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顽强的事物是石头吗?

主持人:非常欢迎各位观众朋友在“五一”长假最后一天来首都博物馆参观,特别来参加学术报告会,今天我们请北京大学艺术系丁宁教授来担任主讲,题目是《艺术:人类璀璨文明的感性认识》。丁宁教授在学术界、文化界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学者,在研究艺术方面非常有成就,下面我们请丁宁教授开始今天的学术报告会。
        丁宁:各位下午好,今天我讲的主题是这次大英博物馆来首都博物馆的展览,对一些主要展品做一个点评。
Sloane,当时有71000件藏品,以这个为基础,现在达到了710万左右的藏品数量。这个藏品的概念我们做一些比较,会看得非常清晰:巴黎的卢浮宫大概是40万件;西班牙的Prado是一个非常大的博物馆,有3万件;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250万件,都远远没有达到大英博物馆710万件藏品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大英博物馆的藏量是世界屈指可数的。不过,由于东西太多,不免有一些争议,目前,它是世界上争议最大的博物馆。
比如说,在大英博物馆里面有一个重要的作品叫《女史箴图》。这是一个局部。《女史箴图》相当于一个什么概念?是中国卷轴画里面人物画的第一张。在大英博物馆,这张画怎么过去的?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起先是从英法火烧圆明园开始的,后来辗转到了大英博物馆。这样的藏品在今天非常有争议,按照国际的条约的规定,在战争期间流失的重要的艺术作品,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索要回来,中国的也可以这样做。
        另外,当年在和珅家里面抄出来的白玉马,以及其它很多作品,都在大英博物馆里面,这些东西的来历都不太清晰,甚至不太合法。这是今天的大博物馆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2002年12月11号,大英博物馆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叫《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署名者都非常著名,包括卢浮宫在内,大英博物馆是最后签的。这份协议签了之后,在全世界的博物馆界、文化界、知识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英国。最有意思的是,英国的法律界提出一个批评的意见,大英博物馆没有资格在上面签字。为什么?大英博物馆710万件的东西不属于大英博物馆,属于英国国会。他们是一个保管者,做一个展馆的组织者,没有资格签类似的协议,因为不是真正的法人。尤其这几年,中国观众到大英博物馆去的人越来越多。有一中国观众发现,中国古代文物的展柜有一个地方是破的,然后他非常有礼貌地给管理员提出批评意见,要求能不能及时把这个洞给补上,因为有一缺口的话,会影响里面的温度、湿度,对文物有损害。可是一年之后,他再回到大英博物馆,再去看同一件东西,发现这个洞还在。他很生气,给《南方周末》写了一封长信,非常不满意博物馆的管理。
        紧接着大概在2004年11月3号的时候,有15件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里面不翼而飞,这数字上面还有一些问题,应该是15件,他们只查出10件,还有一些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这是大英博物馆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怎么来管好展品,不至于流失。
        第二部分是奖章和钱币的部分,这次来了很多。钱币部分非常精湛。有好几组:有希腊的,还有罗马和埃及的,精美绝伦,仿佛是历史的长卷。
        第五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希腊和罗马部分,这个部分也是大英博物馆最头疼的一个部分。尤其是希腊,今天还在向大英博物馆追要当年被拿走的一些文物。这次来了一些非常经典的展品。
        第六部分是版画和素描。大英博物馆没有收藏油画,但是,素描和版画的藏品非常精彩,一会我介绍来华的几件作品。
实际上博物馆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让藏品流动起来。比如说我的展馆有很丰富的中国的文物和展品,但是缺乏中国以外的东西,怎么办?就得借。在目前的情况下,借展是能够让大家广泛欣赏不同文明的艺术精品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也是让所谓的文化的遗产变得国际化,大家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别的文明中的艺术精品。今天,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带来了很多展览的机会,在北京最近有很多展览,包括国家博物馆,马上就有西西里的艺术品展,前一段时间世纪坛展出了文艺复兴的艺术精品。
        第二个特点在于展品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如果最保守地推测,起码从公元前3500年到1999年的作品都有,如果再往前推则是200万年以前人类原始时代使用的工具。
        第三个特点,文明的类型非常集中,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同的文明同时展现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理解它们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影响。
先说第一个特点——规模。大英馆的展览在韩国是由一个公司举办的,展出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可能条件还不如首都博物馆。这个展览首先在日本东京展出,主办是日本的一家报纸《朝日新闻》,当年纪念创刊125周年,1879年的一个报纸,然后在日本巡回展出。展出过程当中大概有50万观众,包括日本的天皇、皇后,还有小泉都去了。所以,在东京非常轰动。
东京展完了之后,就到了韩国的汉城。两个地方,一个是汉城,另外一个是在海边的一个城市釜山,各展三个月。当时的门票是12000韩元。参观的预期观众是50万人,结果大大超过了。汉城展完了之后到了北京,北京最后确定是272件的展品,把中国的艺术去掉。这是因为首都博物馆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物的收藏,所以没必要把它的这些作品拿过来展,所以去掉了中国部分,剩下就是近东、古希腊,罗马、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韩国的这家公司叫Soldae公司,给整个展览支付100万美金费用,还承担1亿5千万美金的保险金,展览的运作非常昂贵。但是,韩国在自己新闻报道里面提到,这次展览大概可以和前些年“从普桑到马蒂斯”的展览相媲美,当时赚了两亿韩元,这次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另外媒体报道非常频繁。
        第二个特点,我们今天看到这些展品时间跨度非常大。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形状非常的对称,非常规则的几何形体。大家知道,这样的东西在今天来说不算什么。不过,在新石器时代,在距今5000年的时候,当时是没有金属的工具的,只有石头,砸石头,磨制石头才可以做出这样规整的东西,非常不容易。
        这个是1999年英国女艺术家做的用品,是女性装饰用的。上面很有意思,出现了希腊神话的故事,少女被乔装成天鹅的宙斯所引诱。
