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密的物体 想要逆推有多难?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推车。推搡。推拿。推倒。推敲。顺水推舟。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推头。推土。
使事情开展:推广。推行(x妌g )。推动。推销。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推及。推究。推导。推论。推测。推事。
往后挪动(时间上):推延。推移。
,脱卸:推让。推却。推委。推辞。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推许。推重(zh恘g )。推举。推崇。
让出,献出:推恩。推心置腹。

  1. 审问。梁书何敬容传高祖大怒,付南司推劾。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周秋官侍郎周兴推劾残忍,法外苦楚,无所不为。宋史边珝传官吏推劾

  2. 新谷登场时推去仓中陈米换储新米。借指事物的除旧更新详细解释见推陈致新。

  3.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推敲字句详细解释后蜀何光远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

  4. 根据事实或前提推论我们看到烟就推断有火推断国家命运详细解释判断。续范亭感言真要推断国家命运,必须先推断世界命运。王西

  5. 同推三阻四。马烽西戎吕梁传第二七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

  6. 根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推测后果从效果推测动机详细解释依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宋书律历志下三精数微,五纬会始,自非深推测,穷识

  7.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明刘元卿贤奕编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记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为今之计

  8. 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内者,制之閫以外者,

  9. 尊崇推重崇敬详细解释尊崇,推重崇敬。后汉书袁京传袁赦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宰以为外援。宋书武帝纪中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旧

  10. 比喻推诚相见毫无保留地说出心里话详细解释比喻推诚。襟抱,心意。南朝梁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惟丈人而已。

  11. 推选举荐与会者一致推举他为主席举重运动的项目之一利用推力将重物举起详细解释推选举荐。淮南子泰族训废公趋私,内外相推举,姦

  12. 方推托搪塞他多方推搪拒不出席详细解释推托搪塞。蓝思陈寿荪英雄母亲我看你是存心的来推搪。黄谷柳虾球传大鹏湾历险所长知道对方

  13. 举荐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故久见爱待。三国志推动前进推进工作详细解释举荐。后汉书孔融传郗为故吏,融所推进。后汉书宋弘传弘推

  14. 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指肌体内的新陈代谢。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夜来飢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15. 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16. 使劲推推抢他被卫兵推搡着来到这间屋子里走到门口姑娘们互相推搡着谁也不肯先进去详细解释使劲推。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大怒,

  17. 推卸责任推辞。清顾炎武上国馨叔书千里投到,不惜以一簣障江河,乃其中别有隐情,上下推諉,不能即审。张恨水啼笑因缘第十二回咱

  18. 推论演绎我说多看外国书你却推演为将来都说外国话变成外国人了。鲁迅集外集拾遗推移演变新旧两种思想互相挽进互相推演详细解释推

  19. 谓故意延宕。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俏寃家风流万种,他也待学七擒七纵,把我似勤儿般推磨相调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三我们也可

  20. 从旁鼓励以增加声威和力量详细解释比喻助长声势。隋王通中说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宋欧阳修王国风解幽平而

  21. 同推燥居湿。明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乾就湿多劳顿。郭沫若虎符附录写作缘起推干就湿,画荻和丸之类,都是儿女小时的

  22. 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的情况推测揣度详细解释揣度推测。刘半农瓦釜集代自序这种朋友对于他们的朋友,是怎样的心理,我真推想不

  23. 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推荐这种药详细解释介绍好的人或事物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汉书王莽传上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

  24. 拒绝辞谢再三推辞详细解释犹托辞。拾遗记晋时事附南朝梁萧绮录至如姚馥及其俳谐诡譎,推辞指诫,因物而刺,言之者无罪,抑亦东方

  25. 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替别人所处的境地设想详细解释以己之心度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宋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於忠恕,未

  26. 推三推四。找出种种托词多方推诿非是我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造次。元曲详细解释以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

  27. 推船在陆地上行走。比喻劳而无功。

  28. 指耍滑头施展诡计逃避责任故意推卸责任详细解释推脱不肯承担。清梁章鉅归田琐记讷亲訥亲以经畧重臣,军中调度,皆听指挥,功过无

  29. 从后面所施之力推力由心脏给予并通过动脉传送

  30. 把竖立之物推倒推翻桌子用武力打垮原来的政权或社会制度推翻清朝推翻殖义的统治根本否定合同谁也不能推翻详细解释把竖立之物

  31. 形容乱推乱搡。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他是个腰繫红裙一妇人,你试议论,有甚事便推天抢地手粘身。

  32. 推卸推脱责任详细解释推卸推辞。明唐顺之与白伯伦仪部书二苏松皆缺正官,江南无一上司,吾若又推脱担子,贼未必不登老岸矣。清蒲

  33. 推己赤心置于他人之腹比喻以至诚待人详细解释谓以至诚待人。语本东观汉记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唐白居易七德

