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截瘫4型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导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于1876年首先报道,主要症状为下肢缓慢进行性肌无力、剪刀步态和迟缓性痉挛性截瘫。该疾病较为少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在0.1-9.6/10万,国内尚无大型流行病学资料。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迅速进展使得迄今至少有80个相关的致病基因位点被发现,59个致病基因被克隆。01你知道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吗?是一种较为罕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概述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组神经系统遗传性退行性单基因病,主要累及脊髓较长的皮质脊髓束及其后索纤维,其特征是以轴突变性导致缓慢进展的近似对称的双下肢肌痉挛和肌无力。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诊断通常借助于哈丁分类原则。临床表现复杂多变,SPG1-SPG80各亚型的表型异质性大,多有重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诊断是以临床和遗传学研究为基础,其关键步骤是家族史的获取。同一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亚型在发病年龄、病情进展、残疾程度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2、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临床表现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2/3儿童起病,首发症状2/3运动障碍,1/3智力滞后,除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共济失调、智力障碍、足部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变薄)或大枕大池外,本研究还发现肌肉破裂、脂肪酸代谢异常以及广泛神经源损害、多发椎间盘突出、侧脑室前角异常高信号类似“猞猁耳”征。患者存在跌倒的危险,需在单拐、手杖等或他人辅助下步行以确保运动安全,生活中处于中度或严重依赖;我们应该重视减轻下肢痉挛状态,以避免意外的发生。患者大都存在中度残障,正如文献报道,一些患者可死于30至48岁之间的并发症,即在步态障碍发作后3-40年。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基因诊断首先,入手点是临床诊断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遗传学诊断,接着,进入遗传系谱分析,利用孟德尔单基因遗传分离组合规律来完成遗传方式的判读。考虑到临床诊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存在误诊可能,所有一般选择了纵向基因筛查方案。先排除以重复序列致病的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然后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式来实现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分子诊断。查体发现患者除了有典型的锥体束征,还有共济失调或协调运动差,其次还有弓形足,马蹄内翻足,虹膜色浅、舌体纵裂等结构畸形。02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辅助检查方式,了解以下3点,为后续治疗助力1、实验室检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升高,这可能与痉挛性状态非创伤性骨骼肌受损导致肌肉崩解释放磷酸肌酸激酶入血有关,尽管只有轻微的肌肉痉挛而没有明显的肌肉挛缩,但肌肉破裂仍是患者的一种罕见并发症。spatacsin功能的丧失也损害了神经元溶酶体的脂质清除,从而导致溶酶体中脂类的积累。从而将溶酶体功能障碍和脂质代谢与神经退行性变联系起来。患者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而嘌呤核苷酸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嘌呤代谢需要很多酶类参与。磷酸肌酸激酶、甘油三酯、尿酸等是否可作为生物标记物还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2、神经电生理检查患者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右正中神经MCV明显减慢,波幅明显降低,远端潜伏期延长。针电极EMG:左拇短展肌、右胸锁乳突肌、双胫前肌、双椎旁肌(T10)于静息时可见较多或未见自发电位,轻用力MU平均时限可正常(减少或增宽)、平均电压正常。最大用力呈现单纯相(偶有混合相),提示存在广泛神经源损害(≥4个区域受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呈现传导延迟,可能与髓鞘的变化有关。SEPs可能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早期传入通路参与的更敏感指标,这一点或许可以从侧面反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特征。3、影像学检查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颅脑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变薄)或大枕大池、侧脑室前角异常高信号类似“猞猁朵”征表现。颈椎核磁可见C3-4、C4-5、C5-6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并可见同水平硬膜囊受压。患者心脏彩超示可见左室前间隔、前壁运动欠协调、左室轻大,二尖瓣、三尖瓣返流(少量)左室舒张功能示减低,左室EF值偏低。0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治疗方式,药物和物理疗法均可,帮患者减轻痛苦1、巴氯芬巴氯芬是—种主要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松驰剂,可通过激活GABAB受体、抑制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降低神经突触兴奋性等机制来缓解肌肉强直及痉挛。巴氯芬可口服或鞘内给药,且后者疗效更佳,全身毒性更小。口服治疗通常从小剂量开始,5mg/次,3次/d。单次剂量可逐渐增加,每次增加5mg,间隔3天,直至剂量至30-75mg/d。研究表明,巴氯芬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可能有效,但何时开始鞘内使用巴氯芬尚未达成统一意见,且巴氯芬的具体适宜剂量仍需个体化决定。目前主张对以肌无力为主的患者,小剂量治疗,而对肌痉挛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大剂量治疗。2、A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神经麻醉剂,能使肌肉暂时麻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儿(平均年龄4.8岁+/-2.5岁),在特定肌肉群(腘绳肌、内收肌和腓肠肌等)接受1-6次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患儿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这种效应持续了6.6个月。在每条小腿股三头肌处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然后每天进行拉伸运动(共18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联合小腿肌肉拉伸能在保持肌力的同时,改善患者的舒适步态,降低了肌张力,且不影响肢体平衡,治疗后疲劳有所改善。3、物理治疗单纯电刺激双侧股四头肌和前腔室肌肉组织,可以部分缓解痉挛,作为痉挛的补充治疗。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可长期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和行走能力,且对其生活质量也有积极影响。水疗法通过增加内旋/膝关节僵硬的补偿策略来调节的,增加了患者执行补偿策略的能力,使步速与步幅增加。按摩、伸展拉伸训练、肌力锻炼、有氧训练等物理治疗有益于保持患者肢体灵活性、提高肌肉柔韧度、抑制肌肉萎缩、减轻肌腱炎、滑囊炎等并发症,延缓关节畸形,还可以减轻疲劳、提高耐力,使患者保持更大的活动能力。结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具有明显的临床与遗传异质性。不仅不同亚型间的疾病症状、发展速度、严重程度以及致残程度不同,同一家系中同一亚型携带同一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甚至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也存在遗传和表型重叠,这就使得仅靠临床症状和常规检查手段很难对此类疾病做出准确诊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痉挛性截瘫4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