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极空间私有云raid5加硬盘扩容扩容换盘的流程是什么?


2022-08-10 10:41:33
47点赞
274收藏
57评论
忙了好几天,终于把9块硬盘扫完了,全部ok,心里踏实了。7块用海绵泡沫顺丰发出去了,自己留了2块。 我自己家里核心数据存储,都在DS218+里面;目前是2块8T酷鱼,组RAID1,完全踏实放心,两块同时坏的概率非常小了。 看着留下的2块16T硬盘,我突然想:把双8T升级一下吧,升到双16T吧。原本双8T的RAID1周日晚上,20点39分。第一步:NAS里直接拔掉一块硬盘。可以不关机,直接拔,放心。此刻,群晖“空间存储管理器”立马开始报警:系统降级。同时,NAS机器开始鸣叫,大概一秒钟一次。此刻开始:不要大量读写数据!切记!切记!切记!系统提示降级系统邮件提醒第二步:将第一块6T硬盘(最好格式化一次),直接塞进去。系统检测到新硬盘进来,有个初始化过程,大概一两分钟。然后系统开始自动修复——此刻raid1开始重建。还是那句话:不要大量读写数据,切记。加入第一块16T硬盘直接确认即可系统初始化硬盘看这进度,再根据上周一哥么的 实测经验,大概需要20小时。(这咋和我扫盘时间这么相似的,难道冥冥之中有什么关联吗)不管了,就安静的等待吧。系统开始修复看上去需要一天多时间,但一分钟不到,就变成了12小时了。这应该和机器运算性能有关吧。不用担心,等,就是了。修复0.37%周日晚上23点04分,进度25%左右。修复25%左右反正一夜过来。周一早上,8点25分,打开电脑:第一块硬盘修复好了。此刻NAS的RAID1,是一块8T酷鱼,和一块16T的奇亚狂盘;先忙到这吧,白天有事,晚上回家再继续吧。第一块16T更换成功晚上到家,继续。周一晚上23点。接着,我又很大胆的拔掉了另外一块8T硬盘,系统又提醒降级。切记,此刻起,不要大量读写数据!系统提示降级立马收到邮箱通知。系统邮件提示周一晚上23点12分,第二块16T硬盘塞进去。直接下一步,然后开始自动修复,自动重建RAID1的等待过程。插入第二块16T第二块硬盘开始修复此处,如果你是918+/920+等机型,插入第二块硬盘后,注意有个“扩容”要勾选上。不然就太浪费了。除了等,还是等。周二早上8点16分,已经70%了。注意,不是修复。也就是说,半夜已经完成了自动修复,完成RAID1的重建。现在2块16T硬盘最大化使用。正在扩充70%周二下午13点14分,扩充83.74%扩充83.74%周二傍晚18点37分,扩充99.98%,然后一眨眼,扩充完成。扩充99.98%扩充完成至此,两次重建,全部完成。我的2块8T组raid1,成功升级2块16T组RAID1,空间翻倍,可以存储更多内容了。怕不怕?不怕。因为,上周2位小伙伴已经试验过了。凯文童鞋,他们公司设计师,在用的是白群918+机器,分别双4T,和双12T,两组RAID1都满了;现在需要升级成2组16T的RAID1。为此,凯文还特意画了个图,把流程分别写清楚,确保团队数据万无一失。凯文更换方案这个文章,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见到过前人实操案例,相信很多人会很担心。所以,一定要将这过程,详细记录并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

2021-12-20 15:36:47
95点赞
941收藏
41评论
文章很长,有56张图片,建议收藏后慢慢看。先讲一个题外话每次看见值友的硬盘爆料,很多朋友首先问:“是不是叠瓦盘?”很多朋友都很鄙视叠瓦盘。我自己的使用心得是这样的:叠瓦盘当然没有企业盘好啦,14TB或者18TB的企业盘好不好?当然好啦!我更喜欢买4TB或者6TB的盘,理由是这样的:要是运气不好硬盘坏了,最多也是坏一个4TB或者一个6TB而已啦,要是坏14TB那就是14TB呀。都是亚马逊海淘的用户,反正保修都麻烦,不如就4TB、6TB这么买吧。14TB=4TB+6TB+4TB,一个顶3个了。我要三个硬盘一起坏(4TB+6TB+4TB),才相当于坏一个14TB。我就是这么想的。当然我下载BT有专用的N1下载机(N1盒子24小时下载电费便宜啊),我不会拿NAS来下载BT,因此我NAS用叠瓦盘好些年了,没有坏过,所以我的用法是这样的。