  34. 把预定的时间往后移推迟几小时开演详细解释把预定的时间往后移。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大伙晓得,这场雨凶是凶,也只是把原

  35. 审问查究推究他是怎样犯的推求。探索和检查原因道理等推究事理详细解释审问查究。魏书任城王澄传请以见事付廷尉推究

  36. 口头推举选任详细解释推举选任。战国策齐策四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已尝西应命,以不能罢归,愿更推选。

  37. 由推论而想见推测出从这些生活琐事上可以推见其为人详细解释谓推演明显的事物情状。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

  38. 又推又挤人群推挤得你喊我叫排挤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奸人之说也。荀子详细解释排挤挤压。荀子解蔽不好辞让,不敬礼

  39. 古代礼节作揖时的动作。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入门左汉郑玄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琵琶弹奏指法之一。宋苏轼水调歌头遗善琵琶者词推

  40. 推广实行推行新政策推体向前村民有弋凫者善用排枪置小舟上覆以席推行水中百发百中佥呼之为雁户。清薛福成文详细解释推广施行

  41.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走别推推搡搡的详细解释形容连续不断地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小廝们看见他穿的襤褸,推推搡搡,不许

  42. 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推理从自然规律而来的人类法律的合理的推论详细解释推详论述。孔子家语致思赐著縞衣白冠,陈説其间,推论利

  43. 泛指理发用推子给某人理发详细解释方言。推托藉口。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若纠合强盗劫了他家,害了性命,我还好瞒生人眼,説假话

  44. 同推心置腹。杨家将第十三回吾推诚置腹,何愁不宾服。

  45. 推演计算照出版的年月推算起来如所谓对命运的测算瞎子推算了一阵详细解释推演计算计算。三国志魏志程晓传进退推算,无所用之。史

  46. 托故推脱推托之词详细解释见推託。

  1. 在飞行段中发射或以动力推进一种辅助的推进手段如用助推器辅助推进者

  2. 颜之推后北齐文学家。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任散骑常侍,后被西魏俘获,逃入北齐,官至平原太守。北齐亡,又先后在

  3. 帝王亲自为出征将帅推车的一种礼节。唐王维燕支行万乘亲推双闕下,千官出饯五陵东。赵殿成笺注史记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轂曰

  4. 谓反复审讯。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乾着你六问三推,生将我千刀万剁。初刻拍

  5. 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六宣和閒,宗室围炉次,索炭,既至,訶斥左右云炭色红,

  6. 谓扶耒耜往还五度。古代的一种耕种籍田的礼仪。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御,帅三公九卿诸侯大

  7. 由下向上由后向前推测。清归庄西汉地理志注序自禹跡九州而外,如秦汉以下,宜先自近代逆推而上之,以其世之相近,多沿少革,便於

  8. 谓连词顺接前项,而又使意思推进一层。清张文炳虚字注释盖以,原上而顺推之词。

  9. 计算机中数据的一种存储方法其中最新的存贮项目必需最先取出

  10. 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礼记月

  11. 比喻人一旦失势或受挫就会有许多人乘机打击他使他彻底垮台他虽好性儿你们也该拿出个样儿来别太过逾了墙倒众人推红楼梦详细解释比

  12. 春秋时晋国人,姓介。也称介之推介推。僖公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杜预注介推,文公微臣。之,语助

  13. 互相推移。易繫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清侯方域姑射何高诗春

  14. 大家一致推选某人任职等会仍采用公推形式详细解释谓共同推选荐举某人担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项事务。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

  15. 盛貌。汉书韦玄成传诗人美而颂之曰嘽嘽推推,如霆如雷。颜师古注推推,盛也。

  16. 取相似的事物来推论或衡量照此类推详细解释比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推出跟它同类的其他事物的道理。汉书终军传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

  17. 古代皇帝躬耕有三推之礼,是表示重农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历代相沿,至清胤祯雍正又加一推,以后相沿为四推。见清通典礼吉四。参见

  18.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宋何薳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张伯鹏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

  19. 谓相互济助,共同前进。语出礼记儒行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諂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是故人之相与也,

  20. 节度推官的略称。为节度使属官,掌勘问刑狱。宋苏洵与杨节推书节推足下往者见託以先丈之埋铭,示之以程生之行状。

  21. 推崇。宋书氐胡传杨氏元和既杨氏正统,群氐欲相宗推,年小才弱,不能绥御所部。宋书裴松之传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

  22. 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

  23. 亦称推。春秋晋人。从晋公子重耳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文公还国为君,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24. 拥戴。老子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宋书武帝纪中自非百姓乐推,天命攸集,岂伊在予,所得

  25. 到外地任推官。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霸州王先生以进士出推绍兴三年,抱册而上,上而復来,来不踰月,又復召为兵部武选主事。

  26. 引荐。宋刘克庄沁园春词閽启上宾,儂观诸老,箇主人公喜挽推。扶持。廖仲恺刘君一苇托人将折扇来乞题诗之一半壁东南共挽推,十年

  27. 用杷推聚。形容数量极多。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闕者,不可胜数。张鷟为謡曰补闕连

