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圈收走第一个与孙悟空交手的妖怪是谁的武器那个妖怪叫什么

孙悟空打得过天上的天兵天将,却为什么打不过地上的妖怪?
(12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孙悟空:呔 妖怪哪里跑
歌手:孙悟空
属性:孙悟空,铃声
作者:孙悟空
来源:52pk
发布时间:
手机扫描下载(暂不支持苹果)
孙悟空:呔 妖怪哪里跑
该英雄更多铃声
/50 人喜欢孙悟空1/77 人喜欢孙悟空2/166 人喜欢孙悟空3/208 人喜欢孙悟空4/373 人喜欢孙悟空5/26 人喜欢孙悟空6/230 人喜欢孙悟空7/220 人喜欢孙悟空8<>
英雄铃声下载排行
铃声热度搜索词
音乐热度试听排行
MV热度试听排行
Copyright &#169; PK.COM 版权所有 重庆天极畅娱网络有限公司 52PK网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第一个与孙悟空交手的妖怪是谁?()
A、混世魔王
B、南山大王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猴子吃得太多
B、猴子长得太丑
C、猴子只学会了&爬云&
D、猴子变松树炫耀
A、二百五十一岁
B、三百四十二岁
C、四百八十三岁
D、五百七十四岁
A、一万三千斤
B、一万三千二百斤
C、一万三千五百斤
D、一万三千八百斤
A、东胜神州
B.南赡部洲
C.西牛贺州
D.北俱芦洲西游记终极揭秘:孙悟空的真身(3)
我的图书馆
西游记终极揭秘:孙悟空的真身(3)
&&&&&& 5. 战斗法则  虎、鹿、羊三个妖道先后殒命,车迟国王不知触到什么心事,不停地哭泣。孙悟空不耐烦,上前讲述真理:第一,妖精就是妖精,他们的本性是残忍的,随时会杀死国王,抢夺王位。其次,杀和尚的政策是完全错误的,禅门虽然表面上缺少法术的支撑,但内含真道。所以,车迟国从上到下都应该做一件事 --- 三教归一:  · “向后來再不可胡爲亂信。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这层意思,和我们上边讨论的内容区别不大,但是孙悟空提到的一点值得注意:他说儒教的内核在于“养育人才”,究竟是要养育什么样的人才呢?难道僧与道,它们就不需要人才吗?这个问题,作者暂时没有回答。但是孙悟空说的很明白,只要做到了三教归一,政权就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可见这里的“人才”,主要是国家各层级的管理者,而这些管理者,应当用儒家思想加以培育。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一条大河。通天河的宽度,竟然超过了流沙河,是一个“亘古少人行”的地方。我们知道,但凡出现河,孙悟空的战斗能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他根本不愿出战,比如:  · 鹰愁涧:孙悟空拿小白龙没有办法,靠观音解决问题。  · 流沙河:孙悟空根本没下过水,依靠猪八戒打主力。他的偷袭也没有成功。  · 乌鸡国后花园的井:猪八戒下水找回了真国王的尸体。  · 黑水河:沙僧下水担任主力。孙悟空入水之后,仅仅发挥了请救兵的作用(请来西海龙王长子摩昂----小白龙之兄),并打死了一个送信的黑鱼精。后边的战斗和营救唐僧,都与孙悟空无关。  现在来到了一条号称“通天”的大河,孙悟空同样一筹莫展。这究竟是为什么(注意:水底的龙宫和其他宫殿内外是没有水的,可以作为战场)?他已经获得了物质控制方面的巨大进步,为什么“水”能够成为他的最大瓶颈?  唐僧和孙悟空的这一站叫做“陈家庄”,他们最初碰到的老人叫做陈澄,脖子上挂着念珠,嘴里念着“阿弥陀佛”,请来念经的也是些和尚。这些和尚同样毫无特殊能力,见到猪八戒就吓得各自逃命(“你頭撞我頭,似倒葫蘆架。淸淸好道場,翻成大笑話。”)。那么,家境非常富裕的陈家人为何会请来这样一群无能之辈,以至于面对通天河鱼怪的邪恶要求,竟然只能表示同意?因为他们需要做“斋事”。  · 三蔵道:“是,俗家也姓陳,請問适才做的什麼齋事?”八戒笑道:“師父問他怎的!豈不知道?必然是靑苗齋、平安齋、了場齋罷了。”老者道:“不是,不是。”三蔵又問:“端的爲何?”老者道:“是一場預修亡齋。”八戒笑得打跌道:“公公忒沒眼力!我們是扯謊架橋哄人的大王,你怎麼把這謊話哄我!和尙家豈不知齋事?只有箇預修寄庫齋、預修塡還齋,那裏有箇預修亡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齋?”  这里的“斋”,显然是由僧人主持和举办的一种仪式,从猪八戒的介绍来看,这类仪式具有辅助农业、保障家人平安、保障建筑业等方面的作用(“了场”“填还”所指为何,还不明朗),其中,凡是冠以“预修”二字的仪式,都具有提前防范某种不利因素影响的功效。但是陈家庄花钱布置的这场“预修亡灾”,却不是为了防范儿女的死亡。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陈澄的回答是,那是为了他唯一的女儿和弟弟唯一的儿子在死后能够“超生”。  活着的子女不救,却忙着给他们死后的灵魂超生,岂非怪事!陈澄讲出了三种理由:  1)灵感大王多行善事。这个通天河中的“大王”,也具有影响风雨的能力,所以直接关系到整个陈家庄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他保障当地风调雨顺的唯一条件,就是每年一次“祭赛”,供品中必须含有童男童女各一,以及各种牲畜。  2)宗教势力和宗教观念强大。据陈澄介绍,他和弟弟二人的生育能力都非常弱,到了50多岁还没有得子,即便纳妾(即保障女方的健康和生命力)也作用有限。面对生育的困境,不去寻找物理和生物治疗的方法,却只是到处花钱!比如修桥方面花钱,辅路花钱,建庙建塔花钱,布施僧人花钱,每一处花费大约在3-5两银子,所以他的女儿叫做“一秤金”,表明到出生时总共花费了30两黄金!而他弟弟的独子,同样被认为是神灵保佑的产物。这里的一个暗含的逻辑是,既然儿子女儿的出生都是不可测的神灵的意愿,那么假如神灵要求提前几十年夺走他们的生命,父母虽然“难割难舍”,但也只能认命。而他们能够做的,同样是在灵魂的层面,通过某种仪式或艺术活动的举行,既表达自己几年的情感,又帮助子女获得更好的轮回境遇。  3)以上两个因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它们没有完全说服孙悟空,孙悟空尖锐地询问:妖怪要的只是童男童女,你要真在乎自己的女儿,就不能花钱买个充数吗?(至多100两银子)而陈澄的回答是:灵感大王对他们家的情况一清二楚,所以根本无法蒙混过关,必须交出一模一样的两个孩童,供“灵感大王”现场吃掉。这里的问题是:妖怪为何关心吃的究竟是哪家孩童?或者,陈家为何愿意让妖怪知道自己孩童的模样?其实,陈家人之所以如此“配合”妖怪的邪恶需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他们在很大的意义上是一种“合作关系”!我的依据是:第一,妖怪和各家之间,尤其和陈家人有很多的交流(“常來我們人家行走”),他记得每一个婴儿的生辰时间,并且规定:只食用当地人民的“亲生儿女”。其次,各家的轮流献祭,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所以妖怪来到之后,直接询问“今年祭祀的是哪家?”而被孙悟空、猪八戒破坏之后,他恶人先告状一般地大骂对方“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壞了我的名聲”,可见这个妖怪在当地颇有正面的影响力。第三,当陈澄被问到有几个儿子的时候,反映非常激烈,他一边“捶胸”一边说:  · “可憐,可憐!説什麼令郎,羞殺我等!這箇是我捨弟,名喚陳淸,老拙叫做陳澄。我今年六十三歲,他今年五十八歲,兒女上都艱難。我五十歲上還沒兒子,親友們勸我納了一妾,沒奈何尋下一房,生得一女……”
  “令郎”是普通的称谓,竟会让他们“羞杀”;明明是生不出儿女,却说“艰难”;自己的生育问题自己不解决,却在亲友的规劝下才“没奈何”找了个妾 …… 种种迹象表明,这个陈澄陈清(好名字!)两兄弟要的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面子。什么面子?陈家香火旺盛、世代接续、祖宗显灵、儿女有为,总之是这一家族在当地上百人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陈家的家产庞大,有田地100多顷,草场80-90片,但是事业上的丰收并不令他们满意,他们需要继承人,需要当地人对他们内心深处的认可,说到底,他们需要被“承认”,需要证明自己多年的努力具有意义。灵感大王也正是把握到他们(还有村里其他人)在这个方面的强烈需求,所以通过“雨水交换人命”的方法,与村上百户人家达成了某种动态的平衡:一方面,各家无论人力财力如何,都平等地按顺序贡献出一男一女,为村社的福祉尽其心力;另一方面,灵感事实上具有一种难得的监控作用,即保障每家的贡献完全平等和真实,从而为社区的“均匀”与和谐发挥着关键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灵感大王才是这个村社真正的管理者和仲裁者(所以他每年“享祭”之后都非常“欢喜”),而陈家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这种秩序的主动的维护者和第一协助者。  当然,一切政治交易在儿女亲情这头号武器面前变成了浮云。看到孙悟空变成的陈关保,兄弟两人一瞬间就作出了决断,与“灵感大王”划清了界线。当然,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更加强大的力量的介入。这不是一支普通的力量,除了孙悟空和唐僧,还有观音菩萨。可是,这回当孙悟空前去寻找观音时,观音的表现又有不同 ----  · 遠觀救苦尊,盤坐衬殘箬。懶散怕梳粧,容顔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袄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  这段话,研究界多有分析,我以为其实它进一步表明了观音的“凡俗”身份。首先,这个观音女士也会“懒散”;其次,她的容貌不凡;再其次,她未必总是以端庄的姿态示人,也有可能只穿着内衣,甚至光着脚(!)和手臂。虽然不能排除她故意以其性感面貌启发孙悟空的自我认识,但她竟然愿意就拿这副模样出现在众生面前,足见她应有更广阔的考虑。这个作为“人”的观音,在通天河的上空开始念诵一种“颂子”(“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之后,那只金鱼精就进入到她编成的竹篮里边。据观音说,这条金鱼是在一次海潮时来到通天河中,依靠以前听到的“经”而练成了各种手段。可见通天河与南海是直接相通的,而且当地(会元县)距离出海口应当不远。如果作者是在暗指恒河,那么取经团队实际上已经来到了印度或者天竺,他们怎么会刚刚走了一半呢?灵山究竟在哪里?  在这里,观音还展示了她的另一种本领----推算。她依靠“掐指巡文”,就能够知道金鱼跑到了会元县。这里的“文”,可能是指指纹,也可能是指掌纹,无论是哪一种,我们暂时还无法知道观音具体的推算方法。而且奇怪的一点是,人的指纹和掌纹是相对固定的,观音如何能够通过纹路看出特定时间的事物变化呢?难道这些纹路上边含有指示时间的符号或形状吗?  孙悟空见观音收了妖怪,也不在乎她只穿着单衣,就要求让陈家庄居民有机会参拜观音,从而获得新的信仰基础。随后下水救唐僧的工作,又是猪八戒和沙僧的。眼看村里建立了新的政治秩序,孙悟空和唐僧准备走路,忽见水中出现一个巨龟(鼋)。这个巨龟回忆说,通天河是他祖上历代居住的地方,而他之所以能够修炼成功,是因为“省悟本根,養成靈氣”。究竟这个巨龟的“本根”是什么?他的祖上在通天河(或恒河)有过特殊的行为或者遭遇吗?他(1300岁)为何渴望获得一个“人身”?这些问题暂时都没有答案。  在过河之前,唐僧师徒已经知道对岸就是著名的女儿国,这里将要发生的故事,会对“人子”唐僧构成何种挑战呢?但是,在进入女儿国国境之前,他们首先碰到的是另一座“好山”,而需要接受挑战的,仍然是孙悟空的战斗能力。
