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从汉字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过来的?


一年级有趣的汉字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有趣的汉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有趣的汉字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13个生字和2个新偏旁:冖、竹,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从中认识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
  4、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及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感受汉字的有趣,激发识字兴趣。
  2、掌握象形字、会意字的特点及识字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课型:
  识字课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猜字,激趣导入
  1、教师板书汉字:日、月、小、大
  2、学生认读以上汉字。
  3、猜字游戏:
  (1)太阳和月亮手拉手。
  (2)小小坐在大大的头上看风景。
  4、学生猜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5、教师板书课题:有趣的汉字
  二、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①从课文中找出生字。
  ②标出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新词
  3、指名读从词中抽出本课的生字。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和谁在讨论什么问题?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段。
  2、组织谈话:从一、二两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山”“羊”两个汉字的演变过程。
  4、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5、指名反馈:说说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是怎么办?
  6、教师小结:对于那些意思画不出来的,古代人就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造出一个新字来。
  7、教师边板书边讲解“鸣”“休”两字的构字特点及所表示的意思。
  8、学生齐读第三段。
  9、教师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听了爷爷的这些介绍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想法?
  10、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总结深化,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2。
  二、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及时正音。
  2、开火车用生字进行扩词或说话。
  3、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4、引导辨析:“你”――“您”的不同用法。
  三、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
  2、逐字认读,指名扩词。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4、学生仿写生字。
  5、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结束课堂。
一年级有趣的汉字教案2
  准备:
  欣赏图片、国画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能大胆地运用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猜字谜。
  “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打一个字。(哭)
  2、你们知道有哪些字谜可以让大家猜一猜呢?
  “座中无人”(庄)
  3、通过猜字谜你感受到汉字有什么特点?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
  4、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
  (二)深入教学
  1、谁知道汉字是怎么起源的?
  2、汉字又是则怎么发展演变的呢?
  甲骨文(殷商后期)――大篆(西周后期)――小篆(秦朝)――隶书(汉)――草书(魏晋南北朝)――楷书(唐)
  3、(出示一个甲骨文字)猜猜这个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早期的.汉字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虽然很复杂难写,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欣赏角度来说却很有趣。今天就请同学们像古时候的人们创造甲骨文样的方法来创造汉字,使你的汉字既有字义也有图画美。
  (三)学生练习
  1、“林”、“森”、“水”、“明”这些字分别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形象?
  2、你还想到哪些字可以写得很有趣,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你打算怎么写?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象形汉字的了解,选择象形汉字,运用水墨形式创作一幅有趣的汉字画。
  4、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一)欣赏讨论
  1、(出示几幅学生上节课的作品)
  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能猜出写的是什么字吗?
  2、教师,突出国画的水墨用笔用色在绘画时要灵活多变的运用。
  (二)深入教学
  1、(出示有浓破淡用笔和淡破墨浓用笔的作品)
  你能想出这样的用笔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教师示范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用笔。
  3、(出示构图不同的作品几幅)
  这几幅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会的破墨法创作一幅构图新颖的汉字画。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幅有汉字画的衣服设计图)
  你觉得这件衣服漂亮吗?看出是什么字了吗?
  2、汉字可以作为漂亮的图案装饰我们的服装。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用它来装饰其他的事物吗?
  (招牌、标志、生活物品)
  (二)启发设计
  1、(出示教师设计的汉字图案风格的学校标志)
  这个标志有什么特点?