第三,文明类型多。这次来的非常的全,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等。首先会看到这次来了很多的面具,这些面具非常有意思。一般情况下,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希腊的面具,希腊的面具据说是当年战争的时候希腊联军的首领国王阿伽曼侬用的面具。面具上的面相曾经认为是他当年死的时候的样子。在死人身上做个面具,表现纪念的意义。这次来的有伊拉克的金质面具。最有特点是来自哥伦比亚的面具。这个面具上加了一个胡须,有两种用途,一个与希腊的用法是一样的,就是人死的时候,在脸上放这么一个东西。还有一个用途:在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仪式的主要参与者带着面具。它跟其他的面具不太一样,可以是活人使用的东西。这样的面具在不同的地方——南美、欧洲和两河流域,不同的地域都想到了同一种材料——黄金,做的手法、目的几乎是相似的,很有意思。显然,不同的文明在早期的时候有一些相似的发展轨迹。
这次来的一件东西是两河流域文明中非常小的一块浮雕,大概这么大的一块,上面雕一个狮子,被国王的箭射中之后,大口吐血,非常疼痛,在挣扎。你看爪上。这是公元前645年时候的作品,这个作品非常生动地把握到了一猛兽在挣扎时候的痛苦。狮子其实是两河流域艺术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大英博物馆还有好几件。这个作品反映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国王为了显示他的力量去打猎,打猎不是打兔、小猫,他打的是猛兽。在比较夸张的表达方式里,甚至国王把狮子像猫一样夹在自己的怀里,显示他法力无比,强大的动物都不在话下。
大家可以看,在两河流域里面还有一些类似的表现。这是大英博物馆的大厅,国王面对射中的狮子站立起来,都毫不畏惧,非常自信:这个动物被我降服了。类似这样的东西很多,比如说被射好多箭中之后,流血的,吐血的,等等。可以看到,狮子回过头来非常痛苦的状态。在另一些雕像里面,可以看到国王带着他的随从,在跟狮子进行搏斗的情景。刚才提到英雄,最显本色的是把猛兽像宠物一样夹在自己的怀里,显示他的力量。所以这次来的小的一件东西其实是非常典型,能反映两河流域的雕塑的爱好、题材的选择倾向等。
这个东西如果再扩展一点,在别的文明里面也有一些相似类型的表现,比如说罗马,你就会发现英雄跟猛兽进行搏斗的镶嵌画。尤其是浪漫主义的雕塑家Barye,做过类似的造型。到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上面会看到有一个浮雕,这是皇帝,头上有光环,仔细看,他的脚踩在一个非常乖乖听话的狮子的身上。这些都是各种文明里面所面对的问题,怎么来显现我的力量?很有趣。
这次来的还有一件东西非常小,大概是这么高的一个雕像,这个雕像来自复活节岛。今天的复活节岛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上百座的雕像一起面对大海,雕像是怎么来的?如何做?是为什么而做?都不太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谜。在这个岛上出现一个非常奇特的动词,这个动词是世界任何一种语言里面所没有的——意思是“没有腿继续前进”。没有腿就没法走路,这一动词是怎么来的?看,所有的雕像都没有下面的部分,这个也是没有腿的。同时,我们要问的是,这件东西的造型的珍贵价值何在?可以注意到,雕像的造型是把两个人背靠背地粘合在一块。这是我们在复活节岛雕塑里面所看到的绝无仅有的一个。这样一种构想,人背靠背坐在一起,到底具有怎样的含义?我们现在不是很确定。    这是复活节岛上,有很多非常高大的雕像,雕像怎么做?很难做。另外,雕像从哪里来的?做了以后是干什么的?现在都不太清晰,所有的雕像都没有脚。
        在罗马时期,有一个相类似的例子,也有背靠背的形象,往往是两面神Janus,一面对着看着未来,另外一面对着过去。这个雕像跟复活节岛上面的雕像应该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在造型上不约而同呢?当然也有把两个形象翻过来的,如布朗库西(Brancusi)就有这样的作品。
        这次来的还有一件作品非常有意思,表现的是是当时占领伊朗的蒙古统治者在接受来自中国的使者的馈送,赠品是书,不失为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
我们通常情况下看到的佛像,是比较带有亚洲本土的特点,尤其是中国的佛像和中国人的面相很接近。这次大英来了两件风格独特的东西。一件是来自巴基斯坦南部的一个雕像,其面相跟日本、中国的佛的面相不太一样。这就是“犍陀罗”的风格的雕塑。历史上,希腊的一个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四世纪打过来,打到印度,把希腊的文化带到了亚洲。佛像因为希腊人过来的缘故有了一些希腊的元素,比如说面相就不是那么像前面所说的样子。从道理上讲,所有的佛教雕像都有一些本土的味道,日本的佛像和中国的佛像有一些区别,是因为日本人和中国人长得有点不一样。在这里比较明显的是面相的希腊味道,而对雕像上衣服衣褶的处理反映了衣褶本身柔软的质感,以及衣服后面身体非常完整的结构。这些都是希腊艺术的影响痕迹,也是不同的文明,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见证。
        第二个部分我想讲的是艺术的门类非常的多。有很多的绘画、雕塑等,还包括乐器。这次来的乐器是一件尤其珍贵的文物。
它出土的地方在乌尔城,乌尔城是一个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个位置大概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郊区不远的地方,现在这个地方的古代文明已经不复存在,只是考古的发掘能够依稀地呈现当年的盛况。据说在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宏伟的建筑,就是“通天塔”,当时建造者有一个雄心,要建到最高的高度,一直到天的高度。
        那么,今天在首博的展出的文物就有在乌尔城出土的,这些东西非常的珍贵。我们能够看到同样品相好的、历史这么久远的乐器主要是两个地方,一是大英博物馆;另外是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这两处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上面有一个牛的装饰物,这个牛的装饰物从材料上来看,让今天的人非常的惊讶,为什么?
因为,我们第一看到的是头的部分石料,这个石料是非常特殊的材料,叫“天青石”,颜色像蓝天一样青,非常蓝的颜色。今天我们看的展品有点发黑。天青石一沾水,色泽就会变得碧蓝。这种材料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有,就是今天巴基斯坦北部高原的一个地方出这种石头,巴基斯坦北部和乌尔城两个之间的距离相距遥远,在几千年以前,怎么从巴基斯坦北部将石料运到乌尔城做这个装饰物,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
        第二是牛角。这个牛角是象牙做的,伊拉克好像没有象牙。象牙主要来源是非洲,非常难得。所以,一边是从巴基斯坦的北部来的石料,一个是要从非洲运来的象牙。
另外,这件乐器上面还有一些装饰物,这件乐器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明的见证。这个乐器叫做“里拉琴”,天秤座就是以里拉琴命名的。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乌尔人演奏过这种乐器。看,就在徽标的这个位置上(这件文物也在大英博物馆)。我们放大徽标上的这一局部:一个男子在弹奏里拉琴,上面有一个牛头装饰物。当时出土的乐器不是一件、两件,而是为数可观。
我想提到,这件乐器虽然是属于两河流域的一件文物,但是却在西方艺术源头——希腊艺术频频地出现。