  接下来这个妖精的出场,几乎是整部《西游记》当中最为古怪的。唐僧师徒首先发现的,是一个“楼房”:  · 遠望見山凹中有樓臺高聳,房捨淸幽。唐僧馬上欣然道:“徒弟啊,這一日又饑又寒,幸得那山凹裏有樓臺房捨,斷乎是莊戸人家,庵觀寺院,……”  当然,唐僧的话又被孙悟空打断了。孙悟空在此讲述了一种如今称为“海市蜃楼”的奇特现象,他说,所谓“蜃”其实是龙的九种儿子之一(从前边黑水河一章知道,蜃龙是敖广最小的一个儿子),这种龙吹出气来,就能够形成“楼阁浅池”的形态,吸引无知者前往,好被他一口吞掉。总之在孙悟空看来,海市蜃楼首先是产生于海中,与真正的固体楼宇没有关系,是一种幻像;其次,这种幻像是极其危险的。  走近看时,那个楼阁又有不同:  · 原來是坐北向南之家。門外八字粉墻,有一座倒垂蓮升鬭門樓,都是五色裝的,那門兒半開半掩。……八戒道:“師父,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輔之家。……”  既然是这样高档的住宅,唐僧的态度就谨慎了,要求八戒不要“冲撞了人家”,而八戒则强调自己已经“学了些礼数”,不再是“村莽之夫”。八戒斯斯文文地来到里边,却没看到人,穿过一个“穿堂”,发现后边又有一座大楼,“樓上牎格半開,隱隱見一頂黃綾帳幔”。八戒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走进去,看到美丽的象牙床上,竟然是一副骸骨。猪八戒触景伤情,又来了一首诗,这回是真正的诗,咏叹他心中的那个“大将军”(“謾觀這等真堪歎,可惜興王霸業人”)。  当然,随后他就看见到最关键的物品----三件背心。这背心的质料是“锦绣线衣”,放在一张“彩漆”的桌子上,通过一面“穿樓的牎扇”透着微光。猪八戒兴冲冲地把背心拿出去孝敬师父,但唐僧表示“莫爱非礼之物”。八戒不同意,说从来没见过“纳锦”的好东西,沙僧也决定一穿。这一穿,就中了敌人的圈套了。唐僧本来有机会逃跑,但他一个劲地在给徒弟解套,却怎么也解不开。直到被一群小妖抓进洞府,他才知道这整个楼房都是妖怪“点化”出来的。  孙悟空回来的时候,发现房子不见了,却来了一个“老翁”:  · 氊衣苫體,煖帽蒙頭,足下踏一雙半新半舊的油靴,手持着一根龍頭拐棒,后邊跟一箇年幼的僮僕,折一枝臘梅花,自坡前念歌而走。  龙头拐杖、仆从、腊梅、放歌,总之是非常齐全。这个老翁的说话也慢条斯理,拐弯抹角,问了半天才说明唐僧被妖怪抓去了。一边还劝导孙悟空:  · “那三衆此囘斷沒命了,你若去尋,只怕連你也難保,不如不去之爲癒也。我也不敢阻你,也不敢留你,只凴你心中度量,”  这样一个气场,搞得孙悟空也变得斯文起来,说“多蒙公公指教,我豈有不尋之理?”到这个时候,老翁才慢悠悠现出本相,原来是此地山神,早在这里迎接孙大圣,还准备了斋饭,“讓大聖身輕好施灋力。待救唐僧出難,將此齋還奉唐僧,方顯得大聖至恭至孝。”考虑之周到,已臻极致,就是节奏太慢,把个孙悟空气得半死。  孙悟空去找妖怪,在路上还一度被风景吸引住。而当他报出自己的名号,那个妖怪在洞内听了,竟然“满心欢喜”:  · “正要他來哩!我自離了本宫,下降塵世,更不曾試試武藝。今日他來,必是箇對手。”卽命:“小的們!取出兵器。”  显然,这妖怪不是凡间之物,但前边交待过,他预感到自己打不过孙悟空,唐僧肉恐怕吃不成。虽打不过,却对“试试武艺”很有兴趣。而且根据他的说法,他下降凡间的时间恐怕也不短了,但是竟然从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架,这究竟是个什么妖怪?  · 老怪傳令教:“小的們,各要整齊,進前者賞,退后者誅!”衆妖得令,隨着老怪,騰出門來,叫道:“那箇是孫悟空?”行者在旁閃過,見那魔王生得好不兇丑——獨角參差,雙眸幌亮。頂上麤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長時攪鼻,口闊版牙黃。毛皮靑似靛,筋攣硬如鋼。比犀難照水,象牯不耕荒。全無喘月犂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強。兩只焦筋藍靛手,雄威直挺點鋼槍。細看這等兇模樣,不枉名稱兕大王!  从外貌看,和犀牛有近似之处,而且也是独角。这个妖精拒不承认抓了唐僧,却说是唐僧偷衣服,而被他“拿住”,准备“蒸吃”。孙悟空差点晕倒,说我师父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偷”你的衣服?却听这妖说出一番道理:  · “我在山路邊點化一座僊莊,你師父潛入裏面,心愛情欲,將我三領納錦緜裝背心兒偸穿在身,只有贜證,故此我才拿他。”  这里有个词叫做“心爱情欲”,和本回的标题有些相似(情乱性从因爱欲),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误以为这是关于女儿国事件的一章。而实际上作者要说的却是唐僧“心甘情愿”地进入了他的圈套。这样的说法,双方当然说不通,于是免不了打起来。一打之下,这妖怪又开心起来:  · 那魔王見孫悟空棍灋齊整,一往一來,全無些破綻,喜得他連聲喝采道:“好猴兒,好猴兒!真箇是那閙天宫的本事!”
  与此同时,孙悟空也注意到妖怪的枪法始终不乱,很有“解数”。由于始终不分胜负,妖怪把枪尖点在地上,喝令小怪一起进攻,孙悟空变出千百条金箍棒,眼看就要获胜,此时妖怪拿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使孙悟空生平第一次被当面夺去兵器,一时变得“朦胧失主张”。  我们在大闹天宫的部分曾经讨论过,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他战斗力组成中的首要部分,没有了这根仿佛天生属于他的铁棒,他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思想。孙悟空断定此妖来自天上,于是一筋斗飞上灵霄殿,正撞着张、葛、许(旌阳)、丘(弘济)四名天师,一番客套之后,进去见了玉帝,先“唱个大诺”,然后说出一番孙悟空此生从未说过的话:  · “那怪却就有些認得老孫,卓是神通廣大,把老孫的金箍棒搶去,因此難縛妖魔。疑是上天兇星思凡下界,爲此老孫特來啟奏,伏乞天尊垂慈洞鑒,降旨査勘兇星,發兵収勦妖魔,老孫不勝戰慄屛營之至!”  “卓是”“疑是”“伏”“洞”“不胜”“之至”这几个词,大概相当于英语当中的“副词”,主要起到修饰作用,用于一种谦虚和委婉的表达。表达完毕之后,又是一个“深躬”。这番表演,搞得官员们非常不适应,葛天师忍不住问他这是为什么,孙悟空说,不敢不敢,主要是手里没有棒了。但我的判断是他明显受到了独角妖怪作风的影响。  玉帝对这套就比较适应,他立刻下令搜索全部天界(其实是星界),查找范围包括“三微垣”、雷府、三十三天、28宿,最后还查了“七政四余”。一路查下来,没有任何神灵不在其位,可知独角怪并非天界神兽。明明是查而无果,但孙悟空好像一点都不着急,他让官员去禀报玉帝,自己则在一边吟诗,感叹天界的秩序井然,宇内太平!这样的处理,结果却并不坏,玉帝下了一道非常有利的指示:让孙悟空自己挑选天将,下凡擒妖!这是孙悟空从未得到的恩遇,让他结结实实感受了一回“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巨大好处。  此时,孙悟空作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天上的武将,绝大多数还不如他自己。但许旌阳在旁边献计说,所谓万物相生相克,不要小看了天将的本事。孙悟空感觉的确不好违旨,于是选择了最熟悉的李靖父子与他同行。他并不相信哪吒能战胜妖怪,但是选用熟人,显然有利于应变各种局面(“那時再作區處”)。此外他还邀请了邓、张两名雷公,尽量把次级兵种的效力发挥到最大。
  来到金兜山,孙悟空明明是主将,却非常尊重李靖的想法,让他来选先锋。李靖让哪吒出战,于是孙悟空和哪吒有望第一次联手,但是他们遵照战斗礼仪,并未齐上。妖怪出来之后,奇怪地竟然一眼就认出哪吒,但是并不把这个“小儿”放在眼里。具体战斗中,哪吒变作三头六臂,这妖怪竟然也变成三头六臂。本来此时孙悟空安排雷公施法,但两个老油条判断情势,认为放也是白放,如果丢了法宝,不好跟玉帝交待。这显然是玉帝旨意过于含糊的后果。哪吒败阵归来,也和孙悟空一样表示不认识妖怪的宝物(当年他们都是见识过金钢琢的!)。于是准军师李靖开始开动大脑,利用相生相克的道理,先后想到了火计和水计。孙悟空于是来到了南天门的“彤华宫”,希望用火烧掉这个神奇的圈子,他对“荧惑”火德星君解释说,既然那圈子能够套走各种物质,则必然有其他物质能够战胜它,尤其是能灭万物的“火”。  这一次由李靖亲自出战,孙悟空负责指挥火将。作者介绍说,南方的荧惑是“火之精也”,能够变化出100种火,工具和火神的数目都相当丰富。不过从实战效果看,质量是个大问题,所以妖怪只花了一秒种的时间(“唿喇一聲”),就把火德星君变成了光杆司令(“手執着一桿空旗”)。一帮败将团团坐在山坡上,向孙悟空诉苦,但孙悟空始终脸含笑意,显得早有预料。不过,当他看到连滔滔洪水也不能奈何这个妖怪,反而淹了民田的时候,也忍不住心头火起,赤手空拳地去跟几个小妖拼命。对此,妖怪感觉非常不解:  · “這潑猴老大憊懶!你幾番家敵不過我,縱水火亦不能近,怎麼又踵將來送命?”  他的意思是孙悟空实在没有战斗风度,显得缺乏教养。所以孙悟空硬要再跟他过招时,他干脆也扔掉长枪,跟孙悟空比试散打(“走一路拳”)。他们两个打架,其他人诸如李天王、火德星君都看得非常快乐,一边鼓掌一边讨论。哪吒也认为孙悟空“是个好汉”。当孙悟空一定要他们比较一下双方优劣时,老油条李靖仍然坚持认为,还是孙悟空的拳脚比较快速有力。