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角 四元与角的换算方法?

小学数学知识点(15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数学知识点1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 )个面,( )个点,( )条棱长。相对的面( ),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有( )个面是正方形;棱长分为( )、( )和( ),各有( )条。长方体最少有( )个面是长方形。  2、长方体最多有( )个相对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个面的完全相同。  3、正方体有( )个面,这些面都是( )形,( )个点,( )条棱长。它所有的棱长都( )。  4、要焊接一个长10cm,宽8 cm,高6 cm的长方体框架,要准备10cm,8 cm,6 cm的铁丝各( )条。  5、最少用( )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6、最少用( )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7、一个长方体中,如果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3厘米,那么它( )个面是正方形,正方体的面积是( );有( )个面的面积相等,这些面的面积都是( )。  8、把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应用题  (1)要焊接一个长10cm,宽8 cm,高6 cm的长方体框架。最少要铁丝多少厘米?  (2)要焊接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框架。最少要铁丝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框架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5)现有一根长150厘米的铁丝,用它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还剩下铁丝6厘米。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填空  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叫做它的表面积。  2、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 )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都( ),正方体有( )个顶点。  3、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5、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长方体的( )。  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是54平方厘米,那么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棱长是( )厘米。  7、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那么表面就扩大( )倍。  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 )倍。  二、计算  (1)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与棱长总和.  (2)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与棱长总和.  (3)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三、实际应用  1、一节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2、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  (1)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如果沿水池走1圈,要走多少米?  (2)在四壁和底面抹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做一个长方体的浴缸(无盖),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  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4、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  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0.8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5、在一节长1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节这样的通风管呢?  6、 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6、学校计算机室铺了1800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厘米的地砖,这个计算机室的面积是多少?小学数学知识点2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小学数学知识点3  第一单元 数据整理与收集  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变式:被除数÷商=除数(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A、24÷3=8 B、3×8=24  C、24÷3=8 D、24÷8=3  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  6.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记住: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例.直接口算:28÷4 8÷8  2、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例.填空:45÷9=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请画出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并标上1和2)  1、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 23+6+18 32+11-8 53-24+38 2× 8÷4 72÷ 8×4  2、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例: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 (24-18)×9 ( 14+35 )÷7 (82-18 )÷8  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  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  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6.练习十三 第4题 (重点)  1.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每次能烤9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2.我们家原来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一共有8个笼子,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3.小明有4套明信卡,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几张?  4.工人叔叔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  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课例:  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例如:20xx读作二千零三,2300读作二千三百】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如:三千五百写作3500,三千零六十九写作3069】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36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453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如 357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246 > 219  补充:  1、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记: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 )。