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画与笔头油画和水粉画的区别别

[转载]怎样画山、石
怎样画山、石
把石头画好了、就是画山的第一步,经常说“石分三面”就是要画出石块的立体感来,中国画画石头主要是通过线条的轻重转折和皴法来表现,首先用笔勾轮廓线,然后再皴笔法用侧锋,一般情况下皴起笔轻收笔要重。运笔方向至上而下,也可从下到上,灵活运用。再画几个石头时大小和形象不要画法一样,要注意石块和石头之间的疏密、远近和相互关系。
画石头时用中锋或者稍侧的笔锋画石头的轮廓,用墨可以稍淡。笔头上的水分不要过多。然后依轮廓皴,增强石头的质感和立体感,皴笔用中锋和侧锋兼用,一般勾皴的黑色要淡,先淡后浓逐渐加深。再渲染石头暗部时笔的水分要含多一点,即所谓干皴湿染,这样做才显得有笔有墨,渲染用笔要大笔触,用侧锋,从上至下一笔一笔接着染下来,先用淡墨,逐渐用重墨、浓墨,等到前一遍的黑色干后,可以根据需要多次加皴加染,直到有了充分的感觉为止,一遍一遍的加皴加染这种方法称积墨法。
一般用焦墨加苔点,这是画石头的最后 一个步骤,主要表现石头上的苔草。
下面介绍几种皴法:斧劈皴是用侧锋笔画出来的。有时蘸浓墨有时蘸淡墨,可以用大笔皴法,也可用许多小皴法表现石块的轮廓、明暗和质感,一般情况下笔触与笔触之间不要重复,最好一次完成。待皴笔干后可以用含水较多的淡墨渲染暗部加强立体感。皴染之后可以再着色。亮部一般染赭石色,趁湿接染暗部,暗部颜色可以用花青,或在花青中加少许藤黄和墨,即螺青色。
拖泥带水皴法是一种在矾宣纸上或绢上使用的一种画法,其特点是连皴带染。画出来的山石,皴笔与皴笔之间、浓墨与浓墨之间自然连成一片。
云头皴象云头层层涌起,北宋画家郭熙好用此法。
披麻皴先用淡墨画轮廓加皴,阴暗处用淡墨渲染,不足部分等墨色干后再画、再染、点苔。
皴法有长、短、干、湿有的皴法没有名称。
用短笔触勾皴石块称雨点皴,北宋画家范宽多用此法。米点皴是山水画中用点子来表现山石的一种皴法,有小米皴和大米皴之分。运用米点皴主要表现烟雨云雾中的山峰、描写雨后的云山,强调大雨之后浓重的山色,加强雨景的效果。
皴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灵活运用,披麻皴、解索皴、卷云皴等等现代有人画山水画先把纸揉一下,利用纸面不平皴出的线条很有变化,有一种自然苍茫之感。有些石头在画时要特别注意线条的转折,以免呆板。
相传唐代王洽在画山水时狂野好酒,手抹脚蹴,将墨泼到纸上,根据形状有的象山石有的象云水。称为泼墨山水。一般认为使用大面积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的画都叫它泼墨山水。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名画家说名画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对于经典作品,通常画家与理论家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画家更多从形式师法和审美上进行评析,理论家则多侧重于风格及画史上的研究。对同一位画家的作品,每位画家的评析也不尽一样,有异有同,以此让我们多角度地了解和认识典型画家的经典作品。本期选取姜宝林、龙瑞、范扬对八大两幅作品的对比评述,他们各有洞见,亦各有意趣。 中国论文网 /7/view-3118146.htm   朱耷(年),族名统,号彭祖,明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第九世孙。号雪个、个山、人屋、驴汉、驴屋驴、个山驴、刃庵、道朗、良月、破云樵等,江西南昌人。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23岁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后又由僧入道。署名“八大山人”,四字连写似“哭之”、“笑之”,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由于长期积忧,遂患颠狂之疾,其笔墨自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工山水、花乌、竹石,山水原学明董其昌,又学元黄公望、倪瓒上至五代北宋董(源)、巨(然)。虽与“四王”同学董其昌,但与“四王”截然不同,不以摹拟为目的,既无董画之秀润闲适,亦无“四王”之清雅明静,而是一片荒凉的残山剩水,凄然苍茫的寂寞境象。八大用笔极简,干枯而沉郁,含蓄而雄健,笔笔中锋而浑厚,画面饱满,具有现代构成意识,虽然传统但形式感却很新。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清代中期“扬州八怪”、 后期“海派”、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名家,莫不受其影响。      