个人还是喜欢叠瓦盘,图他便宜纯粹 个人喜好,勿喷。我家的威联通NAS有4个硬盘位,只有第1个硬盘位有一个2TB的红盘,剩下的3个硬盘位都是空的。应该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不是所有的硬盘位都插满硬盘吧?新买的硬盘,插到空的盘位之后,怎么设置呢?可以(1)扩充存储池,(2)新建一个存储池。教程来了。我还是禁不住黑色星期五的低价,亚马逊买了一块6TB的蓝盘,而且是叠瓦盘(见下图),我只是想试试叠瓦盘到底能用多久?多久会用坏黑5我还买了一块4TB的红盘,美国亚马逊海外购上面买的,就下图这样一个硬盘加减震塑料放纸盒子里给我寄来了,连西数的包装都没有,硬盘外面就一个一次性封口的塑料袋(见下图):西数6TB或以下的红盘和蓝盘都是叠瓦盘,红盘要8TB以上才不是叠瓦盘,下图的所有硬盘都是叠瓦盘。新硬盘插入威联通NAS之后的设置步骤来了:第1步、将新硬盘插到NAS空的盘位上(无需断电可以热拔插),电脑登录威联通NAS
第2步、点击上图左上角的“控制台”按钮,进入下图的界面。第3步、点击上图右上角的“存储与快照总管”,进入下图的界面我原来有一块2TB的西数红盘,插在1盘位上,显示是1.82TB(见下图)。
现在我把6TB的西数蓝盘,插在3盘位上,系统识别出来这个6TB的蓝盘是5.46TB(见下图)。我现在要把这个6TB的西数蓝盘投入使用。为什么不插在2盘位上?因为我黑5还买了一个4TB的红盘,我打算把4TB红盘插到2盘位,所以这个6TB的蓝盘就插在第3盘位了。点击上图的绿色数字3,进入查看3盘位硬盘的运行状况,从下图可以看出,状况很好,我刚买回来拆封,当然通电时间显示是0天0小时(见下图)。第4步、点击左侧的“存储/快照”,进入下图的界面。扩充存储池看第7步或第5步。新建一个存储池看第6步。第5步、扩充存储池步骤。(第5步讲解并不详细,缺“调整卷大小"的设置方法。第7步是详细版本,请移步第7步查看)在上图的界面,点击右上角的“管理”按钮,进入下图的界面 点击右上角的“扩充存储池”,在下拉菜单再点“扩充存储池”,进入下图的界面。选择“创建并加入一个新的RAID组”,点击“下一步”,进入下图的界面。在磁盘3前面打钩,点击下一步。接下来点击“扩充”,按照提示完成后面的操作,可以看出,6TB的新硬盘合并到原来2TB旧硬盘的“存储池1”上,“存储池1”的空间也从2TB变成最终的7.26TB(见下图),电脑计算容量的方式和硬盘厂家有点差异,所以8TB电脑识别成7.26TB。第5步这些完成后,还有最后一个步骤要做,就是新硬盘要进行“配置”,如何配置新硬盘,也就是如何“调整卷大小”,请看第7步讲解。第6步、新建存储池步骤。在下图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按钮:这时候,在下拉菜单上,选择“新存储池”。
这时候会弹出下面的窗口,什么都不选,就点击“下一步”继续。这时候,会显示你插入的新硬盘(我刚刚在第3盘位插入了一个6TB的硬盘),在磁盘3前面打钩,RAID类型选单独(其他类型无法选择,除非你插入了2块以上的新硬盘),点击“下一步”。这时候会弹出下图的界面:不知道“启用保证快照空间”是什么意思的话,点击上图的“什么是保证快照空间?”,弹出下图的界面进行查看。我不知道你们怎么设置的,我是按照下图这么设置的,警报临界值我设置成90%(后来我改成95%),就是硬盘使用超过90%容量时才警告空间不足,启用保证快照空间我设置成5%,之后点击“下一步”。当然你也可以不启用警报临界值,不启用保证快照空间,直接点击“下一步”。之后出现下图的界面,点击“创建”。大家看上图,保留空间有12.19%,也就是说有401GB要浪费掉。大家看看,保留空间是用来干什么的(见下图)。点击“创建”按钮,出现下图的提示。提示你,你刚才插入的那个6TB硬盘里面的数据会被删除掉(我是刚买的新硬盘,无任何数据的,如果你插入的硬盘有数据,务必先备份,不然格式化就没了),点击“确定”。之后出现下图的界面。等几分钟后,出现下图的界面。在上图的界面点击“新卷”,进入下图的界面。在上图的界面,点击“下一步”。在下图的界面,卷容量选择“最大”:往下拉,“警报临界值”不打钩,其他的也不打钩,点击“下一步”。之后出现下图的界面,点击“完成”。之后出现下图的提示:在上图的界面,你可以点击“关闭”按钮,在下图的“存储池2,初始化中。。。”