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闰年多少天共有多少天 详解365天和闰年的区别?

阳历上,我们有闰年和平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闰年每四年发生一次。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判断闰年。这里有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哪一年是闰年。闰年的判断方法1。普通闰年:是4的倍数,被4整除的年份一般是闰年。(比如2004年是闰年,2001年不是);2.世纪闰年:公历年是整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3.看二月的天数:二月有29天,是闰年。闰年二月有几天:29天。二月是公历的第二个月,正常年份28天,一年365天。闰年29天,全年366天,比正常年份多一天。历史上有过三次,二月30天。北半球的二月只是冬天的第三个月。闰年和平年的意义闰年的设定是为了弥补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一年中天数与地球世纪公转周期的时间差。比如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方便起见,将一年设定为365天,这是一年的平均值。但是,几乎每四年就多一天。如果加上二月,一年就有366天,是闰年。农历中漫长的闰年天数可以达到385天,非常难得。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00年的2120年里,只有9次,从公元1900年到公元4000年的2100年里,有22次。它们是以下几年:1925年、1944年、2006年、2270年、2289年、2351年、2606年、2625年、2634年、889年、1951年、1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和3315年。}

2023-01-06 18:40
来源:
东北的学校知多少发布于:山西省
2022年已经过去
崭新的2023年已经到来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
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
因“闰二月”缘故,全年共有384天
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
至2024年2月9日结束
不仅如此,这个兔年还有两个立春
即 “一年两头春” ,也称 “双春年”
在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前, 给孩子讲讲这些日历上有趣的知识, 让孩子们来感受一下 古人的智慧和传统习俗的魅力吧!
什么是双春年
所谓双春年就是当年年份出现两个立春,按理来说,一年之中只有一个立春节气,为何一年会出现两个立春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比如2023年立春是新历2月4日,但是农历是正月十四,而2024年2月4日,也是立春,但是在农历的算法中,是2023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五,也就是说按照农历的算法,2023年会有两个立春。
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还使得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统计发现,19个农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的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
“‘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赵之珩强调。
阳历、阴历、农历傻傻分不清?
人们常说的几个“历”啥区别。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你的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生日?”
这种时候人们说的阳历对应的就是公历,也就是现在国际通行的格里历。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1582年12月20日,法国采用格里高利历法,简称“格里历”。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阴历=农历。其实,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农历是中国自古的历法,既与太阳运动有关,又与月亮运动有关,是一种特殊的“阴阳合历”,二者是有差别的。
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平年、闰年怎么区分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
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
由此规定:
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总结一下,闰年的规则是:
①是4的倍数但不是100的倍数;
②是400的倍数。
构成①②任一条件则为闰年。
掌握了规则,试试回答一下,1900年、2000年、2100年分别是什么年?