众所周知,阿波罗是太阳神,同时他还有一个任务是司管音乐。这是存放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里的一件浮雕精品,上面是一个牧羊人跟阿波罗在进行比赛的情景,前者因为说了一句我能吹奏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的话而得罪了音乐之神阿波罗。阿波罗请了一位国王做裁判,大家仔细看,这个国王右手拿着一把刀,如果这个比赛谁败了的话就要被剥皮的,多么残酷的惩罚。牧羊人虽然自己说了我可以吹出最动听的音乐,但是站在阿波罗的面前毕竟有点胆怯,身体往边儿上闪。相比之下,阿波罗则是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派自信的样子。
        里拉琴是音乐之神阿波罗随身所带之物,在希腊艺术里,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很多艺术品上可以看到它的存在。
        比如说,黎明女神和她在人间的美男子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后者身上带着的就是一把里拉琴,另外我们在其他陶瓶上面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乐器形象。
        在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一件作品《帕里斯和海伦的恋情》里,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琴,也是里拉琴,上面有一个浮雕挺精美的,就是“帕里斯的判断”。
另外,还可以从英国画家莫罗的一张画《色雷斯少女手捧里拉琴上的俄耳甫斯的头》里面看到这一乐器。当年希腊北方色雷斯地区的民族非常崇尚酒神,在狂欢的时候会做一些疯狂的事情。比如说,把喜爱的人撕成碎片。俄耳甫斯是一个弹奏里拉琴最为优美的一个人。但是,少女们在狂欢的时候,把他撕碎了。有一个少女在冷静下来之后非常后悔,用里拉琴把俄耳甫斯的头抱着在怀里。俄耳甫斯弹的里拉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作用,可以看作是音乐感化人、启蒙人的开端,从此,人类进入了文明的阶段。从背景上可以看到,在演奏音乐时,野兽都给吸引过来了。这么重要的一个里拉琴,今天的考古证明,它来自两河流域。这是多么有意思的结果。
附带一提,有一个美国学者写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出了两卷,还有两卷待出,每一卷都非常厚,书的题目是《黑色的雅典娜》。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雅典娜是西方女神的形象,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她的肌肤是黑色的,意思是,雅典娜的来源是非洲。当然,这种观点引起很多的争议。可是,我想,有一点事实非常重要,就是说,在那种早期的发展中,已经开始有了一些文明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痕迹。
这次来的埃及的文物,非常精彩。除了木乃伊,还有一个木乃伊的盖板,据说是非常神奇的,谁碰到它都会非常倒霉,如得病、暴死,等等。埃及这次来的这件文物——拉姆西斯四世的雕像也很独特。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形象,如果是法老的形象,国王的形象,大多是坐着,或者是站着的,却很少有跪着的。跪着必定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可能是在祭拜所崇拜的神,拉姆西斯四世手上拿着的两个东西就是祭奠时用的器物。
我说拉姆西斯的雕像非常重要,是因为埃及历史上拉姆西斯一脉可谓赫赫有名,建立了很多功勋。埃及有一个旅游的胜地,就是供奉拉姆西斯二世的阿布辛贝尔神庙。一年当中有两天非常关键,一个是拉姆西斯二世的诞辰日,另外一个是其登基的日子。那两天很奇妙,阳光以非常独特的角度照在雕像上面,雕像一刹那间仿佛是活过来了一样,栩栩如生。这两天到埃及去看会是蛮困难的,必须提前一年预定观览的座位。后来发生的一种变化非常有趣。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埃及要治理尼罗河,因为尼罗河每年泛滥,他们就建了一个阿斯旺水库。可是,水位上升之后,就会把拉姆西斯二世神殿淹掉,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得把神庙整体给迁移到比较高的位置上去。要迁移的话,就要改动这个位置,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了很多科学家,包括天文学家、数学家,各种各样的专家都来研究,把整体东西搬好,不要搬坏了,这是第一。另外,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搬过去以后,重现那两天的景象,太阳会直射到雕像上去,产生一种雕像仿佛要站起来活过来一样的奇观。结果,搬迁后等到诞生那天没来,等到登基那天太阳也没来。两个日子都挪后了一天!。这些科学家很感慨,我们这么算来算去,还是算不过古埃及人啊。
另外这次来的一些小东西,东西虽小,意义却非常特殊。大家在首博展出的一个木乃伊的胸口上面可以看到一个金甲虫。这个金甲虫的颜色偏黑,看木乃伊的时候,可能注意不到,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金甲虫在古埃及是一个生命轮回、生命持续不断的象征。为什么这样?中国人可能不太喜欢俗名叫“屎壳郎”的虫子,很不起眼的。据说,金甲虫的排泄物包含着卵子,会继续孵化生命。由此,埃及人相信,金龟子的生命非常顽强,可以持续活很多轮回。埃及人非常相信来世,人死了以后还有一种生活,这个生活是灵魂的另外一个去处。今天我们在埃及能够看到很多木乃伊,有一个统计数字说是1亿多具。因为,埃及人信仰里认为,灵魂出去之后,要回家,要回来,到曾经待过的躯体里面,所以对做木乃伊非常在意,非常讲究。
在做木乃伊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内脏去掉,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不去掉的,就是心。埃及人认为心是说话的地方,思考的地方,到另外一个世界,你的心必须在,必须说真话,说真话的地方放了一个心,生命能够持续,能够永远。把一个金甲虫放在心这一最重要的位置上。大家去看木乃伊一定要留意金甲虫,那是很重要的心意的表达。
另外还有心形的吉祥物,前面提到,心是很重要的器官。金甲虫雕饰物可能还有一个作用。每一个金甲虫反过来是一个平面,上面有一些花纹图案的雕刻。首博是这样摆放的,大家可以看到。那种图案在每个金甲虫上都不一样,这就变成了很有趣的一个现象。美国一个教授猜测,当年埃及人非常喜欢用泥板,一块没有干的泥上面拿东西滚一下,就有一个浮雕的效果出来。这个金甲虫是不是也是这样?比如说有一天去买东西,没有钱,用什么东西来赊帐呢,用这个东西去按了一下,按个手印似的,就像是使用信用卡。这个东西非常小,在博物馆里,很多人会走过去而视而不见。不过,如果汇集起来,会非常的缤纷多姿。
        如果我们知道金甲虫在埃及文化里面有这么一个重要的作用,才会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女性如此郑重其事地对着一个金甲虫顶礼膜拜。金甲虫存在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在神的眼睛注视之下。
这是把不同的金甲虫雕饰物都放在一块的话,极其的美,制作的材料各有不同,黄金、蓝宝石、绿宝石、玛瑙的,都有。为什么有这么多?因为,埃及的金甲虫雕饰物和他们的信仰有特殊的关联。
这里有一件是翻过来的,上面有一些刻的东西。每一件都是不一样的。做木乃伊的时候,内脏部分是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面。这次来的展品里面,非常的珍贵,有四件。这四件在世界美术史上谈到埃及的时候一定会提到的,这次都来了。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每个容器上面均有非常生动的造型。这边儿是一个人形,然后是狒狒,还有豺和猎鹰。他们都是太阳神的后代。他们保护着里面的脏器,仿佛神圣不可侵犯。位置就在玻璃金字塔下的那具木乃伊展品的两侧。