的地方查看硬盘初始化的进度。初始化完成后,还要进行硬盘优化,看下图:“初始化”加上“优化”,大概花了20分钟时间,初始化大概用了5分钟,优化花了15分钟左右。当出现下图的界面,代表全部完成了。第7步、扩充存储池步骤(这个步骤和第5步相同,但是有一个细节第5步没有讲清楚,在第7步这里讲清楚)第7步是后面增加的,本来这篇文章写到第6步已经完成了,等我写完第6步,发现我黑5买的西数4TB红盘也到了,因此,我将4TB红盘插到盘位2上,扩充存储池的步骤也演示给大家看(这一步的最后有一个细节,需要大家留意)。首先当然是把4TB红盘插到NAS的第2盘位上啦,威联通的这款NAS支持热拔插,不需要关NAS电源,直接带电插入即可。插入之后,发现第2盘位也变绿色了:点击左侧的“存储”-“存储/快照”。在上图的界面,点击“DataVol1(系统)”,再点击界面右上角的“管理”,进入下图的界面。先来看看这个NAS原来的“存储池1”,原来我是在盘位1上插入了一个2TB的红盘,系统显示1.7TB的容量(电脑识别的容量和硬盘厂家标注的容量略有差别):点击“存储”-“存储/快照”-“存储池1”-“管理”,进入下图的界面。在上图的界面,点击“扩充存储池”,之后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见下图),在下拉菜单上点击“扩充存储池”。之后会出现下图的界面,在这个界面只能选择“创建并加入一个新的RAID组”,点击“下一步”。之后出现下图的界面,在这个界面勾选“磁盘2”,也就是你刚刚插入的4TB红盘,点击“下一步”。之后会出现下图的界面,点击“扩充”。然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警告你插入的这个4TB硬盘里面的数据会被格式化,如果你的硬盘有数据,务必先备份。点击“确定”继续。之后会弹出下图的界面。过30秒左右,出现下图的界面,点击“确定”。之后,你会发现,存储池1已经扩容变成5.44TB了(原来的2TB红盘+新买的4TB红盘),但是已配置1.85TB,还有3.59TB的空间处于未配置的状况(见下图红色方框圈出的地方)。调整卷大小点击“DataVol1(系统)”,再点击界面右上角的“管理”,进入下图的界面。在下图的界面,点击“调整卷大小”:之后出现下图的界面。在这个界面点击“最大”-“应用”。它会提示,保留一些可用空间(见下图的提示)。那就保留一些空间好了,最大是5447.23GB,“新容量”我就填“5400.23”GB好了,之后点击“应用”。然后会弹出下图的界面,点击“关闭”。你可以在下图这个界面查看进度,就是在那个“正在扩充。。。68%”的地方查看扩充进度。大概5分钟之后,就扩充完成了,之后可以在下图的界面查看扩充之后的情况。扩充之后,存储池1有5.39TB的已配置空间了,剩下47GB的“未配置空间”,你可以按照我上面的方法来继续配置。总结买来一块新硬盘,插到威联通NAS空的硬盘位上,可以有两个选择:(1)在原来旧的存储池上扩充容量,或(2)新建一个存储池。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会节省不少硬盘空间,因为第二种方法新建一个存储池会浪费掉一些新硬盘的空间。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是准备后续要换成大容量硬盘的话,比如我这个3盘位的6T的空间用完了,只需要单独拷贝存储池2的6TB数据出来,删掉存储池2,换上新的硬盘,重新建立存储池2即可。如果是第1种方法:准备后续换成大容量硬盘的话,比如想把其中一块6TB的换成18TB的,用第1种方式扩充存储池的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因为存储池1有系统盘,存储池1的硬盘无法拆出来单独换,你要将存储池1的硬盘都备份好之后,才能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扩充存储池后,新硬盘的容量处于一个“未配置”的状况,要“配置”一下,也就是要“调整卷大小”之后,才能使用。全文完,谢谢观看。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

