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方怎么算出来的等于多少 简单的数学知识?

2023数学知识点整理(集合24篇)为三大师合同网小编编辑整理,合同协议模板可下载阅读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您!文档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我想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最微小的知识单元,是最特殊的知识,有时也被称为“考题”。以下是三大师合同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数学知识点整理,多篇集合,欢迎复制和下载。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篇一、圆及圆的相关量的定义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3.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4.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5.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2个公共点为相交;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6.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2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7.在圆上,由2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成为圆锥的母线。二、有关圆的字母表示方法圆--⊙ 半径—r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圆锥母线—l 周长—C 面积—S三、有关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7个)1.点P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2.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4.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2个圆心角,2个圆周角,2条弧,2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5.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6.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7.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确定一个圆。8.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3边距离相等。9.直线AB与圆O的位置关系(设OP⊥AB于P,则PO是AB到圆心的距离):AB与⊙O相离,PO>r;AB与⊙O相切,PO=r;AB与⊙O相交,PO10.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1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三、有关圆的计算公式1.圆的周长C=2πr=πd2.圆的面积S=s=πr?3.扇形弧长l=nπr/1804.扇形面积S=nπr? /360=rl/25.圆锥侧面积S=πrl四、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2.圆的一般方程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可得圆的一般方程是x^2+y^2+Dx+Ey+F=0和标准方程对比,其实D=-2a,E=-2b,F=a^2+b^2相关知识: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五、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平面内,直线Ax+By+C=O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讨论如下2种情况:(1)由Ax+By+C=O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f(x)=0.利用判别式b^2-4ac的符号可确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下: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如果b^2-4ac(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我们规定x1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当x1当x=-C/A=x1或x=-C/A=x2时,直线与圆相切圆的定理: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12.①直线L和⊙O相交 d②直线L和⊙O相切 d=r③直线L和⊙O相离 d>r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19.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20.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2.定理 把圆分成n(n≥3):(1)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28.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篇一、排列组合篇1. 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 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3. 理解组合的意义,掌握组合数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4.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展开式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5.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6. 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基本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7. 了解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8. 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二、立体几何篇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 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知识整合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1)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2)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6)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以上性质(2)、(3)、(5)、(6)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解答题分步骤解答可多得分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数学考试在下午,建议中午休息半小时左右,睡不着闭闭眼睛也好,尽量放松。然后带齐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考场。2. 通览全卷,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较紧张,不宜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题情。这样能提醒自己先易后难,也可防止漏做题。3 .解答题规范有序。一般来说,试题中容易题和中档题占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对于解答题中的容易题和中档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关键步骤不能丢,如三种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表达要规范,逻辑推理要严谨,计算过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应用题建模与还原过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结构……对于解答题中的难题,得满分很困难,可以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为高考(微博)阅卷是“分段评分”。比如可将难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获取一定的分数。有些题目有好几问,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但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结论先解答后面的,这样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三、数列问题篇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知识整合1. 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 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四、导数应用篇专题综述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 导数的常规问题:(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2. 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3. 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微博)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知识整合1. 导数概念的理解。2. 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3. 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2)对于一个复合函数,一定要理清中间的复合关系,弄清各分解函数中应对哪个变量求导。五、解析几何(圆锥曲线)高考解析几何剖析:1、很多高考问题都是以平面上的点、直线、曲线(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三大类几何元素为基础构成的图形的问题;2、演绎规则就是代数的演绎规则,或者说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规则。有了以上两点认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解决高考解析几何问题无外乎做两项工作:1、几何问题代数化。2、用代数规则对代数化后的问题进行处理。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3篇[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4篇一、三角函数题三角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两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等有关内容.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相互交汇,是高考中考查的热点.二、数列题数列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的综合应用,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等知识综合交汇,既考查分类、转化、化归、归纳、递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又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运算、推理论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这类试题的位置有所前移,难度明显降低.