  (用国画的方式来表现的,简洁、明了)
  2、你还想到怎么设计?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国画特殊的用笔用色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一年级有趣的汉字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汉字》教案06-28
《有趣的汉字》 教案12-26
有趣的汉字教案01-16
有趣的汉字教案06-29
《有趣的汉字》教案09-12
有趣的汉字大班教案10-25
《有趣的汉字》大班教案06-26
《有趣的汉字》大班教案03-18
大班语言有趣的汉字教案09-13
有趣的汉字教案(精选23篇)07-07
}

福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福字演变过程并介绍)?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福”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野市场监管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福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福字演变过程并介绍)1
甲骨文中的“福”字(摹本)
逨盘上的“福”字(拓本)
《礼器碑》上的“福”字(拓本)
《真草千字文》中的“福”字(纸本)
春节将至,大街小巷里,“福”字随处可见,就连大家的手机都被各种“福”字刷屏了。尽管“福”字天天见,但您真的了解这个字吗?今天,笔者就透过几件文物上的“福”字,为您讲述它的前世今生,相信您看完后会更有福气。
甲骨文上的“福”字
数量多达上百个
“福”字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文字,自古以来各种字体的福字,变化之多 ,堪称汉字之最,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福”字出现在商代安阳殷墟甲骨上,因为甲骨当时具有占卜功能,所以“福”字出现频率极高,多达上百个,而且呈现出50余种不同的形态。
到了商代后期,甲骨文上的“福”字逐渐规范统一,成为一个合体会意字,看起来也与今天的“福”字较为相似。甲骨文中的“福”字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为“示”字旁,写法较简单,表示“祭祀”;右边不是“畐”,而是“酉”,在当时表示“酒坛”,“酉”字写法较复杂,下方还有一双手的造型,表示托举。
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福”字的字面含义应该是巫师向祭坛献酒。众所周知,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他们经常占卜,重视祭祀,甲骨文“福”字上献酒的情景,恰好反映出商代祭祀的一部分关键内容。
有学者研究发现,甲骨文“福”字的含义还不只是祭祀。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个“福”字还可以表达人们心中“祈祷”之意,占卜时借以向上苍传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由此看来,商代的“福”字已具备今天“福”的一些含义了。
西周青铜器上的“福”字
“福”字的结构逐渐完善
金文被认为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所以金文“福”字也继承了甲骨文“福”字的诸多特点,不同之处在于其图绘成分开始减弱,构字更趋于统一。由于西周国祚绵长,金文“福”字也几经变化,出现了多达40余种写法,有的已非常接近现在的“福”字。
2003年1月19日,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名为逨盘,此器现收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盘被誉为“中国第一盘”,主要是因为盘内底铸铭文多达21行、约360字,文中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史料价值极为重要。在这段铭文中,临近结尾处出现了“降逨鲁多福”一语,意思是“降下诸多吉兆给逨(人名)”。这句话中出现的金文“福”字相比甲骨文“福”字字形有所变化,但“示”字旁以及右边的“酉”都得到了保留。从铭文意思上看,这里的金文“福”字除了具有祈祷之意外,还引申出“降下吉兆”的含义,这就与今天所说的“赐福”很接近了。
相比逨盘上的“福”字,西周冬戈簋上的“福”字与后来的“福”字更为接近。冬戈簋1975年3月5日出土于宝鸡市扶风县庄白村,簋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约5公斤,盖、底皆有铭文,共11行134字,记录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文中在表达对母亲庇佑的感激时,也出现了“福”字。此金文“福”字依然为“示”字旁,但右边已写作“畐”了,这点与今天的“福”字相同。至于“畐”的含义,在当时应该与“酉”相同。
汉代碑文上的“福”字
从为自己祈福到为别人祈福
