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54÷(79一76)怎么做

谁有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不要太难)或数学计算题,要三年级的、计算题范围是四则混合运算、三位数的.
谁有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不要太难)或数学计算题,要三年级的、计算题范围是四则混合运算、三位数的.尽量多些、
369/3+127-200*5(159+456)/205+146-52+2255 (103-336÷21)×15 800-(÷8) 40×48-()÷5 (488+344)÷(202-194) ×7 605×(500-494)-1898 ()÷(400-346) ×22) (154-76)×(38+49) -798 (104+246)×(98÷7) 918÷9×(108-99) ()÷5 ()÷(113-79) 81÷3 ()+3397 ÷(21-15) 816÷() ()÷(801-792) (28+172)÷(24+16) ×48 950-28×6+666 86×(35+117÷9) 0÷4) 16×4+6×3 39÷3+48÷6 24×4-42÷3 7×6-12×3 56÷4+72÷8
920- 690+47×52-398148+ 360×24÷32+730 ×5451+()×23 4215+()÷81 (247+18)×27÷25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814-(278+322)÷15 ÷45 ÷38+504796-5040÷(630÷7) 285+()÷36 546×(210-195)÷30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 × 1/5 – 1/5 × 21 50+160÷40 (58+370)÷(64-45) 120-144÷18+35 347+45×2-4160÷52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 (136+64)×(65-345÷23)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125*3+125*5+25*3+25 *11*(101-92) (23/4-3/4)*(3*6+2) 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12× 5/6 – 2/9 ×3 8× 5/4 + 1/4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7 × 5/49 + 3/14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31 × 5/6 – 5/6 9/7 - ( 2/7 – 10/21 ) 920-690+47×52-398 97-12×6+43 26×4-125÷5 148+ 360×24÷32+730×54 51+()×23-716)÷81(247+18)×27÷25 36-720÷(360÷18)1080÷(63-54)×80 (528+912)×5-6178 -904264+318-8280÷69(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45÷38+504 796-5040÷(630÷7) 285+()÷36 546×(210-195)÷30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12× 5/6 – 2/9 ×3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7 × 5/49 + 3/14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31 × 5/6 – 5/6 9/7 - ( 2/7 – 10/21 ) 5/9 × 18 – 14 × 2/7 4/5 × 25/16 + 2/3 × 3/4 14 × 8/7 – 5/6 × 12/15 17/32 – 3/4 × 9/24 3 × 2/9 + 1/3 5/7 × 3/25 + 3/7 1/5 × 2/3 + 5/6 9/22 + 1/11 ÷ 1/2 5/3 × 11/5 + 4/3 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 × 1/5 – 1/5 × 21 50+160÷40 (58+370)÷(64-45) 120-144÷18+35 347+45×2-4160÷52 (58+37)÷(64-9×5) 95÷(64-45) 178-145÷5×6+42 420+580-64×21÷28 812-700÷(9+31×11)2/3÷1/2-1/4×2/52-6/13÷9/26-2/32/9+1/2÷4/5+3/810÷5/9+1/6×41/2×2/5+9/10÷9/205/9×3/10+2/7÷2/51/2+1/4×4/5-1/83/4×5/7×4/3-1/223-8/9×1/27÷1/278×5/6+2/5÷41/2+3/4×5/12×4/58/9×3/4-3/8÷3/4÷28×21 920- 690+47×52-398 148+ 360×24÷32+730 ×54 51+()×23 4215+()÷81 (247+18)×27÷25 36-720÷(360÷18) 1080÷(63-54)×80 (528+912)×5-6178 -904 264+318-8280÷69 (174+209)×26- 9000 814-(278+322)÷15 ÷45 ÷38+504 796-5040÷(630÷7) 285+()÷36 546×(210-195)÷30 有些我认为太难了,删了一些,这么多应该可以吧!不够来找我!
与《谁有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不要太难)或数学计算题,要三年级的、计算题范围是四则混合运算、三位数的.》相关的作业问题
甲乙丙丁四人的总捐款看成1甲捐款数=(1/3)/(1+1/3)= 1/4乙捐款数=1/5丙捐款数=1/6丁捐款 = 1-1/4-1/5-1/6= 23/60四人共捐款 =460/(23/60)=1200元。 再问: / 什么意思
没发现专门讲应用题的补习班.我推荐你买本讲解典型应用题的书.小学的就二十来个类型的应用题:植树、行程、和差倍……,我就是用书给孩子讲的,举一反三很容易.主要就是点透,开窍,我家孩子也三年级,讲了十几个类型后,他基本不怎么学数学了,作业也是我给写,考试还都很好.对了有时间也可学学速算,考试时做应用题用速算比竖式还准,而且
你们可以借助生活出一些数学题,把数学应用的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你买菜回来就可以给儿子出道以买菜为背景的数学题,也可以让儿子出题,我想慢慢您的儿子就会觉得很有趣的,从一些生活案例出发,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启发引导孩子去学习.例如去游乐场玩耍的时候,买东西,或是买票之类的.
没题目没真相.
1、我和3位同学共搬了360本书,平均每人搬了多少本书?2、暑假里小利坚持每天写36个大字,八月份,她一共能写多少个大字?3、三年级3个班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我爱科学”活动,每个班平均分成4组,每组14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活动?4、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5.兰兰从 7月
我帮你整理过的哦,希望对你有用!七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1.为节约能源,某单位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电费:用电不超过140度,按每度0.43元收费;如果超过140度,超过部分按每度0.57元收费.若墨用电户四月费的电费平均每度0.5元,问该用电户四月份应缴电费多少元? 2.某大商场家电部送货人员与销售人员人数之比为1:8.今年
1.小芳上午练毛笔字用了2个小时,每小时写47个字;下午也写了2个小时,每小时写53个字.小芳全天一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你能用两种方法解决?)2.遮阳伞28元 手表92元王阿姨买了四把遮阳伞和四块手表,一共要付多少钱?王阿姨一共带了500元钱,够吗?3.一个电影院有45排座位,原来每排有28个座位,扩建后每排增加22
牛顿提出的问题:有三片牧场,上面的草长得一样密且长的一样快,它们的面积分别为3又3分之1亩,10亩,24亩.12头牛4个星期吃完第一片牧场原有的和4个星期内新长出来的草;21头牛9个星期吃完第2片牧场原有的和9个星期内新长出来的草;问多少头牛18个星期才能吃完第3片牧场原有的和18个星期内新长出来的草? 设每亩草场每星
这种题目不是很简单么 又不是不会做 初中的题目你抄的时间其实就已经够你写了 所以不要再盯着手机电脑 给自己借口说在等别人回答 先不写 自己抓紧写吧(但其实吧 数学足够好这些题目不用写也ok的 为什么明明会做了 而且很顺溜了 还要拼命写呢 当然 前提是你数学足够好~) 再问: 额,确实做不完了 再答: 三道题看下来就是解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
1.四年级上册 应用题;妈妈今年25岁,儿子今年5岁,过多少年妈妈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2. 共有200名小学生,分成5队,每队分8组,一组几人? 3.买回750本书,装到5个柜子里,一个柜子有3层.一层有几本书? 4.一只山雀3天吃24只虫子,四月(30天)吃几只虫子? 5.笑笑一天跑3圈,一圈有400米,跑了5天.
It was Sunday. I got up at seven o'clock. After breakfast I cleaned my room. Then I did my homework.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by bike in the afternoon. I
每个学校的卷子是不一样的,谁知道你是什么学校的呢.要不你把题目打上来,
你先让他多做计算题,然后再做一些简单(表达直白)的应用题,最后再让他做绕弯的题.你试试吧,不光有没有效果,也能提高他的计算能力
是不是要传给你题目呢 再问: 是的 再答: 哪个版的,是上海版吗再问: 人教版 再答: 赵文卓01080,你要的题目我已经发给你,希望你采纳
这道题是错的,如果是甲乙两部车可以这样做.知道甲乙的速度,时间相同,那么他们所行的距离之比可以求:甲距:乙距=86:78=43:39可以看成甲行了全程的:43/82乙行了全程的:39/82中点的比列:1/232KM的比例:43/82-1/2=43/82 -41/82=2/82=1/41两地相距:32/(43/82 -1
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也随着变化而变化,是正比例.一个数扩大几倍,另一个数就缩小几倍,他们的积不变,是反比例.
