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一朵花想把书奖励给粉丝怎么办?

销量大、粉丝多应该成为好书的标准吗?
销量大、粉丝多应该成为好书的标准吗?
摘要曾经的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如今也是高票房导演了。但无论郭敬明的电影取得多高的票房,影视界也不会有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小时代》是个好电影。因为这个“好”字,不是那么容易加上去的。
作者:李岩
近日,2016亚洲好书榜年度榜单公布。得奖者中,以咪蒙、卢思浩、苑子文苑子豪、刘同、大兵等粉丝众多的畅销书作者为主,还不乏张艺兴这样的“跨界”写手;得奖作品的书名,也几乎清一色的鸡汤范儿:《穿越人海拥抱你》、《向着光亮那方》、《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每个图书评奖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作为同行,我们本无权指摘。但将“好书”二字,等同于粉丝多、人气高、销量好等因素,在我们看来,则是背离了好书的标准,有些过分功利了。
一、在当下的娱乐环境中,做一个以粉丝取向为标准的图书榜,无可厚非
首先必须申明一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办图书评奖的权利。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数以万计,而权威的图书评奖却没有几个,比起电影、电视剧、戏剧、艺术等其他文艺门类来,图书评奖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原则上,我们乐于看到任何图书奖项的诞生。
具体到2016亚洲好书榜年度榜,我们也认为,这个榜单及颁奖过程,本身没有问题。这个奖由新浪操刀主办,榜单及评奖都依托于新浪微博数据,基本是以粉丝多少、人气高低、销量大小来决定奖项归属。
众所周知,如今是一个全民娱乐,眼球为王的时代。以受关注度作为评奖依据,以粉丝口味确定榜单人选,是符合流行趋势的,无可厚非。让最多人支持的书获得最大的奖,这种评选方式也对聚拢粉丝,营造社群气氛,推广微博产品等方面都有好处。但从效果讲,这个奖评得不错。
只是,这些都与“好书”二字无关。
二、把粉丝多、人气高的书等同于“好书”,这个衡量标准实难认同
作家冯唐在文章《大是》里,曾经有过一个关于文学水准的“金线”论,引起过一番争议:“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知道这条金线的人不多,但是还没死绝。这条金线和销量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在某些时代,甚至负相关,这改变不了这条金线存在的事实。”
这个说法虽不一定完全令人信服,但“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以及“这条金线和销量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这两句话,我们还是深以为然的。文学大体是有标准的,而且从来与销量无关。文学如此,扩展到整个书籍领域,亦如此。
可以看到,亚洲好书榜的上榜作品,全由网友人气的数值决定,数值代表了人气、销量等
说文学比较抽象,那就来说说大家熟悉的——美女吧。每个人对美女的标准肯定不大一样,有人就喜欢高圆圆,觉得刘涛土;有人就喜欢杨幂,觉得佟丽娅皮肤太黑,等等。这都可以理解,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些人都在通俗意义上的美女之列。
然而如果谁特别真诚地说:“我就觉得凤姐是美女,而且是2016亚洲美女”,你会怎么看这个人?是不是觉得他脑子有点问题?恐怕凤姐本人都要冲上来抽他吧:“你骂谁呢?!”
这个例子或许不恰当,但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即受关注度高,名气大,与“美”、“好”等因素并不正相关。在网友层面,可能凤姐比佟丽娅有名,但不能得出前者比后者漂亮的结论;同样,知道咪蒙的比知道阎连科的人多,前者的书卖得可能也比后者多,但不能得出前者写得比后者好的结论。
也就是说,我们对“以粉丝和人气作为评奖标准”的图书奖项完全没有异议,但坚决反对“卖得好就是好书”这种观点。这其实也是对那些获奖图书的不负责任:把微信段子收集起来印成书,在拍时尚大片之余写点随感,这些文字被称作书都有些勉强,但如今就已经获得“亚洲好书”的殊荣,那以后还有啥奔头?
如果这些书是亚洲好书,对那些呕心沥血写出佳作,对文字精雕细琢,对内容反复构思,对装帧精益求精的写作者们公平吗?对那些真正启迪人心智,开阔人心胸,抚慰人心灵的书籍公平吗?