  28. 官名。唐时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唐韩愈祭鳄鱼文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谿之潭水,以与

  29. 犹言虚度。梁书殷钧传禀性尫劣,假推年岁,罪戾所钟,復加横疾。

  30. 会同推荐选任。明张居正请简用阁臣疏臣等又查得先朝简用阁臣,多出特旨,间有下部会推者。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值会推福建按察使

  31. 谓拘禁犯人加以推究审问。北齐书琅邪王俨传儼乃令子宜表弹士开罪,请付禁推。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元年又奏濬赦后烧贼船百三十五艘

  32. 按照某一包含有限步数的法则或公式对一个或多个前面的元素进行运算以确定一系列元素如数或函数的方法

  33. 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晋书范汪传而玄冬之月,沔汉乾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

  34. 犹转移,移送。金史完颜纲传诸犯死罪除名移推二百里,并犯徒罪连逮二十人以上者并令就问。金史完颜纲传凡告移推之人皆已经本

  35. 雕刻成介子推形象的装饰物。唐时应寒食节令用。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岁时节物寒食则有假花,鸡毬,鏤子推,蒸饼。

  36. 由此及彼地推论。清恽敬顾命辨下自一人旁推之一家,自一家旁推之一国。清鲁仕骥通义后序鉤稽史传,旁推,而为之説。严复

  37. 以推官而出任主考官的副手。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酉子二科副考,初係陪推,俱越前资数人,久不奉旨。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38. 拖延推托。朱子语类卷二一事父母能竭其力,凡事当尽力为之,不可挨推,只做七八分,留两三分。

  39. 交付有司审问。南史到仲举传事发,师知下狱赐死,暹不佞并付推,乃以仲举为贞毅金紫光禄大夫。

  40. 犹推重。清卢见曾金石三例序梨州为忠端公子,渔洋重推之。

  41. 唐代官名。职位在节度推官之下。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愬饵其药颇验,遂有宠,署为牙推。胡三省注牙推,在节度推官之下。亦作牙

  42. 趁水滚热时把鸡鸭身上的毛推光拔净。比喻及时收拾干净,不留痕迹。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不若趁这杀了,去山下掘个坑埋了

  43. 极力推许。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

  44. 拒绝,推却。宣和遗事前集安民泣道小匠刻则刻也,官司严切,不敢辞推但告休鐫安民二字於石上,怕得罪於后世。

  1. 推推拖。阻阻拦。多次推拖阻拦。形容百般推辞拒绝。

  2. 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是他立性既自如

  3. 同推三阻四。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二七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

  4. 亦作。谓趁势行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狱官借水推船,权把吴清收监,候病痊再审,二赵取保在外。三侠五义第四六回

  5. 解骖解下车旁的马推食送上食物。解下车旁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人。指以财物救人之急。

  6. 以各种借口推托。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閭,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説话。

  7.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

  8. 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给别人吃形容对别人极为关怀在艰苦环境里大家解衣推食互相照顾详细解释慷慨赠人衣食。谓施惠

  9. 扶着车毂推车前进。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七国春秋平话卷上燕王并大臣捧轂推轮,邀乐毅上黄金臺,受天子百官之礼,与乐

  10. 谓相互推委,逃避责任。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11. 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姪,散枣栗於牀上,羣儿皆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后汉书孔

  12. 谓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裴駰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瓚曰日月未来而推

  13. 英语的译音。意为 * 官。古罗马国的非常任长官。当罗马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由元老院任命。任内权力不受任何。后泛指 *

  14. 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后汉书崔駰传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郑观应

  15. 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大家慢慢走别推推搡搡的详细解释形容连续不断地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小廝们看见他穿的襤褸,推推搡搡,不许

  16. 谓反复审讯。元孙仲章勘斗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綳扒,打得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17. 形容金钱万能。谓只要有钱,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办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世上那一个不爱钱的何典第二回有钱

  18.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19.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20. 比喻顺应形势行事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元关汉卿窦娥冤详细解释见顺水推船。

  21. 或然性推理的对称。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包括各种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完全归纳推

  22. 装运小载荷的有手柄的独轮或多轮小型车辆详细解释用人力推动的独轮或双轮小车。袁鹰十月长安街在东长安街朱红色的高墙下,我看到

  23. 推抵拒推辞就凑近靠近。又推辞又靠近。形容假意推辞拒绝的样子想来九公必实意要收的与其学那俗态半推半就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实

  24. 以模态判断为前提或结论的推理。根据模态判断间的关系进行。也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之分。例如由不可能一切规律都已为我们所掌握

  25. 第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第二个前提和结论都是直言判断,分别肯定或否定该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推理。

  26. 真诚相待的意思。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康祺独怪容甫汪容甫受少宰旷代之知,復得仪徵相国镇洋制府送抱推襟,慇慇以国士相期待

