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爆燃有不同吗?

防 爆燃型阻火器和防 爆轰型阻火器的结构区别:

   阻火器是安装在输送和排放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用以阻止因回火而引起火焰向管道传播、蔓延的安 全设备,主要由阻火层、壳体、垫片、连接件组成。

   阻火器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储罐阻火器、管端阻火器和管道阻火器。管道阻火器根据燃烧机制可分为防 爆燃型阻火器和防 爆轰型阻火器。

   防 爆燃型阻火器是用于阻止火焰以亚音速通过的阻火器。

   防 爆轰型阻火器是用于阻止火焰以音速或音速通过的阻火器。

   但据我公司了解,大多数用户甚设计院对于防 爆燃型阻火器和防 爆轰型阻火器的认识都比较浅,下 面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如果你在安装使用阻火器的时候遇到问题, 请及时联系我们:189-;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感谢您的信任与陪伴,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们倍感珍惜!!】

一、如何区分防 爆燃型阻火器和防 爆轰型阻火器?

    这个主要看管道内介质的性质和阻火器与火源之间的距离,易燃易爆气体根据国标《爆开性环境用防 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并提供有效线索。

}

三天前,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带来的伤痛还未痊愈。

昨日,国内南北两起爆炸、国际东西两起爆炸又上演。

@吉林龙潭发布,12月28日,18时34分吉林龙潭区美林化工厂发生爆燃。目前无人员伤亡,火势已得到控制,爆燃原因正在调查中。

广东江门一男子厕所吸烟,疑遇沼泽爆炸

@澎湃新闻,12月28日,广东江门,一男子在自家车库厕所点烟时突然引发爆炸,致男子受伤,邻近车辆、商铺和楼上住宅的门窗损坏。目前伤者已送医,警方初步怀疑时厕所沼泽引起爆炸。

埃及吉萨金字塔附近爆炸已致4人死亡

@凤凰网旅游 当地时间12月28日晚6时15分,埃及著名景点金字塔附近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已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另有3人伤势严重。埃及内政部发布的消息称,这些伤亡者为越南人。

据美联社当地时间28日报道,发生爆炸的是一辆旅游大巴遭路边炸弹袭击,爆炸是由简易爆炸装置引起。

美国纽约皇后区发生爆炸,天空被蓝光笼罩

@当地时间27日晚,美国纽约皇后区联合爱迪生公司附近的变压器爆炸起火。纽约各地的天空顿时被一片诡异的蓝光笼罩,还不断发出嗡嗡声。

在爆炸事件中,接触到现场的除了受灾人员,另一部分人群就是救灾人员。救灾人员在最大程度实现救援的同时,还需要保证自身安全(有许多救灾人员在救援中保全了他人牺牲了自己,我们应给予最大的敬意!)。因此,懂得如何在爆炸事故后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尤为重要。

面对不断发生的爆炸事件,为了个人安全,我们也必不可少的需要去了解爆炸事件的相关知识。

突发爆炸事件,威胁人身安全的常见危害有哪些?

在突发爆炸事件中,威胁健康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广泛存在的是呼吸危害。呼吸危害主要分三类,即颗粒物、气体和缺氧。

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粉尘一般为固体物质在受力条件下破碎产生;烟为物质燃烧气化后,在空气中冷凝后形成的微小颗粒;雾为液态的颗粒物,多为液体喷洒或冷凝形成;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毒素等,它们都属于颗粒物,在空气中一般会附着在其他颗粒物上进行传播。

第二类呼吸危害是各种有毒气体或蒸气.蒸气是指常温常压下某些液体、固体物质蒸发或升华产生的气体。

第三类工业环境中常见一些缺氧环境.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因通风不良、气体置换、发生耗氧化学反应和燃烧,狭小空间中的氧气浓度降低,造成缺氧。

现场救援工作应该如何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救灾人员的安全?

任何突发事件的现场都是分区管理的。按照现场作业内容及危害级别高低,分热区、温区和冷区,冷区外属于安全区域。

热区是危险排除作业区,一般也是危害级别最高的区域,除排险作业,往往还需要伤员救援作业,这个区的外围用红色警示线相标识。

温区位于热区之外,为污染降解作业区,现场危害低于热区,其外围用黄色警示线标识。

冷区也是支援作业区,为热区和温区作业人士提供各种支持,其中会设置指挥部、物资存放和人员集结地点,其外围用绿色警示线标识,这也是公共人群控制线,标志着危险作业和安全区的界限。

在每个区的边界处都应设置关卡,目的是严格控制进入各区的人员职能和数量,检查进入人员的装备是否符合各区域作业所需的个人防护级别。

不同的救灾人员应该需要怎样的个人防护装备?

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除了消防员冲锋在救灾的最前线,还有辖区内的民警及武警等救灾人员也先后赶赴现场搜救。

在爆炸事件现场,通常会分为热区、温区和冷区三个区域进行管理。进入不同控制区域人员的防护装备也是需要分级的。

A级个体防护适用于热区—危险排除区。

防护对象包括:接触高蒸气压和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的情况;接触未知化学物(纯品或混台物);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

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

防护服: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防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

防护对象包括:种类确知的气态有毒化学物质,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

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

防护服: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

防护对象:非皮肤吸收气态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非IDLH浓度;不缺氧。

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式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过滤元件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防护水平适合毒物浓度水平;

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

冷区以外一般只需要C级呼吸防护,适用于冷区以外的救灾人员、志愿者及普通百姓。

需要说明的是,A,B或C级防护的选择并非与热区、温区和冷区一一对应,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是以应急现场危害评价为依据,根据热区、温区和冷区内的危害水平和性质分别选择反应的防护级别。

如果事故现场急缺个人防护装备,现有的个人防护装备能够重复使用吗?