众人一番商量,搬出孙悟空当年偷蟠桃仙丹的故事,鼓励孙悟空使用“偷”的战术。孙悟空进入山洞,只见里边一派和谐景象:  · 只見那大小羣妖,舞的舞,唱的唱,排列兩旁;老魔王高坐臺上,面前擺着些蛇肉、鹿脯、熊掌、駝峯、山蔬果品,有一把靑磁酒壺,香噴噴的羊酪椰醪,大碗家寛懷暢飲。  可见这个妖怪确有些水平,连庆功宴饮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颇显品位。孙悟空再次受到气场的影响,失去了“偷”的快乐和激情,找回金箍棒就急忙离开山洞,使得其他天神非常不满。尽管如此,当妖怪发现孙悟空竟然和他的师父一个德性,仍然非常愤怒,骂他“賊猴頭!着實無禮!”孙悟空也很不平,说对方的白圈子也并不光彩,一味“搶奪”。双方又打了近6个小时,妖怪不愿夜战,要求第二天再打,而孙悟空仍是那个显得没品味的一方,“管什麼天晚”。见他占到上风,李靖不由回忆起当年天兵天将围剿妖猴的“风采”,认为妖怪的水平不亚于当年的天兵的总和。孙悟空没空听他恭维,一刻不停决定再度入洞,这一次直接来到妖怪的卧室,却看见几个美女妖精正在伺候妖怪入寢。这些“山精树鬼”既有职业装扮(“抹粉搽胭”),又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展铺盖,有的脱鞋,有的宽衣。但是妖怪似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只管脱完衣服睡觉,被孙悟空变成的跳蚤咬了两口,还满嘴骂人,说那些美女“少打”。  战斗没完没了,这一次,孙悟空趁机把自己的来历详详细细报了一回,其中特别提到,当年如来佛之所以能够战胜他,主要靠的是“智慧”。开打之后,孙悟空明明把金箍棒紧握在手里,没想到仍然被白圈子套走。而那边妖怪得胜回府,首先是重新装修被烧坏的地方,要等一切“齐备”之后,再吃唐僧,而吃的目的,也不是长生不老,而是“谢土”。到目前为止,孙悟空这个临时充任的天兵领导当的不算成功,所以他非常着急。考虑到“满天世界”已经看过,决定再利用如来佛的慧眼,看一看陆地(四大部洲)。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来到灵山,发现这里“西天瞻巨鎭,形勢壓中華”,里边除了许多珍禽异兽,还有不少的“优婆”和罗汉。进入雷音寺后,500年前的老对手终于再次见面了,如来一上来仍然打官腔,表示不知道孙悟空来此做甚。孙悟空汇报完毕之后,如来说了一段奇怪的话:  · “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説。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説他,他就不與你鬭,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于我也。”  如来竟然害怕这个妖怪闯上灵山。我们知道,这个妖怪的实际本领也就是孙悟空的水平,如果没有金刚琢的相助,如来完全没理由斗不过他。难道如来也害怕这个白圈子?  我们知道,如来对付这个妖怪的方法是“两手抓”。第一手是金丹砂,虽然这“无情物”非常厉害,但是仍然不是圈子的对手。看来如来的本事,很难超出物质的范畴。第二手就是告诉孙悟空,此怪的主人在“离恨天”。于是孙悟空再上南天门,从那里出发飞过了“33天”,最终来到兜率宫。按照老君的说法,这里已经是“无上天宫”,上边或者外边再没有空间了。发现“青牛”失踪后,老君进一步介绍了金钢琢的来历,说:  · “我那金剛琢,迺是我過函關化胡之器,自幼煉成之寳。凴你什麼兵器、水火,倶莫能近他。若偸去我的芭蕉扇兒,連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我们仍然不知道所谓“化胡”究竟何指,但太上老君说明此圈是早就炼成,只是没说如何炼法。圈子能够吸收金、水、火等元素,而唯一能克制它的却是芭蕉扇。我们知道,这个曾经被金角银角偷走的芭蕉扇很可能来自乐园里边的人参果树(智慧果树、生命果树),为何只有树叶能够对付金刚琢?我认为,很可能这琢子就是用树下的47000年的土炼制而成的。当年孙悟空这个“灵根”不怕刀砍火烧雷击,却怕这个琢子,应当也与此有关。  果然,太上老君一边念一种咒语,一边扇动扇子,金钢琢就自己飞了过来。奇怪的是,扇第二下的时候,青牛怪竟然就“力軟筋蔴,現了本相”。为何这牛也如此恐惧人参果树,并且现出“原形”?是否因为它曾经在乐园中出生和成长?  到目前为止,我们得到的关于这只独角“青牛”的全部信息,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而东方传说中与礼最为紧密相关的神兽,叫做麒麟。据说当年孔夫子停止写《春秋》,就是因为有人捕获了麒麟(目前为止,《西游记》中还没有出现孔子的身影)。但是,我们常见的麒麟图案都有两个角,如同鹿角,为何这里出现的怪兽却是一个角呢?  我认为,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作者认为真实的麒麟原本就是一个角。而在西方世界,同样有关于独角兽的大量传说,那里把它描述成一种“白马”的形态,但同样是一种高雅而神秘的动物。(在电影哈利波特的第一集中,如同白骨精一样生存的Voldemott曾经杀死一只独角兽,为了吸取它的可以长生的血,为此而遭到诅咒。)只是,这种动物真的来自乐园吗?它又如何成为老君的坐骑?我们暂时没有答案。  接下来,深深受了一回“礼乐教化”,对战争的本质有了全新理解的孙悟空,引导着师父和师弟来到一个女人的世界。在那里,轮到唐僧将接受灵与肉、“礼”与“非礼”的严峻考验。
  6. 色诱圣僧  师徒四人,吃了土地的热腾腾的饭菜,继续赶路。作者明确交待,此时的行走方向仍然是“向西”。当他们来到著名的女儿国外围的时候,风景是非常优美的,连那条“子母河”都是“澄澄淸水,湛湛寒波”。那撑船的妇人,非常大气,根本不在乎他们给的钱数。他们见到的第二个妇人,则是“端坐在草墩上績蔴”。此外,再加上一起出来看唐僧和猪八戒笑话的两三个女人,所有这些人都如同高老庄人一般,丝毫不害怕孙悟空他们嘴脸。  当得知自己要生产下一代,猪八戒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們却是男身,那裏開得産門?”  其实不光男子有这个问题,女儿国的所有女性都是终生处女,她们如何能够生产?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没有明说,但是暗示这和“照胎泉”有关。而对于男子生产的问题,孙悟空显得很有把握:  · 行者笑道:“古人云,瓜熟自落,若到那箇時節,一定從脇下裂箇窟窿,鑽出來也。”  “胁下”如何生产?这个暂时没有答案。但是孙悟空的态度表明,这种生育方式是有先例的,根据这些先例判断,符合生育条件的婴儿不会在人体内久住,一定会寻求进入外边的世界,为此不惜伤害甚至杀死母体。所以猪八戒这样的高级神仙,居然都感到异常恐慌,认为自己有死亡的危险。相对来说,倒是同样大难临头的唐僧表现得更加镇定。  得知有个“如意真仙”控制了落胎泉,孙悟空瞬间来到一个山头,发现这里“果然不亞天臺景,勝似三峯西華山”。这里提到了两座山,分别是天台山和华山,它们具有什么意义?暂时还不清楚。孙悟空首先遇到的是“真仙”的徒弟,非常礼貌地说自己“賤名孫悟空”。但是道人并不领情,坚持要求“花紅酒禮”。好歹同意进去通报一声,结果这个牛魔王的“兄弟”一听孙悟空来了,登时怒火中烧,打算把孙悟空剁成肉酱。面对这个“钢牙尖利”,形象如同“温元帅”的道人,孙悟空的态度一直非常礼貌,并表示红孩儿能够跟着观音菩萨修炼,是得了大大的“好处”,而他们自己想都想不来这样的机会。但是如意真仙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他认为“自在为王”远远胜过“与人为奴”,所以坚持要为红孩儿“报仇”。面对这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孙悟空也来了火气,于是双方终于完成了“先礼后兵”的交涉过程。  借双方交战的时间,作者介绍了如意真仙的几个特征。首先,他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怪”。其次,他的确认为侄子红孩儿变成善财童子就等于死亡(“亡身”),而且是一种非正常死亡(“冤”)。第三,他的“钩”非常厉害,总是能够准确地钩住孙悟空的脚,连摔他两跤,使他无法打水。  孙悟空无奈之下,回去找沙僧帮手。(为何不变出小猴或分身?可能像打水这样复杂的动作,小猴的智慧还不足以胜任。)唐僧担心两人都走了无人保护,而那个“老婆子”竟然表示已经知道对方是“罗汉菩萨”,不会再有加害之心。面对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疑惑,老婆子继续说道:  · “我一家兒四五口,都是有幾歲年紀的,把那風月事盡皆休了,故此不肯傷你。若還到第二家,老小衆大,那年小之人,那箇肯放過你去!就要與你交合。假如不從,就要害你性命,把你們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兒哩。”  看上去女儿国的女性都非常有素养,懂礼仪,为何竟然为了“交合”“风月事”,就能谋人的性命?从前后文语境判断,这位老太太不像是在信口开合,女儿国(至少城郊)的青年女子对于“男身”的渴望,的确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而且她说得明白,众人渴求的不仅是相貌正常的人类唐僧,还包括几个形象凶恶的徒弟。那么她们这种需求的目的究竟是仅仅为了一时的快感,还是为了生育(子母河仅仅能够促使生育,但无法导致男孩的出生)和未来的生活?目前还不得而知。  如意真仙愿意再战孙悟空,是出于他的徒弟的唆使。他徒弟分析说,孙悟空第二次前来,必定是因为唐僧病重,“埋怨得紧”,所以孙悟空不情不愿地来了,积极性一定有限。可见这个如意真仙的领导生活,也并非他说的那样充满“自由”。后来沙僧偷偷进入山洞,一禅杖打断了这个道人的胳膊,发现对方是个人类,进一步证明了对方在“人际”智慧方面的优越性。看见沙僧得手,孙悟空决定也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放过如意真仙,只是损坏了他的兵器。唯一的问题是,他虽然称对方为“孽畜”,但是这个“妖仙”究竟是什么生物,作者仍然没有交待。  流产中的唐僧和八戒既没有“冒风”,又没有洗澡,所以一夜休息就已经痊愈。第二天中午来到西梁女国,唐僧开始提醒徒弟,不能“放蕩情懷,紊亂灋門教旨”。与乡村的妇女有些不同的是,这里的女性对于八戒的相貌还是有些恐惧,所以仅仅守在路边,观看唐僧。当时沙僧继续拿猪八戒打趣,而唐僧非常敏感,反复要求沙僧“谨言”。负责驿官接待的官员上奏女王,女王还未见到唐僧,却满心欢喜,对文武说出一番话:  · “寡人夜來夢見金屛生綵豔,玉鏡展光明,迺是今日之喜兆也。”衆女官擁拜丹墀道:“主公,怎見得是今日之喜兆?”女王道:“東土男人,迺唐朝禦弟。我國中自混沌開闢之時,纍代帝王,更不曾見箇男人至此。