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问题?

基于物理史情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刘焕奇

一、研究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是新一轮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物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体现了物理课程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 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作用,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打下基础。2. 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核心概念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升学或就业需求,设计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模块,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 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注重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同时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四点,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品质;要注意帮助学生体验物理文化背景,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高中教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高中物理学史》,包含丰富的教学探究资源,拥有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最好模板。用足用好物理学史,是学生主动感知物理探究过程、培养物理思维方法的理想渠道。

2.是“核心素养”在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物理发现史的教学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常常被教师所忽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比较欠缺。针对“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我们计划通过对这一薄弱点的系统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活动、总结提升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的主要过程,体验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实现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当前“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下,解决“物理学史”课堂教学功利化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物理教学活动的重点出现了偏差,指向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应试技巧,学生把物理学习探究当做是为了把考题做对,而不是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体验文化、获得乐趣。因此,作为物理学的精华,包含物理思想方法思维逻辑部分的物理学生就被自然而然地忽略了,或是仅仅是在学习负担轻时让学生捎带看一看,流于形式。没有科学规范合理的模式进行学习探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作好正确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以积极主动的、探究式的态度参与完成物理学史的探究过程。

2、依据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探究“物理史情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策略

科学发现史是一幅理论与实验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与“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比,这部分内容的探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特殊之处。

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认知的过程符合“重演论”。科学史记述了重大物理实验和理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了有重要影响的物理学家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有“亲历”科学的发展过程,才会彻底掌握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同时,科学史再现了科学家们克服种种阻力与困难作斗争、与传统观念作斗争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观。

“物理史情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主要探究策略表现为以下四点探究方式(1)物理学史情境下全全探究式教学模式。(2)前置性自主学习与物理课堂渗透相结合教学模式(3)专题讲座模式(4)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学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

3、通过“物理史情境下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研究,探寻科学发现史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课堂突破口。

“科学发现史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重点是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学习。借鉴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构建如下的基本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组织活动→总结提升。主要环节的目标如下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再现科学发现的历史,或者把难以理解的重要理论用模拟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营造研究科学史的探究情境。把学生带到历史上的探究事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实验条件,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构建特定时代的学习情景,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是提出问题,那么,在科学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首先,重要理论和实验的产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对这种必然性以及理论与实验的科学性的分析过程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可行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科学猜想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创设探究教学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分析,从中体验科学家探究过程,构建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探究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学生活动的组织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细节和难点、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的,进行探究教学不可能是全面的,选择科学发现中的几个关键点,模仿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逻辑推理,探究科学家未果实验和成功经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秘诀。引导学生来认识科学家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体验科学的发现过程,理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本质,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实验探究、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或疑惑,通过呈现交流,把学生探究时的所思所想,即学生的思维产品和实验结果呈现出来,通过板演讲解、投影展示等不同方式,呈现不同的思路,目的是要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合探究过程,产生相互学习的“交流场”。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产生新一轮的思维,从而获得新知识,得出应有的结论,提炼出概念和规律,从中感受到科学发现的魅力,体验科学态度与人文价值。

二、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一)目前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1、高中教学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问题化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课题,也是一个我校“十一五”研究过的课题。物理学史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敏感话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有一些,但是他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教师对物理学史的研究讲解上,集中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还有一些集中在有利于养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上。但所有的这些目标,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完成的,还有一些最多放一放动画录像,放映一下PPT图像来完成。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国内外的研究仅仅局限在一些硕士毕业论文之中,且这些研究的时长较短。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某地区某所学校开展的课外学习活动进行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国内学校开展的物理学史活动的一些现状和问题,但鲜有实质性研究和深入探究过程。

对于在物理学史情境下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科学设计直至探究生成的课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们的研究领域:(1)穿越物理的时间和空间,研究物理学史。(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物理学史情境下的空间,发现问题(3)师生互动,生成有效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4)对探究结论进行检验推广。

