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山还是那个山,树还是门前那棵树树,人已不是那个人了

白马山上的那棵树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新西兰纪行
三、一树山和伊甸山[楼主]&作者:
&发表时间: 19:17
&&&&&&&&点击:715次
新西兰纪行&三、一树山和伊甸山&&&& 一树山(One tree hill)和伊甸山(Mount Eden)都在奥克兰。&&& 先说一树山。海拔近200米,也算是奥克兰的一个制高点了,可以俯瞰奥克兰全城。据说原来山顶上有一棵参天大树,当地的毛利人视之为&神树&。当初白人登陆新西兰,与当地的毛利人签订条约,买下这片土地。日,奥克兰市政厅将这棵树砍了,理由是防止大风刮倒伤人。毛利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受到侵犯,砍树那天,纷纷上山悼念,以示抗议,据说当时悼念的鲜花,从山下一直摆到山顶。有许多人还把细小的树枝带回去做纪念。现在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替代了那棵参天大树。03奥克兰一树山纪念碑>&&& 那天风很大,阴冷阴冷的,时不时还飘点雨,但天边还出现了彩虹,我们欣赏了美景,照了相,想来张合影,这时从台阶上登登登跑来一位中年女士,冲我们说了几句什么,我没反应过来,看弟弟马上把照相机递过去,说她要帮我们拍合影,我们摆好了&造型&,那女士咔咔咔连拍了几张,问我们,如果不满意再拍,我们连连道谢。&& 我们在新西兰期间,经常碰到这样的&志愿者&。受其影响吧,看到有苦于无法自拍的游客,我也试探着问:&May I take a photo for you?(我可以帮你拍照吗)&当然也得到&Thank you(谢谢)&的回报。有句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真的,帮了人,自己心里舒畅。如果你碰巧和洋人近距离,比如路上迎面走来,他会主动地很有礼貌地说:&Hello(你好)&。我的黑头发黄皮肤,一看就知道是东方人,碰到这种场合,我也主动说&Hello&,显得咱是礼仪之邦来的。03奥克兰一树山鸟瞰>&&& 伊甸山位于奥克兰市中心以南约5公里处,山顶有一个呈倒圆锥形的坑,传说是亚当和夏娃的禁果掉在地上砸的坑。一个禁果就砸出这么大的坑,那吃禁果的人身高几许?真个是苍穹作屋,白云作被地作铺。其实是一死火山的火山口。海拔也近200米,山顶设有了望台,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市区和海面。十二世纪时,是毛利人居住要塞,毛利人称为&帕&的堡垒也位于此。03奥克兰伊甸山鸟瞰(右边远处是天空塔)>03奥克兰伊甸山死火山口>&&& 奥克兰还有博物馆、天空塔、温室植物园也值得一游,我们下节再讲。本帖地址:/sjqinghuai/msgview-.html[]
&[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1:37&[][][]
我要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棵树没被砍掉之前的照片。
照我说,肯定要留着,用架子支撑着,用绳子加固,说什么也不该砍了。太可惜了。&[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2:15&[][][]
&找到了这样几张照片。看样子,尖碑是先前就有的。&&[楼主] &[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8:31&[][][]
夜雨真是有心人,看了你的跟帖,我也到百度找,没找到。虽然只打开2、4两张,也能看出碑与树共存过。&[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3:58&[][][]
对【4楼】说:一树山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柳园客气了,我觉得那么好的故事,没有那棵树的照片,有点遗憾,觉得应该能找得到。另外几张照片不重要,都是关于那树被锯掉的情景。那树被肢解,树杈,被直升机逐件吊走。可能引用的网站不对国内开放,所以你看不到。&&[楼主] &[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20:53&[][][]
对【5楼】说:一树山补叙&&&& 谢谢夜雨的认真和执着,考虑到一树山的故事已超出旅游和景点的话题,所以在写《一树山》时就略了,既然朋友感兴趣,我就补叙于下:&&& 传说早在十八世纪初,有一个名叫Waio Hua tribe的毛利人部落生活在Maungakiekie这个地方。当时的部落酋长在他妻子分娩之后,将其儿子的脐带埋在山峰上,并栽了一棵本地特有的尖叶松(Podocarpus Totara),树干挺拔,常青常绿。毛利人视之为神树。世代相传,敬畏有加。1840年英国人坎贝尔爵士(Sir John Logan Campbell)将这座山命名为一树山(One Tree Hill)。1845年,有个名叫托马斯?亨利(Thomas Henry)的英国移民从毛利人手上买下了这座山及其周围的土地,但之后这棵树竟遭肆意砍伐掉。当时的毛利人为之震惊。1870年坎贝尔爵士在这山上重新栽了五棵辐射松。其中仅一棵存活。似乎这座山的顶峰命中注定只能容得一棵树。而人们也渐渐把原名Maungakiekie给淡忘了,习惯称之为一树山。1901年坎贝尔爵士当选为奥克兰市长。在他任内,一树山及其周围被划为公园,命名为康威尔公园(Cornwall Park),一并归为公有,向公众开放。现在一树山山巅陵园就是被后人称为&奥克兰之父&的坎贝尔爵士的安息之处,而那21.35米高的纪念碑,也是坎贝尔爵士为纪念毛利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以及毛利人对新西兰的贡献而建的。可惜的是,纪念碑尚未落成,坎贝尔爵士就辞世了。坎贝尔爵士深受的奥克兰人(包括毛利人在内)爱戴,人们遵其遗愿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他种的松树和纪念碑的中间。&&& 坎贝尔爵士1870年栽的那棵辐射松先后于日和 日被一帮激进的毛利青年锯裂,原因据说是要引起世人关注,关注他们心中的神树。活在他们心中的神树是那位传说中的酋长所栽的Podocarpus totara,而不是后来再栽的Radiata pine。也借此来宣示:保留毛利文化需要的是不折不扣。&&& 那棵辐射松第一次被锯之后,奥克兰市政厅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危树得以生存。第二次再锯之后,就无力回天了。为安全起见,决定予以人道处理。