随着云计算大潮的风起云涌,相对于传统的IT基础设施而言,云的巨大便利性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单位存储成本的不断降低,对于广大家庭用户和中小企业来说,搭建私有云也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毕竟和容量小、速度慢、文件还动不动不翼而飞的网盘比起来,私有云给用户带来的诸多好处与便利,真是谁用谁知道。
而说起适合家庭用户和中小企业的私有云,可能很多玩家都会想起群晖等厂家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系统。但是对于人数众多的小白用户来说,这类专业设备的使用体验却并不那么友好。别的不说,单是介绍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JBOD的原理和区别以及系统如何设置调校,估计就足够把绝大多数初学者给绕晕。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没有既能满足用户对私有云的应用需求,又不需要艰深的专业知识就能轻松上手的产品呢?
回答是肯定的。趣味科技这次评测体验的极空间新Z4,就是这样一款功能强大,但却又简单易用的私有云。
软硬件一体的私有云
根据极空间官方的介绍,极空间是第一款完全按照互联网的产品体验要求和产品研发模式开发的私有云,是在NAS设备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近十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再加上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的软硬件一体的科技产品。
嗯,听上去似乎非常高大上,那么这样的私有云实际用起来,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针对不同需求和不同预算的客户,极空间也推出了多款产品。本次趣味科技收到的是其中配置最高的新Z4 8G内存版。
打开产品包装,极空间新Z4的外观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别具一格的简约造型和多曲面设计,彻底摆脱了以往人们对NAS产品的刻板印象。笔者觉得它既像是科幻大片中的未来物件,又像是一件时尚典雅的艺术品。由此也可以看出极空间的设计团队对这款旗舰产品颇为用心。
打开极空间新Z4前方的磁吸式面板,可以看到4个硬盘抽屉,以及USB和Type-C接口。而在机身的背面除了电源接口之外,还有两个网卡接口和一个USB接口,可以用来连接UPS避免断电等意外情况。
在包装盒中的附件里,我们找到了外接电源、两根网线、一把简易螺丝刀和几个备用螺丝。另外还有一本非常有用的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设置,即便是压根没有存储专业知识的小白用户,也能轻松完成安装与设置。
安装SSD与硬盘
为了让系统达到最优性能,极空间新Z4还可以支持SSD缓存拓展。其中4G内存版推荐SSD容量为128GB,8G内存版推荐256GB。
趣味科技特地买了一条256GB的SSD卡,不过其安装位置位于机身的底部,因此需要用简易螺丝刀将极空间新Z4机身底部的4个螺丝卸下,打开底部的盖板,就能看到机身内部预留的SSD安装位。
将SSD卡装上后用小螺丝将其固定,然后再将底部的盖板与螺丝恢复原样,这便安装好了SSD缓存。
硬盘方面,趣味科技先用一块面向高端用户的希捷银河Exos X16 16TB企业级硬盘,为大家演示极空间新Z4的安装过程。
打开硬盘抽屉的卡扣,即可轻松将硬盘抽屉抽出。掰开抽屉两侧的固定条,将硬盘电路板面朝下放入,如果硬盘位置正确,两侧固定条的螺钉应该正好插入硬盘两侧的螺孔。如果固定条两侧的弹片鼓起,则说明位置有偏差,需要仔细对准直至严丝合缝。
硬盘固定后,将硬盘抽屉沿滑轨推入机身直到尽头,让硬盘与极空间新Z4的电源与数据接口实现对接,再锁上硬盘抽屉的卡扣即可。
几分钟搞定私有云
给极空间新Z4连上电源,再用网线连上家里的路由器,开机,电源指示灯和硬盘指示灯显示正常,一切顺利!