1)7-76=×24+39×46+39×30=8×35=5×98=3×64×125×5=)(7)94×73+27×94=5×79=.2×99=118.8
小明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弟弟吃了1个,还剩几个?小红有10朵花,小明比小红少6朵,小明有几朵?小花今年10岁,6年前她几岁, 10年后呢?老师1奖励小兰9朵花,小明比小兰多奖励1朵花,小明有多少朵?小军有3元钱,小红比小军多1元钱,小红有多少钱?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683-146-293-54脱式简便运算
青枫byyb8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683-(146+54)-293=683-200-293=483-293=1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四年级奥数知识点(上)-共享资料网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上)
四年级奥数基础讲练教程 第一讲 加减法的巧算速算 奥数知识 :在巧算方法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问题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减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 果的算式。【例题1】计算9+99+999+9999【思路】这四个加数分别接近10、100、。 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 1。这是小学数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100+-4 =11106 【例题2】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思路】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490接近, 所以选490为基准数。 489+487+483+485+484+486+488 =490×7-1-3-7-5-6-4-2 =02 想一想:如果选480为基准数,可以怎样计算?. 【例题3】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 (2)128+186+72-86 【思路】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 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1)632-156-232 =632-232-156 =400-156 =244(2)128+186+72-86 =128+72+186-86 =(128+72)+(186-86) =200+100=300 【例题4】计算:1.248+(152-127) 2. 324-(124-97) 【思路】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 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 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 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计算方法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1.248+(152-127) =248+152-127 =400-127 =273 2.324-(124-97) =324-124+97 =200+97 =297 【例题5】计算下面各题。 (1)286+879-679 (2)812-593+193 【思路】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 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与前面去括号的方法类似,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 变号。 小结:加减法的巧算速算共5种典型题型一是减整法 二是选定基数法三是调换运算顺序法四是去括号法 五是添括号法 练习: 【练习1】 1.+999+99+9 2.9+98+996+9+ 4.198+297+396+495 5.95+98++69996.【练习3】 1.-208 2.283+69-183 3.132-85+68 4.18+375【练习2】 1.50+52+53+54+51 2.262+266+270+268+264 3.89+94+92+95+93+94+88+96+87 4.381+378+382+383+379 5.33+30 6.46+2453. 【练习4】 1.348+(252-166) 2.629+(320-129 3. 462-(262-129) 4. 662-(315-238) 5.5623-(623-289)+452-(352-211 6.736+678+2386-(336+278)-186【练习5】 1.368+.582+393-293 3.632-385+285 4.+.612-375+275+(388+286 6.756+-(256+278)-246 第二讲 乘除法的巧算速算 奥数知识: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 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 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 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例1】计算325÷25。【思路】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 =(325×4)÷(25×4)==13 【例2】计算25×125×4×8 【思路】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 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 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5×125×4×8 =(25×4)×(125×8) =100× 【例3】计算 (1)(360+108)÷36 (2)(450-75)÷15 【思路】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题计算简便。(1)(360+108)÷36 =360÷36+108÷36 =10+3 =13 (2)(450-75)÷15 =450÷15-75÷15 =30-5 =25 【例4】计算158×61÷79×3。 【思路】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因数或除数的位置。158×61÷79×3 =158÷79×61×3 =2×61×3 =366 【例5】计算下面各题。(1)123×96÷16(2)200÷(25÷4)【思路】这两道题都是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我们可以根据 这两道题的特点,采用加括号或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其方法与加减混合运算添、去括号的方法类似,可以概括为: 括号前是乘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添、去括号要变号。(1)123×96÷16 =123×(96÷16) =123×6 =738 (2)200÷(25÷4) =200÷25×4 =8×4 =32 小结:乘除法的巧算速算常用3种方法: 一是同时扩大(缩小)除数与被除数倍数凑整 二是调换运算顺序凑整 三是去括号(添括号) 【练习 1】 1.450÷25 2.525÷25 3..1. 【练习2】 1.125×15×8×4 2.25× 3.25×5×64×125 4.125×25×32 5.75×16 6.125×16【练习3】计算下面各题。 1.(720+96)÷24 2.(4500-90)÷45 3..73÷36+105÷36+146÷36 5.(1-100-10)÷10 【练习4】 1.238×36÷119×5 2.624×48÷312÷8 3.138×27÷69×50 4.406×312÷104÷203 【练习5】计算下面各题。 1.612×366÷183 2.1000÷(125÷4) 3.(13×8×5×6)÷(4×5×6) 4.241×345÷678÷345×(678÷241) 第三讲 小数巧算 知识点拨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一、加法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他们的和不变。 即: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 7=15. 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 其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8=(5+6)+8=5+(6+8). 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 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 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 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 “搬家”. 例如:a-b-c=a-c-b,a-b+c=a+c -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 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 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 ,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 +”变为“-”,“-”变为“+”. 如:a+(b-c)=a+b-c a-(b+c)=a-b-c a-(b-c)=a-b+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 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 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 ,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 -”,“-”变为“+”。 如:a+b-c=a+(b-c) a-b+c=a-(b-c) a-b-c=a-(b+c)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 1、 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 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 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 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 数”. 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 ,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 、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 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 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 ) 例题精讲 模块一:分组凑整思想 【例 1】 91.8?186.7?89.6?270.4?90.2?88.8?91.5【巩固】 +20.06+2.006+994 +99.4+9.94+0.994= 【例 3】 计算 56.43+12.96+13.57-4.33 -8.96-5.67 模块二、加补凑整思想 【例 5】 (1) 0.9?0.999?0.99?0.9 (2)199.8?19.97?1.996 (3)???99.7?9.7? 0.7 【巩固】 (1) 9.996+29.98+169.9+3999.5 (2) 89+899++899999 模块三、位值原理 【例 7】 924.68?724.68?524.68?324.68? 124.68模块四、基准数思想 【例 8】 计算 0.9?0.999?0.99? 0.9【巩固】 199.8?19.97?1.996 第四讲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一、知识点总结1.单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无主客场之分。(通俗的说就是除了不和自己比赛,其他人都要比) 2.双循环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有主客场之分。 (每个队和同一个对手交换场地赛两次) 一共比赛场数=(人数-1)×人数3.淘汰赛:每两个队用一场比赛定胜负,经过若干轮之后,最后决出冠军。 (每场比赛输者打包回家) 二、做题方法 1.点线图 2.列表法 3.极端性分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个人最高分根据得分,猜“战况” 例题分析 例题1:三年级四个班进行足球比赛,每两个班之间都要赛一场,每个班赛几场?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解析:除了不和自己赛,和其他班都要赛,所以每个班赛 4-1=3场。 一共进行的场数:3×4÷2=6场练习1:每个学校都要赛一场,共赛了28场,那么有几 个学校参加比赛? 