幸今唐王禦弟下降,想是天賜來的。……”  注意:女王的梦境没有涉及半点男女之事,而仅仅是屋内生出奇异的光明,她与宫庭的现实处境相结合,得出了“天赐圣僧”的结论,并毫不掩饰地告诉周围所有人。可见西梁女王即使有性欲方面的需要,但此刻她的全部考虑都在国家稳定和发展方面,在于“生子生孫,永傳帝業”。当然,碰上这样的好事,女王还是有些着急,而官员们纷纷劝告她,还是先找媒人探探唐僧的口风比较好。唐僧这边,一听到太师前来,已经产生了很“不详”的预感,并表示担心女王“强逼成亲”,可见唐僧对于自己的相貌礼仪,还是颇有自信的,毕竟此前还没有任何女性的人类或妖怪向他明确示好。听说女王愿意以一国相赠,唐僧“低头不语”,又开始装聋作哑。猪八戒一看有机会,又来劲了,但这回孙悟空知道形势的严峻性:  · 行者道:“呆子,勿得胡談,任師父尊意,可行則行,可止則止,莫要擔閣了媒妁工夫。”  孙悟空知道,此回的功果全在于唐僧一人的“心”,而对这一点,他恰恰是无法控制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反而是摆明形势,让唐僧自己作出抉择。甚至唐僧不得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反而强调“千里姻缘”,提出他们三人一样能够完成取经任务,试图说出唐僧内心深处的话。唐僧经过了大约一分钟的思考,终于下定决心,“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然后就比较好办了,孙悟空安排了一条策略,既保证官文的倒换和唐僧的走人,又不伤害任何女子的性命。此时,唐僧说出心中最大的恐惧:  · “悟空,此論最善。但恐女主招我進去,要行夫婦之禮,我怎肯喪元陽,敗壞了髴家德行;走真精,墜落了本教人身?”  不难看出,唐僧之所以害怕“夫妇之礼”,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损耗“元阳”和“真精”,由此也担心损害佛教的声誉和个人的人格。也就是说,他认为男性精子在性活动中的释放是一种既危害个人,又危害社会的事件。我们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一直被称为“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这个描述虽然是外人作出的,但他自己很可能已经听说过。就算他没有听说或者并不相信,但他认定性活动有损于修行和获得正果,却是一件确凿无疑的事。这也很可能是他坚持选择和尚这个职业的重要原因。
  不仅唐僧这么看,孙悟空似乎也认为女王会损害唐僧的“元神”。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始终超出他们的预料。当女王亲眼见到“相貌轩昂”的唐僧时,就已经不再像朝堂之上那么谨严,开始产生“婬情”和“愛欲”,这种情绪伴着话语传入唐僧耳中,立刻使他面红耳赤,不敢抬头。经过猪八戒的仔细观察,西梁女王的形貌特征包括桃花瓣一样的脸庞、妖饶的眼神、羊脂一样的皮肤,不但明显胜过人类之中的王昭君和西施,甚至可以和天上的嫦娥、王母(可见王母亦是美貌女性)相比较。此种相貌对猪八戒的化学作用是明显的,他立刻开始流口水、心跳加速和浑身乏力,而唐僧受到的煎熬更加残酷。女王不仅“放肆”地扯住他的衣服,而且说出了“匹配夫妇”这种有伤人伦的话语。唐僧的反应非常奇怪,一边是“立站不住”,一边开始向孙悟空掉眼泪,显示人类的承受能力,已经到达了极限。  作者接下去赋诗一首,描画这场灵性的对战。其中对唐僧“忧惶惶”“假意”“牢藏情意”“怕女色”等描述,体现了唐僧此时心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怕”。不过,人总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女王身边待的时间稍长,唐僧就开始有所表现:  · 女王却又笑吟吟,偎着長老的香腮道:“禦弟哥哥,你喫葷喫素?”三蔵道:“貧僧喫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盃素酒,與我二徒弟喫些。”  如果没有记错,这是唐僧生平第一次主动要酒,而且承认自己“未曾戒酒”。为什么要提出这一点?是否他客观上需要与女王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拉近距离?果然,随后他们就进入到一堂盛大的宫廷宴席之中。进去的时候,堂上有美妙的笙歌,而地位最高的女王亲自负责“安席”。孙悟空显得很懂此道,建议太师让唐僧和他们三人之间留出“三席”的空间,按照太师的说法,这是因为师徒如父子,“不可并肩”。听到太师的认可,“众女官”立刻调整了席面。然后我们知道,原来女王的所谓“安席”,是指她坐在上首,向下边的所有人一一“传杯”,是否需要说话,回礼的人是否需要回话,作者没有交待。唐僧也举杯回礼,其他文武官员则“朝上拜谢皇恩”。所有人都坐下之后,音乐就停止了,进入“请酒”仪式。说是请酒,但是猪八戒不管那么多了,只顾自己猛吃。除了吃到很多他曾经提到的素食之外,还有不少新品种,比如“蒸饼”,比如“石花菜”和孙悟空熟悉的“山药黄精”。喝酒的时候,器具也非常独特,包括一种叫做“蓬莱碗”的,不知具体所指。  和孙悟空一样,唐僧对于这样的生活,兴趣仿佛并不大。女王性急,居然这就要让唐僧登上宝座(龍牀),唐僧连忙回绝,说明天才可以“即位称孤”。女王看了关文之后,提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提过的问题:为何上边没有三个徒弟的名字?听唐僧说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区域(东胜神洲、西牛贺州和流沙河),女王决定自己把名字添上去,然后才盖上御印,并且“画个手字花押”。然后唐僧开始撒谎,说要一起送三人出城,然后回来“會鸞交鳳友”。来到城中,满城市民都用“净水”和“真香”迎接,而且都有认真的打扮。  出城以后,必须撕破脸了。女王完全没有想到唐僧是个没有信用的人,因为“喜筵通皆喫了,如何却又變卦?”道理上说不过,三个徒弟只好动粗。猪八戒运用自己的嘴脸,沙僧用蛮力抢师父,孙悟空正要施展定身大法,忽然路旁闪出一个女子,喝道:  · “唐禦弟,那裏走!我和你耍風月兒去來!”
  毫无疑问,圣子同学的真正挑战来了。这一回叫做“色邪婬戲唐三蔵”,电视剧里边的那个蝎子精对唐僧愤怒地说:“我可不是那妖滴滴的女王,有的是办法和手段!”而原著和电视的区别,在于她不光说,还把这些“手段”实实在在的展现了出来。  手段之一:肉体弱化。妖精给唐僧施了某种“毒”,达到的结果是唐僧“面黃脣白,眼紅淚滴”,身体处于某种失控状态,肉体和精神的抵抗力都可能随之下降。  手段之二:文化侵蚀。西梁女王是“仪式派”,而妖精似乎认为唐僧对此种文化缺乏兴趣,于是主打自由牌。变成蜜蜂的孙悟空首先见到的是一个“花亭子”,旁边彩衣绣服的女童数目不多,只有“几个”,态度也比较随意,甚至可以热烈地讨论问题。当然,妖精也亲自作了介绍:  · “我這裏雖不是西梁女國的宫殿,不比富貴奢華,其實却也淸閑自在,正好念髴看經。我與你做箇道伴兒,真箇是百歲和諧也。”  妖精用了一个贬义词,说女王宫庭的细致生活叫“奢华”,试图说中唐僧的心情。然后她给唐僧预设的“职位”,也不是什么“孤寡”,而是“道伴儿”,可见妖精对于修行者内心的孤独,实有独到的把握。  手段之三:逼出本心。妖精特地让女童做了两种“馍馍”,一种是人肉馅,一种是素馅,然后“凭你受用”。既然是二选一,那么唐僧就需要说话和表明心迹,而不能一直沉默。当然,开口之前,唐僧也作了一番自我动员,说自己的开口是为了防止妖精的加害。于是精神状态并不好的他,也最终选择了“沟通”。问明两种馅的真实内容之后,他选择了素馅(豆沙)。妖精仿佛并不在意,而是让女童伴茶。她把素馍馍掰开交给唐僧,唐僧也就拿一个人肉馍馍给对方。妖精问他为何不愿掰开,他回答不能“破荤”。妖精趁机说,你喝子母河水不已经破荤了?唐僧还算机敏,用一句诗对付过去,说“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意思是那时情况复杂不知情,所以陷进去了,而现在是有选择的。  妖精的手段,还没有完全施展出来,但是孙悟空已经看不下去,“恐怕師父亂了真性”。问题是,如果唐僧的“真性”本来就是倾向于选择这个妖精度过一生,那又有何不可?但神猴孙悟空完全不能同意,他变出真身,骂妖精“孽畜無禮”,这一骂,就骂出了妖精和女王之间的根本区别,即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一个懂得“礼”,一个不但不懂,而且刻意对抗“礼”。唐僧听到这话作何感想,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妖精非常锐利地批判孙悟空“私入吾家,偸窺我容貎”才是真正的无礼。  来到洞外,妖精一边打一边继续吹牛,说连如来佛都害怕自己。如来佛真的害怕吗?怕她什么?暂时不知。但是孙悟空既然是如来的手下败将,那么打不过对方似乎也是必然的。从实战过程看,孙悟空即使不被蜇,也顶多和这个使用“三股叉”的多手妖怪打成平手。孙悟空的败相非常难看,按照猪八戒的说法,是“正戰到好處,却就叫苦連天的走了”,而孙悟空一时连回答的能力都没有,只是抱头叫痛。随后经过三兄弟的分析,孙悟空也发现比较奇怪,怎么他这个铜头铁身竟然会产生“无名肿痛”。  随后孙悟空讲述了妖精与唐僧的那番“灵魂之战”,讲到最后时,泄露了自己根本没听懂唐僧的那句诗。综合来看,孙悟空的文化水平的确不能算高。三人决定休息一夜再去索战,当然,这样一来就给了妖精(还有唐僧)大量的时间。
