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巴比妥钠能放在高温溶解吗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别 名:棒棰、山参、、人衔、(《本经》),土精、神草、黄参、(《吴普本草》),地精(《广雅》),百尺杵(《本草图经》),海腴、金井玉阑,(《纲目》),棒棰(《辽宁主要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濒危种。人参为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以“东北三宝”之称驰名中外,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为代表的中原产区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目前,东北的野生人参也极罕见,因此,保护本种的自然资源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人参已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长白山等自然保护区已进行保护。其它分布区也应加强保护,严禁采挖,使人参资源逐渐恢复和增加。东北三省已广泛栽培,近来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引种。  

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根状茎(芦头)短,上有茎痕(芦碗)和芽苞;茎单生,直立,高40~60厘米。叶为掌状复叶,2~6枚轮生茎顶,依年龄而异:l年生有3小叶,2年生有5小叶1~2枚,3年生2~3枚,4年生3~4枚,5年生以上4~5枚,最多的6枚;小叶3~5,中部的1片最大,卵形或椭圆形,长3~12厘米,宽1~4厘米,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尖锯齿,上面沿中脉疏被刚毛。顶生,花小;花菩钟形,具5齿;花瓣5,淡黄绿色;.5,花丝短,花药球形;子房下位,2室,1,柱头2裂。浆果状扁球形或,成熟时鲜红色;种子2,扁圆形,黄白色。

史书记载,人参寿命为400年左右,但在采收中,参龄达200岁的就很罕见了,能生长百年左右也不容易。  

多生长在北纬40~45度间,1月均温-23~5℃,7月均温20~26℃,强,可耐-40℃,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积温℃,无霜期125~150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

: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雾灵山、都山)、山西、湖北。  

特性 喜寒冷、湿润气候,羽强光直射,搞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用种子繁殖为主。催芽,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集安等地于8月初播当年采收末未经晒干的种子,也可于春、秋季播催芽种子。以5cm×(4-5)cn点播,覆土3-4cm。移栽,春栽或秋栽。春栽于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于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病株,培土扶苗。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叶面喷施过磷酸钙或微量无素。调阳,伏前做好扶苗,插花(用青树枝插在参畦边挡阳)和挂面帘(用透光花帘挂在参棚上挡阳)。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cm。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以防冻害。  

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鲜根以针扎孔,用糖水浸后晒干,称“糖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功效:温补。: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用沸水烫煮片刻,然后晒干。功效:性温和。  

园参:9-10月间采挖生,长期5-6年以上者,除去和泥土,加工成不同的商品。野山参:5-9月间采挖,将根和须根拨出去净泥土。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 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区别一支人参的质量标准是:芦(头)圆长,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条须、珍珠节多等;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是罕见的珍品。

(1) 本品横切面:层为数列。窄。外侧有裂隙,内侧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形成层成环。宽广,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生晒参粉末淡黄白色。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网纹及直径10~56μm。 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 取本品粉末1g,加4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加水的10ml,30分钟,吸取,加3倍量氨,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Rb<[1]>、Re、Rg<[1]>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G薄层板(厚500μm)上,以仿--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三个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 下,显相同的一个黄色和两个橙色荧光斑点。  

4.1.重金属及砷盐 谱尼限量指标

从红参、生晒参或白参中共分离出30余种人参皂甙(可以分为三组,即组、组和原人参三醇组),分别称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

acid)、三棕榈酸(Palmitin)、α,γ-二棕榈酸甘油酯、三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二酯。

人参茎叶的皂甙成分,基本上和根一致。参须、参芽、、参花、参果等的总皂甙含量,比根还高,值得进一步利用。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通过人参对动物脑电活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均有影响,但主要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由于同时作用于抑制过程,故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加速且更完全。人参可调节神经功能,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人参皂甙 Rb 类有中枢作用,Rb1、Rb2、Rc 混合皂甙具有作用;Rg 类有中枢兴奋作用。人参皂甙对中枢的影响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人参水浸剂5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人参水浸剂亦能对抗、及所致,并能降低惊厥。有报告指出,人参粗制中性皂甙既有镇静安定作用,亦有、肌松和降温作用。

人参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双向性及成分依赖性。口服人参浸膏20mg/kg,连续3天,易化了大鼠Y-迷宫实验中30分钟学习获得和24小时记忆保留,但是剂量加大至100mg/kg,则学习记忆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损害了某些学习记忆指标。人参提取物可防止所致的小鼠学习能力的下降。有报告认为,人参提取物对和造成的记忆获得不良有,亦能改善和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及40%造成的记忆再现缺陷。用人参茎叶皂甙200mg/kg、100mg/kg、50mg/kg 给小鼠腹腔注射,可明显对抗樟柳碱的作用和改善小鼠的记忆,增加脑内的RNA,但对DNA和含量无明显影响。

人体实验证明:人参能提高工作能力,减少,并认为这是其兴奋中枢的结果。其作用强度超过,但无苯丙胺的缺点。服用人参,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动物实验表明:人参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的持续时间。先用各种方法使小鼠体力,然后给服人参,证明人参能明显加速其体力的恢复,增加运动能力。人参可使兴奋过程的性降低,表现为神经兴奋过程的灵活性加强,使神经疲惫程度降低,从而可消除各种,显示抗疲劳作用。亦有报告认为,人参抗疲劳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和促进蛋白质、RNA 合成有关。研究表明人参皂甙 Rg1 的抗疲劳作用显著,中性皂甙(Rb1、Rb2、Rc等)无抗疲劳作用。分离出人参皂甙后剩下的亲脂成分,亦能增加小鼠的自发运动,显示抗疲劳作用。人参能使、的利用度更经济,防止与丙酮酸的堆积,并使其更加完全。人参亦可阻止大鼠长时间运动引起的组织中糖原和中耗竭。

研究表明:人参具有中枢拟胆碱活性和拟活性,能增强胆碱系统功能,增加 Ach 的合成和释放,同时提高中枢M-密度。

实验证明:人参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RNA 的合成及 DNA 的合成。人参易化记忆的作用可能主要与脑内核酸和有关。Rg1 能使脑内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 Rb1 则无此作用。有报告认为,人参茎叶皂甙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 RNA 含量。人参茎叶皂甙、组皂甙及三醇组皂甙对小鼠脑内的正常水平无明显改变,但对所引起的脑内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有非常明显的对抗作用。

人参对脑血流量和脑亦有明显的影响。人参制剂可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同时减少乳酸、丙酮酸和乳酸/丙酮酸的比值,并可使葡萄糖的利用从无氧转变为有氧代谢。人参亦可使大脑皮层中自由的增加25%。能提高脑摄氧能力。人参总皂甙、人参根总皂甙对/均有保护作用。总之,人参能使动物更合理地利用能量物质葡萄糖,氧化产能,合成更多的ATP供学习记忆等活动之用。