姜宝林:八大是四高僧里艺术造诣、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在中国画的历史上,八大是独树一帜,不与人同。在一次八大研讨会上,我见到八大早年画的一幅手卷,看他是学徐青藤的,是年轻的时候画的,与徐青藤很相似。徐青藤是中国大写意画的开创者,那么八大为什么学了徐青藤之后形成的风格正好与徐青藤相反?徐青藤是以草书入画,逸笔草草,而八大用笔极其简练,笔笔中锋,笔笔到位,非常浑厚,让人看不出他原来学的是徐渭。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呢?我想,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仔细研究过徐渭的画,特别是在故宫看到四尺对开的一张条幅,画的下面有双钩水仙,后面有石头,再是双钩的芭蕉叶,后面又加了梅花,天空用淡墨渲。这幅画的左下角有一个土坡,土坡的用笔就是中锋用笔的拖笔,这个用笔很像八大的用笔。这说明,八大就是领悟、敏感到徐渭用笔的这个特点,把它吸收过来,又把它强化、放大,就变成自己的用笔特点。所以,我们学古人、学大家,不一定面面具到,只取其一点,把它夸张,把它放大,就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幅《仿董北苑山水》,石头的用笔都是中锋拖笔,包括树干的用笔也是,这是汲取了徐渭的一种笔法。这张画是八大60岁以前的作品,为什么这样说?这个“八”字写得像蝴蝶,这是60岁以前的标志,因为60岁以后的“八”字就没有再加这个弯度,但是这张作品风格已经非常成熟,面貌非常独特,整个画面非常严谨,是一幅精品。他的画简在写意,而更概括、更有高度,神也抓得更准。画的东西不多,画面却很饱满,很有张力,很有冲击力。为什么呢?因为画面的构成,具有现代构成意识。八大的画虽然是传统的,但看上去却感到很新。    这幅画得非常精到。我们看他的山水画,第一个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构图强调外轮廓的美,外轮廓线非常整体,非常有节奏。这个外轮廓线界定了这么一个区域,然后就在这个领域发挥才能,极尽笔墨之能把它填满。第二,他的造型和语言非常统一,用笔都是中锋圆笔或兼带拖笔,和花鸟画的笔法是一致的。再看这组树的节奏,变化非常好。主峰是以披麻皴为主,中锋圆笔,很浑厚。山顶上的点,点得非常好,让人感到远山的树一层一层的,画得非常概括、大气。       龙瑞:此幅山水意境简静平和、淡远空寂,元神深朴。近景地坡放于画幅最右下角,以三株树木与中远景相接,水天大面积空白,不着一物,产生一种空旷而似真非真感受。地坡、山崖、树木、房舍,造型敦厚,勾轮廓多用中锋圆笔补以侧锋擦染和拖笔皴、打横点。主体山景由四组构成:一陡崖向下;二为一峰峦向上;三为一平台缓其势;四为一远平台加之两三组房屋、中间横向生出一两丛树木,使山景更加有层而更加丰富。最后三处减笔浓墨与远山有呼有应,放在画面最上方。通篇纵横开合,大白大黑。点线面和型体综合构成,极富现代感。       范扬:跟着他的用笔走一遍,就能体会到八大的笔路。虽说是仿董源山水,但这些小矾头实际上已经有所改变,完全是他自己的线条、自己的方法。还有这些房子,董源画得毛毛的,而八大用块面来画,增加了体积感。董源用干笔淡墨,八大是湿笔重墨。先是画树,然后再画山体,看上去简练,实际上变化多端。可惜纸有点酥了。   跟着他的画路走一遍,就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不同,知道八大取法的方式。很多人学八大,但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取其用笔,有的取其构图,有的取其构成。我们也可以各取所需,来丰富自己的笔法。   这张蛮好,我很喜欢,跟我心性相通。         《松鹿图》轴       姜宝林:这幅八大65岁画的《松鹿图》轴,照一般的常理是不这么画的。下面是中锋圆笔的一个拖笔,画了一个土坡,这完全是平面的,然后左边一棵树切了画面的边,一般人也不会这样画。正好一棵树把一个边切掉,上来之后向右上角冲上去,“对角实对角虚”把握得非常好。松树的造型很奇拙、很孤崛,松针以少胜多,但是老松树的那种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松针都是中锋圆笔,画得很疏朗,疏朗松动之间又有很多变化。先用浓墨画重的松针,然后再用淡墨辅助,这样画面有层次感,很生动。松树的干是用画山水的皴擦积墨法,画得很厚重,很深入。特别是到了分支的地方,一个方向,两个方向,三个方向,四个方向,五个方向,加上这个大干是六个方向的松枝,都从这个地方分开,但处理得非常有节奏。本来这么多的线交汇在一点上,是我们要忌讳的东西,但是他化腐朽为神奇,这是八大独特的高于别人的地方。