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冬季比北半球冷吗气温为什么冷?


2023-12-21 11:51
来源:
中国教育电视台发布于:北京市
过去大半个月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后冬气候会是怎样?不是说今年是最暖年么?为什么最近这么冷?
国家气候中心盘点冬季以来气候特点,预测后冬气候趋势,再谈全球变暖与我国冷事件的底层逻辑。
冬季以来的气候特点
今年12月上旬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12月以来(截至18日)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这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全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高为主。
冬季以来全国气温整体偏暖(左图),北方大部降水显著偏多(右图)
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12月1-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冬季以来全国平均气温经历“过山车”式变化
冬季以来,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五成。降水分布差异大,中东部地区大致呈北多南少态势,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北京和河南均为第2多,陕西为第3多。
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相态复杂、累计降水量大、落区与前期过程重叠度高等特点。有95 个国家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山西大同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最大,达26.3℃。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 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其中,降温幅度超过14℃的约162.5万平方公里。福建连城(16.6℃)、江西安远(16.5℃)、四川峨眉山(16.5℃)、广西桂平(15℃)等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12月14-17日全国大部降温迅猛(左)气温远低于历史同期(右,“距平”为实测数据与历史同期之差)
受寒潮影响,华北东南部、华东大部、华中北部和中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超过10毫米,其中江苏中部、安徽中部、湖北中部等地超过25毫米,局地超过50毫米。对交通运输、设施农业、城市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北方的大范围降雪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同时也给各地换上了别样的风景。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后冬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后冬(2024年1-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后冬我国中东部降水偏多,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北方地区可能再次出现阶段性强降温、强降雪过程,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冷空气间歇期,大气扩散条件转差,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或出现雾和霾。
说好的最暖年呢?
怎么寒潮一来这么冷?
据此前介绍,今年秋季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预测结果也显示今年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怎么看都跟最近的寒潮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谈及某年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7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个时段内气温断崖式降低,比历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计算整个秋季的平均气温发现是1961年以来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那么,不是说全球变暖了么?为什么秋冬的冷空气还那么强?
引自中国气象报
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如上图所示,稳定的极涡被强大的西风急流限制在北极地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3倍。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由此便形成如下图般的故事线,多次出现的寒潮天气让我们感到“冷冷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但是,冷空气过程强度不仅仅受厄尔尼诺影响,也与北极涡旋的分裂和中高纬西风带的扰动也有很大关系。今年12月中旬以来,北极涡旋分裂为双中心,分别位于格陵兰岛和西伯利亚上空。伴随着欧亚上空西风带的剧烈扭曲,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我国大部地区由前期盛行偏南风转为偏北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骤降。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将热带水汽向我国大陆地区输送,因此来自中高纬的寒潮过程配合来自低纬的丰沛水汽条件,导致我国中东部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此外,地面积雪造成的晴空反照率增加也使得后期回温较慢。