2. 提高机体的适应性

人参可改变机体的反应性,与、北等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反应能力,加强机体适应性。作为机体功能的调节剂,人参茎叶皂甙和根皂甙对性的(寒冷、过热、剧烈活动、)、生物学性的(异体、、)、性的(毒物、、、抗癌药等)种种刺激引起的均有保护作用,能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有人称其为适应原性物质(一种增强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的物质)。狗在大量失血或而处于垂危状态时,立即注入人参制剂,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稳固回升,延长动物存活时间,乃至促进动物恢复健康。人参能防止肾上腺由 ACTH 引起的肥大和引起的;防止由引起的机能亢进和6-导致的机能不足;能降低饮食性的,亦能升高引起的;对牛奶引起的可使之下降,对引起的则使之升高。长期服用人参的家兔,可防止由引起的。对、维生素B2 缺乏引起的及,有某些良好影响等。但无明显的抗肾上腺素或抗组胺的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与人参对机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反应,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有报告指出,人参茎叶皂甙腹腔注射可明显减少小鼠在高温(46℃)和低温(-9℃)条件下的死亡率,具有抗高温和抗低温的作用;与人参根皂甙相比,二者作用相似。茎叶皂甙灌胃给药连续 3 天,对性有保护作用。由于人参能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因此,对许多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对的作用:人参对多种动物的均有先兴奋后抑制、小量兴奋,大量抑制的作用。其对心脏的作用与相似,能提高收缩力。大剂量则减弱收缩力并减慢心率。实验表明:红参的醇提取液和水浸液对离体蛙心,可使其收缩加强,最后停止于收缩期;对犬、兔、猫在位心,亦可使其收缩增强,心率减慢。这些作用主要是直接兴奋心肌所致。对动物大量失血而发生急性循环衰竭(心率慢、弱),人参可使心跳幅度异常加大,心率显著增快。人参皂甙具有较强的抗诱发的大鼠作用,对所产生的有较强的纠正作用,能使心律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报告指出,人参果或人参根皂甙可对抗导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人参皂甙对内cAMP及cGMP含量具双向调节作用,故维持cAMP和cGMP的平衡也是对抗在应激状态下的一个因素。人参茎叶总皂甙对兔实验性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

人参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和冠脉。研究认为,人参强心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a+,K+-ATP ,促进儿茶酚胺释放或提高心肌cAMP/cGMP 比值等有关。亦有报告指出,人参的强心作用,与心肌的代谢有关。人参可使培养心肌细胞cAMP含量升高。人参地上部分总皂甙能使心肌的cAMP含量增加,使cGMP显著减少,使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

b. 对心肌的作用:人参对心肌有保护作用。人参皂甙能降低小鼠在严重情况下大脑和心肌的乳酸含量,能恢复缺氧时心肌cAMP/cGMP 比值,并具有保护心肌及减轻损伤的作用。从人参茎叶、芦头、果及主根等部位所提取的皂甙,肾上腺素造成的大鼠心肌,均有明显的作用,可使病损减轻,尤以人参果皂甙作用为佳。人参不同部位皂甙与有相似的作用效果。总皂甙能促进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DNA合成,对缺糖缺氧损伤性培养的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认为,人参总皂甙抗心肌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促进心肌生成和释放,抑制A2 的生成,并通过抗氧和抗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细胞。

c. 对的作用:人参对血管的作用,一般认为其为药,但亦有小剂量收缩,大剂量扩张或先收缩后扩张的报告。人参对血管的作用因血管种类不同或机体状态而表现不同。人参对兔耳血管和大鼠后肢血管有收缩作用。但对整体动物、、眼底血管有扩张作用。静脉注射总皂甙能降低犬后肢血管和脑血管阻力,但却能增加大鼠肾血管阻力。人参皂甙Rg1、Re对犬血管亦呈扩张作用,效果分别为的1/20和1/50,Rc、Rb2 的作用很弱,而Rb1无效。人参影响血管功能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人参皂甙Rb1和 R0 对血管的扩张作用是非选择性的,而Rg1仅选择性对抗 Ca++ 引起的,其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人参对不同类别、不同生理状态下血管的不同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人参双向调节血压的原因。

d. 对血压的作用:大多数的资料表明:动物在正常或状态,人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亦有使的报道。人参对动物的血压,小剂量升压,大剂量降压。治疗量对病人血压无明显影响。人参的升压作用可能与肾、脾体积缩小、血管收缩有关。而降压则是由于释放所致。麻醉犬对人参的降压作用有快速耐受现象。人参皂甙 Rb1、Rb2、Rc、Rd、Re、Rf 对血压有先微升后下降的双向作用,以Rg1最强,Rb1 大剂量时升压。但是其对血压的作用不受、、酚唑啉和心得安的影响。人参醚提取物40mg/kg 静脉注射,可使轻度麻醉的犬心率减慢,降低。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注射人参浸膏,能使已经停止、血压下降、完全消失的猫从濒死状态。

一般认为,人参降压作用的机制是:人参有拟胆碱作用;红参提取物开始出现的短暂降压作用,与组胺释放有关,而后出现的持久降压作用,属其他原因;人参可导致血管内Ca++ 减少,其降压作用是人参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的结果,人参皂甙 Rb1具有持久降压作用;由于切除动物大脑或用后均可消除人参的降压作用,故人参的降压作用,可能有中枢神经及反射机制的参与。

e. 对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人参或其提取物,能显著地提高动物耐缺氧的能力,使耗氧速度减慢,存活时间延长,并能使在缺氧条件下收缩时间延长。红参提高耐缺氧的能力比生晒参强。人参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内2,3-DPG 含量,调节心肌的环核苷酸代谢及等因素有关。实验证明:10%人参提取液给小鼠腹腔注射,能显著提高小鼠耐常压缺氧能力,亦能提高小鼠耐亚硝酸钠缺氧的能力。人参果皂甙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耗氧量,增强小鼠在和常压缺氧条件下的耐受力,明显延长障碍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时小鼠的生存时间,这与人参根的作用一致。人参尚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此与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亦有一定关系。人参总皂甙使小鼠在缺氧时,组织中乳酸含量降低,心肌中 cAMP及cGMP含量降低,cAMP/cGMP比值接近正常。人参总皂甙对缺氧缺糖心可防止,促进糖原合成,而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f. 对造血功能的作用:人参或其提取物对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能使正常和动物红细胞数、数和量增加。对贫血病人也能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增加。当外周减少或骨髓受到抑制时,人参增加外周血细胞数的作用更加明显。人参是通过增加骨髓 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促进骨髓细胞,刺激造血功能的。

