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上海华生电器有限公司电风扇风扇FS17里面有个瓶装液体有什么作用?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引导语:初三物理在理综占的分数比例是非常的大的,初三物理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那么相关的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2.初三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3.初三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4.物理电场知识点总结  5.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  6.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7.物理初二知识点总结  8.高一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9.高中物理电知识点总结  10.高中生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2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3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  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 学 特 点 与 原 理 公 式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4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  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滑动变阻器:  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  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21.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 Q=I2Rt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起到保险的作用.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30.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 是南极(S极) 3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  述这一现象.  40.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  向来改变.  44.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  可实现自动控制.  45.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46.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  电流.应用:发电机  47.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5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5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光学  29、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1、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3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39、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0、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44、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45、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热学  46、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47、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48、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晶体凝固)。  49、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因为温度是内能的标志;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50、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5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的温度③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52、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会根据图象判断)。  53、雾、露、“白气”是液化;霜、窗花是凝华;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  5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时存在);分子间有空隙。  5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5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58、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60、热值、密度、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61、两块相同的煤,甲燃烧的充分,乙燃烧的不充分,甲的热值大(错)。  6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木棒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63、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力学  64、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66、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6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68、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69、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70、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7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7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7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7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7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78、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8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81、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8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8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8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8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8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8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9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9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9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9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9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9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9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9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9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0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1、专心上课  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记一些结论。学生要获得知识,上课听讲最重要,尤其是学新课时,一定要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听懂,将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理解,融会贯通并记住。上课以听讲为主,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2、及时复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好物理学生记得要及时复习,要记得牢,就要反复强化。在复习过程中,要善记忆,会记忆,提高记忆效益。  3、有效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预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数理化都是靠练出来的,一定要多做练习题,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沟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4、解决疑难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所以初二的学生在做题时,遇到有什么疑难,一定要抓住不放,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对某些题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5、系统总结  培养自己学习总结的习惯,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通过大量的题目分类,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提高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非常有益。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6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7、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8、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9、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2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2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25、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  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无关。  5、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盘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位置,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拨动游码,使指针指在中央刻线上,记录数据。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7、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ρ=m/v  8、纳米材料:将某些物质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寸时发生了异常变化,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领带具有自洁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纳米方法处理后的物质也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  9、锂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10、记忆合金:主要成分是镍和钛,它独有的物理性质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形的变化。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物,这个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大小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4、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是米/秒,常用单位:千米/小时。【初三的物理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2-09初三物理知识点10-06初三物理期末的知识点10-13初三物理《杠杆》的知识点04-27初三物理人教版知识点12-09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03-02初三物理重要知识点11-06初三物理知识点整理10-12初三物理热值知识点10-07初三物理功率知识点09-19}