接下来就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手机上极空间官网,下载最新版的极空间APP。安装成功并打开APP后,会搜索到局域网里的极空间新设备,选择“新设备注册”即可。
注册了“管理员”账号,并牢记密码之后,我们就可以用管理员身份设置自己的私有云了。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SSD还是硬盘,都需要格式化后才能使用。事实上系统刚开机时,就自动监测到了盘位1上未格式化的16TB硬盘(因为容量单位换算关系,16TB在系统中显示14.6TB),按提示操作格式化硬盘后,极空间ZOS系统占用了26GB空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极其丰富的软件应用
在手机上进入极空间APP,可以看到里面有着极其丰富的软件服务。
从相册、影视到音乐,从个人空间、团队空间到保险箱,从下载、迅雷到分享,从硬盘搬家、网盘备份到闪电传……各种琳琅满目的功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以说私有云上许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功能和应用,极空间都已经为用户准备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搭建好私有云之后,我们还可以为家人和朋友注册亲情账号,一起分享私有云带来的乐趣和便利。
一个小小的手机APP客户端,居然承载了如此丰富的软件功能与服务,窃以为这是极空间相对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最大亮点。
媒体评测新Z4的天花板
以为这就结束了?当然没有,考虑到许多云用户在后期都会有扩展需求,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惊喜——那就是把极空间新Z4塞满,看看它的表现如何?
于是,在顺利安装好第一块希捷银河Exos X16 16TB企业级硬盘之后,我们又准备了三块一模一样的16TB企业级硬盘,窃以为这应该是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媒体评测极空间新Z4的配置天花板了。
将极空间新Z4关机,添加上三块16TB硬盘,可以看到系统开机后很快识别出了三块新硬盘,并询问如何处置和调整硬盘使用方式。
就这样,我们前前后后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搭建起了一个拥有64TB超大容量的私有云!就算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团队,用这样的团队空间开展移动办公也足够游刃有余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新Z4支持ZDR和多种RAID模式,并且支持无损热扩容,在设计理念上非常的人性化。用户可以在初期使用价格便宜但容量较小的硬盘,等容量满了之后再通过硬盘搬家功能,将数据迁移到价格已经大幅下跌的大容量硬盘里,从而在经济与数据安全之间取得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不同应用场景的体验感受
前面已经提到,相对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而言,除了简单易用之外,丰富的软件功能与服务也是极空间系列产品最大的亮点。
事实上,在整个评测体验过程中,极空间新Z4的应用功能确实是多到令人目不暇接。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将其大致分为了家庭应用、下载备份、远程办公等三个不同的场景来为大家进行介绍。另外极空间新Z4的应用可以在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不同的智能终端运行,这显然也是因为充分考虑到了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
【极空间PC端界面】
【极空间PC端应用界面】
一、家庭应用:
在针对家庭应用场景的体验中,极空间新Z4的极相册、极影视、音乐播放、极阅读、极空间亲情等功能,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中,极相册是一款非常好用的照片备份、浏览、整理应用,可以支持自动备份、手动上传、时间线浏览、缩略图预览、AI智能相册整理、AI人像相册、AI分类、家庭共享相册、照片去重、RAW格式预览等丰富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它非常方便地随时随地备份和整理自己的照片,又或是将它们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大家一起其乐融融。值得一提的是,在Wi-Fi环境下,极空间APP可以自动备份相册;当用户切换到非Wi-Fi网络时,自动备份就会停止,以避免浪费用户的手机流量。窃以为正是这些设计上的小细节,才能够充分体现厂商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喜欢看电影的读者朋友,一定会对极影视爱不释手。它不仅可以支持市面上的多种主流视频格式,而且还能为视频资源智能匹配海报、简介、演职员等信息并且进行智能分类,为用户省去了归档整理的大量时间精力,可以说是相当的贴心好用。当体验过极影视的智能影视海报墙、影视合集整理、分类共享、多端播放记录、分端控制分类展示、自定义专辑功能时,相信您也一定会和笔者一样爱上这款应用。
为了测试私有云在户外环境播放高清视频的流畅性,我们在播放《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时,特意断开了Wi-Fi只使用手机流量上网。而这时极空间主动提示并非在Wi-Fi环境,是否仍要使用流量播放?这就避免了用户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白白耗费大量手机流量。
