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做阳极(Pt、Au除外),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阳离子放电顺序不变,是什么意思?

最近很多读者在查阅关于电解池中电极的放电顺序的解答,今天明编为大家精挑7条解答来给大家重点解析! 有89%核心玩家认为电解池中电极的放电顺序(电解池金属电极放电顺序)值得一读!



一.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是啥?

Na Ca K 阳极:阴离子放电或电极放电,失电子能力强先放电若阳极是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溶液中的阴离子一律不放电,而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2.若阳极是惰性(Pt、Au、石墨),则放电顺序如下: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二.电解时得电子的顺序

氢离子无论在水里还是在酸里,放电顺序是一样的。但是,很多离子放电电势是和浓度及溶液酸碱性有关的。

三.电解池中电极的放电顺序

1.电解池中电极的放电顺序阴极: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能力强先放电Ag >Hg2 >Fe3 >Cu2 >H >Pb2 >Sn2 >Fe2 >Zn2 阳极:阴离子放电或电极放电,失电子能力强先放电若阳极是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表Ag以前),溶液中的阴离子一律不放电,而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2.若阳极是惰性(Pt、Au、石墨),则放电顺序如下: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扩展资料:四类电解型的电解规律当阳极为惰性电极时①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增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

3.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水。②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无氧酸pH变大,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电解质。③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阴离子相同的酸。④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变小。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阳离子相同的碱或氧化物。(1)根据总反应式计算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出比例式计算。(2)根据电子守恒计算①用于串联电路中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4.②用于混合溶液中电解的分阶段计算。(3)根据关系式计算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关系建立起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构建计算所需的关系式。如以通过4mole-为桥梁可构建如下关系式:阳极产物阴极产物(式中M为金属,n为其离子的化合价数值)该关系式具有总揽电化学计算的作用和价值,熟记电极反应式,灵活运用关系式便能快速解答常见的电化学计算问题。

5.提示:在电化学计算中,还常利用Q=I·t和Q=n(e-)×NA×60×10-19来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量。

四.电解池中NH4 和H 的放电顺序

H 在前面,铵根要先给出H 才和H 一样

五.怎么判断原和电解池的电极,以及放电顺序!

1.1原电池中,首先分析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池原理,发生氧化反应(即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即得电子)的一极为正极。

2.高中化学电池分正负两极,负极一般为金属失去电子,正极一般本身不参与反应,会有物质在正极得到负极转移过来的电子,可能是离子也可能是分子。

3.所以原电池没有离子的放电顺序。2电解池,首先应该先会判断两极,和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和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然后掌握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简称:阳失氧阴极放电顺序: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反应中反应物的判断——放电顺序⑴阴极A。阴极材料(金属或石墨)总是受到保护。阳离子得电子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反表:K

4.阳极材料是惰性电极(C、Pt、Au、Ti等)时:阴离子失电子:S2->I->Br->Cl->OH->NO3-等含氧酸根离子>F-B。

阳极是活泼电极时:电极本身被氧化,溶液中的离子不放电。

1.在化学上有个歌谣,就是说的元素活动性顺序,说白了就是放电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越靠前,金属越活泼,放电能力越高上了高中你就能接触到了,这是必须要背过来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上边说的放电顺序是金属单质,可不是离子,

阳极:活泼金属银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银前面的金属硫离子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含氧酸根。阴极:银离子汞离子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铅离子Sn离子亚铁离子锌离子

}

小编老师特意整理出2022高三一轮复习攻略之物化生解题必备的重要结论,希望能够为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免费领~北京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资料超全汇编!包含:高中个学霸笔记+历年一模试卷+思维导图+2022北京各科必刷题+一轮复习规划和要点等等,免费领取! ///

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13.开普勒第一定律的内容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14.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其间存在的一个常用的关系是。(类比其他星球也适用)

15.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的表达式v1=(GM/R)1/2=(gR) 1/2,大小为7.9m/s,它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随着卫星的高度h的增加,v减小,ω减小,a减小,T增加。

16.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7.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这是使物体脱离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18.对于太空中的双星,其轨道半径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其环绕速度与自身的质量成反比。

19.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以此解题就是利用功能关系解题。

20.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2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只起到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3)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功的总和等于零。

2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可以做负功也可以不做功。

(2)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的机械能的转移;二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 Δs相对。

23.若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电荷,因相互作用而平衡,其电性及电荷量的定性分布为“两同夹一异,两大夹一小”。

24.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连线中点的电势等于这两点的电势的平均值。在任意方向上电势差与距离成正比。

25.正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大,负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越小。

26.电容器充电后和电源断开,仅改变板间的距离时,场强不变。

27.两电流相互平行时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排斥;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28.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仅受洛伦兹力时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粒子的速率、半径无关,仅与粒子的质量、电荷和磁感应强度有关。

29.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做圆周运动:

(1)速度偏转角等于扫过的圆心角。

①粒子从某一直线边界射入磁场后又从该边界飞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

②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对称性。

③刚好穿出磁场边界的条件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与边界相切。

(3)运动的时间:轨迹对应的圆心角越大,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就越长,与粒子速度的大小无关。[t=θT/(2π)= θm/(qB)]

30.速度选择器模型:带电粒子以速度v射入正交的电场和磁场区域时,当电场力和磁场力方向相反且满足v=E/B时,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被选择)与带电粒子的带电荷量大小、正负无关,但改变v、B、E中的任意一个量时,粒子将发生偏转。

(1)为了使粒子在加速器中不断被加速,加速电场的周期必须等于回旋周期。

(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

(3)在粒子的质量、电荷量确定的情况下,粒子所能达到的最大动能只与D形盒的半径和磁感应强度有关,与加速器的电压无关(电压只决定了回旋次数)。

(4)将带电粒子在两盒之间的运动首尾相连起来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带电粒子每经过电场加速一次,回旋半径就增大一次,故各次半径之比为1:21/2:31/2:…:n1/2。