三、立体几何题常以柱体、锥体、组合体为载体全方位地考查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如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线面角、二面角问题,距离问题等,既有计算又有证明,一题多问,递进排列,此类试题既可用传统方法解答,又可用空间向量法处理,有的题是两法兼用,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究竟选用哪种方法,要由自己的长处和图形特点来确定.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往往选用向量法,反之,选用传统方法.另外,“动态”探索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新亮点,三视图的巧妙参与也是立体几何命题的新手法,要注意把握.四、概率问题概率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前三道题的位置上,主要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必然与或然思想,因此近几年概率题常以概率与统计的交汇形式呈现,并用实际生活中的背景来“包装”.概率重点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等;统计重点考查抽样方法(特别是分层抽样)、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的特征数、茎叶图、线性回归、列联表等,穿插考查合情推理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同时,关注几何概型与定积分的交汇考查,此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难度有所提升,考生应有心理准备.五、圆锥曲线问题解析几何题一般在解答题的后三道题的位置上,有时是“把关题”或“压轴题”,说明了解析几何题依然是重头戏,在新课标高考中依然占有较突出的地位.考查重点:第一,解析几何自身模块的小交汇,是指以圆、圆锥曲线为载体呈现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如不同曲线(含直线)之间的结合,直线是各类曲线和相关试题最常用的“调味品”,显示了直线与方程的各知识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第二,圆锥曲线与不同模块知识的大交汇,以解析几何与函数、向量、代数知识的结合最为常见.有关解析几何的最值、定值、定点问题应给予重视.一般来说,解析几何题计算量大且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品出“几何味”来),需要“精打细算”,对考生的意志品质和数学机智都是一种考验和检测.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或逆用求参)问题导数题考查的重点是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或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往往将函数、不等式、方程、导数等有机地综合,构成一道超大型综合题,体现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鉴于该类试题的难度大,有些题还有高等数学的背景和竞赛题的味道,标准答案提供的解法往往如同“神来之笔”,确实想不到,加之“搏杀”到此时的考生的精力和考试时间基本耗尽,建议考生一定要当机立断,视时间和自身实力,先看第(1)问可否拿下,再确定放弃、分段得分或强攻.近几年该类试题与解析几何题轮流“坐庄”,经常充当“把关题”或“压轴题”的重要角色.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最新整理相关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5篇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性质:①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②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③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原则,或叫同向不等式可加性)④ 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⑤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⑥如果x>y>0,m>n>0,那么xm>yn;⑦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x的n次幂或者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①对称性;②传递性;③加法单调性,即同向不等式可加性;④乘法单调性;⑤同向正值不等式可乘性;⑥正值不等式可乘方;⑦正值不等式可开方;⑧倒数法则。分类: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6篇【旋转变换】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说明:(1)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所决定的;(2)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3)旋转过程中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4)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一个点的旋转角度是一样的.⑤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旋转中心及旋转方向、旋转角;(2)找出图形的关键点;(3)将图形的关键点和旋转中心连接起来,然后按旋转方向分别将它们旋转一个旋转角度数,得到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这些对应点,所得到的图形就是旋转后的图形.说明:在旋转作图时,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夹角即为旋转角.【圆周角】1、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两条件缺一不可)2、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2)直径(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①常见辅助线:有直径可构成直角,有900圆周角可构成直径;②找圆心的方法:作两个900圆周角所对两弦交点)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补充:1、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2、圆的两条弦1)在圆外相交时,所夹角等于它所对的两条弧度数差的一半。2)在圆内相交时,所夹的角等于它所夹两条弧度数和的一半。3、同弧所对的(在弧的同侧)圆内部角其次是圆周角,最小的是圆外角。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7篇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8篇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具有四个性质 广泛性 集合的元素什么都可以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比如说是好学生就不具有这种性质,因为它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等的,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与顺序无关二 函数这是个重点,但是说起来也不好说,要作专题训练,比如说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做这一类型题的时候,要掌握几个函数思想如 构造函数 函数与方程结合 对称思想,换元等等三 数列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题型,做体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整体代换,等比等差要分开来,也要注意联系,这样才能做好,注意观察数列的形式判断是什么数列,还要掌握求数列通向公式的几种方法,和求和公式,求和方法,比如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公式法,分组求和法等等四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不是考试题型,只是个应用的知识点,所以只要记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些重要的定理就行五 平面向量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的重难点,结体的时候要有技巧,主要就是把基本知识掌握到位,注意拓展,另外要多做题,见的题型多,结体的时候就有思路,能够把问题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高一的数学只是入门,只要把高一数学知识点掌握了,做题就没什么大问题了,数学就可以上130。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9篇1、空间立体几何的结构。包括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结构特征。2、圆柱侧面积,圆锥侧面积,圆台侧面积,直棱柱侧面积,正棱柱侧面积和正棱台侧面积以及球的面积的求法。3、柱、锥、台、球体积公式。4、三视图和直观图。5、线面平行的判断和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统计: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方差、标准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0篇1.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5.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6.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1篇"(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一般地: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如果a即:a>ba-b>0a=ba-b=0aa-b(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三、不等式的解集: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2篇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2、学会运用平均分。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5、初步认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三、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3篇小学一年级 初步认识加减法。学会基础加减。小学二年级 完善加减法,表内乘法,学会应用题,基础几何图形。小学三年级 学会万以内加减法,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倍数的认知,多位数乘一位数,时间量及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几何图形、分数的初步认识。小学四年级 亿万数的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两位数的乘数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几何图形及条形统计图的了解。小学五年级 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运算,图形面积计算,可能性和植树问题了解。小学六年级 掌握分数乘除法,比和百分数,圆和扇形。