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教佛祖排名坐下弟子的排名

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小心那些所谓“免费”的赚钱门路,不要轻信“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带有营销、钱款等性质的视频,更不要轻易向对方转账汇款,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为了获利而成为诈骗的帮凶,如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金刚最初是来自佛教中的术语,泛指法力高强的佛教弟子,在后世多引用为厉害的角色,出现比较多的八大金刚、四大金刚,出现最多的就是佛教八大金刚、国民党八大金刚、座山雕旗下八大金刚,其实还有很多关于八大金刚的说法,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史上最全的八大金刚。

国民党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均、蒋鼎文、陈继承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民国年间,蒋介石手上有八大金刚,就是上面这八位大佬,他们都是从黄埔军校教官出生而起价的,在国民党时代,他们都是镇守一方掌握兵权的领导。国民党还有五虎上将、十三太保。

国民党五虎上将: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刘峙

国民党十三太保: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

金刚本来就起源于佛教,所以佛教自然也有自己的八大金刚,佛教八大金刚也称八大菩萨、八大明王,想了解更详细的佛教八大金刚......

3、座山雕旗下八大金刚

老大炮头,土匪里带兵打仗的先锋官。

老二翻垛,土匪里的军师。

老三粮台,管理土匪后勤和军火的人物。

老四插千,土匪里是负责警戒侦察的人物。

老五秧子房,土匪里专门看管人质的。

老六水香,是土匪里负责山寨安全,管理巡逻放哨这些事情的纠察队长。

老七花舌子,是土匪里负责联络的人,能说会道。

老八铁锁,一个喜剧色彩很浓的人物。

4、如来佛祖坐下八大金刚

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本文来自:)

1、俄罗斯银行总裁,科瓦尔丘克

2、克里姆林宫灰衣主教,谢钦

3、神秘诡异的克格勃,伊万诺夫

4、克里姆林宫的秘密金库,季姆钦科

6、俄罗斯总统的柔道教练,罗森堡

7、超级军火商,切梅佐夫

8、国家主义者,亚库宁

美国八大金刚,特指美国IT业八大金刚。由于棱镜门,近期中国的信息安全略显突出,在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cisco)、IBM、谷歌(Google)、高通(Qualcomm)、英特尔(Intel)、苹果(Apple)、Oracle(甲骨文)、微软(Microsoft))面前形同虚设。

7、陈毅元帅麾下八大金刚

张云逸大将、张鼎丞大将、粟裕大将、许世友上将、叶飞上将、陈士榘上将、宋时轮上将、王建安上将

8、世界越野军车八大金刚

1、雄师霸王——美国悍马

2、强悍金刚——德国乌尼莫克

3、硬汉王者——英国路虎

4、闪电快马——德国桶车

5、铁甲飞龙——中国东风铁甲

6、铁马狂沙——法国VLRA

8、沙漠狂飙——以色列沙漠袭击者

}

西游记的整篇故事都是以取经为主,全部是观音菩萨一手谋划,也是制定了部分细节,但总体上依然如来佛教的方向,

佛教在西游记中的形象一直是慈悲的。
然而,它却有一个疏忽。
它几乎被犯下了一个大错误。
毁掉的大事件,就是鲤鱼精偷偷地把唐僧吃掉。

西游记中的取经方案本身就是佛教所制定的,所有妖怪都是观音菩萨寻找其他神仙,让一些个别编辑人员下凡后,作为劫难才能给唐僧师徒几个人磨刀,但这些都是观音菩萨制定的方案,并不会真正伤害到唐僧。

而另外一只看音菩萨的小宠物鲤鱼,听说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也很想吃,有了这种诱惑后就下凡为妖,在通天河里为妖怪,原本里面就是一只老乌龟,后来被鲤鱼精灵们大霸。

