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应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工业互联网人才作为兼具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领域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具有交叉知识结构、创新实践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对于重庆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1
全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工业互联网人才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政府侧、企业侧和院校侧分别从政策引导、需求传递、供给满足等方面实现人才的培育。
(一)政策出台营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环境
工信部先后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均强调人才作用,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保障推进落实。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在年度工作计划里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推动人才选拔评价,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通道,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等措施,营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健康发展的氛围。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作中将人才作为重要支撑要素,提出“强化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支撑”“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等若干措施,大力营造政策支持环境。
(二)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扩大工业互联网人才供给
据统计分析,2019年至2022年我国连续四年发布了5批74个新职业,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职业达31个,占新增职业的41.9%。《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发布后,在高职专科专业中,增设“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并将之前的“工业网络技术”专业调整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在高职本科专业中,增设“工业互联网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的自动化类、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中的计算机类明确增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分别侧重于OT方向和IT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共有超过100所高职院校新设工业互联网专业,备案数量达到162个。2022年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涉及工业互联网相关有9个专业。另外,社会培训力度不断加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研修活动,有力促进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水平提升。全国各地方制造强国建设研讨班、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修班等培训陆续实施,培育大批管理业务人才。
(三)需求导向形成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预期
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调研,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聚焦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工业大数据、安全等八大方向,提出工业互联网领域41个主要岗位需求情况。《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2021年版)》显示,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近三年增长率翻三番,预计2023年全国工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总量将达235.5万人。工信部还组织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机构编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白皮书、技术标准、应用案例等,为吸引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市场建设加快推进,通过开展全国人才市场信息监测,定期形成监测报告,发布招聘、求职等供需信息,促进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流动和有效配置。
02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各类院校打造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学科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部分市内本科高校、中高职院校围绕工业互联网发展人才需求状况,纷纷开设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打造工业互联网专业方向、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等。本科高校方面,重庆邮电大学联合渝北区政府、中国四联集团等共建了工业互联网学院,依托该校自动化学院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并成为首批立项的50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之一。高职院校方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江津区政府等多家单位共同成立重庆市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等开设了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重庆市经信委指导下,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组织了川渝两地职业院校举办产教融合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方向),探讨工业互联网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师资培训等发展路径。
(二)外部培训机构积极投入开展社会化培训
针对政府主管部门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对象群体,社会培训力量也积极参与到全市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事业。重庆市连续两年组织实施市级层面工业互联网专题研修班,邀请中国信通院等科研院所专家、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人才等,通过采用集中面授、在线授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各类人才学习工业互联网新知识、新技术,极大提升了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于企业在岗人员,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个性化需求,采用定制化培训模式,受到企业普遍欢迎。依托已建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数字化赋能基地,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为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学生提供培训实训服务。
(三)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新兴领域专业职称评定
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人才积极性、主动性。重庆市经信委联合重庆市人社局出台实施了工业互联网领域中高级职称评定政策,推行培训、实训、认证全流程的人才培育模式,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技术技能领域,计划每年培养培训3000人左右。重庆还正在谋划设立数字技术职称专业,开展数字技术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定专业技术等级与职称认定、衔接办法,动态开展数字技术人才评价,并制定了支持数字技术工程师创新发展的10条配套措施,从选拔资助、就业创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四)联盟生态参与实施多种形式培训交流活动
依托产业生态联盟协会,组织专家举办工业互联网领域高峰论坛、技术沙龙、宣贯培训和诊断评估活动,促进工业互联网知识在全市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的传播与学习。连续举办智博会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邀请两院院士、行业专家等就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技术、创新实践进行交流分享。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分联盟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重庆在行动”巡回分享活动,组织各类专家走进全市各区县重点工业企业,有力帮助地方业务主管部门、工业企业负责人提升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鲁渝产业协作·工业互联网矩阵“工业互联网咨询诊断评估暨对接交流活动”,组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专家团队,围绕政策宣贯、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内容,面向全市14个原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组织培训交流活动,助力当地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03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发展总体规划缺乏