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4篇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三、解题方法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5篇立体几何初步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定义三视图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直线的斜率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幂函数定义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性质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指数函数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奇偶性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x)(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6篇排列组合排列P------和顺序有关组合C-------不牵涉到顺序的问题排列分顺序,组合不分例如把5本不同的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排列"把5本书分给3个人,有几种分法"组合"排列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p(n,m)=n(n-1)(n-2)……(n-m+1)=n!/(n-m)!(规定0!=1).组合及计算公式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n,m)表示.c(n,m)=p(n,m)/m!=n!/((n-m)!_!);c(n,m)=c(n,n-m);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n!/(n1!_2!!).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20__-07-0813:30公式P是指排列,从N个元素取R个进行排列。公式C是指组合,从N个元素取R个,不进行排列。N-元素的总个数R参与选择的元素个数!-阶乘,如9!=9________从N倒数r个,表达式应该为n_n-1)_n-2)(n-r+1);因为从n到(n-r+1)个数为n-(n-r+1)=r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7篇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8篇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π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面积=半径×半径×π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19篇一.有理数的运算1.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3.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4.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5.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6.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二.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三.整式整式的定义: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2.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3.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四.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五.一些基本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六.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或两个以上)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形式:(不全为0)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基本思想:"消元"解法:(1)代入法(2)加减法(3)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6.三元一次方程把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七.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注意: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例题的类型及其解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讲,应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审题: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问题的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当的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并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未知量。3.列方程(组):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4.解方程(组):其过程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技巧和方法。5.检验:首先检查所列方程(组)是否正确,然后检验所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写答:不要忘记单位名称。7.分式方程的解法①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②特殊解法:换元法。(2)验根:由于在去分母过程中,当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而有可能产生增根.因此,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说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虑换元法,再考虑去分母法。八.相交线中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四个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临补角。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直线AB,CD与EF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八个角。其中∠1与∠5这两个角分别在AB,CD的上方,并且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与∠5这两个角都在AB,CD之间,并且在EF的异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3与∠6在直线AB,CD之间,并侧在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九.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0篇圆的必考知识点(1)圆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相关特点1)径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d=2r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在同一个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因此,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以“⌒”表示。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所以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一般用三个字母表示,劣弧一般用两个字母表示。优弧是所对圆心角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所对圆心角小于180度的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4)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1篇定义域求解:对数函数y=logax的定义域是{x丨x>0},但如果遇到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除了要注意大于0以外,还应注意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如求函数y=logx(2x-1)的定义域,需同时满足x>0且x≠1和2x-1>0,得到x>1/2且x≠1,即其定义域为{x丨x>1/2且x≠1}值域:实数集R,显然对数函数无界。定点: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单调性: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对称性:无最值:无零点:x=1注意:负数和0没有对数。两句经典话:底真同对数正,底真异对数负。解释如下:也就是说:若y=logab (其中a>0,a≠1,b>0)当a>1,b>1时,y=logab>0;当01时,y=logab当a>1,0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方差的性质设C为常数,则D(C) = 0(常数无波动); D(CX )=C2 D(X ) (常数平方提取);证:特别地 D(-X ) = D(X ), D(-2X ) = 4D(X )(方差无负值)若X 、Y 相互独立,则证:记则前面两项恰为 D(X )和D(Y ),第三项展开后为当X、Y 相互独立时,故第三项为零。特别地独立前提的逐项求和,可推广到有限项。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2篇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直线、射线、线段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角的度量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角的比较与运算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3篇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 1、 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第三章 分式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 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 相似图形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 那么 .5、反比性质:若 那么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第六章 证明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24篇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数学知识点整理(集合24篇).docx》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x格式
数学知识点整理(集合24篇)以下八篇文章内容:
点赞