在这个全民娱乐化的时代,“好书”二字更应被珍重。可能难以找到公认的量化标准,但哪些大概能算好书,哪些一定不能算好书,还是能有较为清晰的区隔的。
比如,影视行业就为出版业指了条路。
三、在评奖这件事上,出版界应该多学学影视界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获奖名单
以上是去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获奖名单。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导演、男演员、女演员三个奖项,各有两个得奖人,分别是最佳xxx和最受大学生欢迎xxx。其中,前者是由评委会评出的,代表着评委认为实力最强的人;后者则是由大学生评出,代表人气最高的人。
贾樟柯vs苏有朋,冯小刚vs李晨,从得奖人选中,也能看出明显的分别:贾樟柯、冯小刚都是实力很强的人选,而苏有朋、李晨则是年轻人更为喜爱的明星。组委会将奖项一分为二,用“最佳”奖励有能力的人,用“最受大学生欢迎”来奖励有人气的人,既兼顾到了奖项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让卖力为偶像投票的大学生们没白忙活一场。
类似这样把“优秀”和“火爆”分开奖励的方法,值得出版界借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组委会没有因为要照顾大学生观众的情绪,就把影帝直接颁给人气爆棚的李晨,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既是对用心磨练演技的影帝提名者们负责,也是对演技尚不完善的李晨负责。
如果你说我就想把奖颁给人气高的人,而且一定要叫最佳xxx奖,有没有办法呢?也有,比如美国的MTV电影奖,就是可以参照的例子。
美国作为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电影奖项业多如牛毛,我们熟知的奥斯卡、金球奖自不必说,各个州、主要城市等也有各自的影评人奖等。这些奖大多都由专业人员评出,授予质量出众的影片。但MTV电影奖可算其中的奇葩,因为它完全是由观众通过网络投票评出。
看看2014年的得奖名单吧。这一年出了大热影片《饥饿游戏2》,由于人气火爆,所以获得了年度电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这三个最大的奖。看起来这个奖不太严谨,怎么能把“最佳”授予这种“爆米花电影”呢?别忙,再看看下边的奖——最佳接吻、最佳打斗、最佳半裸演出、最雷人表演……这都是什么鬼?
MTV电影奖获奖名单
这些无厘头的奖项,正是MTV电影奖的精髓:不听专家的,只投我认识的。每年奥斯卡都会评出一些质量上乘,但说实话很多观众看都没看过的电影,观众迫切想有个自己的发声渠道,于是MTV电影奖应运而生。所有奖项都由观众通过MTV官网投出,并且奖项也不固定,观众想起什么奖就会建议增设一个什么奖,所以会出现诸如“最佳坏蛋奖”、“最佳反派奖”、“最佳电影改编游戏奖”等。甚至还曾经把最佳接吻奖颁给了一部喜剧片中的两个猥琐男……总之,怎么好玩怎么来,连获奖者的奖杯都叫“金爆米花奖”。
MTV电影奖获得者奖杯:金爆米花奖。冲这奖名就知道,组委会自己都没把自己当真
到这您看出来了吧,整个MTV电影奖,就是一个“我爽了就行管其他人喜不喜欢”奖,这个奖项中,即便叫了“最佳xxx奖”,也没人真的会觉得他们是最佳,反倒会以一种玩乐的心情看待。连主办方自己也是充满了娱乐心态。
这与把奖项的名字起成“亚洲好书榜”,把颁奖典礼起名叫“年度盛典”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出版界与影视界虽是不同的门类,但本是同根生,近年来也多有跨界,曾经的畅销书作家韩寒、郭敬明,如今也都是高票房导演了。但无论郭敬明的电影取得多高的票房,影视界也不会有任何一位有头有脸的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小时代》是个好电影。因为无论是电影也好,书也好,这个“好”字,不是那么容易加上去的。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格林的粉丝,不要错过这本他的自传体小说_城市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作者:[英]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读客出版时间:2017 年 4 月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本书简介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 城市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格林的粉丝,不要错过这本他的自传体小说