小篆出现后,“福”字的写法就统一成了左“示”右“畐”。汉以前碑文存世甚少,根据典籍得知,秦代小篆“福”字中,“畐”字结构较金文更加清晰,“一”“口”“田”完全分离。
秦汉时期,“畐”字的含义不单单指酒器,汉代许慎还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畐,满也”,又说,“福,畐也,从示,畐声”。由此可见,当时的“福”字除了祈祷、赐福的含义外,还多了“福气满满”的意思,其在含义上与“吉”就区分开了。
汉时盛行隶书,此时的“福”字较小篆字形方正平直,特别是“畐”里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最为明显。此外,“福”中的“示”旁略有变形,这就为后来楷体的“福”字奠定了基础。
立于东汉永寿二年的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是汉代重要碑刻。礼器碑为隶书书写,笔画瘦硬刚健,收笔转折多处方折,笔画较细而刀法及捺粗壮,构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礼器碑碑文中出现了一个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吉语——“天与厥福”。这个词的含义是“上苍赐予他们(通常指百姓)福气”。历代皇帝在祭天祈福时经常使用“天与厥福”,特别是清代皇帝使用最为频繁。
无独有偶,在另一件汉代碑石至宝——曹全碑上也出现了“福禄攸同”的说法,意思就是“有福同享”。从“天与厥福”“福禄攸同”中,我们不难发现汉代人相较先秦人在思想上的一些变化,先秦的“福”基本都是为自己祈福,而礼器碑、曹全碑上的“福”字则是为他人乃至天下苍生祈福,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代儒家思想的流行。
隋唐纸本中的“福”字
与今日常用之“福”无异
汉以后,中国书法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原本就已存在但并不普及的草书、楷书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主流,而在隶书时代已经规范的“福”字又通过草书变得多样化起来。
魏晋时代的“福”字没有纸本存世,但从后世摹作及碑刻中尚能一窥其貌。当时的楷书“福”与今日基本无异,其中的“畐”承袭了隶书的形状,只是将“口”和“田”原本分两笔写的上方一横和右侧一竖连在了一起写,变成了横竖勾;“示”字较隶书变化较大,表现在最上面的一横变成了一点;整体而言,楷书“福”字左边比右边要窄,更利于书写。
历史上,纸本“福”字一直是藏界苦苦寻觅的对象,现存年代较早的纸本“福”字出于隋唐。或许是历代藏者对于草书“福”字更加推崇,现存隋唐纸本中草书“福”字较楷书更加多见。书法界曾汇总历代名帖,得出草书“福”字的14种规范写法,其中,隋代书法家智永和尚的草书“福”字最为著名,如今已成为新年福帖的首选字体。
智永的草书“福”字出自其传世纸本《真草千字文》,此作先为北宋时宣和内府收藏,后辗转流徙不知去向,近代重新发现时已入日本藏家之手。该《真草千字文》为残本,全作共202行、每行10字,现故宫博物院藏有拓本。《真草千字文》以千字不重著称,其中的“福”字位于“祸因恶积,福缘善庆”一句。宋代书法家米芾曾评价智永的“福”字,称其“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此后历代书家无不对其推崇有加,竞相摹法此作。所以说,纸本《真草千字文》虽流失海外,但智永之“福”早已深入人心。
“福”字的构造虽然简单,但也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演变,各个时代都赋予它诸多美好的寓意。“福”字常写常新,福气越聚越多,新春佳节之际您不妨也提笔纳福,期待新的一年祥和美满。
福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福字演变过程并介绍)2
过年了,在家门贴上个福字,那是必须的。为什么呢?你想啊,吃得好,穿得好,这些早已经稀松平常了,鞭炮也不让放了,所以,过年的重要的标志,就是在自家门上贴春联贴福字。
可是,这个福字却好看不好写。福字四平八稳,按说也没有什么不好写的地方,但是你看看,书法家画家名人名家,写出来的福字,能让人看上眼的其实并不多,能让人眼前一亮击节叫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就譬如有一群姑娘从眼前走过,有说有笑,青春靓丽,可是挑出来一个一个地仔细端详,你就会发现她各种各样的毛病,嘴歪眼斜腚大腿短,做朋友做老婆还凑付,但是离你理想的美人,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个福字是十三划,还算好,如果是写只有一笔的“一”字,能写好的除了王羲之颜真卿,大概就不会有第三人了。
这个福字,貌似很普通很大众,其实它大有来历。福字最早见于四千年前的甲骨文,“畐”是双手托举酒器的样子,“示”表示神位,它是敬天敬地,祈求保佑的意思。福从何来?得自于天,自古至今,历来如此。福字的演变过程中,还有上面加了房顶的,表示是在家里敬神祈福,这与今天的贴福字,在内涵上更加契合。
既然有敬天敬地,求神祈福的含义,我们在写这个福字的时候,当然就应该规规矩矩,不能省略,不能减笔,端正大方,以示虔诚。
求神祈福,求的是什么福呢?肯定是五福,也就是长寿、富裕、康宁、修德、善终。如此五福,缺一不可,对谁来说都不容易。
说起来,福字不好写倒在其次,一个人要修得五福齐全,岂不是更难吗?
