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道爆炸北溪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响

2022-10-03 11:17 来源: 止戈军是我
原标题:“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对德国的严重影响,带给我们的国家安全方面的启示
一个国家能源进口渠道的多样化事关国家安全!
俄乌冲突以及此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给欧盟,特别是给德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我们知道,俄乌冲突前,德国大约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而此次管道爆炸以后,德国在短期内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的可能性都没有。今年很多欧盟国家,尤其是德国能不能安全过冬成了政府的一个大问题。
于是,近期德国总理朔尔茨不得不往下架子,放下对中东的成见,“屈尊”对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个海湾国家进行访问,以便可以在中东寻到稳定的进口气源,但现在看前景并不乐观。
但他同时也向外界表明,即便可以在中东获得液化天然气,德国今后的能源进口也不能完全依赖该地区,以前对俄罗斯的过度依赖就是惨痛的教训。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其中的绝大部分都需要进口,德国的教训一定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原标题:俄罗斯呼吁联合国调查“北溪”管道被炸事件
图为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举行的公开会。 (资料图片)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春友
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当地时间2月21日就去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举行公开会。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在公开会上说,俄方“不相信”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呼吁联合国发起调查。
俄方认为证据确凿
就在公开会召开前,爆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系美政府策划的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在接受一家德国网络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俄乌冲突持续的情况下,美国担心冬天到来后,德国会出于能源需求放弃对“北溪”管道的制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美国在2022年9月炸毁“北溪”,哪怕这意味着欧洲很多民众会因此挨冻,这种行径令人发指。
西摩·赫什还对记者说:“我还要告诉你一些事。美国的一些人士和欧洲方面参与(‘北溪’)管道建设的人士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连那些参与管道建设的公司老板都知道实情。”
2022年9月底,由俄罗斯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部分出现四处泄漏点。各方普遍认为这一事件系“蓄意破坏”,丹麦、德国和瑞典各自对此发起调查。俄罗斯多次要求参与调查,但遭拒绝。
今年2月8日,西摩·赫什爆料说,“北溪”管道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约瑟夫·拜登授意下实施,挪威军队参与其中。随后,更多报道和言论佐证了西摩·赫什的说法。美国白宫和挪威外交部对相关说法均予以否认,丹麦方面则表示“无可奉告”。
在俄方看来,相关信息和证据愈发明确指向美国为幕后黑手。对此,涅边贾在公开会上说,相关“确凿证据”数量之多甚于好莱坞大片的演绎,“犯罪动机、犯罪者和犯罪方式都毫无疑问”。
西方国家“保持沉默”
据俄媒报道,21日的公开会开始前,丹麦、德国和瑞典向安理会提交联名信称,已向俄方通报调查的相关信息。联名信中说,调查迄今确定,“破坏行为造成的强烈爆炸”导致“北溪”管道受损,但“这些调查还没结束,因此没办法说明(调查)什么时候才能完结”。
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直接驳斥。“有说法称他们(三国)向俄方提供了信息,这不属实。”波利扬斯基告诉媒体记者,“恰恰相反,我方获取信息的一切尝试都遭到拒绝或无视”。
围绕对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俄方多次抨击西方国家试图悄然了结调查。据路透社21日报道,公开会当天俄罗斯再次呼吁瑞典分享有关“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结果。俄罗斯驻瑞典使馆通过社交媒体喊话:“自‘北溪’管道遭到破坏以来,已经过去了近5个月。然而,瑞典当局一直保持沉默。瑞典领导人在害怕什么?”
俄罗斯塔斯社21日引用印度国际事务专家坎瓦尔·西巴尔的话称,西方大多数国家对“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受的袭击保持沉默,这一事实不言自明。
在当天的公开会上,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受邀线上发言。他强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对“北溪”管道实施爆破。
在萨克斯看来,破坏管道需要极强的“规划、专业和技术能力”,而且在丹麦和瑞典的专属经济区实施爆破“大大增加了行动的复杂性”。因此,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有技术能力并进入波罗的海实施行动”,乌克兰缺乏必要的技术,也没有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
萨克斯先前告诉媒体记者,美国基本上是唯一有动机、有手段炸毁“北溪”管道的国家。
事关跨国基础设施安全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和能源运输动脉,去年9月管道被破坏,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最近,各方看到了关于“北溪”管道受到破坏的大量细节和信息,有关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指出,面对如此详实的材料和完整的证据,一句简单的“完全虚假、纯属捏造”,显然不足以回应来自全世界的诸多疑问和关切。中方期待有关方面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样的要求完全是正当的、合理的。
张军说,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机构,可以为开展国际调查、保障跨国基础设施安全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方欢迎俄罗斯在安理会提出的决议草案,认为就“北溪”管道被破坏问题授权开展国际调查有重要意义。
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能查明“北溪”管道被破坏的原委和责任者,将会发出错误信号,让那些图谋不轨者认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对此事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并追究有关责任,尽早公布调查结果,不仅关乎事件本身,也关乎全球跨国基础设施安全,与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关切都息息相关。(张春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溪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