我曾以极大的兴趣阅读过《恋情的终结》。我从这部书中借用过一只船,这是大主教的船,我把它用在《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书里。——马尔克斯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 21 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 67 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 25 部小说,被评为 20 世纪桂冠作家。 1950 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1976 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 1981 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 1986 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
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 20 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卓越的记录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全球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
书籍摘录:
故事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作者从自己经历中选择那个可以让其回顾以往或者放眼未来的时刻时,完全是任意的。有些职业作家,在被人们认真注意到的时候,会因他们的写作技巧而受到赞美。我用“作者选择”这样的说法时,口气里所带的,便是这类作家会有的那种并非很确切的自豪感。但是,事实上是我自己选择了一九四六年一月那个漆黑的雨夜里,在公共草坪上看到亨利·迈尔斯顶着一片滂沱大雨斜穿而过呢,还是这些景象选择了我?依照我这一行当的惯常做法,我从这里开始写会很方便,也很正确。可如果当时我信某位天主的话,我也会相信有那么一只手在拽着我的胳膊肘,示意我说:“去同他打招呼吧,他没看见你。”
不然的话,我怎么竟会去同他打招呼呢。如果用“恨”这个字眼来说人不算太过分的话,我是恨亨利的——我也恨他的太太萨拉。我想那天晚上的事情过后不久,亨利也开始恨我了,就像他一定曾时时恨过自己的太太以及另外那个人一样(所幸的是,那时候我们都不相信另外那个人的存在)。所以说,这本书所记述的与其说是爱,倒远不如说是恨。不过,如果我碰巧说了亨利和萨拉什么好话的话,读者也大可以相信我:我这样做是在抵制偏见,因为我喜欢写出接近于真实的东西,甚于发泄自己接近于仇恨的情感,这是我的职业自尊心之所在。
看到亨利在这样一个夜晚跑到外面来可真是奇怪:他喜欢自己拥有的那份安逸,而且——或者说是我这么想——他毕竟有萨拉。对于我来说,安逸就像是在错误的地点或者错误的时间里勾起的错误的回忆:人在孤独的时候宁愿不要安逸。甚至在我那间起居两用的公寓,我也嫌安逸太多了。公寓位于公共草坪的南边——错误的那一边——里面还有别人丢下的旧家具。我想到雨里去散散步,在邻近的小酒馆里喝上一杯。狭窄拥挤的门厅里挂满了陌生人的衣帽——住在三楼的那个人正在招待客人,结果我错拿了别人的雨伞。我带上身后那扇镶着彩色玻璃的门,小心翼翼地走下台阶,台阶在一九四四年时被炸坏了,以后就从来没修过。我有理由记住那个场面,记住那扇结实、难看、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彩色玻璃门,是如何经受住炸弹爆炸的震荡的,就像我们的祖父们当时如果健在的话也会的那样。
作者本人,由出版社提供
我刚准备穿过公共草坪,就发觉自己拿错了雨伞,因为伞上裂着一条缝,雨水流进了我的防雨布衣领。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亨利。本来要躲开他很容易,他没带伞,借着路灯,我能看到他的眼睛被雨水糊住了。黑魆魆的、没有叶子的树像破水管似的耸立在那里,挡不了雨。雨水从亨利头上戴的那顶硬邦邦的浅黑色帽子上滚落下来,汇成一股股细流,顺着他的黑色公务员大衣往下淌。我就是同他擦身而过,他也不会看见我,何况我还可以往路边走两步,保证让他看不到我。但是我却开口说:“亨利,简直认不出你来了。”我看到他听到我的声音后眼睛一亮,就像碰到了老朋友似的。
“本德里克斯。”他亲热地招呼道。天下的人都会说他才有恨人的理由,而不是我。
“亨利,下这么大的雨,你在这干吗?”有些人身上有着你自己不具备的美德,这样的人总让你忍不住要去戏弄戏弄。他含糊其词地回答道:“哦,我想透透气。”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雨差点把他的帽子卷到北边去,幸好他及时把它抓住了。
“萨拉好吗?”我之所以这么问,只是因为如果不问的话就会显得有点不对劲,其实我巴不得听到她病了、怏怏不乐、奄奄一息的消息才开心呢。我想象过,在那些日子里,她所经受的任何痛苦都可以减轻我的一份痛苦;她要是死了,我就解脱了,我就不会再去想象那些处在我这样不光彩境地里的人一定会去想象的事情了。要是萨拉死了,我想自己甚至会喜欢亨利这个可怜的傻瓜蛋的。
他说:“噢,她晚上出去了。”他的话又惹动了我心里的鬼胎,让我想起往日里别人问到萨拉时,亨利一定也是这样回答的,而那时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萨拉身在何方。“去喝一杯?”我问他。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真的同我走到了一块儿。在此之前,我们还从没在他家以外的地方喝过酒。
“我们好久没见到你了,本德里克斯。”由于某种原因,别人一般只知道我的姓氏——尽管朋友们也会用我那喜爱文学的父母亲给我起的那个文绉绉的名字“莫里斯”来称呼我,我或许压根儿就没在受洗仪式上被命过名。
