中常见的分格方法,并不难理解,而斜格和跨页格因为也很明显,所以不做过多说明。示意图如下。注意,这个定义只在此答案中应用,不做某种标准解释。&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7e9feef0f715b1da93fc1_b.png& data-rawheight=&182& data-rawwidth=&7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7e9feef0f715b1da93fc1_r.png&&&/figure&&br&此外还要强调一下漫画分镜的三个主要组成——格框、对白框以及画面镜头,分析按这个顺序递进。在分析格框和对白框时,为了清晰准确,去掉所有画面,只保留最基本的元素,破格也对应擦除边线,以最大限度还原。 &br&&br&《棋魂》&br&卷11。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80格。&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01cafe641adcffa9295639_b.png& data-rawheight=&421& data-rawwidth=&10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01cafe641adcffa9295639_r.png&&&/figure&卷13。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67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32bf39d6e6feff815ce73b5b97891a7_b.pn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10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32bf39d6e6feff815ce73b5b97891a7_r.png&&&/figure&卷17。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90。62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efca661ea8_b.pn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efca661ea8_r.png&&&/figure&《死亡笔记》&br&卷3。对开编号:13、29、37、43、54、67、73、89。75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e81d197a20de001ee86b_b.png& data-rawheight=&415& data-rawwidth=&10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e81d197a20de001ee86b_r.png&&&/figure&卷5。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81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99e6be38adcf4bd_b.png& data-rawheight=&415& data-rawwidth=&10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99e6be38adcf4bd_r.png&&&/figure&卷7。对开编号:13、29、37、44、54、67、73、89。 78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8e8cdcc9a_b.png& data-rawheight=&412& data-rawwidth=&10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8e8cdcc9a_r.png&&&/figure&《Bakuman》&br&卷11。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100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895e8ac5b9d_b.pn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10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895e8ac5b9d_r.png&&&/figure&卷13。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103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e44913f2daefdbfef65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e44913f2daefdbfef65_r.png&&&/figure&卷17。对开编号:13、29、37、44、53、67、73、89。118格。&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ec91bb3db3f5e77fa5ce706bf5047f0_b.png& data-rawheight=&412& data-rawwidth=&10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ec91bb3db3f5e77fa5ce706bf5047f0_r.png&&&/figure&&br&在去掉画面的影响、将三部作品中所选的分格全部列出后,我想就算是不再过多的解释,也可以很直观的感觉到“平实沉稳,安排质朴”这八个字在具像化后以分格这种形式在画面上的体现。但若只是这样,把这些拙劣的拷贝图放在这里除了浪费流量便再无意义,所以,需要把虚无的感觉准确化。&br&&br&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二段分格和跨页主要用于制造冲击力,三段分格和四段分格属于常见的标准用法,主要用于剧情的描绘和陈述,斜格用于表现不稳定情绪,非标准分格则多属于作者个人特色和即兴发挥,这样将上述数据整理合并后折算成百分比(四舍五入取整,下同),可得到这篇分析中第一组重要的定性数据:&br&&br&《棋魂》&br&24对开48P,其中,二段分格5P,三段分格23P,四段分格18P,跨页2P,斜格0P,非标准分格0P。&br&其中,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85%。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15%。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0%。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0%。&br&&br&《死亡笔记》&br&24对开48P,其中,二段分格5P,三段分格41P,四段分格0P,跨页2P,斜格0P,非标准分格0P。&br&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85%。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15%。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0%。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0%。&br&&br&《Bakuman》&br&24对开48P,其中,二段分格3P,三段分格18P,四段分格15P,跨页0P,斜格3P,非标准分格9P。&br&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69%。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6%。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6%。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19%。