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叫江西 探究江西这个地名的历史渊源?

“江西”地名源自唐玄宗时期全国划分的“江南西道”。唐太宗登基之初将全国划分为10道,唐玄宗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5道,原本的江南道划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的治所在洪州(今南昌),辖管8州。随着朝代变迁,宋朝改道为路,元朝始设江西行省,明朝称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称江西省,延续至今。先秦时期,江西境内是古邗越国;春秋时期,江西省吴、越、楚三国的战场;秦始皇统一全国,设三十六郡,江西在九江郡境内的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范围内;汉朝设豫章郡,治所在南昌县,辖区范围与今天的江西省大多数重合;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州,江西分属扬州刺史部;汉末三国时期,孙权置庐陵郡,隋朝在江西设7郡24县,唐朝在江西划分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唐太宗贞观元年划分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拓展:江西特色江西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景德镇瓷器,中国瓷都美名远扬。江西有号称“清、香、醇、纯”的樟树四特酒,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盛赞。江西有世界级文化遗产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云雾茶入选“中国十大名茶”。江西的书院文化传承已久,宋代白鹿洞书院高居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江西一地诞生了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的著作,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江西当地盛产的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广丰马家柚等品种丰富的水果,更是远销全国各地,家喻户晓。江西,不愧为王勃笔下描绘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上面这首词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体现出一副宁静祥和的江南田园景色,这里的“吴音”指的自然是江南地区的汉语分支——历来以温婉柔软著称的吴语。谈到“吴语”当今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苏南和浙江,即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地区。不过,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其实并不是在江浙写的,这首词的写作地点是江西上饶。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辛弃疾任知隆兴(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抚使,次年辛弃疾受到排挤弹劾被罢官,于是他来到了江西上饶带湖一带建立庄园,安置家人,过起了闲居的生活。也正是在此地,辛弃疾写下了这首《清平乐》。上饶辛弃疾雕像那么问题来了:上饶属于江西,可上饶人说的是吴语吗?是的,江西上饶不仅说的是吴语,甚至其本身也曾经和浙江连成一体超过百年,一直到明朝初期,其又再归江西。那么,上饶和江西、浙江两省又有什么渊源呢?上饶地级市先要解释这里“上饶”的含义,现在如果说到上饶,江西人都知道:这是整个江西省内文化最为复杂、版图形状最为怪异的地级市。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如今的上饶地级市在行政区划上将旧时的以鄱阳为中心的饶州府也并进来了,之后又析出了鹰潭和景德镇两个小型的工矿交通类城市,导致现在江西东北部行政区划极为独特。不过本文所提到的上饶指的并不是整个上饶地级市,而是以上饶主城区为核心的上饶西部地区。这个事情还要从唐朝乾元元年(758年)说起了,中国唐代以前的行政区划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北边密集而南边松散。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政治重心都在北方,人口密集的北方地区自然会细划行政区,而南方没有开发的地方,自然是分散的。注:东汉十三州,明显出现“北密南疏”的情况而唐朝一开始也是一样,贞观元年(627)唐朝给全国设置了十个监察区(和行政区还是有一定区别,行政区是替皇帝管理地方事务的,而监察区是替皇帝监督地方长官的,但中国古代一般都存在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的现象),称为“道”,而今天的江西和浙江,都属于“江南道”!大唐十道从图中可以看到,江南道面积非常之大,其下面管理的“州”才是正式的行政区,此时赣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和现在区别很大,整个赣东北地区,均属于饶州;而浙江的西北地区也是一样,衢州并没有建制,它属于婺州。