解析:方法一:“老土方法”:1+2+3+4+??7=287+1=8个 方法二:(人数-1)×人数=28×2=56 7×8=56,所以为8人 例题2:2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淘汰赛,那么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解析: 第一轮:20÷2=10(场),10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 第二轮:10÷2=5(场), 5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 第三轮:5÷2=2(场)....1人,3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第四轮:2÷2=1(场) 胜利者和第三轮中剩下的一人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五轮:2÷2=1(场) 冠军一共参加了5场比赛。 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的场数:一场比赛淘汰一人,除了冠军不被淘汰:20-1=19场 例题3: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单循环比赛,A 已经赛了4盘,B已经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此时E赛了几盘?解析:利用点线图 例题4: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乒乓球,单循环比 赛,胜者得2分,负者不得分,比赛结果如下: (1)A与E并列第一 求B得分? (2)B是第三名 (3)C和D并列第四名解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最高分每人比赛4场,全胜得8分,有并列第一,就没有全胜,所 以不可能得8分;有并列倒数第一,所以没有全败,没有0分; 而每个人得分是个偶数,在0和8之间的偶数只有2,4,6,三个 分数,三个名次,所以B得4分 学案5:四名同学单循环比赛,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平 者各得1分。已知甲乙丙三人得分分别为3分,4分,4分,且丙 无平局,甲有胜局,乙有平局,那么丁同学得分? 解析:共比赛场数 3×4÷2=6场每场比赛两人共得2分,6场比赛共得6×2=12分所以丁得分12-2-4-4=1分 第五讲整除 概念复习: 约数:整数a除以整数b(b≠0) 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a称为b的倍数,b称为a的约数。如:4是2的倍数,2是4的约数。 公约数:亦称“公因数”。它是几个整数同时均能整除的 整数。如果一个整数同时是几个整数的约数,称这个整数为它 们的“公约数”;如:3是6和9的公约数;30和40,它们的公约数有1,2,5,10。最大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 公约数。如30和40,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0。 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称两数互质。 整除的特性:一、看末位:能被2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偶数,那么这个数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5,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的末两位数 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的末三位数 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8(或125)整除。 二、看数字和:能被3(9)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 和能被3(9)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3(9)整除。 能被99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从右向左两位两位 和能被99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99整除。 能被999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从右向三位三位和 能被999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999整除。 三、看数段差 能被7(11/13)整除的特征:如果一个数奇数位上 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大数减小数) 能被7(11/13)整除,那么这个数能被7(11/13)整除。当一个多位数中有一个或几个数字用字母表示时,为防止 理解错误,就在这个多位数的上面划一线段来表示这个多位 数。例如, 表示这个三位数的百、十、个位依次是3,a,5; 例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能被3整除:,587931例2:六位数能被3整除,字a=?解:2+5+7+a+3+8=25+a,要使25+a能被3整除,数字a只能是2, 5或8。即符合题意的a是2,5或8。 例3:已知一个6位数14A52B能被5和9整除,求这个6位数。 【解题步骤】能被5整除的数的末位是0或5,能被9整除的末位 是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即1+4+A+5+2+B能被9整除。 当B=0时,A取6;当B=5时,A取1。所以这个6位数是141525或 146520 例4: 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 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解:如果56□2能被9整除: 那么5+6+□+2=13+□应能被9整除, 所以当十位数是5,即四位数是5652时能被9整除; 如果56□2能被8整除: 那么6□2应能被8整除, 所以当十位数是3或7,即四位数是时能被8 整除; 如果56□2能被4整除: 那么□2应能被4整除, 所以当十位数是1,3,5,7,9,即四位数是5612, ,时能被4整除。 数的整除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 如果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一定能被丙数整除。例如,48能被16整除,16能被8整除,那么48一定能被8整除。 性质2: 如果两个数都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 和与差也一定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例如,21与15都能被3整除,那么21+15及21-15都能被3整除。性质3 :如果一个数能分别被两个互质的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这两个互质的自然数的乘积整除。 例如,126能被9整除,又能被7整除,且9与7互质,那么126 能被9×7=63整除。 根据整除的性质3,我们可以把判断整除的范围进一步扩 大。 例如,判断一个数能否被6整除,因为6=2×3,2与3互质, 所以如果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那么根据整除的性质3,可判定这个数能被6整除。同理,判断一个数能否被12整除,只需判断这个数能否同 时被3和4整除;判断一个数能否被72整除,只需判断这个数能 否同时被8和9整除;如此等等。 例5:要使六位数18ABC6能被36整除,而且所得的商最小,这个六位数是多少? 【发散思维】由于18ABC6能被36整除,36=4×9,且4和9互质,所以这个6位数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9整除。再考虑“所得的商最小”这个条件,应首先是A尽量小, 其次是B尽量小,最后是C尽量小。 【解题步骤】18ABC6能被4整除,则C6能被4整除,因此C可能 取1、3、5、7、9。18ABC6能被9整除,则1+8+A+B+C+6=15+A+B+C能被9整除。要使所得的商最小,就要使18ABC6尽可能小,即ABC尽可 能小,因此首先A尽可能小,其次B,最后C尽可能小。 先试取A=0,此六位数之和为15+B+C,欲使B+C尽可能小,而且15+B+C能被9整除,则(B+C)取3,因为B+C=3,且C只能取1、3、 5、7、9。则C=3,B=0.当A=0,B=0,C=3时,此六位数能被36整除, 而且所得的商最小,为=5001。 例6: 五位数 能被72整除,A与B各代表什么数字?分析与解:已知9是互质数,所以能被72整除。因为72=8×9,8和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9整除。根据能被8整除的数的特征,要能被8整除,那么末三位数 能被8整除,由此可确定B=6。 再根据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即:A+3+2+9+B=A+3-f-2+9+6=A+20,能被9整除因为l≤A≤9,所以21≤A+20≤29。在这个范围内只有 27能被9整除,所以A=7。解答例4的关键是把72分解成8×9,再分别根据能被8和9整除的数的特征去讨论B和A所代表的数字。在解题顺序上,应先确定B所代表的数字,因为B代表的数字不受A的取值大小 的影响,一旦B代表的数字确定下来,A所代表的数字就容易 确定了。 【巩固练习】在865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能被3、4、5整除,且使这个数值尽可能得小。 解:假设这个数为865ABC,因为能被5整除,所以C为0或5 因为能被4整除,所以末两位BC数能被4整除,当C为0时, B为2、4、6、8;当C为5时,B没有取值,所以,C只能为0;因为能够被3整除,所以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即8+6+5+A+B+C能被3整除。8+6+5+A+B+C=8+6+5+A+B+0=19+A+B 当B为2时,19+A+B=21+ A,所以A为0、3、6、9; 当B为4时, 19+A+B=23+ A,所以 A为1、4、7 当B为6时, 19+A+B=25+ A,所以 A为2、5、8 当B为8时,19+A+B=27+ A,所以 A为0、3、6、9 因为要求这个数值尽可能的小,所以A、B、C要尽可能的小, 所以: A=0,B=2,C=0,所以这个数为:865020例7:要使六位数能被36整除,而且所得的商最小,问A,B,C各代表什么数字? 分析与解:因为36=4×9,且4与9互质,所以这个六位数 应既能被4整除又能被9整除。六位数能被4整除,就 要 能被4整除,因此C可取1,3,5,7,9。 要使所得的商最小,就要使 这个六位数 尽可能小。因此首先是A尽量小,其次是B尽量小,最后是C尽量小。先试取A=0。六位数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12+B+C。 它应能被9整除,因此B+C=6或B+C=15。因为B,C应尽量 小,所以B+C=6,而C只能取1,3,5,7,9,所以要使 尽可能小,应取B=1,C=5。当A=0,B=1,C=5时,六位数能被36整除,而且所得商最小,为=4171。 例8: 判断七位数1839673能否被11整除。 分析与解: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3+6+3=13,偶数位 上的数字之和为8+9+7=24,因为24-13=11能被11整除,所以 1839673能被11整除。根据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也能求出一个数除以11的余数。一个数除以11的余数,与它的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减去偶数 位上的数字之和(大数减小数)所得的差除以11的余数相同。 例9:求 除以11的余数。分析与解:奇数位是101个1,偶数位是100个9。 (9×100-1×101)÷11=799÷11=72……7,11-7=4,所求余数是4。 例10:六位数分析与解:能被33整除,求A+B。由33=3×11,且3与11互质,所以六位数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11整除。因为能被3整除, 所以5+A+6+3+4+B=18+A+B能被3整除, 所以:A+B可以为0、3、6、9、12、15、18 因为能被11整除,所以(A+3+B) -(5+6+4)= (A+B)-12能被11整除。如果(A+B)―12能被11整除,则A+B可以为12、23. 因为A+B小于20,所以A+B=12 试除法和数字谜法: 当末尾数不知道,用试除法。 当前边或中间数不知道,用数字谜法。例11:9解:设是12的倍数,求这个数的末位?=9,则99÷12=8......3,99-3=96,则 =6例12:如果2能被79整除,求这个数的末两位?解1:设这个数为299,则299 ÷79=3......62,299-62=237, 这个数的末两位为37. 解2:设这个数为200,则200 ÷79=42,200+(79-42)=237 例13:能同时被7、17整除的最大和最小四位数是多少? 解(一)设这个数为9999: 则:9999 ÷7=1428......3,说明能被7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6,那么9996-n ×7都能被7整除,依次为、9975...... 9999 ÷17=576......7, 说明能被17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2, 那么9992-n ×17都能被17整除,依次为、9941......综上,能同时被7、17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9975。 (二)设这个数为1000: 则1000 ÷7=142......6, 说明能被7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1000+(7-6)=1001, 那么1001+n ×7都能被7整除,依次为、1022、、、、...........14, 说明能被17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1000+(17-14)=1003, 那么1003+n ×17 都能被17整除,依次为、......。