随着《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重庆市对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规划、路径方向、主要任务等已明确并逐步落实,资金、技术等要素也不断聚集到工业互联网的重点领域。但是对于系统培养和引进工业互联网人才还缺乏全局性的战略布局,对工业互联网人才供给缺乏系统性摸排,不能准确客观预测产业人才需求情况,无法对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的培养、引进、选拔和评价等工作形成有力参考依据。另外,对于引进工业互联网高层次人才、引导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等方面,没有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利于工业互联网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体系。
(二)院校培养人才契合度不够
从人才队伍的构成来看,
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主要是各类院校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仪器类、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还有一些非工科的人员转化而来。目前,全市除了少部分院校外,绝大多数中高等院校没有设置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和课程,依托单一专业、有限学制、理论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其对于工业互联网的知识结构、应用模式和产业发展的认知普遍存在偏差,难以实现跨专业的交流和融合,限制了后备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培养。另外,学历教育大多需要经过三到四年的培养周期,
学校每年输出毕业生数量有限, 短期之内无法满足全市对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巨大需求。
(三)社会培训支持力度不足
工业互联网具有明显的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特征,涉及的网络、标识解析、数字孪生等技术发展变革快速、专业性强,需要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加强学习掌握新技术技能,紧跟前沿技术发展态势。职业培训具有周期短、灵活性强、内容聚焦的特点, 是行业从业人员理想的技术技能提升方式,加强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需要发挥外部培训机构专业优势,与用人单位一道通过组织内训开展人才培养。经过调研走访了解,近年来,工业互联网风口正盛,不少用人单位靠挖人进行人才储备,不重视内部人才培养, 不愿投入相应的资源。因此,目前全市通过社会培训等短暂培训尚未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和规模。
04
重庆市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当前,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融合应用不断创新,产业生态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已步入快车道,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人才发展政策环境
聚焦推动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出台加强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培养人才的机制,强化人才考评权重,确保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重大项目顺利开展。支持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产业联盟共同组建人才团队,定期发布全市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研究报告,积极开展院校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政策研究。统筹建设全市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动态发布职业岗位等需求信息,帮助从业人员高质量就业。探索设立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人才培训专项经费,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事业。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由政府提供引导性经费进行支持。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引导中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园区、联盟协会等开展交流,加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教学科研、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合作,重点依托国家级平台高水平开展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课题研究、实训基地建设。引导行业企业从源头上介入学校人才培养,通过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申报重点项目、共建创新实验室、共办产业学院等方式,联合培养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鼓励企业面向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重点应用领域,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站,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扩展人才培养层次,加快实施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项目,丰富工业互联网高层次人才供给。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引导学界及产业界多方共建教育集团,打造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三)加速人才集聚,提高人才引进培育水平
坚持内培外引“双轮驱动”,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营造工业互联网“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制定全市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拓宽人才政策信息发布渠道,促进人才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鼓励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市外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提高引进奖励补助和科研资助标准。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本土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研究制定长期和中短期人才培养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形成梯度队伍。大力开展高级研修、专题研修、紧缺急需人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项目,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提升工业互联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水平,加快适应“制造重镇”建设发展需要。
(四)完善人才激励,充分释放人才利用效能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专业职称评审,实施多元化评价,统筹开展专业课程考试和职业技能认证,探索采用中初级“以考代评”、高级“考评结合”等方式,扩大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价受益群体。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杰出人才等奖项或荣誉称号,支持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人才参加专业领域国家级荣誉奖项评选。引导企业加强对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奖励力度,畅通晋升通道,为工业互联网人才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由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校 审丨刘彦鹏
编 辑丨刘 洁
作 者丨李广文
01
02
03
04
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

我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简单说就是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并且通知投简历的人来面试。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怎样在互联网时代做好个人力资源?... 我负责公司人力资源。
简单说就是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并且通知投简历的人来面试。
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怎样在互联网时代做好个人力资源? 展开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首先,要明白,人力资源管理是服务于业务的,所以,你要懂业务,要关注利润和效率。其次,人力资源,是要和人打交道的,要懂人才是关键。最后,你需要工具和方法,多看点理论,但是别拘泥于理论展开全部一般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是没有很明显的分工,做的大的公司一般有专门负责招聘的、薪酬福利的等,所以,可以先从6大模块的某一块入手,加强学习,然后渗透到其他方面,当然,一个人做6大模块是种锻炼,但分工明确往往效果会更好。记得别忘了法律知识。展开全部就我的经验来看,人力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团队整体来做。因为各模块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是踢不好球的,同样,一个人是做不好人力资源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2下一页>收起 更多回答(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