/1051627.html }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一预设目标: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教学过程:一 、复习:1、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厘米?2、一个环形花坛的外圆半径是5米,内圆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二、新课1、认识弧。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画A、B两点间的部分。(出示小黑板)教师:请同学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接着指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做“弧AB”。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画一个虚线圆,再画一段弧,并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弧。2、认识扇形教师可在上面作图的基础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半径0A、0B和弧AB(如书上右图)。指出: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并用彩色粉笔把扇形部分涂上色。强调涂色部分就是扇形,让学生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教师:我们看到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一条弧围成的,谁能说一说扇形中三角形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而扇形中有一条不是线段是弧,这条弧是圆的一部分。3、认识圆心角。教师在上面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150度、30度、45度的扇形,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上,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小。4、课堂练习:做练习四的第1——3题创意作业:自己画一个扇形,标出圆心角的度数,半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二教学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顺利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准备:1、电子课件。2、每生准备2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的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一个长方形纸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出计算公式。2.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出示平行四边形。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2)请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上画底和与底边相对应的高,(给5秒钟时间,你能画出多少条高?)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二、学习新课1.创设情境。(1)出示三个图形:(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自备图形。)讨论:用什么办法可比较出三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重叠的办法可知③号图形面积最小;①②号图形可用方格图来量。)(2)教师在课件上用方格图覆盖上①号、②号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小方格?观察:不满一格怎么办?(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说出结果:①号、②号图形都有18个方格。说明:它们的面积相等。如果每一个方格表示一平方厘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它们的面积各是18平方厘米。)(3)指出方格图上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计算出它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6×3=18(厘米2)(4)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题多少?(5)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6)说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关。)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引导发现。(1)思考: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2)怎样转化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一个,进行剪拼,另一个不动,以便比较。(3)教师用课件演示(看看你们和老师想得一样吗?)(4)观察比较:  ①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没有变化?②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有关系?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小组讨论后得出: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同;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学生边叙述,教师边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3)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怎样表示?(s=a×h)  讲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s=a·h或s=ah。4.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例: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右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1)审题:弄清条件和问题。(2)根据什么列式?(s=ah。)(3)学生试做。(4)看书对照。4.8×3.5≈17(米2)答:它的面积是17平方米。(5)应注意什么?(得数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时,要用"≈"。)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表。2.完成课本p72"做一做"1,2。3.判断(课件出示题目)四、 作业p73:1,2,3板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或s=ah。课堂教学反思"转化思想"在几何形体求积问题中应用非常广泛,本单元的三种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均在这种转化中进行。为此,课中设计了学生动手剪,教师演示的过程。一方面渗透转化思想,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面积的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方格图的直观性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推到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假设,即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动手操作、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三教学要求: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教具准备: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底12米,高7米;(2)高13分米,底6分米;(3)底2.5厘米,高4厘米二、指导练习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2.练习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1)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2)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3)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3.练习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分析与解答: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三、课堂练习第7题。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四一、谈话导入1、组织课堂纪律2、比眼力游戏:哪个图形面积大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师演示,全体同学看3、小结:转化法:拼、补二、用上面的方法学习新知识1、停车位。哪个大?学生1、学生2、学生3、引导学生说出要算面积,才知道哪个大。2、揭示课题,板书1、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什么就可以算出来?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量出什么?学生1:底、高学生2:邻角(边)豆豆猜想:邻边x邻边=平行四边形面积3、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变化引导学生说:面积越来越小,邻边不变。说明:面积与邻边有什么关系:(排除第二种猜想)4、学生操作:(1个同学数,1个同学填表格)(1)用数表格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2)挑战:没有方格怎样验证底x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学生忙着量、师及时提示,转化。学生2/、演示、解说问题: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师演示,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变成了什么?有什么关系?长方形面积=长x高平行四边形=底x高S=axh(3)解决停车位问题1、要测量长和宽(长方形)底和高(平行四边形)2学生算学生1:(及时表扬)三、出示1、学生1:15x812x82、为什么12cm也是底,12x8不对?3、对应的高(5)、小小设计师1、在小方格纸里画出一个12平方cm的平行四边形2、学生展示,说说画得的原因与大家分享。学生2、(3)扩展延伸,底是2cm,高是6cm可以画多少种?(无数种)它的底都2cm高都是6cm.说明面积怎样。四、总结: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习有什么收获。评析:刘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规则图形,分别让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4、说并说理由,顺势引出转化法,并让转化贯穿于整节课,参透转化思想,这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重要而常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停车位哪个大?来让学生产生需要求图形面积的需求,顺势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计算,揭示课题。要算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长和宽就可算出来,进而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要量出什么?与什么有联系?引导学生积极猜想,学生1、量出底和高,就可以算出面积,学生2、学生3说量出两条邻边就可以算出来,针对以上两种猜测,教师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四边不变,高矮变化的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说明面积与什么没有关系。排除第2种猜想,重点探究底1种猜想接着让学生用数表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填写观察表内数据找出规律。学生1、学生2、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高,进而引导学生验证。让学生操作,经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一开始,学生忙着量,教师及时提示,学生马上明白,通过操作转化为另一种已学过的图形。学生1、学生2、上台演示解说过程。紧接着,师问: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剪?引导学生悟出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从哪条高剪都可以。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变成了什么,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看清楚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具体过程。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水到渠成,用字母s=ah表示。