综上,能同时被7、17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1071 例14:一个五位数的末三位为999,如果这个数能被23整 除,那么这个五位数最小是多少?(数字谜法) 解:设这个五位数数为 999。 999除以23,可以是四位数或三位,因为求最小值,所以,商为三位数,设为,则得竖式:×23999根据上图计算,这个五位数为25999 第六讲 列方程式解应用题 一、 解简易方程 什么是方程?首先,它是一个等式(用等号连接的式子)。 例如:X+2=7 这里的x是我们要求的数,在没有求出之前我们还 不知道x是多少,称它为未知数。像上面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求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得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之为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还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结果还是等式. 【例】下列各式,属于方程的是?(1)68-3.4=-x(3)x÷3.2=6 (5)x+y=5 (7) 2.3(1-1.5)x=x+x 【例】解方程。(2) 5x-3.6÷1.2(4) (6) 0=x 6(x-2)&76x+5-7=16600÷(15-x)=2004×0.9-4x=1.2x÷6-2.5=1.1 三、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把一个数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要改变符号 (加变减,减变加, 乘变除,除变乘)。 10-3x=4 3x-5+2x+4=14 45-6x+9x=15 7x+18-6x+12=60(二)有多个未知数的方程,要把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移动到方程的同一边,不含有未知数的部分移动到方程的另一边。3x+5=6x-10 5x-8=16-3x 20-4x=x+516-2x=46-8x(三)有括号的先打开括号(原则:乘法对加减法的分配 律)。 2×(4x+3)=x+1 3×(2x-3)=2 2x-3(4x-9)=x-6括号前面的乘号可以省略 :2(2x+7)=5-4(x-1)+21 四、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五步) ①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设未知数x,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写出答案。 【例】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它的高时8厘 米,请问高所在的底边长多少? 【解析】1、已知两个条件:三角形面积=40平方厘米,高=8厘米。求一个量:高所在的底边长? 2、依题意确定等量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 ×高;设未知数x:设高所在的底边长为x厘米: 底 × 高 ÷ 2 = 三角形面积设为X8厘米40平方厘米3、列方程:40=x ×8 ÷2 4、解方程:x=10(厘米) 5、检验,把x=10带入方程,看等式两边是否相等。 6、写答案:答:高所在的底边长为10厘米。*红字为解题过程 六、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解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四则运算的意义,相互关系以及常见的数量 关系为基础和依据的 区别:1、解题思路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字母“X”代替未知数, 按题中的等量关系, 使字母“X” 直接参与列式计算;而算术解时, 未知数处于特殊的地位, 不能直接参加运算, 只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直接用已知数量列出算式。 例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0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如果本例用算术解,就属于逆向思考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思考困难,会出现不应有的错误。这时,应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 2、解题的步骤与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利用等式 的性质进行计算,而算术解主要通过四则运算及其定律进行 计算。比如上面例3就可用方程解:20×X÷2=100;算术解 则就是100÷20×2。3、难易程度不同。算术法比较曲折、间接、不大容易掌握。而方程解则比较简明、清晰、容易掌握。在小学的应用 题教学中,即使学了方程解法,也不宜用其完全代替算术解 法。 例4:买3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用了308元。每把椅子32元, 每把桌子多少元? 本例是逆向思考的题目,如果用算术方法来想,解题思路和 列式就很难。如果把每张桌子的价钱用X表示,进行顺向思考,按照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就比较容易。桌子 个数 每个的钱数 花费总数 3 设为X 3X + 椅子 4 32 32×4 = 308 总数 七、设未知数的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首先要设未知数X, 是关键。 一般来说,设未知数有两种方法: 1.直接设未知数。题目问什么(求什么)就设什么。 例5:少年宫合唱队有64人,比舞蹈队人数的2倍多16人, 舞蹈队有多少人? 这题就直接设题目中问什么,即设舞蹈队人数有x人。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方程:2X+16=64。 2、间接设未知数。用间接法求出的X并不是题目要求的结 果,求出X后,还要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题中要求的未 知量。 例6: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180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这例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有很多的同学就会直接设桃树 和杏树各有X棵。这样设的话,就显得模棱两可的,不知道到 底是设哪一个量。 如果设杏树为X棵,就会给列方程和解方程带来困难。间接设桃树为X棵, 就显得容易多了. 八、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途径。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1.利用数形结合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在感知应用题情景的基础上,画出示意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实际上使视觉参与了解题过程,它能直观地再现题目的数量关系,便于列出方程。 例:同学们种向日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三年级的3倍,还 知道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128棵,问两个年级各种多少棵? 解:设三年级种X棵,那么,四年级种3X棵。三年级:X四年级:3X可列出方程: 3X-X=128 2、借助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小学数学中,数量关系很多,比如面积、体积公式;常 见的“三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几 何图形的特征等。根据数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例8:已知:∠1=37°、∠2=63°。求:∠3=?。这题就根据“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特征来列 出一个方程:37°+63°+X=180°,这样既简单又明了。 九、直接设未知数解应用题例1:长方形周长是66厘米,长比宽多3厘米,求长方形的长 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周长 66厘米 则:[(3+x)+x] ×2=66 = 2× (长 + 宽) 设为X厘米X+3厘米解:依题意设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则长方形的长3+x(厘米)6+4x=664x=60 x=15(厘米) x+3=18(厘米) 答:长方形的长18厘米,长方形的宽是15厘米 例2:某八位数形如 2abcdrfg ,它与3的乘积形如abcdrfg4, 则七位数abcdrfg 应是 解:设abcdrfg =x 则:2abcdrfg =+ abcdrfg = +x ?abcdrfg 4 =10 × abcdrfg + 4=10x+4依据题意列方程: 3 × (+x)= 10x+4
+ 3x = 10x+4
= 7xx = 8571428答:七位数abcdrfg 应是 8571428。 例3:有三个连续的整数,已知最小的数加上中间的数的两倍 再加上最大的数的三倍的和是68,求这三个连续整数。 解:设最小的那个数为X ,那么中间的数和最大的数分别为 X+1 和 X+2。则 X+2( X+1 )+3( X+2)=686X+8=68 6X=60 X=10 所以这三个连续整数依次为10、11、12. 二、间接设未知数解应用题 例: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80厘米(cm),以AD边为底 时,高为12cm,以AB为底边时,高为20cm,求ABCD的面积。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两条邻边之和的2倍,所以:AB+AD=40cm设:AB= Xcm,则AD=(40-X)cm 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得 AB × 20=AD × 12,则: 20X=12(40-X)解得:X=15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15 ×20=300(平方厘米) 例:小龙、小虎、小方和小圆四个孩子共有45个球,但不 知道每个人各有几个球,如果变动一下,小龙的球减少2个, 小虎的球增加2个,小方的球增加一倍,小圆的球减少一半, 那么四个人球的个数就一样多了.求原来每个人各有几个球?设:变动后,每个孩子有X个球小龙 原来: X+2 小虎 X-2 小方 X÷2 小圆 X×2 共有 45个得:(X+2)+(X-2)+(X ÷2)+(X×2)=45 解:4.5X=45X=10所以:小龙有12个,小虎8个,小方5个,小10个。 练习:1.已知三个连续奇数之和为为75,求这三个数? 2.兄弟二人共养鸭550只,当哥哥卖掉自己养鸭总数的一 半,弟弟卖出70只时,两人余下的鸭只数相等,求兄弟两人原来各养鸭多少只?3.一人看见山上有一群羊,他自言自语到:“我如果有这 些羊,再加上这些羊,然后加上这些羊的一半,又加上这些 羊一半的一半,最后再加上我家里的那只,一共有 只 羊”.山上的羊群共有______只.4.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要将一组人数调整为二组人数的 一半,应从一组调多少人到二组去? 第七讲 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 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基本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 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 米。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 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 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 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狗共行了多少米,一般要知道狗的速度 和狗所行的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狗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关键是要求出 狗所行的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狗与主人是同时行走的,狗不断来回所行 的时间就是王欣和陆亮同时出发到两人相遇的时间,即 2000÷(110+90)=10分钟。 所以狗共行了500×10=5000米。 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的物体作背向运动的问题。 在相背问题中,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仍然成立。例3: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相隔18 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背问题。 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共行的路程应该是54-18=36千米,而 两人每小时共行7+5=12千米。要求几小时能行完36千米,就 是求36千米里面有几个12千米。 所以,36÷12=3小时。 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 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 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常用下 面的公式: 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 距离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解题的关键是:在互相关联、互相对应的距离差、速度差、 追及时间三者之中,找出两者,然后运用公式求出第三者来 达到解题目的。 