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佛的,可是我感觉自己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在世界上我的思想灵魂就像是一个另类一样,没有人和我思想信仰一样,感觉自己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好孤独?

常听修行人讲高我,高我是什么?修行里有很多古老术语,接触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很难理解。比我佛家道家人讲假我,小我,本我,高我。这几个我分别是什么意思?假我跟小我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后天业力染着形成的相。这个相包括人的物质身体,人的头脑想法认知价值观念也就是三观,人的情感,情绪,一切有形的物质还有无形的思想想法念头潜意识,都包涵在这个小我,以及假我里。现代行为心理学也讲人大脑里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的映射,没有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人的精神,这也是小我。这样讲也许有些抽象。打个比方,好比登台演戏,今天穿上李奎的戏服演李奎,明天穿上张飞的戏服演张飞,后天穿上贾宝玉的戏服演贾宝玉。这些角色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同一个人。这个戏服,就是我们此生的角色,也就是小我。人的一生有多少个角色呢?孙子,儿子,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同事朋友,伴侣爱人等等等等。这些我们穿的这些戏服总和,又构成了我们此生的总戏服,叫小我,也叫假我。这个小我也就是假我是有生死轮回的,是生灭不断变幻的。那什么是高我也就是本我?破尽一切相就见本我。人心不死则道心不活。出离出角色,就见本我。怎么理解呢?比如我捏了自己一下,疼,这是我的身体在疼。我有一个想法,对方有一个想法跟我不一样,可能还争执,这是我的想法。我投入感情感觉很幸福或者很痛苦,这是我的感情,而痛苦或者幸福,是我的感受。我睡了一觉特别香醒来后竟然想不起自己是谁,在哪里了,这是我的睡眠。好半天回过神来,想起来,奥我是谁谁谁,这个谁谁谁,是我的名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我会想不起来我是谁,我会想不起来我的一切,大脑一片空白,感觉还特别棒。还有类似的经历,比如特别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全神关注,最后把吃饭忘了,睡觉忘了,把自己是谁也忘了,进入忘我的境界。是不是快接近真相了?忘我之后,就是本我,也就是高我。而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事情繁多,特别棒的睡眠难以祈求。全神贯注的投入一件事情也难以祈求,因为你的工作大概率不是自己喜欢的,下班了有时还累成死狗,精神恍惚哪来的神给贯注?这样还怎么接近那个传说中的本我也就是“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高我呢?有办法。比如我讲了这么多,你是怎么发现它们对或者不对的呢?用大脑认知去评判比较吗?那自己大脑里的认知和评判是用什么发现的呢?古人讲是觉察!觉察到这一切的觉察。我觉察到了,对或者错,有道理或者没道理,痛苦或者幸福,开心或者难过。我觉察到了。那我是什么?既然一切都是后天的相,而我又觉察到了,那我是什么呢?你现在还可以定义这个我吗?你看得见,摸得到,觉察到的一切都是“我”后天的相,都是我的,那我是什么?完全无法定义,完全无法描述,可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三岁和三十岁还完全不一样,不仅身体,想法也大不一样。跟张三聊了聊学了点东西想法变化了,跟李四学了点东西想法又变化了。自己琢磨一下想法再一次变化了,我是不断流动更新变化的。一会儿还能把自己忘了空空如也,怎么定义?怎么描述?佛经里#
佛道修行#
本我#
高我# 说是空,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是假名为空,不是真空。也就是说实在找不到可以命名的字眼了,先假名为空吧。因为空,所以可以容纳一切后天的相,可以不断的换不同的戏服穿。一旦有了角色执念,出不了戏,别的戏是别想演好了。也就是说,这个本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佛说众生平等,但一旦穿上戏服,角色不一样,戏份不一样,就没有平等了。只有脱了戏服,众生才平等,人的灵魂才平等。脱了戏服人空空如也啥也不是又可以容纳一切,这就是本我,高我。需要提及的是,其实,所有人的本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本我,一个高我。佛家命名为佛,道家命名为道。不是是佛,或者或者是道,是实在找不到名称可以命名了,强行命名为佛道。有意思的是,现代基因科学研究表明,所有人的祖先,人的基因,是同一个人。我们这七十亿人,来自于一个人。这有没有让你有些触动,甚至震撼呢?}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
