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考虑质量变化液体沸腾内能怎么变?

八年级物理周测试卷 2(9 月 19 日)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经过多次测量,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 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t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时,若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则该卫星做匀速直线运动 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 4s 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人大约( ) 0A.680 m B.6×107 m C.1360 m D.1.2×108 m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的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要利用理想实验法进行分析总结 B.实验中钟形罩确实被抽成了真空C.实验得出声音的传播必须介质 D.该实验同时能够得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一辆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前某处鸣笛后,经过 2s 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则鸣笛时,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 A.350m B.340m C.330m D.320m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样做延长了音叉的振动时间 ②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③这样做用了实验中常用的转换法 ④这样做用了实验中常用的理想模型法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③④ 在钢铁、水、空气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的是( ) A.钢铁、水、空气 B.空气、钢铁、水 C.空气、水、钢铁 D.钢铁、空气、水 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八年级同学刚刚开始学习物理,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 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 1.65m B.教室里的黑板长约 4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 70 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 15m/s 全世界的足球迷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在家里收看,这种卫星叫地球同步通讯卫星,这里的“ 同步”是指卫星相对( )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火星 0甲、乙、丙三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乙车。甲、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最后到达终点 B.甲车速度小于丙车速度 C.乙车的 s-t 图象在 III 区域 D.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最大1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协同工作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课堂”中的王亚平是运动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随着观光电梯上升的乘客是静止的 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 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6∶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4 B.4∶1 C.9∶4 D.4∶9 13.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太阳从东方升起 C.跳伞运动员看着大地向自己飞来 D.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看着树木向后移动 14.小明利用一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cm、2.36cm、2.63cm、 2.35cm,由此可判断( ) 0A.小明测量中只有一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C.该物体长度最接近 2.42cm 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了误差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 A B 的运动情况,A、B 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西做直线运动,下列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A 物体运动 3s 通过的路程是 3m C.B 物体的速度是 4m/s D.以 B 为参照物,A 向西运动二、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选对不全得 1 分,有错不得分) 0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1.1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 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 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约为 51m C.汽车的速度约为 34m/s D.汽车的速度约为 30.9m/s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v1,在钢轨中的速度为 v2,已知 v2>v1。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 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另一人听到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钢轨传递的 B.钢轨的长度为 v1v2t v2 v1 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v1t v2 v1 声音沿空气传播的时间为 v1t v2 v1 不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鱼儿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扭头就跑 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我们用“土电话”打电话也能听到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5a、b、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图像 c 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做曲线运动 a、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在 0~5s 内,当 t=5s 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 在 0~5s 内,物体 c 的平均速度是 2m/s 如图中甲是小车甲运动的 s

}

: 2022 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内能考点专项练习题汇编 1. (2021 广安模拟)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热量,温度也不一定升高 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而内能一定增加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 D. 物体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物体的内能一定不变 . (2021 河南模拟)热量和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密切相关, 2 下列关于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 是 ( . , A 物体温度越高 含有的热量越多 B. 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一定升高 C. 物体温度越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 哈尔滨模拟) , 3. 2021 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 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现象 轻质球 、 靠近时相互吸引 推测 、 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 : b : b A a a B.现象 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 推测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 C.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 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 D.现象 推测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4. (2021 雅安模拟)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1 页 共 2 4 页 移去玻璃隔板后,两 挤压两根铅块并使它 瓶中的气体逐漸混合, 们合在一起,下面可 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 悬挂钩码,这是由于 气密度较大 大气压的作用 A , 金属管内装有少量酒精, , 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 謹 它水软的 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 管口飞出 itrC D ( 抚松模拟) , 5. 2021 以下操作中 相应物理量的数值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一瓶水喝掉一半后,瓶中水的比热容 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 B. 杯中牛奶的密度 C. 一根导线剪掉一半后, 这根导线的电阻 D. 一桶汽油燃烧掉一半后,桶中汽油的热值 ( ) , , 6. 2021 济南模拟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这主要是因 为 ( A. 海水的内能大,砂石的内能小 B. 海水吸收的热量多,砂石吸收的热量少 C.海水的比热容大,砂石的比热容小 , D. 海水吸收的热量少 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7.(2021 成都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春暖花开时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的物体, B. 放出的热量一定越多 C.金属块很难被压缩,这表明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物体的内能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的恒压热与恒容热的比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