&br&&br&而他最近的两部作品《明日边缘》《铂金终局》中,各取第一卷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下列数据:&br&&br&《明日边缘》&br&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62%。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25%。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0%。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13%。&br&&br&《铂金终局》&br&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32%。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31%。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12%。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25%&br&&br&五部作品数据按项分列后,为修正样本数据偏差,各取最高项数据将0数据项补足到2%,从分镜的表现上可理解为情绪与个人特色必然在漫画分镜中有所体现,即使在取样页中没有表现——注意,&b&以上的百分比所指的是格子用法的占比,而非阅读漫画时的剧情效果&/b&——则得到下表:(下文中图表纵坐标单位均为百分比)&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6c24e9ee362d98b5a5c0c_b.png& data-rawheight=&330& data-rawwidth=&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6c24e9ee362d98b5a5c0c_r.png&&&/figure&&br&再通过对三部主要作品的数据整合,可得出小畑健在过去三部长篇作品中习惯用法的定性数据为:&br&&br&剧情描绘和陈述占比:80%。&br&表现视觉冲击力占比:11%。&br&表现不稳定情绪占比:3%。&br&表现个人化特色占比:6%&br&&br&据以上数据及分析图表,在分镜中分格这个子项上,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结论:&br&&br&&b&小畑健分镜中的分格风格,以基础的描述性分格为绝对主导,在斜格的运用上极其谨慎。早期作品中,较少的使用破坏画面平衡的大格和跨页效果,有限的展现个人特色。近年随着作品和风格进一步的稳定,同时顺应漫画的发展,适当减少了对剧情 的陈述性描述,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分格的运用上进一步加强,并同时开始更多的强调个人风格。&/b&&br&&br&由数据支持的这个分析与我个人的主观感受接近,小畑健的分镜风格在直观上给人的感觉——标准、扎实、严谨,但并不死板。&br&&br&陈述与视觉冲击力两项相信不存在什么太大的争议,稍有不同的地方在于,不稳定情绪这一点并不符合我们的直观感受——认真看过他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小畑健在人物情绪上的把控非常精准——这是因为,这里我们仅仅分析了分镜中的格子,还没有考虑镜头的影响。这点将放在后边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数据化讨论。&br&&br&当然,考虑到取样的非随机性和样本数量有限,这组数剧并不十分精准,但有数据在,总比“感觉”要精确和有说服力些。&br&&br&此外,分析这些数据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回答并证明这个话题,事实上还有更重要的用处——准确的定性分析同时代的不同作者,或不同时代的同一作者在分格上的差异,这也是最初我在考虑这种分析方法时的主要目的。为了有个直观的对比,下边给出另外三部同时期的著名作品《海贼王》、《猎人》、《天上天下》,以及某部在国内排行榜首堪称优秀的国漫,以同样的取样方式和取样量级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数据对比图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94cd3805486baacec12552_b.png& data-rawheight=&332& data-rawwidth=&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94cd3805486baacec12552_r.png&&&/figure&&br&这张图非常有意思,可以看出很多东西。简单的分析如下:&br&&br&非常明显,相对同时期的其他作者,小畑健的分格风格更稳定和标准,如果漫画有学院派,那么他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br&&br&《海贼王》在分格方式上采取了极为稳妥的策略,即使用非常成熟的分格方式讲述故事,同时在视觉冲击力和情绪上着力,尽量抹去可能影响阅读体验的个人色彩——这与我个人之前对于成熟商业漫画在分镜上的要求的理解是接近的,即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好商品的要求。&br&&br&《猎人》分格里的个人特色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表现方式为:富坚义博偏好将冲击性镜头和情绪格用非标准分格来表现,用大量小插入格来加大画面中的信息量,力求保证每页中内容的丰富,从而实现“很爽快,又经得起推敲”的阅读体验——从读者角度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所以《猎人》总是很“好看”。&br&&br&《天上天下》的分镜,虽然偶尔会有让人惊艳的桥段,但总体上说,只在及格线左右。部分原因在图中已有所体现。大暮维人将大量精力用于画面的冲击力和情绪推动上,同时以几近2:1的比例加入个人特色分格,这最终在画面上的体现便可这样概括:张力十足,唯美惊艳——倒是很符合最开始学画时老师的一句话:“画,首先要好看。”但我个人更乐于用这个分析结论来解释一个让很多人困扰的问题:为什么大暮维人的漫画看不懂却卖得很好?——很简单,因为画面足够漂亮。一个想法,仅供参考。&br&&br&最后这部国漫,在普通的分格上与《海贼王》相仿,大格和跨页量直追《天上天下》,在斜格数量上接近《猎人》。在分格上它做对了很多,相信这是它能上榜并成为榜首的原因之一。但这部漫画也有个致命的问题,即特色分格(如间白、破格、插入型小格框)过少——《海贼王》可以没有个人特色,是因为它的情绪主要由斜格加少量跨页格实现。而这部国漫大幅提高了大格与跨页格的比例,却没有在其中加入特色分格来调剂和补充信息;又因为斜格数量不足导致情绪调动有限,造成直观的阅读感受是:平铺直叙摆POSE——所以看起来没那么吸引人。这不是批评,而是我希望这部作品可以更上一层楼,因为它的画面已经过关,只要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再好些,至少有达到更高高度的潜力。&br&&br&&b&第二部分:对白框&/b&&br&&br&对白框,也就是漫画中常见的带一个小尾巴指向说话人物的气泡。如名字那样,这个画面元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读者展示人物的对话或者心理活动。但事实上,对白框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因为读者对文字的敏感性,对白框在漫画分镜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视觉引导作用。夸张一点,我们看漫画的过程,是在追文字的过程中顺便看画的过程,也因此,在分镜的分析中,几乎不可能无视对白框的作用。&br&&br&但即使是在承认这一点的基础上,分析对白框也很困难,因为每个对白框事实上都在引导视线,而引导与引导之间只有非常微妙的不同,再加上日式漫画T型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镜头感,使得就算没有对白框的引导,读者也能看懂漫画。所以为了分析,先要在这里把微妙的不同定义出来。