这次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希腊的文物。我们看到,有一个雕像没有头,也没有脚,是残缺的。这一雕像出土于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其实当年就在古希腊的范围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蒂忒(维纳斯)便是在塞浦路斯的海水里诞生的。这尊雕像虽然残缺,但却是非常珍贵的一个作品。因为,到现在为止,在全世界,这样的男性雕像不会超过200个。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时候,类似这样的雕像大概是一千万美金的样子。现在20年过去了,200多个的数量是不会增加了,但是其升值速度想来惊人。我记得美国加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博物馆,是美国石油大王出钱建的一个博物馆。80年代时收购了一件,花了一千多万美金,最后证明是假的!可见,收集到真的希腊雕像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尽管雕像是非常残缺的,但是依然能够反映出希腊雕像的鲜明特点。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条腿是靠前的。这个雕像不是两条腿并在一起,有一个腿跨出来一步,是一个动态的身体。这个动态有解剖学上的讲究:一条腿出去,身体的其它部分的肌肉会有相应的变化,仔细看,可以注意到雕像后面臀部处,两边是不一样的。就是说,雕像制作的时候,艺术家对人体各个部分的肌肉结构已经有非常精到的理解。再仔细观察,大家可以看到雕像的肩膀也是一高一低的,意味着什么?不是笔直地站着,而是放松地站着。总之,雕像虽然是不完整的,但是的确非常精湛。
有一个小的铜雕,是赫尔墨斯的形象。赫尔墨斯是商业之神、通讯之神。所谓通信之神,其传递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其脚上有一个风火轮。另外,他的手上会拿着一根魔杖。这魔杖可以改变天气,比如说乌云密布的时候,魔杖一拨,阳光就会泻下来。在这尊雕像上,这两个东西都没有。只有一件东西可以表明雕像的身份,就是所谓的遮阳帽,有点像马鞍形的东西,也是希腊的造型。这个雕像呈现的是一个非常放松的身体,微微有一个S型的姿态,手是非常自然摆放的姿势。另外,大家仔细去看,这个身体的比例非常非常的完美,为什么?因为如果把身体看作是两部分的话,以中间的肚脐为切分点的话,肚脐下面这部分和肚脐上边的部分构成一个黄金分割比,这是最美的人体比例。希腊人对人的理解非常理想化。同样道理,一个腿往前跨了一点,到小雕像后面去看,臀部的两块肌肉也是高低不一样的。
希腊的文物里面还有一个部分,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希腊在绘画方面的辉煌成就的东西。到今天为止希腊绘画几乎看不到了,而希腊画家的传说非常神奇。比如说,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葡萄,画得非常逼真,小鸟竟然飞下来啄食。但是,我们看不到这些神奇无比的画面了。也许,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今天这样一种陶瓶,上面有生动的描绘。陶瓶有三种类型:
        一种是黑绘风格,画的形象是黑的。其次是红绘风格,人物的形象基本上以红的颜色为主。第三个叫做白底风格,陶瓶上面的背景是白颜色为主。这样三种类型,这次都来了,每一件都非常精湛。
大力士。国王让他做12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一件是要他把一个非常难抓的野猪活捉到。他用智慧果真把野猪给抓来了,结果国王吓得倒退三步。上面的画面非常有意思。一边是力量强大的男性,一边则是一个在指导他的女性,皮肤是浅色的,这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男人再有本事,后面也有一个女性啊。在同样的文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旁边总是站着雅典娜。
        第二是红绘风格,这个东西像一个盘子一样,也是希腊人喝酒的酒具。喝酒的时候,动作非常优美,不是端着喝,一个手这么拿着喝,非常优美。酒杯后面有一些青年男女在交谈的情景。在酒杯的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非常优美的画面,是一个青年女性拿着一朵花在闻香,脸上的表情非常自如。另外有一个卧具,还有一个坐具。在她身后有一块镜子,是一个铜镜。这个时期铜镜制作的审美价值非常高,背后照镜子,反过来是线描的图像,大概是这样的。这是两个人碰到一起的情景,好像在问:你吃了?大概是这个意思。想象一下:自己照镜子的时候,看到一张脸,觉得自己不太开心,再把镜子翻过来看,也许看到那么惬意的画面就开心了。
第三件陶瓶是白底的,白底风格。在希腊旅游的时候,在礼品店可以买到白底的陶瓶(复制品),我建议大家不要随便买。白底的陶瓶多跟死亡、祭奠这些的内容有关系,是献给亡灵,献给死去的人的。画面上相应地表现出这样一些内容。这里是一个女性,正在给亲人扫墓。把瓶子转过来,还有一个女性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所有白底的风格跟死亡有关系。这是三种陶瓶。
        这次来的还有古希腊的金器。希腊的金器非常令人惊讶,尤其是在希腊的北部,当年马斯顿的发祥地,发现了大量的精美的黄金饰品,挖掘起来让考古工作者心跳不已,有时发掘出来是一万五千件啊。不但是量非常大,而且制作的工艺极为精湛。
这里有一个例子,大家看有一个项链,是以花蕊的形状做出来的。这是桃金娘的花蕊,非常具有象征色彩。据说,阿芙罗蒂忒——爱之神在海的泡沫里诞生后,到了岸上就羞涩地躲在桃金娘的花丛后。从此,桃金娘就和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后来文艺复兴时的很多艺术家在自己的绘画里经常画桃金娘的形象,表示生活的美好。
        比如说,提香一幅画里面出现在窗台上的花(不太清晰),实际上就是桃金娘花,处在一种家居的环境里。
另外拉斐尔,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三大艺术家之一,画了一幅《骑士之梦》。画里面有一个小骑士靠在马鞍上面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两个美丽的女性。一个女性一只手拿着一把剑,表示力量,另外一只手拿着书,表示知识。旁边还有一个女性拿着一束小花,这束花就是桃金娘。要力量与知识,还是要美好的生活?有点为难,不过,或许小骑士什么都要呢。
在另外一张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中,维纳斯和他儿子丘比特在一起,丘比特拿着花环。这个花环放大了看,就是桃金娘花。这就是桃金娘的花蕾。这个小家伙正在撒尿。花跟首饰上一模一样,所以首饰上用桃金娘花的方式是有文化的渊源的。还有两个耳环。看了这些精美的耳环,很多人以后也许不戴耳环了,因为自己的耳环相比之下可能太差了。古希腊的耳环的确很精美,耳环底下是小丘比特的形象。
这次展出的还有一些金币,都非常精湛,是特定的历史画卷。上面一枚中的头像是菲利浦国王。下面一枚,则是他的后代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从希腊、地中海一直打到了印度,是非常英勇善战的人。上下两枚仔细比对,可以注意到,有其父必有其子,面相非常像。亚历山大开拓疆域,已经是无往不胜,因为钱币背面是胜利女神。
        本次展览大概可看性最好的是中间的罗马厅。我们看到三尊雕塑,前面是这次来的展品里面最重的一个,好像是一吨多,运起来非常困难。你别看雕像看着很舒服,运起来可是难啊。
这是罗马人非常喜欢的狂欢节的主角――酒神,他手上拿着葡萄,葡萄是酿酒用的,头上还有葡萄藤。这个雕塑非常能够反映出古罗马对希腊文明的崇尚。在古罗马的时候,有钱人家里请家庭教师必须会希腊语。今天有人会拉丁语,那就了不得了,比如小说《红与黑》写到,主人公于连能够读拉丁文的《圣经》,就很了不起。在古罗马的时候,拉丁语反而是比较粗俗的,希腊语才是很高雅的语言,是有知识的人用的。虽然希腊人被罗马人征服了,在文化上面罗马人还是非常崇拜希腊。