  但是,这一回妖精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再坚持她的攻心战术。她彻底放弃了“礼仪”,而是赤裸裸地决定和唐僧“交欢”。面对她对于“安乐”和“耍子”的诉求,唐僧变得非常坚定,咬紧牙关。只是仍然出于天生的恐惧,而勉强跟她一起进入“香房”。然后妖精的手段包括:  1)声音:“雨情云意”“淫声”  2)迷人的相貌:“錦繡嬌容……金珠美貎”,“美若西施”(自我描述)  3)动态:“活潑潑,春意無邊”“似軟玉溫香”  4)触觉刺激:“女怪解衣,賣弄他肌香膚膩”  5)动机暗示:“要貼胷交股和鸞鳳”  6)历史合法性佐证:“我願作前朝柳翠翠”  7)生命意义分析:“禦弟,你記得寧教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当然,对于女妖的这七种多侧面、多类型的手段,唐僧基本上一一应对过去了。对于几种感观刺激,他的基本办法是封闭自己的感觉器官,做到“如癡如啞”“漠然無聽”“如死灰槁木”“緊蔵了糙肉麤皮”;而对于语言上的挑战,他也不落下风,尤其当女妖说自己美若西施时,他出色地应对“我越王因此久埋屍”,虽然似乎把“吴王”误说成“越王”,但是对典故和历史哲学的熟悉程度,显然有助于他把握心性和寻求寄托。但是,他最终用来抵抗美色袭击的方法,却是这一句:  · 唐僧道:“我的真陽爲至寳,怎肯輕與你這粉骷髏。”  在此,唐僧向女妖承认了自己之所以对她缺乏兴趣,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对自身神圣性的认定。无论这里的“真阳”是指物质精子还是指精神的纯洁性,他总之是不肯把这些宝贵的东西与缺乏神圣性、背弃神圣性的“妖”相混同。“粉骷髅”这个词在此出现颇有味道,它表明妖的本质特征是外表的装扮和内在的毫无生机的尖锐矛盾,所以妖是一种彻底虚伪的存在,而人类则可能不是,所以不能“轻易”妥协。  两人一直闹到半夜,妖精终于“惱了”,使出最后一招----苦肉计,把唐僧绑成一团,让他比较一下冰冷的“廊下”和暖床之间的区别。孙悟空的伤势基本痊愈之后,又来探听师傅的动向,他表示:“倘若被他哄了,喪了元陽,真箇虧了德行,却就大家散火”,而猪八戒进一步认为唐僧是不可能坚持到底的。孙悟空虽然不全信,但是见到唐僧的时候,第一句话仍然忍不住,“夜來好事如何?”直到唐僧同学咬牙表示否认和愤怒,他才基本确定了事情的经过。出洞之后,他笑着跟八戒解释,重复了唐僧所说的“衣不解帶,身未潬牀”,猪八戒异常兴奋:  · “好,好,好!還是箇真和尙!我們救他去!”  不难看出,猪八戒虽然喜好女色,并且几次三番提出散伙,但他对于人与妖,尤其是神与妖的分判态度,与孙悟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妻子高翠兰是素质较高的人类,此前在一起生活的“卯二姐”身份不详,但没有证据表明她是个妖怪。一路上凡人唐僧或有可能对妖精动心(比如白骨精),但是能够引发猪八戒兴趣的无一例外是人类以上级别的存在。所以,当看到唐僧在如此引诱下仍然不为所动,他对于唐僧的认可是发自内心的,也是空前的。  合孙悟空与猪八戒之力,仍然斗不过蝎子精。此次提供帮助的是观音,她本想变身为一个“老妈妈”,不料被孙悟空识破,于是只好回到“真身”状态。此处作者明确交待,观音的真身就是只穿内衣的“鱼篮之象”,可见观音非常喜欢以此种常人的面貌出现。观音告诉孙悟空,这个妖怪的确“十分利害”,曾经扎过如来佛的左手,使他疼痛“难禁”,竟然无法再展开攻击手段,而只能派遣金刚出手。最终,观音菩萨说出了“昴日星官”这个关键的名字。  昴日星官的住所,竟然叫“光明宫”。孙悟空来到的时候,他正陪同玉帝在“观星台”巡礼,巡礼的内容,按照四大元帅(天君)的说法,包括在“斗牛宫”活动。孙悟空最终见到的星官“一身金缕”:  · 冠簪五嶽金光綵,笏執山河玉色瓊。袍掛七星云靉靆,腰圍八極寳環明。  · 叮當珮響如敲韻,迅速風聲似擺鈴。翠羽扇開來昴宿,天香飄襲滿門庭。  五岳金光、山河玉色、天香飘袭,看来这个星官的气势非常强大和广阔。可是面对孙悟空的时候,他却自称“小神”。星官一看事情紧急,就没有启奏玉帝,便同孙悟空一起前往毒敌山。看到猪八戒叫疼,星官有些意外,“你是修行之人,何病之有?”得知真相后,他动手两次,就解除了二人的病痛,然后立刻准备“降妖”。下一次他们看见昴日星官的时候,出现在山坡上的已经是一只“雙冠子大公鷄,昂起頭來,約有六七尺高”。这只巨型公鸡并没有动武,只是叫了两声,妖精就“死在坡前”。  看到妖精死了,星官没再多说一句话,就“聚金光”飞走。三兄弟连忙“朝天拱谢”,然后解救唐僧,继续上路。前方的路上,不久出现了一群“草寇”。强大如蝎子精的妖怪,都没能奈何唐僧师徒,几个草寇能够兴起多少风浪呢?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草寇的出现,却是师徒4人迈入又一个“黑暗世界”的转折点。
  第四卷  1. 黑暗世界  遇到这些草寇的时候,正是端阳时节,其特征是:  · 熏風時送野蘭香,濯雨才晴新竹凉。艾葉滿山無客采,蒲花盈澗自爭芳。海橊嬌豔遊蠭喜,溪柳陰濃黃雀狂。、  “野兰”“新竹”“艾叶满山”,再加上欣喜欲狂的蜂和雀,万物的生机和欲望,都在此一时刻暴露。于是猪八戒莫名其妙地嫌马走得太慢,孙悟空借用当年弼马温的余威,使白龙马一气跑出了20里地。  路的尽头,是30多个强盗。强盗的天职是劫财劫色,而唐僧撞入这样大群的强盗之中,却碰上两个“善良”的首领。他们长相虽然凶恶,却安慰唐僧说,“不打你,只是有盤纏留下。”唐僧摆脱最初的恐惧之后说道,我是“贫僧”,就让我过去吧。这让强盗首领很为难 ----   · 那兩箇賊帥衆向前道:“我們在這裏起一片虎心,截住要路,專要些財帛,什麼方便方便?你果無財帛,快早脫下衣服,留下白馬,放你過去!”  这伙人好不容易起了一点“虎心”,却经不住唐僧的三两句话,就愿意接受一件衣服和一匹马。但是唐僧非常不领情,不但说这件破衣服来之不易,而且“好言相劝”,说强盗同志们今生做好汉,来世要变畜生。首领(30多人的首领,也叫首领)果然大怒,举起狼牙棒就要打,没想到如今的唐僧还有一招,叫做骗。他说自己有个徒弟,他身上有几两银子,强盗一看唐僧怕打,竟然颇为理解的样子,也就不为难他,只是叫人吊到一棵树上。  孙悟空远远发现有强盗,第一反应竟然是“暗喜”。然后他变成一个16岁左右的小和尚,开始跟唐僧一起演戏。但众强盗愚蠢,没听懂他们话中有话,围上来只是要钱,丝毫没有“强”盗的架势。孙悟空说钱大大的有,于是强盗们非常“欢喜”,立刻让放了唐僧。孙悟空见唐僧走了,又说要三三分成,强盗首领居然表示可以考虑。直到最终撕破脸时,也没有更多办法,只是拿一条“藤棍”敲打孙悟空的光头。孙悟空挨了很多下之后,颇不情愿地拿出金箍棒来,让他们试试轻重。强盗试过之后仍不领悟,又打了孙悟空50-60次,这才终于把孙悟空惹毛了,一棒“荡”死了带头的。老二见状,大骂孙悟空“无礼”,转眼间也被打死,于是剩下的强盗终于如鸟兽散了。  那边强盗的遭遇先不说,这边唐僧已经有不详的预感,让猪八戒速告孙悟空“手下留情”。猪八戒一看打死人了,立刻又叫“散伙”,而唐僧的表现,虽然也不停地埋怨孙悟空,但是具体的任务分派,却是让猪八戒去挖坑。唐僧还给孙悟空台阶下,说“悟空,取香燭來,待我禱祝,好念經”,但是这回孙悟空的火气也大,说找不到香烛。于是唐三藏“孤零零”一个人开始撮土焚香诪告:  · “适來此地,逢爾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縣,都在此山內結黨成羣。我以好話,哀吿殷勤。爾等不聽,返善生嗔。却遭行者,棍下傷身。切念屍骸暴露,吾隨掩土盤墳。折靑竹爲香燭,無光綵,有心勤;取頑石作施食,無滋味,有誠真。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寃有頭,債有主,切莫吿我取經僧人。”  可见唐僧的思维非常清晰:第一,虽然这些强盗在山中结党,但他们都必定属于某籍贯、某家乡的人士,因为当地的某种原因而做了强盗;其次,双方闹出人命的根本原因是“沟通”问题,即强盗把他的好话听成了恶话,而不是因为这些强盗天生该死;第三,埋葬死人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他们和“心动”的香烛、“诚真”的顽石呆在一起,也就是和具有灵气的大地呆在一起。第四,如果一定要追究罪魁,那么应当是孙悟空。  当然,孙悟空听懂的恐怕只有第四点,而此时猪八戒又添油加醋,说唐僧没有帮他们推脱。人情冷落一至于此,孙悟空伤心之下开始说出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气话”,说玉帝天王东岳阎君等等都是他的熟人,他势力通达天地,随便你们这些孤魂野鬼上哪里去告状。唐僧听到这些不禁“心惊”,说孙悟空我这是为你好啊,但是行者此时已不进油盐,调头继续走路。  孙悟空心中有气,猪八戒和沙僧更是不平(“嫉妬”),认为唐僧对孙悟空用情过深。几个人面和心不和地来到一家庄园,很快发现原来盗贼之一(小杨)就是这个并不贫寒的家庭的一员。他为什么要去做强盗?  · 老者點頭而歎:“可憐,可憐!若肯何方生理,是吾之幸也!那廝專生惡念,不務本等,專好打家截道,殺人放火!相交的都是些狐羣狗黨!自五日之前出去,至今未囘。”  从这句话判断,小杨从事强盗工作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没有找到其他出路(生理),二是对农业(他家主要有麦、葵、黄梁等作物)缺乏兴趣,三是像他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大群人。他们聚在一起,就能够摆脱老实巴交的父母的控制。此时孙悟空跳出来说,既然是“奸盗淫邪之子”,我帮你们除掉如何?小杨他爸说,其实我也想过除掉他,但是家里就这一个男丁啊,我死以后还靠他来“掩土”呢。可见在他们看来,即使有如圣子唐僧这样的高僧帮助掩埋,仍然比不上由亲人后代送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半夜里,几个盗贼重新聚首,来到小杨家里,母亲一听,连忙让父亲开门放他们进来。几个小强盗实在是没有见识,居然还想找孙悟空的麻烦,当然小杨也有自己的理由,一是“报仇”,二是安排大家“一齐下手”。动手之后,孙悟空一顿乱棒,然后找到小杨的头割下,交给唐僧看看。唐僧吓得大骂,猪八戒上前飞起一脚,把人头踢到路边,沙僧则去扶唐僧。下一步,当然就是那紧箍咒了。念了很长时间以后,唐僧才跟孙悟空解释,他知道孙悟空想惩罚贼人,帮助老两口除害,但是,1)那毕竟是别人的儿子;2)杀人伤了许多“天地和气”。这回孙悟空也没心情和唐僧辩个输赢了,只说一声“我去也”就飞得无影无踪。  真悟空走人,假悟空登场。这假悟空究竟是个什么人(妖)?  第一次出场时,他和唐僧有过交涉,说“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 哩。這一盃好凉水,你且喫口水解渇,待我再去化齋。”无论他是一意模仿孙悟空的言谈举止,还是另有原因,总之这个妖怪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入”了孙悟空的身份特征。  第二次是在水帘洞见沙僧。当时他正在非常愉快地念诵通关文牒,念到三个徒弟的时候,沙僧上前阻止,说孙悟空仍有回到唐僧身边的机会。最初假悟空不认识沙僧,此时猜了出来,于是说出一番道理:  · 行者聞言,呵呵冷笑道:“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髴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爲祖,萬代傳名也。”  可见假悟空有非常明确的价值追求,其一是“独成功”,其二是“万代传名”。对此,沙僧表示完全不认可,因为取经工程的形成,有如来-观音-金禅子这样的一个预定程序。而假悟空认为沙僧非常“懞懂”,他说自己同样可以找到一个“唐僧”,而且同样是“有道的真僧”,换言之,如来佛未必在意来取经的是否自己曾经的二弟子。当然,这几个“假僧”都是猴精变的,被沙僧打死一个,他也不太在意,就让小猴们剥皮取肉,就着椰子酒和葡萄酒吃掉这个同类。又另外找了一个“沙僧”,重新“教道”,那么这里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当然只能由他自己来完成。  