大师往往是这样,越是忌讳的东西,他越能把它变成优秀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张画不是一次画成的,这个地方空白的枝画好之后,又补了浓的枝,有这根浓的枝就把前面的枝衬托出来,后面的枝就退远了。包括右面这个枝,松针画好了觉得不够,又用浓一点的墨补上前面的枝。右面的枝和下面的枝,把空白分割成不等边的三角形。    很具有现代意识,松树的布局布好后,就画了下面鹿。鹿的角度非常难画,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正面而且头高高仰起,侧面或者半侧面都好画,那么他为什么要画正面的鹿?因为松树是个半圆形线条构成,鹿在里面就不能变化很多。他从整个大的构成的需要,把鹿的外轮廓画成椭圆型,显得很整体。大画家都是追求整体的对比、整体的变化,追求局部琐碎的小变化那是小家,大家是朴实的整体的。在这个椭圆形的块面里面,把鹿的神态、结构画得很生动。除了八大以外,没看到古人这样画鹿。画完鹿以后,就补了两块石头,右下角这块石头成斜上方,是为了和松树形成呼应,基本上是顺势。这个画面很简单,就是一颗松树、两块石头、一只鹿和一个横的土坡,土坡的后面用干笔扫了几下加了个地面,这样两个石头和鹿之间就联系起来了。左上角题款两个白文图章,非常好,形成块面,又收住气。字之间靠得比较紧,两个图章距离比较宽松。图章左面成一条直线,这样就有了节奏,有了秩序的美。其他的图章是收藏章,盖得很糟糕。大家还要看到一点,鹿抬起头以后,鹿角很难画,八大从艺术的对比手法出发,不画主角,主要的地方被脖子挡住了,而是画了最上面被分开的小角。细看不合情理,但艺术上是合情理的,这是为了和树对比,增加形式感,进行了艺术处理。分析这幅画之后可以看出,虽然这幅画的笔墨不多,但看得出他的学问非常深厚。    中国画不是写形,是写精神、写形式二者合一。现在一讲到形式就认为是外来的,就认为是形式主义,就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其实我们中国画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形式的构成。翻开中国美术史,任何一个大家之所以开宗立派,首先在形式上有突破,和别人不一样。“四王”大多在形式上和别人没怎么区别,也就成不了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只有王原祁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四王”里独树一帜。他把山石构成用折叠式,追求整体的大块效果。黄宾虹的构图,那种间架式很明显是从王原祁那来的。       范扬:这种鹿我也画过,八大画的拙朴而有力,而我画的漂亮而有趣味,肯定是拙朴的更高明,但现在的人不喜欢太拙朴。鹿角画得特别好,细节也有结构。不动手画不知道,一动手就知道它的难度了,像鹿腿是很难画的。他画得很圆浑,结构又在,又不是那么很抠形,又很有趣味。他用皴擦表现体积感,前面石头是一块,后面石头是一块,鹿又是一块。    背上的毛画得很好看,像一个个的小菱子,画得有趣味。有人说画翻白眼是有特别意义,其实这样画精神,也更好看。大师怎么画都好看,地上就这么随便拖几笔,但你这样拖就不行,他拖就行,因为他的书法好。松针这么疏朗地画很有意思,你要这样画就不好看了。虽然画得很简单,就几根线,但是有细节。    鹿角画得漂亮。想想看,如果我们也画一只鹿、一个鹰,能不能这样画起来?    鹿腿的骨节也很难画,还有脚踝、鹿脚的两个脚趾,既是真实的又很有趣。我也画过松鹿,当时画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八大,虽然就是意写的几笔,但骨力强盛,笔力很足。我们要学古人这种骨力,外柔而内刚。    石头画得不像潘天寿那么硬,是雄浑、圆浑,外面圆润、里面硬朗。    松树用笔不多,但变化多,树干上一个一个的小疙瘩,非常好看。构图简单,但很完整,变化非常丰富。右边松针的颜色深,左边就几根淡的用笔,出枝是白的,这样稍微亮一点。这也是我所掌握画法的基本规律,哪怕是到最后几笔的时候也是这种规律,从最小的到最大的都是这样,完全是融会的。这张我蛮喜欢,笔头厉害,柔中带刚。    随时看看大师是怎么玩的,再看看我们自己怎么画。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 HUOCHUNYANG CHUANTONGYISHUYANJIUHUI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新大街西门2号中国书画创作基地
邮编:100124 电话:86-10- 传真: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头画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