不过之后由于南方渐渐得到开发,所以南方地区的行政区划也渐渐细化了。武德四年(621年),分婺州而得到了衢州。乾元元年(758年),诏割饶、建、衢、抚四州地置信州析置了信州。这是赣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的一件大事,赣东北地区一开始开发的是以鄱阳湖和饶河为核心的东部地区;而之后信江流域各县也得到开发,终于能有独立建制了(信州主要还是来源于饶州),这之后1200多年,赣东北地区的建制虽然有时有些反复,但大体都保持这个状态:饶信分治,即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分设两个州府级别的行政区。江西水系分布,可以看到赣东北地区有饶河和信江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的流域分别形成了饶州和信州两个行政区“析婺州之西境,仍于信安县置衢州。州西有三衢山,因以为名。”——《寰宇记》监察区方面也有变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这里的“江南西道”就是今天“江西”地名的由来,不过此时的江南西道和如今的江西在辖区上差别非常大,当时,饶州仍然属于江南西道,由饶州新析出来的信州,当然也是属于江南西道。至于江南东道,也于乾元元年(758年)被分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这便是苏南+浙江,与福建的前身。此时的信州和衢州还并不同属,信州是属于江南西道的,而衢州则是属于浙江东道,不过衢州和信州毕竟山水相连,并没有剪断联系,这里最典型的就是玉山县的归属问题,公元695年,玉山县设置后本属于衢州,但公元758年又改隶信州。衢州和信州分属不同的监察区(行政区)是很符合地理规则的,江西的省界向来以稳定著称,其根本原因就是江西边界有着天然的地理间隔,除了北边是长江外,其余三面都是山地,而江西与浙江的边界,就是属于东南丘陵的怀玉山。不过,和赣湘省界(罗霄山脉)与赣闽边界(武夷山脉)不同的是,浙赣之间的怀玉山是横向的,所以并没有完全阻拦住江西与浙江两省,中间开了一个口子,信江河谷地带形成了 一条连接江西、浙江两省的走廊。江西被称为“吴头楚尾”,而上饶地区正好处于传统的楚地(两湖+江西等)于吴越一带的边界,交通地位相当重要,古代这两处的交流,基本就是依赖于这么一条通道:鄱阳湖——浙赣怀玉山山路走廊——钱塘江。唐代以来,由于信江流域得到了大大的开发,所以信州与浙江一带的经济联系也渐渐紧密,这条信浙通道也开始被民间商旅所用。浙江地形图,可以看到红圈内部正好在东南丘陵地带“挤”出一条走廊,这正好通往信州地区,形成浙赣之间的一条“山地走廊”到宋代,这种联系仍然在加强,尤其是到了南宋,由于北方尽失,朝廷定都(行在)于浙地临安(杭州),这样连接浙江的信州地区的交通地位突然增加了一份政治含义,变得极为重要,《信州新建牙门记》云信州“地控闽粤,邻江淮,引二浙,隐然实冲要之会”,《上饶志》也说:“福建、湖广、江西诸道,悉出其途,昔为左僻,今为通要。”注:信州与上饶,现在的“上饶”是地级市名称,而信州是上饶的主城区,但古代这是相反的,信州是州级的行政区,而信州的核心,即城区(附郭县)叫上饶县根据当时一些文人笔记,“衢、信之间,华堂逆旅,高屋盖道,憩车击马,不见晴雨。列肆青楼,倚门成市,行者如织。”可见衢州与两浙一带联系之广,尤其是由于临安(杭州)的崛起,都市辐射能力大大加强,除了江浙一带外,信州也受其辐射。但是,尽管联系紧密,但信州在行政区划上仍然并不归属两浙,信州和浙地仍然是分离的。出现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浙赣之间交通路线的水平问题,这里毕竟是山地地区,所以这条走廊的通行能力有限,当运输压力增大时,便力不从心,所以虽然信州地区会受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浙地的辐射,但仍然无法和浙地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而且在历史沿革上,信州与浙地毕竟有差别,尤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浙江属于吴越国,而信州则和江西一起属于南唐,长期的分离对峙状态也使得两地在文化认同上有一定隔阂:信州历来被认为属楚,而浙江属越(吴),这是大部分人的基本印象。上饶虽属于楚越之间,但是历来都被认为属于楚地,但是到了元代,中国行政区划发生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行省制” 的诞生,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府(在今杭州市),此时的南宋几乎全境已纳入大元版图,元朝在南宋的核心地区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地方,之后,东南地区的行政区划演变成了江浙行省,江浙行省范围非常大,辖境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福建二省全境及江西部分地区。元代的行省一开始是一种类似军区的机构,属于中央政府(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但后来脱虚向实形成了正式的行政区,所以划分相当粗鄙,就江浙行省而言,其不仅将信州划了进来,甚至连饶州都划了进来。当时江浙行省分江南浙西道、浙东道、江东建康道和福建道四道,这其中的江东建康道(辖宁国、徽州、饶州、集庆、太平、池州、信州、广德八路及铅山一州)在行政区划上和两浙关系实在不大,不过这其中的信州,相对而言与两浙的联系要紧密一些。