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放大镜能看到微生物吗大小的东西穿透物体会怎么样?


WIKI资讯
分析测试百科网
WIKI资讯
回到地球,从岩石中,寻找暗物质存在的痕迹
暗物质作为一种神秘的存在,被认为构成了宇宙物质的84%。在分布于地球各处地下的二十多个实验室里,每天都有很多科学家利用大量的液体、金属、半导体等材料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实验越来越复杂,搜索方式也越来越精确,但截至目前,除了意大利一个实验室饱受争议的信号发现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暗物质不同于构成人类、恒星、动物、植物等的常规重子物质:除非是通过重力(也许还有弱核力),暗物质不与其它任何物质相互作用。我们看不到它们,但物理学家们肯定,它们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几十年来,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简称WIMP)一直是暗物质的热门候选者。许多实验都是通过寻找WIMP出现并撞击普通物质的证据来证明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WIMP会通过弱作用力撞击原子核,受撞击的原子核会反冲并释放出某种形式的能量,如闪光或声波。探测这种几乎觉察不到的现象需要埋在......阅读全文
科学家称大型强子对撞机或将解开暗物质之谜
莫妮卡·邓福德博士一直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直到2013年。他直接参与了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探测项目。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图中显示部分)埋在法国与瑞士边界一个长度为27公里的地下管道中,位于侏罗山脉脚下。“我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是创造和发现暗物质,”莫妮卡·邓福《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把钱“浪费”在看不到回报的基础研究上,值吗?  1913年春天,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和奥托·能斯特(Otto Nernst)两位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来到了苏黎世。他们的使命是劝说瑞士最受尊敬的年轻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加入他们位于柏林的研究所。在他们三人讨论时,普朗克询问了爱因斯坦当前的研究工作。爱因斯坦回答说,他正在思考吴季:先导专项推动空间科学跨越发展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并明确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就即将启动实施的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方面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科NASA宣布发现火星甲烷可能为生命产生  
火星甲烷可能为生命产生
  
英国火星专家科林·皮林格
  北京时间1月16日消息,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在15日于华盛顿总部举行的吹风会上,宣布在火星发现甲烷气体,它们可能来自于火星的地质活动或者生命活动。
  据一些科学家估计,甲烷也可能由火山活动形成。但迄今为止火星地下咸水含氧量足以让微生物存活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22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天文学重磅研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之下的咸水含有充足的分子氧来支持好氧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支持像海绵一样的简单动物。  在地球上,好氧生物与光合作用共同演化,光合作用提高了大气含氧量。但是在火星上,氧气稀缺,只有光诱导的二搜寻外星生命新配方“出炉”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24日报道,目前,搜寻外星生命的大多数研究都将目光对准氧气,但美国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如果一颗遥远行星上存在甲烷和二氧化碳,且没有一氧化碳,那么其上很可能存在生命。他们认为,新方法更有潜力带来新突破。未来的望远镜,比如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右),将观测遥远行星的大气一个遥远星系的暗物质“失踪”了  英国《自然》杂志3月28日发表美国科学家的一篇天文学论文称,他们发现一个遥远的星系出人意料地不包含任何暗物质,而是完全由普通物质组成。  暗物质非常神秘,构成暗物质的粒子甚至不包含在所谓的标准模型内。但一般认为,暗物质的质量可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运动。因此对绝大部分星系而言,暗物质都是其主要暗物质粒子为何无法直接被捕获 或许比以前认为的更“轻”  科学界普遍认为,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84.5%,但迄今仍未有人或探测器直接见其“真身”,暗物质也因此成为现代物理学最重要的谜团之一。现在,有英国科学家认为,暗物质粒子或许比我们所认为的要更加“苗条”,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暗物质备选粒子,其质量非常小,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因此无法被地面上的探测器直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聆听宇宙的“大耳朵”图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后的效果图。  无论是“巨眼”还是“大耳朵”,都不足以形容从空中俯瞰后又下到谷底所带来的震撼。  8月初,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依托喀斯特地区“天坑”而建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成功拼装出首个反射单元。未来数月内,撒哈拉发现最“水”火星陨石这块发现于撒哈拉沙漠的陨石含有比其他火星陨石更丰富的水。图片来源:Carl Agee
  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块普通的岩石,但事实上,它是来自遥远火星的特殊礼物。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显示,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发现的一块黑色火星陨石不仅十分古老,而且含水量极其丰富,研究人员表示它将有助揭开火星水资源之谜,并可神秘而强大的第四种物质状态:北极光中存在的等离子  小学时,我的老师告诉我,物质存在三种可能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其实,她没有提及的是一种特殊的电化气体——等离子体,这是第四种特别重要的物质状态。之所以我们较少提及,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遇到天然的等离子体,除非你有幸看到过北极光,或者是通过特殊的滤镜来观察太阳,又或是像我小时候那样——喜欢科学家用反电子束轰击钻石寻找暗物质之谜“暗光子”  科学家试图用理论上存在的“暗光子”解开所有暗物质之谜。  
北京时间9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有十分之一的物质都处于“失踪”状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的引力却可以对我们能看见的这部分物质产生影响,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它们的存在。研究人员用“暗”这个形容词来科学家拟将寻找暗物质实验转入地下2000米进行
  暗物质实验或将转移至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市的SNOLAB地下设施内进行。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正寻求将寻找暗物质的地下实验转移至更深的地点进行,因为经过地球的宇宙射线可以完全覆盖地下实验寻找的暗物质事件。研究人员希望在寻找暗物质的过程中尽量消除宇宙射线美《科学新闻》盘点2012年25大科学故事
  ①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有助于对物质的理解  2012年过去了,但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的编辑们并没有忘记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科学故事。  在这份年度最佳科学新闻榜单上,前两个故事曾让小编们通宵达旦地加过班:2012年7月4日凌晨,他们在网上收看视频直播,那一边在日内瓦,物理学家们正在宇宙大爆炸余辉有望揭示彗星诞生地
大爆炸的余辉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科学家通过拍摄的宇宙大爆炸发出的放射物图片,或许可以看到因为距离地球太远而无法看到的彗星聚集地。
200多年来一直围绕太阳轨道运行的彗星来自天空的各个方向。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这些彗星是从围绕深海沉船里,最爱的不是宝藏,而是这种常见金属?!  沉船中的宝藏  2017年,伦敦大学学院的物理学家Chamkaur Ghag收到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是一所西班牙大学提供的诱人的职位。而就在他收到邮件的前一年,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教授 Frank Calaprice了解到,一艘400或500年前在新泽西州沿海沉没的西班牙船上装满了铅。Calapr解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偏振 暴涨产生原初引力波  利用一台设在南极,名为“宇宙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的望远镜,美国科学家捕捉到引力波在宇宙最初图景中产生的涟漪。北京时间3月18
日凌晨零点,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B模式偏振。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它能如何揭示宇宙诞生之谜?
