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着圣经中的九种罪书就犯罪了?

2017-03-26 22:06
来源:
古文观知
《圣经》咱们知道是基督教的立根之本,它教导人们一心向善,发扬真善美,充满了满满的爱和正能量。然而希特勒眼中的“圣经”,却是这样的......
公元98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史学家塔西佗创作出了仅有二十来页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书中将日耳曼人描述为“高贵的野蛮人”:自由、坚毅、正直、淳朴和忠诚,他这么写表面是夸奖日耳曼人的优秀,实则意在警示日益腐败的罗马人。或许有一点他做梦都想不到这本书竟在后来造成了极大的动荡。
后黑暗时代来临,塔西佗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尘封在修道院里,长达千余年之久,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才得以重见天日。
重新出山后,这部书很快便与另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书见证了他从不良少年到超级学霸的脱变,他也让这本书广为人知,他就是马克思。
马克思才华横溢,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十七岁时就把“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梦想。然而中学毕业进入波恩大学的马克思,却从三好学生变成了一个“坏”小子。
马克思遵照父亲亨利希的安排,进入德国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希望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律师。但是,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并没有好好学习,而是花钱大手大脚,经常花天酒地,从他和父亲的通信来看,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一年花掉了 700 塔勒。700 塔勒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的富家公子一年也不过花掉 500 塔勒。
更让老马头疼的是,小马在大学期间还加入了一个叫“特里尔同乡会”的组织,最后他还成了这个组织的头儿。这个同乡会就像是咱们在大学里的老乡会一样,总组织一些聚会活动,但是他们聚会的地点,就是在波恩各地的酒馆里。酒后他们偶尔还要和其他学生打架决斗,甚至还曾被学校关过 24 小时的监禁。
这样看起来,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貌似一个十足的“坏”小子,甚至像个“不良”青年。
老马曾经公开表示过:
“我不仅批准我的儿子卡尔·马克思这样做,而且我希望他能在柏林大学继续他在波恩大学开始的法律和公共管理课程。”
搬到柏林是马克思生活中的一项重大变动。柏林和莱茵城市波恩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
转学之后,小马的精神面貌的确得到了改变,从无望的酗酒文青变成了靠谱的学术宅男。这也让世界上少了一个诗人,多了一个大神级别的大牛思想家。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大量读书,并且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那个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哀歌》等名著,甚至还想建立一个法哲学体系。
为此他写了三百多页的书稿,翻译了大量的著作。此刻的马克思,小宇宙完全爆发。这个坏小子来了一次华丽丽的转身。而马克思之所以能从“坏”小子转变成大学霸。
由于柏林大学严谨的学风让马克思一改从前的浮夸,开始专心于学术研究。马克思自从解锁了柏林大学这个新地点,就像玩游戏开了外挂一样,开始拼命地读书。
马克思的拼命和努力改变了自己,却差点为后来的犹太人带去灭顶之灾。
在后来,德意志很多的知识分子将其当作德意志人比罗马人更为优秀的铁证,大批的学者不断挖掘《日耳曼尼亚志》的深层含义,使这一古典著作逐渐演变成德意志民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极端种族主义兴起后,希特勒将之视为纯洁日耳曼血统的“圣经”和发动战争的终级灵感。《日耳曼尼亚志》终于完成了从普通古典著作向“最危险的书”的转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中的九种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