几个人来到后,后来中了鲤鱼精的圈套,孙悟空的水战能力也不好,其余两位师弟都打不过怪兽知道求了观音菩萨帮忙后才发现观音菩萨已经准备好下凡去收复怪兽。

已经知道孙悟空落下的困境,编了一个竹篮子,一身素衣没能打扮好就陪着孙悟空下凡去了,最终还是帮助师徒们顺利通过这次磨难,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观音菩萨非常着急,正是因为这个怪物是观音菩萨的小宠物鲤鱼精趁着不注意才下了大凡,想吃汤僧肉,万一吃了汤僧之后这件事情看不出来,所以才急忙下了大凡。

如观音的宠物鲤鱼精,鲤鱼精偷偷下界守着陈家庄,每年要求庄园里面送一对童男童女.(西游记中佛门都有哪些妖精?看完还敢说这里是清净之地? - 公子小白)

所以为何妖怪抓住唐僧后,都没有马上吃掉?如来佛祖不小心说漏嘴,原来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妖怪们嗾使提前收到交代,自然不会真的吃掉唐僧.(为何妖怪抓住唐僧后,都没有马上吃掉?如来佛祖不小心说漏嘴 - )

如来佛祖收了三妖魔,妖魔交待出不曾吃掉唐僧,悟空欢欢喜喜又和师父师弟们继续西行.(狮驼岭勇战三魔 - 百度百科: 狮驼岭勇战三魔)

能够被如来佛祖说实力了得的大鹏精,本身有这么强的战力,为什么在准备去抓唐僧的时候,还要找青狮精和白象精结盟呢?要知道抓住唐僧吃掉后,传说可以长生不老,可这个传说又没有说是必须要整个吃掉才生效,还是说只吃一块唐僧肉就生效,要是必须把唐僧肉整个吃掉才生效,那找青狮精和白象精结盟就等于是和自己树立敌人,所以以大鹏精这次结盟确实令人费解.(《西游记》中大鹏精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去和狮象结盟?来看看

但是现在唐三藏居然也被鲤鱼精抓了,这要是一不小心被灵感大王给吃了,那观音菩萨肯定是承受不了的,因为唐三藏不仅是取经事业的带头大哥,还是如来佛祖坐下的首席大弟子.(灵感大王抓了唐僧,观音菩萨为何如此惊慌?看看她在怕什么 - 老王看历史)

}

菩提祖师,小说《西游记》中教授孙悟空本领的师父。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西游记》中隐藏着线索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一个世外神仙。由于孙悟空在三星洞里修了7年道,习了3年武就把灵宵宝殿揭了个底掉,因此有很多人对他的师傅普提祖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在《西游记》中就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让我们看看菩提祖师的住所。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真的是巧合吗?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见《西游记》第一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难道这就意味着菩提祖师是佛非道吗?如果他是佛,那他为什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为什么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说呢?
这有什么奇怪的,佛已经超越了六道轮回,既然是佛,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不明了的。化身无量无边,去度众生。慈航道人不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吗?佛度人不一定是以佛的身份,可以是出家,可以是在家,可以化身男子,可以化身女人。总之,度人是讲善巧方便的

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 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 至于为什么当时玉皇大帝请如来也没有请他师傅的原因因为当时如来的地位是类似长老之类的职责!通常在无奈的时候都会请长老出马!因此玉皇大帝最后让观音去请如来帮忙!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菩提祖师,他不让孙悟空出师门后再提起他,否则就让孙悟空万劫不复。自从孙悟空从斜月三星洞出走以后,菩提祖师再没有出现过。

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法力无边,却只是在深山洞中隐匿授徒。他给孙悟空起的名字是佛家的称呼习惯,和后来的悟能、悟净刚好对应。

他并没有传授孙悟空想要的长生不死的方法,却在明知孙悟空会出去惹祸的情况下,用三年教会了孙悟空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以及筋斗云,这些都是些打斗逃生的本领。

菩提祖师是世外高人,他法力无边,徒弟众多,品德高尚,口碑甚好,完全可自成派系,作者对此作了详细的铺垫,然而即使高如菩提,也对当时的统治力量无能为力,只能隐居而隐秘授徒传道。