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 )+( )+( )  4、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 例13(估大)  练习19 第8题(估小)  第八单元 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小学数学知识点4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小学数学知识点5  第一单元: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知识点6  我们知道,全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偶数两大类。被2除余1为奇数,被2整除为偶数。它们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奇数偶数,奇数和奇数之和是偶数等。灵活、巧妙、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性质,加上正确的分析推理,可以解决许多复杂而有趣的问题。用奇偶性质解题的方法就称为奇偶分析。巧妙运用奇偶分析,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个俱乐部的成员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老实人,永远说真话,一种是骗子,永远说假话。某天俱乐部的全体成员围成一圈,每个老实人旁都是骗子,每个骗子两旁都是老实人。外来一位记者问俱乐部张三:俱乐部里共有多少成员?张三答:共有45人。记者立刻判断出张三是骗子,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原来,根据俱乐部的全体成员围成一圈,每个老实人两旁都是骗子,每个骗子两旁都是老实人的条件,可见俱乐部中的老实人与骗子人数相等,也就是说俱乐部全体成员总和是偶数。因此张三说45人一定是骗人的。这实质上是利用了对应的思想。  街头有一位魔术师,它在桌子上放了77枚正面朝下的硬币,第一次翻动77枚,第二次翻动其中的76枚,第三次翻动其中的75枚第77次翻动其中1枚。翻动了若干次之后,大家发现硬币居然全部正面朝上,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原来对每一枚硬币来说,只要翻动奇数次,就可使原先朝下的一面朝上。按规定的翻动,其翻动1+2++77=3977次,平均每枚硬币翻动了39次,这是奇数。根据7739=77+(76+1)+(75+2)++(39+38)可以设计如下翻动方法:  第1次翻动77枚,可以将每枚硬币翻动一次;第2次与第77次翻动77枚,又可将每枚硬币都翻动一次;同理第3次与第76次,第4次与第75次第39次与第40次都可将每枚硬币各翻动一次,这样每枚都翻动了39次,都由正面朝下变为正面朝上。  针对数的奇偶性,还有很多富有智慧性的问题。例如,有足够多的三种水果:苹果、梨、桔子,最少要分成多少堆(每堆都有苹果、梨、桔子),才能保证得到这样的两堆,把这两堆合并后这三种水果的水果的个数都是偶数。我们可以借助列表来解决。  可见,三种水果的奇偶情况共有8种可能,所以必须最少分成9堆,才能保证有两堆的三种水果奇偶性完全相同,把这两堆合并后这三种水果个数都是偶数。  你瞧,如果你能巧妙地进行奇偶分析,你的智慧一定让人拍案叫绝!小学数学知识点7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体数时可以带单位。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3、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4、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整100、整10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6、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合格产品数÷总数×100% ②发芽率=发芽数÷总数×100%  ③出勤率=出勤人数÷总数×100% ④达标率=达标人数÷总数×100%  ⑤成活率=成活数÷总数×100% ⑥出粉率=出粉总量÷总总量×100%  7、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8、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数×几%。  9、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数×(1+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数×(1-几%);  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  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小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大数-小数)÷大数。  12、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数÷(1+几%);已知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数÷(1-几%)  13、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小学数学知识点8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分析: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班参加考试人数:49人。平均成绩37.6分左右,及格率14%,优秀率:10.64%。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大题,我会填。其中包括了3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第三大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第四大题,△和○个数的多少的比较,这要求学生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答题情况也比较好。  第五大题,我会算。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因此正确率较高。  第六大题,认识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很好,所以错误的学生也比较少。  第七大题,让学生看图写算式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图意,会写出四道算式。  第八大题,从大到小排列数字。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按算式的得数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列训练很好,因此本题相比而言比较简单。  第九、十这两个大题,考查的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还考查了学生的统计能力,这两个题出错的学生极多,也是此次考试中失分原因。究其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重点注意。  第十一大题,把同类的圈起来。这与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学生的认知也比较清晰,正确率较高。  第十二大题,用数学。包含2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  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对于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平时训练少有一定的关系。  三、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下积极做好培优转差工作。  2、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3、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4、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  5、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查习惯。小学数学知识点9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小学数学知识点10  一、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1.