因此,凡夫不能入道,凡夫不能成佛,乃至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不能成佛,什么作障碍?妄想颠倒。由此不能入清净觉,不能恢复本来清净的自性。并非我们本来的觉性抗拒你悟道,假如你认为有个可以入道的方法,或者觉得有个空的境界,那就不对了,那就不是本来清净,那就已经不清净了,只要有一个境界存在就不是清净本觉。清净不是你修出来的,若有修有证就不是了。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注意!凡夫的动念是错,修道人想把妄念息灭剔除求个清净也是错。
那么,错在那里呢?都是一念无明障碍住了,由无始劫来的无明作了自己的主宰,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本来自性。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一切众生自有生命以来,就没有真正的智慧。所以,学佛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而是智慧的成就。身心等性,皆是无明。什么是无明?我们的生理以及心理,包括思想、观念、见解、感受,身心全体都是无明。动念是无明,息念也是无明,所以都不对。无明本身不能破无明,例如人自己不能作自己生命的主宰,不能决定自己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不能想了断自己的生命就了断自己的生命,说走就走,你办不到。
我们的身心都是无明,从误认为有一个我开始,有我就有你,你跟我就不一样,你是你,我是我。喜欢我的人,我就跟他交往,他对我很好,他很爱我,好吧!我就跟他结婚。他做事顺我的心,自然就升他的官。这就是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看不顺眼的人,或不如我意的人,就讨厌他。我曾经讲过所谓爱情都是自私的、自我的,我爱你那是因为‘我’爱你,而且爱本身就是占有欲,你是属于我的;然后,爱不到就恨,或者相处久了,对方的缺点被发现了,看不顺眼了,彼此的想法不同,于是怨恨就来了。这就是人,是不是这样?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憎爱心从那里来的?从无明而来。由无明产生的憎爱心,再养无明,再增加无明,连环相续,在此循环中求道,永远不能成佛。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
什么是我相呢?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就是我们心理上或观念上所认为、所知道、所证得的境界。譬如张开眼睛,我可以看见东西,我注意一下,我的身体有所感觉,就是这个‘我’。这个‘我’是什么?这是心的作用,心在那里?不知道。大家闭起眼睛打坐,有个黑洞洞的境界,好像这就是我,这是我所证的。睡眠时,躺在床上,闭起眼睛,我要睡了,慢慢地睡着了,这也是我相。
‘诸众生心所证者’所包涵的意义很广,我们自己所认为如何如何,这都是我相的作用。我活着,我会思想,我有感觉,我有烦恼,这些都是我相,‘诸众生心所证者’。再进一步对修行人来说,不管在家或出家,修行一天有一天的效果,唉呀!我昨天拜了佛,回去作了一个梦,梦到了菩萨,这本来是个梦,结果把梦抓得牢牢的,认为这就是效果,这就是我相。甚至于修行打坐作功夫,我今天好清净啊!一个念头都没有,我空了。你觉得空了,那是你心所证者,那是你的心所造出来的,这也是我相。
心所证者就是我相,三藏十二部所有佛经要我们破除的就是这个,譬如讲唯识的法相宗,把心的我相分为百法,‘俱舍论’把心归纳为九十八个结,如果能解开此九十八个心结就成道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
佛说譬如有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病痛,没有任何不舒服,则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我的存在。假如这个人身体不健康了,生病了,不舒服了,此时,‘微加针艾’,用针灸治疗,在身体上扎一针,则知有我。由此证明身体内部,乃至皮肤外表,处处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这是很好的一个证明,我在那里?每一个细胞都有我。