例4: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而行,甲 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后 甲可以追上乙?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追及问题。 根据题意,甲追上乙时,比乙多行了24千米(路程差)。 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甲每小 时比乙多行13-5=8千米(速度差),即甲每小时可以追上乙8 千米。所以要求追上乙所用的时间,就是求24千米里面有几个8千 米。因此,24÷8=3小时甲可以追上乙。 火车行程问题: 1、火车+树(电线杆):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 没速度 解法:总路程 (火车车长)=火车速度×通过时间;火车车长 路程长 2、火车过桥(隧道):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有长 度、但没速度, 解法:火车车长+桥(隧道)长度(总路程) =火车速度×通 过的时间;桥长火车车长路程长 3、火车+人: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没长度、但有速 度(1)火车+迎面行走的人: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路程和 (火车车长)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迎面错 过的时间;人路程火车路程火车车长(路程和) (2)火车+同向行走的人: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路程差 (火车车长) =(火车速度―人的速度) ×追及 的时间;人路程火车车长(路程差)车路程 4、火车+火车:一个有长度、有速度,一个也有长度、有 速度, (1)错车问题:相当于相遇问题, 解法:路程和 (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 (快车速度+慢车 速度) ×错车时间;慢车路程快车路程 快车车长 慢车车长路程和 (2)超车问题:相当于追及问题 解法:路程差 (快车车长+慢车车长) = (快车速度―慢 车速度) ×错车时间;慢车路程 快车路程路程差 慢车车长快车车长 例1:一列火车通过一条长240米的铁路桥用了30秒,用这 样的速度通过320的隧道用了34秒,求火车的车长和车速。 分析与解:从图中可知,火车过桥行驶的路程是桥长+车长; 同样的道理,火车过隧道行驶的路程是隧道长+车长。两次所 用时间的不同是因为铁路桥与隧道的长度不同引起的,利用两 次的时间差与路程差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 解:火车的速度:(320-240)÷(34-30)=20米/秒; 车长:20×30-240=360米。 答:火车的车长是360米,车速是20米/秒。 第八讲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 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3+…+mn种不同方法。每一种方法都能够直接达 成目标。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 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1×m2×m3×…×mn种不同的方法。 3、注意 区分两个原理。要做一件事,完成它若是有n类办法,是分 类问题,第一类中的方法都是独立的,因此使用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只有将分成的若干个互相联系的步骤,依次相继完成,这件事才算完成,因此用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的分“类”和“步”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也将 两个原理区分开来。 4、口诀加法原理:类类独立;乘法原理:类类相关。 例1: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公路和2条铁路可以直接到达。从 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走法? 【思路导航】加法原理。 分类:第一类,“走公路”,共有3种方法。 第二类,“走铁路”,共两种方法。 所以从甲地到乙地的方法总和是3+2=5(种) 解答:从甲地到乙地共有5种走法。 例2:十把钥匙开十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请 问:最多试开多少次,就能把锁和钥匙配起来? 【分析】任意取一把钥匙去试开锁,要试9次;其次,再从剩下的9把钥匙中任取一把去试开锁,要试8次?照此方法进行下去,最后,只剩下一把钥匙和一把锁,就不需要试了。 运用加法原理。 解:9+8+7+......+3+1=45 答:最多试开45次,就能把锁和钥匙配起来。 例3:用0,1,2,3,4,5,6组成四位数的密码共有几种? 思路:其实就是组成四位数(千位可以为0)。 分四步:确定个位数字个数、确定十位数字个数、确定百位 数字个数、确定千位数字个数。(用乘法原理)。 每一位都有0,1,2,3,4,5,6,六种选择(加法原理)四位数个数=个位数字个数×十位数字个数×百位数字个数×千位数字个数=6 ×6 ×6 ×6 例4: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三条路,从乙地到丁地有三条 路,从甲地到丙地有两条路,从丙地到丁地有四条路。问:从 甲地到丁地有多少条路? 【分析】1、甲到丁,是完成一件事,有两种途径,即: 甲经乙到丁和甲经丙到丁,用加法原理。即: 甲地到丁的路=甲经乙到丁+甲经丙到丁 2、甲经乙到丁,分两步:即甲先到乙,由乙到丁,属完成 一件事情的两步,用乘法原理,即甲经乙到丁的路=甲到乙的 路×乙到丁的路=3×3 同理,甲经丙到丁的路=甲到丙的路×丙到丁的路=2×4 。 所以:甲地到丁的路=甲经乙到丁+甲经丙到丁 =(甲到乙的路×乙到丁的路)+(甲到丙的路×丙到丁的路) = 3×3+ 2×4 =9+8 =17 例5:从1到500的所有自然数中,不含有数字4的自然数有 多少个? 分析: 从1到500的所有自然数可分为三大类,即一位数, 两位数,三位数.一位数中:不含4的有8个,它们是1、2、3、5、6、7、8、9; 两位数中:不含4的可以这样考虑:十位上,不含4的有 1、2、3、5、6、7、8、9这八种情况.个位上,不含4的有0、 1、2、3、5、6、7、8、9这九种情况,要确定一个两位数,可以先取十位数,再取个位数,应用乘法原理,这时共有8×9=72个数不含4. 三位数中,小于500并且不含数字4的可以这样考虑:百位上,不含4的有1、2、3、这三种情况.十位上,不含4的有0、 1、2、3、5、6、7、8、9这九种情况,个位上,不含4的也有 九种情况.要确定一个三位数,可以先取百位数,再取十位数, 最后取个位数,应用乘法原理,这时共有3×9×9=243个三位数.由于500也是一个不含4的三位数.所以,1~500中,不含4的三位数共有3×9×9+1=244个. 解:在1~500中,不含4的一位数有8个;不含4的两位数 有8×9=72个;不含4的三位数有3×9×9+1=244个,由加法原 理,在1~500中,共有:8+8×9+3×9×9+1=324(个) 解法二:这道题也可以这样想:把一位数看成是前面有两个0的三位数,如:把1看成是001.把两位数看成是前面有一个0的三位数.如:把11看成 011.那么所有的从1到500的自然数都可以看成是“三位数”, 除去500外,考虑不含有4的这样的“三位数”.百位上,有0、 1、2、3这四种选法;十位上,有0、1、2、3、5、6、7、8、 9这九种选法;个位上,也有九种选法.所以,除500外,有 4×9×9=324个不含4的“三位数”.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数是000,应该去掉.而500还没有算进去,应该加进去.所以,从1到500中,不含4的自然数仍有324个. 例6: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要求同学们用0、1、2、3这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 请问:(1)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可以组成多少个不相等的三位数? 解:(1)3×3×2=18(个) (3)3×4×4=48(个) 第九讲求平均数 什么是平均数: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 四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 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这三个数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意,找准题中什么数量是总数量, 其对应的总份数及平均数各是什么数量,再运用对应的数量关 系求解。 例1:求下列20个数的平均数:401,398,400,403,399, 396,402,402,404,403,399,396,398,398,405,401, 400,402,403,400。【解析】:解法一:先求出这20个数的和,即总数量,再用20个数的和除以总份数20,求出平均数。 因为这20个数据比较大,这种解法计算量很大,容易出 错。 解法二:仔细观察这20个数据都接近400,有的比400大, 有的比400小,我们可以借鉴移多补少的思想,以400作为基准, 把这20个数都看作400,求出它们比400多出或不足的部分, 多出1记作“+1”,不足2记作“-2”,计算时多出和不足的部分让它们互相抵消,得这20个数据共多出:1-2+0+3-1-4+2+2+4+3-1-4-2-2+5+1+0+2+3+0=10 这20个数的和就是:400×20+10; 因此:平均数=(400×20+10)÷20=400.5。 对于求多个比较接近的大数的平均数,直接计算很麻烦,我们可以选择这些数最接近的整数作为基准数,运用上面的方法解答,计算就简单多了。(找基准数法) 例2:四(1)班有52人,四(2)班有48人。在一次考试中,两班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 78分,四(2)班的平均分比四 (1班)的平均分高5分。两个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 解法1:用方程解平均数问题: 设1班平均分为X,列方程:52×X+48×(X+5)=78×(52+48)52X+ 48X+240= X=7560 X=75.6 75.6+5=80.6答:1班平均分为75.6,2班为80.6 例3: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那 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解析】:改动前五个数的和为:9×5=45; 改动后五个数的和为:8×5=40;改动后总和比改动前减少了:45-40=5;所以被改动的数减少了5, 这个数原来是:1+5=6。 例4:一辆小轿车,装有4个轮胎,还有1只备用轮胎,司 机适当地轮换这5只轮胎,使每只轮胎行程相同。小车共行驶 了3200千米,每只轮胎平均行驶了多少千米? 【解析】:小轿车在任何时候都是4个轮胎同时行驶,小车行驶3200千米,即所有5只轮胎共行驶4个3200千米:00(千米)。 平均每只轮胎的行驶路程为:10(千米)。 例5:机器猫玩电子游戏,必须打过10关。在过第6,7,8,9关时分别得了90,84,81,93分,他过前9关所得的平均分数高于前5关所得的平均分数。如果机器猫想要在第10关后所 得的平均分数超过88分。那么,他在过第10关时至少要得多 少分? 【解析】:机器猫过前9关所得的平均分数高于前5关所得 的平均分数,则他过前9关所得的平均分数低于后4关所得的平 均分数:(90+84+81+93)&4=87(分)。 所以,机器猫过前9关所得的总分低于9个87分,最多只能得:87×9-1=782(分)。如果机器猫想要在第10关后所得的平均分数超过88分,10 关总分至少要:88×10+1=881(分)。 所以,他在过第10关时至少要得分:881-782=99(分)。 例题6:已知七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4,求这七个连续偶数。 解: 84÷7=12 七个连续偶数是 6、8、10、12、14、16、18 奇数个连续偶(奇)数的平均数是中间数的数值例题7:有七个数,这些数的平均数是49,其中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求第四个数是多少? 解:前四个数的和:28×4;后四个数的和:60×4 七位数的和:49×7 第四位数=前四个数的和+后四个数的和-七位数的和=28×4 +60×4-49×7=112+240-343=352-343=9答:第四个数是9。 第十讲数字谜 数字谜题目: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 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 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 □=582-324=258。 一、横式数字谜: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 (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 由(1),得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 8可用加法拆分为:8=0+8=1+7=2+6=3+5=4+4; 24可用乘法拆分为 :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 1×2×12=2×2×6=?(三个数之积) = 1×2×2×6=2×2×2×3=?(四个数之积) 例1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5=13-6; (2)28-○=15+7; (3)3×△=54;(4)☆÷3=87;(5)56÷*=7。 