对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人参具有抑制的作用。给健康成人口服1.5g,服后1和3小时抽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其对、ADP、和肾上腺素等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由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丙二醛的生成也受到抑制。比较红参和白参的70%甲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红参提取物的作用较白参提取物强。通过对人参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人参皂甙能兴奋血小板膜上的并抑制的活性,使血小板内 cAMP水平显著提高。由于人参皂甙在体内抑制ADP、花生四烯酸和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的时效曲线和使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的时效曲线是一致的,因此人参皂甙使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可能是人参皂甙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之一。人参皂甙显著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但不影响cGMP含量。实验提示,人参对血小板或TXA2有直接作用,人参抑制血小板功能与PG代谢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或人参皂甙对血小板确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PG代谢,提高血小板内

h. 降血脂和抗作用:人参特别是人参皂甙 Rb2 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降低指数,对于、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

人参皂甙对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能使胆固醇及血中的、分解转化、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时,人参皂甙均能使其下降。人参茎叶皂甙和对高脂血症大鼠亦有降血脂作用。红参粉、人参皂甙 Rb2、Rc、Rg1、Rb1,特别是 Rb2 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参皂甙亦有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人参皂甙 Rb2 对喂养的大鼠,能使其、游离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指数改善,一次腹腔注射即有效果,多次用药作用更显著。研究证明人参皂甙 Rb2 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作用,对甘油三酯则促进其转入中。

人参对健康人及病人均有降血脂作用。对5名健康人和6名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红参粉1周后,血清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对患者,也能使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人参能减轻豚鼠血清诱发的过敏性休克,而延长其生存时间。对烫伤性休克小鼠,能明显延迟其死亡。对失血性和窒息性垂危状态中的狗,有促进恢复正常的作用。对失血性急性动物,人参能使心搏振幅及心率显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预先给予人参果皂甙可使犬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能防止心肌细胞的、、线粒体的损伤,有保护休克动物心、脑、肾和肝的作用。人参果皂甙和人参芦头皂甙对失血性休克亦有保护心、肝和肺等组织的作用。人参提取物(红参、糖参、20%乙醇渗漉,1:1浓缩)有休克作用,而人参总皂甙有促进胰岛素休克作用。(人参、)治疗小鼠及大鼠实验性内毒素休克有良效,使、症状减轻,外周血象及功能改善。提示其是一个良好的网状内皮系统功能。

人参能增加肝脏代谢各物质的酶活性,使肝脏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强机体对各种化学物质的耐受力。实验表明:人参能增加肝内的活性,可缩短乙醇对家兔和狗的麻醉时间,使家兔血中乙醇水平很快降低。有报告指出,人参既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亦有抗的作用。人参果皂甙对引起的肝损伤有减轻作用。亦有报道,人参皂甙除能降低四氯化碳引起家兔血清活性的升高外,对其他毒物,如硫代引起家兔肝组织的变化,人参皂甙亦可使之减轻。对人参皂甙的抗肝毒作用和某些结构-功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红参很可能比白参有更强的抗肝毒活性。

人参对乙醇的十分明显,它不仅能缩短乙醇麻醉的持续时间和加快恢复正常的时间,还能降低血清中 GOT、GPT、ALP 和等含量,而且能增加与乙醇代谢有关的和的活性,同时将乙醇代谢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乙醛迅速地排出体外,还由于过量的氢参与皂甙合成从而有效地保护的肝脏。

6.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a. 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的作用:一般认为人参本身不具有皮质激素作用,但亦有人提出它能兴奋肾上腺皮质。研究表明:人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刺激作用,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甙。各种人参皂甙因其化学结构不同,使其刺激作用亦有所不同。人参皂甙的作用部位在垂体水平以上,人参皂甙并非直接作用于分泌 ACTH 的过程,其作用必须通过 cAMP 才能实现。

人参能使正常和切除一侧肾上腺大鼠的肾上腺肥大;使豚鼠尿中17-酮含量降低;使大鼠增多,肾上腺皮质中维生素C及胆固醇减少,尿中ACTH增加。在低压缺氧状态等应激条件下,人参能使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不减低。人参能提高小鼠耐受高温低温的能力,但摘除肾上腺后,这一效应消失。

人参中多种人参皂甙能增加分泌活性,其中以人参皂甙Rb最强。α-、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神经阻断剂六甲双胺及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均不能拮抗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7mg/100g 30分钟后所引起的中酮水平的升高。人参皂甙刺激肾上腺皮质能使血浆质酮水平升高。长期给予人参皂甙后,可使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人参皂甙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皮质变厚。由于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因此在肾上腺重量增加的同时亦能使。

有报告认为,人参皂甙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机制是:人参皂甙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是通过释放垂体ACTH,而ACTH 对肾上腺皮质的刺激又必须通过第二信使cAMP才能实现。实验证明:肾上腺内cAMP浓度的增加与人参皂甙的剂量有关。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剂量在5mg/kg以上时,给药组动物肾上腺内cAM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大鼠血浆中17-浓度亦明显升高,而肾上腺内皮质激素则呈减少趋势,此可能系皮质激素释放入血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证明给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甙后,其血浆中ACTH的变化与皮质酮的变化相平行。

有报告指出,人参皂甙的作用部位在垂体或垂体以上部位。对于切除的大鼠,人参对血中 ACTH 和肾上腺内cAMP含量的影响则不存在。人参二醇和人参皂甙Rd对大鼠有升高肾上腺cAMP水平的作用,但人参皂甙Rb2 和人参三醇无效,可解除Rd和人参二醇对肾上腺cAMP含量的影响。

人参对小鼠有抗利尿作用,且在去势、切除垂体或肾上腺后显著减弱,认为人参作用于通路上。人参根及茎叶的20%醇提取物的抗利尿作用与剂量间有近似正比关系,去垂体或或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动物仍然不失抗利尿效果,但可为螺旋内酯所拮抗,可以认为此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所致;亦发现在抗利尿作用出现前有血钾明显升高,推测血钾升高可能是刺激分泌的结果。

b. 对的作用:实验证明:人参具有促性腺作用,对雄性和雌性动物都具有刺激性腺的效果。出生后6~7周的雌性小鼠用朝鲜人参醇浸液后,其交尾期延长,停交期缩短,、重量增加,激素增多;小鼠去势后给予人参,其交尾期可再出现。亦有报告,人参醇提取物能使去势大鼠及重量增加。用人参后内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增加,副睾数多,活动力旺盛。人参根皂甙和人参茎叶皂甙分别以 30mg/kg剂量,给药,可明显增加老化大鼠(24月龄以上)血浆中的含量。人参果皂甙150mg/天,2个月为一个疗程,可明显增加男性老年患者血浆中的水平,降低血浆中雌二醇的含量,使雌二醇/睾酮的比值下降。因此人参果皂甙对许多雌二醇/睾酮升高有关的均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7.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a. 对糖代谢的影响:实验证明:人参对正常及因注射肾上腺素和高渗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病均有抑制作用。对雄性大鼠的四氧性,有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但不能阻止其发病和死亡。对小鼠的四氧嘧啶糖尿病,亦有效果。对狗实验性糖尿病高血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纠正其。亦有报告指出,人参的不同皂甙单体都能对抗肾上腺素、ACTH 和的作用而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实验表明:人参提取物、人参多糖、人参多肽、人参茎叶多糖、人参非皂甙部分均有降血糖作用,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人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值、减少酮体、促进糖吸收的作用。人参多肽30mg/kg和60mg/kg给家兔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血糖和含量。人参茎叶多糖 50mg/kg和10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的高血压。人参多糖50mg/kg~200mg/kg给小鼠腹腔或皮下注射引起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降低,不影响其作用。人参多肽50mg/kg、10mg/kg和200mg/kg给大鼠一次静脉注射或小鼠多次皮下给药,能降低正常血糖和肝糖原。同时对肾上腺素、四氧嘧啶及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肾上腺素对肝糖原的分解。