后面两个雕像,左边是罗马皇帝,叫哈德良。这次展览里面放在右边第一个展厅的是一个小的雕像,也是是哈德良。看小的之后再看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换句话说,古罗马做一个雕像,就像一个什么特定的人,已经非常到家了。哈德良对希腊的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非常痴迷,他自己在外形上也追求希腊人的样子,留上了希腊人的胡须,后来所有皇帝都这样,都留有胡须。他痴迷的还有一个地方,是右边的雕像。右边的雕像是谁呢?是一个美少年安提诺乌斯(Antinous),长得非常俊美。哈德良非常喜欢他,把他拉到宫里去,跟他一起玩,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在希腊神话里面有一个相似的版本。宙斯——最高之神曾经看上过一个美少年,宙斯变成了一只鹰,把他叼走,叼走之后做什么呢?就让他在众神喝酒的时候斟酒。哈德良非常心仪宙斯,也找了一个美少年,陪他玩儿。后来这个男孩子在尼罗河里面淹死了,哈德良便不理朝政,不干活,什么都不管了。后来有人给他出主意,你这么喜欢他,这么想他,给他做一个雕像,尊为神的形象吧。哈德良这才感觉好了一点,从此恢复正常。首博布置得非常巧妙,哈德良非常深情地看着少年,而且是一个最好的角度。最美男性就是这样。艺术家在表现的时候,一个是历史的依据,另外也有了塑造一个美的男性形象的借口。哈德良胸像的基座和安提诺乌斯的基座是一样的,展览时放在一起是应该的。
还有一些小东西,浮雕、戒指等等。
这次展览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象棋子。来了三个,国王、主教,还有一个是骑士。国际象棋其实不是西方的东西,据说最早是从波斯开始的,这个游戏后来到了欧洲。棋子的原产地是北欧挪威,材料是用挪威的海象。很有意思,无论是国王还是主教,表情都有点诡异,就是不太开心。生活压力比较大,还是怎么回事?据说这一组东西给了哈利·波特的作者一些灵感,我没看过小说《哈立·波特和魔法石》,也许看过的观众会有一些体会。这也是文明的一个蛮有趣的地方,波斯的游戏传到了欧洲,带上了欧洲的色彩。
        这次展览有很多大师的作品,包括达·芬奇、拉斐尔、丢勒,都是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还有伦勃朗、贝里尼、鲁本斯、戈雅,等等。
我们来看几件,其中一件是达·芬奇的素描,两个火柴盒这么大,在展厅听到有一个人在议论:我就弄不明白,达·芬奇的时代的纸是不是比较贵,画那么小。其实达·芬奇用纸非常大方,他的手稿就有几千页。比尔·盖茨花大钱买了两张,是一个天价。达·芬奇画里面这些东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为什么?我们知道达·芬奇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很少去画女性的裸体,经常画男性的人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对古希腊的东西都非常崇拜。这里的形象酷似希腊的雕像。为什么这么年轻要拄拐棍?是因为画素描的时候要花时间,模特不拄拐棍不行,不是年纪大了要拄,是为了造型。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太小,但是凑近以后能发现极其精彩的地方。研究者认为这件素描是达·芬奇的精品之一,除了造型非常典型地具有向往希腊理想的特点之外,这幅画是有光的。人物看的方向是光的方向,有一些非常细微的斜线,那个斜线仔细看会发现,不是用右手画了,是用左手画的。达·芬奇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用左手反写。不近看,不足以体会其中的精彩。大家听了这次讲座之后,一定会从中看出很多妙的东西。
第二位是达·芬奇的崇拜者拉斐尔,也是一个天才,非常可惜,他只活了37岁。如果他能够继续活下去的话,也许会有更多的令人惊叹的艺术杰作。达·芬奇有一张《蒙娜丽莎》,拉斐尔这张画是素描,姿态非常像《蒙娜丽莎》的坐姿。但是拉斐尔还是拉斐尔,不是在重复达芬奇,看到是另外一种味道,画的是《圣女像》。圣女非常平静,非常柔美,这是拉斐尔一贯的风格。
在这次来的作品里面紧挨着达·芬奇素描旁边的是北方的丢勒的杰作,怎么叫北方?我们知道达·芬奇是在意大利,在欧洲的南方。在北方也有一个大师,是在德国,这个大师就是丢勒。丢勒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才华上不逊色于达·芬奇。据说达·芬奇的数学成果当时就发表的话,整个数学界的发展就可能往前推进很多。如果他当时设计图能实施的话,我们人类很早就有了降落伞,诸如此类。他的多才多艺到了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方。北方的丢勒也一样。他画版画,版画非常精细的线条,所有的光感,所有的色彩变化,都有很好的表现。他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爱好:喜欢数学。自己写数学书,并配上插图,今天的教授都做不到,哪怕拿诺贝尔奖的数学家也不会像他那样。文艺复兴是极其伟大的一个时代,天才们无所不能,他在这幅画里面有个小小的数学游戏。在这幅画的右上角的方块里有密密麻麻的数字,从1到16。数字的排列特别有趣,横向加起来34,竖向的加起来34,对角线加起来也是34,都是34,这是他数学爱好的显露。如果注意到这一点,会有妙趣。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所有文艺复兴的大师,心里面的榜样就是古希腊和罗马,他们很多作品都和古代的东西融合在一起的,据说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有过一段思考——忧郁产生天才。为了表示对柏拉图的崇敬,丢勒创作了这张版画——《忧郁》,里面有一个女神,不是一般的女性,是有翅膀的女神。女神托着脸在思考着什么,手上拿着一个圆规,前面有很多非常古怪的几何形,还有一个动物、一个圆球、工具等等。有一个是小天使坐在那儿,背后有铃铛、计时的沙漏,天平秤是称重量的,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从某个方面理解、衡量世界的工具。在她的眼睛里面流露出文艺复兴时人的神态,对所有东西都有好奇,有思考、探究的强烈欲望。
        另外我想提到一个事实,这个方块里面,最后一排中间两个数字至关重要,一个是15,一个是14。可能与这张画完成于1514年这一创作的年份有关;另外1514年也正好是艺术家的母亲去世的年份,或许是对他母亲的一种纪念。
最后,我想提到的非常重要的展品――罗塞达石碑,是模型,不是原作。这个石碑上面可以看到一些当年在研究石碑的时候所凭借的细节。人们几乎看不懂这个东西,上面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草书,最下面的是古希腊文。大家看到有几个地方画了黑框,里面是托勒密的名字。19世纪有一个法国的学者商博良(Champollion)发现这些地方被圈起来,开始琢磨。什么被圈起来?后来读下面希腊文,有一个名字出现了几次,这个名字他看懂了,因为他懂希腊文,这是一个国王的名字。石碑的三种文字是对应的,他后来慢慢通过希腊文,破译了古埃及的草书和象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在他之前几乎是失传的,没有人可以解读,谁也读不懂。商博良从石碑上的线索找到了从古希腊解读古埃及文字的可能性,后来关于古埃及的学问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局面。他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世界上最值钱的石头就是这块石头,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我为什么把罗塞达石碑放在最后讲呢?从文物的角度来说,这次的展品不是原件,原件还在大英博物馆,但是这个石碑的意义很重要,所以我要提到它。前面我讲到,这次大英博物馆来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藏品精彩纷呈。但愿,我的讲演作为一种点评能进一步激起大家的兴趣。谢谢各位!
如果大家有问题,还有一些时间可以讨论。