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源分析,还是因为两宋之际,江南经济实力飞速增长,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导致苏杭一带辐射力增强,赣东北、皖南地区与江浙联系更加紧密。元代的这个决定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明朝初期仍然是继承了这一沿革,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取信州路,改为广信府,仍然属于浙江(元末明朝初期行政区划变化比较频繁,广信府迭隶于中书分省、浙东行省、浙江行省)。注:广信区,“信州”改成“广信”使得上饶有了两个古名,2019年7月2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撤销上饶县,设立上饶市广信区不过,问题仍然很大,信州地区归属浙江从根本上来说,是南宋之际江南辐射能力增强的结果,但信州和两浙一带的交通联系毕竟还是较为困难,而且文化上也有隔阂,信州自古属于江西,而且由于明朝定都南京,杭州不再是政治中心,两浙辐射能力下降,所以当地很快就发现不便,行省郎中余德让便请求让广信府改隶江西,原因在于漕运实在是不方便。于是,洪武二年(1370年),广信府又改隶江西。江西方言区,可以看到西部有吴语区,即使不包括就饶州府地区,仅以上饶为核心的广信府方言也相当复杂,“信郡界接徽闽,土民土语七邑各异。”——《上饶县治》对于上饶来说,这无疑是更合适的归宿,元代将江西的饶州与信州划归江浙行省本就属于比较粗糙的决定,朱元璋崛起后,饶州府和广信府很快就重新归属江西,不过饶州毕竟属于江右腹地,从来就是赣文化区,而以上饶为核心的信州(广信府),虽然行政区划上与江西更紧密,但在文化上却染上了很浓的吴地色彩,旧广信府的西部地区,即目前上饶市信州区、上饶县、广丰区、玉山县等县以及铅山县的鹅湖、青溪一带及德兴县的龙头山仍然使用吴语,这便是唐宋之际信州与浙地长期交流形成的结果,反映了上饶与浙江在历史上的渊源。参考文献:《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胡松柏《试论浙_赣省界的形成_以明初广信府的改隶为中心》——宋可达}
2023-02-07 14:32
来源:
秋叶聊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个地名之中,很多都是可以追溯到一些个历史的渊源的,而绝不是人们随意而起的,像山西、山东、北京等等的地方,在诸多的一些个身份之中,很多人对于江西这个地方就出现了很多的一些个不解,要说这江西本就是位于长江以南的地方,按理说应该是江南,为何会将其称之为是江西呢?在整个的江西省内,长江一个基本的走势就是东西向的,而在快到安徽的时候,他开始呈现的一个状态就是朝着东北方向去的。
在整个的位置上判断,我们是能够看到这江西是在长江的南岸,但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江西和如今的江西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他所指的就是今安徽省境内长江西岸的庐江郡。而在晋朝的时候,江西所指的就是整个长江西岸的地方,据《晋书-郗鉴传》记载,此时整个以合肥为中心的安徽长江以西的地方是被称之为是“江西”,而和他相对应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江东”,要说那时候的江西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江西省”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
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江西省是在什么出现出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大唐时候,当时李世民是将整个的天下是分为了十道,而其中就有江南道,在这个的江南道之中就包含了江苏、安徽以南、上海等等很多的一些个地方,之后由于整个管理上的难度,于是之后就将整个的江南道是分为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而江南西道正是由于他是在西部位置,他所管辖的范围就包含了如今的江西省。而在秦汉的时候出现的江西,也即是安徽长江西岸的一些地方,随着江南西道的出现,江西逐渐所指的就是江西省、湖南省这些地方。
而在公元764年的时候,唐朝是在江南西道设置了观察使,就将其是简称江西,要说在此时整个个的地理位置上面,这里的江西和我们现在的江西省是有了一定的重合了,而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整个的江西基本上所代表的就是今天我们的江西省了,要说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是比较能够知晓了,对于地界的一些划分,联合历史的渊源就能够很好地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当然可能在其它地方也是有很多的一些个这样的误判,若我们能够透过历史去研究,或许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你看懂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百个世纪打一江西地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