(颜真卿多宝塔碑)
福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福字演变过程并介绍)3
2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把“福”和“祸”弄混了,并质疑“这还能作为春节礼品吗?”当日,人文社发出致歉信,并全线下架错版《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人文社文创部在致歉信中写道:《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新年礼盒中的“五福”收录自“启功五福”,但因对书法缺少专门研究,导致此次事故。他们愿意为这次严重的工作失误向各位读者致以诚挚歉意,并深刻反省。
人文社五福产品
此次事件虽然不是什么严重到造成恶劣后果的事件,但适逢年关,拜贺祝福之事多意美好,而这“四福一祸”的失误也略显尴尬,不免为网友津津乐道。不过围观网友之中也有乐观积极心态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大吉大利啊!”这一观点也被网友点赞成为话题热门评论,有人甚至建议可以收藏这个错版“五福”。
《启功书法字汇》中选取的五个字,其中黄色为误收字
网友对于这个失误的反应和热议,彰显了“福”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命哲学之中。那么中国人的“福”字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一)源起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神祖)保佑。从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佑、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
甲骨文中的福字
《左传·庄公十年》里也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说:小的诚心没有达到诚信动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会保佑他的。因此,《说文解字》在解释“福”字的意义时说“祐也”,“祐”就是赐福、保佑的意思。
后来,经历金文、小篆、隶书等的演变成发展成现在“示”字旁,“一”“口”“田”的写法,古人有讲“一人有其田,不愁吃和穿”是为福。
福字的演变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福的解释是:福跟祸相对,这与老子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近似。是现代普遍意义上我们对福的理解。而如今人们常说的“五福临门”也不是简单的凑个数,《尚书·洪范》中有“五福”的详细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老而善终谓之考)。”“五福齐备”就指这些,全部拥有,可谓之人生大福。
福代表福气、福运、幸福。她与一切美好的愿望息息相关。从古至今,福的美好概念也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上对福通常有三种理解:一、以财为福。现代多数人都以财富多就是有福,有钱就能拥有一切,我们以为这是商业社会特有的价值观,其实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有个大学者刘熙就是这样认为的。他在《释名》这部探求事物名源的辞书里说:“福者,富也”直接把福与财富划了等号。二、以腹为福。我们时常称长胖的人为“发福”,虽然今天好多人不愿意别人如此形容自己,但在古代也是美好寓意的。《大学》里说“心广体胖”,“胖”不是胖,而是乐也,安舒貌,即安泰舒适的样子。三、以寿为福。人们还认为长寿是福,所以给人拜寿也常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许多古代的建筑雕刻,无论家俱、窗棂、影背墙,常出现有五只蝙蝠环绕寿字飞舞的的图案,寓意为“五福捧寿”。
“五福捧寿”
(二)文物
关于福字,我国也出土过不少历史文物,来佐证福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渊源流长。比较出名的是在北京恭王府发现的“天下第一福”石碑。说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地在恭王府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一块刻写着“福”字的字碑。经过多方考证和分析,这块石碑被确认是康熙皇帝当年为孝庄太后病中祈福时所写下的福字,后被孝庄太后命人刻在了石碑上。
恭王府的福字碑
据说在公元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 孝庄太后六十大寿,但身体不太康健,太医们都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 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孝庄太皇太后自此百病全消,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间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拆解康熙皇帝天下第一福,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
康熙皇帝所写下的这个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因此以前过年的时候,北京人常喜欢到恭王府的这座“福字碑”前沾沾福气,甚至出现了排长队的现象。
另外,在河南洛阳还出土了一块“百福图”古碑,该碑系阴阳碑,即一块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100个“福”和100个“寿”字。既是“百福图”也是“百寿图”,合称“福寿图”。
这块碑的珍贵之处在于每个字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寿(福)上方还注明文体出处。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汉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称国名)有鳍隶、燕书、西夏台书等等;以字体论有易篆、古隶、古斗金文、飞白书等等;以书法家而言有程邈、怀素、虞(世南)书、蔡(襄)书、小王(献之)书以及书圣王羲之的“换鹅经”文体等等。
洛阳百福图拓片
该碑还吸收、兼容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的典证。图中的“玉帝天文”、“上帝印章”等则颇具神话传奇;“瑶池宝意”、“四利佛书”、“西方梵书”等又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西夏台书”又是体现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而“飞章符”、“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牒”又透出道家的气韵。
这块“百福图”古碑就其寓意和形制的罕见,可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官方和民间都喜爱的吉祥珍品。后世不少书法家都有临摹、复刻这个百福图。
(三)贴福
从历史文化中一路走来,福字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过年贴福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习俗。那么中国人喜欢贴福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传说中,贴福字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据称姜太公封神时封妻叶氏为穷神,并且告知她不能去有福字的地方,于是人们为了防穷神,就会贴福字。
当然这只是传说,在南宋周必大《玉堂杂记》中记载:“除日,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可见早在南宋时就出现了过年题写或贴福、禄、寿、喜、财的斗方了。
另外,关于贴福字,也有很多讲究。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倒贴福字了,究竟“福”能不能倒贴?这在中国历史也有很多传说典故。
朱元璋与马皇后
其中一说是与朱元璋和马皇后有关。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在历代皇后里,马皇后以贤德爱民着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
“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类似的版本还有恭亲王和慈禧的,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
但根据作家冯骥才的考证,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是有,只是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水缸和土箱子上,土箱子也就是装垃圾的箱子。这两个地方的东西要从里面倒出来,为了避讳把福气倒掉,于是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民间有在水缸贴倒福
而大门上的福字,禁忌倒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一个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所以,了解了这么多今年如何贴福各位心里该有数了吧!
封面新闻综合 王婉君 资料据北京晚报、澎湃新闻、文化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官网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