        主持人:我们感谢丁教授的精彩演讲。欢迎大家提问。丁教授为本次展览专辑画册撰写了一篇很长也很深入的论文。我虽然读过那篇论文,但听了丁教授的讲座,还是觉得非常精彩。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我觉得丁教授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上,比我们原来想的还要深入。欢迎大家提问。
        听众:丁教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在刚才您讲的塞浦路斯出土的男性雕像,就是古希腊的那件,一条腿伸了出来。那么,古埃及的壁画和雕像里面的人物形象也有一条腿伸出来的,正面和侧面都是这样,我请问有什么联系?
丁宁:一条腿伸出,而且又是自由站立的,在埃及的雕塑里很少。雕塑后面的背景全去掉了,人就成了一个完全表现的东西。还有一点,所有的希腊雕像显示了一个特别迷人的特点,叫“古风的微笑”,人物的嘴角是弯弯的,有笑容洋溢出来。这并不一定表示他在笑,而是表示他是一个活的人。古埃及的雕像大部分都是和死人、坟墓有关,但是希腊的雕像出现了非常生动的活人的形象。
丁宁:我想今天在座的各位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因为上博物馆是非常有质量的生活的表现。我是这么感觉的,在巴黎不去卢浮宫,在北京有这么一个好的博物馆,不来看,都是非常大的损失。有时候在国外,有一些事情看了以后非常有感触,我曾经在一些大的博物馆里面看到老师带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到最好的博物馆去参观。有一次我问带队的老师,对那些孩子能讲什么呀?他说,我今天上午把这些小孩带到比利时的皇家音乐博物馆,让他们认识几件乐器,告诉他们一定要记住,接下来又将孩子们带到了皇家美术馆,让他们在名画里寻找上午看到的乐器。小孩子在博物馆里瞪着眼睛,眼睛发光,到处找,找到以后就向老师举手,兴奋得不得了。我想,这么小的孩子经过用最好的顶尖的艺术作品进行的启发式教育,长大以后审美的趣味怎么会不纯真,文化修养怎么会不高呢?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有多少,要看博物馆。一个城市的文化生活质量是怎么样,看博物馆收藏的东西怎么样。所以,博物馆跟我们生活关系非常大。最近几年,中国人出国再也不是以前那样,每一分钱省下来去买一个什么电器,这样已经没有意义了,不会有人去国外扛冰箱回家。去欧洲旅行,除了非《申根协定》成员国家英国、爱尔兰等不能去,其他的国家都可以随便走。这样的情况下,慢慢大家会有共同的感受:还是要去看这些地方积累下来的最精华的文化创造。除了上剧院,上金色大厅,上国家大歌剧院这样一些地方去欣赏音乐会、歌剧表演外,还有一个去处就是上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奥赛博物馆、英国的国家美术馆等等。我曾经碰到一朋友,她是学工程的,现在每年有机会到西欧去。她第一次、第二次去,都觉得非常新鲜;到了第四次,第五次就难受了,渐渐看不懂了,因为以前受到的教育有缺失。现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又加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育,这是教育方针的一个大的变动。对艺术、文物的欣赏是今天教育需要补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审美素质有待提高的局面会得到显著的改观。