  27. 比喻为金钱而卖力。 * 词话第三二回我有三钱银子,使的那小 * 鬼推磨。参阅清翟灏通俗编神鬼使鬼推磨。喻相互推诿不止。中国

  28. 通称演绎法。旧译外籀。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结论的一种推理。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辟栏说明一切从书本上寻章摘句,演绎推理而成的

  29. 借用珠算斤两法的一句口诀意为推卸干净你一推六二五那些钱我找谁要去

  30. 几个前提都是关系判断而结论也是关系判断的推理。

  31. 完全归纳推理的对称。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在归纳推理中,完全

  32.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拒绝的样子。清李渔慎鸾交债饵今日早间,那老婆子走来央我,被我故意作难,説了几句明

  33. 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34. 比喻新生事物推动或替代旧事物使时代不断进步详细解释见后浪催前浪。

  35. 亦称推不出。证明中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逻辑错误。

  36. 旧指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办到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喻世明言详细解释犹言有钱使得鬼推磨。 * 词话第五四回西门

  37. 古代一种鞋头高出的履。吕氏春秋达郁列精子高听行乎齐湣王,善衣东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高诱注顙推之履,

  38. 金代调查人民资产以定赋役的办法。通检,指调查推排,指评定。渊源于宋代的推割推排。大定四年年派员分路调查人民物力资财,规定

  39. 英语的音译。谓 * 。茅盾追求一徐子材就冒冒失失地高声叫道打倒迭克推多!

  40. 从侧面启发引导。梁斌红旗谱二九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41. 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而结论总是关系判断的推理。除了由一个关系判断做前提的直接推理之外,还有两种间接推理纯粹关系推理

  42. 亦作间接推理。由两个以上的前提推出结论的推理。如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如间接推理可分

  43. 追究其根源。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徐昌穀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44. 前提和结论都是假言判断的推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

}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1

学习目标:1.遗传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含义

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

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

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6.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7.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1.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相关概念及符号:

①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2.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F1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F1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5)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基因A,绿球代表基因a。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3)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细胞进行减数_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1.有助于正确地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

2.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

3.指导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

一、相关概念辨析[判断正误]

1.凡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显性性状,子代不能表现的性状即隐性性状。(×)

2.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3.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4.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_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提示:例如: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_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根据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下列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并说明理由。

(1)狗的长毛与兔的短毛。

提示:不是。狗与兔不属于同一种生物。

(2)玉米的早熟与晚熟。

提示:是。早熟与晚熟是玉米成熟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结合教材P27图3-1豌豆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思考:

(1)在自然状态下,图3-1中的紫花和白花两亲本能实现杂交吗?

提示:不能,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在杂交过程中,若选紫花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白花作为母本(接受花粉),请讨论应如何操作。

提示:开花前(花蕾期)剪去白花的雄蕊→套袋→待雌蕊成熟后,授以紫花的花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3)若F2共获得20株豌豆,白花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4)紫花和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出现了紫花和白花,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因为性状分离是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1.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错误。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全为杂合子。

(3)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杂合子。

提示:错误。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各占1/2。

2.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F2中还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吗?

提示: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的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均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1.结合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影响F1产生的配子中所含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决定于F1所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根据测交后代就可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情况。

(2)测交实验除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外,能否测定其他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2.结合教材中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的描述,完成下表。

确定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测交杂交、自交自交测交、自交

4.农户种植的玉米和小麦,能否自行留种用于来年种植?

提示:农户种的小麦是纯种,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连年留种。而玉米是杂种,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留种。

5.某多指患者为防止生出多指患儿,婚前特意做了多指切除手术,他(她)能否达到目的?

提示:不能,切除多指并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后代仍有患病可能。

一、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及适用范围

1.细胞学基础:减数_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2)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遗传规律相关概念辨析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杂种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着相同性状,如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1)纯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dd、AABBCC、ddeerr。

(2)杂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AaBb、DdEeRr。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4)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杂交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得到新品种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2)自交连续自交可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3)测交验证遗传基本定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基因分离定律常用解题方法归纳

1.由亲代推断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则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用B,b表示相关基因):

(1)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1bb。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4)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即bb×bb→bb。

四、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Fn杂合子纯合子显(隐)性

2.根据上表比例,绘制出的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五、区分自由交配与自交

自交是指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而自由交配是指一个群体中的雄性和雌性个体随机交配的方式,两种交配方式中概率求解方法不同,如:同样为13AA、23Aa的群体,自交时隐性类型所占比例为23×(14AA、24Aa、14aa)得23×14aa=16aa。而自由交配时隐性类型应为23Aa×23Aa×14aa=19aa。

[例1](海南高考)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1)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2)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为显性,故选C。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杂交法)

①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②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③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只能采用自交法。