&br&&br&一个反直觉的方法论是,以数据形式分析对白框的引导作用,不能以“页”而只能以“格”为单位,这是因为一但引入页这个概念,就会发现每一页中几乎所有的对白框都在“恰到好处”的位置,越是优秀的作者越是如此。所以,就需要把页分割开,看看在全是引导作用的前提下,“引导”与“引导”间,有什么样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引导”间的比例所透出的作者的分镜风格。&br&&br&为此,在这里把例子中将要出现的所有的对白框按出现在格里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为三个大类:陈述性对白框、引导类对白框、时序性对白框。定义如下:&br&&br&&b&陈述性对白框&/b&:多数在页面右上角,先于画面被看到的对白框。普适性最好也最常出现,内容多为独白,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格与格之间,而非单格中。这里的右上角,指以画面几何中心为原点,正方向四分画面后,对白几何中心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且之前没有重要画面元素(如人物)的对白框,例图如下: 其中标“A”的即为陈述性对白框。&br&&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d6c457fab894f8438bef8_b.png& data-rawheight=&206& data-rawwidth=&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figure&引导性对白框&/b&:指在单格内,对视线方向进行强制引导,使读者视线必须经过画面特定部分的对白框,位置不固定,通常成组出现,实现“对话—表演—对话”的镜头逻辑。常用于单人对白较多的情况或多角色对话的场景。这里的引导,特指单格中的引导作用,与上文中的“引导”并不完全相同,请注意加以区分。例图如下:其中标“B”的即为引导性对白框。&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e73e31469dbb9ddbd17ac_b.png& data-rawheight=&206& data-rawwidth=&1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50&&&/figure&&b&时序性对白框:&/b&由于日式漫画分镜逻辑中存在由右方到左方的“时间线”,所以可以通过安排对白框的位置来实现“动作表演—陈述”的镜头逻辑,这种对白框通常位于画面中心或主要人物的左侧,在时序上稍后于画面内容。例图如下:标“C”者为时序性对白框。&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fa337dd06bc78566c00d_b.png& data-rawheight=&203& data-rawwidth=&1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31&&&/figure&通常来说,把对白框安排在右上角,即第一种用法,保险且有效,可以算是推荐用法。而后两种,因为对格内的镜头配合需求较高,所以熟练应用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有难度与效果往往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此外如前述,所有的对白框都同时具有引导和时序作用,所以,在这里刻意区分是为了统计方便,只在这个回答中有效,并不用做某种标准。&br&&br&下边开始分析,为直观,例图补全所有破格,不同类型的对白框用不同灰度的椭圆填充所在位置。统计与取样方式与第一部分相同,数据包括:有对白框格占总格框数的百分比,三种不同用法的对白框占比。&br&&br&《棋魂》&br&卷11。总格框数:80。陈述性对白框:25。引导性对白框:21。时序性对白框:17。&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3a4b8a5dacdee3e7e8ef35b78b04c2c_b.pn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10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3a4b8a5dacdee3e7e8ef35b78b04c2c_r.png&&&/figure&卷13。总格框数:67。陈述性对白框:7。引导性对白框:33。时序性对白框:6。&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04bb334f75dfb49f8d69d4790badcd1_b.png& data-rawheight=&415& data-rawwidth=&10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04bb334f75dfb49f8d69d4790badcd1_r.png&&&/figure&卷17。总格框数:62。陈述性对白框:7。引导性对白框:29。时序性对白框:13。&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a58af18ca28df6f855f0a_b.png& data-rawheight=&418& data-rawwidth=&10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a58af18ca28df6f855f0a_r.png&&&/figure&《死亡笔记》&br&卷3。总格框数:75。陈述性对白框:18。引导性对白框:40。时序性对白框:7。&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960efc4f147b40ead36c3eef3c51fc4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960efc4f147b40ead36c3eef3c51fc4_r.png&&&/figure&卷5。总格框数:81。陈述性对白框:17。引导性对白框:51。时序性对白框:7。&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32d72e929cd69cf27ebf_b.png& data-rawheight=&411& data-rawwidth=&10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32d72e929cd69cf27ebf_r.png&&&/figure&卷7。总格框数:78。陈述性对白框:11。引导性对白框:48。时序性对白框:5。&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ffb0b22dfb_b.png& data-rawheight=&412& data-rawwidth=&10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ffb0b22dfb_r.png&&&/figure&&br&《Bakuman》&br&卷11总格框数:100。陈述性对白框:23。引导性对白框:52。时序性对白框:13。&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d33ccfeef582_b.pn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d33ccfeef582_r.png&&&/figure&卷13总格框数:103。陈述性对白框:26。引导性对白框:55。时序性对白框:16。&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5ac3cf3cc3e_b.png& data-rawheight=&409& data-rawwidth=&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5ac3cf3cc3e_r.png&&&/figure&卷17总格框数:118。陈述性对白框:26。引导性对白框:43。时序性对白框:21。&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a7b740cf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a7b740cf_r.png&&&/figure&&br&将以上数据按前述方式整理成百分比可得下列数据:&br&《棋魂》&br&对白框格占比:76%。