菩提祖师知道孙悟空代表什么,也知道孙悟空追求什么,甚至知道孙悟空将来会闯下怎样的弥天大祸,但他还是传授给孙悟空通天的本领,这说明菩提祖师对绝对的自由也是向往的,但这也正是他的痛苦之处。

菩提祖师只能是昙花一现,他在教授孙悟空本领之后,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知道孙悟空的道路行不通,迟早要被扼杀,因此在《西游记》第二回中,他赶走孙悟空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场景。

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菩提祖师

孙悟空师傅—菩提老祖之谜
1.菩提是佛门中人  

因为菩提门中辈分的排法分明是佛门的排法。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西游记》第一回)

2.菩提教徒弟的本事不弱如来

菩提祖师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主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西游记》第二回)
  众菩萨献毕。因请如来明示根本,指解源流。那如来微开善口,敷演大法,宣扬正果,讲的是三乘妙典,五蕴楞严。(《西游记》第八回)
  显然菩提向弟子讲的是菩萨才能学的三乘妙法。
  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知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古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斋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主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西游记》第二回)显然菩提教悟空如何成佛的口诀,为他日后成佛打下基础。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亦无难,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传不得。”知(《西游记》第二回)说明菩提很容易教人成佛,这比如来厉害。
  如来言曰:“......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西游记》第八回)菩提在西牛贺洲传道能逃过如来法眼,说明菩提不比如来差。
  封神演义中有西方2圣,一为接引,一为准提。接引与西游记中的如来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人,所以如来则是封神演义中的接引道人,而他师弟是准提,以下是菩提有可能是准提的证据。
  (1).原著对菩提和准提描述是一样的。都是西方妙相,都是大觉金仙不垢姿,都传三乘教。
  (2).菩提是佛门中人,准提也是,还是西方教二教主。
  (3).菩提佛道均通,准提也是,并且号称道人,准提道人。
  (4).菩提能轻易地教弟子成佛,准提也是。马元化、法戒、长耳定光仙等就是菩提度到西方成佛的,其中法戒当时连哪吒都打不过。
  (5).准提最善于度人入西方教,而菩提恰恰就是悟空入佛教的引路人。所以菩提祖师就是西方教二教主准提道人。
  (6).混鲲祖师,修“玄灵气”,弟子无数,什么蟒牛蛇兽、蛟鹏狮猴……各种形象各异的生灵都来者不拒。最得意处是有两大弟子。大弟子名唤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唤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学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于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做那转世苦修,这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却也是个仙心泛滥、天纵奇才之人。后来王子独自静坐于一棵菩提树下,竟豁然功法圆通,得悟大道,人皆称其为“佛”,又尊其为释迦牟尼尊者。这释迦牟尼自此仙心荡漾,竟创立出一门派别——名唤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多年后,有一天产石猴横空出世,得一来历神秘的菩提祖师传授一身惊人道法。
  一.《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联系密切
  提起明朝著作《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从两部作品中派生出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神话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两部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不同朝代的故事,可是里面的人物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比如李靖、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书中都有体现。而《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后来分别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这些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可见,两部作品关联之紧密。
  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厉害人物简介
  1.《西游记》二巨头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六丈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等闲之辈。
  2.《封神演义》五教主
  即太上老君。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阐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士。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以及“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都曾是他的门人弟子。而杨戬、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孙。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滥竽充数。不过他也为上天做了不少的贡献。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通天教主听信众弟子的谗言,摆了下“诛仙”、“万仙”二阵,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后来多亏四大教主同心协力才破得此阵。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圣地通天教祖灵宝天尊。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天恶阵。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来到东土度化有缘人。他比接引更开明,也多次帮助阐教解危难。可以说是二道皆通。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
  三.《西游记》中隐藏着线索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一个世外神仙。由于孙悟空在三星洞里修了7年道,习了3年武就把灵宵宝殿揭了个底掉,因此有很多人对他的师傅普提祖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在《西游记》中就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让我们看看菩提祖师的住所。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真的是巧合吗?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见《西游记》第一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难道这就意味着菩提祖师是佛非道吗?如果他是佛,那他为什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为什么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说呢?
  四.《封神演义》寻答案
  在《西游记》中,我们无法破解菩提祖师身份之迷。但我们知道《西游记》里的人物是与《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体。而在《封神演义》中恰恰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堪称《封神演义》的两大顶尖高手。他们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
  1.接引道人 VS 如来佛祖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极乐之乡,身高丈六,面皮黄色。不禁让人想起了《西游记》中已经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两人相貌如此相似,并且都在掌管西方极乐圣地。难道他们是一个人吗?那就让我们看看两位作者对两位角色的描述吧。
  a.以下段落截自《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只见足踏祥云,霎时而至芦篷。广成子来禀老子与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师至矣。”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来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见: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
  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话说老子与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芦蓬,打稽首,坐下。
  b.再看看《西游记》中第七回对如来的描述:
  只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c.在《封神演义》里,还有这么一段:
  接引道人顶上现出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
  诸多因素表明,接引道人就是若干年后建立佛教的如来佛祖。西方教便是佛教的前身。
  2.准提道人 VS 菩提祖师
  我们再来看看两部作品对另外二人的评价如何:
  a.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b.菩提祖师首次亮相,见《西游记》第一回: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事。他多次来再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根据以上二文、四诗的评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菩提祖师便是准提道人,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就是那如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师弟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贺洲还有仙人存在。如来曾这样评价西牛贺洲:“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见《西游记》第八回)。可见,同处西牛贺洲的如来,却不知菩提老祖的存在。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一点都不逊色于如来。甚至可以避开如来的法眼。