[例2]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第二组:取绿茎和

杂交组合F1表现型交配组合F1表现型

对亲本红花×红花36红花∶1

对亲本红花×白花5红花∶1

对亲本白花×白花全为白花F:绿茎

自交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组。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

[解析](1)由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查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所以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1)白花A(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组和E(5)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课堂归纳]———————————————

填充:①豌豆②性状分离③测交④分离定律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4.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5.分离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_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相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知识点一、孟德尔分离定律实验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D.杂交、测交和自交

解析:选C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先让豌豆杂交获得F1,再让F1自交得F2,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说,最后用测交实验验证其假说。

知识点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全国高考)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解析:选A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3.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克隆羊的黑毛和白毛

D.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解析:选A眼大和眼角上翘不是同一种性状;C项也不符合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的要求;D项不是同一物种的性状。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解析:选C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知识点三、分离定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5.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统计过的小球都要重新放回桶内,其原因是()

A.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

解析:选A小球重新放回,能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小球)。

知识点四、分离定律的应用

6.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①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

②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

③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

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

解析:选B③的结果说明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则甲是隐性纯合子,丁是显性纯合子。①和②子代表现型接近1∶1,说明乙和丙是杂合子。

7.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_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_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_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

(4)欲判断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是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实验二中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后代出现的新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_子叶为显性性状。(2)实验二中_子叶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自交后代的比例为YY∶Yy∶yy=1∶2∶1,所以在_子叶戊的显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3)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其主要原因是亲本中的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4)在鉴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中,测交和自交均可以,但自交不用进行去雄、套袋、传粉等处理,操作较为简单。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选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有纯合子出现,如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有1/4是显性纯合子,有1/4是隐性纯合子。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2.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结果是()

①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

②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的表现为高茎,有的表现为矮茎③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④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少数表现为高茎,大多数表现为矮茎

解析:选A用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子一代表现出显性性状;用高茎作父本、矮茎作母本时,杂交后代全都表现为高茎,子一代也只表现出显性性状。这两组实验过程实际上是正交与反交实验的关系。

3.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B.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与隐性性状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逆推的

C.之所以选择隐性性状个体与F1测交,是因为这样可以使F1中的所有基因都能表达出来

D.测交时,对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解析:选D基因决定性状。性状大多是人眼所能见到的,而基因是人眼直接观察不到的,所以研究基因传递规律是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逆推的方法来进行的。要推知F1的所有基因组成,就必须让F1的所有基因都表达出来,所以与F1测交的另一亲本必须对F1无任何遮盖作用即显性作用,也就是说另一亲本必须是隐性的。

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析:选B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时提出的假说的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③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5.一株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F1种子胚乳的基因型可能有()

解析:选B基因型为Aa,则可产生两种雌配子,两种雄配子。胚乳是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受精极核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的产物。若极核中含A,精子中为A,则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精子中为a,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若极核的基因是a,精子中为A,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精子中为a,则胚乳的基因组成为aaa。

6.山羊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如果让组合Ⅳ的黑色雌羊亲本与组合Ⅱ的黑色雄羊亲本交配,下列4种情况最可能是()

A.所有后代都是黑色的

B.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

C.后代中的一半是黑色的

D.后代中的1/4是黑色的,或者后代中1/4是白色的

解析:选A根据杂交组合Ⅱ,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黑色)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黑色是显性,且亲本黑色全是杂合子。根据杂交组合Ⅳ,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黑色),判断亲本中的黑色雌山羊是纯合子。杂交组合Ⅳ的黑色雌山羊(纯合子)与组合Ⅱ的黑色雄山羊(杂合子)杂交,后代全是黑色。

7.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

解析:选D该夫妇均为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可推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该夫妇都为杂合子(设为Aa),双眼皮孩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这两种遗传因子组成为互斥事件,AA出现的概率为1/4,Aa出现的概率为1/2,则双眼皮孩子出现的概率为1/4+1/2=3/4,两个孩子均为双眼皮是两个独立事件,应用乘法原理计算,为3/4×3/4=9/16。

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解析:选A因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该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女性的基因型为TSTS,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或TSTS;如果该男性的基因型为TSTS,则子代基因型都为TSTS,全部为短食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因此男性的基因型为TSTL,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男性:TSTS(短食指)、TSTL(短食指),女性:TSTS(短食指)、TSTL(长食指),比例都是1∶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为长食指的概率为1/4。

9.喷瓜有雄株、雌株和_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_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_植株,g-g-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_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_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_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选DGg和Gg-都是雄株,不能进行杂交,A选项错误。_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为gg或gg-,因此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最多为两种,B选项错误。基因型为gg-的_植株自交,可产生g-g-的雌株,C选项错误。_植株的基因型有gg或gg-,在群体内随机传粉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gg×gg-;gg-×gg-,因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D选项正确。

10.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两株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