树干被锯成段保存在奥克兰博物馆。据说奥克兰市政厅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Totara树苗。单等毛利人点头,即可在原地种上Totara。&&& 对当时英朝廷来说,坎贝尔爵士无疑是一位很合格很受赞赏的政治家。有绅士风度,懂政治,懂经济,懂文化,懂同化。坎贝尔爵士明知那座山有个毛利名Maungakiekie,他还是给它起了一个英语名One Tree Hill。这个新的名字好就好在也能让毛利人接受。后来那棵Totara被不懂事的英国移民砍掉,给当地毛利人造成一个心理创伤。坎贝尔一直设法抹掉这道痕。其实他开始也是种Totara,而那几棵Radiata pine只是种在边上为小Totara作为遮荫陪衬用的。谁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小Totara死了,Radiata pine却活了下来,他在世的时候还有两棵活着。眼看自己老了,不能再在补种Totara上打主意。他又想了一招,把那块土地化私为公,向公众开放,毛利人能在这里自由进出上下,心理稍微平衡。&&& 现在我们看到的,山顶是直插云霄的纪念碑,山下是安宁和平的奥克兰,白云千载空悠悠,在这块土地上,那曾经的民族纷争,早已成为历史的烟云。&[7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5:24&[][][]
谢柳园很好的故事,不错,民族纷争已成为历史烟云。这段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南非和曼德拉。他也是公认的处理民族纷争的公正政治家。世博有他一句话,值得研习。中文翻译似有提炼的余地,哪位朋友来尝试一下?[楼主] &[8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00&[][][]
对【6楼】说:查了康威尔公园的资料,关于尖碑的记载摘录如下: 1853年坎贝尔爵士和他的生意合伙人布朗一起买下了一树山。1873年合伙生意重组,坎贝尔成为这份产业的独资股东。1912年坎贝尔逝世。但他早于1901年已经立了遗嘱。这份遗嘱包括把一树山捐赠为公有,当他去世后将他埋葬在山峰上,在他的墓旁立碑歌颂毛利先民的勇敢及其对新西兰的贡献。那尖碑高100英尺(约33米),碑前是一尊毛利武士青铜像。坎贝尔的遗嘱对建碑的费用也作了安排。1940年建成尖碑。本想在怀堂议条约(1840年一位传教士代表英朝廷与各部落酋长们签署条约,新西兰为英女皇所辖)百年纪念日揭碑。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遵循毛利人战乱期间不举行盛大典礼的习俗,直至日才举行揭碑仪式。至此完成了坎贝尔爵士的遗愿。坎佩尔爵士()是第一个定居克罗曼多(Coromandel)和奥克兰的欧洲人,并修建了奥克兰的第一间房屋,开办了奥克兰的第一间店铺。他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和国会议员。[楼主] &[9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0:54&[][][]
对【5楼】说:图片上的那棵树应该是1870年坎贝尔爵士所植的辐射松,而不是十八世纪初毛利人部落酋长栽的尖叶松。[楼主] &[10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5:28&[][][]
对【7楼】说:请教了懂英语的朋友,说也可以这样译:我们必须精明地运用时间,永远记住干正事的时机总是成熟的。 或: 我们必须善用时机,切记干正事莫迟疑。&[11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7:20&[][][]
对【10楼】说:译得好,比原来的好!&[12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2:13&[][][]
晚霞中的一树山(照片来自网络)[楼主] &[13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7:20&[][][]
夜雨、阿风在找一树山图片、资料的过程,对一树山及新西兰有了深入的了解,也等于“到此一游”了。谢谢!&[14楼] &作者:
&发表时间:
04:23&[][][]
既然已经跑题了,那就索性再跑远几步吧。每当提到民族纷争的时候,我就想起曼德拉。无论作为一个人个人,还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没有哪个有超过曼德拉那样的宽阔胸怀。南非独立后,曼德拉公正地评价了白人在南非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没有把自己27年的牢狱之苦化为仇恨,他的政治观点中并没有参杂个人恩怨,这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是他的伟大之所在。找到一些关于曼德拉的故事和言论,想拿来和大家分享。=========&&&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曼德拉那样的宽容和感恩吧。=========曼德拉曾说:&生命中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在坠落后能再度升起。&苦难正如一座高山,它的意义在于我们去翻越,在于我们把它踩在脚下。我们憎恶苦难,但不害怕苦难。当苦难降临的时候,我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生活的缺憾,我们用智慧的心灵创造生活的完美。在苦难的磨砺中,我们茁壮成长。同苦难抗争,无论胜利还是失败,生命都因此而显得强劲有力,人生才会显出迷人的风采。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提示了一个道理:苦难成就人生。&&& &&曼德拉=========&[15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01&[][][]
对【14楼】说:伟大的曼德拉,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尊敬。北斑斑好帖,特别是曼德拉说的那段,精彩!&[16楼] &作者:
&发表时间:
19:43&[][][]
对【13楼】说:当谢柳兄才是,这么多的文字这么好的照片,让我们获益匪浅。
&&简捷回复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棵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