孙悟空走后师徒再未见面,那菩提究竟去哪?真正原因让你难以置信!在原小说中,孙悟空划着木筏去往方寸山,拜了菩提老祖作为老师,学习变化之术。学成以后,因为在师兄弟面前玩闹一番,所以被菩提赶走。走的时候,菩提老祖叫孙悟空不要向人提起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许再回来见他。

这个情节在86版电视剧中有所调整,孙悟空在因为和两个童子不和,所以推到了人参果树,因此师徒被困,他不得不到处寻找医树的方法,可是毫无头绪,于是就回到了菩提老祖那,可是哪里有人?于是大家都问菩提去了哪里?

佛曾经给弟子讲过西牛贺洲,这个地方就是就是菩提老祖的道场。这样的好地方,山清水秀,还住着很多修行的人,可是孙悟空去了不见人影,这是为何?其实,菩提是去了三界之外。众所周知,吴承恩本身就子小说中加入了很多佛学在里面,所以有学者才会这样认为。

孙悟空飞了那么多地方,求的是长生不老,但是身体是很容易坏的,不会长久,所以留在三界中不是长久之计。而三界之外,指的是一真法界,没有欲望,没有分别,没有我,没有我我所,就是学佛人讲的空。所以菩提老祖没有什么牵挂,虽然教了孙悟空很多变化,但是没有执着这份师徒关系,这才说了那番看似无情的话。

所以这就可以联想到,菩提老祖为什么给这只石猴取名字的时候叫悟空了吧,这就是其中的原因。那么最后孙悟空做到了吗?这个很难说。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是有赤子之心。原小说中孙悟空这样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这是很有悟性的话。

可是自他学成下山之后,一身的本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上可以大闹天宫,下可以大闹阎罗殿,几乎没人管得了他,当初说的都不记得了,所以才又出现了唐僧。所以孙悟空的出现像是人的一生,出生的时候,都是很可爱的样子,一片白纸,说的做的都没有邪心。可是到了中年,或许不用等到中年,就染上了很多社会习气,这时就会像是离开菩提的孙悟空。到了晚年,因为见多了人情世故,而往往会有所觉悟,如同到了灵山一样。或许这就是吴承恩的一个意思吧。