中考物理知识点15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物理知识点1  1、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1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中考物理知识点2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  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与运动  一、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平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所受的力不平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中考物理知识点3  根据物理学习的学科特点,在总结了相应的学习规律后,我们得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便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物理学习的脉络,找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在中考冲刺阶段,这些方法十分值得借鉴。  一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主要是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达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主要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括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物理学习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个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中考物理知识点4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中考物理知识点5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平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中考物理知识点6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流的测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六、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七、【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八、电压的测量  1.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九、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十、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十一、【方法提示】  1.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1)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2)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中考物理知识点7  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5、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1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中考物理知识点8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  (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  (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XX+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XX=Un=U。  三、电阻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物理知识点9  一、声学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  分贝强弱要注意,乐音也能变噪声。防噪产生阻传声,严防噪声入耳中。  声音大小叫响度,响度大小看振幅。距离太远响度小,减少分散增大声。  声音高低叫音调,频率高低调不同。长松粗低短紧高,发声物体要分清。  同一音调乐器多,想要区分靠音色,只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传信息。  超声次声听不到,回声测距定位妙。B超查病信息传,超声碎石声传能。  二、光学  发光物体叫光源,描述路径有光线;直线传播有条件,同种介质需均匀。  影子小孔日月食,还有激光能准直;向右看齐听口令,三点一线能命中。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中考物理知识点10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中考物理知识点11  1.固体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2.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4.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gh,  (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7.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9.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中考物理知识点12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  ΔS=Sn+l?Sn=aT2=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中考物理知识点13  01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2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4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6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7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中考物理知识点14  完成由未知到已知知识的转化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容易联系学生无意中就可以完成转化。另一种是联系较小,使学生感觉抽象复杂叫人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来牵线搭桥,帮助学生理解。当然,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如:出示模型、演示实验、补充课外知识等。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外界条件环境限制许多方法都爱莫能助。相比之下,作一个形象直观的比喻有的可较容易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转化。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科学,学生对有些名词概念公式不清楚,不易牢固掌握新知识。笔者在从事的物理教学中,注意了比喻这种教学技巧的应用,效果极佳,先略举几例:  例一“在讲授做功和内能改变这一节时,课本上通过两个小实验导出了:“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和“物体的外做功时,本身体能会减小”两个结论。学生大部分死记硬背当堂记住了,等考试运用时就混淆一块,并不了解内能如何变化。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就把比喻引进了课堂。把“物体”比喻成“人”“对物体做功”比喻成“人挣钱”“物体对外做功”比喻成“人对外花钱”那么这两个小结论学生就不费吹灰之力掌握住了,并且不易遗忘。“人挣钱后,他的钱就增多(大)”,“人花钱后,他的钱就减少(小)”很浅的道理,把抽象知识迎刃而解。  例二、在讲授电阻这节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个问题学生并不明白记不准确,怎么办呢?我就把同学们经常下田劳动见到的水渠引入课堂来进行教学。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水渠”比喻成“导体”“水流”比喻成“电流”同样宽窄的硬化水渠与未硬化水渠在同一水源上,水流速就不一样,主要同为两种水渠对水流的阻力不一样可以理解为:“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电阻不同(一样)”。  同种材料的硬化水渠,长度不一样,在同一水源下用来浇田,相同时间里,流到田里的水量不一样,主要因为长度不一样,对水流阻碍作用不同,水流速不同,并且长度越长,水流速越慢。可理解为:“相同材料的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宽窄不同,同(一种)长度的硬化水渠在同一水源下浇田,水流量就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宽窄不同,对水流阻碍不同,并且水渠越窄,阻力越大,水流就越慢,可理解为:“同种材料,同长度的导体,横截面越小,电阻越大”。  例三、讲授电功公式时,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我就做了个大胆比喻。  一个劳动者去干一项工作,他所做的功是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对劳动者工作的要求,劳动者本身劳动技能、劳动者工作的时间”这几点。那么,对劳动者要求越严、劳动者本人劳动技能越高、工作的时间越长,他干的工作越多,做的功就越多。所以劳动者做功的多少与对他的要求,本人劳动技能、劳动时间成正比。  由此,我就引入了电流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  把“电流”做功比喻成“人”做(功)工。  “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把“电压”比喻成“对劳动者的要求”。  电流有强有弱好比人的劳动技能有高有低,所以把“电流强弱”比喻成“人的劳动技能高低”。  “电流工作时间”好比“人的工作时间”  通过以上简单的比喻,学生很容易就把要学的新知识掌握住了,并且记忆相当深刻,“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电流强度、时间成正比”  这样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新知识,学习过程相当轻松、简便。实践证明,比喻是帮助学生认识新事物,掌握事物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技巧。但是使用比喻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比喻要恰当。比喻是用甲说明乙,但甲必定不是乙,甲与乙只是有相似之处,比喻时要注意涉及两事物那一方必须有相似性,不能牵强附会。  (2)比喻要用听者熟悉的事物。比喻是用已知沟通未知的,只有用听者熟悉的事物,才能达到了解未知的目的。像例二、用水渠给城市里的学生做比喻就不恰当,因为城市学生对水渠不熟悉。  由以上分析可知,比喻这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技巧,只要注意适当用,在课堂上有神奇的效果。因此,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学会并注意便用比喻,一定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成绩会更上一个大台阶。中考物理知识点15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中考物理知识点15篇】相关文章: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11-08中考电物理知识点08-02中考物理知识点:压强04-13中考物理知识点:电学04-12中考物理知识点(15篇)12-21【推荐】中考物理知识点:压强01-06【精】中考物理知识点:电学01-06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11-16中考物理知识点(集合15篇)12-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华生电器有限公司电风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