马尔克斯和格林,由出版社提供
“是有好久了。”
“呃,准有——一年多了吧。”
“自从一九四四年六月起。”我说。
“有那么久了——啧。啧。”真是个傻瓜,我心里想,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他竟然连一点蹊跷都没看出来。我们双“方”之间只隔着一片不到五百码宽的平坦草坪。难道他就从来没想到过问萨拉一句:“本德里克斯近来情况怎么样?要不要请他过来坐坐?”而萨拉的回答也从来没让他觉得??古怪、闪烁其词、值得怀疑吗?我像一块滚进池塘里的石头一样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想石头落水后水面泛起的涟漪也许让萨拉心烦意乱了一星期,或者一个月,可是亨利的两眼就像紧紧蒙着马眼罩似的,什么也看不见。我曾经特别恨他那双眼睛,甚至在我因为它们而获得好处的时候也恨,因为我知道别人也同样可以因为它们而获得好处。
“她在看电影吗?”我问。
“呃,不,她现在几乎不去看电影了。”
“过去她可是去的。”
庞蒂弗拉克特徽章酒馆仍旧装点着圣诞节气氛的纸彩带和纸铃铛,这是商业化的庆祝活动后留下的淡紫色和橙黄色的残骸。年轻的老板娘胸脯抵着吧台,脸上一副对顾客不屑的神情。
“挺漂亮。”亨利有口无心地说了一句。他手足无措、怯生生地四处张望,想找个挂帽子的地方。在我印象中,他曾去过的最接近于酒馆的场所,就是离诺森伯兰林荫大道不远的那家牛排馆,他与部里的同事们一起在那里吃过午饭。
“你来点什么?”
“我不介意来杯威士忌。”
“我也不介意,不过在这儿你只能将就着喝点朗姆酒了。”
我俩坐在桌边,手指盘弄着酒杯:我跟亨利向来没什么话好说。我无法确定,如果不是因为一九三九年要动手写一部以一位高级公务员为主角的故事,自己是否还会费心劳神地去同亨利或者萨拉混熟。亨利·詹姆斯曾在与沃尔特·贝赞特的一次讨论中说过:一位有足够才智的年轻女人要写一部有关王室卫队的小说的话,只须从卫队某个军营的食堂窗前走过,向里面张望一下就行了。不过我觉得,在该书写作过程中的某个阶段,这个女人会发现有必要同卫队的一位士兵上床,哪怕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核实一下细节。我倒没真的同亨利上床,不过我做了仅次于此的好事情。第一次带萨拉出去吃饭的晚上,我就产生了一个无情的念头:我要把一位公务员太太脑子里的东西掏出来。她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确信:她以为我真的是对她的家庭生活感兴趣。
或许,正是这一点使她对我产生了最初的好感。亨利什么时候吃早饭?我问她。他是乘地铁、公共汽车还是坐出租车去上班?他晚上把工作带回家来做吗?他有带王室徽章的公文包吗?在我的意兴推动之下,我同萨拉之间的友谊开出了花朵;看到竟然有人会把亨利当回事儿,她高兴极了。亨利很重要,不过他的重要程度实在同大象相差不了多少,这种重要性来自于他所在部门的规模。有些类型的重要性天生倒霉,注定了要在不重要的冷宫里待着。亨利是养老金部门一名重要的助理大臣——该部门后来成了家庭安全保障部。家庭安全保障——在那之后的岁月里,在那些痛恨同伴、想找把家伙的时候??我曾对这个名称嘲笑不已。终于有那么一次,我故意告诉萨拉说,我之所以对亨利感兴趣,只是为了给自己书中的人物找原型,而且这个人物还是一个滑稽可笑的角色。从那以后,萨拉就开始不喜欢我的小说了。她对亨利忠心耿耿(这一点我从来也无法否认)。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爱到尽头》剧照,来自:豆瓣
在我被魔鬼夺去理智、连对与世无争的亨利都心怀怨恨的那些时刻里,我曾经借着写这部小说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杜撰出了一些粗陋不堪的情节??有一次,萨拉同我度过了整整一个夜晚(我一直盼望着这样的时刻,就像作家盼望着自己的书写到最后一个字一样),我不经意间说错的话毁了整个晚上,破坏了接连几个钟头里有时如同一段完整爱情的气氛。大约两点钟时,我气呼呼地睡着了。三点时分,我醒过来,将手搭在萨拉的手臂上,把她给弄醒了。
我想自己原来是想让一切都恢复正常,但是当我的受害者把她睡眼惺忪、美丽又充满信任的脸转向我时,我又不那么想了。她已经忘记了争吵,可是我将她的健忘都视为自己重拾旧怨的新理由。人类真是别扭啊,然而他们却说我们是天主创造的。在我看来,一位不像全等式那样简单朴素、不像空气那样澄澈透明的天主是难以想象的。我对萨拉说:“我一直躺在这里想第五章的内容。亨利在出席重要会议以前,是不是要嚼嚼咖啡豆来去掉嘴里的味道呢?”萨拉摇摇头,开始无声地哭泣起来,我当然佯装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哭;问这个问题并没什么别的意思,我一直在为自己的人物苦恼,这不是对亨利的攻击,就连最体面的人物有时候也会嚼嚼咖啡豆??我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她哭了一会儿便又睡着了。她睡得很踏实,而我把她能够入睡都看成是对自己的额外冒犯。
题图由出版社提供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作者 | 刘璐
最近一段时间,30岁的福建小伙林少在自媒体圈炙手可热。他创办的阅读类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刚刚获得300万元天使投资,估值3000万元。
这名理工男,是如何做到“把文艺青年感兴趣的领域全覆盖”的呢?