解:(1)由加法运算规则知,□=13-6-5=2; (2)由减法运算规则知,○=28-(15+7)=6; (3)由乘法运算规则知,△=54÷3=18;(4)由除法运算规则知,☆=87×3=261;(5)由除法运算规则知,*=56÷7=8。 例2 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 (1)□+□+□=48; (3)5×△-18÷6=12; (2)○+○+6=21-○; (4)6×3-45÷☆=13。解:(1)□表示一个数,根据乘法的意义知,□+□+□=□×3,故□=48÷3=16。(2)先把左端(○+○+6)看成一个数,就有 (○+○+6)+○=21, ○×3=21-6, ○=15÷3=5。(3)把5×△,18÷6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 5×△=12+18÷6, 5×△=15, △=15÷5=3。(4)把6×3,45÷☆分别看成一个数,得到45÷☆=6×3-13, 45÷☆=5, ☆=45÷5=9。 例3:18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且大于1的数字相乘得到的? 试把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80=□×□×□×□。 分析与解: 拆分180为四个整数的乘积有很多种方法,如180=1×4×5×90=1×2×3×30=?但拆分成四个“大于1”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就缩小了,如 180=2×2×5×9=2×3×5×6=? 若再限制拆分成四个“不同的”数字的乘积,范围又缩小 了。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只有下面一种:180=2×3×5×6。所以填的四个数字依次为2,3,5,6。 例4:若数□,△满足□×△=48和□÷△=3,则□,△各等于多少?分析与解:依题48拆分为以下两数乘积:48=48×1= 24×2=16×3=12×4=8×6。由□÷△=3知,□>△,因此, 只考虑其中蓝色四组。其中,只有48=12×4中,12÷4=3,因 此=12,△=4。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解:由□÷△=3知,□=△×3。把□×△=48中的□换成△×3,就有 (△×3)×△=48, 于是得到△×△=48÷3=16。因为16=4×4,所以△=4。 再把□=△×3中的△换成4,就有□=△×3=4×3=12。 这是一种“代换”,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 例5: 在等号左端的两个数中间添加上运算符号,使下列各式成立: (1)4 4 4 4=24; (2)5 5 5 5 5=6。解:(1)因为4+4+4+4<24,所以必须填一个“×”。 4×4=16,剩下的两个4只需凑成8,因此,有如下一些填法: 4×4+4+4=24; 4+4×4+4=24; 4+4+4×4=24。 (2)因为5+1=6,等号左端有五个5,除一个5外,另外四个5凑成1,至少要有一个“÷”,有如下填法: 5÷5+5-5+5=6;5+5÷5+5-5=6; 5+5×5÷5÷5=6; 5+5÷5×5÷5=6。 由例4看出,填运算符号的问题一般会有多个解。这些填 法都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观察、分析和试算得到的,如果只是 盲目地“试算”,那么就可能走很多弯路。 例5 在下式的两数中间添上四则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8 2 3=3 3。 分析与解:首先考察右端“3 3”,它有四种填法: 3+3=6; 3-3=0; 3×3=9; 3÷3=1。再考察左端“8 2 3”,因为只有一个奇数3,所以要想得到奇数,3的前面只能填“+”或“-”,要想得到偶数,3的前面 只能填“×”。经试算,只有两种符合题意的填法: 8-2+3=3×3;8÷2-3=3÷3 练习: 1.120是由哪四个不同的一位数字相乘得到的?试把这四个 数字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填在下式的□里: 120=□ ×□×□×□。2.若数□,△同时满足 □×△=36和□-△=5, 则□,△各等于多少? 3.在两数中间添加运算符号,使下列等式成立: (1)5 5 5 5 5=3; (2)1 2 3 4=1。 4.在下列各式中,□,○,△各代表什么数?150-□-□=□;○×○=○+○; △×9+2×△=22。 例1 在下面算式等号左边合适的地方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5+7×8+12÷4-2=20。分析:等式右边是20,而等式左边算式中的7×8所得的积 比20大得多。因此必须设法使这个积缩小一定的倍数,化大为 小。 从整个算式来看,7×8是4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5不能被4整除,因此可在7×8+12前后添上小括号,再除以4得17,5+17-2=20。 解:5+(7×8+12)÷4-2=20。 例2 把1~9这九个数字填到下面的九个□里,组成三个等式(每个数字只能填一次):分析:如果从加法与减法两个算式入手,那么会出现许多种情形。如果从乘法算式入手,那么只有下面两种可能:2×3=6或2×4=8, 所以应当从乘法算式入手。 因为在加法算式□+□=□中,等号两边的数相等,所以 加法算式中的三个□内的三个数的和是偶数; 而减法算式□-□=可以变形为加法算式□=□+□,所以减法算式中的三个□内的三个数的和也是偶数。于是可知, 原题加减法算式中的六个数的和应该是偶数。 若乘法算式是2×4=8,则剩下的六个数1,3,5,6,7, 9的和是奇数,不合题意;若乘法算式是2×3=6,则剩下的六个数1,4,5,7,8,9可分为两组: 4+5=9,8-7=1(或8-1=7); 1+7=8,9-5=4(或9-4=5)。 例3 下面的算式是由1~9九个数字组成的,其中“7”已填好, 请将其余各数填入□,使得等式成立:□□□÷□□=□-□=□-7。分析与解:因为左端除法式子的商必大于等于2,所以右端被减数只能填9,由此知左端被除数的百位数只能填1,故中间减式有8-6,6-4,5-3和4-2四种可能。经逐一验证,8-6,6-4和42均无解,只有当中间减式为5-3时有如下两组解: 128÷64=5-3=9-7, 或 164÷82=5-3=9-7。 例4 将1~9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四个算式的九个□中,使得四个 等式都成立:□+□=6, □×□=8,□-□=6, □□÷□=8。分析:因为每个□中要填不同的数字,对于加式只有两种填法:1+ 5或2+4;对于乘式也只有两种填法:1×8或2×4。加式与乘式的数 字不能相同,搭配后只有两种可能: (1)加式为1+5,乘式为2×4;(2)加式为2+4,乘式为1×8。对于(1),还剩3,6,7,8,9五个数字未填,减式只能是9-3,此时除式无法满足; 对于(2),还剩3,5,6,7,9五个数字未填,减式只能是9-3,此时除式可填56÷7。答案如下:2+4=6, 1×8=8, 9-3=6, 56÷7=8。 例2~例4都是对题目经过初步分析后,将满足题目条件的所 有可能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再逐一试算,决定取舍。这种方法 叫做枚举法,也叫穷举法或列举法,它适用于只有几种可能情 况的题目,如果可能的情况很多,那么就不宜用枚举法。例5 从1~9这九个自然数中选出八个填入下式的八个○内,使 得算式的结果尽可能大: [○÷○×(○ + ○)] -[○×○ + ○ - ○]。 分析与解:为使算式的结果尽可能大,应当使前一个中括号内 的结果尽量大,后一个中括号内的结果尽量小。为叙述方便, 将原式改写为: [A÷B×(C+D)]-[E×F+G-H]。通过分析,A,C,D,H应尽可能大,且A应最大,C,D次之,H再次之;B,E,F,G应尽可能小,且B应最小,E,F次之, G再次之。于是得到A=9,C=8,D=7,H=6,B=1,E=2,F=3, G=4,其中C与D,E与F的值可互换。将它们代入算式,得到 [9÷1×(8+7)]-[2×3+4-6]=131。 二、竖式数字谜 重点:分析出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关键字母的大小 关键:通过综合观察、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找 出从哪入手)。题目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其“突破口”也就不同。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和“练”,逐步积累知识和经验,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例1 在左下乘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由于积的个位数是5,所以在乘数和被乘数的个 位数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奇数。 因为乘积大于被乘数的7倍,所以乘数是大于7的奇数,即 只能是9(这是问题的“突破口”),被乘数的个位数是5。因为7×9<70<8×9,所以,被乘数的百位数字只能是7。至此,求出被乘数是785,乘数是9 例3 在左下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适当的数,使竖式成立。分析:由48÷8=6即8×6=48知,商的百位填6,且被除数的千位、百位分别填4,8。又显然,被除数的十位填1。 由1□=商的个位×8知,两位数1□能被8除尽,只有 16÷8=2,推知被除数的个位填6,商的个位填2。。 例4 在右边除法竖式的□中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分析:从已知的几个数入手分析。首先,由于余数是5,推知除数>5,且被除数个位填5。 由于商4时是除尽了的,所以,被除数的十位应填2,且由于3×4=12,8×4=32,推知,除数必为3或8。由于已经知道除数>5,故除数=8。(这是关键!) 从8×4=32知,被除数的百位应填3,且商的百位应填0。从除数为8,第一步除法又出现了4,8×8=64,8×3=24,这说明商的千位只能填8或3。试算知,8和3都可以。所以,此 题有下面两种填法。 练习1:在下面的算式中,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例2:□里填哪些数字,可以使这道除法算式成为一道完整的 算式? 练习3:在下列各竖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练习4:在下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例1 把下面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上:分析: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是一个两位数,也就是说被减数与减数相差不到100。四位数与三位数相差不到100,三位数必然大于900,四位数必 然小于1100。由此我们找出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百位数上。 (1)填百位与千位。由于被减数是四位数,减数是三位 数,差是两位数,所以减数的百位应填9,被减数的千位应填1,百位应填0,且十位相减时必须向百位借1。 (2)填个位。由于被减数个位数字是0,差的个位数字是1, 所以减数的个位数字是9。 (3)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借1,十位又向百位借1, 所以被减数十位上的实际数值是18,18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的和,只能是9与9,因此,减数与差的十位数字都是9。所求算式如右式。由例1看出,考虑减法算式时,借位是一个重要条件。 例2 在下列各加法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 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求出这两个算式:分析与解:(1)这是一道四个数连加的算式,其特点是相同 数位上的数字相同,且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即都是汉 字“学”。 从个位相同数相加的情况来看,和的个位数字是8,有两 种可能情况:2+2+2+2=8与7+7+7+7=28,即“学” =2或7。 如果“学”=2,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 的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6。此时,百位上的 和为“学”+“学”+1=2+2+1=5≠4。因此“学”≠2。 如果“学”=7,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再加上个位进位的2,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2。百位上两个7相加要向千位进位1,由此可得“我”代表数 字3。 满足条件的解如右式。 分析:由千位看出,“努”=4。由千、百、十、个位上都 有“努”,8,可将竖式简化为左下式。同理,由左下式看出,“力”=8,988-888=100,可将左下式简化为下中式,从而求出“学”=9,“习”=1。 满足条件的算式如右下式。 例5 在□内填入适当数字,使左下方的除法竖式成立。 (一)巧填方框中的数 【例1】(学而思题库)在下面的3 个方框内分别填入恰当 的数字,可以使得这3 个数的平均数是150.那么所填的3 个数 字之和是多少?□ ,□8,□97分析:(方法一)这3 个数的平均数是150,所以三个数的和是150×3=450,三个数的和的个位数字是0,即□+8+7 =□+15 的和的个位数字是0, 所以第一个方框里填的数是5.同理,因为第二个数的十位 数□+9+2=11+□,这个数的个位数字是5,所以第二个□是4,三位数的百位上□加1 等于4,所以第三个□填3,则三个数之和为3+4+5=12. (方法二)由于150×3-8-97=345,所以我们可以在三 个空格中填上:5、4 和3,则3 个数之 和为3+4+5=12. 【例2】在下列各等式的方框中填入恰当的数字,使等式成立,并且算式中的数字关于等号左右对称:(1)12×23□=□32×21分析: 从个位上考虑,在等式右边结果的个位是2,所以左边结果的 个位也是2,那么左空格处只能填写1,并且算式中的数字关于 等号左右对称,即得12×231=132×21 ,最好再验算一遍; (2) 6□□4÷56=□0□。