其实,身体是身体,不是我,它只是个机器,可是,人会爱惜这个身体。佛在此说明一个道理,本来无我,我的存在只是一念之间,我们搞错了,认不清楚,以为处处有我,因此不能成道。学佛或是出家修行就是为了成道,成道就是证得无我,可是,世间的修行人天天打坐修行,搞了十几年,有没有我呢?那个我愈来愈大,因为他觉得我有功夫,别人都不如他,所以,这个‘我’更大。
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你看!佛说一切众生认为自己悟道,修道成功了,乃至证得如来境界,无所从来亦所无去,最后以为我已经空了,清净了,没有妄念了,涅槃了,寂灭了;有得道、悟道的观念,这正是我相。注意!‘圆觉经’是了义经,了解尽管了解,很不容易到达。‘圆觉经’说即使到达了这个境界,已经落于我相。照这样说来,修行要达到无我,几乎做不到。到了清净涅槃,一念不生,这正是我相呢!换句话说,这正是业力的根本呢!你看难不难?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
什么叫作人相?人相的根本是我相,有了我相,就觉得我与你与他不同,人相是由我相所分化出来的。‘圆觉经’说:‘谓诸众生心悟证者。’这又是另一句话。上面说过我相是‘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心所证者是我相,心所了解到的感受、思想等等。什么是人相呢?心悟证者,悟到了什么事,此悟心即是人相。
‘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这四句话不太容易了解。悟到另外有一个我存在,离开这个肉体,另有一个灵明觉知的我存在,空空洞洞,清清楚楚,道家谓之‘元神’,或者认为这就是‘法身’,此时,不再认为肉体就是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其实,此所悟到灵明觉知的我也是假的,这也是我们一念所造成的。例如我们在梦中所觉得的我,这个我是假的。悟亦如是,所悟非我,所悟到的清净境界不是我,能悟之心也不是我。
‘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认为自己已经悟了,而且认为自己超过一切圣贤,这个人不行,那个居士不行,那个法师也不行,那个活佛也不行,现在人都不行,古人呢?古人也不行,他们都错了,只有我对,这都是傲慢的心理,一副得道的样子,这都是人相。所以,很多学佛的人,一见面就是阿弥陀佛,满口佛话,一身佛气,着相着得厉害,一听到对方也学佛,好哦!信佛好哦!假如对方不学佛,则眉头一皱,好像罪大恶极似的,几乎所有的宗教徒都是这样,这都是我相、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佛说修行人已经明心见性,证到涅槃境界,若有一丝一毫我已成佛的念头存在,就是我相。‘心存少悟,备殚证理’。心中存有一点点我已经悟道的心理,唉呀!这些众生好可怜哦!这是指真已经悟道了,可是悟迹未除。‘备殚证理’,什么般若呀!唯识呀!无所不通,道理都懂,功夫也到了,如果有一点悟心未忘,‘皆名人相’。好难啊!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
有了我相,就有人相;有了人相,就有众生相。我相、人相、众生相都是差别心理、不平等心理。佛说众生平等,什么平等呢?性相平等,一切众生生命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以及生命的作用现象是一样的,但是一般凡夫不会觉得平等。不平等,就有众生相。
什么是众生相呢?‘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我相,‘心所证者’;人相,‘心悟证者’;众生相,‘自证悟所不及者’。很清楚,条理分明,而且文字又优美,这就是佛经文学。‘自证悟所不及者’,人了解自己容易,了解他人难,人所想到的都是自己,别人如何就不管了,所以,你所想不到的就是众生相。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接下来佛举个例子来说明众生相,譬如有一个人说:‘我是众生。’我们听了这句话,就知道他所说的众生,并不是指我,也不是指他,而是指许多人。‘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例如有人骂:‘这些众生多可恶!’我听了决不生气,因为他说的是众生不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为什么不是他呢?因为众生这个观念指的是群体,不是他也不是我。假如有人骂我:‘你这个家伙,混蛋!’我们两人非打架不可。假如有人自己骂自己说:‘我这个家伙混蛋!’你决不会生气,还笑呢!假如骂说:‘一切众生都混蛋!’,你听了觉得无所谓。人就是如此,打了你,骂了你,非报复不可。打了别人,骂了别人,杀了别人,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假如今天空难死了十几个人,唉呀!好可怜唷!可怜归可怜,饭还是照吃。如果死的是自己的亲人,饭就吃不下了,还鼻涕眼泪一大堆呢!