NO.1 覆盖阅读各领域
2012年底入驻微信公众号平台时,“十点读书”自带了微博上的20多万粉丝。不到两年,公众号粉丝增至70万。现在,这个数字已是260多万,音频产品“十点电台”每期在喜马拉雅、荔枝等平台上的播放量在50万左右,“十点读书”成了国内同类公号中公认的“老大”。
对于今天的成绩,林少分析有3点:
①创办得比较早,这是不容忽视的优势;
②在内容上,我们做得用心;
③和出版社、作者之间有很好的沟通。
他向记者介绍,“十点读书”目前与国内上百家出版社、300多名作者有合作关系,公众号六成的内容都是原创。
今年9月,由“十点读书”筹划的原创作品集 《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刚刚面世,收录有职业作家的作品,也有“十点读书”粉丝的投稿。其中十篇文章,由十点电台主播录制成音频,转化为二维码印在相应文章中,读者可随意选择读文章或听广播。
在公众号出书成为风尚的当下,林少对新书的市场表现显得颇有信心。而这种信心,并不局限在“十点读书”这一个公众号。林少现在打造的,是一个泛阅读的新媒体矩阵。
除了“十点读书”,他还经营着时尚味更浓的女性阅读公众号“她读”、聚焦电影的公众号“十点电影”。他的分公司运营另两个公众号“十点读书会”、“小柚子童书”。此外,他还投资了一个动漫公众号和一个旅行公众号。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文艺青年感兴趣的领域全覆盖了”。
NO.2 不折不扣的理科男
为文艺青年服务的,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男。
在大学里,林少念的是机械专业,因为热衷互联网,他在一个电脑维修论坛当过版主,也在博客如火如荼时开过博客,虽然没搞出什么名气,他还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对信息的收集与分享 。
本质上说,创办“十点读书”,也是出于这种兴趣。林少从小喜欢看书,尤爱武侠小说和青春小说,看到觉得不错的书,很乐意跟朋友们分享。
互联网时代,阅读内容看似丰盛,实则鱼龙混杂,这就给“人工过滤”带来了生存的空间;
同时,在早期,微信用户对于内容是否原创并不十分在意。这样,花心思提供内容的“十点读书”,逐渐积攒了一批拥趸。
在跻身“大V”后,林少对于新媒体的敏感与直觉,也为他赢得了投资方的好感。
狮享家新媒体基金CEO崔璀,曾被林少拉进一个几百号人的图书编辑群,本来她觉得这种人数众多的群很容易变成“死群”,没想到这个群非常活跃。群主林少基本上就是整个群的灵魂,他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关注和回应群里每一个人的发言,还会引导一波又一波的话题。
崔璀一句话形容林少——“很好的自媒体社群运营者”。
狮享家新媒体基金创始人之一、蓝狮子财经出版人吴晓波讲,阅读作为一个门类,进行商业探索的宽度很大,而“十点读书”作为阅读第一大号,成长也非常快。
“我们对阅读和出版类的商业实验,一直有很大的热情,‘十点’的调调跟我们的兴趣是吻合的。”
吴晓波对林少的印象,是“谦虚”,“做事挺扎实的”。
作为老板,这位理工男身上似乎也少有被吐槽的“点”。据“十点读书”团队透露,林少的口头禅是“可以呀”和“OK”,很少激烈地反对别人的意见。遇上急脾气的员工,他的办法是说六个字——“不着急,慢慢来”。
NO.3 值得一试的冒险
“十点读书”的第一位全职员工,是林少的太太玲子。
玲子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公众号快速成长,夫妻俩兼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渐渐透支。在公众号保持每天“涨粉”四五千的势头下,玲子辞了职,专心运营公众号。
拿到投资后,很多人赞赏玲子对林少的无条件支持。不过林少坦言,他和太太在公众号的具体事务上“其实常常有争执”。
当初,对运营一个前途未卜的微信公众号,学英文出身的玲子并不感兴趣。而玲子辞职时,由公众号带来的收入尚不能养活夫妻俩。林少一直给她“打鸡血”。林少笑着告诉记者。
理工男给太太“打鸡血”的方式,是用实打实的数字告诉她“用户又增长了多少”或者“营收又有多大突破”。