对人参降糖机制的研究发现,人参多肽降血糖作用除了其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作用外,主要由于刺激了和CCD的活性使糖的有氧氧化作用增强的缘故。人参多糖亦可使丙酮酸含量增加,并抑制活性使乳酸减少。人参多糖还可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和的活性。人参能刺激小鼠游离胰岛释放胰岛素,并能使胰岛素合成量明显增加,对链素造成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人参总皂甙可以刺激分离的大鼠释放胰岛素,并可促进葡萄糖引起的胰岛素释放。

给正常人及糖尿病人一次红参粉3~6g或皂甙成分,血糖出现降低趋势;血中胃泌素增加;皮质酮值在糖尿病人有下降而在正常人有上升趋势;儿茶酚胺值有下降趋势。儿茶酚胺能激活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促进糖原异生,红参能使儿茶酚胺含量降低,从而限制了糖原异生,导致对糖代谢的调节。

人参对糖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葡萄糖性的高血糖症的血糖降低,又可使胰岛素引起的的血糖升高。

b. 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实验证明:人参及其皂甙对机体各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分裂活跃的组织如骨髓、睾丸,不但促进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且能促进DNA的合成及生长的作用。人参可使雌大鼠蛋白质合成加强;亦能矫正雌鼠因而出现的肝DNA减少,促进蛋白质合成。人参茎叶皂甙对小肾组织RNA 和蛋白质合成均有增加作用。有报告认为,人参增强RNA、蛋白质等的生物合成,似都是通过体内某些中间环节,可能包括雌二醇、、等在内的物质来实现的。

c. 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人参皂甙可促进脂质代谢,促进大鼠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但当动物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及其皂甙均能使其降低。有人证明,人参皂甙 Rb1、Rc、Rg1、Rd 和 Re 等可使 14C-渗入大鼠血清和肝中,血清中胆固醇的量较对照组为高。最近发现,在高脂饮食后,大鼠肝中胆固醇含量很高,14C-醋酸盐渗入率低,如在高脂饮食前给予Rb1,则能扭转上述高脂饮食的影响,但是否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而起作用,尚有待继续研究。有实验证明:红参粉用于高胆固醇食物喂饲的高脂血症大鼠,可降低其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降低性。提示人参既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亦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实验证明:人参具有推迟,延长细胞寿命的功能。用人参花饲养,可明显延长寿命10~15天左右。红参对RNA 的合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实验发现,红参注射液能使增生活跃、代谢功能增强、DNA复制率增高。

人参调整过程和预防早衰的主要成分是人参皂甙,其主要作用是刺激功能低下的生理系统,使其生理趋于正常,并阻止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性循环,以达到延年益寿目的。人参的抗氧化作用是人参抗衰老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参皂甙、人参茎叶皂甙和人参多糖可抑制多种因素诱发的动物肝、脑、肺等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消除阴离子自由基。人参总甙、人参二醇在体外可消除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超氧离子自由基,人参总甙作用强于人参二醇。人参皂甙能显著抑制小鼠脑、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中含量和活性,并对大鼠和肝脏中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参茎叶、芦头皂甙对中、老年大鼠均有明显抑制肝和血清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在老年小鼠实验中得到同样效果。

人参皂甙能明显提高动物cAMP水平,降低 cGMP水平,cAMP/cGMP比值上升,能有效地增加阳虚动物肝内的数量。人参茎叶皂甙则有改善整合功能的作用。人参茎叶皂甙亦有提高大鼠分泌的效应,这一结果支持衰老是一种生理性肾阳虚状态的观点。

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对正常动物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人参皂甙或皂甙能显著增强小鼠腹腔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活性。实验证明:人参茎叶皂甙能明显提高小鼠对的抵抗力,降低死亡率,对机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人参多糖或其他成分,对正常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亦有刺激作用。人参多糖腹腔注射或灌胃,均能促进小鼠的吞噬功能。有报告指出,人参根总皂甙25~100mg/kg,或人参多糖100~200mg/kg灌胃,对所致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形成抑制和抑制均有恢复正常的作用。红参的70%甲醇提取物和对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亦有刺激作用。

人参在升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的同时,也增加其细胞面积。巨噬细胞面积的增加,使受体数及接触面积增加,因而提高了吞噬功能。研究证明,人参使巨噬细胞内cAMP含量显著下降,cGMP含量显著升高,这可能与人参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机制有关。

人参皂甙是,亦是剂。人参使各种后的动物抗体产生明显增加。给正常小鼠注射人参皂甙后,能增强低剂量后的一次,对二次抗体反应无影响,加大剂量也无作用。人参皂甙能促进豚鼠的产生。亦能促进的产生。

研究表明:人参皂甙能提高小鼠T、B对相应的反应性。人参较低浓度对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较高浓度时有明显抑制作用。实验证明:在体外大剂量人参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人参在体外有类固醇样作用,可加强氢化对 T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的作用。

人参中含有的多种皂甙、人参多糖及人参挥发油具有抗肿瘤作用。红参中人参皂甙能使癌细胞、诱导逆转为非癌细胞。人参茎叶总皂甙可抑制体外培养人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分裂能力,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降低细胞内和活性,起到一定的阻碍胃癌细胞生长及增殖的作用。人参花、叶二醇组皂甙在体外亦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人参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分能使体外培养的胃癌和细胞数减少、生长受到抑制、死亡癌细胞数目增加。

长期口服红参浸膏可减少、基-N--N-硝基胍、黄曲霉素等化学物质对大、小鼠的。长期口服朝鲜红参粉能减低用 DMBA、乌拉坦、AFF、MNNG和黄曲霉素等致癌物接触的动物中率,并能抑制其生长。人参皂甙对小鼠 S180 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人参可明显减慢或早期癌的发展速度,保护旁肝组织尤其是线粒体、等亚微结构,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从而明显延长癌鼠生存期。体外试验表明:人参花、叶二醇组皂甙能明显抑制小鼠型(ARS)细胞的DNA合成。人参茎叶皂甙、花皂甙和人参多糖对S180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参多糖还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增殖,延长S180小鼠存活时间。对二甲基奶油黄诱发的大鼠肝癌有预防和控制作用。