陈述性对白比例:25%。引导性对白比例:52%。时序性对白比例:23%&br&《死亡笔记》&br&对白框格占比:87%。陈述性对白比例:23%。引导性对白比例:68%。时序性对白比例:9%。&br&《Bakuman》&br&对白框格占比:86%。陈述性对白比例:27%。引导性对白比例:55%。时序性对白比例:18%。&br&并加入完整作品《明日边缘》(对白框格占比:74%。陈述性对白比例:25%。引导性对白比例:46%。时序性对白比例:29%。)数据后,可以得到下列图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80797bff11aeeacedf466a_b.png& data-rawheight=&277& data-rawwidth=&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80797bff11aeeacedf466a_r.png&&&/figure&在全部阅读完上述四部作品后,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棋魂》与《明日边缘》的阅读体验要好于《死亡笔记》与《Bakuman》。当然这并不是说后两者“不好看”,而是说前两者通读起来会更轻松。这固然有故事本身的原因在——《死亡笔记》不是可以无脑看画的作品——但通过上表以及更上边的灰度填充图,想必可以很轻松的看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即,前两者带对白格框占总格框数的比例更低,画面部分更多(考虑到此答案重点并非在于画面占比,所以就不提交数据级的分析了)。换言之,前两者的信息密度更低,所以,更易读。&br&&br&而在分镜上的特点,还需要将上表进一步整理。按前边的分析,将陈述性对白框视作“格与格的连接”的话,那么引导性对白框和时序性对白框更像是“单个镜头内的衔接”,而这与分镜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将引导性对白框与时序性对白框的数据叠加后,可以得到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b8fbf79db1d8bfed66417_b.png& data-rawheight=&275& data-rawwidth=&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b8fbf79db1d8bfed66417_r.png&&&/figure&从这个表格里可以看到,无论作品的创作年代与题材之间有多大差异,小畑健都将两种格框应用的比例定在大概1:3左右——我不认为这是个巧合。换言之,小畑健在进行分镜时,习惯或刻意以格子内的镜头衔接为主,辅之以格与格之间的衔接,顺便交待剧情。&br&&br&另外多说一句《Bakuman》,这部作品两种分格的比例大概在1:2.5左右。也就是说,更多的衔接是在格与格之间而非格内,这与阅读时发现此作品中有大量“上字下图”的格框是相关的。或者说,因为信息密度过大,作者不得不降低格内的镜头感,而优先信息传递。我想,这应该是小畑健和大场鸫为周刊连载所做的某种形式上的妥协。这造成了此作品的阅读体验在四部作品中“最不佳”。也许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引以为戒。&br&&br&为进行横向对比并进一步分析,下边给出另外两部作品、以及上边提及的国产漫画的数据。&br&《海贼王》。对白框格占比:92%。陈述性对白比例:33%。引导性对白比例:59%。时序性对白比例:8%&br&《20世纪少年》。对白框格占比:81%。陈述性对白比例:38%。引导性对白比例:40%。时序性对白比例:22%。&br&国漫。对白框格占比:84%。陈述性对白比例:43%。引导性对白比例:31%。时序性对白比例:26%。&br&并生成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0ac4ef655bd_b.png& data-rawheight=&280& data-rawwidth=&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0ac4ef655bd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abcc1837fdb405fc1fa9bedf7a82739_b.png& data-rawheight=&273& data-rawwidth=&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abcc1837fdb405fc1fa9bedf7a82739_r.png&&&/figure&&br&根据之前的分析,陈述性对白在页面中多用于人物单方面的语言描述,起“某某说”的作用,而引导性对白与时序性对白的重点更多放在“说话—动作—说话”的动态场景中。换言之,若想要作品的画面与文字配合更具动态性,应该适量控制陈述性对白,而在引导与时序性对白框的用法中相应进行加强。同时,为使读者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人物而非文字上,需要相应增加时序性对白的比例。&br&&br&那么由以上分析和表格,可以总结一下小畑健在对白框方面的特点了:&br&&br&&b&在分镜中的对白框方面,小畑健的分镜习惯为,格间衔接较少而格框内衔接较多,二者比例约为1:3。即在切换镜头时,更多的利用格子本身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非对白框来实现衔接。从他较多的格内引导用法来看,小畑健更重视单镜头内的人物表演,并以此来实现流畅的阅读感。这种大量表演加对白为主,镜头切换为辅的表现手法,我个人比较倾向称之为漫画中的舞台剧。&/b&&br&&br&同时,从横向对比还可以看出,《海贼王》在保持极高的信息密度的情况下(对白占比过90%)将衔接约三分之一的功能交由陈述性对白,这使得《海贼王》的镜头切换非常高效且快速,形成类似人物A“对白—动作—(对白)—动作—对白”切人物B“对白—动作—(对白)—动作—对白”的阅读体验。这种节奏很像是动画,事实上这也正是《海贼王》在创作时想要达到的效果。&br&&br&而以分镜水平高著称的浦泽直树,在降低信息密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镜头数,这意味着在角色减少的情况下(一般作品单一场景中的信息密度与角色数量正相关),更多的增加了对单个人物的表情及动作描绘,在重视镜头间切换流畅的同时也没有忽视人物动作语言的同步性——我想,这可以成为浦泽直树作品更接近电影的解释之一。&br&&br&最后这部国漫,从题材上与海贼王接近,但引导性对白框与时序性对白框的数量明显偏少,这意味着作品中有非常多的单人说话的镜头,而动作表演偏少。我想这应该是这部作品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的部分。&br&&br&顺便说一句,很多国内流传漫画教程和教学说“对白框应尽量安排在格内右上角(或因阅读顺序不同的左上角)”,经过以上分析可以证明,这句话是错的,至少不全对。&br&&br&那么关于对白框就说这么多。&br&&br&&b&第三部分,画面镜头。&/b&&br&&br&有关分镜的讨论进入画面镜头的层面后,一般而言,需要以对开为单位结合剧情进行分析,但在这里几乎无法实现,因为小畑健的分镜并不像大暮维人那样因“华丽”而会时而出彩,又不会像一些新作者一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可以拿来当反例,加之数量巨大,所以只能通过抽取画面元素的方式来尽量实现一叶知秋式的讨论。&br&&br&考虑到可供选取的画面元素需要有明显特征并且与分镜的主要作用相关,我个人倾向选择以下两个元素进行分析:镜头角度,以及视觉动线与画面核心的重合度。简单解释一下。&br&&br&镜头角度想必不用多说,属于影视及漫画的基本内容,在这个分析中,主要选用可以体现特殊气氛的镜头角度,在平视、仰视、俯视三种基础角度中,选取后两者进行统计。这是因为在漫画中,平视角度多用于陈述与描绘,较少参与特殊气氛的表达,而仰视俯视在分镜中与作者的特质息息相关,所以值得作为特点拿来分析,当然因为漫画的特殊性,忽略景别的差异,只统计特殊的机位角度。由于特殊机位角度镜头需要作者进行一定的设计,所以在本文中统一定义为“&b&设计型画面镜头&/b&”。&br&&br&视觉动线的解释很多,在这里沿用最基础的视线移动路径的说法。