到第三次出场的时候,假悟空已经碰上了真悟空,面对对方的愤怒质询,他一句不答就和对方混战至一处,从此也就失去了表现其个性的机会,一直到了如来佛面前被真悟空打死,都没有再说过独立的语言。结合他目前为止的表现和后边的“表演”,我仅仅能够得到以下印象:  1)假悟空(六耳猕猴)的本领丝毫不亚于孙悟空。他取经的执着精神远在孙悟空之上。  2)真悟空喜欢“逍遥”(部分因为他已经成为“齐天大圣”),而假悟空渴求成功和传名。  3)假悟空认为“真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甚至不排除使用欺诈手段。在他的逻辑中,如此“执着”也有可能获得高层势力的同情和认可。  4)假悟空拒绝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可能是他难以被纳入“正统”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孙悟空曾经在天庭和唐僧门下两度接受正统训练。  总之,志存高远的六耳猕猴选择了一条“模仿圣灵”的崎岖坎坷而又注定不可能成功的道路。他不知道孙悟空是天生的“神”,以为一切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加以改变。拒绝传承、坚持寻求独特的成功道路,在这点上,他和刚刚被孙悟空打死的小杨等人没什么不同。  而真悟空的境遇,却非他想象的那样风光。一肚子苦水的孙悟空能够向谁去倾诉呢?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南方”。一到落伽山,撞见的却是“红孩儿” ---- 另一个命中注定将被归入正统的神人。“善财”童子的说话已经很有内部人员的幽默感,他拿孙悟空说出的“告菩萨”三字打趣,试图跟对方扳平身份,却被孙悟空愤怒地斥回,说你红孩儿几天前还是个妖精,刚刚走几部正路就忘了恩人?红孩儿也不生气,只说自己是“作笑耍子”,一边引孙悟空进去。孙悟空一见观音,满腔冤屈不知从何诉说,于是“泪如泉涌,放声大哭”。  按照孙悟空的说法,他这样委屈的根本原因是自己“舍身拼命”地帮助唐僧,如同“老虎口裏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而那唐僧却毫不领情,连个将功折罪的机会都不给他。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紧箍,观音做不到,就去找如来。不料观音又使出一招,立刻让他老老实实地呆在落伽山。  · 菩薩道:“你且住,我與你看看祥晦如何。”行者道:“不消看,只這樣不祥也了。”菩薩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好菩薩,端坐蓮臺,運心三界,慧眼遙觀,遍周宇宙,霎時間開口道:“悟空,你那師父頃刻之際,就有傷身之難,不久便來尋你。  从前边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观音和如来都有一种以“般若”开头的神秘技术。相比之下,如来佛是用嘴说出来的,而观音则是当着孙悟空的面进行演示。这种技术曾经帮助她获得了《心经》这种很高级的法门和智慧,如今又能够预见未来,告诉孙悟空唐僧将有大难,而且还会来找他。这究竟是种什么技术?即便是像孙悟空曾经学到的那样灵魂出窍,如何能够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什么人才能准确地告诉观音未来会发生什么?  孙悟空在落伽山的时候,猪八戒和沙僧则忙着给唐僧找吃的。看到唐僧被人打倒在地,生死未知,沙僧入伙以来第一次流露了真性情:  · 沙僧道:“且去把馬拴住!”只叫:“怎麼好,怎麼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叫一聲:“師父!”滿眼抛珠,傷心痛哭。  这位训练有素的御前工作人员虽然在最伤痛的时候,仍然不忘“拴马”,总之是见不得一点点乱相。一见唐僧还活着,他立刻又冷静下来,劝告八戒先别发怒,把师傅调理好了再说。后来为了找回行李,唐僧又决定派沙僧去花果山,因为猪八戒跟孙悟空“不和”,说话又“蠢鲁”。沙僧临行前,又嘱咐猪八戒“不可撒泼”,八戒也点头认可。  沙僧在花果山,完全不提孙悟空打倒师父之重罪,只是承认“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和“弟等未曾劝解”,如此卑屈,仍然没能说动假悟空归还行李。反而是见到假沙僧的时候,自己先忍不住大怒起来。而后见到观音菩萨旁边的真悟空,他也毫不犹豫地举仗便打,嘴里罕见地乱骂,说孙悟空是“犯十惡造反的潑猴,你又來影瞞菩薩哩”。被观音喝住之后,沙僧开始数说孙悟空的罪状,称他“一路行凶,不可数计”“血淋淋提一个人头来与师父看”,害得师父“跌下马来”。总之这个沙僧的立场,似乎完全是站在“师父”的角度,试图通过唐僧的眼睛来观看这个世界。然而作为另一个天生的“神人”,他却不能准确地把握到唐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孙悟空之“强力”的依赖),也不能真正读懂圣子和圣灵之间的复杂互动。在天庭这个“准人类社会”的驯化下,沙僧对于本性的遺忘的确是非常显著的。  沙僧和师兄一起前往花果山,心里还充满疑虑,认为孙悟空故意飞得快好去“安根”。孙悟空只好慢速前行,不过到了老家,也就管不了那么多,直接和假悟空拼斗起来。两人武力相当,连武器和对紧箍咒的恐惧表情都一模一样,所以观音、唐僧、玉帝、李天王都无法分辨。这时孙悟空想到了一个人 ---- 阎王。  上一次孙悟空去地府的时候,是被勾魂使者直接带走,路上印象不深。此次二人明确是来到了阴山背后,那里满山都是鬼,山上(或山下)有个“阴司门”,从那里进去就可以到达“森罗宝殿”。十殿阎王闻讯迅速会拢,要求二人说明来由。孙悟空要求查看《生死薄》,但是上边查不到假行者,部分原因是猴子类已经被孙悟空全部注销了。眼看事情要黄,另一位佛教界顶级人物 ---- 地藏王菩萨开始说话。  · 只聽得地蔵王菩薩道:“且住,且住!等我着諦聽與你聽箇真假。”  这个叫做“谛听”的神兽,能够听到陆地界一切生物的信息,似乎与如来佛的认知范围相仿。谛听似乎听出了假悟空的身份,但是担心集众人之力也制服不了他,可见地藏王的战斗能力比较有限,至少和孙悟空不在一个级别。在去西天的路上,作者趁机吟诗一首,可能就说明了这一部分的主题:  ·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寳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聖胎。
  战斗中,作者描述罗刹女“本是修成怪”,但是仍然没说是什么妖怪。她的武力却并不弱,竟然能够和孙悟空一直斗到太阳下山,估计无法取胜,才取出芭蕉扇制造了一股“阴风”,让孙行者瞬间消失。  孙悟空双脚无法着地,向着东南方整整飘了一夜,才“正好”来到了小须弥山,那里有灵吉菩萨和他的“定风珠”。灵吉坐在“宝座”上边,虽然知道孙悟空来了,却并不了解取经工程的进展情况,以为他已经完成大业。听孙悟空说完情况,灵吉笑着表示,自己知道这芭蕉扇的来历:  · “他的那芭蕉扇本是崑侖山后,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産成的一箇靈寳,迺太陽之精葉,故能滅火氣。假若扇着人,要飄八萬四千裏,方息陰風。我這山到火燄山,只有五萬余裏……”  “太阳之精叶”究竟何指,尚不清楚,但是芭蕉扇同样产自昆仑山附近,也就是五庄观附近,看来是没有疑问的。灵吉感叹说,看来一切早有定数(“緣灋”),否则为何当年如来佛祖正好赐他两样东西,一是飞龙杖,一是定风珠呢?那么这里的问题是,究竟如来佛本人是否清楚地了解这个“定数”?  孙悟空瞬间回到了芭蕉洞,但是铁扇公主仍然强调“夺子之仇”,拒绝帮助唐僧。孙悟空只好也玩阴的,找机会进了公主的肚子,而且一直来到肝部(“已見其肺肝矣”)。他用脚一蹬,即导致铁扇公主腹部疼痛,用头一顶,对方的“心”则又剧痛起来。最终依靠女人肉体传感系统的弱点而获得芭蕉扇。  我们知道,孙悟空不但见过金角大王的芭蕉扇,而且曾经拿在手上,所以此次获得的芭蕉扇虽然能够制造出“千丈之高”的恐怖火焰,却应当不是那一把。换言之,相比太上老君仅仅拥有一把芭蕉扇(一旦丢失就可能无法制服青牛),铁扇公主掌握的数量更多。她究竟是从哪里得来?  一借芭蕉扇失败,一个身份奇特的土地及时出面,安抚了唐僧师徒。原来他曾经是金角和银角的同门,由于没有管理好装着孙悟空的丹炉而被罚下界。然后作了土地神,似乎是他自己的选择,可见土地这一天庭行政系统中级别很低的神仙(并非最低,至少高于小鬼)未必都从泥土中自然生长而成,而可能由别处的神灵充任,这与我们曾经见到的能够搬运大山的山神和土地,应当不是一种来源。  按照土地的介绍,罗刹女之所以不能够吸引牛魔王,是因为玉面公主拥有“百万家私”,却缺少一个具有实力的管理者。那么牛魔王所在意的究竟是什么呢?他真的抛弃罗刹女了吗?目前还不了解。  积雷山是一座俏丽的高山,与翠云山的雅致截然不同。孙悟空欣赏了很长时间,才进入山内一通寻找。当然,这就撞上了同样美艳的玉面狐狸。玉面在此生活惯了,一时不能适应孙悟空的丑陋,再加上孙的迟疑,她更加怀疑对方不是好人。当孙悟空开始编瞎话,说自己是铁扇公主所派时,玉面顿时大怒:  · 徹耳根子通紅,潑口駡道:“這賤婢,着實無知!牛王自到我家,未及二載,也不知送了他多少珠翠金銀,綾羅緞匹。年供柴,月供米,自自在在受用,還不識羞,又來請他怎的!”  从这里看,罗刹女和牛魔王既没有离婚,也没有翻脸,否则玉面没有理由不停地输送生活用品。那么牛魔王和罗刹女甘于现状的原因,是这些财产方面的入项吗?无论如何,孙悟空显然不明白这里边的关窃,他为了继续演戏,就骂玉面公主“赔钱嫁汉”,不知道羞耻。吓得对方掉头猛跑。  牛魔王正在书房里边,阅读一种关于丹药的书籍。玉面撞进来乱哭,他陪笑地询问,玉面却骂他是个“惧内的庸夫”,可见在玉面的价值体系中,她和牛魔王并不是真正的夫妻,至少不是正统的夫妻。牛魔王好一阵的安慰,才平息了美女的火气,然后开始细想,觉得芭蕉洞是个“清幽自在”的地方,罗刹女是“自幼修持”“得道的女仙”,非常注意生活作风问题,连能够靠近身边的男童都没有。他越想越奇怪,就来到洞外,让孙悟空见到了自己这个“大哥”。  孙悟空发现,牛魔王和500年前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从作者的描述写,这种不同一体现在穿着方面,衣服的材料包括“熟铁”“黄金”“麂皮”和“狮蛮”(不知何指),同时也体现在仪容上,尤其是眼光、浓眉、吼声和行动威风的状态。双方一开始还算和谐,牛魔王并不像老婆那样在意红孩儿的处境,但是话语僵硬,显得不愿多跟孙悟空交涉。孙悟空无奈仍然要求借扇一用,这激起了老牛的怒气,因为他发现孙悟空已经先后和他的两个女人发生了纠葛。在他看来,孙悟空“旣欺我妻,又滅我妾”是严重的“无礼”,孙悟空完全听不懂对方的话,一时也怒火上来,就拿出金箍棒和这位“兄长”战斗起来。