修行要在这个地方去体会,如何去得掉我执?如何空得掉我?人家骂你讥谤你,没有关系,但是,真要侵害你,割你的肉,那就受不了。有人学佛听到要布施,甚至有人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啊!你是大善知识,我身口意供养你呀!’那牛吹得可大了,真哄死你了,我说:‘真的呀?’‘真的!’‘好!你身口意供养我,那么,你的身体是我的了,我现在拿一把刀,割一块肉下来,可以不可以?’唉!这些都是骗人的话,怎么做得到?所以,平常会骗人,学了佛以后,更会骗人,那是唬人大学毕业的,这就是众生。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只要是一切众生在修行上认为有所证有所悟,都是我相人相。你觉得我已经空了,我已经得定了,我已经得戒了,我已经悟了,我所悟的就是至高无上的道,可惜你们不懂啊!这正是我相人相,贡高我慢。‘而我人相所不及者’,你觉得空了、清净了,我悟了,你们众生可怜啊!可悲啊!‘存有所了’,存有一丝得道的念头,应该度众生啊!今生不度来生度啊!只要有这种心理存生,不是妖魔,就是鬼怪。这种心理都是‘我’在作怪,所谓众生相就是由我相来的,我相的第三重投影。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现在讲到寿命相,‘金刚经’称为寿者相,寿者相是我相的第四重投影。寿者相很严重,老实讲我们很多人学佛,都不是为了求道,你问他为什么打坐学佛?为了健康长寿,希望多活几年。佛法的目的并不在此,可是一般人学佛的目的,真正讲起来,还是寿者相。身体是假的,这个我知道,不过,我悟了道,法身是不生不死,永恒存在,这是寿者相。另外一种人则认为想要悟得此不生不死的法身,恐怕我不行,所以,我先办个手续,向西方阿弥陀佛国度申请留学,万一我修不成,中途要走了,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据说那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又不要劳苦出力,一本万利,甚至,还不用本钱,只要你念一念就可以了,无本生意。这种心理还不是寿者相?想让自己活得舒服一点,活得长久一点,基本还是由我相来的,四相难除啊!
‘云何寿命相?’什么是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这第四句话又不同了。什么是寿命相?‘心照清净’,就是说你已经悟了道、得了道,照见五蕴皆空,什么都空了,照到清清净净的境界,一念不生,但是,知道这个清净就是本体,这就是道,这就是法身。‘觉所了者’,觉悟到妄念都没有了,什么都空了,身心都空了,灵明觉知,一灵不昧,不管打坐不打坐,都在空的境界中,到达这个境界已经很高了,很少人能够到达这个境界。‘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一切众生由业力所生的智慧是看不见这个境界,好像命根是看不见一样。你说我们的命根在那里?在心脏?心脏可以换掉,现在有换心手术。在生殖器官?也不是。在脑?不是。‘一切业智所不自见’,自己还找不出来呢!真正的命根在那里呢?身体不好的朋友请注意!真正的命根在心,一念之间。所以,求生意志力强的人,生命力强。其实,命根就是我相,这是关键,要研究清楚。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佛说:如果你已经照见一切皆空,这一念灵明不昧之觉,也是尘垢,也是染污。能觉与所觉都是尘垢,能觉之知与所觉的清净境界,都是意识上的业力习气,你觉得一念放下,清清明明这就是道,其实,这正是我。道理在那里?佛说‘如汤销冰,无别有冰’,拿热水在冰上一浇,冰就溶化成水,冰就不存在了。这个比喻很好,我们凡夫把思想妄念抓得牢牢的,等于把水结成冰,修道的人天天求空求清净,认为这清净的境界就是道,明心见性了,这只是把冰化为水而已,还是妄想。你觉得空了,这清净境界就是大妄念。‘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凡夫觉得有个我,罗汉觉得无我,认为空就是道,落在空中,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所以,不能成佛。
悟到空的境界,守着这个空的境界,可以修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例如道家用心念将精气神凝固住,的确可以长生不死,‘楞严经’叫作坚固妄想。净土宗追求往生极乐世界,如何往生呢?要修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长寿佛的法门,这是秘诀,这是水结成冰的道理。但是,如此并不能成佛,没有圆觉,要把水变成冰就变成冰,要把冰变成水就变成水,一切自在,成佛有望。你不敢动念,想维持清水,不敢把水结冰,还不行。所以,叫你们好好修密法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是有道理的,悟到的话,这是大圆觉境界。
-----摘自《圆觉经略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自己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