32.在没有外界轨道约束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三个场力(电场力、洛伦磁力、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若为匀速圆周运动则必有电场力和重力等大、反向。

33.在闭合电路中,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

34.滑动变阻器分压电路中,总电阻变化情况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段电阻变化情况相同。

35.若两并联支路的电阻之和保持不变,则当两支路电阻相等时,并联总电阻最大;当两支路电阻相差最大时,并联总电阻最小。

36.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且最大值Pm=E2/(4r)。

37.导体棒围绕棒的一端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E=BL2ω/2。

38.对由n匝线圈构成的闭合电路,由于磁通量变化而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39.在变加速运动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或最小——常用于导体棒的动态分析。

40.安培力做多少正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安培力做多少负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在通过纯电阻电路时,又会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41.在Φ-t图象(或回路面积不变时的B-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既可以反映电动势的大小,又可以反映电源的正负极。

42.交流电的产生: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用Em=nBSω;计算某一段时间Δt内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用E平均=nΔΦ/Δt,而E平均不等于对应时间段内初、末位置的算术平均值。即E平均≠E1+E2/2,注意不要漏掉n。

43.只有正弦交流电,物理量的最大值和有效值才存在21/2倍的关系。对于其他的交流电,需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确定有效值。

44.回复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始终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与位移方向相反,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45.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在一个周期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4A,半个周期内,物体的路程是2A,但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运动的路程不一定是A。

46.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1)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

48.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相距半波长的偶数倍的两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49.同一质点,经过Δt =nT(n=0、1、2…),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经过Δt =nT+T/2(n=0、1、2…),振动状态完全相反。

50.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由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而定。

51.根据反射定律,平面镜转过一个微小的角度α,法线也随之转动α,反射光则转过2α。

52.光由真空射向三棱镜后,光线一定向棱镜的底面偏折,折射率越大,偏折程度越大。通过三棱镜看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而且虚像向棱镜的顶角偏移,如果把棱镜放在光密介质中,情况则相反。

53.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不改变光线行进的方向及光束的性质,但会使光线发生侧移,侧移量的大小跟入射角、折射率和玻璃砖的厚度有关。

54.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与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

55.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当两列光波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处的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当到达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处的光互相减弱,出现暗条纹。

56.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和频率有关;而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只跟介质有关。

57.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相邻的任何核子间都存着核力,核力为短程力。距离较远时,核力为零。

58.半衰期的大小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物体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59.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入射的若是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个定态的能级差或超过电离能;入射的若是电子,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两个定态的能级差。

60.原子在某一定态下的能量值为En=E1/n2,该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电势能。

61.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在合外力恒定的情况下,物体动量的变化量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62. F合Δt=ΔP→F合=ΔP/Δt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63.碰撞问题遵循三个原则:①总动量守恒;②总动能不增加;③合理性(保证碰撞的发生,又保证碰撞后不再发生碰撞)。

64.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连成一个整体)中,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且机械能损失最大。

65.爆炸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


1、溶解性规律——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为: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1.糖类的基本元素为C、H、O,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13.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14.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5.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7.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8.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19.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0.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1.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22.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3.(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4.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5.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网络调节下完成的。

26.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2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8.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9.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30.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31.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32.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33.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3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35.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6.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7.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38.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39.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40.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41.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42.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3.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4.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45.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46.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47.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48.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49.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50.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51.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52.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53.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54.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55.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6.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5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58.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59.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6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6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62.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3.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64.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65.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6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6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68.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69.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0.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7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72.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73.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74.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75.细菌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76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77.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78.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79.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80.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免费领~北京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资料超全汇编,免费领取!

3)评论区回复“资料领取”

}

由于知识点较细,以下内容若有误。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留言指正。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重晶石:BaSO4(无毒)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1、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SO 2 (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 2 (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4.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应为: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 、SiO2=和金刚石。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

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

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 4Ag ↓ + H2CO3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5.无机反应中的特征反应






6.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7.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9.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

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4)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10.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3.先“塞”后“定”原则

4.“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

5.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6.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7.连接导管通气是长进短出原则

11.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12.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13.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14.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15.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16.“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的微粒:

2.“18电子”的微粒:

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②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③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1.纯净物:重水D2O;超重水T2O;蒸馏水H2O;双氧水H2O2;水银Hg;水晶SiO2。

王水(由浓HNO3和浓盐酸以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混合物)

19.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21.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集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22.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23.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7、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2价硫(H2S及硫化物);CH3

(2)+4价硫(SO2、H2SO3及亚硫酸盐)

(5)-1价的碘(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8、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煤产品(煤焦油);

(7)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1)-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9、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0、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2)醛—酮—环氧烷(环醚)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 CnH2nO2

(5)单烯烃—环烷烃 CnH2n

11、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

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

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1.水封: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

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26.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2.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3.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4.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7.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27.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盐类水解,水被弱解;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呈谁性,同强呈中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

34.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

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注意: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

△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

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

酸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难挥发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化合价半变既显酸性又显强氧化性

化合价全变只显强氧化性

37.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

(4)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使用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②明确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一长一近一多一小,即“一长”是主链要长,“一近”是编号起点离支链要近,“一多”是支链数目要多,“一小”是支链位置号码之和要小,这些原则在命名时或判断命名的正误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8.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

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42.常见物质电子式分类书写


1.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1)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

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44.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45.元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1.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

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

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

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

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2.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

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

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

⑨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⑩常见的能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元素:C、P、O、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解池阳极是活泼金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