人参皂甙有多方面的抗耐受和成瘾作用。肝脏中有一种吗啡6-,此酶能吗啡转化为吗啡酮。人参皂甙能抑制吗啡 6-脱氢酶,有效地阻断吗啡酮的生成,并且提高肝中的水平,解除吗啡对脑内释放的抑制,防止吗啡的和成瘾性,缓解疗效显著。同时对吗啡的镇痛作用无影响。

不同浓度的人参提取浓缩液对福氏、乙型链球菌、产紫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较高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艾希、、球菌、黑色曲霉菌、产黄青霉菌有抑制作用。人参茎叶皂甙对Ⅰ型感染细胞有保护作用。实验证明:人参茎叶总皂甙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是明显复制,而不是直接杀伤。人参提取物对感染森林病毒的动物有保护作用,具有增强诱导产生的抗病毒能力。

人参碱溶性多糖部分对/乙醇诱导的胃损伤有显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57.3%和 74.2%;如预先给予,该多糖部分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不被消除。

人参皂甙有促进鼠和猴细胞DNA的合成、促进性生长的作用。实验提示,临床上随意增加人参的用量不一定都能达到相应提高疗效的目的。  

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

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又可,适用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白参(糖参):多选用身短、质较次的高丽参,用沸水烫煮片刻,浸糖汁中,然后晒干。

白参(糖参)的功效: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益肺。

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

红参:用高温蒸汽蒸2小时直至全熟为止,干燥后除去参须,再压成不规则方柱状。红参的功效:温补。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回阳。  

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止渴,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吐食、大便、虚促、、、、、、、、、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而不虚者忌服。反、畏、恶,应忌同用。 

1.元气证。本品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适用于因大汗、、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若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应与之同用,以补气固脱与回阳救逆,如(《》)。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干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与麦冬、五味子,以补气

2.肺脾。本品为补肺要药,可改善短促,懒言声微等衰症状。治咳喘、者,常与五味子、、等药同用,如补肺汤(《千金方》)。  

⑴治营虚: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逆:人参(去芦)、、(去皮)、(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瘴雾气。(《局方》)

⑵治冷,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末半钱,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⑶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人参、茯苓(去皮)、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鉴》)

⑷治阳虚气喘,自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

⑸治心气不定,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眩:(去苗及心),各二两,人参、(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如大,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

⑹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⑺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子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补生,”之极品。人参含多种皂甙和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人参加在洗发剂中能使的,可增加的营养,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人参内服不仅强身也会起到抗老及护肤美容作用。将人参直接浸入50%,10日用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材料:大米3杯,新鲜人参2根,5粒,4粒,红豆5大匙,3匙,水3杯。

烹饪方法:新鲜人参洗净后按适度切块。大米洗净放在水里泡30分钟后沥干水分。大枣去籽后切丝,栗子切厚块。红豆和黑豆泡水待软。红豆煮开后用比较适宜。往锅里放米和准备好的材料后倒水做饭。待米汤开后用微火焖好。

材料:新鲜人参2根,大虾4只,洋葱1/4个,大1/4个,黄辣椒1/3个,色拉油1大匙,酱油1 1/2大匙,糖稀1/2大匙,精盐少许

烹饪方法:新鲜人参洗净后切丝。大虾放盐水里洗净,去皮、去头后切丁。洋葱和大辣椒适当切块。炒锅置火上,待热后放色拉油,开锅放洋葱、大辣椒炒一会,放水参和酱油、糖稀炒熟。大虾和营养丰富,人参炒虾是全家人可享受的营养餐。  

中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对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据史书记载:人参对人体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讲究:

(一)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三)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5克。

(四)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五)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1、人参不可滥用。人参是一种补气药,如没有气虚的而随便服用,是不适宜的。体质壮实的人,并无虚弱现象,则不必进服补药,妄用本品。如误用或多用,往往反而导致闭气,而出现等症。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以为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或是生晒参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2、服用人参后忌吃(含红萝卜、白萝卜和绿萝卜)和各种海味。古医书讲萝卜“下大气,消谷……”。现代研究萝卜消食利尿,与古代观点相同,人参大补元气是其最主要功能。这两者,一个大补气,一个大下气,正好抵消。故有此一忌。

3、 忌饮茶。服人参后,不可饮茶,免使人参的作用受损。

4、 无论是煎服还是炖服,忌用五金炊具。  

人参因含有较多的糖类、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人参的贮藏方法有几种:

①常规保存法: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②吸湿剂干燥法:在可密闭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适量的干燥剂,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将人参用纸包好放入,加盖密闭。

③低温保存法:这是较理想的方法。人参在收藏前要晒干,最佳的暴晒时间以上午9时到下午4时间,但人参不宜长时间暴晒,同时供药用的人参已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一般只需将人参在午后翻晒1~2小时即可。待其冷却后,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四百味歌扩》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成为无数中医入门的第一句背诵歌诀。  