而画面核心,在漫画中,除去场景及特殊描绘(如指向性线条的汇聚点),一般指人物面部由其是眼睛所在的位置。说得更简单一些,漫画中一个有人面部出现的格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视线通常将人物眼睛所在位置识别为画面重心,这样再结合上边说过的对白框的作用,可以形成一个推论,即:在单格中,若人眼的位置处于视觉动线路径附近,就可以认为在这个格子中,分镜的用法是恰当而合理的——由于这种分镜方式的阅读感最为自然,所以定义其为“&b&自然型画面镜头&/b&”,与上文中“设计型画面镜头”相对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这么安排就不合理和不恰当,更微妙和复杂的用法适合赏析型的解读,就不在这里过多说明了。&br&&br&在接下来的统计中,依然采用相同的取样方式,统计数据为,设计型画面镜头在总格数中的比例、自然型画面镜头的在总格数中比例、二者重合比例。图中,使用红色箭线来示意自然型画面镜头及视线方向,使用绿色“X”标注设计型画面镜头。&br&&br&《棋魂》&br&卷11。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br&总格数:80。自然型画面镜头:37,占比46%。设计型画面镜头:15,占比19%。重合格数:1,占比1%。&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fe24d8aea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fe24d8aea_r.png&&&/figure&卷13。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br&总格数:67。自然型画面镜头:24,占比36%。设计型画面镜头:17,占比25%。重合格数:1,占比1%。&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840a28dde96e49e45f3_b.pn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840a28dde96e49e45f3_r.png&&&/figure&卷17。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90。&br&总格数:62。自然型画面镜头:24,占比42%。设计型画面镜头:19,占比31%。重合格数:3,占比5%。&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4adcaba269c_b.png& data-rawheight=&414& data-rawwidth=&10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4adcaba269c_r.png&&&/figure&《死亡笔记》&br&卷3。对开编号:13、29、37、43、54、67、73、89。&br&总格数:75。自然型画面镜头:30,占比40%。设计型画面镜头:13,占比17%。重合格数:2,占比3%。&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bdfcd3851fdf_b.png& data-rawheight=&413& data-rawwidth=&10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bdfcd3851fdf_r.png&&&/figure&卷5。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br&总格数:81。自然型画面镜头:34,占比42%。设计型画面镜头:18,占比22%。重合格数:3,占比4%。&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ebccfcdab1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ebccfcdab1_r.png&&&/figure&卷7。对开编号:13、29、37、44、54、67、73、89。&br&总格数:78。自然型画面镜头:36,占比46%。设计型画面镜头:18,占比23%。重合格数:3,占比4%。&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4b78abf752e3b4d9bfa716caa07eb84_b.png& data-rawheight=&410& data-rawwidth=&10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4b78abf752e3b4d9bfa716caa07eb84_r.png&&&/figure&《Bakuman》&br&卷11。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br&总格数:100。自然型画面镜头:32,占比32%。设计型画面镜头:16,占比16%。重合格数:3,占比3%。&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9d9eee2b8d3bf2c0d8a_b.pn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9d9eee2b8d3bf2c0d8a_r.png&&&/figure&卷13。对开编号:13、29、37、43、53、67、73、89。&br&总格数:103。自然型画面镜头:39,占比38%。设计型画面镜头:20,占比19%。重合格数:5,占比5%。&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ec3feaa4db39_b.png& data-rawwidth=&1038&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ec3feaa4db39_r.png&&&/figure&卷17。对开编号:13、29、37、44、53、67、73、89。&br&总格数:118。自然型画面镜头:38,占比32%。设计型画面镜头:14,占比12%。重合格数:2,占比2%。&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8af694b308dce3b75ce39a3_b.png& data-rawwidth=&1040&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8af694b308dce3b75ce39a3_r.png&&&/figure&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可得:&br&《棋魂》自然型画面镜头占比42%。设计型画面镜头占比24%。重合格占比2%。&br&《死亡笔记》自然型画面镜头占比43%。设计型画面镜头占比21%。重合格占比3%。&br&《Bakuman》自然型画面镜头占比34%。设计型画面镜头占比16%。重合格占比3%。&br&并结合《明日边缘》的数据:自然型画面镜头占比32%。设计型画面镜头占比41%。重合格占比17%。&br&可得到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abaff17fd4fbba5a2f16d8f1dcc6910_b.pn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abaff17fd4fbba5a2f16d8f1dcc6910_r.png&&&/figure&事实上,在画面的部分中,重心远不止于人眼这一项(比如《棋魂》中常出现的棋盘),而不同的镜头角度配合不同的氛围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但是,因为这些都很主观,不如单一元素人眼有说服力,所以没有计入。同时,考虑到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对所有格框内的镜头和画面分布进行过仔细调整(关于这一点可参照浦泽直树的纪录片中和编辑讨论文字排布的部分),所以,尽管在这里用到了“自然型”“设计型”等名词,但并不意味着其它没能进入统计数据的画面不包含自然的阅读体验与精心的画面设计。