当碰到除法时,我们最好将除 法转换成乘法,则有6□□4=56×□0□, 从个位上考虑:□0□中的个位只能填写4或9 ,从总体观 察估计,56×200 就是五位数了,所以□0□只可能是104或109,我们再近一步进行验算发现:56×109=6104 符合题意,即9; (3)8□□□÷58=□□6。即8□□□=58×□□6 , 考虑个位可得:8□□8=58×□□6 ,总体估值可得: 8□□8=58×1□6。试验填数,最好从0~9 的中间数字5 开始考虑,58×156=9048 ,9048>8□□8,接下来试:58×146=8468,符合题意,所以6 . 【例3】在下面的○内填人1~9 这9 个数字(数字不重复出现),使两个等式都成立.○+○―○=○ (1) ○×○÷○=①⑧ (2) 分析:因为(2)式中有已知数,很明显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由(2)式可知,○×○是18 的倍数.下面我们逐一分析两 数相乘是18 的倍数的各种情况.2×9=18 (2×9÷1=18)有重复数字;3×6=18 (3×6÷1=18)有重复数字; 4×9=36 (4×9÷2=18)符合; 6×6=36 有重复数字; 6×9=54 (6×9÷3=18)符合; 8×9=72 (8×9÷4=18)有重复数字. 根据上面的分析,有两种情况满足(2)式. ①4×9÷2=18,还余下3,5,6,7 四个数字,而这四个 数字无法使(1)式成立,所以不能按这种情况来填.②6×9÷3=18,还余下2,4,5,7 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使(1)式成立有4 种填法,所以本题共有下面4 组答案(加数 之间和乘数之间也可互换): 第十讲几何计数 一、数线段 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终点。线段是组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等最基本的元素。 例1: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线段: A B C A B C D A B C D E(图一)(图二)(图三)分析:要想数出线段的总条数,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规律去观察、去数。我们可以按照两种顺序或规律去数。 第一种: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图一:线段最左边端点是A,即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AB、AC,共2条;以B为端点的线段有BC,共1条。所以,图一共有线段为2+1=3条( AB、AC、 BC ) 图二: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AB、AC、AD,共3条;以B为端 点的线段有BC、BD,共2条;以C为端点的线段有CD,共1条。 所以,图二共有线段为3+2+1=6条( AB、AC、AD、 BC、BD、CD、 )图三:为10条 第二种: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 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N个分点,则这条 大线段就被这N个分点分成了N+1个小线段,这每条小线段称为 基本线段。如图二,线段AD上有两个分点B、C,这时分点B、C把AD分成AB、BC、CD三个基本线段。 那么,AD共有多少个线段呢? 首先计算基本线段的个数:AB、BC、CD三个; 再计算包含两个基本线段的线段的个数:共有AC、BD两条再计算包含三个基本线段的线段个数:共有AD一条;所以:线段AD共有3+2+1=6条线段 数线段公式:如果一条线段上有n+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 (或含有n个“基本线段”),那么这n+1个点把这条线段一 共分成的线段总数为n+(n-1)+?+2+1条(等差数列) 公式:线段数=n+(n-1)+?+2+1=(1+n)×n÷2=点数×(点数-1)÷2 例2:数线段解:线段AF上共有6个点,线段数=6 ×(6-1)÷2=15个 二、数角 数角与数线段相似,线段图形中的点类似于角图形中的边。 即:角的个数=边数×(边数-1)÷2 例3:下图中各有多少个角?解:共有11个边,所以:角的个数=边数×(边数-1)÷2 =11×10÷2 =55 二、数三角形 (一)共顶点只有一个公共底边的三角形数法: (1)底边包含多少个线段,就有多少个三角形。 如图(1),底边BC包含线段数=点数×(点数-1)÷2= 4 ×3÷2 =6 所以图(1)有6个三角形。 (2)顶点包含多少个角,就有多少个三角形。 如图(1),顶点A包含角的个数=边数×(边数-1)÷2= 4 ×3÷2 =6 (二)有多条底边的三角形数法: 分开看各底边用之前方法进行计数,即:每一条底边分别 计算一次三角形个数,最后求和。 例4:求下图包含三角形个数:解:当GH为底边时,与顶点A共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5×4÷2 =10个 当MN、BC为底边时,与顶点A共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也同样 为10, 所以该图共包含30个三角形。 练习题:下图有多少线段,多少个三角形? 1. 2.3. (1) 解答:包含线段:(5×4÷2)×4+(5×4÷2)×5= 90包含三角形:(5×4÷2)×4 =40(2) 解答:包含线段: 6×5÷2+10+3= 28 包含三角形:6×5÷2×2+5=35 (3) 解答:包含线段:(8×7)÷2+8× 2+1=45 包含三角形: (8×7)÷2×2+7=63 四、数长方形分析:图(1)中,长方形的个数与AB边上所分成的线段的 条数有关,每一条线段对应一个长方形,所以长方形的个数等 于AB边上线段的条数,即长方形的个数为:4+3+2+1=10条 图(2)中,AB边上所共有线段4+3+2+1=10条,BC边上所共有线段2+1=3条,把AB边上的每条线段作为长,BC边上每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了长方形,所以图(2) 有长方形:(4+3+2+1) × (2+1)=30个 图(3)依据图(2)的方法计算,有长方形: (4+3+2+1) × (3+2+1)=60个 小结: 1.一般情况下,任一个长方形一边上有n+1个分点(包括这条边的两个端点),另一边上有m+1个分点(括这条边上的两个端点),通过这些点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且与另一边相交, 这两组平行线将长方形分为许多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总数为: (1+2+3+?+m)×(1+2+3+?+n)。 2.一般的,对于任意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若其横边上共有n条线段,纵边上共有m条线段,则图中共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mn个。 五、数正方形 一般地,如果类似图Ⅳ中,一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n个长度单位,那么其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n×n=n2(个),边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n-1)×(n-1)= (n-1)2(个)…;边长为(n-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个数有: 2×2=22(个),边长为n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个数有:1×1=1 (个).所以,这个大正方形内所有正方形总数为:12+22+32+…+n2(个) 若一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上 的每一份是相等的;且n<m),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 mn+(m-1)(n-1)+(m-2)(n-2)+…+(m-n+1)?1
六、数复杂图形中三角形 分析:这样的图形只能分类数,从边长 为一条基本线段的最小三角形开始数: (一)以一条基本线段为边长的三角形:1.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四层,总数为:1+2+3+4=10(个)2.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三层,总数为:1+2+3=6(个) 共16个 (二)以两条基本线段为边长的三角形: 1.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三层,总数为:1+2+3=6(个)2.尖朝下的三角形只有1个共7个 (三)以三条基本线段为边长的三角形: 1.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两层,总数为:1+2=3(个) 2.尖朝下的三角形有0个 共3个(四)以四条基本线段为边长的三角形:只有1个 所以,三角形总数=16+7+3+1=(27)个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计算三角形个数: 方法二:按照尖朝上和尖朝下两种分类情况计算三角形个数:(一)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四种: 1.以1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2+3+4=10个 2.以2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2+3=6个 3.以3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2=3个4.以4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个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10+6+3+1=20个 (二)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两种: 1.以1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2+3=6个 2.以2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个 3.以3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0个4.以4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0个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6+1+0+0=7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20+7=27个 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四种。每一种尖朝上的三角形个数都 是由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连续自然数最多的和中最 大的加数就是三角形每边被分成的基本线段的条数,依次各个 连续自然数的和都比上一次少一个最大的加数,直到1为止.尖朝下的三角形的个数也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它的第一个和恰是尖朝上的第二个和,依次各个和都比上一个和 少最大的两个加数,以此类推直到零为止. 练习题: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解:(一)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五种: 1.以1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8+7+6+5+4=30个2.以2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7+6+5+4=22个3.以3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6+5+4=15个 4.以4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5+4=9个 5.以5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4个 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30+22+15+9=4=80个 (二)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两种: 1.以1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3+4+5+6+7=25个 2.以2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 2+3+4+5=14个 3.以3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 1+2+3=6个4.以4个基本线段为底边,共有:1个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25+14+6+1=46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80+46=126个 六、数综合图形 我们已对较基本、简单的图形的数法作了较系统的研究, 寻找到了一般规律.而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即综合图形的数法, 我们仍需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采用能按规律数的,按规律数,能按分类数的就按分类数,或者两者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把图形数清楚了. 例:数一数有多少三角形? 分析:图中有若干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但有规律的三角形,因此,适合分类来数。首先要找出三角形不同的种类?每种相同的三角形各有多少?