对应急救援使用中受到污染的装备,必须及时洗消。C级防护所用面具的过滤元件,为保证发挥最大防护性能,建议一般作为一次性使用。可更换式面罩在做到安全洗消后,允许重复使用。

防护服、手套和鞋套等用品,在无法通过洗消保持防护性能的情况下,也考虑为一次性使用。受污染的废物处理应遵守国家有关环保规定,建议请从事专业污染处理的公司承担,做到无害化处理。

爆炸事件频发,加强安全意识一定要提上日程,了解身边潜在爆炸源是预防爆炸的重要内容。

}

6.3爆燃向爆轰的转变 (DDT) DDT现象:当爆燃足够强时,可能突然发生向爆轰的转变,特别是反应性很强的混合物,如在化学计量浓度附近的乙炔空气混合物、氢气空气混合物或者燃料在富氧环境中,很容易发生这种爆燃向爆轰的转变现象。 试验表明,DDT过程可通过障碍物和提高封闭程度使火焰加速,也可以是射流火焰点火方式等诱导形成。 发生DDT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定性的理解是在DDT过程中是由于在爆炸中形成的局部爆炸引起向爆轰的转变(这些局部爆炸的尺寸是胞格尺寸大小的10倍左右)。 图6.6 靠近爆轰转变区域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时间曲线 (Engebretsen, 1991)。 发生DDT的区域存在很高的局部压力,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破坏,如上图,由于激波的预压缩作用,转变过程中的爆轰压力比稳定传播的CJ压力要高得多。 6.4 爆轰传播与爆轰模式的转变 爆轰CJ速度和CJ压力数与几何条件无关,但爆轰模式的转变受气体反应敏感性和几何结构尺度影响。 图6.8平面爆轰波在管道和通道内传播的临界条件。可见,爆轰在管道中比通道更容易传播。 图6.9 平面爆轰波转变成无约束三维球形爆轰所需条件。 图6.10 在无约束燃料空气云中爆轰波传播极限。 6.6 关于爆轰的指南 氢气、乙炔或乙烯等反应性较强的气体,可能发生爆轰。其他燃料通常不会发生爆轰,但如果封闭程度较高或障碍物布置密度较大,且范围较大的气云,则不排除其发生爆轰的可能性。 尽可能采用爆轰抑制措施,避免形成爆燃向爆轰的转变。 第七章 爆炸波 爆炸波的强度与爆源(爆炸压力和持续时间)和距爆炸的距离有关。 气体爆炸压力波在距离爆源较远的地方形成较高的压力,在安全评估和事故调查过程中,通常根据破坏情况来估算爆源强度。 问题:气体爆炸波的性质如何?如何估算气体爆炸波? 7.1 比例问题 TNT炸药爆轰时,不同距离处的峰值压力 7.2 TNT当量法 采用TNT爆轰曲线计算气体爆炸产生的爆炸波,即将TNT爆炸的压力-距离曲线用于气体爆炸,并根据爆炸气云的能量大小来估算其TNT当量。 对典型的碳氢物质,其燃烧热约为TNT反应热的10倍。碳氢物质质量WHC 和TNT当量装药量WTNT 之间的关系为: (7.2) 式中 是场因子,取3%-5%。 TNT当量法的缺点如下: 需要非单一的场因子 气体弱爆炸的表示存在问题 仅有正相持续时间 不能很好地表示出气体的爆炸过程 爆心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严格的显式的方法) 结论:TNT当量法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法,当爆炸压力低于1bar的爆炸,爆炸波估算值偏高。 7.3 多能量法 多能量法(van den Berg, 1985)的提出:在气云中心点火情况下,假设火焰速度恒定,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来估算爆炸波;改变火焰速度,可得到不同爆炸强度(即气云内的爆炸压力)下的曲线。图7.6给出了多能量法中采用的无量纲曲线。 估算方法:对气云爆轰,可以采用曲线10。对爆燃采用曲线1-9,从而得到相应的爆炸超压和波形。 问题与处理:如何选择爆炸气云范围内的爆炸压力(即爆源强度)?对爆炸波有贡献的 燃烧能量E如何取值? 图7.6. 半球型燃料空气装药情况下的多能量方法爆炸波计算图。 爆源强度: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或进行保守估算等方法得到;对体积为V的当量浓度的碳氢物空气混合物,其燃烧能量E可以用下式进行估算得到: E=3.5 (MJ/m3) * V (7.4) 式中V是封闭区域或拥塞区域的总体积。 多能量法的缺点 如果在部分封闭体积内发生爆炸时,其总体积值V的估算相对较保守,尤其在低压情况更是如此。 大范围气云能产生多次爆炸,从而可能有多个爆源,如何区分两个不同的爆源? 图7.7 一团气云可能引起多道爆炸波。 图7.8. 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障碍区域之间的爆炸传播(间隔区域充有可燃气体)。两个障碍区的长度均为2m,间隔区的长度(S)在0.5m~2m之间变化(van Wingerden, 1989)。 5.2管道内重复布置障碍物导致火焰加速机理 有障碍物的管道内,流动与结构物、管道架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较大的湍流涡团,大涡引起火焰阵面发生褶皱、在反应阵面上发生热量和质量的湍流输运,导致燃烧速率增加,从而导致火焰加速。 图5.7 管道气体爆炸过程中,由于重复布置障碍物导致形成湍流。 图5.8 在1m楔形爆炸容器中实测的火焰速度与流动速度。 (Bj?rkhaug, 1986). 火焰速度与流场质点速度(燃烧速度)均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燃烧速度的增加会导致爆炸压力的上升。 重复布置障碍物引起火焰加速的机理构成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氯化氢气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