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在这个过程,转化的。方法和思想赶着重要作用。练习环节,循序渐进,第1题强调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要找到对应的底和高。第2题小小设计师,开放题,学生通过努力细心观察可以完成得很好。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改变了以往教师小结的习惯。建议:在剪三前,要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高,沿着高剪。找不到高,转化为长方形难以操作。如:引导学生悟出无数条高,许多学生还需要时间和空间。值得借鉴之处:1、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知识重要过程,体现注重过程的观点。如:1、用数表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结果找规律,初次感知计算方法。2、验证计算方法,参透转化思想,空间与图形的探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转化。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3、著于引导学生质疑,引发知识冲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如:要比较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车位哪个大?使学生产生求它们的面积需求。长方形学习过,可以求,那么平行四边形呢?进而让学生猜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排除猜想。在转化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什么不变,什么变了,变成了什么,有什么联系。如:从哪里剪?还可以从哪里剪?4、课堂组织方式较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设计 篇五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九册64页及例1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初步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公式。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和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投影、课件、剪刀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设计情趣拍卖公告拍卖:为了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本镇现有一块地皮欲拍卖,有意者请与新袁镇政府办公室联系。新袁镇人民政府20xx年11月1日问:1、如果你想参加竞拍,那你应该知道哪些条件呢?2、如果这块地是个正方形,那求它的面积应该知道那些条件呢?长方形呢?3、如果是平行四边形,那应该知道什么呢?(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1、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按照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让学生说出有多少?(让学生讨论如果不满一格应该怎么办)2、 出示一个长方形,再引导学生计算一下,说出结果。比较一下: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来,但数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是拍卖的那块地你还能数嘛?那想一想,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找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那你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呢?想一想,该怎么做?(2)、用割补平移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到前边来演示。4、 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是把从平行四边形左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这样好吗?在变边剪下的直角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呢?(1)、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2)、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3)、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3)、引导学生比较5、 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6、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7、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归纳总结: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8、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9、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 × h (告知S和h的读音)说明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或S=ah(6)、应用总结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0、 回到课件首页,说一下那块地皮的底和高,引导学生想想根据什么列式?11、 完成后让学生看书第65页例112、 测测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再求出面积。三、巩固、练习略四、作业课后练习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六一、 说教材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对于平面图形中边与边不成直角的情况的面积的计算是第一次遇到。学生要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而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推导都需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所以这节课的学习犹为重要。2、 学情分析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服务才能到位,才能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住体地位,五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思维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这部分的内容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3、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过程于方法: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探索、研究的乐趣。(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重点、难点: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关键: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 说教法、学法(1)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师问学生答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力求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抽象成数学模型,再从数学知识还原到现实世界的过程。获得由浅入深的数学学习经历。(3)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畅谈什么地方表现的最好,什么地方自己进步了,使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使成功者。(4)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再小组活动中都有事要做、有事可做,并做到有分工有合作,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关系。(5)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复习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分析问题,通过合作得出结论,作出调整。再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在循环中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三、 说教学程序(一) 创设情境,渗透学法现实的富有挑战性得情境最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引法学生得学习兴趣。在课的开始创设一个这样的一个情境:在美丽的操场上有很多不同形状的花坛,(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问你想知道计算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有的想知道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有的想知道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有的想知道平形四边形花坛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就成了学生学习的需求。紧接又出示一些不规则图形的花坛上面画着方格,又问:这些不规则的花坛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你会求吗?你能很快的说出他们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了很快的寻求答案,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割补转化的方法。这样就为后面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了铺垫。(二) 小组合作,探究面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怎样探究,从哪里开始探究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学生提出设想:我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时,我就让他们尝试:动手试试看能不能转化成以学过的平面图形。1、老师要求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转化后的图形的样子,再开始小组合作。2、引导小组合作,并让小组长做好分工。3、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学生们可能会有很多种转化的方法,但要让学生把每一种转化的过程展示出来。4、组织小组讨论: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说的面可能会很广,要把他们引导到面积、长、底、宽、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想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才能学会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书本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区别,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设计可设计:1、解决课前第一个情境中的求平形四边形花坛面积的问题。操场上要设计更多的不同形状的花坛,(有学过的平面图形,有没有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算出它的面积。