例:数一数有多少三角形?
第十一讲平均数 公式:平均数=总数÷总份数(个数) *平均数一定大于或等于最小的,一定小于等于最大的。 求平均数窍门:先确定一个基准数,然后‘减少加多法’ 如: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 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 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50。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 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 均数。 例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4厘米,5厘 米,7厘米,8厘米,这4 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2:小强的哥哥骑自行车旅游,第一天行32千米,第二天行41千米,第三天行44 千米,第四天行的路程比前三天的平均路程还多9千米,第四天行多少千米? 例3:五(1)班有男生23人,平均体重38.5千克,女生27 人,平均体重36.5千克,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思考】平均数应是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商。千万不要把2个平均体重相加,然后再除以2。 例4:有五个数,平均数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 那么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5:平平在一次登山比赛中,上山每分钟行50米,18分钟 到山顶。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求平平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思考】要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需先求出下山 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计算。 例6:下面一串数是一个等差数列:3、7、11、?,643.这串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思考】等差数列的平均数等于这一串数的总和除以项数, 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首项+末项)×项数÷2。所以等 差数列的平均数为(首项+末项)÷2,即头、尾两数的平均数。例7:一人骑自行车过桥,上桥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下桥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上、下桥的路程相等,且中间没有 停顿,这人骑车过这座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思考】求上下桥的平均速度,就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 间,但题中并没有出现。因此,可以用设数法设上、下桥的路程都是24千米,再求就容易了。 例8:幼儿园20个男生、30个女生一起分饼干,男生每人 分10块,女生每人分的块数比男、女生平均分的块数多2块, 求一共分掉了多少块饼干。【思考】只要知道了男生、女生分得的平均数,再乘全班人数,就能求出饼干的总块数。因为女生每人分的比全班的 平均数多2块,30个女生一共比这个平均数多2×30=60块。而 这60块饼干平均分给男生,每人可分得60÷20=3块。因此, 全班每人平均分得10+3=13块,一共分掉了13×(20+30) =650块。 第十二讲植树问题 奥数知识 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植树的棵数应比要分的段数多1.即:棵数=段数+1; (2)如果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棵数与段数相等, 即:棵数=段数; (3)如果两端都不植树,那么棵数应比段数少1.即:棵数=段数-1。2.在封闭的路线上植数,棵数与段数相等,即:棵数=段数。 【例题1】 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从头至尾栽树28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路长多少米?【思路】题中已知栽树28棵,28棵树之间有28-1=27段,每隔6米为一段,所以这条大路长6×27=162米。 【例题2】在一个周长是240米的游泳池周围栽树,每隔5米栽一 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思路】这道题是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植树的棵数和段数相等。240÷5=48(棵) 【例题3】在一座长800米的大桥两边挂彩灯,起点和终点都 挂,一共挂了202盏,相邻两盏之间的距离都相等。求相邻两 盏彩灯之间的距离。 【思路】大桥两边一共挂了202盏彩灯,每边各挂202÷2=101盏,101盏彩灯把800米长的大桥分成101-1=100段,所以,相邻两盏彩灯之间的距离是800÷100=8米。 【例题4】一个木工锯一根19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 锯下来1米,然后锯了5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 长多少米?【思路】根据题意,把长19-1=18米的木条锯了5次,可以锯成5+1=6段,所以每根短木条长18÷6=3米。 【例题5】有一幢10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某人从1层 走到3层需要3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3层走到10需要多少秒? 【思路】把每一层楼所需要的时间看作一个间隔,1层至3 层有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每个间隔用去的时间是30÷(3-1)=15秒,3层到10层经过了10-3=7个时间间隔,所以,他从3层到10层需要15×7=105秒。 练习:1.同学们做早操,21个同学排成一排,每相邻两个 同学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的距离是40米, 相邻两个人隔多少米?2.一个鱼塘的周长是1500米,沿鱼塘周围每隔6米栽一棵杨树,需要种多少棵杨树? 3.一座长400米的大桥两旁挂彩灯,每两个相隔4米,从桥头到桥尾一共装了多少盏灯?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7米的木料,他先把一头损坏的部分 锯下来2米,然后锯了4次,锯成同样长的短木条,每根短木条 长几米? 5.把6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3段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6.一游人以等速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路边相邻两棵树的距 离都相等,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 游人走22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 第十三讲数阵图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非常有趣的 数学问题,它变化多端,引人入胜,奇妙 无穷。它就是数阵,一座真正的数字迷宫, 它对喜欢探究数字规律的人有着极大的吸 引力,以至有些人留连其中,用毕生的精 力来研究它的变化,就连大数学家欧拉对 它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阵呢?我们先观 察下面两个图: 左上图中有3个大圆,每个圆周上都有四个 数字,有意思的是,每个圆周上的四个数字之 和都等于13。右上图就更有意思了,1~9九个 数字被排成三行三列,每行的三个数字之和与 每列的三个数字之和,以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 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不信你就算算。 上面两个图就是数阵图。准确地说: 数阵图是将一些数按照一定要求排列而 成的某种图形,有时简称数阵。例1 把1~5这五个数分别填在左下图中的方格中, 使得横行三数之和与竖列三数之和都等于9。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其中的道理,只有弄 懂其中的道理,才可能解出复杂巧妙的数阵问 题。 分析与解:中间方格中的数很特殊,横行的 三个数有它,竖列的三个数也有它,我们把它 叫做“重叠数”。也就是说,横行的三个数之 和加上竖列的三个数之和,只有重叠数被加了 两次,即重叠了一次,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次。 因为横行的三个数之和与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 等于9,所以(1+2+3+4+5)+重叠数=9+9, 重叠数=(9+9)-(1+2+3+4+5)=3。 重叠数求出来了,其余各数就好填了 例2 把1~5这五个数填入下页左上图中的○里(已 填入5),使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 分析与解:与例1不同之处是已知“重叠数”为5, 而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什么数。所 以,必须先求出这个“和”。 根据例1的分析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只有 重叠数被加了两遍,其余各数均被加了一遍,所以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2+3+4+5)+5]÷2=10。因此,两条直线上另两个数(非“重叠数”)的和等于10-5=5。在剩下的四个数1, 2, 3, 4中,只有1+4=2+ 3=5。 例3 把1~5这五个数填入右图中的○里,使每条直 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分析:例1是知道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不知道重叠数;例2是知道重叠数,不知道两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本例是这两样什么都不知道。但由例1、例2的分析知道,(1+2+3+4+5)+重叠数=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2, 所以,每条直线上三数之和等于(15+重叠数)÷2。 因为每条直线上的三数之和是整数,所以重叠数 只可能是1,3或5。 若“重叠数”=1,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 (15+1)÷2=8。 若“重叠数”=3,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 (15+3)÷2=9。 若“重叠数”=5,则两条直线上三数之和为 (15+5)÷2=10。 由以上几例看出,求出重叠数是解决数 阵问题的关键。 例4 将1~7这七个自然数填入左下图的七个○内,使 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0。分析:与例1类似,知道每条边上的三数之和,但不 知道重叠数。 因为有3条边,所以中间的重叠数重叠了两次。于是 (1+2+…+7)+重叠数×2=10×3。 得到 [10×3-(1+2+…+7)]÷2=1。 由此得出重叠数为 剩下的六个数中,两两之和等于9的有2,7;3, 6;4,5。可得右上图的填法。 例5 将 10~20填入左下图的○内,其中15已填好, 使得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解:与例2类似,中间○内的15是重叠数,并且 重叠了四次,所以每条边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 [(10+11+?+20)+15×4]÷5=45。 剩下的十个数中,两两之和等于(45-15=)30的 有10,20;11,19;12,18;13,17;14,16。于 是得到右上图的填法。 知识点:例1~5都具有中心数是重叠数,并且每边的数字之和都相等的性质,这样的数阵图称为辐射型。例4的图中有三条边,每边有三个数,称为辐射型3―3图;例5有五条边每边有三个数,称为辐射型5―3图。一般地,有m条边,每边有n个数的形如 下图的图形称为辐射型m-n图。 辐射型数阵图只有一个重叠数,重叠次数是“直线条 数”-1,即m-1。对于辐射型数阵图,有 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上各数之 和×直线条数。 由此得到: (1)若已知每条直线上各数之和,则重叠数等于 (直线上各数之和×直线条数-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次数。 (2)若已知重叠数,则直线上各数之和等于 (已知各数之和+重叠数×重叠次数)÷直线条数。(3)若重叠数与每条直线上的各数之和都不知道,则要从重叠数的可能取值分析讨论,如例3。 练习:1.将1~7这七个数分别填入左下图中的○里, 使每条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4 20 54 7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