对于喜欢听歌的用户来说,又怎么少得了音乐播放功能呢?作为一款简单应用的无损音乐播放神器,极空间的音乐播放不仅能够支持各种音乐格式,而且可以让用户自定义多端在线歌单,海量音乐资源一次听个够。
作为一款阅读软件,极阅读不仅可以支持txt、epub、pdf等各种主流书籍格式,而且支持本地书库和阅读记录。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将钟意的书籍加到书库时,其实并不会消耗手机流量,只有在真正开始阅读时,极阅读才会将文件下载到本地,这个设计细节同样也是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当心父母长辈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没关系,你可以通过“极空间亲情”功能,在极空间APP的亲情设置中,为亲人配置照片、视频、音乐等各种内容,让老年人也能和年轻人一块共享天伦之乐。
二、下载备份
作为私有云,极空间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让我们不用再担心手机的存储空间不足,不用再随身携带移动硬盘、U盘等各种杂乱的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一个超级庞大的数据库,而且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对里面的照片、视频、资料、文档进行分类整理。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可以接收手机、电脑、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上的数据之外,极空间还内置了迅雷下载、网盘下载、PT下载等各种主流的下载工具,让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海量资源。不管是网络上发现的资源,还是朋友给你分享的种子文件,轻点几下就能启动下载,相信这会是许多下载达人的最爱。
除了下载,对重要文件的备份也是极空间的重要功能。文件上传、百度网盘备份、U盘备份、相册自动备份、微信文件备份、文档同步、FTP方式备份、时间机备份、手机文件备份、iCloud文件备份……总而言之,你能想到的各种设备、各种场景、各种方式的备份功能,极空间的文件备份都能为你提供,就连苹果电脑的Time Machine时间机器备份也不在话下。
三、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应用场景,一种是个人的移动办公;另一种是企业团队的协同办公。
为此极空间也提供了两种不同服务,一种是“个人空间”,也就是某账号用户上传的文件,只有自己可以浏览、管理;另一种是“团队空间”,相当于中小企业的低成本企业网盘,支持办公文档在线编辑、多台电脑文件自动同步、超大文件随时分享,支持公司多人协同办公,提高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
考虑到团队协同办公的应用场景,团队空间提供了分组分团队管理成员、设置团队成员权限、管理员监控所有成员、可映射成网络硬盘、团队成员协同办公、回收站防止误删内容等非常丰富的功能,
针对当前常见的办公文件(包括20多种格式),用户在极空间APP上都能够直接浏览,并且可以进行在线编辑。根据在线办公的需要,用户还可以将文件快速分享到微信、QQ 、钉钉等即时聊天工具软件。另外针对重要文件或是文件分组,管理员还可以为其配置用户读写、只读或是无权限,避免出现误操作造成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强大的文件管理功能之外,极空间还有着强大的安全管理功能,包括账号异常行为监控、安全日志体系、设备及账号双重安全校验机制等等,并且还提供了保险箱服务,可以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密,即使企业硬盘被盗也打不开数据。
搭建私有云从未如此简单
通过一段时间的评测体验之后,我们认为极空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易用:想要搭建私有云?既不需要安装系统,也不用频繁重启和登录,只要下载一个手机APP,再经过几分钟的简单设置,你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有云。
2、功能丰富:极空间超级丰富而且实用好用的功能软件,令我们叹为观止。这也是其相对于市场上同类产品最大的亮点。
3、高质平价:与市场上性能与规格相近的产品比较,极空间不仅在各种设计细节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品质与匠心,而且在价格方面也有着极大优势。
4、成本低廉:极空间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并且支持无损热扩容和硬盘搬家,让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逐步采购硬盘,从而最大化地节约使用成本。
5、安全可靠:强大的安全管理功能与保险箱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于员工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要求、企业审计等多方面的安全要求,而且极空间还提供了专业客服支持,让中小企业无需额外人员进行维护,彻底解决了企业用户的后顾之忧。
搭建私有云,从未如此简单。
产品规格参数:
推荐指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id5加硬盘扩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