熟练在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一道除法算式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例:183  (1)18除以3除以的前面是被除数、除以的后面是除数  (2)3除18除的前面是除数,除的后面是被除数  (3)18被3除  辨别:30除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  (求被除数)  30除以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  (求除数)  4.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一道乘法算式能写两道除法算式  例:907=6306307=906309=70  反之,乘法并不是除法的逆运算。  二、两位数或三位数被一位数除p34-42  1.横式p34、39:  两位数分拆方法:1、我们把被除数分拆成能够被除数除尽的最大整十数。  2、把剩下的整十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被除数去除。  因此,分拆时一般先看除数,  除数是2被除数一般可分出20、40、60、80  除数是3被除数一般可分出30、60、90  除数是4被除数一般可分出40、80  当无法分出整十数时,可按乘法口决表进行分拆,便于口算。  三位数分拆方法:先分整百的,再分整十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十的合起来再分,整十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分的时候还要考虑是否方便口算。  (注意:与两位数乘一位数横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列出加法算式)  2.竖式:  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2)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3)当十位或个位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4)余数要比除数小  (注意部分步骤可以省略)  例:p37p41例3  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验算方法: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验证被除数与原题中的是否一致。验算时用竖式。  分析:第一题:商中间为0  第二题:被除数末尾是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8的下方。  第三题:1,被除数末尾0除以任何一个数=0,个位商0  2,被除数末尾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4的下方。  第四题:少了落的步骤。  P41/例3/38072被除数中间为0,被除数最高位能被除尽,中间的0不需要落下。  3.估商是几位数:  主要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除数或者=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除数,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比它小一位数  例:735□,要使商是两位数,除数可以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除数可以填()。  4.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关系  (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例:◎□=95,□里最小填();  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里,除数是8,商是25,那么被除数最大是()。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28□=□3,□=()  5.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例:3□26,要使商的末尾是0,□里可以填()。  分析:商的末尾是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必须除尽,没有余数。  想:3□6没有余数  例:□214,当□里填()时,商末尾有0。  分析:商的末尾是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必须除尽,没有余数  想:□24没有余数分两种情况:最高位比除数小时:□填1、3  最高位比除数大时:□填:5、7、9  例:6□43,要使商的中间是0,□里可以填()。  分析:商中间是0,则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必须除尽,63=2  例:□214,当□里填()时,商中间有0。  分析:商中间是0,则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  因此,除到被除数的百位必须除尽  想:□4没有余数□可以填4或8  5.p43除法的估算  例:1386商在20到30之间  步骤;1,根据除数找小于被除数却能被除数除尽的最大数  因此138估成1201206=20  2,另一个商比估算出的第一个商大十  因此20+10=30  (也可以根据除数找大于被除数却能被除数除尽的最小数  1806=30)  常见错误:例5255=105估算:商在104到114之间  分析:根据精确计算的结果写出的估算答数  改正:商在100到110之间。  6.除法的应用p44  做题时需要注意问题,一般情况下,余数要占一份的就加1,如讲到坐船、坐车的题目。余数不够一份的,就去尾。如讲到做裤子、扎花等问题。  辨析:8个篮球装一箱,767个篮球至少可以装几箱?  分析:7678=95箱7个  题中的至少说明余数也需要占一份7个也需要一个箱子装,因此需要加1,共有96箱。  8个篮球装一箱,767个篮球最多可以装几箱?  分析:题中的最多说明余数不需要占一份。7个没有装满一箱,因此最多可以装95箱。  7.单价、数量、总价p45、46  (1)能从题目中分析出单价、数量及总价  (2)能够根据问题,灵活应用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3)拓展:能用小数表示元、角分  例:3元:3.00元小数点左边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为角  第二位为分  1元5角:1.50元10元5分:10.05元  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三上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相关内容大家一定要牢记,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祝大家学习愉快。小学数学知识点11  主要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考点分析  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 × 税率  点评:想一想,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位1 ×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如果和百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分率。就用“多(少)的量 ÷ 单位1”。  例3、(难点突破)  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20%  分析与解:苹果比梨重20%,表示苹果比梨重的部分占梨的20%,把梨的质量看作单位“1”;而梨比苹果轻20%则表示梨比苹果轻的部分占苹果的20%,把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两个单位“1”不同,切忌将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是把梨看作单位“1”,梨有100份,苹果就是100 + 20 = 120份;一筐梨比一筐苹果轻百分之几 = 一筐梨比一筐苹果轻的部分 ÷ 苹果 = (120 - 100)÷ 120≈16.7%  答: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16.7%  点评: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中,关键还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从结论可以得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另一个数就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呢?