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幅理论与实验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一部跌宕起伏、曲折前进的英雄乐章,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高尚情操、成功与挫折、智慧与幽默、分歧与争论,物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物理学发展跳动的脉搏,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引起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可见,物理学史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而且蕴含一种大智慧;融合了许多精神和文化,这些精神文化思想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物理学史的学科特点就决定了它具有丰厚的教育因素,一段重大的物理学史实其实就是一个凝固的历史文化积淀。在高中物理学史情境下进行科学探究,不仅仅激发学生好奇心,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构建都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高中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探究有效资源的条件更优越,作为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之一——“高中物理学史”,我们的研究不应仅停留在对物理学史的研究学习阶段,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史资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发现分析探究总结;我们要找出物理学史中最有效资源的运用规律,对今后如何利用物理学史激发生成更多的有效资源提供相关策略;使这些物理学史资源在运用中发挥其有效作用,并形成相关运用策略。

(2)通过物理学史问题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让更多的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成为研究者,让学生在物理学史情境下的课堂中动起来,丰富物理课的课程资源,达到物理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根本转型,让师生在共同研究和共同创造中实现共赢。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目前学者对物理学史教学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开发层面,因而在普通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尝试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问题化教学的开发和运用策略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2)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型,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转型。让教师在探讨中成为物理学史探究教学的真正研究者,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真正成为探究历史经典的主体核心。

(3)从本课题研究的领域来看,研究重点并不在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翻新,而在于通过课堂上创设物理学史情境,引领学生实现对物理学史上经典发现的再探究、再发现、再思考的实践过程,带领教师完成新故相交、日升不滞的自然发展规律。这一过程会更加催生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概念界定与支撑理论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高中物理学史就是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划时代的发现》等章节为核心,要求在教师的引领下带领学生一起“还原”历史,“穿越”时空,追溯“大师”们之思维,推测物理学家们之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料,有意识地创设当年历史情境,创设一种探索的氛围。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沿着历史本身的线索从起点看终点,了解历史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了解当时世界的各个重要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更要了解当时人类掌握科学知识的水平,当时哲学家、科学家们的知识状况和见解。

3、高中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问题化教学

高中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问题化教学就是基于高中物理学史情境的基础上构建历史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并筛选出有效问题,从而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物理学情境下探究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个标志性内容,通过以上过程,目标要把一个几乎成了“纸上”的历史“痕迹”变为一个便于操作效果明显的“必做”实验,这一类实验把事实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凸显科学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真正地担负起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4、物理学情境与问题化教学之关系

从教学情境与课堂问题生成的关系讲,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者,构建物理学情境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课堂生成问题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本课题目标是实现物理学史情境开发的最优化和问题生成的最大化。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主体性的特征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创新性的培养首先要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然后才能有所创新。

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课堂形态。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调控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引导,让课堂有效地动态生成,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生成性的课堂中活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生成创新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提高教师应对生成性资源的能力。同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促进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达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型。

1、高中物理学史和构建物理学史情境的开发策略的研究

对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找出核心章节进行重点开发,形成校本教材。

2、物理学史情境下高中物理课堂科学探究过程策略的研究

对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资源开发策略、物理学史探究策略的研究开发,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子课题1:基于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发现史与物理探究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策略研究

在整合资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初步计划对以下物理学史内容进行整合。

(1)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2)物理学家生平事迹

(3)各物理学派、假说间的争议

子课题2:基于高中物理科学发现史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教学的课型形式的研究

主要探究以下四点探究方式(1)物理学史情境下全全探究式教学模式。(2)前置性自主学习与物理课堂渗透相结合教学模式(3)专题讲座模式(4)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学史研究性学习课题模式

子课题3:基于高中物理科学发现史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尝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设(1)情境创设来源于学生文化生活和学生的认知世界。(2)情境创设遵循于社会、科学和物理史发展的历史时代背景。(3)情境创设创新于科学进步和技术更新的发展衔接带。