}
独茅根、茅爪子、、独脚、蟋龙草、风苔草、冷饭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黄茅参、独脚黄茅、独足绿茅根、独脚丝茅、天棕、山棕、土、平肝薯、盘棕、山、仙茅参、千年棕、山棕皮、尖刀草
为仙茅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仙茅,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圆柱状直生,直径约1cm,长可达30cm,外皮褐色;须根常丛生,内质,具环状横纹,长可达6cm;地上茎不明显。叶基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45cm,宽5-25m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柄,叶脉明显,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花茎甚短,长67-cm,大部分隐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亦被毛;苞片披针形,长2.5-5cm,膜质,具缘毛;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通常具4-6朵花;花黄色,直径约1cm,下部花筒线形,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mm,宽2.5-3mm,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裂片的1/2,花丝长1.5-2.5mm,花药长2-4mm;柱头3裂,分裂部分较为长,子房狭长,先端具长喙,连喙长达7.5mm,被疏毛。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cm,宽约6mm,先端有长喙。种子亮黑色,表面具纵凸纹,有喙。花果期4-9月。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宜选低山坡或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种。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选当年已开花的母株,刨开四周泥土,从叶鞘内采下果实,搓出种子,洗净后,混在稍湿润的细沙里贮藏备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用细土覆盖,厚约1cm。每1hm2用种量30kg。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后,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苗3-4株。根茎繁殖:把根茎切成2cm长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时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追施淡人畜粪水或少量氮肥,以后中耕除草3-4次。越冬前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第2年春、夏季需中耕除草及追肥。
仙茅移栽后生长2年,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末发芽前采挖。把根茎全部挖起,抖净泥土,除尽残叶及须根晒干。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4-8m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造,有纵沟及横皱纹与细孔状的粗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略呈角质状,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并有一深色环。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条粗壮、表面色黑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外方为4-7列木栓细胞。皮层宽广,有少数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散列,近内皮层处排列较密;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基本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2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0-180μm。薄壁细胞内充满粒。
理化鉴别 (1)取粉末1g,加水10ml,浸泡过夜,于60℃水浴温浸2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2ml溶解残渣,滤过,滤液中加等体积10%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等壁滴加浓硫酸,两液界面处产生紫红色环。(检查糖类) (2)取粉末5g,加氯仿10ml,室温浸泡24h,滤过。滤液浓缩至3ml,取浓缩液1滴,滴在滤纸上,干后在荧光灯下显淡蓝色荧光。将剩余浓缩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等体积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0.5ml,显红色。(检查内酯和香豆素)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另取仙茅甙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溶液(1:1),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1.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 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泔浸。
1.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给小鼠灌服仙茅70%醇浸剂10,20g/kg,每天1次,连续7天,于给药后第5天分别腹腔注射0.4%肝糖原2ml,而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腹腔注射2%鸡红血球悬液1ml,2小时后处死小鼠。按文献(张蕴芬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法测定吞噬功能。结果表明仙茅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与吞噬指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1.2.对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采用酯酶法(南京铁道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华医学杂志1980)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证明,仙茅不能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但对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
1.3.仙茅水提物有促进抗体生成并延长其功效,仙茅甙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认为有增强免疫功能。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1.对戊钠睡眠时间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醇浸剂10g/kg后30分钟,腹腔注射40mg/kg,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小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304.9±24.2与63.4±11.6(分钟)。证明仙茅有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作用(P 2.2.对印毒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后30分钟,再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200mg/kg,记录小鼠出现阵挛性惊厥的潜伏时间。结果表明,仙茅组和对照组出现惊厥的潜伏时间分别为24.38±3.78与7.57±0.63分钟,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 2.3.仙茅所含的,给予大鼠腹腔注射5mg/kg,可显著延长其条件反射的潜伏期,使阳性条件反射部分消失而后恢复,给小鼠注射2mg/kg,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剂量为12mg/kg可延长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并有显著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3.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作用:
3.1.对正常大白鼠垂体-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用正常雌性大白鼠35只,体重150-200g,随机分为8组:仙茅组、子组、天组、组、组、组、子组和对照组。药物组(煎液)以灌胃给药,按1ml/100g体重,每日2次,连服5天。对照组灌胃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处理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由腹主动脉取血1ml,分离血浆,留作血浆黄体生成素(LH)测定。摘出垂体前叶、子宫和卵巢并称重,将卵巢立即投入冰冻之Tris-Hcl缓冲液中留作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结果表明,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能使大白鼠垂体前叶重量、卵巢重量、子宫重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重(P 3.2.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对促黄体释放激素反应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参照Johnson JH和Davis CL(1981)的方法。取35只成年健康雌性大白鼠,体重150-200g,在乙醚麻醉下切除双侧卵巢。1周后,随机分为8组,7组为相应各服药组,1组为对照组。每日灌胃给药2次,按1ml/100g体重,连服5天;对照组服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上午8点,用戊巴比妥钠皮下注射麻醉(50mg/kg),30分钟后,由腹腔静脉抽血0.4ml(抗凝),然后由隐静脉注射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100ng/100g体重)。在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30分钟和90分钟,由腹腔静脉各取血0.4ml。离心分离3次,所取血样之血浆留作黄体生成素测定,以判定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很低。注射了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后,对照组动物在3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增加到22.25ng/ml,90分钟时为18.50ng/ml。而服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的大白鼠,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明显增加,注射后9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仙茅组为55.90ng/ml,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4.雄性激素样作用:取体重为60-90g的雄性大鼠16只,切除两侧睾丸,手术后第7天,分为2组,分别灌胃仙茅70%醇浸剂10g/kg与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天。于末次给药后的次日,处死动物,剖出精囊腺称重。结果仙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精囊腺重分别为0.116±0.009与0.mg/g体重,有显著差异(P 5.适应原样作用:
5.1.耐缺氧作用:给小鼠灌胃仙茅70%醇浸剂20和40g/kg,1小时后,将小鼠置于250ml带塞广口瓶中,密封瓶口,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仙茅醇浸剂20g/kg、40g/kg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8.8±1.14、33.6±1.19和26.8±0.77(分钟,X±SE)。仙茅40g/kg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P 5.2.抗高温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30分钟后,将其置于45±1℃的恒温箱内,以药物组与对照组小鼠的总数死亡一半为界,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结果仙茅组的20只小鼠中死亡5只(死亡率力25%),而对照组20只小鼠中,死亡14只(死亡率为70%),两组间差别显著(P 6.抗炎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50mg/kg及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以巴致炎。结果仙茅组、可的松组与对照组小鼠耳片肿胀度分别为9.25±1.23mg、4.1±1.35mg与14±1.04mg。表明仙茅对小鼠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7.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作用:给小鼠灌胃12%的仙茅等补益中药的水煎液6g/kg,每天1次,连续10天。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仙茅等补益药均可升高Na(+)、K(+)-ATP酶的活性。
8.抗菌作用:10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史氏、福氏、宋氏杆菌有抑制作用。
9.抗肿瘤作用:仙茅的丙酮提取物对艾氏癌实体型瘤有抑制作用。石蒜碱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的无氧酵解,但不影响其气化有呼吸,由于癌细胞一般以无氧醇解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认为仙茅对癌细胞的糖代谢有一定干扰功效。
10.其他作用:仙茅水提取液可扩张冠脉,强心。给缓性家静脉注射6g/kg,可显著增加心率,使突变细胞数显著下降,使嘌呤系统转化酶活性抑制约20%,使胆囊收缩素抑制约80%,使甲状腺机能减退,病人血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者回升,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者回降,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趋于正常。给大鼠腹腔注射石蒜碱6mg/kg,可增加尿酸排泄,对小脏琥珀酸脱氢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轻度降压,抗实验性关节炎。
给小鼠1次灌胃最大容量的仙茅醇浸剂150g生药/kg,7天内无一死亡,说明仙茅的毒性很低。
配:补肾壮阳;配:壮阳益肾固精之效;配:补肾阳;配:温肾逐寒、祛风止痛。
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1.凡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3.《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衄血、齿血、溺血、血淋,白浊,,肾虚,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植物名实图考》:仙茅,今大庚岭产甚伙,土人以为茶饮,盖岭北泉涧阴寒,借此辛烈以为温燥。服食者少,或有中其毒者。川中产亦多。
仙茅丸《圣济总录》、神秘散《三因方》、
1.《纲目》: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2.《本草新编》:中仙茅毒者,含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而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除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乌能如此。而予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3.《本草求真》:仙茅,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胡巴、破、淫羊藿、、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湿,硫黄则能以除火衰寒结,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惟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
4.《本草正义》: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载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惟禀性阴寒者,可以为回阳之用,而必不可以为补益之品。《开宝》又称其主丈夫,则古人之所谓虚劳,本属虚寒之病,《金匮》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台》皆用温药,其旨可见,正与今人阴虚火动之虚劳病相反。而又谓其助筋骨,长精神云云,李
}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茅