菩提祖师在书中本来就是一个“象征”而已。谈及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话英雄,毋庸置疑,就是《西游记》的第一主人公孙悟空;这位受天精地华诞生的“美猴王”,一经出世,就震动了三界上下,天赋异禀;而后他更是修成了一身参天并地的本事,以之“大闹天宫”,横扫天庭诸将。他一身本领的起源,都要感谢自己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菩提又被誉为“西游第一神秘高手”,在孙悟空学艺出山之后,他就离奇的“消失”了。

此后不管是孙悟空遭遇了多大的凶险,创出了多少的事端,我们都再也没看到过这位菩提祖师露面;就算是孙悟空成就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他也没去看过这位昔日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为什么就此消失了呢?这要从他所代表的寓意开始说起。熟悉原著的朋友都知道,西游记本身是一部宣扬“三教合一”的小说,剧情主线的脉络,也是作为“心猿”的孙悟空,修成正果,进而“慑服自性”的故事。换句话说,“西游”即“修心”。

在作者眼中,不论是念经打坐,还是求神拜佛,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物外长生”,贯通儒释道三教的法门,才能真正的成就“万劫不磨”之正果。菩提祖师所代表的,恰好就是作者的这种追求:他外表上,作的是道教中人的打扮,但实则被旁白形容为“大觉金仙”(即佛陀);他传给孙悟空的大法,并不是任何已有的功法,而是“功完随做佛与仙”的“大品天仙决”。

就连他讲起道来,也是“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可见,这就是一个“象征性”角色;所谓的“菩提”,在佛门中,也就代指“智慧”。与其说他“消失”;倒不如说,他根本就不算切实“存在”的一个人物。

在我看来,这菩提祖师并不是某位大神的化身,他就是一位独立完整的大能,既不是佛,也不是道。他参透百家,立地成圣,虽然不像玉帝和如来那样建立一方势力,但其能不再那些顶尖神佛之下。菩提祖师没有广袤的势力,但却独立逍遥于一片空间之内,不归佛管,不立道尊,从人入圣,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情怀的一位理想人物。

所以,菩提祖师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他想对外开放时,就会对外开放,比如吸纳孙悟空做弟子。他不想对外开放时就隐匿起来,比如在斥令孙悟空离开以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他一直存在于自己的空间之内,并没有离开过。当然,我这么说是有两点理由的,一个是基于菩提祖师本身,一个是基于孙悟空的言行。

这菩提祖师刚收孙悟空那几年,孙悟空只跟着众师兄弟讲经论道,顺便干活,做些杂役,直到七年后,一日菩提祖师开讲大道,听得孙悟空手舞足蹈,菩提祖师才教他。菩提祖师讲道,佛道儒不拘一格。后面说要教孙悟空本领时,既有道家的,也有佛家的,还有儒、墨、医、阴阳等等。孙悟空但求长生不老之术,这些都没学,但足以看出菩提祖师涉猎之广泛。菩提祖师随便说一家皆可教得,那研究一定极其精深了,不枉称一声祖师,菩提祖师便好像是集中各家各派之大成的人物,远非佛、道一家可比。

二是看那孙悟空,孙悟空自决心渡海学艺之时,就在不停的学人行人言,最后虽然走路摇摇晃晃,还像个猴子,但是思想、言谈皆都与一个读书人无异。后来跟菩提老祖修行那几年,更是耳濡目染,学得了那菩提一脉的做派,而且菩提老祖也没有约束他一定要如何如何,他的个性没有受到束缚。在孙悟空嘴里,时不时有金句蹦出来,于人情世故也颇得精通,比唐僧那种小白要厉害很多。菩提祖师一直都在原来的地方,不过在他斥走孙悟空之前,已经料到孙悟空会闯大祸,告诫他绝对不能提自己名讳。既然前面他说得如此决绝,孙悟空也都答应了。那后面他也没必要再露面了,正好可以给人无限想象,这才是凌驾仙佛之上的高人姿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普光老和尚近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