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增大。例如:2020年2月14-17日,全国型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出现8~12℃的降温,局地降温18℃以上;东北、华北东部、黄淮等地出现降雪(雨)天气,吉林省有7站最大积雪深度超过40厘米;广东、广西等地出现大雨或暴雨,多省出现冰雹、大风、雷电、道路结冰等灾害性天气。
备注:
极地涡旋(Polar Vortex)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其位置、强度以及移动不仅对极区,而且对高纬地区的天气都有明显影响。在北极地区,这一巨大极地涡旋的中心位置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地区以及加拿大海岸外巴芬岛上空。极地是地球的冷极,也是大气的冷源,因而在极地低空形成冷性高压,在极地上空则形成冷性低压。在北半球从上空俯瞰,极涡也是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涡旋。它的外围是速度很快的西风气流,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北极涡旋稳定在北极地区,这里的极寒空气也被锁定在涡旋当中。当北极涡旋够强,能够稳定待在北极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也基本不会遭受强冷空气的侵袭。一旦北极涡旋减弱,西风带上出现大的起伏波动,暖空气就会趁机北上抢占极地,极涡一方面可能会分裂出若干个冷中心,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被迫南下寻找出路,这一来也顺便把极寒的冷空气带给了中纬度地区,寒潮天气随之到来。
来源:人民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2月5日晚,华北平原多地狂风大作的同时,体感却变得非常温暖,有种春风咆哮的感觉。监测数据显示,5日晚23时,在京津冀多地气温仅为0度上下时,北京、河北、河南北部山前地区气温竟清一色的10度以上。一、西伯利亚-50度持续扩大这种现象其实是冷空气翻过太行山和燕山,翻山后气团下沉形成焚风,导致不少地方入夜后气温不降反升,同时相对湿度迅速下降。比如北京房山22-23点1小时飙升9.3度,12月5日的一天最高气温居然出现在午夜前后,气温飙升到10度以上。当然,这还只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派出的一小波冷空气。目前来看,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源还正在进一步加强之中——西伯利亚的冬季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但今年的情况更加严峻。据气象监测数据,在此前西伯利亚地区出现大范围-50度以下的极寒天气后,近期西伯利亚冷气团不断汇聚四方寒气,核心区内温度一降再降;12月5日早上,西伯利亚lema气象站最低气温降至-58.7度,创下今年下半年北半球实测最低气温。12月6日,西伯利亚大冷库还在“囤货”阶段,监测数据显示,西伯利亚地区仍然出现了大范围-50度以下的极寒气温,范围比起之前还有所扩大,在这当中,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最低气温下降到-57.6度,等几天后冷库开始放货倾销,亚洲地区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就要到来了。二、中旬双寒潮或确定!西伯利亚酷寒的主要原因是北极涡旋的异常。北极涡旋是一种高空气流,环绕着北极地区,将寒冷的空气锁在极地。当北极涡旋稳定时,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会保持在正常水平。但当北极涡旋发生变化时,例如受到大气波动或海洋温度的影响,它就会变得弱化或分裂,导致寒冷的空气南下,形成强烈的冷空气团,给西伯利亚地区带来极端低温。今年12月以来,北极涡旋就再次出现了分裂现象,北极涡旋的一个副中心来到西伯利亚地区持续盘旋,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50度以下的酷寒天气。这种严寒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困难。据报道,有些地方的学校和工厂被迫关闭,交通和供暖也受到了影响。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冻伤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西伯利亚酷寒不仅对当地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来看,西伯利亚酷寒持续扩大,高纬度冷源越来越强,可能在本月中旬形成两次强烈冷空气过程,不排除还可能是两次寒潮。第一次寒潮预计将在12月10日左右到达我国,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中指出,随着北极涡旋分裂出来的低涡在12月10日前后掠过我国东北附近,其将拉动一次强烈的冷空气下渗,有了之前大回暖的北京,这次冷空气就可能带来大范围寒潮级别的降温。第二次寒潮预计将在12月15日左右到达我国,超级计算机认为此次冷空气南下的规模相当浩大,影响范围更广也影响也可能更久,目前来看有可能是12月最强烈的一波冷空气活动。三、局部先降20度这两次寒潮将给我国中东部带来明显的大风降温和雨雪雪,对交通、农业、能源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12月10日前后到来的冷空气,有了12月8日一波强回暖的铺垫,降温幅度还可能特别巨大。譬如说郑州,12月8日23度,12月10日直接变成3度。如果下雨夹雪,有可能低于3度。这个降温非常明确,需要立即准备,做好实打实的准备和防护。而关于之后的冷空气,一些预报中则显示,郑州在12月15日前后的冷空气影响下,可能面临连续至少5天的-15度严寒天气,这对于郑州来说,也是常年同期比较罕见的持续严寒。如此来看,西伯利亚酷寒扩大后,也可能给我国多地带来天气挑战,大家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4-02-26 17:52:4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半球的冬季比北半球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