}

在《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之前,刘瑜已经有近十年没有出版新书了,《可能性的艺术》是她在“看理想”平台制作的一个音频课程的讲稿,前后写作了大半年。而在此之前,这位广受欢迎的比较政治学学者花了五年的时间,投身在另一部学术书稿上,目前还在出版流程中。

人可以不关心政治,却很难脱离政治而存在。“我们不得不试图理解政治,这不仅仅是因为——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而且因为政治中有我们命运的源头。水手在大海上航行,努力练习航海技术,掌握气象地理知识,储备粮食物资,殊不知,最能影响这场航行成败安危的,不是水手的智识,而是大海本身的‘脾气’。它波涛汹涌,水手无处可逃;它风平浪静,水手才可能岁月静好。人类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被政治‘绑架’,它是我们所有人脚下看不见的大海,是我们必须穿越的看不见的暴风骤雨。”

新书上市前,刘瑜对她的编辑说,第一不要做太多推广,第二不要印太多量,任何试图成为爆款的尝试,都有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起畅销来说,她宁可要的是长销:细水长流地卖着,被润物细无声地读到,也许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这本书依然在卖,那些隐伏在政治中的理性和观念,并没有因为世易时迁而落伍。她想象这本书的读者,不仅仅是那些“自我选择的群体”——具备一定教育和认知水平、抱有公共关怀的人,她所期望的有更具象的影子:“我写任何面对公众的东西,心目中都会有一定的针对性,我希望这个书不光大学生可以读,最好县委书记能读懂,乡长也能读得下去,包括一些经商的企业家也愿意去读。”

写一首老妪能解的诗歌是容易的,写一篇适合所有人的政治文章显然要困难得多,并不是尽量把文本写得平易、把说理诉诸常识就能做到。“众所周知,谈论政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在一个政治极化的时代尤其如此。很少有什么事物能像政治那样,激起狂热的爱恨,让陌生人成为同道,让朋友成为敌人……似乎,政治是一切关系、一切道义、一切概念的扭曲场;似乎,政治总是带来错位,理解政治的努力永远造成误解。”

对政治的理解之旅,首先可能就从对误解达成理解这个起点开始。

在今天讨论世界政治,全球化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之前的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欧洲极右势力重新抬头……背后似乎都对应着全球化的退潮。经济全球化给跨国公司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和巨额的利润,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但西方国家的蓝领工人,深感自己沦为了全球化的牺牲品。

在西方蓝领工人眼中,全球化之后,不但许多工作机会流去了其他国家,而且他们花了一两百年斗争换来的工人权益,诸如最低工资、最高工时、休假补助、医疗保障等等,在全球化面前几乎被抹平。有研究显示,扣除了通货膨胀影响之后,美国蓝领阶层的工资水平在过去四十年中没有任何增长,在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他们成为“没有赶上火车的人”。21世纪以来,白人蓝领阶层是美国唯一自杀率显著上升的群体。于是,“这些被经济全球化抛弃的人一气之下动员起来,把右翼政治家选上了台。”