  这场战斗的精彩程度不亚于孙悟空与麒麟之战。作者介绍说,双方之所以失去“旧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牛魔王“举家无义”。当初八拜为交的七大圣,究竟是如何失去了“义气”?颇耐人寻味。正斗得难分难解,忽然有人呼叫牛魔王赴会,早些去便于“安座”。安座的意义,我们在女儿国的宴会上已经有些体会,那么牛魔王一个江湖草莽,如何也需要这套规矩?为什么宴会的主人会担忧安座的问题,以至于专门派人来提醒牛魔王?无论如何,老牛一听到信息,立刻把孙悟空扔到一边,穿了一件“绒袄子”就去赴宴。方向是西北,更接近唐僧师徒前去的方向。、  孙悟空这回学聪明了,他意识到老牛的此次赴会绝不简单,于是暗中跟去。来到“乱石山碧波潭”,孙悟空判断水下只会有几种力量,包括蛟精、龙精、鱼精或龟鳖(包括前边那个大龟)之精。这回他不再怕水,变成一个36斤的螃蟹来到潭中,只看见一个“玲瓏剔透的牌樓”,然后是“一派音樂之聲”:  · 朱宫貝闕,與世不殊。黃金爲屋瓦,白玉作門樞。屛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祥云瑞蔼輝蓮座,上接三光下八衢。非是天宫並海蔵,果然此處賽蓬壺。高堂設讌羅賓主,大小官員冠冕珠。忙呼玉女捧牙郤,催喚僊娥調律呂。長鯨鳴,巨蠏舞,鱉吹笙,鼉擊鼓,驪頷之珠照樽俎。鳥篆之文列翠屛,蝦須之簾掛廊廡。八音迭奏雜僊韶,宫商響徹遏云霄。靑頭鲈妓撫瑤瑟,紅眼馬郎品玉簫。鳜婆頂獻香麞脯,龍女頭簪金鳳翹。喫的是,天廚八寳珍羞味;飲的是,紫府瓊漿熟醖醪。  这一段全文摘录,因为非常要紧。此处不过是一个“潭”,却有“与世不殊”的建筑装潢水平,有“大小官员”,有玉女仙娥,有“鸟篆之文”,有“龙女头簪金凤翘”。在这样一个集会中,牛魔王并非天然的贵宾,他必须“早至”,才能够让其他坐下首的宾客服气。当然,宴会的主角仍然是龙王家族,老龙看不惯孙悟空在当中“横着走”,就要抓他,他连忙解释自己“未习行仪”,不知“王礼”,于是众人一起为他求情。可见此处气势虽盛,但始终比不上天庭和王室的谨严。  孙悟空变成牛魔王来到翠云山,罗刹女一见之下,竟然没有丝毫的醋意(不要相信电视剧的改编),一家的下人也对他非常尊重(無不敬謹)。直到两人坐下来,罗刹女才稍稍表露了一点被“抛撇”的苦闷。孙悟空此时已经非常进入角色,说“家事繁冗,朋友多顧,是以稽留在外,却也又治得一箇家當了”。不敢谈深,连忙转入关于自己的话题。罗刹女虽然说出真扇的下落,但显然另有所图,提示牛魔王“莫忘结发”,建议喝一杯“乡中之水”,孙悟空只好顺着说:夫人治家辛苦了。罗刹女回答:不辛苦,“自古道,妻者齊也,夫迺養身之父”。  总之罗刹女的世界观认为妻子的责任就是维持家庭(家族)的秩序化,在此秩序中,丈夫由于发挥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因此就像父亲一样尊贵。这显然就是她为何不但不吃玉面的醋,反而非常理解甚至纵容牛魔王“置外产”的重要原因。喝了几巡酒,罗刹女开始动“色情”,就跟孙悟空同喝一杯,孙悟空目的还未达到,也只好跟她“相倚相偎”,这一偎,就彻底解开了罗刹女的心头枷锁:  · 釣詩鉤,掃愁帚,破除萬事無過酒。男兒立節放襟懷,女子忘情開笑口。…… 絮絮叨叨話語多,捻捻掐掐風情有。時見掠云鬟,又見輪尖手。幾番常把腳兒蹺,數次每將衣褏抖。  可见要想放开怀抱,一需要“酒”,二还需要知心之人。孙悟空无意中就充当了这个知心人,于是罗刹女对他一番“酣然”,也就很正常不过。孙悟空抓紧时间说自己不会使芭蕉扇,罗刹女也不怀疑,就嘲笑他两年来“晝夜貪歡”,却不知道牛魔王一直怀有与“丹”有关的远大志向。然后她说出了关键的密码,是“苾噓呵吸嘻吹呼”,这是我们继通天河之后,第二次看到真正“咒语”的内容,相比之下,这一次的更加难懂而神秘,似乎与人类最普通的“呼吸”具有某种关系。孙悟空当然立刻回归本相,于是罗刹女“跌落尘埃”,当然不全是因为被孙悟空占了便宜,把这个猴子当作多年难遇的知己,同样是令她无地自容的。  牛魔王发现辟水金睛兽不见了,猜到是孙悟空干的,他自己还没什么,但是其他“众精”非常紧张,担心孙悟空的力量足以破坏他们的“正常生活”。牛魔王承认这种可能性,警告他们多多规避。当然,此时他可能不知道,龙王已经给自己找了一个极其厉害的帮手,正在前方等待着孙悟空。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们为何已经和孙悟空成为死敌?下一节有望揭晓这个谜底。  2. 黑暗世界(下)  黑暗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 牛魔王,听说孙悟空骗走了芭蕉扇,愤怒地开始追赶。过程中他开始回忆,自己曾经见过猪八戒(猪精),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斗力而是智取。这里提到,他也有72变的本领,和孙悟空相比唯一的区别是身材偏大偏笨。身体笨重但是法术高强,就能瞬间把芭蕉扇变成“杏叶”一般的大小。如此一来,一场生死决斗便无法避免。  最初还是仅仅与孙悟空和猪八戒战斗,已经落了下风,随后却对手越来越多。首先是土地率领阴兵前来“劝”他,说唐僧西天取经是普世皆知的正义之举(“無神不保,無天不佑,三界通知,十方擁護”),一味阻止是没有道理的,甚至可能被“诛”。而老牛主要拿妻妾儿子说事,反而说土地“全不察理”。依靠110多个小妖的帮助,牛魔王勉强得胜,孙悟空一边佩服对方的顽强,另一边也下定决心必须战胜对方。他对猪八戒严正说道:  · “呆子莫要胡談!土地説得有理,我們正要與他——賭輸贏,弄手段,等我施爲地煞變。自到西方無對頭,牛王本是心猿變。今番正好會源流,斷要相持借寳扇。趁淸凉,息火燄,打破頑空參髴面。行滿超升極樂天,大家同赴龍華讌!”  这里出现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是“会源流”,非常接近我们在哪吒那里见到的“同源流”。而且孙悟空认为牛魔王的根本身份是“心猿”。从这里看,孙悟空的确是认为自己和牛魔王有相同的来源。我们知道,哪吒的来源可能是天地开辟之初的一朵“莲花”,如果孙悟空自己是圣灵,那么难道牛魔王也代表了上帝在人间的一种呈现方式?什么时候,在哪里上帝曾经表现为一头牛呢?暂时还没有答案。  另一个概念是“龙华宴”,从这里的描述看,孙悟空(或者作者)认为只要能够实现个体的超升,就有希望在极乐世界参加这种宴会。那么这种宴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人参加?也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猪八戒马上又提到了“盂兰会”,而这个宴会我们是见过的,就是在五庄观,镇元子曾回忆自己和金蝉子一起参加宴会的情景。可见无论是龙华会还是盂兰会,都是一种顶级的神仙宴会,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再次战斗时,孙悟空的立场已经非常鲜明(“昨日還與你論兄弟,今日就是仇人了!”)。牛魔王拿出自己的铁棍抵挡,但是这一次猪八戒非常骁勇,打得牛魔王掉头跑路。几番变化之后,仍然无法摆脱孙悟空的纠缠,于是一边发笑,一边变出了本相,是一只巨型的白牛,两角似塔,可见不是水牛类型。双方又是一场大战,作者赋诗说,这次战斗的意义在于“和睦五行歸正果,煉魔滌垢上西方。”也就是说,牛魔王的确成了“魔”和“垢”的代表。上帝的化身,如何竟能够成为邪恶势力?  一帮神仙,把个清幽的翠云山围了个水泄不通。罗刹女是那个首先醒悟的,她哭着对牛魔王说,就吃这个面子亏,让孙悟空得到芭蕉扇吧。牛魔王坚持“物虽小而恨则深”,一定要再比个输赢。出去之后四面都是敌人,勉强战斗了50回合就开始逃窜,先往北逃,迎面撞上“五臺山秘魔巖神通廣大潑灋金剛”,和文殊菩萨是什么关系,暂不清楚。再往南,又有峨嵋山的“胜至金刚”,也自称是奉了如来佛祖的旨意。东边有须弥山的“大力金刚”,西边有昆仑山的“永住金刚”,根据他们的说法,如来的命令方式是“密令”和“亲言”。老牛这才有点后悔,但为时太晚,头顶上又来了跟他“同源流”的三太子。哪吒为什么会来?他向孙悟空说明原因,原来是如来佛召见他们父子,然后向玉帝“发檄”,然后再让玉帝发一次旨。哪吒对于此次战斗很有信心,最终依靠风火轮上的“真火”和他爸的照妖镜,彻底让牛魔王跪下求饶。  老牛狼狈地被带回芭蕉洞,罗刹女见状立刻换了一身如同尼姑的素服,出来以后发现到处都是金刚天王,于是口称“菩萨”,赶紧下拜。获得芭蕉扇之后,一众来到唐僧身边,依据沙僧的判断,我们知道原来这就是如来佛手下的“四大金刚”,只是他们为何分居四处,又不在灵山附近把守,则是一个疑问。唐僧头一次看见这么多神仙,有些激动,而四大金刚报喜说,他的取经路程将要走完了。  牛魔王的下场是被带去见如来,而罗刹女却不肯离开,孙悟空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还想要回扇子。是否为了继续维持她和当地百姓的交换关系,尚不清楚。孙悟空一听想笑,说我不会拿这扇子买点心么?你就别站在雨里发愣了。此时罗刹女说了一番奇怪的话:  · “我等也修成人道,只是未歸正果,見今真身現象歸西,我再不敢妄作。願賜本扇,從立自新,修身養命去也。”  这里的关键,显然在于“真身”很可能是指牛魔王。那么罗刹女竟然完全清楚牛魔王的真身是谁?(为何说“归”?)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她之所以如此辛苦地从另一种生物修成人形,然后继续修炼,难道都是为了当下发生的这一切?她是如何得知事情在几百年间会有这些变化的?  罗刹女最终得回了芭蕉扇,一边用咒语把它变小,含在口中,一边看着唐僧师徒远行。作者介绍说,她经过长期的隐姓埋名的修行,最终获得了正果,并且在“经藏”中万古留名。这里的经藏,应当是指佛经,难道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佛经”当中,还记载着许多跟乐园派关系密切的人物?究竟有哪些呢?  目前最能够明确的是观音菩萨,其次是罗刹女和她的儿子红孩儿(善财童子)。而在著名的菩萨或者佛祖之中,灵吉菩萨也是值得关注的,因为他的存在和能力(主要是法宝)似乎都与乐园系统存在关联:飞龙杖是为黄风怪而准备的,而且他长期负责监控黄风怪;定风珠则同时与黄风怪和罗刹女有关。但是,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在佛教传说中从属于一位“阿弥陀佛”。目前为止,这位神秘的大佛仍未现身,而他据说掌管的西方净土,目前却似乎由如来佛代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依据另一种说法,阿弥陀佛是过去之佛,如来佛是当世之佛,还有一个未来佛叫做弥勒佛。他和乐园之间又有没有关联呢?如果没有记错,这位未来佛祖很快就要出场。