六、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步骤

1.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的教育学理论。认真研读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认真研读关于国内外泛读理论的资料。深化对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史包含的核心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2.以刘焕奇老师为核心的物理工作坊通过沙龙的形式进行研讨,精读“高中物理学史”中的历史经典,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深入探究。例如,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看书,如何挖掘物理学史的重大发现;如何让学生了解熟知学校物理教学实验设施;如何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等等。

3.进行校内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研究本校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对物理学史的爱好钻研情况等等。

4.在教学、各层次研讨的基础上,形成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有关物理学史的实验发现、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情境创设的专题集、学生研究个案集和专著。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为“问题化教学资源”、“物理学史”、“构建物理学史情境”等的研究寻找理论支撑和依据,以进一步指导研究实践。对物理学史情境下教学的有关理论和探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

2.问卷调查法:借助问卷对学生进行现状调查,了解学生目前对物理学学习、爱好以及探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利用问卷,调查学生物理学史学习探究活动的实际变化。

3.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学习研究文献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实践中的问题,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提炼操作性的经验,获得较为系统、成熟的理性认识和生成性资源的校本教材。

4.个案研究法:(1)本课题运用课例研究,通过一节节具体的物理学史情境下的教学课的研究,探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施模式。(2)本课题通过个案研究,通过每个学生的课堂探究过程,建立学生个人的学习档案,并对某些典型个案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出某些规律和本质,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性材料。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问题化教学”、“物理学史”、“高中物理学史”、“开发和运用策略研究”等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确定具体研究内容的框架;组建子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①启动课题研究阶段,进一步细化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

完成物理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现状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明确实践研究的切入点及相关策略;

③着手研制推进“基于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意见和评估方案。

④收集和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学实践的个案材料;

⑤进行中期汇报,在自我总结和听取专家意见基础上修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针对后阶段研究重点深入进行课题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2019年9月—2020年2月)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展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撰写结题研究报告;举办课题研究成果专家鉴定会等。

七、课题研究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刘焕奇 本课题主持人,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  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物理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先进青蓝文明岗核心成员、苏州市优秀教师群体。《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材培训讲师团专家成员 ,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班学员,苏州市物理名师共同体成员。江苏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江苏省太仓市名师俱乐部成员。江苏省太仓市高研班第一期学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导学学案’的设计与编写”的负责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高中物理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的副组长。近五年来,先后获得 “中国优秀教学课例”评比全国二等奖;获 “一师一优”课评比江苏省优课,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有三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肖丽英   课题核心成员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苏州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工作坊成员。

赵文华   课题核心成员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苏省太仓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工作坊成员。

陆  伟   课题核心成员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苏州市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太仓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物理工作坊成员。

 我校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生经过中考选拔,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一定的物理自学研究能力。另外,我校学生均进行着不间断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例如高一年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的组建,高二年级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奥林匹克自主学习活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实际材料,而我们的研究也将反过来促进课外活动和物理兴趣小组的顺利开展。

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与高度重视,有关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指导,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课题启动后教育局及校方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障调查实践、资料采集、会议研讨、论文结集、论著出版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保障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的各项经费及时到位。

我校都拥有图书馆,拥有足够多的藏书,老师个人电脑普及率较高,在办公室都有宽带网络连接上网,因此能够及时把握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及阅读教学的最新进展与最新信息。


《基于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调查报告

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调查报告开发与运用的案例设计

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的相关论文

《基于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物理学史情境下的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调查报告和优秀案例集

}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一次的物理单元检测,发现成绩是自己从未有过的低,初中能考八十、九十多分,高中却只有四十、五十多分或者更低,感觉高中物理难学,上课老师讲的听懂了,但自己做题时又不会,考试成绩很差,老师再讲题时一提示感觉自己又会了,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成功跨上高中物理台阶?总结多年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就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1.初中物理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物理内容抽象,题型多而复杂,比初中难度增加了不少。高中物理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对定义、规律等要从本质上认识、理解,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和背。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在考查相关知识时,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

2.高中物理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情景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模型的建构。对某一问题要从受力、运动等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是什么性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只有弄清楚运动过程,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规律解题。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分析习惯,有时连题都读不懂,不能理解题意。