而且从数据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小畑健分镜实现流畅感的主要思路是按自然型画面镜头进行安排(过30%),并辅之以丰富的镜头角度(平均每页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镜头为非平视镜头角度),来实现从剧情到情绪上的渲染。&br&&br&即使在已经去掉主观因素的情况下,从上表也可以看出,每个对开中绝对多数的画面镜头和对白分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可以把人眼放在视觉动线上,那么绝不放在其他位置;如果由于景别问题不能明显体现人眼或面部角度,则采取特殊镜头角度而绝不使用平庸的平视机位。为更直观化,将入选的两种格框数据综合考虑,可得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bda8bae56aba64abfd338_b.png& data-rawwidth=&468&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bda8bae56aba64abfd338_r.png&&&/figure&将两表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便可以总结出小畑健的分镜在画面镜头方面的特点如下:&br&&br&&b&重视视觉动线与画面重心的配合,并将这点做为主要的分镜依据。同时,辅以极其丰富的镜头角度来实现画面上空间感的完整,并与不同形制的格框及画面处理方式配合来实现准确的人物塑造及良好的情绪描绘。考虑到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在单格内极低的重合比例,可以合理推测小畑健在前期的长篇作品中的分镜习惯——普通的镜头主要通过对白框与画面重心相配合来实现流畅阅读;更多的将复杂镜头角度用于特写、场景及空间描述,流畅度交由对白框与格框的配合来实现。而近期的作品中,开始逐步增加复杂镜头角度下人物、场景和对白的配合,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b&&br&&br&这里依然要多说一句《Bakuman》,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经设计”的镜头比例要低于其他三部作品,如前所述,考虑到《Bakuman》信息量的巨大,这应该也是一种“不得不”的妥协——这一点与作品中大量横向“上文下画”的格子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这组数据也进一步佐证了第二部分所说的《Bakuman》的阅读体验不及另三部作品,换句话说,信息量与阅读体验二者很可能相容性较差,需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题材有所取舍。&br&&br&为对小畑健的分镜风格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取他三部长篇的数据与浦泽直树同期作品《20世纪少年》(数据:自然型画面镜头占比45%。设计型画面镜头占比21%。重合格占比5%)进行对比,可得到下表:&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e4f3f24a990e929ccad43cb3c9f5748_b.pn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e4f3f24a990e929ccad43cb3c9f5748_r.png&&&/figure&在这里没有进行更多作品的横向对比是因为公认的好分镜只有寥寥数人,而在及格边缘的比比皆是,或者可以说,好分镜中的好特点大致相仿,而差的分镜则各有各差。所以只取《20世纪少年》一部作品做为对比对象。&br&&br&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浦泽直树在画面镜头的安排上,比小畑健更注重“自然流畅”,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他甚至在格与格之间的衔接中也多次利用了对白框与镜头的结合,而且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视线引导间进行了更加合理化的处理。相对而言,虽然《明日边缘》在后者上的处理更加丰富(17%),但碍于篇幅以及自然型画面镜头比例偏低(32%),所以流畅度上反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br&&br&当然,这只是个“事后型”数据上的直观的对比,并且没有将作品的题材因素考虑在内,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浦泽直树代表了分镜上的某个高度的话,那么小畑健与他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这点差距,已经属于百分制下95分与98分的差距——非常非常非常优秀与非常非常优秀的级别,事实上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完全可以忽略掉了。&br&&br&&b&第四部分:总结。&/b&&br&&br&有一个比喻,把漫画分镜看作机械旋转结构中的轴承,一旦在读者层面意识到了它的存在,那么几乎必然意味着出了问题。在分析小畑健作品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体会到了这个比喻的精妙。事实上,如果不是用统计方法对小畑健的作品进行分析,几乎不会注意到其中的一些微妙的用法和极少量的不合理。也就是说,至少从技术层面而言,小畑健的分镜已经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这点可以从上边的大量横向数据对比中得到证明。&br&&br&国内对于小畑健作品的分析型文章并不多,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没什么可以分析的——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很优秀。至于被很多人所诟病的“故事讲不好”的说法,我个人并不太以为然,商业漫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及把擅长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点上,小畑健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上,小畑健这类型的作者及代表作品的重要性,在身边看漫画以及画漫画的人群中被远远的低估了。国漫界急需像他这样在漫画各方面质量在优秀以上、可以稳定输出、可以很好的指导新人——的技术型作者。&br&&br&会考虑到使用统计方法来支持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漫画的三个要素中,画面固然需要一定的精神力和直觉因素起作用,但分镜和故事节奏这两个部分,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分析来解决——就连画面,在技法上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和学习。可不得不说,目力所及之处,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越来越过于重视故事而忽略了技术层面的内容,过于强调风格而无视了细节的把握,过于重视感觉而选择性逃避了分析总结和归纳。当作为新人的我们问起一个东西“应该怎么处理”的时候,得到的更多却是“看天份、凭感觉就可以了嘛”这种听者不明其意、答者不知所云的回复——这和我个人的审美标准严重背离。以此为出发点,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地加入了一部国漫计入统计,我想看看国漫中一线级别的作品是不是已经达到了可以开始谈论形而上内容的层次。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才仅仅分析了格框和对白框,那些所谓的个人风格、中国特色等肤浅的表象就都在数据的支持下原形毕露——这已经是国漫中凭实力拼杀出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但在技术层面上依然有可以提高的空间。我就想知道,那些整天高谈阔论风格、特色、文化、历史的人,你们是在多么无知的状态下,恬着你们堪比原稿纸大的脸,说出那些话的?