解析:选B两株高茎豌豆间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则说明亲代的高茎为杂合子,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2,后代高茎豌豆进行自交时,只有杂合子的自交后代才会出现矮茎豌豆,比例为2/3×1/4=1/6,则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例为5∶1。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0分)在豌豆中,高茎与矮茎的有关基因为A、a,将A、B、C、D、E、F、G七种豌豆分四组进行杂交得到如下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高茎矮茎总植株数

在遗传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所获得的高茎纯合子占高茎植株总数的________%。

解析:(1)性状遗传的实质是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配子是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媒介,起联系亲子代的桥梁作用。(2)表中所给四组杂交组合都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表中第一组杂交,后代高茎∶矮茎=210∶70=3∶1,由此判断,属于杂合子自交,矮茎属于隐性性状。同理可判断其他三组亲本基因型:②aa×aa,③Aa×aa,④AA×aa。所有子代中高茎纯合子=210×(1/3)=70,占高茎总植株的比例为70/(210+190+300)=10%。(3)由(2)推知,G、C、A基因型分别为AA、aa、Aa。(4)①②③④的交配方式分别为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纯合子杂交。(5)高茎与矮茎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其实质是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1)亲代将遗传物质复制后传递给子代配子(2)10(3)AA、aa、Aa(4)杂合子自交、隐性纯合子自交、测交(5)分离减数_时成对的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2.(10分)如图为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庭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是______基因。

(2)若用A、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

解析:同卵双生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完全相同,异卵双生的两个个体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从遗传图谱看,7号与8号无病生出了有病的11号,则白化病基因为隐性。3号表现正常,又生出了基因型为aa的10号,所以3号的基因型是Aa,同理7号的基因型是Aa。因7号的基因型是Aa,而6号与7号同卵双生,所以6号是纯合子即AA的概率为0。9号是杂合子即Aa的概率决定于其父母的基因型,因其父母生了基因型为aa的10号,又表现正常,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生出来的9号正常,则无aa的可能,所以9号是Aa的概率为2/3。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基因型均为Aa的7号与8号,生出aa的概率为1/4。如果6号和9号结婚,他们都是Aa才会生出有病的孩子,他们都是Aa的概率分别为1和2/3,所以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4=1/6,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有病,说明二者的基因型一定都是Aa,则生出aa的有病孩子的概率为1/4。

13.(10分)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2)若用B与b分别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牛的基因型情况:________。

(3)上述两头黑牛再生育一头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__。若上述两头黑牛生育了一头黑色子牛,该牛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________。

(4)若用某黑色雄牛和多头杂合子雌牛交配,共产20头子牛,若子牛全是黑色,则此雄牛基因型情况最可能是________;若子牛中有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此雄牛基因型情况是________。

解析:在判断显性、隐性性状时,常用假设法来推断。例如,本题黑牛×黑牛→棕牛,假设棕牛为显性性状,则亲本中至少应有一头为棕牛,这种假设与现实不符,因而棕牛是显性性状的假设不成立,则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从杂交情况:Bb×Bb→BB∶Bb∶bb=1∶2∶1可知,再生育一头黑牛的可能性为3/4。黑牛有两种基因型(1BB∶2Bb),因此,后代黑牛为纯合子的可能性为1/3。在判断某黑牛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一般采用测交法,使其与异性隐性纯合子(即棕牛)交配,也可与异性杂合子杂交,但为保证统计的后代数量较多,待测的黑牛应与多个异性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交配。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2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_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难点:模拟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_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_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_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_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情况标出。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即通过减数_而非有丝_。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_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_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之后继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根据有丝_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_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减数次_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_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3.动画演示:减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学生总结归纳表述。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_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_,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_?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学生预测减数第二次_。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提问: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精子寿命很短?精子还能再_吗?

总结: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留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_,因此减数_无细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_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_过程:提问:减数两次_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三)动手体验,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_全过程,加深对减数_过程的理解。

之后提问:什么是减数_?学生分析进行减数_的生物、细胞、时期、过程、结果,从而总结出减数_的概念。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课下请学生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_(减数_)的过程与特点。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3

理解由各种化合元素组成的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核酸等各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特点,在细胞和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和各自具有的生理功能;初步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体内各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和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合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化合物的学习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的学习,认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通过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的学习,认识生物体的物质性和生命活动需要物质基础的观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1.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该六大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组成生物体的六大类化合物虽然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但组成的各类化学元素的种类、数量、组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合物的组成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其功能;另一方面该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以后知识,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的重要基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学扎实。

2.四类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

四类有机物是生物体特有的化合物,了解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和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特别是四种化合物在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的侧重点,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糖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供能物质,脂类物质主要作为生命活动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而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核酸对生命活动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四种化合物的功能进行区分。

1.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核酸的知识虽然简单,但知识繁多、琐碎,对于学生来讲学习和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是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是一要注意与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核苷酸)区分开,二要区分核酸的不同种类(DNA、RNA),三要区分不同种类核酸的核苷酸,为后面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4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5、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讨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