  宇宙暴涨理论与宇宙中冰石撞击或是迈向生命诞生的第一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5日报道,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肯特大学和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发现,当冰体彗星与岩石行星相撞,或岩石陨星与包裹着冰层的行星相撞时,会产生氨基酸。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证明了太阳系合成蛋白质成分的另一条途径,冰体与岩石的撞击也是产生生命的一种可能。由中国科协发布2015“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12月30日,中国科协公布2015“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经过专家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最终评选出“十大科学传播事件”。以下为最后入选的10起科学传播事件名单。  (按事件发生时间排序)  1.“阳光动力2号”中国巡游,公众直观体会未来能源应用  3月9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我国科学家使用新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近日,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陆由俊、闫昌硕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戴新宇、北京大学于清娟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Markarian 231中隐藏着超大质量双黑洞。此番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为人类在宇宙中发现和确认更多双黑洞系统指小行星带或将成为寻找外星生命关键
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在木星和火星之间并非偶然,而恰恰是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条件。  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智慧生命,明智的方法之一或许是寻找与太阳相似的,有小行星带环绕的恒星。  根据间断平衡理论,当生命需要对新的环境做出快速应变时,其演化速度会变得更快。很少美《发现》杂志评出2012年十大科学新闻  这一年,我们发现了“上帝粒子”,探索了火星上的古溪流,研究了细菌的愈合能力,学会了开采更多的清洁能源,诸如此类的新发现注定使2012年成为科学发展的非凡一年。
  1.希格斯粒子:世界的重力之源
  花了数十年时间,砸下数十亿美元,今年7月,位于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给了回报。物理学天文学家或已找到宇宙“丢失”物质
  加州大学天文学家利用欧航局(ESA)的XMM-牛顿太空望远镜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在距地球4亿光年之处,发现巨大的星系际气体储存槽。这一发现成为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在宇宙中的弥漫之物,就是科学家不断寻找的丢失物质。  这些宇宙“失踪家族”的宇宙在膨胀,幕后“推手”什么样  暗能量的身份,一直是宇宙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吸引科学家做了无数理论推测和研究。比如,科学家近日在《自然·天文》发表论文称,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 XMM-牛顿天文台的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暗能量很可能随着宇宙时间的推移而增长。那么,这位宇宙中“大主角”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它为何这么重要?  惊人世界最大规模射电望远镜阵列进入倒计时 中科院专家解读
  在2024年,我们就能更精确地监测外星人了!  目前,由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全球20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筹划建造的,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已经进入倒计时。  据悉,SKA项目由3000台直径大约15米的较小天线组成。按照计划,SKA项目工程将于2016年开工,在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图片来源:NASA
  经过长达数年的大量工作,研究人员终于从返回地球的星尘号探测器中采集到7颗星际尘埃微粒。科学家在上周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报告说,尽管整个样本的重量只有几百万兆分之一克,但这却是科学家第一次将自己的手放在自太阳系形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微子震荡”
  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探测到一个中微子粒子的“华丽变身”——由μ子中微子变身为τ子中微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学家表示,该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宇宙形成的奥秘。  中微子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粒子,它独有的物理特性一直深深吸引着科学家。中微子总共有三种类型:τ(陶)子中微子科学家将设迄今最大天文望远镜  浩瀚无垠的宇宙给人类留下太多问号:那里还有其他智慧生命吗?我们到底起源于何处?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宜居的星球?这些都是天文学家探索清单上的问题。现在,为了找到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他们要“鸟枪换炮”了。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天文学家正计划在位于智利的坎卡纳天文台安装一个大型天文望远镜——巨新发现的系外行星或能重现地球生命诞生  英国剑桥大学官网8月1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科学家领导的团队最新发现了太阳系外的一组行星。每当有新系外行星现身,那个一直盘旋于人们脑海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新行星能否让生命繁衍生息?
左边是地球,右边是开普勒-452b。新研究指出,开普勒-452b接受了足够多的恒星发出的光,可能支持生命生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大镜能看到微生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