3.物理与数学的衔接问题。许多学生在高一初始就表现出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薄弱环节。如:繁分数,数字运算能力差,依赖计算器,三角函数运算与物理学习脱节(高一力的正交分解部分涉及到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出现混乱,三角形中找已知角也找不准确等。民族地区学生物理基础知识不扎实,也是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

二、针对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策

怎样才能让民族地区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成功跨上高中物理台阶?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总结出3点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的前提,如果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物理学不懂,每次考试也只能考二、三十分,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逐渐放弃学物理。所以,在高一开始,物理教师就要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和辅导资料的习题,使他们感觉到进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有信心继续不断地学习、做题。但学生能独立完成习题,是一个比较漫长和困难的过程。总结多年物理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不能过于注重老师的讲,而是要注重学生做题及思考的过程。如:在例题讲解完成后,教师给出相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按照例题思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的过程中体会解题思路、步骤,将书本知识转变成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前提,学习物理也一样。许多同学物理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会学习。高中物理的概念、规律比初中物理更抽象,许多问题的设置不象初中物理较容易找出其中的联系,容易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吃透”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解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思考边画草图的习惯。如:受力分析、物体运动过程图,提高利用图形、图象、框图进行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本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普遍是存在记忆、知道的情况,而不是从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去认识、理解的。比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学生都知道了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但在考试出现:下列哪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减速直线运动;C平抛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有很多学生仍然会错误地选择C。尽管上课时,教师对“匀变速”的含义作了多次强调:加速度不变,包括大小、方向都不变。学生在答题时却不考虑平抛是有水平初速度,只受重力的运动,重力是平抛运动物体的合外力,重力不变,重力加速度也不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也就说明学生对平抛运动及匀变速曲线运动没有真正理解,仅仅知道这几个字而已。培养学生从物理定律的本质,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很重要,学生完全有必要对老师讲过的话自己再重复一次,真正的体会、领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有时只顾记笔记,老师讲什么、写什么就记什么,并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去理解掌握,老师提的问题答案就在他记的笔记中,他却不明白。这样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不能把书本知识、老师讲解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转化为自己具有的能力。所以,学习高中物理就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仔细读题,审题,注意分析“关键字”,找出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确立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运用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3.采用最佳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高中物理内容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在整堂课中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现代教学要求从教师中心转移到学生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学不仅仅满足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地追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顺应了这一潮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从接受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授功能扩大到知识运用和能力培养的发展功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正好满足了要求。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民族地区学生进入高中后,怎样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跨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我在教学实际中,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为目标,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

高中怎么才能提高物理成绩学好物理?为了帮助高中的理科生们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物理成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归纳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mgh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常用版)

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Qq/r2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

电势差的定义式:U=W/q

电功率的计算:P=UI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

安培力的计算式:F=BIL

洛伦兹力的计算式:f=qvb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ф/t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二物理竖直上抛运动的公式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二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总结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物体的位置变化。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1.判断和运动的: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mgh;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相交;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uA;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

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1.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2.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3.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4.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高中物理考试考察的就是你在课本上所学的多个知识点,和平常所做的课后习题,大部分就是数值变一下,换汤不换药,学好课本上的知识点,就能轻松的获得高分,那么高中物理到底哪里难呐,高三网小编表示,动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在高中物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高中在动力学方面出的题目也非常多,所以动力学被很多同学认为是物理最难的部分。就要掌握好每一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每一个动力学公式。熟练掌握每一个公式之后,还要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真正的掌握动力学。

其实高中物理并没有像各位同学想象的那么难,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但是知识点数量比较少,像加速度等其它平时摸不到的东西,比较抽象,所以不易弄懂。这就需要大家对基础知识不断的去复习,但是高中物理总的知识点数量却是比较少,所以只要自己一个个地去攻克,学好高中物理还是很简单的。高三网小编表示,我们要找到一个比较高效的复习基础知识的工具,那就是知识结构图。大家可以把一本书的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给画到一张图上,这样的话方面快速高效复习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大全相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电学难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