1、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的那些结构上?这使细胞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引导学生简要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从细胞变化角度分析: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一般都是很小的,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通过细胞分裂使其体积减小。为什么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呢?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请参考“细胞有丝分裂.ppt”)

学生总结:细胞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对于单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意味着生物个体数的增加。多细胞生物体的生殖活动也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细胞分裂则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保证了细胞有足够大的表面积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对物质更新的需求。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根据对细胞分裂过程的观察,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不同的方式。

学生观察并讨论:认真观察39页青蛙红细胞细胞分裂图、37页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107页产生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如青蛙血液中红细胞的细胞分裂。(见扩展资料)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的产生以及无性生殖过程中新个体或生殖细胞——孢子的形成……。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

1、学生分析有关文字描述找出关键词语(什么样的细胞?起、止的标志?为何这样划分?)

2、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如果观察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处于哪个阶段的细胞会更多些?

(一个细胞从它产生开始直到它又通过细胞分裂变成两个相同的子代新细胞这就是一个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设问: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这两个阶段各自完成了那些生命活动?

配合课件进行讨论学习,并且作笔记: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一个,非常显著。

2、物质变化(原因):细胞核内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核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颜色明显变深。细胞内有大量的蛋白质被合成,其中有一部分与DNA分子一同构成染色体。根据书中图示可以知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是靠一个着丝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核仁部分见扩展资料。可以给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解。)

一切准备就绪后,细胞分裂就可以开始了。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较快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和细胞质等结构的分离。分裂间期复制的DNA要完整地分离,使新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分别获得完全相同的一整套DNA。如何保证复制的两套DNA分子能准确无误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呢?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讨论:

学习细胞分裂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看图说话,学会抓重点、要点,学会比较、分析……。

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的阶段界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以及核内DNA、染色体的变化是观察的重点,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是主线。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生命精密合理的美感。

为了研究方便,将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被人为地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细胞分裂期:细胞一分为二。主要是完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均分。(占时5~10%)

进入分裂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细胞核内的DNA散出来,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遗传物质的均分。观察前期细胞模式图及其变化过程,描述分裂前期细胞的主要变化特点。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根据对动画、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前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细胞特征。

每个染色体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复制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核膜、核仁消失,细胞核解体。纺锤体形成。

1、完成了DNA的复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核仁逐渐解体消失。阻碍DNA分离的核膜也随着解体消失。

2、DNA分子很大,数目也较多,遗传物质以染色质形式高密度地聚集在细胞核内。在细胞分裂初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可以使DNA分子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性。

3、简要介绍纺锤丝的来源和纺锤丝体的形成。

4、关于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照片及动画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染色体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染色单体形成于细胞分裂间期,在有丝分裂前期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通过复习染色体与遗传物质DNA的关系——染色体是转载遗传物质DNA细胞结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DNA分子与染色体、DNA分子与染色单体间的数量对应关系。DNA分子的行踪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染色体的行为了解到的。

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特征。

DNA高度螺旋化。短粗的染色体清晰可见。

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在“赤道板”上。

1、突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集中到细胞中央的道板上。

2、强调赤道板是位于细胞中央部位的一个坐标面,不存在任何物质性结构。

3、由于染色体高度集中,造成纺锤体清晰可见。

4、强调绘图要点……。

根据对动画片段、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核遗传物质DNA均分。

1、在纺锤丝的牵拉下,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原来在一起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用词要准确。重点强调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

2、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着丝点是受力点,染色体臂应该是顺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

3、由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由于是复制品,因此形态、大小等特征应该完全相同。

遗传物质已经完成了均分过程,接下来就是细胞质的分离等收尾工作了。根据对图解和照片的观察,描述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变化过程及特征。

DNA解螺旋,染色体→染色质。

新的核膜出现,细胞核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

赤道板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并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分离成两部分。

1个亲代细胞→2个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1、收尾工作与分裂前期正好相反。

2、由于细胞壁的物理特性,导致了植物细胞在分裂结束时只能是细胞板向外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3、有丝分裂有效地保持了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意义重大。

1、为什么细胞只有在进行分裂的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其他阶段都以染色体形式存在呢?

2、同时出现或消失的结构都有哪些?其中细胞核结构与染色质几乎是同步存在的意义?

3、DNA是如何实现平均分配的?

4、简要说明有丝分裂的特点?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5、回味有丝分裂过程中精巧的程序设计,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设怎样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示?

用表格形式如何表现?表格的优点是?

用曲线如何描述?优点是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用曲线描述一个细胞周期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根据这一图表可以清楚地读出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复习:(课件素材资料:可以选用网上下载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自制课件中的动画或下载的录像片断)

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看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丝”,回忆遗传物质的均分过程。

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片和动画片段,对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讨论二者的异同。

讲解有关中心体的产生时间及组装过程(后者选讲)。

课堂练习:尝试用表格形式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1、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2、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所产生的下一代个体有什么特点?

3、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双胞胎个体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4、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成果是利用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实现的?