&br&&br&回到分析本身,虽然在这里计算出了一些数据,证明或证伪了一些观点,但这些东西只适合用于分析和参考,而不适合拿来指导——不能画完一套分镜草图,马上按这里提出的方法计算各项比例后,死板的进行调整。分析需要严谨,但作品需要的是“Breathing”,每个作者各有不同,我们要做的,是知道什么样的元素以什么样的方式应用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效果最好,并尽可能的实践到作品中,这就够了。剩下的,就交给上帝吧——如果他真的存在的话。&br&&br&&b&综上,小畑健的分镜特点如下:&/b&&br&&br&&b&以基础的矩形分格为绝对主导,在斜格的运用上极其谨慎,格间衔接较少而格框内衔接较多,在切换镜头时,更多的利用格子本身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非对白框来实现衔接。从他较多的格内引导用法来看,小畑健更重视单镜头内的人物表演,并以此来实现流畅的阅读感。这种大量表演加对白为主,镜头切换为辅的表现手法,可以称之为漫画中的舞台剧。在画面镜头安排这一点上,小畑健重视视觉动线与画面重心的配合,并将这点做为主要的分镜依据。同时,辅以极其丰富的镜头角度来实现画面上空间感的完整,并与不同形制的格框及画面处理方式配合来实现准确的人物塑造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描绘。&/b&&br&&br&&b&在前期的作品中,小畑健主要通过对白框与画面重心相配合来实现流畅阅读;更多的将复杂镜头角度用于特写、场景及空间描述,相应镜头下的流畅度交由对白框与格框的配合来实现。同时较少的使用破坏画面平衡的大格和跨页效果,有限的展现个人特色。而近年随着作品和风格进一步的稳定,同时顺应漫画的发展,适当减少了对剧情的陈述性描述,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分格的运用上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复杂镜头角度下人物、场景和对白的配合。在合理强调个人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b&&br&&br&一句话概括:&b&平实沉稳,安排质朴不刻板;时序精准,镜头丰富重规程。&/b&&br&&br&我谨代表个人,这样评价小畑健的分镜。&br&&br&(完)
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一下。下文有大量分析用图和数据,无聊冗长,时间紧的朋友可以直接翻看黑体字的总结。 相对一些拥有大热作品的作者,小畑健,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读者的口中,总处于一种很低调的状态。国内的漫画爱好者谈起他,往往是说到一些作者之后,…
&p&感谢邀请,试回答一下。&/p&&p&这个问题有点大,所以只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列举在下面。为了不引起歧义,在回答中把对话框替代为文字框,分镜框替代为格框,具体区别在文中加以说明。此外,这个回答里提到的各种文字框的用法限于日式漫画。&/p&&p&从文字框的作用谈起。&/p&&p&文字框的两个主要作用,一,区别文字与画面;二,暗示文字情绪。一个隐藏作用,作视线引导。以及其它一些小用法。下面详细说明。&/p&&p&&b&一,区别文字与画面。&/b&&/p&&p&文字框最主要的作用,是为文字(多数情况下为台词)在此格框内的画面中划分出明确的安置空间,并与画面中的文字元素加以区别。“明确的安置空间”比较好理解,文字框内即为此格框内的对话或声音的文字部分,框外为画面部分。或者说按信息理论的定义,文字框的存在是为了将文字的信息部分与信息源和信息背景明确区别开。如下图(浦泽直树,《20世纪少年》,VOL1,P25):&/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c088ccee42d5_b.png&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3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figure&&p&其中,红色斜线部分即为文字信息部分的安置空间,在此格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这里的文字是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文字框等同于对话框,也可以叫对白框),二是文字的信息为“全家失踪”和“不要太大声”,信息源为画面中的三个人;便利店、垃圾箱和街道为信息背景。&/p&&p&与此相对,若画面中的文字已经有了合理的安置空间,那么文字框就不是必须的。分为以下两种情况:&/p&&p&&b&A&/b&,文字不是对话而是画面的组成部分(安达充,《H2》,VOL20,P94):&/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e96f4bb3c93185bb45ddcf8034ec53d_b.png&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e96f4bb3c93185bb45ddcf8034ec53d_r.png&&&/figure&&p&其中,绿色椭圆框中的MITSUBISHI,虽然是文字,但在这里只起到单纯的背景作用,文字自身的信息“三菱”与漫画内容不相关,右侧的SONY同理。黄色方框中的比赛结果,是文字,文字的信息与漫画的内容相关,但不是对话,所以也无需使用文字框。&/p&&p&&b&B&/b&,文字与信息源和信息背景已有明确的区分(大暮维人,《天上天下》,VOL6,P1):&/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15f03b67c02fab2527c88_b.pn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15f03b67c02fab2527c88_r.png&&&/figure&&p&这种情况下,文字的信息与信息源和信息背景的关系主要是由画面内容或美术层面的对比(白底黑字和白色描边)来表现的,相对有明确的文字框而言,更容易与画面融为一体,因此,多用于表现内心独白、气氛渲染及动作描述。如例图,以及常见的面面中的拟声词多为此分类。&/p&&p&当然,这种用法也可以理解成为了画面效果而人为隐藏了文字框。&/p&&p&回到区别文字与画面这个功能,既然文字框是为了区别,那么针对这种作用的注意事项包括:&/p&&p&&b&1,文字框要同时与画面和格框有明显区别。&/b&(具体不同文字框所表现的语气或心情暂略,放在后文讨论。)&/p&&p&可以通过封闭线条所划出的区域来完成,这也是最常用和最普遍的方式(小畑健,《死亡笔记》,VOL10,P18):&/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4a3fa5df8b5f919ac96_b.pn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4a3fa5df8b5f919ac96_r.png&&&/figure&&p&可以通过画面中颜色的对比来完成(大暮维人,《天上天下》,VOL6,P25):&/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3ff5cc85ac_b.pn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3ff5cc85ac_r.png&&&/figure&&p&可以通过文字框与格框的线条粗细或形式区别来完成(大暮维人,《天上天下》,VOL6,P88):&/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f66e56fe99_b.pn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2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f66e56fe99_r.png&&&/figure&&p&这三组例图虽然简单,但在“明显区别”这个层面,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文字框的应用场景,更多的变化是在此基础上对文字框的框线进行改动,用以实现更丰富的场景和情绪。&/p&&p&&b&2,文字框线条应比格框线条更细。