1900年是平年
2000年是闰年
2100年是平年
你答对了吗?再记忆一遍,“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农历为什么要设置闰月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气候变化直接指导着农事。为了让历法跟四季轮回对上节奏,古人决定人为地增加一年的长度,于是他们在阴历的基础上,设置了闰月。
专家介绍,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农历则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与公历年接近,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叫作闰年。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长度几乎相等。
如何确定闰月
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中的“中气”有关。
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两者相间排列,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
由于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双春年”愿顺顺利利,好事成双~
谚语里的双春年
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
这一句是流传下来的谚语,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谚语,主要是因为双春年的时候,冬季会比较寒冷,人们会选择皮毛制成的衣物来御寒,但现如今人们御寒的选择变多了,可以选择更为环保的方式来避免身体受到寒气的侵扰。
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之所以出现这种农谚,主要是因为在以前,大多数人都是以农耕的方式来养活自己,但在双春年的时候,天气会比较寒冷,很多地方都会积雪,土地会变得更为肥沃。这样的土地就很适合耕种,庄稼的长势会更好。
以上的谚语都是描述“双春年”的寒冷,但也有出现“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即使没有被子盖,也会非常的暖和。
古人留下的谚语只是根据一些现象来流传的,并不能从这个节气就能判定冬天是冷是热,所以双春年是冷是热,还需靠自己来感受了。
日月相合的农历,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
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
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在没有精密测算仪器的时代,
创造出如此神奇的历法。
这么看来,
先人们的智慧可太惊人了!
日新月异的时代里,
传统文化就是中华儿女
共同的情感纽带。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收藏!2023年小学生寒假分年级阅读推荐书目
推荐!想了解中国历史,必看这几部高分纪录片
“阳康”之后,如何循序渐进恢复运动?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赣南红色小记者
编辑:刘琳 谭辉
校对:钟英芳
值班主任:陈予涵
编审:曾春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年一年有多少天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准确得说一年是365天多6小时左右,每四年就会多出一天,当某一年得年份可以被4整除就是闰年,否则就是平年 。目前世界通用的日历是阳历,它的起点被国际上定义在耶稣诞生日,周期是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实际使用的主要日历除了阳历,还有阴历和农历。阴历考虑的是月亮的运行周期,农历则同时考虑月亮和太阳两者。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亮绕地球公转的3个周期之间不是整倍数关系,因此历法制定者就需要协调这3种周期,不同的协调 *** 产生了不同的历法。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来确定一年的长度,接着确定月的长度。阳历的月有28天、29天、30天、31天,大月和小月出现的次序有些无序。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这是科学和政治协调的结果。阳历的制定,需要协调地球自转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随着人们对“年”长度的测量精度的不断提高,阳历也被不断更新。公元前45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采用了埃及天文学家对时间进行测量后的结果,确定一年为365.25天。他们当时制定阳历的基本思路是:使阳历的年有两种长度,一是小于回归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一是大于回归年,定为366日,叫做闰年。然后就是解决“几年一闰”,合理设置闰年的问题。一个回归年的零数为6小时,积累4年则将近一日,设置“四年一闰”较为合理。凯撒的生日在7月,于是就把单月定为大月,每月31天,6个大月共186天;除2月份以外的双月定为小月,每月30天,5个小月150天;2月则比较特殊,闰年时设为30天,平年是设为29天。这样,一年的366或365天就此形成。这就是儒略历。凯撒去世后,他的侄子屋大维即位。屋大维生于8月,而8月竟然是小月,这让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天文学家没办法,只好把8月改成大月。于是把8月以后的偶数月(10月和12月)也都改成大月,奇数月(9月和11月)则都改成小月。如此一来:大月有1、3、5、7、8、10、12共7个月217天,小月有4、6、9、11共4个月120天,这时只好把2月改成平年28天和闰年29天。这样的阳历历法,被叫做奥古斯都历。虽然奥古斯都历搞乱了大小月的次序,但这种历法仍然准确协调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用起来也还算方便。在奥古斯都历使用了一千多年后,天文学家发现了问题。早前测量的“年”比实际的稍微长了一点。一年比365天并不是多6小时,而是多了6小时再减去大约650秒。别小看这650秒,累计400年就会是大约3天。也就是说400年里多闰了3次。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对儒略历进行了修订,改成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主要改革之处就是调整了闰年的设置 *** ,让每400年少闰3次。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公元年数后两位均为零者,如1600、1700、1800、1900、2000……等等,能被400整除时,才能定为闰年。如此这般,每400年就可以少闰3次,设置为97个闰年。格里高利历也叫公历,是20世纪以来世界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调整闰年设置规则后,虽然很准,但从儒略历到格里高利历经过了上千年,中间又出了几次错误,到1582年的时候,已经多闰了10次。也就是说,日历的日期落后了10天,需要调回去。也就是需要跳过10天,在1582年10月4日之后,直接为10月15日。素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人,大不列颠及其北美殖民地直到1752年才弃用儒略历、改用格里高利历。结果就是这是需要跳过11天,从9月2日直接变为9月14日。这一改动在伦敦引起轩然 *** ,市民们认为自己被骗取了11天房租,上街 *** 者的口号则更为愤怒:“还我11天的生命来”。当时,身在美洲的富兰克林劝告人们不必沮丧,因为“你可以在本月2日平静地躺下,直到14日早晨才醒来”。俄罗斯则更为固执,直到1918年革命后才改用格里高利历,这次需要跳过13天!因而当列宁在宣传“资本主义的最后一夜是寒冷的”时,当时还是儒略历10月24日夜,这也就是为什么十月革命纪念日被定为11月7日的原因。虽然乱,但阳历的历年与回归年十分接近,与季节和节气吻合,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由于屋大维搞乱了阳历的历月制度,而且格里高利历本身也并不十分完美,它处于对阳历不断探索改革的过程中。针对格里高利历的不足,联合国很早就提出改革历法,建议实行新的《世界历》,但这个问题一直在讨论过程中,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365天闰年多少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