5、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在细胞进入分裂期以前也进行过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但是紧接着却连续发生了两次细胞的分裂——遗传物质两次被平均分配。你认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比还会相同吗?应该有什么特点?(这就是减数分裂名称的由来)

6、无丝分裂过程产生的子代细胞能否用于培养新一代个体?为什么?

7、分析比较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的异同。他们各自适用于那些过程?为什么?(选作)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5

1、理解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

2、理解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4、掌握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1、对于ATP的分子结构,教材首先介绍了ATP是腺嘌呤核苷的衍生物,分子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然后从比较高能磷酸化合物释放能量的标准数值和ATP释放能量的数值入手,使学生很信服地认识到ATP的确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对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材中首先介绍了ATP水解和重新合成的过程:ATP与ADP的转化中,ATP的第二个和第三个磷酸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对于细胞中能量的捕获、贮存和释放都是很重要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的末端,能很快地水解断裂,于是ATP转换为ADP,能量随之释放出来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同样,在提供能量的条件下,也容易加上第三个磷酸,使ADP又转化为ATP。在ATP与ADP的转化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活细胞内这个过程是永无休止地循环进行的。

同时还介绍了ATP与ADP的这种相互转化是十分迅速的,ATP在细胞中的含量是很少的,如肌细胞中的ATP只能维持肌肉收缩2钞钟左右。从而易于引发学生讨论ADP-ADP循环的意义,同时可使学生加强ATP是生物体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的观点。

3、对于ATP的形成途径,教材是在介绍了ADP-ATP循环的基础上,从动物(包括人体)和绿色植物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动物而言,产生ATP途径是是氧化磷酸化,即呼吸作用;对植物而言,产生ATP的过程包括氧化磷酸化(呼吸作用)和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

4、对于ATP的生理功能,教材先分析了生物体内糖类、脂肪等物质具有储存能量的特点,指出新陈代谢不仅需要酶,还需要能量,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之一,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但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都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它们的能量只有在细胞中随着有机物的逐步分解而释放出来,且储存到ATP中才能被生物体利用,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为什么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在本节的最后,教材还用ATP是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这一形象的比喻,以加深学生对ATP的生理功能以及ADP-ATP相互转化的认识,即伴随着ATP的水解与合成的过程,发生着能量的释放与储存,从而推动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本节教学内容中,ATP的分子简式、ATP的生理功能是重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1.引入本节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事实,即生物体的生存不仅仅要依靠物质上的支持,同时还必须有能量的维持,在生物体内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定伴随着能量的获取、储存、释放、利用和散失。这样,引入ATP这一生物体直接能源就顺理成章了。

2.引出ATP这一高能化合物时,还是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能量形式入手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可先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把光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动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出:光能只有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绿色植物利用;同样,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维持体温外,其余的都要转化成一种活跃的化学能,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那么这种活跃的、随时可以利用的化学能是什么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ATP这一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3.ATP的分子结构不宜讲授得过于深入。学生只要了解ATP中具有不稳定的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释放其能量,形成ATP时需要能量就可以了,应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ATP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哪些生理过程,及形成ATP的高能磷酸键时,能量来自哪些生理过程,以便使学生易于理解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在细胞中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这种转化在能量的储存、转移和利用中的作用,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为使学生的讨论顺利进行,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下提示:

其一,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其二,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

其三,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其四,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能为生物体直接利用,只有这些能量转移给ATP,且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可被细胞利用。最终应使学生认识到ATP与ADP之间高效、迅速的转化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通用货币"。

5.ATP的形成途径也不宜太深入,因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还没学到。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并将ATP中的化学能最终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即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的光能是绿色植物、动物和人形成的ATP的能量源泉。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一教案相关文章:

}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同学听我言,

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四则运算聊一聊,

混合试题要计算,明确顺序是关键。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中括号里后边算,次序千万不能乱,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

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

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

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

71、73、79,(七 一、七三、七十九)

83、89、97。(八三、八九、九十七)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一看)

除到哪位商那位, (二商三乘减)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记熟口诀定好位。

试商方法要灵活,不够商“1”“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四比五余)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分数比化简,互质数两端。观察记五点: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是小数的)

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减小。

2、已知条件说比多,比前用加比后减。

3、已知条件说比少,比前用减比后加。

2、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后用除。

(三)求比几倍多(少)几的数

根据倍数分乘数,根据多少分加减。

算除先加减,算乘后加减。

单位“1“藏得巧,根据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问答式“能找到,补充说明要搞好。

百分数常遇到,不带“率“字有礼貌。

找出一对好朋友,然后确定乘除号。

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分数应用题1、找 2、明 3、定 4、对应的解题思路。

正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中间,

前后归一分开列,然后等号来连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前面,

“如果”分开归总列,再用等号来连接。

顺口溜应用题思路举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

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

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例: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文章不错,点个 在看 让更多家长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隧穿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