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极端天气这么多?七月份还下冰雹!

  1月6日上午,山东省气候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山东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1年,全省平均气温为14.5℃,较常年偏高1.1℃,为1951年以来次高;平均降水量为988.2毫米,较常年偏多53.2%,为1951年以来次多;平均日照时数为2196.6小时,较常年偏少194.7小时。

  与往年相比,2021年极端气候事件比往年明显偏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2021年山东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暴雨多发,年降水量居历史第二

  2021年我省平均降水量达988.2毫米,较常年偏多53.2%,为1951年以来次多,仅次于1964年(1124.1毫米),23个县(市、区)为历史最多。全省出现13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大部地区暴雨日在2~9天之间,平均为4.6天,较常年偏多2.3天,为历史最多。

  二、汛期结束晚,出现罕见秋汛

  汛期持续到10月上旬结束,较常年偏晚近40天。6月1日―10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7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4.5%。特别是进入秋季后(9月1日―10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52.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倍,为历史最多,造成我省1951年以来罕见的秋汛。

  三、连续四年台风过境,“烟花”造成大暴雨

  台风“烟花”于7月29日9时从济宁鱼台入境,30日凌晨从滨州移出。受其影响,7月27―30日鲁南、鲁西北西部和鲁中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100.2毫米,枣庄市平均达200毫米以上。枣庄、临沂、德州、济南等地严重积水,部分农作物被淹,列车停运或晚点,航班取消。

  四、大风天气频发,多地遭受龙卷袭击

  全省平均大风日数为10.1天,为2006年以来最多。春夏季多大风天气,14个县(市、区)极大风速突破当地历史极值。7―10月,聊城、东营、滨州、烟台等地出现5起龙卷风,其中,7月11日,聊城莘县、高唐相继遭受强龙卷风袭击(最大风力15级),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受损,多处建筑遭严重破坏。

  五、1月遭遇极端低温,多地创历史新低

  1月6―8日,全省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大部地区降温幅度为8~10℃,局地降幅达11~14℃,鲁西北和鲁中的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20℃以下,全省13个县(市、区)最低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六、2月异常偏暖,最高气温达29℃

  2月全省平均气温为5.5℃,较常年偏高4.3℃,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2月19―21日,多地最高气温达到25~29℃,全省9成以上的县(市、区)突破当地2月历史极值。

  七、秋末出现罕见暴雪,积雪深度破纪录

  11月6―8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鲁西北和鲁中北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雪,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早。德州多地积雪深度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最大为20厘米。暴雪造成树枝断裂,设施大棚损毁,列车停运。

  八、春季沙尘天气偏多,近三十年少见

  春季全省出现3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中西部浮尘日数达4~10天,为1989年以来最多。其中,3月15―17日全省部分地区PM10峰值浓度超过5000微克/立方米。

  九、冰雹天气多发,出现早结束晚

  全省共出现18次冰雹天气过程,春、夏、秋季均发生多次冰雹,开始时间早(4月15日),结束时间晚(10月31日),最大冰雹直径约6.5厘米。冰雹造成全省多地农作物、果树、设施大棚等受灾。

  十、9―10月阴雨寡照,日照时数历史同期最少

  9月至10月上旬出现5次连阴雨过程,大部地区阴雨寡照日数在20天以上,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8.9小时,为历史同期最少,其中,鲁西北、半岛和鲁中的部分地区偏少100小时以上。阴雨寡照导致农田渍涝、秋作物收获晾晒困难,影响秋收秋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垒 通讯员 顾谦 报道)


}

2020年象山天气气候整体概况

2020年度我县气温偏高,降水量明显偏少,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呈北多南少,梅雨期时间长雨量大、台汛期降水偏少、秋旱严重。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雨雪冰冻、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等,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2020年气候季节开始时间均比常年偏早,冬、春、夏、秋季分别比常年早20天、19天、30天、19天。

根据象山国家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气温偏高,雨量明显偏少,雨日偏少,日照时数偏少。

年平均气温18.6℃,比常年偏高1.4℃,极端最高气温37.4℃(8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0.2℃(1月18日),城区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27天,较常年偏多19天。年降水量1095.2毫米,较常年偏少27%,为历史第二少,仅多于2003年881.3毫米;年降水日数144天,较常年偏少12天。年日照时数1482.4小时,较常年偏少14.5%。

2020年象山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1.冬季温高降水多,有史以来最暖冬

象山县历年冬季(12-2月)平均气温

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我县平均气温10.1℃,比常年偏高2.9℃,历史排名第一,是我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第15个暖冬,也是2000年以来第11个暖冬。城区低温日数(日最低气温≤0℃)仅2天。我县累积降水量283.2毫米,比常年偏多5成,位列历史第六。