别名独脚丝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龙草

来源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0.8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及纵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3~10列 。皮层宽广,偶见根迹维管束,皮层外缘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散列。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2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50~180μm。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 3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 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仙茅苷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铁氰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1)。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酒仙茅: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炒至微干,取出晾至全干。每100斤用黄酒10斤。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根茎。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蒸后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或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花期6~8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有细密而不连续的横纹,并散布有不甚明显的细小圆点状皮孔。未去须根者,在根茎的一端常丛生两端细、中间粗的须根,长约3~6厘米,有极密的环状横纹,质轻而疏松,柔软而不易折断。根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带颗粒性(经蒸过者略呈透明角质状),皮部浅灰棕色或因糊化而呈红棕色,靠近中心处色较深。微有辛香气,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质坚脆、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化学成分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等。

炮制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②《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能主治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及胃腹冷痛、食欲不振。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复方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仙茅丸)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三因方》神秘散)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别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独脚仙茅、蟋龙草、风苔草、冷饭草、小地棕根、地棕根、黄茅参、独脚黄茅、独足绿茅根、独脚丝茅、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仙茅参、千年棕、山棕皮、尖刀草

出处出自1.《海药本草》。

2.《本草图经》:仙茅,今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复稍阔,面有纵理,又似棕榈,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黄,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傍有短细根相附,肉黄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衡山出着,花碧,五月结黑子。谨按:《续传信方》叙仙茅云,主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八、九月时采得,竹刀子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茅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采收和储藏:仙茅移栽后生长2年,在10月倒苗后至春季末发芽前采挖。把根茎全部挖起,抖净泥土,除尽残叶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仙茅,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圆柱状直生,直径约1cm,长可达30cm,外皮褐色;须根常丛生,内质,具环状横纹,长可达6cm;地上茎不明显。叶基生;叶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0-45cm,宽5-25mm,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柄,叶脉明显,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花茎甚短,长67-cm,大部分隐藏于鞘状叶柄基部之内,亦被毛;苞片披针形,长2.5-5cm,膜质,具缘毛;总状花序多少呈伞房状,通常具4-6朵花;花黄色,直径约1cm,下部花筒线形,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mm,宽2.5-3mm,外轮的背面有时散生长柔毛;雄蕊6,长约为花被裂片的1/2,花丝长1.5-2.5mm,花药长2-4mm;柱头3裂,分裂部分较花柱为长,子房狭长,先端具长喙,连喙长达7.5mm,被疏毛。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cm,宽约6mm,先端有长喙。种子亮黑色,表面具纵凸纹,有喙。花果期4-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林下草地或荒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稍耐干旱和荫蔽。宜选低山坡或平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洼地栽种。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9-10月,选当年已开花的母株,刨开四周泥土,从叶鞘内采下果实,搓出种子,洗净后,混在稍湿润的细沙里贮藏备用。3-4月育苗,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用细土覆盖,厚约1cm。每1hm2用种量30kg。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排水,定期追肥。培育2年后,在春季未出苗前按行株距25cm×20cm开穴栽种,每穴栽苗3-4株。根茎繁殖:把根茎切成2cm长的小段,在苗床栽插时不宜倒植。培育1-2年即可移栽。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追施淡人畜粪水或少量氮肥,以后中耕除草3-4次。越冬前中耕除草后,追肥1次。第2年春、夏季需中耕除草及追肥。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4-8m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造,有纵沟及横皱纹与细孔状的粗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稍平坦,略呈角质状,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并有一深色环。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条粗壮、表面色黑褐者为佳。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外方为4-7列木栓细胞。皮层宽广,有少数根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散列,近内皮层处排列较密;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基本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类圆形,直径60-2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约50-180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

化学成分根茎含仙茅甙(curculigoside)A、B,地衣二醇葡萄糖甙(orcinol

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作用:1.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给小鼠灌服仙茅70%醇浸剂10,20g/kg,每天1次,连续7天,于给药后第5天分别腹腔注射0.4%肝糖原2ml,而于末次给药后l小时,腹腔注射2%鸡红血球悬液1ml,2小时后处死小鼠。按文献(张蕴芬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法测定吞噬功能。结果表明仙茅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与吞噬指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

1.2.对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采用酯酶法(南京铁道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中华医学杂志1980)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证明,仙茅不能提高正常小鼠T淋巴细胞百分率,但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

1.3.仙茅水提物有促进抗体生成并延长其功效,仙茅甙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认为有增强免疫功能。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1.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醇浸剂10g/kg后30分钟,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小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304.9±24.2与63.4±11.6(分钟)。证明仙茅有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作用(P<0.001)。

2.2.对印防己毒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后30分钟,再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200mg/kg,记录小鼠出现阵挛性惊厥的潜伏时间。结果表明,仙茅组和对照组出现惊厥的潜伏时间分别为24.38±3.78与7.57±0.63分钟,两组间差异非常显着(P<0.001)。说明仙茅对印防己毒素所致小鼠惊厥,能明显推迟其出现惊厥的潜伏期。

2.3.仙茅所含的石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5mg/kg,可显着延长其条件反射的潜伏期,使阳性条件反射部分消失而后恢复,给小鼠注射2mg/kg,有显着的镇静作用,剂量为12mg/kg可延长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并有显着的镇痛和解热作用。

3.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作用:3.1.对正常大白鼠垂体-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用正常雌性大白鼠35只,体重150-200g,随机分为8组:仙茅组、菟丝子组、巴戟天组、熟地组、肉苁蓉组、淫羊藿组、枸杞子组和对照组。药物组(煎液)以灌胃给药,按1ml/100g体重,每日2次,连服5天。对照组灌胃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处理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由腹主动脉取血1ml,分离血浆,留作血浆黄体生成素(LH)测定。摘出垂体前叶、子宫和卵巢并称重,将卵巢立即投入冰冻之Tris-Hcl缓冲液中留作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结果表明,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能使大白鼠垂体前叶重量、卵巢重量、子宫重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重(P<0.01);但血浆中黄体生成素水平未见改变;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受体特异结合力服药组比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1)。

