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时期法国城市建设的重大措施君主派和共合派斗争的实质

&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点 &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请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6分)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8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2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云南玉溪市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A中“周”以及“鲁齐燕卫宋晋”可知为周朝的分封制;根据图B中“秦”以及“南海郡”等可知为秦朝的郡县制;根据图C中的“辽阳、岭北行省”可知为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封制下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地方诸侯王权力较大,有较强的独立性,最终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体现的演变趋势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地方听命于中央。(2)依据“世卿世禄制”、“ 统治者是贵族”、“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世代为官” 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并由所学可知:分封制主要是依据出身和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分封,诸侯在领地内有世袭的统治权。而郡县的长官一律由皇帝按其才能、品行直接任免不得世袭。考生按照依据和方式作答即可。(3) 本小问考查学生对史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一般来说,出土文物因为是当时的人们留下的,承载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历史信息,因此封泥是原始史料,属于实证材料;后人记载是在研究了第一史料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属于第二手史料。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主要考察你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与“(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相似的题目: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皇帝制度,集军国大权于一身,且开创了嫡长子继承制,使皇位世代相传。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可世袭。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以上评述中,划线部分不正确的有&&&1 处2处3处4处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分)(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3分)?&&&&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小题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小题2】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小题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多伦会盟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请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6分)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8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请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6分)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8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2分)”相似的习题。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8 Baidu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点 &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二
要找出一种联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同时,在这一联合体中,每一个人在与全体人相联合的时候,所保持的服从仅仅是对他本人意愿的服从,而且仍然保留着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1)归纳材料一、二中的治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其影响。(4分)材料三
法国历史图片材料四
当要求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数度被尚未完全抛弃复辟幻想的君主派议员否决后,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既然瓦隆修正案承认了共和国总统的职衔,那么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共和国本身。就这样,共和制终于被议会承认了。——吕一民《法国通史》(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共和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谈谈你对“一票共和”的认识。(6分)材料五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4分)“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认为“以德兼人者王”。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政府应“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和卢梭的思想的影响。(2)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曾多次更迭。直到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从中归纳法国共和进程的特点,并谈谈法国“一票共和”的积极作用。(3)材料五指出: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第二小问通过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事件,说明“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主要考察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与“(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相似的题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实施五年计划,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举措。下列是《中国青年报》编辑的新时期历次五年计划的发展重点: ——转自《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的重大改革举动。 (2)“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简答在新时期实行“五年计划”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共十四大有力地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A.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十三大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大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二
要找出一种联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同时,在这一联合体中,每一个人在与全体人相联合的时候,所保持的服从仅仅是对他本人意愿的服从,而且仍然保留着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1)归纳材料一、二中的治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其影响。(4分)材料三
法国历史图片材料四
当要求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数度被尚未完全抛弃复辟幻想的君主派议员否决后,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既然瓦隆修正案承认了共和国总统的职衔,那么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共和国本身。就这样,共和制终于被议会承认了。——吕一民《法国通史》(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共和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谈谈你对“一票共和”的认识。(6分)材料五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4分)“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二
要找出一种联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同时,在这一联合体中,每一个人在与全体人相联合的时候,所保持的服从仅仅是对他本人意愿的服从,而且仍然保留着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1)归纳材料一、二中的治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其影响。(4分)材料三
法国历史图片材料四
当要求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数度被尚未完全抛弃复辟幻想的君主派议员否决后,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既然瓦隆修正案承认了共和国总统的职衔,那么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共和国本身。就这样,共和制终于被议会承认了。——吕一民《法国通史》(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共和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谈谈你对“一票共和”的认识。(6分)材料五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二)思想先行。——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4分)“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2分)”相似的习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的近一个世纪内,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此起彼伏,国家政体变动频繁。日,巴黎人民通过革命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共和制仍然前途未卜。当时国民议会中派别林立,有君主派、温和共和派、激进共和派、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等,各派之间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日国民议会以353票对352票确定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的方法,意味着确认了共和制。随后,主张君主制的议员越来越多地转而支持共和制,并且君主派已是资产者的派别。国民议会通过了5部宪法性法律,合称为第三共和国宪法或1875年宪法。 &&&&——摘编自郭华榕《法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6分)
(13分) (1)共和制逐渐获得广泛支持;国民议会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共和派的变化;君主派与共和派之间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宪法吸收了各派意见,借鉴了英美经验。(7分) (2)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设有内阁。(6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部分
题型:综合题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二&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1)材料一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艰难的原因。(9分)(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贵州省第13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外学者在认知世界方面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2分)&
科目:高中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变革世界的引擎(25分)材料一&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材料二&&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问题:(1)概述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中世纪中国文明。(4分)(2) 推动欧洲把中国“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析“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15分)。(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及其提示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编者按: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更替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充分合理地选拔人才是统治者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有效策略。作为清朝统治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后金的建立者)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也正是这一点,努尔哈赤稳定了政权,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也为后来清朝的建立和人关打下了基础。)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令诸臣勿得隐匿有宜大汗之政的贤者,多次申明“择贤而识者任之。”《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言:“为国之道,以何为贵?在于谋事公信、法度严明也。其弃良谋、慢法度之人,无益于此道,乃国家之鬼崇也。我之所言,岂能尽是,倘有不当,勿顾情面。众人之见识,尔诸子及众大臣当直陈之。”在众贝勒的上谕中他进而阐释:“凡贝勒以忠诚事君,奏对之间,无有大于尽言规谏者,贝勒既尽规谏,非忠直之人也。进谏者,凡应奏之言,有闻即以入告,则治道有不裨益者乎!”——摘编自《内阁藏本满文老档》材料二? 《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努尔哈赤明确要求,“凡人处世之道,公忠体国,以公为贵。……为君者,能以至公乏心,克勤于国,俾其安辑,则天锡丕基,能永享矣。”“人能常怀远虑,容受直言,以公忠之心,勤劬效力,以事其上。则卑者可尊,疏者可密”。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对众大臣说:“尔诸大臣,勿日缘何舍亲而举疏,勿论家世,视其心术宽大则荐之,不拘血统,视其才德而举之为臣。凡为治政,其有一技之长者何处有之,倘有堪以辅政者,亦可荐之。”正所谓:“有善于征战者,即宜用以征战,不可私事驱使。若机密之地,必择谨慎端方者处之;辞命之任,必择言论敏达者委之。凡有任使,俱因人酌用可耳,皆随才器使。”“凡有贤才、可任国政者,任贤使能,知之,勿隐。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一偿治国之兵,经理乏才,何以济事。故勇能攻战者,宜令治军;才优经济者,宜令治国”。——摘编自《太祖高皇帝实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努尔哈赤的人才观和用人策略、用人原则。(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努尔哈赤用人策略的作用。(7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君主立宪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