&/b&&/p&&p&严格的说,这也是“明显区别”的一部分,但由于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单独列出。“文字框线条应更细”是一个从阅读中总结出的规律(目前已知的极少量反例见于个别少女漫画中的个别章节,因为数量太少可认为是特例)。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其在用于对白时),需要保证文字框线条细于格框线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文字框内的对白限定在格框选定的场景内(后文还有特殊应用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文字框对画面造成的割裂感。&/p&&p&如下图,格框同为0.5时,从左到右的文字框分别为0.3、0.4、0.5,应该不难看出,左图更符合我们看漫画时的一般印象,而中图和右图的文字框宽度与边框相仿,区别不明显,导致画面像是被“挖”去了一块。&/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40d8cf923df6a9d9a1c5c_b.png& data-rawwidth=&89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40d8cf923df6a9d9a1c5c_r.png&&&/figure&&p&除去上文提到的少女漫画的特例,在实际阅读漫画的过程中,也偶尔会见到文字框用于对白时,线条依然粗于格框线条的情况,如下图(桂正和,《IS》,VOL1,P51):&/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27bf7ef853f2fca65d8_b.png& data-rawwidth=&413& data-rawheight=&3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3&&&/figure&&p&这往往是作者为了表现特殊的情绪和语气而有意为之,并非此注意事项的反例,还请加以区别。&/p&&p&&b&二,暗示文字情绪。&/b&&/p&&p&文字框的这个作用,是绝大多数作者和读者都可以意识到的,也是不同的漫画教材里“对话框”这一章节里的重点内容。除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定例,也是作者们主观发挥余地比较大的部分之一。原则上,只要能准确的表现出当前文字——由其是作为对话时——的语气,就可以认为这种用法是合理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严格来说,不存在“正确”与“错误”,而只有“合适”与“不合适”。&/p&&p&考虑到很多教材的撰写者都说明过文字框的这种作用,而且理解起来也不难,所以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列出9种最常用见和最常用的文字框用法,来佐证暗示情绪的作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79af537cf469d2a7be5e08d165c90c9_b.pn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79af537cf469d2a7be5e08d165c90c9_r.png&&&/figure&&p&同样,这里列出的语气只是很多可能应用场景中的一种,不作为某种标准。不同作者、不同作品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p&&p&至于注意事项,上文已经写过,准确的表现当前对白的语气,即可。&/p&&p&&b&三,作视线引导&/b&&/p&&p&相对于文字框的前两种作用,作视线引导这一点并不太容易被留意到。事实上,如果在作品中很好的注意到了前两点,那么至少在文字框这一层次上,这部作品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可读性。而视线引导这个隐藏的作用,就像让游戏更有趣的隐藏任务那样,是为了让漫画更易读而存在的。&/p&&p&在详细说明之前,先引入一个小的知识点,格框内的时间线——阅读漫画的时候,在单格内,以日式漫画为例,从右到左,人眼读到的内容有先后顺序,进而形成了单格内的时间线。做为例子,列出小说里常见的三种对话场景:&/p&&p&A,“这个梨不错,我尝一下。”他拿着梨说。&/p&&p&B,“这个梨不错,”他拿着梨说,“我尝一下。”&/p&&p&C,他拿着梨说:“这个梨不错,我尝一下。”&/p&&p&将这三句话转变成漫画形式,可以得到以下三组图,阅读顺序从右到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7b83e0ea3c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2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7b83e0ea3c_r.png&&&/figure&&p&这三句话和对应的三张图的实质是,用文字顺序或者图像顺序来表现动作与对白的先后顺序。在小说中,为了表现时间的流动,可以通过安排文字的前后顺序来明确区别“先说后做”“边说边做”“先做后说”。而在漫画中,单格内时间流动的具像化是交由文字框与图像的配合来实现的。&/p&&p&尽管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例图这种场景几乎瞬间即可读完,但文字与图像间的时间差依然可以被留意到,并在各种辅助手段,如标点、文字框的配合下得到放大,以表现很微妙的场景或感情。&/p&&p&基于以上原理,以及人眼对文字的天然敏感性,便可以通过合理放置文字框的位置,来实现控制读者视线移动方向,进而表达微妙感情、控制画面重点、安插伏笔等目的。&/p&&p&举两个例子。&/p&&p&首先是单格内的应用(浦泽直树,《20世纪少年》,VOL12,P18),从三个层次分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e3173afc161ff984da4c_b.pn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2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e3173afc161ff984da4c_r.png&&&/figure&&p&第一层,暗示时间流动,两个文字框一左一右的排列说明了两人对话的先后,坐着的女孩首先出声,弹吉他的人后回应。第二层,用合理的文字框位置来配合画面,视线移动方向从右上到左下,与镜头的透视线方向吻合,自然流畅,而且可以很好的涵盖镜头中的全部内容。第三层,从构图上说,这个镜头的重心在画面左侧(图中红圈所示),视线刚好经过此处,但镜头重心并无重要内容,再结合对白“以前在这里献唱的人……”便可以通过将画面中的两个人物置于次要位置(通常情况下画面中的人物组是重点表现的内容)的方式,准确的表现思念惆怅、物是人非这种情绪。&/p&&p&接下来是文字框与背景结合,在多格间的视线引导作用(浦泽直树,《20世纪少年》,VOL12,P78):&/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646cf0bc620daeeac88936f_b.pn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646cf0bc620daeeac88936f_r.png&&&/figure&&p&红色箭线所指为视线移动方向,格2中的横向栏杆与视线方向相同,起使阅读更流畅的作用。而后,在格2中纵向栏杆与第二个视线移动方向平行(绿色箭线),指向图书室三字(在这里,门牌既是背景,又是文字框),同时,将暗示声音的字符做曲线排列,再次强调视线移动方向(粉色箭线)。最后,在格3左下,用文字破格,为接下来的情节预留了出口。这样,在格框和文字框的配合下,辅以镜头内的背景,可以非常流畅的把这一页的内容读完,毫无凝滞感。&/p&&p&以上提到的,是文字框与格框相结合的极为优秀的例子。&/p&&p&针对视线引导这个作用的注意事项。&/p&&p&&b&1,文字框与画面的相对位置,要由镜头内主要内容的时间线决定,时间点在先的,应安排在视线上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话一格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