把两个百分之几比较一下,就可以得出这两个百分之几对应的量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量或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的量,而这两种说法是相同的,也就表示的是同一个量;而单位“1”一个是梨,一个是苹果,所以这两个百分之几是不可能相等的。  例4、(考点透视)  一种电子产品,原价每台5000元,现在降低到3000元。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降低到3000元,即现价为3000元,说明降低了2000元。求降价百分之几,就是求降低的价格占原价的百分之几。  5000 ? 3000 = 2000(元)  2000 ÷ 5000 = 40%  答:降价40?。  例7、(和应纳税额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王叔叔买了一辆价值160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分析与解: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所需的钱应包含购买价和10%的车辆购置税两部分,而车辆购置税是占摩托车购买价的10%,可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也可以这样想:车辆购置税占购买价的10%,把购买价看作单位“1”,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所需的钱相当于购买价的(1 + 10%),即求16000元的110%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方法1:16000 ×10% + 16000 = 1600 + 16000 = 17600(元)  方法2:16000 ×(1 + 10%) = 16000 ×1.1 = 17600(元)  答: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17600元钱。  例8、扬州某风景区2007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9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70  万元。按门票的5%缴纳营业税计算,“十一”黄金周期间应缴纳营业税0.45万元。  分析与解:营业税是按门票的5%缴纳,是占门票收入的5%,而不是占游客人数的5%  答:“十一”黄金周期间应缴纳营业税13.5万元。  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  1、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足球个数是篮球的( )%,足球个数比篮球少( )%。  2、排球个数比篮球多18%,排球个数相当于篮球的( )%。  3、足球个数比篮球少20%。排球个数比篮球多18%,( )球个数最多,( )球个数最少。  4、果园里种了60棵果树,其中36棵是苹果树。苹果树占总棵数的( )%,其余的果树占总棵数的( )%。  5、女生人数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 ( )÷ ( )  杨树的棵数比柏树多百分之几 = ( )÷ ( )  实际节约了百分之几 = ( )÷ ( )  比计划超产了百分之几 = ( )÷ ( )  6、20的40%是( ),36的10%是( ),50千克的60%是( )千克,800米的25%是( )米。  7、进口价a元的一批货物,税率和运费都是货物价值的10%,这批货物的成本是( )元。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白兔有25只,灰兔有30只。灰兔比白兔多百分之几?  2、四美食盐厂上月计划生产食盐450吨,实际生产了480吨。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百分之几?  3、小明家八月份用电80千瓦时,小亮家比小明家节约10千瓦时,小亮家比小明家八月份节约用电百分之几?  4、某化肥厂9月份实际生产化肥5000吨,比计划超产500吨。比计划超产百分之几?  5、蓝天帽业厂去年收入总额达900万元,按国家的税率规定,应缴纳17%的增值税。一共要缴纳多少万元的增值税?  6、爸爸买了一辆价值12万元的家用轿车。按规定需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爸爸买这辆车共需花多少钱?小学数学知识点12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小学数学知识点13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小学数学知识点14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小学数学知识点15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位,如果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想: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才有0?  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什么情况下商末尾才有0?  统计  特殊统计图:当数据比较大而且各个数据间的差距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反映这组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用起始格表示比较大的数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的数量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特殊统计图”。  1、分析统计图时首先要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计算平均数之前,要注意先估一估平均数的范围应该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在算各个数据的总和时,应注意算2次以上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数学的学习方法  1.抓住重点听讲  上课前我是一定要预习的,有时间就看的仔细些,老师要讲什么内容,有什么定义、定理和公式我先都记住,再看一些例题去理解定义和定理的应用,脑子里会形成那些我明白了,那些不理解,记在本子上。上课的时候,老师嘴一张开我就知道老师要讲什么了,会的我就看自己的书,不会的我就仔细听讲。  我善于抓住重点去听讲,记的时候,我看其他同学是什么都记,我不是,凡是书上有的内容我从不记,比如定义、定理和公式和书上的例题。我只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内容,我不会的内容,还有老师说这是重点或难点的内容。我经常在书上做一些纪录,我的书看完是满书涂鸦,不适合别人看了,以后自己一翻书,我就会从我的纪录上回忆这一节的全部内容,一翻书就回忆,经常翻就记的很牢了。  2.多看辅导书  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肯定都要做完,但我不会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要看一些辅导书籍,做一些辅导书籍上的作业,直到我能理解定义、定理和公式的含义,一道题尽量用多种办法去解题,做到举一反三。我经常买和课程有关的辅导书籍看,每一门课程我都有好几本相关的辅导书籍。  3.定期整理归纳  每学完一章的内容,我都要进行小结。把这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把定义、定理、公式和这个定义、定理、公式有代表行的练习题写出来,最后就是用几句话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一下,目的是方便记忆。我写在一张纸上,放在口袋里,随时会拿出这张纸来看一下。我一般不看完,只看前面几个字,然后去想后面的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才再看一下的。考试前每一科目我都是把内容归纳后,写在纸上放在口袋里,跑到没人的大树底下,一会看一下归纳的纸条,背诵内容和例题。  数学思维方法  1代数思想  这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小学阶段的设未知数x,初中阶段的一系列的用字母代表数,这都是代数思想,也是代数这门学科最基础的根!  2数形结合  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名言,是对数形结合的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初高中阶段有很多题都涉及到数形结合,比如说解题通过作几何图形标上数据,借助于函数图象等等都是数形给的体现。【小学数学知识点(15篇)】相关文章:1.小学数学知识点2.小学数学上册知识点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4.小学数学知识点15篇5.小学五升六数学知识点6.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简易方程7.数学必考知识点8.数学知识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