2、出示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学生首先必须把它想象成平行四边形,让后提出要量出它的底和高,这时我就提供给他们两组数据(底和高不对应)以引起学生的争议,让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形成共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3、设计同底等高的多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通过猜测、讨论、交流、验证得出同底等高得平行四边形不管它得形状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面积总是相等的。(四)反思交流、拓展延伸学生只有学会不断的反思,才能够不断的进步,在课末组织学生畅谈在这节课中你觉得什么地方表现的最好,什么地方还有待于提高,什么人最值得你学习最后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回去后尝试着去探究三角形或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总之,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难点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2.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面、上面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导入 :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一)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长方体有几个面?(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4、教师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1.学生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2.教学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教师启发:做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要计算这个.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把每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第一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6个面积的和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第二种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上下面面积+前后面面积+左右面面积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副标题#e#第三解法:长方体表面积=(下面面积+前面面积+右面面积)2(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3.思考:你认为哪种解法简便?(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个式子和第二个式子改写成第三个式子;第三个算式更简便些)4.教师小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5.练习: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有什么用?(铺地砖、粉刷墙壁、计算长方体罐头商标纸的大小,都要用到这部分知识)四、随堂练习.1.用两种方法计算自带.2.计算下图的表面积.①计算.②有几种计算方法?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五、课后作业 .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是多少平方分米?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64+64+45+45+65+65=24+24+20+20+30+30=148(平方厘米)=60+48+40=148(平方厘米)652+642+452=60+48+40=148(平方厘米)(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答:至少需要148平方厘米硬纸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八一、说教材1、地位: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夯实基石。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学过的图形,通过找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二、说教法设计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抛锚式教学方式。以网络、“几何画板”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开放、动态的、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创设自主探索空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积极参与意识,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三、说学法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四、说教学程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坚持“以人为本”“发展至上”的思想,特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首先用鲜为人知的“孙悟空变戏法”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点击老师推荐的学习专题网上的“试一试”链接到“几何画板”进行剪拼操作。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几何画板”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二)利用“几何画板”大胆放手、导学达标1、数格子算面积。2、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3、证明猜想在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时,大胆放手,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上操作,并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_________,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经师生互动、交流,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利用网络,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本设计中,我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教材体系与网络优势,设计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通过设置多点链接,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网络技术与几何画板工具,利用强大的交互功能,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在本课中,我把练习设计设计成“试试你的本领”。让学生自由上网自由选题进行训练。同学可以调阅学习伙伴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讨论。能力差点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真正体现生生互动。(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归纳本课内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到底学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顺势揭示了课题,突出重点。课末提出了“你还能用折纸或其他方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来证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了方法多样化,使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的组织形式上,我将通过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相互协作、相互学习,最终达到“信息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纵观本课设计,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凭借网络强大的功能,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本方案设想,使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凭借几何画板工具,自主探索,自主探索、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九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3.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设计特色: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2、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二、讨论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三、推导1、汇报课前研究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四、应用1、教学例12、强调格式五、练习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口答,并说出理由)2、判断:(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设计:课前小研究研究者:班级: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1、我用的材料是: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我的结论:2、我用的材料是: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我的结论:3、我用的材料是: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我的结论:4、我用的材料是: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我的结论:附图2材料一材料二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 篇十一、教材分析:这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节课重点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材安排的内容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行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思考及解题方法。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并不很难。学生已经系统的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也有所渗透。对于方法的借鉴、交流、思考、创新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三、教学目标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思考方法。3、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五、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以旧引新(课前)将一些教学用具的纸片发给学生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谜语。(①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 ②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1)思考:谜语的谜底是什么?