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下帮助,中华家文化传承研究院研究院如何传承家文化传承研究院?

2019-04-17 13:54
来源:
蔡氏家园
家谱文化
中国有一句老话: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儿。年轻人投身事业服务社会,无暇顾及家族事务,被看成理所当然。中老年人承上启下,历经五至七代,修谱续谱似乎是他们的职责。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发展下去,三五十年之后,长辈们故去,家谱文化何去何从?
2017年1月 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顶层设计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整体部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问题上,青年确有重要的角色担当,是肩负文化传承的责任主体。家谱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大代表。
家谱国际认为,让年轻人自觉加入进来,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探寻新时期家谱文化传播规律,把握年轻人的关注点,在不违反孝爱传统的基础上,用年轻人乐于接收的方式,引导他们传承家谱文化。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力必将更加长久。
时代在变,人们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家谱,我们应当有正确的态度:庄严而不可神秘化。续修家族,印刷出一本本谱书,并不是终极目的。家谱是载体,承担着一种朴素的情怀:宗亲之间要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和真真切切的感情。
记得有一次去地方收集人丁信息登记表,需要登记家主及其家人的信息,包括出生时间、地址、婚配、子女等,还需要知道他们的信息在哪一卷哪一页,方便日后的录入。我问其中一个家族成员他的信息在哪一卷哪一页,结果他说不知道,连哪一卷都不知道,他说他32岁了,32年都没见过家谱,连自己在哪一卷都不知道,可见年轻人很难见到家谱。
年轻人与家谱之间有着一层隔阂。在他们心中,家谱只能查询,很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很多家庭没有家谱,即便有,年轻人也看不懂。他们习惯于用手机、电脑阅读和沟通。但是,年轻人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学习能力强,精力旺盛,懂互联网技术。家谱文化,一旦获得他们的认可,便会迅速传播开来。
因此,家谱国际倡导互联网修谱方式。传统修谱方式往往历时数年,耗资巨大,收集的资料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录入,人员信息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去世、出生、婚嫁)。
互联网修谱方式,省去了繁琐的排版过程,让年轻人有机会参与进来,甚至成为修谱续谱的主力军。中老年人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是家族事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家族事业靠大家,香火延续,家中有谱,是为传承。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地址: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警务站东50米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玉博园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龙眠区老年大学1楼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服务点
联系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全国免费联系电话:400-1570302
北京电话:010-57110981,18610817855(余总经理)
金寨电话:0564-7357882,18156486716(吴院长)
桐城、寿县电话:15010330351(于经理)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传承研究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