2.梅中有伏现高温,梅期偏长雨量丰

2020年全县梅雨量分布图

2020年我县于5月29日入梅,比常年偏早15天(常年6月13日),为1980年以来最早;7月18日出梅,比常年晚15天(常年7月3日);梅期50天,比常年偏长28天(常年22天)。全县平均梅雨量352.6毫米,其中象山国家气象站345.5毫米,比常年平均梅雨量偏多54%(常年224毫米),城区378毫米,最大蟹钳港558.1毫米。2020年梅雨量分布不均,期间出现高温和大雾天气。

3.七月空台实罕见,建国以来尚首次

台风常年(年)生成及登陆我国个数(中国天气)

7月是台风活跃期,常年有3.7个台风生成,最多年份8个,最少年份1个,其中2.0个台风登陆我国。受前期弱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20年入汛后,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南,影响热带辐合带对流。同时,跨赤道气流较弱,抑制台风生成,导致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台风生成,是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7月“空台”。

 4.八月台风“黑格比”,风大雨小影响重

台风“黑格比”过程极大风

8月3~5日,受2004号台风“黑格比”影响,我县普遍出现阵雨,局部大雨,全县面雨量20.7毫米,最大西周寒山53.8毫米;内陆出现7~9级,沿海地区和海面9~12级大风,最大杨柳坑34.4m/s(12级)。受其影响,8月4日G1523甬莞高速(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多个入口关闭,多地设施大棚、树木等遭受大风灾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5.年均气温持续高,累积降水持续少

年象山县逐年降水量(毫米)及年平均气温(℃)

2020年我县年平均气温18.6℃,比常年同期(年)偏高1.4℃,是1997年以来连续第24个偏高年。年累积降水量1095.2毫米,比常年偏少27%,为历史第二少,仅多于2003年881.3毫米。全年气温除5月较常年偏低外,其余均偏高,降水量除1月、2月、3月和6月较常年偏多,其余月份均较常年偏少。

6.入春偏早对流强,雷雨大风小冰雹

5月15日西周出现小冰雹(拍摄:袁兴华)

2020年我县于3月5日入春,比常年早19天。5月15日夜里我县普遍出现雷阵雨,局部伴有强雷电、短时暴雨、7~9级雷雨大风和小冰雹,全县面雨量22.4毫米,最大西周下沈46.6毫米,最大风力南韭山23.2m/s(9级)。

7.入夏偏早气温高,夏季城区高温多

高温下的坚守(来源:县传媒中心)

2020年我县于5月14日入夏,比常年偏早30天。城区≥35℃高温日数达27天,较常年偏多19天,≥37℃高温日数7天,其中8月份出现高温14天,8月12~16日连续五天出现高温,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8月26日。5月4日城区出现首个高温日,最高气温35.7℃,破历史最早高温日记录。

8.秋季降水持续少,供水紧张旱情重

县人影中心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拍摄:王立超)

台风“黑格比”结束以后(8月6日~12月31日),我县降水量持续偏少,累积降水量仅243.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1%,历史同期最少。10月15日至12月31日,我县累积降水量5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67%,排名历史同期第五少(最少1988年35.4毫米)。其中11月累积降水量仅4.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5%,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12月累积降水量2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0%。10月23日至11月19日连续无明显降水长达28天,我县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受旱情影响,全县水库河网蓄水不足,部分地区供水紧张。县人影中心多次开展人工增雨作业。2020年10月15日,我县启动城乡供水抗旱Ⅳ级应急响应,11月24日城乡供水抗旱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为Ⅲ级。

9.入冬偏早初雪降,多地山区现积雪

12月14日西周山区雪景(来源:县传媒中心)

12月13~14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县出现降温、雨雪和大风过程,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6~7℃,14日我县出现初雪,蒙顶山、珠山等多地山区有降雪并有积雪。14日起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我县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比常年偏早8天(常年12月22日)。

10.跨年寒潮来势猛,低温大风时间长

受跨年寒潮影响,12月29日起我县出现强降温、大风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在12~14℃,日最高气温降幅达18~20℃。29日下午(16时)起持续大风,过程极大风力沿海海面11级,沿海地区及内陆10级,最大北渔山11级(29.9m/s),9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约35小时。29日夜里出现小雨和雨夹雪。过程最低气温普遍在-3~-6℃,山区-6~-9℃,最低寒山站-9℃,有严重冰冻。我县首次发布低温橙色预警信号。

}

的确,大概从2010年往后,似乎我国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像干旱、沙暴、龙卷风、暴雨、雷暴、冰雹等,几乎影响着各地。但其实极端气候不止是在我国上演,全球任何一个、地区近些年基本都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比如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几乎每年都会上演暴风雪,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一直受极端高温的影响,甚至我们隔壁的西欧大平原近些年也饱受干旱困扰,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除了地球自然气象以外,也与我们人类脱不了干系。文章源自玩技e族-/////////133467.html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宁天气一周天气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