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寺庙哪个灵验的寺庙能出家吗?

  春节前,得知一位高中同学出家做了和尚,在临沂北城新区一个叫“观音禅院”的寺院里修行。让人非常惊讶,一个凡夫俗子竟能跳出现在的尘世生活,皈依佛门,这是人生重大的决定,实属不易,也很有勇气。我心中顿时产生一个疑惑:是什么让他走出如此绝决的这一步,毕竟出家与尘世是两个世界。
  电话里与他说:过年的时候,去看看你。
  大年初三,我与另一位同学相约驱车赶至位于北城新区沂蒙十八路与书圣巷交汇处的“观音禅院”,远远望去,青砖红墙硫璃瓦的古建筑群,虽然不是太大,但座落在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却显的异常着眼,在滨河大道老远处就能看到它的身影,它静静地矗立在沂河之滨,滨河大道西畔,西与居民社区紧紧相联,虽然在色调上与周围的的一景一物有些格格不入,但却和那些新建的楼宇一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想:它竟然这么年青!
  车停在观音禅院门前,我们刚到时,来寺院上香祈福的人们还不是很多。虽处于居民区和延河公路的一侧,却没有想象的那样喧嚣,来到这里,使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寺院座北朝南,寺门是三孔拱形门,两侧的均没有开,只有中间稍大的门开着,迎送来客,门匾上由佛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观音禅院”,从大门朝里望去,袅袅烟火缭绕在大殿、佛堂及树林之间。
  踏进禅院大门,是一尊高大的观世音菩萨金身像,面南远眺,底座为汉白玉大理石,观音像前乃一香炉,里面插着数十根香客们祈福的香火,烟雾缭绕,氤氲其间;观音像身后不远处,是一座九层铸铁宝塔,宝塔北为香炉,供香客或善男信女上香祈福之用,再向北为“圆通宝殿”,按寺庙常规的建筑布局结构,那里应该是寺庙的大殿,它坐北朝南,雄伟高大,颇有气势。而东西两侧的厢房也是颇俱讲究的,东边为观音殿,西侧为地藏殿。整个寺院,虽然不大,但清新自然,幽雅脱俗。
  打电话与出家的同学联系。一边听着电话的振铃,一边在想:毕业近二十年,不知曾经的他历经尘世多年的风雨,循入空门后会是什么样子?
  与我们迎面而来的是一位全身着黄色僧服、脚穿黄马靴的师傅,三十多岁,一米七的个头,戴眼镜,有些黑,我们一眼便认出了他,虽然与二十年前的他有些苍老,可还是能从现在的面容中寻觅到当年他那充满稚气的脸庞,一时间,竟感叹世事沧桑、人生多变。
  多年不见,谈笑依旧自如,我了解到:性格比较内向的他,在遭受婚姻的不幸、事业的不顺之后,极大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权衡再三,终究是要放下一切,于2009年出家做了和尚,法号:释一水,最早在莒南卧佛寺修行,2011年调到现在的观音禅院至今。其主要工作就是在临沂市佛教协会的领导下宣扬佛教文化、传播佛学思想、打理寺院日常事务。
  我问起寺院的历史,他介绍:观音禅院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战乱时期的损毁和连年失修,已看不到当年的影子,现在的寺院是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佛教协会具体实施,于二○○九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重建的。刚才我还在感叹,这样大的一座寺庙,到处崭新,民间组织是没有能力花这样大的人力物力去修缮的,而且这样的寺院需要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筑和人员结构,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这小小的观音禅院已具备了这个条件,它从百年前的历史中走来,有它身旁四棵百年银杏树见证着从建寺初始到现在的风风雨雨,而今,这几棵百年银杏树冠盖硕大,枝繁叶茂,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在“圆通宝殿”门前两旁。
  雄伟庄严的“圆通宝殿”是该寺庙的中心位置,也是至高处,走进大殿,正中间是巍峨高大的观音座像,忠诚的善男信女们在此上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前些年写的一篇名为《青山红寺》的散文,说:这个寺庙有点像我文章里的红寺,只是红寺深居青山之中,而观音禅院则身处闹市一隅。释一水问:青山红寺在哪里?我说:那只是我理想中的一个世界罢了,现实中没有是的。细细想之,理想中的乌托邦世界又在乎在何处?只要心中有,任何一处都是。
  走出“圆通宝殿”,他又带着我们看了位于圆通宝殿东侧的观音禅院的旧址资料,虽然该院经过重修,虽然能将旧址资料等保存,但是保存的方式方法却不尽人意,但是他们毕竟做了,不管怎么样?从几件简单的椽子、大梁、石柱基座,看到这些物什静静的躺在那儿,等待着人们的观赏,等待着人们从它们的身上看到观音禅院的历史变迁。我心中有一份释然,一座蕴含和积淀着一段历史文化的佛教寺院,能历经百年的风雨与连年的战火,幸运的保存了下来,是值得庆幸的。
  禅院里有三三二二的游人在上香祈福,都很安静,没有节日里的喧嚣,也没有摩肩擦踵的熙嚷,我很庆幸能在闹市一隅走进这样一座能让人静下心来的禅院,就是不知道我的这位同学------释一水师傅是如何在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进行着晨钟暮鼓的修行的?虽然与他在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但此时的我与他却没有那种隔世离空的感觉,禁不住问了他一句:你是否真的能放下以前的一切?他眨了眨眼睛,点点头:放得下。有些刻意又有些自信,但我从他的眼神里却看到:他没有放下,他的寺院身处闹市一隅,而又天天接待香客,他无法做到六根清净。而走这条路或许只是心灵的一种寄托,抑或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即使两者兼有,他又能真正得到心灵的寄托或是真正逃避了生活吗?都不得而知。
  在回来的路上,我与同行的同学讲:如果释一水为了心灵的寄托而出家,倒无所谓,在哪里出家修行都一样,如果是为了逃避现实,而现在的他真的逃掉了吗?
  2012年1月25日晚(正月初三)

  【编者按】:文章通过探访一位出家的同学,顺便掺杂一些对禅院的描述。感觉对同学出家的思考可以集中在最后,再深入一些更好。(编辑:怀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沂寺庙哪个灵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