学生时代的刘瑜图/受访者提供

刘瑜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她还是政治系的本科生,教科书上的主流政治观点是:全球化如何戕害了发展中国家。学界流行的理论是“世界体系理论”,在这种理论中,世界被分割成“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中心地带”由于贪得无厌,不断从“边缘地带”榨取资源,使之陷入永久贫困。所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本质上都是新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通过全球化实现翻身。

最初,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全球化的牺牲品,发达国家是受益者,短短一代人的时间,发达国家认为自己成了全球化的牺牲品。这种观念的180度大转弯,自然会引起刘瑜的研究兴趣。

在全球化这个“连接器”的水位变化中,冷战结束是一个关键节点,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东、西两个阵营的打通,两个大水池连成了一个超级大水池,因此也有学者把后冷战时代的全球化称为“超级全球化”。而“超级全球化”也加剧了西方国家的“三难困境”。

2022年3月1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参观者体验华为折叠手机图/视觉中国

全球化是不是现代人类无法完成的巴别塔?

南方人物周刊: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DaniRodrik)提出的“三难困境”,即全球化、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很难兼得。在经济水平竞争的背后,是经济模式的竞争,在经济模式竞争的背后,则是制度甚至是文明竞争。对此,你的感受如何?

刘瑜:全球化的确把饼做大了,但抢到这块饼的却不是所有的人。资本家阶层当然有理由热爱全球化,之前他们是在一个国家挣钱,现在是在一百多个国家挣钱,本来微软可以卖给3亿人,现在可以卖给70亿人;本来麦当劳在几个国家开店,现在开在一百多个国家,所以资本家肯定欢迎全球化。但是工人阶层可能正好相反,他们本来是和100万人、1000万人竞争工作,现在却变成了和1亿人、10亿人竞争工作。

瑞士每年召开的达沃斯论坛是著名的全球经济论坛,也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象征,很多人把全球主义者称为“达沃斯人”,来自各个国家的企业家和经济大鳄相见甚欢,谈笑风生,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工人阶层却彼此怨恨,觉得对方抢了自己的饭碗。

}

关于现代的死刑刑罚我们通常所认知的就是枪决、注射、、绞刑等,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石刑吗?也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死刑方式,比起我国古代等来讲是更加的残忍变态,并且这种刑法至今都还可能存在于世,简直是毫无人道可言。下面就一起和小编来一起看看这种残忍的酷刑吧!

在伊斯兰教的国家中,有一个相对应的伊斯兰教法,而石刑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教法的规定,此刑法主要是对已婚的男女所犯了通奸、淫乱罪之后,只要有4位证人的存在,认为其所犯罪是真实的,那么此人就会通常被判处此刑(在我古代对通奸者的刑法也是非常多,比如:浸猪笼、等)。下面就在看看这种刑法的执行方式。

在世界上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国家中,这种刑罚是很普遍存在的,就算到如今的现代也有很多国家没有舍弃这种刑法:比如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尼日利亚、文莱等国家,至今还都有出现。就是将人用石头给活活的砸死,简直是惨无人道,比起新加坡来说是更为残忍!

被判处石刑的人,会先被埋入沙土之中,就像活埋一样(男的会将其埋到腰间,漏出上半身。女的会埋到胸以下),然后施刑者便开始反复的像犯人用石头砸,直到犯人死去。对已婚的妇女或者男子,有孩子的,且必须让孩子到现场观看,并且受刑人的父母一定要与其脱离母(父)子(女)关系,还要参与到砸人的行为中。你说这惨不惨忍?比起我国古代犯人最怕的酷刑来讲,是更加的恐怖啊!点击下一页,查看具体的受到此刑处罚的事件。↓↓↓

据有关报道,在2003年7月12日,土耳其艾里姆一名名叫塞穆瑟·阿拉克的女子,上月被埋进了一处城市公墓的角落里。因为未婚先孕,塞穆瑟被处以了石刑。塞穆瑟和那名使得她怀孕的那个叫希拉·阿西尔的男子,都是她的家人为维护“家族荣誉”而杀害的。希拉和塞穆瑟一道在镇子的野外遭受石刑,他当场就丧了命。

2006年5月15日上午,伊朗大不里士,一位全身罩着黑纱的中年女性被带进了法庭。法庭上,她承认在丈夫去世后,她和两名男子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由此她被判99下鞭刑。这位女性名叫萨基内·穆罕默迪·阿什蒂亚尼,在被判刑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4个月后,阿什蒂亚尼的案子被另一家法院翻了出来。这家法院认为阿什蒂亚尼的罪行不仅是与其他男子发生不正当关系,而是谋害亲夫,因为与她有染的一名男子被控谋杀了她的丈夫,因此这家法院判定她犯了通奸罪,并决定对她实施石刑,即被人用石头砸死。

2008年10月29日,索马里基斯马尤地区一名23岁女子因犯私通罪,被当地的部族分子执行石刑。石刑执行者在数百名围观群众面前掩埋该女子至颈部,然后实施石刑,并三次将该女子拖出查看是否死亡。执行过程中,女子的一名亲戚和其他人曾试图营救,但遭到石刑执行人员开火,一名儿童死亡。

伊拉克17岁少女遭石刑

2007年一名17岁伊拉克少女被族人用石块砸死。这段过程被拍成录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录像显示少女被一群咆哮的男子从屋内拖出,随即被当街拳打脚踢,数秒钟之后,她已像胎儿一样蜷缩在地上,用胳膊护住脑袋,努力抵挡着雨点般的石块。一块水泥砸了她的后脑勺,这致命的一击让她顿时血流成河,很快就一动不动。踢打和石砸仍在继续,接着就是男子们得胜的欢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草上面的石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