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答疑解惑的问题?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比较重点的有力学,电磁学。包括纯力学、动量、能量、电磁学。
1.纯力学的受力分析---在高一就会有。
2.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动量、能量和力学相结合的问题---应该是在高二学到
3.就是电磁学:包括电学,磁学和电磁感应---应该是在高三会学到的
在高考中占分比较大的是力学和电磁学,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还比较注重创新题的考察,所以必须真正理解上面每一块知识的含义。

怎么学的话,只要上课认真听,尽量多做题基本没什么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高中物理思考题及答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A=-0.44 m,x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108 m=9.5×1015 m。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0.35 m/s ?t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A=0.63 m/s2,aB=0.083 m/s2,aC=-0.25 m/s2 aA、aB与速度方向相同,aC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cm/s?10c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cm/s?27cm/s 2滑块加速度a??c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 2.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时速度为0。 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 v?、.vΔx,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图2-9 4.略。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初速度v0=36 km/h=10 (3)4 s末加速度为零,最小,7 s末加速度为1m/s2、最大。 (4)1 s加速度为正值,7 s末加速度为负值,加速度方向相反。 说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比较矢量的大小是按矢量的绝对值判

}

为什么说由A到C每一点受到的摩擦力都小于由C到A受到的每一点的摩擦力?... 为什么说由A到C每一点受到的摩擦力都小于由C到A受到的每一点的摩擦力?

其实不是“A到C每一点受到的摩擦力都小于由C到A受到的每一点的摩擦力”!
1、从A点出发和从C点出发的初速度相同,其初动能也相同,到达B点时由于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重力做功为0,所以动能的消耗全部是因为摩擦力做负功;
2、由A到B的曲线运动过程中,圆心在下方,所以加速度向下,所以物体的重力大于曲面的支持力;而由C到B的曲线运动过程中,正好相反,所以物体的重力小于曲面的支持力;
3、由(2)可知,在A到B的运动中,比从C到B的运动中,曲面支持力相对较小,所以其摩擦力也较小,所以摩擦力做的负功也就更小,所以动能的消耗也就更少;
4、由(3)可知,由A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比 由C运动到B点的动能要更大,速度也更高;
5、由A运动到B点之后,如果重力延切线的分立大于摩擦力,物体的速度还会增大,但最终会逐步减速,最终在某一点时,其速度与物体从C点向B点运动经过该点时相等,我们把这一点标记为D点。
6、物体在C点和D点之间,从A运动到C方向上的物体速度大于由C运动到A的物体的速度,所以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更大(F=mv^2/R),而向心力是曲面弹力和重力在该点法线方向分力的合力,所以曲面弹力也更大,所以摩擦力也更大,所以“A到C每一点受到的摩擦力都小于由C到A受到的每一点的摩擦力”的判断是错的。

应该是从A到最顶端的速度大于C到最顶端的速度,这时速度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更小。所以摩擦力做功更小。由A到最底部的速度小于C到最底部的速度。这时速度越小摩擦力也越小了
你说得非常对,但是不能只考虑这两个特殊的点,要考虑每一个点。
但有无数多个这样的点,我们只要分段考虑几类情况即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答疑解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