(①草莓 ②杨(羊)莓(没))设计意图: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第二个,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做基础,所以容易些。)(3)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从而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2、课件出示各种学过的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1)同桌交流、讨论。(小动)(2)代表回答。(3)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方法。(二)、自主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教师要求: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边做边思考,你拼的图形像什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小组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2)2人小组讨论并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小动)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进行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2、自主合作,探索方法。课件出示例题:小华家买了新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需要买多少瓷砖铺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有图例)(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中组合图形的学具,与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巡视并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大动)(2)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或两个梯形或补一个小正方形等多种割补法。)计算图形的面积。(3)根据学生的解法,教师进行分析、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通过拼剪与讨论,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行多种分割或割补后再计算其面积。(三)、联系实际,巩固拓展1、课件出示课本中多种组合图形,学生辨别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2、学生独立完成,代表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藏条件,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四)、回顾全课,小结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教师再总结,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最后布置作业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六、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分割、添补 基本图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t7t8美文号为大家带来的10篇《数学面积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t7t8美文号。}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总结  知识整理: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好多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生:大体先说说  师: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由组长执笔记录。比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简洁。  学生活动  反馈,展示,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一)面积的含义:  提问:面积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周长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边线的总长)  小结:面积是一整片, 周长是一条线。  练习:  1、 画一个平面图,用黄色描周长,红色图面积。  2、 判断  (1)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  (2)周长大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 ( )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4)两个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和原来一样。( )  3、 选择  (1)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和面积都不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二)面积的单位:  1)提问:计算面积要用什么单位?  2)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0000  练习:  1、填空  (1)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用( )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  (3)用3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4)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4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米=( )分米  (5)填上适当单位。  1)我们手掌的面积大约是90( )  2)学校操场的长56( ),面积约1800( )  3)一张课桌的面积约28( ),它的高约8( )  4)学校教学楼的高约20( )占地约400( )  2、选择  (1)有三块铁皮,面积分别是9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和900平方分米,哪块铁皮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米?( )  A、9平方分米 B、90平方分米 C、900平方分米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 周长最长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  A、 B、 C、  (三)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板书公式)  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要知道什么条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练习: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你打算怎么办?(生量数据并计算)  2、如果老师要你在这张纸上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准备怎么办?所取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三、拓展应用:  师:我们小朋友对这些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下面老师有几道高水平的闯关题,愿意做吗?  (一):我会正确判断!  1、 表示教室地面的大小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  2、 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和面积也扩大2倍。( )  4、 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  5、40平方分米4平方厘米=404平方厘米( )  (二)我会剪 :  (1)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折出一个正方形吗?怎样折这个长方形面积最大?  (2)如果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折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3)用剪刀剪下这个正方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我会拼: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正方形)  (1)如果,我们给它涂上颜色,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求()。  如果,我们给它描上红边,求红边的长度就是求( )。  (2)告诉你边长为4厘米,很快算一下面积和周长。  板书:面积:4×4=16(平方厘米)周长:4×4=16(厘米)  辨析: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板书: 意义不同  与周长的对比: 单位不同  方法不同  (3)如果在给你一个正方形,2个正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算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4)如果给你3个正方形,你能拼成什么图形?,算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5)如果给你4个正方形来拼,你能直接说出面积吗?  (6)通过拼图,你有什么发现?  (四)、我会画!  师:不知我们小朋友画画水平怎么样?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条件画图。  (1)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形状不同图形,比一比它们的周长相同吗?(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16平方厘米,形状不同图形,比一比它们面积的相同吗?(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  (3)比较所画图形,想一想,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算一算,面积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五):我会设计!  请你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花坛,比一比谁设计的花坛最漂亮?  (六):我会算!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七)数学小故事  阿凡提帮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国王只好赏赐他,国王给了他36米长的绳子,让他随便圈地,但只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圈到多少就给他多少。国王是个吝啬的人,阿凡提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把地圈好后,国王气得直跺脚。大家猜猜什么原因?大家知道他圈地的面积是多大吗?  四、总结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复习有新收获,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祝贺大家!  五、作业:  (一)  一、填空  1、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1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2米=( )分米=( )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数学练习本长25( ),宽18( ),面积是450( )。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是12( ),面积是144( )。  (3)王小刚家的客厅地面长6( ),宽5( ),面积是30( )。  3、我们一个指甲盖的面积约1( );语文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3( )。  4、小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量课桌面的面积。沿着长要摆6个,沿着宽要摆4个,课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5、在○里填上>、<或=  100平方厘米○10平方分米 1平方米○90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  6、用3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 )单位不是用来度量面积大小的。  A、平方厘米 B、千米 C、平方米 D、d2  2、课桌面约50( )。  A、平方米 B、平方厘米 C、平方分米 D、米  3、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和面积都不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4、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 周长最长的是( ),面积最大的是( )。  A、 B、 C、  三、操作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1)量出右图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宽( )厘米,计算出它的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  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计算出它的周  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估一估:(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横线)这张试卷是长方形,我估计长大约是(10c、25c、40c ),宽大约是(10c、20c、25c),面积大约是(1d2、5d2、10d2)。  四、解决问题X  1、一个长方形水池,长50米,宽3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围着水池跑一圈,要跑多少米?  2、一块广告牌长6米,宽2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2千克,这块广告牌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油漆?  3、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  竹篱笆长18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0米,宽160米。中间留下3500平方米的地方做喷水池,其余的种草皮。种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只信封,它的长是25厘米,宽是12厘米,做这样的一个信封,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牛皮纸?(接头处忽略不计)  5、王伯伯有一块正方形地,边长2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的 种西瓜,种西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  1、一个新教室要安装窗户玻璃。每块玻璃长50厘米,宽40厘米,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一共要装64块这样的玻璃,需要买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2、 三个边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水田,长30米,宽20米,每平方米收稻子6千克,这块水田一共可收多少千克的稻子?  4、一块正方形的小麦田的边长是40米,这块地共收小麦800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  5、一张长方形纸,长6分米,宽4分米,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7、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2米,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8、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多少?  9、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0、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要在池底铺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1、小青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青家的客厅多少平方米?  13、教室南面的墙壁,长8米,宽3米。墙上有3个3平方米的窗户。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1)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粉刷每平米的费用要160元,那粉刷这面墙壁共花费多少钱?  (三)  1、篮球场的长是28厘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3、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4、 要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7、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3)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是多少?  9、一个房间地面长9米,宽6米。(1)这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2)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方砖多少块?(3)如果每块方砖20元,需要多少钱?  10、小明家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方案(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用了30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第二种设计方案(长方形,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  (3)哪种设计方案比较便宜?  11、有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的边长分别增加6厘米,做成一个  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多多少?  12、一个打谷场长65米,宽50米,扩建后长增加15米,宽增加10米,算一  算打谷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  1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6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20千克,这块地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14、一块长方形土地,长25米,宽16米。在这块地上载100棵树苗,平均每棵树苗占地面积有多大?  15、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唱48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用9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求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7、一个用铅丝折成的六边形,它的每条边都是12厘米,要是把它改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8、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19、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8米,现在把宽扩大到12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20、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  21、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22、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23、一个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17米,每平方米可以收青菜40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24、一个长方形空地,长为30米,宽是45米,如果每3平方米种一棵杨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25、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应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  一、解决问题。  1.把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剪掉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会议室的长12米,宽9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用地砖铺地,每块地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至少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4.一块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20米,它的14 种了青菜,种青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这块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5.一个塑料袋,它的长是4分米米,宽是3分米,做1个这样的塑料袋,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塑料纸?  6.用36米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地,一边利用房屋的墙壁(如图),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明围竹篱笆。竹篱笆的长是36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想想、画画。  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用12根1厘米的小棒拼成3个不同的长方形,画在下图中。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三个不同的长方形,画在下图中。【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11-07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11-0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09-14《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10-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12-01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08-26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11-03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2-28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2-10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平方怎么算出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