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发生时红海的海水颜色是什么颜色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吗?

夜晚的海滩,当起伏拍岸的海水变成蓝色荧光,你还敢下水游泳吗?当美丽的海湾中绵延着一条红褐色的海水带,水里的生物是否安全?今年1月以来,广东珠海、深圳、惠州和汕尾海域,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赤潮。此次赤潮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海洋水质和渔业生产是否会造成严重影响? 或红或蓝或茶色,近海现罕见赤潮这几天,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渔民郭建雄发现,他经常出海捕鱼的红海湾有点“怪”。“白天海水是粉红的,一到晚上,那些区域的海水又变成幽蓝色了,很好看,一些外地游客还过来拍照。”郭建雄说。“海水颜色的变化是夜光藻赤潮造成的。”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陈德志说。从今年2月18日开始至今,惠州海域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阶段性赤潮。第一个阶段的赤潮持续到2月29日,赤潮面积最大时达到140平方公里,之后赤潮消退。但从3月4日开始,第二波赤潮又在惠州的大亚湾、红海湾出现,并持续到现在。记者近日在惠州市南部的双月湾看到,一条面积四五平方公里的带状赤潮在湾口绵延。赤潮带呈浅红褐色,和周围海水的分界并不十分清晰。“乘快艇在赤潮带中行驶时,能看到船尾的浪花颜色像茶水一样。”陈德志说。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赤潮的颜色并不一定全部是红色,而是取决于赤潮的优势种,本次惠州海域共监测到了红色赤潮藻、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三个优势种。“赤潮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经常出现的海洋生态现象。”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赤潮专家组委员吕颂辉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会引起水体变色,产生赤潮。陈德志说,惠州海域此次赤潮出现时间之早、分布范围之广、情况之反复,为近年来罕见。有毒?无毒? 赤潮“脾气”大不同那么,赤潮是否会影响海水水质?危及鱼贝等海洋生物?广东省多名赤潮专家到惠州海域实地分析后认为,本次赤潮过程中的三类优势种藻类均为无毒。惠州市海洋渔业部门自2月18日至今的连续监测结果也显示,所有站位海水常规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无异常,同时未收到因赤潮导致的鱼类死亡报告。“虽然这些赤潮的优势种都是无毒的,但最好不要在赤潮海域近岸游泳。”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赤潮研究室高工谢学东说,赤潮藻粘到人的皮肤上,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赤潮专家介绍,此次惠州海域出现的赤潮优势种以红色赤潮藻为主,该藻类赤潮自上世纪90年代末在珠江口附近发现以来,尚未发生过灾害现象。“需要紧密防范的是有毒赤潮和有害赤潮。”吕颂辉说,有毒赤潮会产生贝类毒素,通过海洋食物链造成鱼类等海洋生物死亡;有害赤潮是指赤潮藻本身不带毒素,但一旦大规模密聚会降解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窒息死亡。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渤海湾、浙江、福建、广东等海域发生过多次赤潮,一些赤潮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水产养殖损失。“广东海域赤潮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那次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广东和香港两地的渔业损失约4.5亿元。”谢学东说。天灾还是人祸?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25日,大亚湾、平海湾、红海湾海域仍有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赤潮。“受强降雨、气温、风浪和近岸往复流等因素影响,赤潮面积会不断变化。”谢学东说。导致此次赤潮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多名广东省内专家正就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尚未得出定论。记者采访了解到,赤潮成因复杂,在国际也是研究难题。除了现代工农业发展导致废水入海引起富营养化的人类活动之外,赤潮与海洋纬度、季节、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从去年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造成惠州海域罕见赤潮的重要诱因之一。“海水温度的升高必然导致海洋微生物的繁殖条件更好。”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董艳红说。“人类活动会带来陆源污染随江河入海,这是造成赤潮的重要原因。”吕颂辉说,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等区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区域,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江河入海,氮、磷等营养盐类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为赤潮创造了条件。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海域共计发现赤潮35次,累计面积2809平方公里,分别较上年减少21次和4481平方公里。尽管2015年我国海域赤潮灾害有所减少,但陆源入海污染仍居高不下,监测的77条主要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50万吨。相关专家表示,应加大对入海陆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防范赤潮灾害。“赤潮就像蓝色大海里的‘红灯’,警示我们应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污染物入海排放。”谢学东说。}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的增殖,引起一定范围一段时间的海水变色现象。赤潮按成因和来源可分为原发型(赤潮生物在该海域暴发性繁殖)和外来型(赤潮生物是由风、流等作用带来的)。按赤潮发生的海域可划分为外海型(外洋型)赤潮、近岸型赤潮、河口型赤潮和内湾型赤潮。赤潮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海域中存在赤潮生物种源、适宜的水温和盐度、合适的海流作用和天气形势。赤潮发生时,海水的颜色取决于发生赤潮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并不都是红色。赤潮生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如硅藻中的中肋骨条藻、甲藻中的裸甲藻和原甲藻等。叶绿素a 含量是藻类细胞生物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海区富营养化的一项指标。科学家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但是,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流入海洋后,且海区的其他理化因素适宜时,赤潮生物急剧繁殖便形成赤潮。(参考资料:《海洋恢复生态学》(李永祺 唐学玺主编)、《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参考书》)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从赤潮发生的地理特征来说,也可分为外海(外洋)型赤潮和近岸、河口、内湾型赤潮。前者是指在外海或洋区出现的赤潮。后者分别指发生在近岸区、河口区或内湾区等水域的赤潮。我国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深圳湾及黄河口、长江口、珠江口、厦门港等海域发生的赤潮均属于后者。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局长张有份介绍,赤潮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数学者认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的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内湾,较封闭海湾的交汇面、峰面及排污口附近沿岸,海水出现上层温跃层,中间有逆温层或有上升流的海域,或因季风影响,出现无氧缺氧水团,强台风、大暴雨之后,盐度下降,均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 (新华社记者叶国标、冯亦珍)赤潮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有一个共识,即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交换较差的内湾,较封闭海湾的交汇面、峰面及排污口附近沿岸,海水有上升流的海域等,均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但总体而言,赤潮的频发与下面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海洋污染;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陆源污染物质排入海洋,海洋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 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赤潮生物的快速生长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包括合适的温度和盐度、充足的光照等。此外,风、潮汐、海流等因素也有利于赤潮生物向某一个方向聚集,造成了局部海域的赤潮形成。3.过度的海产养殖;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沿岸水域已经形成了密集的水产养殖产业。缺乏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导致了养殖密度过高,过量的投饵和排泄物的增加使得养殖海区有机污染加剧,造成了海洋的富营养化。这也是养殖海域赤潮发生频率较高的根本原因之一。4.赤潮生物的异地传播;
频繁的国际航运导致了船舶在世界各港口间穿梭,而这些船舶在各港口不断地纳入和排放压舱水,导致大量海水得意地搬运,从而造成了不同赤潮生物种类的异地传播,使得世界各地新的赤潮种类不断出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海洋知识专栏)海洋赤潮形成原因https://www.zhihu.com/video/1349594899730366464视频来源:DOST PNRI (油管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海的海水颜色是什么颜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