3.2.对去卵巢大白鼠垂体对促黄体释放激素反应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参照Johnson JH和Davis CL(1981)的方法。取35只成年健康雌性大白鼠,体重150-200g,在乙醚麻醉下切除双侧卵巢。1周后,随机分为8组,7组为相应各服药组,1组为对照组。每日灌胃给药2次,按1ml/100g体重,连服5天;对照组服同量生理盐水。第6天上午8点,用戊巴比妥钠皮下注射麻醉(50mg/kg),30分钟后,由腹腔静脉抽血0.4ml(肝素抗凝),然后由隐静脉注射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100ng/100g体重)。在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30分钟和90分钟,由腹腔静脉各取血0.4ml。离心分离3次,所取血样之血浆留作黄体生成素测定,以判定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动物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很低。注射了D-丙-促黄体释放激素后,对照组动物在3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增加到22.25ng/ml,90分钟时为18.50ng/ml。而服仙茅等助阳补肾中药的大白鼠,垂体对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反应明显增加,注射后90分钟时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仙茅组为55.90ng/ml,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4.雄性激素样作用:取体重为60-90g的雄性大鼠16只,切除两侧睾丸,手术后第7天,分为2组,分别灌胃仙茅70%醇浸剂10g/kg与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天。于末次给药后的次日,处死动物,剖出精囊腺称重。结果仙茅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精囊腺重分别为0.116±0.009与0.mg/g体重,有显着差异(P<0.01)。说明仙茅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5.1.耐缺氧作用:给小鼠灌胃仙茅70%醇浸剂20和40g/kg,1小时后,将小鼠置于250ml带塞广口瓶中,密封瓶口,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仙茅醇浸剂20g/kg、40g/kg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8.8±1.14、33.6±1.19和26.8±0.77(分钟,X±SE)。仙茅40g/kg有明显的抗缺氧作用(P<0.001)。

5.2.抗高温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30分钟后,将其置于45±1℃的恒温箱内,以药物组与对照组小鼠的总数死亡一半为界,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结果仙茅组的20只小鼠中死亡5只(死亡率力25%),而对照组20只小鼠中,死亡14只(死亡率为70%),两组间差别显着(P<0.05)。说明仙茅有抗高温作用。

6.抗炎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仙茅70%醇浸剂10g/kg,可的松50mg/kg及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以巴豆油致炎。结果仙茅组、可的松组与对照组小鼠耳片肿胀度分别为9.25±1.23mg、4.1±1.35mg与14±1.04mg。表明仙茅对小鼠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7.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作用:给小鼠灌胃12%的仙茅等补益中药的水煎液6g/kg,每天1次,连续10天。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水。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仙茅等补益药均可升高Na(+)、K(+)-ATP酶的活性。

8.抗菌作用:10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史氏、福氏、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9.抗肿瘤作用:仙茅的丙酮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实体型瘤有抑制作用。石蒜碱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的无氧酵解,但不影响其气化有呼吸,由于癌细胞一般以无氧醇解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认为仙茅对癌细胞的糖代谢有一定干扰功效。

10.其他作用:仙茅水提取液可扩张冠脉,强心。给缓性心律失常家兔静脉注射6g/kg,可显着增加心率,使突变细胞数显着下降,使嘌呤系统转化酶活性抑制约20%,使胆囊收缩素抑制约80%,使甲状腺机能减退,病人血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降低者回升,环-磷酸鸟苷水平升高者回降,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趋于正常。给大鼠腹腔注射石蒜碱6mg/kg,可增加尿酸排泄,对小鼠肾脏琥珀酸脱氢酶有显着抑制作用,轻度降压,抗实验性关节炎。

毒性给小鼠1次灌胃最大容量的仙茅醇浸剂150g生药/kg,7天内无一死亡,说明仙茅的毒性很低。

鉴别理化鉴别 (1)取粉末1g,加水10ml,浸泡过夜,于60℃水浴温浸20min,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残渣,滤过,滤液中加等体积10%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等壁滴加浓硫酸,两液界面处产生紫红色环。(检查糖类) (2)取粉末5g,加氯仿10ml,室温浸泡24h,滤过。滤液浓缩至3ml,取浓缩液1滴,滴在滤纸上,干后在荧光灯下显淡蓝色荧光。将剩余浓缩液蒸干,加乙醇2ml溶解,取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等体积3%碳酸钠水溶液,于水浴上煮沸3-5min,放冷,加入重氮化试剂0.5ml,显红色。(检查内酯和香豆素)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液。另取仙茅甙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甲酸(10:1:0.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溶液(1:1),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炮制1.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3.《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功能主治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脘腹冷痛;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拘挛;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1.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2.《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3.《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复方仙茅丸《圣济总录》、神秘散《三因方》、

各家论述1.《纲目》: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

2.《本草新编》:中仙茅毒者,含大黄一片即解,不须多用大黄也。此种药近人最喜用之,以《本草》载其能助阳也,然而全然不能兴阳。盖仙茅气温,而又入肾,且能除阴寒之气,以止老人之失溺,苟非助阳,乌能如此。而予独谓全不兴阳者,以仙茅之性,与附子、肉桂迥异,仙茅虽温,而无发扬之气,长于闭精,而短于动火,闭精则精不易泄,止溺则气不外走,无子者自然有子。予辨明其故,使世之欲闭其精者,用之固守其精,而元阳衰惫痿弱而不举者,不可惑于助阳之说,错用仙茅,归咎于药之不灵也。

3.《本草求真》:仙茅,据书皆载功专补火,助阳暖精,凡下元虚弱,阳衰精冷,失溺无子,并腹冷不食,冷痹不行,靡不服之有效,以其精为火宅,火衰则精与血皆衰,而精自尔厥逆不温,溺亦自尔失候不禁矣。此与附、桂、硫黄、胡巴、破故纸、淫羊藿、蛇床子、远志同为一例,但附子则能以除火衰寒厥,肉桂则能以通血分寒滞,胡巴则能以除火衰寒疝,淫羊藿则能以除火衰风冷,蛇床子则能以祛火衰寒湿,硫黄则能以除火衰寒结,破故纸则能以理火衰肾泻,远志则能以除火衰怔忡,惟虽其所补则同,而效各有攸建,未可云其补火而不分其主治于其中也。故凡火衰病见,用之不离附、桂,余则视症酌增,然亦须视禀赋素怯则宜,若相火炽盛,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

4.《本草正义》: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痹,与巴载天、仙灵脾相类,而猛烈又过之,惟禀性阴寒者,可以为回阳之用,而必不可以为补益之品。《开宝》又称其主丈夫虚劳,则古人之所谓虚劳,本属虚寒之病,《金匮》用建中等方,而《千金》、《外台》皆用温药,其旨可见,正与今人阴虚火动之虚劳病相反。而又谓其助筋骨,长精神云云,李珣又称其明耳目,填骨髓,皆因其助阳而故甚言之,不可为训也。

5.《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7.《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8.《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9.《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10.《王楸药解》:治皮肤风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玻尿酸高温会溶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