  按唐僧最初的打算,他是准备一个人去扫这高塔的。还是孙悟空多了个心思,担心塔上“日久無光,恐生惡物”,才和唐僧一起上去。据作者介绍,这塔非常高峻,“突兀凌空”“遠眺可觀千里外,高登似在九霄中”。我们在流沙河的部分曾经讨论过,孙悟空升上天空以后的视野范围大约是八百里,再远即无法看见,那么这“五色琉璃塔”的高度,竟然比孙悟空普通的飞行高度还要高不少。唐僧一直扫到二更和三更之间,才扫了“七层”,也就是全部高度的一半。勉强再扫几层后,只好交由孙悟空继续完成这非人类的工作。  孙悟空一边扫塔,一边顺手抓了两个“鱼怪”。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正是知道孙悟空即将前来,所以被派来打探消息的。可见自从碧波潭势力知道了孙悟空的存在,就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虽然招到了实力强悍的附马,也没有减轻他们的紧张心情。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们预感到唐僧和孙悟空一定会插手这件关系到国家政治取向的事件?如果真是如此,他们为何一定要盗取塔上的舍利子?  据妖怪介绍,他们不但偷走了舍利子,还专门让美丽的公主飞上灵霄殿,偷取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作用是什么,暂不清楚。既然知道了主谋,唐僧和孙悟空第二天即穿戴整齐,“整束威儀,拽步前進。”一路上,看不尽的“朱雀黃龍,清都絳闕”,最终来到东华门,唐僧对阁门大使作礼,请求“面君”,进去之后,还要“在階前舞蹈山呼的行拜”。对这一套,孙悟空似乎有点看不惯,他叉着手一动不动地看着唐僧表演。唐僧与国王的谈话倒是融洽,而且国王上来就说金光寺的“国耻”,显得非常信任唐僧,但他和寺里僧人一样,也只说塔上“光彩”,而不具体提及“舍利子”。听说已经抓住嫌犯,国王非常开心,连忙让一群“锦衣卫”把孙悟空“八抬八绰”,黄伞盖顶,大声喝路,以最快速度送到金光寺。八戒和沙僧还以为是国王来了,这么大排场,出来一看原来是孙悟空,连忙取笑。沙僧瞬间暴露出官僚本色,请求孙悟空带他一起去见国王(“哥哥也帶挈小弟帶挈。”)孙悟空本来不同意,后来听僧人劝告,也就大咧咧地答应了,然后依然一个人坐着轿子回宫。  两个小妖面对国王,文绉绉地开始作供。供词显示:1)碧波潭势力的主要成份是万圣龙王和他的“许多亲戚”;2)舍利子能够把龙宫照得即使在黑夜也如同白日(也就是说,和它在帝都发挥的作用是相似的);3)灵芝草的作用是“温养”舍利子。既已明确了主要矛盾,但国王仍然不放孙悟空等去抓妖怪,而是先在麒麟殿,后在建章宫,各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宴席,席上有文武官员上百人作陪。据国王解释,这两次宴席的功能是不同的,第一场在于庆功,第二场在于讨论作战计划。猪八戒在一旁猛吃,而国王高举酒杯,询问“哪位圣僧率众出师”。八戒一听几乎晕倒,说还率什么众,考虑什么开战时间,就我跟猴哥二人足够了。国王还要提供兵器和用大杯酒送行,孙悟空等不及,就带着八戒上路,留下沙僧向国王大吹法螺,以至“滿朝文武欣然,一國黎民頂禮”。  一到碧波潭,温文尔雅就完全不见了踪影。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利刀,割掉了两个妖怪的耳朵和嘴唇,让他们下去报信。他提供的信息非常清楚:要么交出宝贝,要么全家死绝,已经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当时九头附马正在跟万圣龙王喝酒,听到孙悟空来了,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慌张,而且自信三个回合就有希望拿下孙悟空。他冲出水面,孙悟空和猪八戒见到了一个真正的怪物:  · 遠看時一頭一面,近睹處四面皆人。前有眼,後有眼,八方通見;左也口,右也口,九口言論。一聲吆喝長空振,似鶴飛鳴貫九宸。  可见,这不是一个变化而成三头六臂的妖怪,而是天生“四面皆人”。而且他的身份接近鸟类,“虫”是一种侮辱性的称谓。他对于孙悟空似乎并不熟悉,出水之后连问了两次,孙悟空作出一副悠闲的模样,边梳理武器边回应了一声。妖怪继续询问:  · “你家居何處?身出何方!怎生得到祭賽國,與那國王守塔,卻大膽獲我頭目,又敢行兇,上吾寶山索戰?”  这一连串的问题,真的把孙悟空给问恼了,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有人(妖)竟然真的没有听说过自己。独角麒麟的来历已经够特殊了,但毕竟还知道“齐天大圣”这个名字,而这个妖怪,又究竟是哪里来的?所以孙悟空骂归骂,还不得不作一番自我推销,说明自己从出世到学艺到闹天宫到取经的主要经历。听完之后,九头虫的反应是“微微冷笑”,似乎全不在意,只是问孙悟空为何多事。孙悟空也找不到太多的理由,只能搬出金光寺和尚跟自己“一门同气”。这佛家的事务,看来他只有管到底了。  战斗一触即发。作者在过程中说明,这个妖怪虽然年轻(“少”),却完全不输给孙悟空。猪八戒想要从后偷袭,却反而激起妖怪的野性,索性变出原形,是一种长相丑恶的鸟类,浑身羽毛,擅长飞行。他的声音高亢而悠远,气势则完全与一般凡鸟不同。对于这个妖怪的来历,猪八戒感觉非常不可解。这个同样经历丰富的神人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样的“恶物”,因此怀疑对方有独特的出生经历(“是甚血氣生此禽獸也?”)。而孙悟空在八戒被捉之后,也对妖怪实力之强悍感到心惊,甚至产生了恐惧的情绪。  好在龙宫里边的管理非常松驰,孙悟空变作的螃蟹轻松找到了八戒和九齿钉钯。孙悟空得手后立即回到岸上,等着猪八戒引敌人出来。猪八戒一人在龙宫中进行破坏,九头虫闻讯赶出,怒骂猪八戒惊吓了他的“眷族”。八戒并不害怕,且战且退,最终使孙悟空获得了一击杀死万圣龙王的机会。老龙一死,这个家族的解体和衰落似乎已成定局。作者叹道:  · 可憐血濺潭中紅水泛,屍飄浪上敗鱗浮!  辛苦的经营一朝如风云吹散,九头虫也无意再战,退回水下。孙悟空正在催促八戒再去引诱,忽见一股云雾,向东南方去了。我们已经知道,东方是唐僧师徒刚刚走过的地方,而东南方接近牛魔王的积雷山。这支仿佛无意中出现的部队(二郎神部队)声称自己就住在东南方(采猎而回),有些令人奇怪。  同样奇怪的是此次孙悟空“会见”二郎神的过程。孙悟空不是直接飞过去问好,却先跟八戒说:  · “八戒,那是我七聖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  猪八戒没多想,觉得应该求助二郎神,但孙悟空继续说,自己曾经当众输给过二郎神,见面不知道说什么,还是八戒去拦住他们为好。连第一句话,孙悟空都替他想好了,是“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聖在此進拜。”显然,这是一次“真君”与“大圣”之间的高层次会晤。事情果然如孙悟空的预料,杨戬表示希望一见,然后也命令自己的手下(梅山六兄弟)去请孙悟空。这六个手下也并非光杆司令,各自都率领着一个“营”,所以他们的一起出场,还是给足了孙悟空面子。  两个大哥级人物见面之后,动作是“擕手相搀”,然后杨戬说孙悟空取经“高登莲座,可贺可贺”,孙悟空则称自己欠着对方一个大人情,“未展斯須之報”。杨戬得知孙悟空有求于他,非常慷慨,但是表示不知道水下是何妖怪。然后反而是六圣提醒他,说哥哥怎么忘了,这里是碧波潭啊,万圣龙王的老家。杨戬恍然大悟,说这老龙太不知天高地厚,怎么敢偷“塔宝”?此时,尚无任何人告诉他丢失的是塔上之宝。  孙悟空简单说明了情况,杨戬没有表示出同情,而是建议趁胜追击,“却不連窩巢都滅絶了?”还是他的手下劝谏,说天色已晚,贵客难逢,不如先聚餐一下。二郎“大喜”,孙悟空也推托不掉,双方只好“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擧盃敍舊”。  猪八戒再次下水诱敌的时候,龙王的儿子正在披麻痛哭,孙子辈则跟附马一起处理棺材。猪八戒一钯又打死了龙子,把龙子他妈吓得一通乱跑。附马率龙孙迎战,后者一出水面即被打成了“幾斷肉餅”,附马只剩自己一个,于是打个滚现出本象,伺机进攻。杨戬不管那么多,一粒银弹打去,加上哮天犬的协助,瞬间就搞掉了对方九个头颅中的一个。这怪物只好逃命,往北海的方向去了。按照孙悟空的判断,他存活的机率并不大。  孙悟空又开始变老公骗美女,果然将公主的浑金匣子骗到手。另有一个白玉匣,装着九叶灵芝。可见这两样东西都已经被密藏,而没有达到放射光芒的目的。万圣公主(宫主)死在猪八戒的手上,龙婆则被抓住作为见证。孙悟空试图挽留二郎神一行,但他们不肯邀功,率领部队回“灌口”去了。那么灌口的方位,应当比较接近牛魔王的积雷山,而和一般所认为的四川相距遥远。  一日间失去了几乎所有男性亲人的龙婆,在朝堂上供认此事是丈夫与九头虫的合谋。同时,她明确说出塔上的光芒来自“佛家舍利子”。她说,舍利子能够得到灵芝草的仙气温养,就可以千年不坏,万载生光。即使埋在地下,也会有巨量的“霞光”和“瑞气”出现。龙婆求饶她一命,孙悟空安排她保护佛塔,她表示非常乐意。另有土地、伽蓝、城隍等神仙,负责看管龙婆,稍有错误便将其处斩。看到塔顶重放光芒,达到了“四国同瞻”的效果,孙悟空提出“金光”这个名字不好,建议改作“伏龙寺”,理由是前者过于“流动”,而后者利于“常存”。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稍后就能知道。  满城的百姓出城送别唐僧师徒,其中国王送了20里,其他人都送了40里以上,不少人要求跟随服侍他们。孙悟空变出几十只老虎,也都没有真正吓住这些人,仍然抱怨自己“无缘”,得不到被“度”的机会。四人继续前行,发现前边是一条极长的“岭”。这条岭的特点是:路有,但是几乎不能走 ----  · 唐僧叫:“徒弟,這路怎生走得?…… 路痕在下,荊棘在上,只除是蛇虫伏地而遊,方可去了。若你們走,腰也難伸,教我如何乘馬?”  可见,这是适合蛇虫行走的道,不适合人类的行走,更不适合骑马。但是,这密密的荆棘林中,却不是没有高等的生物:  · 那中間有松有柏還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盤團似架,聯絡如牀。有處花開真佈錦,無端卉發遠生香。爲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長!  这岭的长度,竟然又超过了孙悟空的视野范围,所以他判断“似有千里之遥”。依靠猪八戒的开辟,他们来到了密林深处,发现一处空地,唐僧欣然决定在此“过今宵”。但是孙悟空隐隐听出了这中间的异状(“落目荒煙鎖廢丘”“鳥弄余音似訴愁”),建议抓紧离开。此时出现了一个老者和一个“鬼使”。  唐僧被这两个装扮成土地神的妖精带到了一个“烟霞石屋”的前边,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隐居的绝佳地段。四个树精前来与唐僧见面,表示希望听到“禅机真派”。唐僧连忙询问对方的年龄,在自我介绍中,树精们纷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消灭了()妖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