去年5月,林少也辞去了之前的设计工作。现在,夫妻俩分工明确,林少主要负责融资和商务合作,其余大小事务,统统由玲子打理。
除了这对85后小夫妻,“十点读书”的员工队伍也扩大到了近十人。这些80后、90后小伙伴,有学新闻、中文出身,也有学广告的,女孩子稍多。他们的共同点是,全部由“十点读书”粉丝转化而来。
浙江女孩BoBo便是如此。她最早是“十点读书”的微博粉丝,在一次线下活动中认识林少。得知BoBo在一家电台当兼职主播,并且做的就是读书节目,林少特意回去收听了BoBo的节目,发现她的整体风格非常适合“十点”,就去找BoBo谈,希望她加入。
BoBo回忆说,当时自己有点“作”地提了不少条件,比如读什么内容完全由她说了算、不许插播广告之类,没想到林少都爽快地答应了。
由粉丝转化过来的团队成员,不需要我花时间去传播公众号的定位和理念,因为他们本身对此非常熟悉和认同。林少这样解释自己选人的方式。
BoBo很快因“十点读书”而小有名气,在网络上拥有了一批关注和喜爱她的听众。至于自己受欢迎的原因,BoBo 认为,大概因为自己是从普通人中来的,“不拿范儿”。
“我不是播音专业出来的,和他们一样是普通人,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前阵子‘卒章显志’的‘卒’字我就读错了,但是我会勇于认错。我不是大明星,也不是小公主,而是和大家一起读书的书友。”
就在上周,BoBo也离开了老东家,成为“十点读书”团队的正式一员。“这是一次冒险”,但是值得一试。”
从“轻阅读”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Q:在你们看来,这个时代的阅读跟过去有什么不同?
林少: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轻阅读”概念,所谓“轻”,就是在移动端碎片化的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一本纸质书在看,因为大家都很忙。以前阅读是一本一本地看,现在可能是一篇一篇看。
Q:这是好事吗?
林少:我觉得它推动了全民阅读。许多过去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看到书就头疼的人,现在会打开公众号读一些东西了,阅读这个习惯被普及了。
Q:订阅公众号、听电台节目,跟阅读纸质书还有关系吗?
BoBo:曾经有一位妈妈和我说,她的儿子自从听我的节目,现在变得很喜欢去图书馆看书。还有学生听众说,他们全宿舍一起听、一起讨论,然后去借书来看。我有时会介绍一些经典名篇,比如卡尔维诺、马尔克斯、莫言的作品,有很多听众反映他们以前完全不看这些作家的作品,现在会去看了。这是我最满足的一点。
林少:阅读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如果你觉得碎片化的阅读不能满足需求了,就会通过其他渠道找更多的书来看。很多人就是这样慢慢爱上阅读的。
<span class="tipso_style" id="tip-p" data-tipso='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有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微营销手册
微营销手册(www.vshouce.com)站长,主编辑。如果您有更好的微营销资源想发布至这里,我们非常欢迎您的加入!无论是资讯、方案、软件、教程,案例,只需一个账号,轻松搞定。欢迎新人们、大侠们加QQ群一起探讨微营销
关于本站致力为新媒体运营、微电商达人等广大微营销从业者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为您提供最新微营销资讯、案例、软件、活动等,关注新媒体内容创业,帮助您找到合适的新媒体服务机构。帮助企业了解做微营销,如何挑选合适的服务商!
记住我的登录信息
输入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用户名或电子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我是一朵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